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探析

2022-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探析

电力企业文化与电力企业管理探析

摘 要: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较快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电力企业来说,不断提高企业文化水平有利于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创新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应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电力企业创新管理与创新文化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推动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 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部员工在长期行动中自觉形成的思想准则,贯穿于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全过程,其不但包含着企业的经营观念、管理手段、运行方式等,而且也对外展现着全部员工的整体形象,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再有,电力企业的管理就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保证企业生产稳定运行的有效保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使企业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电力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的依据

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管理的创新就是依据当前条件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组,以达到最佳配置的过程,以收到最好的经济效益,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合理发展,主要有下面这些方面。

第一,集中智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力企业的领导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领导者的技能、经验、知识、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因此要着力发挥自身的指挥才能与组织才能保证企业生产运营的顺利进行。存在于企业文化当中的企业员工话语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将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在一起进行研究,不但可以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而且也有利于制订最为稳妥的生产决策,即使决策出现失误现象也不会引起大面积的冲突,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第二,将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人力资源决定着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企业当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要认识到人力资源具有可持续发展与创造性的特点,要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要保证企业当中每一位员工发展,企业文化创新也将以人为本放在首要位置,二者在此方面是协调一致的。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做到尊重员工,要始终将员工放在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不但如此,还需利用各种措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紧密团结在企业周围,利用建立合理的约束制度与激励制度,有利于保证企业人才的脱颖而出,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力与潜力,实现企业的较快发展。

第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服务性经济的重要性,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也应在此方面引起高度重视,从而落实到行动上。在企业管理创新中,要制订合理的生产计划,要保证企业生产与当前市场需求相协调,要真正做到服务于市场。

二、电力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措施

一个企业如果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则一定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下面这些工作。

第一,及时转变观念。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与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在企业的管理创新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及时转变观念。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原来需要大量体力劳动完成的工作已转变为依靠人的脑力劳动完成,因此要求管理创新要将脑力劳动放在重要位置。但由于受过去较长时期制度的影响,不能有效管理企业当中的脑力劳动,不能合理评价脑力劳动者的成果,因此挫伤了脑力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文化创新要求做到以人为本,为了保证企业人才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则要求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创建新型管理措施,保证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及时交流。

第二,实现管理战略。电力企业在过去较长时期内,由于受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人才在生产经营中不能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从而制约了企业管理战略的实现。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型人才的重要性,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层也意识到只有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管理战略才能有效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有利于帮助全体员工在深入理解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在保证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不但只有管理层在推行整体管理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需依靠广大员工的共同付出与积极努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保证管理战略的顺利实施。

第三,实现二者融合。很多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并没有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想真正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创新则必须依靠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也就是在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的内容,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电力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知识型经濟在电力企业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再有,电力企业当中的文化建设还存在下面问题:第一,劳动在第一线的员工不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导致思想境界不高,不能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发展与自身利益的关系;第二,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作用力,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切实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四,二者创造性发展。电力企业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则一定可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指导着企业的创新方向,因此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创新还需依赖企业文化建设。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保证自身健康发展,因此企业拥有高素质的创新管理者和员工则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管理创新不但依靠一定的技术而且更依靠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拼搏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敢于在时代快速发展中紧抓机遇,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电力企业在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方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使二者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人才管理、战略规划等方面实现创新,帮助企业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琛. 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 2014(22).

[2] 陈卫平,陈晓波. 创新电力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J]. 经营管理者. 2016(26).

[3] 包青山,寇磊. 浅析电力企业文化建设[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1).

作者简介:杨明华(1981.03—),男,汉。籍贯:四川省乐山市。当前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作者:杨明华

第2篇:电力企业薪酬管理探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欠缺。提出的这种新的薪酬管理模式是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理方法,尽可能的满足每个员工最迫切的需求,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电力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模式

薪酬管理就是为了能够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并促进其发展,将员工的薪酬与组织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是电力企业工资的微观管理,是电力企业在国家的宏观控制的工资政策允许范围之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制定各种激励措施与规章制度,在职工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过程。薪酬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科学、合理地根据“劳”来确定职工的薪酬差别,即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薪酬制度。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概念

研究企业的薪酬管理首先要把最基础的概念理解透彻。何为薪酬?薪酬就是指企业组织根据员工为本企业所作的贡献大小,向该员工提供的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表现的相应补偿。在日常经济行为中,工资和奖金是薪酬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从狭义上讲,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从广义上讲,企业的薪酬管理是在企业确定了中长期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在合理分析企业营收能力的实际情况下,综合考虑员工的薪酬与组织目标的结合程度后,得出的企业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形式以及分配和调整的过程等一系列薪酬政策、计划和结构。影响企业薪酬管理的因素非常多,主要为薪酬管理外在环境因素(external environment factors)、组织内在因素(organization internal factors)、个人因(individual factors)。外在环境因素包括政府政令、经济、社会、地区、工会、劳动市场、生活水平等。每年我国政府都会向全社会公布最低收入标准,使居民的最低生活得到保障。2011年全国31省区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数为750元。但是在每个具体的省区市,又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有区别。组织内在因素指财务能力、预算控制、薪酬政策、企业规模、企业文化、比较工作价值,竞争力、公平因素等内容。传统企业一般会认为员工与企业更多的是雇佣关系,因此缺乏与员工的粘性。而现代企业则更多考虑到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和重大作用。讲求“企业即家”,例如谷歌、微软等跨国公司从薪酬到企业文化充分考虑了员工的感受。个人因素包括年资、绩效、经验、教育程度、发展潜力、个人能力等。到目前为止,我国各企业的薪酬体系主要是根据对每个职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职责等因素进行评估,进而将不同职位归入不同的薪酬等级,然后根据市场上同类职位的薪酬水平确定每个薪酬等级的工资率,并在此基础上设定每个薪酬等级的薪酬范围。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部分。良好的企业薪酬制度可以吸引优秀员工,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效率,创造企业所希望的文化氛围,控制运营成本,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当前电力企业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

(1)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目前电力企业在工资水平上存在一高一低现象,即一般岗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市场价位,而关键重要岗位员丁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市场价值。这种状况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极为不利,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的严重脱节,造成了近年来电力企业人才的流失。(2)资不能正确反映员工的价值。在电力企业,行政职务大小、学历职称高低、工龄的长短对工资具有 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要有职就有钱。而对不同职位价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员工因为级别不同而获取不同的奖金,由于级别评定只与学 历职称有关,所以使有些能力强而学历低的核心骨干感到不公平。(3)缺乏量化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电力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仍沿用传统的经验判断为主的手段,员工个人的收入与贡献大小关系不紧密,从而使企业的激励体系缺乏针对性、公平性、导向件,不能有效地促进员工围绕企业的战略与目标开展工作。

三、薪酬管理新模式岗位激励模式

(1)新形势的要求。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实现改革目标标志之一就是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经济是按照竞争规则运行的经济,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拥有大量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员工的企业,在竞争中就能够获胜。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因为能否制定出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对于吸引、维系和激励优秀人才为组织服务,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组织的归属感,促使员工完成组织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支付多少薪酬、怎样支付便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而我国旧的薪酬管理体制已不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作积极性,它的激励性已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大打折扣。(2)薪酬管理新模式——岗位激励模式。岗位激励模式,其核心就是根据岗位性质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从而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效率。具体来说就是按岗位性质的不同,将企业员工分为三大类,分别进行不同的薪酬管理方法。第一,对一般岗位员工的薪酬管理。一般员工,主要是指企业牛产的一线工人。一般而言,一般员工比较 注重稳定感,希望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希望生活稳定,免遭痛苦和疾病的威胁。在这些基本需要未满足前,他们是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的。所以,为了达到最大的激励效果,企业应在对一般员工的薪酬管理中重点满足员工的这些需要,使他们的基本工资、福利待遇有所保障,并保护员工们不会因自动化而失业。这时薪酬在激励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货币工资体现来的。提高货币工资,增加奖金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一般员工的绩效考核主要是看他们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了工作,从而确定奖金的分配。第二,对科技岗位员工的薪酬管理。科技人员主要指专业技术人员,是指那些用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企业的发展解决问题或是从事专业技术研究的员工。主要是企业中的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级别。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十分严重,同样是搞技术的,工资就是在同一档次。在电力企业,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几乎无关,这必然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当这一专业的人员供远小于求时,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专业技术人员被挖走的现象。另一方面,同其他员工相比,在金钱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后,金钱的激励作用并不是那么的明显了,一般来说,专业人员的成就需要感较为强烈,因此,对专业技术人员除了用奖金支付外,还应进行其他形式激励,比如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提供多种学习和培训等机会。对科技人员的绩效考核主要表现为某一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为公司的决策层提供准确的内部消息和市场消息。第三,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高层管理人员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组织整体发展战略,他们的作用和领导风格还会对组织的工作气氛、人际关系等方面起着主要的影响,他们的工作绩效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对他们实施有效 的激励计划,激励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对整个企业是很重要的。由于高层管理人员要负责企业的战略方向和长期的发展,其行为重点是风险性决策,这就要求他们大胆革新,富有开创精神,敢于对组织的成长发育负担必要的风险因此对他们,应以实施长期激励为主,短期激励在整个激励方案中占的比重不应过大,侧重于年度激励计划;应注意的是,其薪酬则应与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联系起来 ,加大风险收入的部分。虽然在建立市场经济后,我国电力企业薪酬的管理制度有了很大改进,但仍存在大量问题。加大对薪管理理论的研究力度,学习西方先进的经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适合电力企业发展的薪 酬制度理论,可以为电力企业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缩短我国电力企业和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

参 考 文 献

[1]刘军胜.薪酬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伍晋明,殷琳琳等.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8

[3]王忠谋.电力企业创建和运用激励机制的思考[M].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7(2)

作者:胡芳

第3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探析

【摘 要】针对国内当前的电力企业而言,做好其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这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及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国内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且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探讨

1.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1安全思想意识模糊

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段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段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池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1.2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

存在安全隐患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1.3管控力度不够均衡,安全工作力度不足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胫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喂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役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2.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等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一位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汉热忱关心他们。这是因为惠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2.2坚持理论制度创新

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首先要坚持理论仓惭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體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3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始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例如河在企业中制定可操作性的“工艺、工序安全责任书”、“现场作业安全手册,’、“工艺、工序管理卡”等标准化管理制度。这些标准化管理制度应尽量简明详尽操作性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2.4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其一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己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其二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其三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2.5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

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安全性评价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它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全体职工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深入学习安全生产各项规程和规章制度,可以提高安全意识,熟悉和掌握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定、规章制度。

3.结语

总之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科学管理的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韩淑红.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及其达标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9):21-22.

[2]丁红梅.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5):202.

[3]代晨光.浅谈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6(05):185.

(作者单位:国网阳泉市荫营供电公司)

作者:赵威

第4篇: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电力工程质量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而确保供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本文主要对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原则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原则;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施工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一定要加强企业管理,充分调动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电力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原则

(一)民主集中原则

在电力施工企业中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管理人员一定要尊重基层人员提出的意见,坚持走群众路线,进行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电力施工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所以,在开展企业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市场化原则

电力施工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管理内容与手段,促进电力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深化企业改革

在电力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企业改革的深化,坚持市场化原则,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事制度。在开展企业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现代企业

管理理论的融合,转变原有的分配制度,引进集体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分配制度,并且尽可能落实分配制度与奖罚制度。对于企业管理人员而言,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管理制度,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其专业素质进行考察,结合招聘人才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建立与完善竞争机制,让企业员工在竞争环境中不断提升,并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组织员工培训工作,及时更新员工的专业知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充分调动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进而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增加对企业的归属感,提高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实现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电力施工企业而言,一线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其不仅和技术水平有关,与工作责任心也有着一定的关系,进而需要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三)强化企业管理

在电力施工企业中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管理体系的构建,采用责任负责制,对各环节工作进行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加强对材料、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控制,保证配置的合理、优化。在开展企业管理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展开,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从人员安排到机械设备配置,再到施工工序衔接,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所以,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落实项目经理风险抵押制度,充分发挥项目经理核心作用,尽可能节省材料,保证机械设备配置的合理、优化,实现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的目标,同时保证施工质量。

(四)创新企业管理内容

1.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在电力施工企业中,人力资源是最为基本的资源,一定要构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将人当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地位,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形成可培养、可开发、可持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成本管理创新

在电力施工企业中,一定要树立成本意识,对工程、管理、人工等方面的成本展开全面的管理与控制,避免施工中的浪费现象,明确每一位员工的成本管理目标与责任,并且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财务管理制度与手段的全面落实,进而保证施工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可靠性。

3.全面预算管理创新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标志,也是电力施工企业管理内容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严格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电力施工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构建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龙头的管理系统,加强成本控制与绩效考评,对电力施工企业的预算进行全面的管理,有效提高电力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质量管理创新

电力施工企业一定要构建现代化质量意识,并且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与监督体系,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电力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结合社会发展与热点开展多层次、多方法、多形式的质量培训工作,逐渐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保证工程施工效益,正确处理企业发展经济效益、施工质量、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建立与完善资金监督管理机制

在电力施工企业中,一定要加强对财务与资金的全面管理与监督,制定相应的机制,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资金是电力施工企业的重中之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开展相应的预算工作,并且予以落实,同时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强化企业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促进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六)树立忧患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对电力施工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都要淘汰,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也为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进而需要电力施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管理水平。只有企业树立忧患意识,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才可以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电力施工企业一定要从信息着手,因为在经济转型期,对企业来说,信息收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与企业决策有着一定的关系。随着市场开发难度的增大,企业收集信息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并且信息准确性越来越重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施工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存在着发展机遇,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一定要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与行情,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促进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视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保证各项工作决策可以落实到实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邱丽明.浅析我国电力施工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5).

[2]夏正华.强化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理念——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理解[J].财经政法资讯,2010(02).

[3]黄潇文.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

第5篇:电力企业核心财务能力探析

电力企业核心财务能力探析

摘要:本文依据财务管理学界对核心财务能力理论的研究,提出“核心财务能力即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这一观点。并从财务结构、财务战略定位、盈利空间、内部管理效率等方面对我国电力企业核心财务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透过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面,作者针对揭示出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和建议,阐述了自己从财务管理视角对电力企业未来核心财务能力的培育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关键词:财务核心能力盈利成长可持续

当前对企业财务能力、尤其是对企

业核心财务能力问题的研究呈现出日渐繁荣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管理者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注,另一方面,亦反映出目前国内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对于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培育核心财务能力的内在要求。中国电力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具有全球公用事业共同的特点,又因国家过度的垄断保护,嬗变为一株温室中的花朵。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电力企业也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电力交易市场的建立、形成和发展,使得电力企业必须走出围城,高屋建瓴,发掘和培养自己的核心财务能力,整合、再造企业的财务资源,挖掘自身的财务潜力,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生命力??毕竟,价值是企业存在的根本??这是电力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拟结合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特点对核心财务能力的构建略作探讨。

一、企业核心财务能力理论体系的

引入

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部分,它取决并服务于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虽然具有价值性、异质性、不能仿制性和难以替代性四个特征,但直接计量与反映却非常困难。因此,企业核心能力的披露必须借助企业核心财务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强,必然反映在企业财务能力和核心财务能力的改善与增强上。而企业财务能力的提高,又能维持企业能力的提高,并确保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延续。企业财务能力包括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与财务管理能力最终将反映在以盈利和成长为核心的财务表现能力上。这三种财务能力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企业核心财务能力,即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基础是盈利,目的是成长,关键是可持续,三者缺一不可。它在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盈利能力的最大化不如盈利成长

能力的最大化,而盈利成长能力的最大化不如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最大化。因此,现代财务管理应以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的最大化为目标。惟如此,才能提纲挈领,全面提升企业财务能力,推动财务管理的深化。

二、电力企业核心财务能力状况和面临的突出问题

由于电力体制改革付诸实施,电力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被推向了前台,它的生存和发展遭遇到愈加严峻的挑战。现实状况是:长期“条条”管理的模式使绝大多数企业仍囿于完成上级下达的经营指标和追求盲目扩张的传统财务管理思想。若论及以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为表征的企业核心财务能力,或是因先天不足而显得稚嫩,或是因不得要领而缺乏调理。在市场环境不变的条件下,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动力主要来自企业财务结构的改善、财务战略的选择、盈利空间的拓展和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而凡此种种,恰恰是电力企业财务能力

现状的处处软肋。

1、电力企业的财务结构不尽合理。

这里所称财务结构包括资本结构和资金结构。

电力体制改革后,发电企业如释重负,市场化过程中,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相继进入。国电集团、华电集团、华能集团频频发力于资本市场,并拥有各自的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投资更是屡试不爽。相形之下,国有独资的电网公司则有些举步维艰。厂网分开后,电网公司的资产远小于原国家电力公司的资产,而城、农网改造产生的负债却全部由电网公司承继,使其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偿债能力面临较大的考验,电网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虽然国家为农网改造提供了一块还贷资金来源,将原来的分钱电力建设基金并入价内用于农网还贷,但毕竟缺口太大。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电力企业的资金结构。资金结构是指企业的各项资产项目所占用的资金与总资产之

比。合理的资金占用结构是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的前提。在电力改革的现阶段,发电集团及其核心上市公司最关心的是:在自己的巨额资产中究竟有多少资金可以拿来进行资本运作,实现战略重组。底华能国际有存款上十亿人民币,大唐集团有83亿存款,国电集团有70亿存款,而国家电网公司存款高达1278亿元!可见,电网公司的现金资源较为充沛,使用效率有待提高。与之相反,发电企业却显得有些拮据。

2、电力企业的财务战略不明确。

对大多数电力企业来说,在现有的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条件下,如何深入研究并努力巩固其核心资源、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比其他电力企业更优、更快、更强,从而使自己赢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变得愈加重要。根据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应该在低成本、差异化和目标集聚战略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的竞争战略,并选择相应的财务战略。遗憾

的是:电力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并没有较为清晰的财务战略取向。由于长期处于无竞争的自然垄断地位,又缺乏有效的财务评价和监管机制,使得电力企业习惯于将规模扩张作为自身的发展方向,甚至于“可以不计成本,不讲效益”。近年来在城市及农村电网改造过程中,电力企业出现的立项时争抢投资额度,项目实施时因所得额度过大,消化不良,人为增加电网规划密度,形成大量无效资产,项目完成后又因财务费用剧增而致亏损的异常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

高昂的负债经营成本对应极低的投资回报率,使得电力企业前行已不堪重负。但即便如此,大部分行业内人士仍认为电力企业的亏损完全是“政策性亏损”。难道我们对自己的未来不能有一点选择和把握吗?无论如何,作为财务人员应该警醒的是:电力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如果脱离了低成本财务战略的轨道,必然会邂逅过载倾覆的危险,又何

谈可持续发展?

3、电力企业盈利空间有限,财务风险高。

可持续盈利能力作为核心财务能力的重头戏,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死存亡。那么现状又如何呢?我们通过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可以窥斑见豹。“厂网分开”后,四大发电集团的销售利润率平均为%,平均为%;从-的平均水平来看,发电企业集团的盈利能力似乎有一些改善,但变化不明显,因而很难得出确切结论。但是电网企业就令人堪忧了:两大电网公司的销售利润率平均为%,平均为%;与相比下降了57%。如果参照国内其他行业或者国外同行业盈利水平,会发现一个令人迷惑的尴尬现象:无论是与国内主要工业还是与其它国家的电力行业的盈利能力比较,都显示了中国发电集团的盈利能力在国内、国际至少属于合理水平,但是电网公司的盈利能力则明显低得多。为什么我国电网公司盈利能力相当弱呢?原因是多方面

的,除去现行的投融资政策加重了电网企业的债务负担,致使电网企业各项投资支出只能依赖于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财务费用及其它成本大大增加,以及目前资产结构失衡而导致较大的税收政策负面影响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电价机制存在缺陷:一方面,由于各种电价差异所产生的交叉补贴大多由电网企业负担,而不是由政府、发电企业和其他机构分担,无疑会给电网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在现行的电价体系的输配电环节,除个别跨网联络线核定了输电价格外,电网输配环节基本无独立价值表现,输配电价只是由销售电价减去购电价格的倒算法而得。这就造成当发电环节的投资和经营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上网电价上升会使得电网经营的合理收益得不到保证,从而会影响电网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探讨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时,我们不能忽略未来的财务风险。电力作为产、供、销同时完成的特殊商品,对

下游产业的依赖性不言自明。现在的问题是:面对下游高能耗产业的高速发展,电力是否要快速跟进,以满足其超常规的用电需求?虽然,短期内高能耗产业确是有利可图,敏锐的民营资本也在大举进入,但从远期看,高能耗产业市场不容乐观:专家预计到底,钢铁的过剩产能为6000万吨,占届时生产能力的近1/5;电解铝过剩400万吨,而本年需求才不过600万吨;水泥也将有1亿吨的过剩。高能耗产业的巨大用电需求实质是将其财务风险转移到电力行业。依靠低电价,高能耗产业快速收回了投资,一旦其需求减弱,电力销售受阻,银行不良贷款数额激增,会引发较高的财务风险。故必须防患于未然,否则背黑锅的就极可能是尽力满足了高能耗产业用电需求的电力企业,毕竟,电力投资的回收期可是长达十年以上的。

4、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仍然较低。

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中最突出的

问题便是用户欠费。受限于电能的自然属性,电力企业一直沿用先用电后交费的营销方式,且电力企业现有的技术也不能做到随用随交,这就造成电力企业将电送出却不能同步收回电费的被动局面。一旦用户无钱或有意拖欠,就会形成坏账。

电力企业自身在财务管理的微观操作中同样存在大量积弊。电力系统进行的清产核资充分暴露出资产管理的混乱。由于没有对债务人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业务追踪,大量的债权类资产成为坏账,甚至想要核销都因为年代久远,无法取得相关证据而寸步难行。电力企业是较早实现财务信息化的行业,但企业各自为政,投入大量资金重复研发,出现了mis、mrp、mrpⅱ、scm、erp、crm等一系列让人目眩的管理系统,却未能建立统一的融合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财务管理成本较高。

体现财务管理效率的另一个环节

是营销及客户管理水平,因为企业财务成长能力主要依赖于销售收入的增长,而销售收入的增长又依赖于客户需求,绿色营销成为电网企业特别是基层供电企业的生命源泉。传统理念的惯性使电力企业仍习惯于用行政方法处理客户关系。主要表现在:电网检修时,供电企业往往以安全生产为挡箭牌,轻视客户利益,随意延长停电检修时间或安排临时停电检修;在企业内部关系协调方面,生产、营销、安监、财务、人力资1 2 下一页

第6篇: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姓名:王芳单位:忻府供电支公司邮编:034000[摘要]

[关键词]

电力行业作为央企,一直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文化理念,以开展“爱心活动”、“平安工程”为契机,把培育具有特色的道德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和廉洁文化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以聚合企业文化之光,铸就和谐文明之企。近年来在着力用文化创新带动管理创新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然而,随着组织架构的全新变革,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业务流程的科学优化,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电动汽车、网络融合、节能环保等产业的迅猛崛起,再加之客户端设备日渐增多,风电大量接入,公司正面临着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电网安全、可靠供电和优质服务都面临着新的考验。现今行业改革依在不断深化,电力监管持续深入,创新发展、规范管理、队伍建设面临着更高的要求。相较之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在新形势下存在许多不足。从“重发、轻供、不管用”思维下的薄弱网架,到一个新型的国家电网;从全力追求经济总量到切实关注民生幸福。经过“十一五”的挑战,国家电网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到2015年,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这不是一个单位的愿景,这是一群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下的积极选择,是和国家科学发展发出的强烈共鸣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促进公司科学发展”是公司“十二五”企业文化的主题,也是促进公司“十二五”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保证。随着“一强三优”公司的深入推进,智能电表的批量“上岗”、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强力“扩容”、智能变电站的“初露芳容”、智能用电小区的“闪亮登场”,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1、目前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表现在:

1.1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常言道:“没有文化引领的制度是没有导向的,没有制度支撑的文化是没有力量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本企业所特有的,是企业整体的一种价值观。 据调查,电力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单位将企业文化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认为开展一些体育文娱活动、职工教育或制定几点制度,提几点要求即可。多在企业管理工作方面强调制度化的硬性管理模式,不注意利用企业文化的影响来培养调动每个职工的聪明才智。有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制定了所谓的企业精神并广为宣传,但由于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战略手段来考虑和部署,缺乏专门组织机构的支撑和全体员工的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还没有真正形成企业的动力,难以将员工的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组织的整体价值取向进行有机的融合。

1.2缺乏对企业文化共性的全面理解

对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各个层次,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只知抓住其中某些部分而忽视其他。如对客户投诉态度冷淡,不认真解决客户投诉有关自己产品和服务中的问题,则诚信难存;管理老一套,既无创新,又不严格执行现有的规章制度,企业管理者缺乏应有的文化定力,不善于借鉴和吸收中西各种文化中适合自身特点的内容,以此整合出自己的文化内涵。要么拒绝借鉴吸收,要么照搬照抄,不是"左"就是"右",缺乏应有的文化定力,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1.3 企业文化与市场经济相脱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文化并不排除功利性、竞争性、甚至是国际性。然而,电力行业长期以来作为垄断行业,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在这种文化的无形影响下,使系统大多员工缺乏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观念、成本观念和效益观念,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适时性。

2、构筑电力企业文化所需的先行条件

2.1缔造全新电力企业经营理念

当前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但是,当前,电力企业实际上紧缺的并不是人才,不是资金,也不是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是缺乏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在许多情况下,电力企业还沿袭着计划经济时代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如“文山会海”的泛滥、思维方式的滞后,人才不能合理流动,优质服务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因此急需树立全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全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全面走向市场生存与发展之道,需引起电力企业每一位员工的重视,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助的坚强智能电网。电力企业经营理念须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要符合市场法则和竞争意识;第二,要着眼于打破电力企业的垄断性;第三,要突出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的特征。

2.2营造最佳电力企业文化氛围

在缔造全新企业经营理念同时,电力企业还需要进行企业制度、企业形象、营销观念、职工行为、企业环境的全面创新与规范,以营造一种全新的文化氛围。比如忻州供电分公司根据员工文化需求,投入一定资金新建了图书馆、阅览室、健身室、运动场;定期举办文娱体育活动;同时,围绕公司的生产工作,定期举办安全生产、业务知识专业培训讲座、岗位技术练兵比武竞赛、以及征文、摄影、书法、绘画、歌唱等比赛,以培养和陶冶员工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并且创办了国网公司系统首家电子杂志——《希望》,及时宣传两个文明建设,传播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为忻州供电分公司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增强员工队伍的集合力,才能牢牢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把握新机遇,才能使企业加快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2.3丰富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内涵

根据电力企业当前在社会竞争中所处的地位,我们须在电力行业本身特征基础上大胆借鉴别的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以丰富电力企业文化内涵。一些知名企业都有他们自己的企业理念,如麦当劳:世界通用语言;苹果电脑公司:让劣质产品原形毕露;丰田汽车公司:以生产大众喜爱的汽车为目标;华为公司: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尊重知识,尊重事实;海尔集团:卖信誉,不是卖产品,否定自我,创造市场。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虽然各有不同,但却有着惊人的共同处:开拓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客户至上,追求卓越、争创名牌。所以,电力企业文化,就是要在广泛吸收这些优秀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树立市场竞争意识,企业员工效益意识,赋予自身行业的特色,创造新的电力企业文化。

3、如何构筑富有时代精神和行业特色的电力企业文化

3.1 应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 ——道德文化

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在于凝聚力与竞争力的形成,而企业文化能否发挥作用则取决于员工对其的心理尊重程度和务实性。诚实、守信是电力企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帝王规则”,是企业联系社会与客户的桥梁纽带,是“客户满意、政府放心”的前提条件。加强电力企业的道德建设就要把先进的道德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去,营造出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电力企业的精神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要体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核心要求,省公司提出的“学习、创新、务实、诚信”的企业精神,不仅反映了电力企业员工“学习、创新”的自身价值追求,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务实、诚信”的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制度文化是企业对内部员工行为的规范和要求。电力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也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充分反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

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并对其贯彻落实提供可靠保障。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中企业的外在表现,电力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不能盲目求洋,求大、求奢、求华。要体现勤俭的道德要求,保持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当然在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尤应注重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的结合,应当注重个人、集体、国家三者权益的相协调,使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利人利已、共同发展成为人们内在的觉悟和自觉的行为,成为推动电力事业不断向前的不竭动力。

诚信电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诚信是靠道德力量和信用关系与市场的接轨。诚信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真诚服务氛围。国电公司提出北学李庆长,南学郑聪明,正是为我们树立的楷模。诚信建设也要求企业在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的同时,必须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培土固本,自然根正苗旺。深入持久地开展“五爱”活动,加大员工队伍建设的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形成个个岗位比贡献的工作氛围,这样何愁我们企业不强、事业不大。忻州供电分公司还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无论在输变电工程建设还是在农村配电网改造工程中,电力员工都是以团结务实的团队精神奋战在工地现场,使忻州电网能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电能。只有让员工的自我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实现,建立一种能尊重人性,积极发挥员工创造性和积极性的体制和制度,注重用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等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为公司服务。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层开创的,但必须有赖于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参与,否则一切将付诸东流。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应弄清员工的需要层次和机构,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在物质生活上,企业通过工资、奖金及工作条件的改善而得到满足;在精神方面的需要则通过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企业道德等得到满足,企业环境中要形成尊重人、理解人、温暖人的气氛,员工才能形成爱企、爱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使之在新老员工的交替过程中不断延续,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及确保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的内在动力,作为一种能够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比如忻州供电分公司各单位根据上级要求实行竞争上岗,公示岗位条件,按德、能、勤、绩进行考评考核,建立能上能下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使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具有公正办事能力,年轻有为的青年人走上管理岗位并成为管理骨干。并通过组织设计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推行厂务公开制度,使员工最大限度地参与企业决策;公司同时合理配置各类人才,激发员工在各自岗位努力工作。

3.2应提升“微笑服务”的企业品牌文化——服务文化

供电企业作为电力行业价值链上的终端销售环节,直接与消费者接触,是电力行业的“窗口”单位,是塑造电力行业形象的关键部门。但是由于电力行业长期实行的政企合一管理体制,使供电企业有些职工片面认为,电力销售不用求人,什么时候都能卖出去等错误想法,以至于在行动上降低服务标准,对群众要求不那么热心,有些单位甚至出现了对顾客“吃、拿、卡、要”等恶劣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电老虎”、“电霸”等词的出现,极大地损害了整个电力行业的形象。同时还要看到,供电企业与社会千家万户相联系,点多、线长、面广、用户高度分散,这个特点决定了供电企业,要全面重视良好的社会服务,不留死角。否则,只要有些点、面工作不到位,就可能影响到服务的信誉

优质服务是占领市场的根本保证,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电力企业履行管电职能,习惯于把客户作为管理对象来对待,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必须转变观念,真正把用户作为客户对待,从内心里把客户作为亲人、作为上帝,围绕客户需求,多沟通交流,用真心换真情。营业窗口人员要加强服务业务利益培训,树立“服务换真情、服务优化环境、服务赢得和谐”等理念,员工要充分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要求,创建企业的品牌文化。

作为消费者和客户,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有电用,更需要得到方便及时和高品质的好

服务。忻州供电分公司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在调整工作思路和服务方面,提出"为民、便民、利民"服务新举措,自我加压增加供电服务承诺,抓好供电营业窗口规范化建设,提高心,以先进的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为手段,通过科学的管理规划,实现迅速、便捷的员工服务质量,倡导"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作风,同时,建立了供电客户服务中服务,在电力企业与客户之间架起理解、沟通、信任的桥梁,全面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供电企业形象。在电力企业中,必须根据自身的行业特色,创建优质服务,树立品牌文化,才能赢取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大的效益。、供电企业所处行业的社会公益性决定其需要建立服务型企业文化。虽然供电企业所处的电力行业具有垄断性,在市场上仍具有垄断实力,但它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有着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它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因电力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和动力,做好电力供应的服务工作,向用户提供优质、安全的电能不仅是电力企业生产的目的,也是电力职工的重要职责。尽管电力行业同社会上其他一些企业一样具有社会公益性,但由于电力企业具有很强的联合性,电能的产、供、销同时进行,这使电力企业的社会服务性较其他服务行业更突出,对服务的质量要求也更高,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生平的提高,电力越来越显示出其他能源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整个社会对电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对服务的要求也将日益提高。

(三)应强化“安全第一”的企业管控文化——安全文化

电力安全、可靠、稳定供应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是企业管理的体现,是企业文明的标志。在安全生产活动中,人起着主导作用,可以说,任何设备问题都是管理的问题,而任何管理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员工的安全文化观念和综合文化素质等都会影响到他自己和别人的工作态度、行为、习惯以及责任感,因此企业必须统一全员安全价值取向,用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去说服人、吸引人、团结人、鼓舞人,从而发挥员工的创造力,以期在全员中形成以强烈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为认识的价值合力。“要改变人的行为,必须先影响他的思维;要影响他的思维,必须先扣动他的心弦”这是忻府供电支公司安全管理者们的共识,因此,可以利用班组活动、安全生产月等有利时机,坚持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督的做法,通过多维度、广空间、真实例的大宣教模式,在树立安全典范、表彰安全英模等项目和环节上,引导、统

一、确立、锁定、落实安全价值观,确保全员把“安全第一”的价值观思想如心入脑。

在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中,要强化贯彻落实制度的刚性本质,全面提升各级人员的执行力,有效规避安全管理工作的随意性以及安全生产的有序性。

(四)应健全“清正廉洁”的企业效能文化——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促使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廉洁从业,推动企业依法经营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从业行为的一种依法管理理论和管理行为,具有导向、教化、激励约束功能,本质在于引领。供电企业的工作关系国计民生,联系千家万户,担负着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重任务。特别是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供电企业是腐败问题的多发区。如何推进企业也电力行业作为央企垄断行业,虽历经百年之久,但因一己私利而出现商业贿赂和贪污腐败的现象却很鲜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和监督制约机制的健全,也得益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企业文化。置身全国范围内“治庸、治懒、治散”的大形势之下,供电行业作为央企,是国家也是人民的企业,历来一直处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政府监管严格,社会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可以从“四抓四解决”上下功夫。

第一,抓思想建设,解决一个“勤”字。思想建设,实际上是抓学习、抓教育,通过学习、教育,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勤”,就要解决好“四勤”。勤动脑,就是对工作要多

思多想,今天我们该做什么?明天我们该做什么;勤动嘴,就是要多问、多说、多请教别人和领导;勤动手,就是要去做、去抓、去落实;勤动腿,就是要搞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给领导多提建议,当好参谋。

第二,抓办事效率,解决一个“快”字。就是说下一步我们各部门要坚持用“制度考核”来管人、管事、管财,力求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来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到我们工作中,不管是协同办公、营销业务应用、PMS、ERP、还是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分公司每周通报、考核我们。我们为加快流程高效运转,也可以实行考核通报管理制度。全力解决文件超期未办等难题。

第三,抓服务水平,解决一个“优”字。就是以“微笑服务”为引领,以“青年文明号”和“创先争优”为载体,以“满意在忻府”为目标,全力解决好顾客“脸色难看、言语难听、事情难办”的问题。 第四,抓制度建设,解决一个“廉”字。什么是“廉”?不要一提“廉”,大家就把它联系到腐败方面,“廉”其实更重要的我们要把它界定到为人处事上,简言之就是要做到为人处事的“公正、清明、和气”。进一步完善效能建设制度建设,认真抓好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失职追究制、服务承诺制等六项效能建设基本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公司考勤、请销假等制度,力求通过制度落实,切实解决公司内存在的庸、懒、散等问题,树立“干事干净”、“干事放心”的理念,把握好亲情和原则的“感情线”、公利和私利的“警戒线”、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不能贪图小利、以损一生利益。坚持“大事查清,小事说清、没事澄清”的原则,加强警示教育,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与党风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体系,有利于提高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文化含量和文化效应,增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的实效性。

那些体现市场经济要求、符合企业发展根本利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在引导和规范着所有员工的行为、促进企业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电网企业来说,要发挥建设运营的主导作用,在认真总结智能用电服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客户服务需求调查,针对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等的不同需求,通过与相关产业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共同推进灵活适用技术的开发应用;成功设计商业运营模式,广泛吸引社会合作方和

用户参与智能用电服务系统建设与运营;加强宣传与引导,提高智能用电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在技术和运营模式成熟之后,加快推广智能用电服务系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惬意的智能用电生活。电力企业文化相较其他三项服务文化,在廉政文化上所提较少。其实,廉政文化和企业文化不是主次关系,不存在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冲突,电力企业文化只有吸纳和融合了廉政文化,才是完善和健全的。反之,一个拒绝吸纳廉政文化,与廉政文化格格不入或背道而驰的企业文化是病态和残缺的。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第7篇:电力营销过程电费风险管理探析论文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营销已经成为供电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现阶段我国的供电企业在开展电力营销工作的时候,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电费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电费风险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繁荣,促使电力行业也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现阶段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就是电力营销工作。然而,我国绝大多数供电企业在实际的电力营销工作中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进而大大增加了电费风险,对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因此,供电企业当前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就是要将电力营销过程中的电费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并且及时有效地解决电费管理中的问题,从而将电费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一、电力营销的概念

所谓的电力营销,就是供电企业为了能够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的利益,为所有用户尽可能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以及电力资源,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电力营销工作不但能够保证供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电力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绝大多数供电企业在开展电力营销工作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很多不足与问题。例如:经济利益不能全部收回以及用户常常出现拖欠电费等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客观存在,使得电力回收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与难度,进而对供电企业顺利开展运行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多障碍,同时也不利于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由于用户拖欠电费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电费风险管理工作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所以,供电企业要想顺利地开展运行管理工作,并且进一步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将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电费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并且对电费风险加以有效地控制与管理[1]。

二、电费风险以及构成原因分析

1.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电费风险的构成要素

供电企业为不同企业满足电力需求提供服务。现阶段,电力市场正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中,企业自备发电厂也逐渐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供电企业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并不重视电力营销工作,进而使得电费回收风险大大增加。详细而言,构成电费风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费安全风险及其原因。供电企业在实际的电力营销工作中,虽然电费风险的形式比较单一,但是由于电费风险源相对比较多,使得供电企业在电费回收上损失比较多,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电费风险。一般来说,不同用户所造成的电费损失各不相同,因而带来的影响程度也各异。所以,供电企业在实际的电费风险管理工作中,要从客户群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合理地对电费风险加以分析,从而就电费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供电企业在实际分析电费风险的过程中,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就是风险图分析法、情景分析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等,不同的分析法所取得的成效也各不相同。第二,用电审核造成的电费风险及其成因。供电企业在实际的电力营销工作中,正是签订供电合同之前必须严格审核用电企业的相关资料以及具体项目。但现实情况却是,供电企业为了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常常会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出现资质不全以及手续不全等问题,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电费风险。因此,供电企业在用电审核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势必会增加电力营销中的电费风险。

2.引起电力营销过程中电费风险的主要原因

在供电企业实际开展电力营销工作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很多,例如:电费安全风险、现场服务风险、自动化系统风险以及业务拓展风险等等。如果供电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以上风险,就会大大增加电费风险的概率。而供电企业在实际开展电力营销的时候,之所以会出现电费风险,主要是因为电力市场中仍旧存在着传统的公有制用电的观念,严重缺乏对私营用电的认识,从而导致供电企业对商业运作的认识与理解不到位。正是因为我国绝大多数供电企业在实际开展电力营销工作的时候,观念仍旧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进而使得电力消费的理念尚未能正确建立,最终导致供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地位。也正是因为供电企业在实际的电力营销工作中,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电费风险,不但给自身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供电企业的发展[2]。

三、如何有效地控制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电费风险

1.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建设以及组织建设

供电企业在应对电费回收问题时,应该高度重视内部制度建设以及组织建设等工作,只有将基础防护工作落实到位,才能进一步规范电费风险管理行为。除此之外,供电企业还应该有机地结合各个部门的风险控制工作,例如:企业成本控制职能部门的风险控制工作以及电费审计部门的风险控制工作等等,进而将更加科学、合理、系统以及规范的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

2.逐步建立健全电费内控责任制度

供电企业在实际的电力营销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电费风险管控责任的有效落实,尽可能地实现权责分明的管理效果,将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出来,最终能够有效地避免电费风险。也就是说,供电企业应该逐步建立健全电费内控制度,使得市场终端责任人的管理责任能够落实到位,进一步强化电费风险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使得电费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实。

3.进一步强化电费回收的管控能力

由于现阶段供电企业在开展电力营销工作的时候,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电费缴纳途径过窄等问题,供电企业必须进一步将缴费渠道拓宽,并且将电费回收阶段的风险尽可能地降低。除此之外,供电企业还应该适当地建立网络终端,不断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力度,进而有效地减少用户拖欠电费的问题。另外,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对法律手段的合理运用,将自身的维权意识逐步提高,最终尽可能地减少电费回收的损失[3]。

四、结束语

供电企业要想实现更加理想的利益,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就是电力营销。与此同时,电力营销也是电力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供电企业只有合理地分析造成电费风险的原因,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与解决,才能促进电力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威.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43.

[2]颜景景.电力营销过程中电费风险管理策略[J].现代商业,2013,(29):189-190.

[3]吴明芳,程志艳.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J].民营科技,2014,(11):136.

第8篇: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举例探析

摘 要: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极大地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电力建设的重点是电网建设,这是由于电网建设极具发展潜力。近年来,电力体制的改革在进一步推进,电力市场中的工程项目逐步趋于多样化。因此,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能够非常有效地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施工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文章以某公司500KV输电工程项目为例,首先对电力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进行概述,主要探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实践应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0.115

1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前些年,某公司一直采取非常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其项目经理与项目部成员分别为一电气安装公司的副经理、专业的技术人员,该部门的主要任务为500kV输电工程的安装与调试工作。近年来,市公司领导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在逐步加深,旨在进一步提高电力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该公司还提出要将争取外地电力工程项目为主要的发展目标。现阶段,电气安装公司都已经认识到项目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并加大对这一方法的引进和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的质量。还有一部分电气安装公司采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理念,但是最终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其中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气安装公司的电力建设工作人员缺少危机意识;第二,项目组的专业人员技能知识丰富,但是对项目管理的认知不足;第三,在电力工程项目中,普遍采取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

2 某公司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电力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这一方面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缺少明确地工期规划。现阶段,大部分工程项目缺少对时间的规划,另外,对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不合理。从前期勘察到准备施工这一阶段,所有环节的方案设计却缺少有序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控制力度不足,导致准备阶段浪费较多的时间,从而使正式施工时间缩减,因此,项目规模、施工环境等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此外,由于缺少对施工设备等关注,盲目确定项目的工期,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施工问题。第二,缺少合理的施工进度方案规划。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分配不科学,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例如: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工作的任务量相对较大,工作人员非常忙碌,另外,施工现场也非常杂乱无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指定工作计划时,缺少对现场施工情况的勘察。第三,缺少完善的施工进度规划。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计划之外的事情,导致原计划必须做出一定的调整,从而增加工作人员的临时工作。

2.2 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在这一方面,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缺少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与制度。在电力系统中,各种技术、工艺、设备等都在逐步更新,由于操作人员往往习惯于应用传统的施工工艺,导致项目质量与要求的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监督问题主要是管理人员缺少监督意识,从而导致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

2.3 电力工程项目的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第一,缺少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现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并未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方方面面。第二,施工人员缺少专业素养;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相对较低,侥幸心理非常严重。第三,缺少合理的施工规划。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交叉施工的现象,这与施工规划的不合理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

3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实践应用

针对电力工程项目来讲,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三者之间的平衡,从而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的质量。

3.1 项目管理方法在进度控制方面的应用

在制定进度计划时,首要任务是明确项目总体目标,即所需要完成的施工任务,尤其是项目中所包括的隐蔽且必须任务。另外,还应该重视任务之间的关系,最后还应该对进化进行评估,从而使计划更加具有可能性。第一,该公司在制定500kV输电工程项目计划时,将该项目的进度也纳入其中,从而进一步提升监督与控制力度。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部门、单位、施工队之间分工不明确,导致相互之间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另外,相互之间不配合的情况也极其常见。在500kV输电工程项目开始之前,项目部门需要按照该公司供电合同管理条例,与不同部门之间签订合约,从而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分工。

3.2 项目管理方法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非常详细清晰的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第一,事前控制分为施工准备、开工报告和施工方案。针对事前控制,需要充分了解与把握工作内容,对工程材料及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在施工之前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第二,事中控制分为工序检查、分项工程检查和分别工程检查。针对施工控制,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项目施工过程中始终贯彻质量控制、提升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意识与重视。第三,事后控制分为竣工验收与?|量回访,尤其要注意验收交付之后的质量控制问题。相对于其他的施工项目,电力工程项目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工程的正式运营就是对质量的检验过程。

3.3 项目管理方法在安全控制方面的应用

在施工之前,项目部各成员都需要提升自身对安全的认知与重视,并且严格落实责任制度。第一,创建安全组织监督部门,划分各成员之间的责任。第二,制定明确详细的安全计划,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计划,包括安全作业目标、关键工序的安全控制措施与安全技术措施。第三,全面分析工程中的危险部门,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根据事故的成因、类型,建立各种危险点的数据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佟鹤晶.略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与运用[J].中国高新区,2018(03):131.

[2]贺运生.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1):220-221.

[3]张译文.强化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进度计划[J].低碳世界,2017(36):178-179.

第9篇:企业人本管理方式探析

张念东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26期)

【摘要】人应当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重要资源,实行人本管理是是现代企业所追求的管理目标。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的人本管理更多地是从企业角度出发,缺乏对员工的关注。因此,从关注员工角度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业社会工作相结合的企业人本管理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人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业社会工作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任何组织都已认识到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在管理中都非常重视人的因素。“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把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掘出来的人本管理理念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本质。人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打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思想是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根据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来科学安排适合员工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考虑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作出最大的贡献。人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种管理哲学,上世纪80年代初风靡世界。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人本管理的理论逐渐被国内企业所重视。

人本管理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在知识经济时代显示出新的特征,在不同企业里其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但其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企业生存发展之灵魂。人是企业经营的主体,是确保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在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中,应

把人力资源放在首位,切实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企业人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者的研究都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研究人本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确立和落实,缺乏人本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企业文化的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利用不充分,缺乏人本管理的个性等等问题。仔细研究这些问题不难发现,目前研究更关注的是,从企业的角度考虑怎样实施人本管理以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进一步解读其含义可以知道,在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目标的今天,人本管理似乎被理解成了尽可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和重视运用人力资本,它更多的是社会组织实现其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现代化”手段,而没有从人的角度考虑其工作、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管理者更关注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组织成员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但在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会自发存在。因此,问题在于管理者何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组织成员的工作潜能,即组织成员在什么状态下愿意充分展现其才能并不断自主挖掘其自身的内在潜能。在这方面,很少有从员工角度出发的研究,忽视了员工自身的感受,忽视了员工工作之外的个人生活和家庭对工作的影响。而事实是,员工的工作、个人生活和家庭是一个整体,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作为维持生存发展乃至自我实现的工作会受到个人及家庭的影响,同时个人生活及家庭也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影响到企业的绩效。

企业人本管理方式分析

人本管理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人本管理是建立在重视人的价值与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人本管理中的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二、人本管理是一个包括思想、方法、模式的系统工程。

三、人是管理的出发点与目的。从管理要素角度来看,人是最具能动性和创造

力的要素,通过科学的人本管理,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实现自身的目标。然而,从管理的目的来看,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四、人本管理中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社会人。它把人看作是物质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的社会关系的聚合体——既具有自然属性,又有精神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①因此,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应该从整体的视角来看待员工,关心员工,为了员工的全面发展而实施管理。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业社会工作相结合的人本管理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工作的视角。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相信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生命意义、创造力及自我实现,认为人蕴藏巨大潜能。从员工的真正需求出发,通过激励和启发,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组织的目标和员工目标整合起来。

第一,在企业招聘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引进机制。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在选人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职位的需要、企业的需要,同时也应考虑员工的需要,预先向应聘人员说明组织发展目标和组织文化要求,树立一种双向选择的理念,既有助于应聘人员在应聘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也有助于组织选聘适合的人才。根据不同职位的需要设计多样化的甄选方法,为企业招聘到真正合适的人才。

第二,企业的培训是提升员工工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应完善员工培训机制。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员工对岗位的适应性,更要着眼于提高员工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及竞争能力;同时要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规划,并使之与企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

第三,建立动态绩效管理模式。首先,根据部门职位不同选择不同的考评方法、考评主体、考评内容,给员工公平的评价;其次,领导考评必须站在完全客观的立场,鼓励员工参

与讨论,真正让员工感受到公平、民主;再次,注重考评结果的反馈,通过沟通为员工提出可行的绩效改进方案。

第四,开展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是从本组织成员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出发,有意识地将之与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和规划相联系、相协调、相匹配,为成员提供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在实现成员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这个过程的关键是“以人为本”,通过沟通来获知员工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想法、所需要的帮助,增进企业和员工的相互了解。

第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应是全方位的,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并更注重后者的作用,建立弹性、多样的激励机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尽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忠诚。

工业社会工作——员工个人发展视角。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有些问题已非个人独自所能解决,而必须依赖专业知识与技术。除此之外,企业生活在个人生命历程中的份量也逐渐加重,个人对企业的生活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但这些问题是现有企业管理中不能解决或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从人本管理的角度来看,应在管理中引入工业社会工作。“工业社会工作是应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实施于工业体系或工业机构(设施)中,透过社会工作人员与其他相关专家的协助,增进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良好的工作适应关系,充实员工职业生涯的成就,提升合理而有效率的生产环境。”②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各种问题和麻烦。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多关注员工如何做好工作,如何产生高绩效,却忽略了员工的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功能缺失等问题。员工带着积累已久的问题工作,不仅影响企业绩效,也会影响员工收益。因此,可以考虑引进或培养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一起工作,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解决会影响员工工作的来自人际交往、家庭及个人生活的问题,从而使员工以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

第一,帮助员工解决心理问题。一方面,员工在工作中要面对工作环境、任务、产量、绩效、超负荷劳动及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等方面的压力,这些都会带来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来自工作之外的家庭中的各种问题也会造成员工的心理问题。工业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预防性、补救性、发展性的专业服务,帮助员工解决以上问题。

第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行人本管理,就是为了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以实现企业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工业社会工作者能从三方面协调企业的人际关系:化解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消除员工与管理者可能存在的对立;消除员工与企业间可能存在的对立。

第三,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婚姻问题、健康问题、居住问题、子女培养问题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不但会给员工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还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导致效率低下,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因此社会工作者应与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一起,为员工提供相关服务,解决各种问题。这样也能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对人的关注、信任,而愿意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管理学院)

注释

①姚作为:“人本管理研究述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第12期。②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第481页。

上一篇:中国农业现状分析下一篇:毕业设计答辩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