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凤霞教学实录

2023-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武凤霞教学实录

武凤霞《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 武凤霞

一、在揭题中交流 ——引发生命的思索

师:我写一个词,相信大家都认识。(板书:生命)大家一起读。生命是什么呢?你问过自己吗?

(教室里一片沉默,老师走到几个同学面前,把话筒递过去。)

生:(依然坐着,不好意思地)我没有想过。

生:(抓抓脑袋)我也没有想过。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猜猜我想过吗?

生:(刚才的沉重马上一扫而光)想过。

师:(笑问)为什么猜测我想过呢?

生:如果武老师没有想过,就不会给我们出这个问题了。

生:老师没有想过的话,就没有把握上好这节课了。

生:因为武老师比我们大,又是老师,当然应该想过。

生:我觉得你可能想过,但不知道自己想得对不对,所以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师:谢谢同学们的信任,说实话,我和你们一样,从没想过“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但是,有人想过,就是她。(出示课件:杏林子照片)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师生齐说:杏林子)杏林子是我国台湾一位著名的作家,在她的眼里,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生命把题目补充完整)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生命”在题目里出现了两次。

师:我们过去学的文章题目一般都是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而这一次的题目是两个词,并且两个词——

生:重复。

师: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你来!

生:生命(停顿)、生命

师:她会读,她知道在这两个词语之间要有所——

生:停顿。

师:对!要有停顿,不要连起来读它,谁再读?

生:生命(停顿)生命(第二个词音量加大加重)

师:她也会读,你知道我为什么说她也会读吗?

生:他把第二个生命加强调了。

师:对,他读出来的两个词语在声音的高低、轻重上的变化,读出了区别,所以,你也会读,我们一起来读。(生读:生命!生命!)

点评:这里的读课题,不在于学生能够理解多少,而在于让学生对课题的内涵初步有感悟,同时放松情绪,教师也借此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在阅读中品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一)初读感知文章内容

师:预习课文了没有?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先读第一段。

生: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她读得非常流利,吐字清晰,但是,我有一个更高一点儿的要求:读书的时候要尽量把这个句子中所表达的内容,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比如这段话中,写作者在干什么。

生:在思考。

师:对,在思考,让我感受到你也在思考。再试一遍。

生: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好多了,哪位同学再来试一试?

生: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同学们一起来!

生: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对,尽量把文字所传递的信息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第二自然段,谁来读,

生:(读得快而且语气淡)夜晚,我在灯下写稿子,一只飞蛾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师:(教师适时打断了学生的朗读)骚扰,理解吗?

生:打扰,扰乱。

师:谁打扰谁?

生:作者在写稿子,飞蛾不断打扰作者。

师:作者感到这只飞蛾非常的„„

生:(自由接上)烦人的,讨厌的。

师:再读这句话,让我感受到!

(生读得很有感觉,情感变化体现得也很明显。)

师:(本段读完后,板书:弹)这个字有两个音,一个读:

生:dan子弹。

师:还有一个读——

生:tan

师:在这个词中读tan 轻声。(板书:动弹)

(学生继续往下读,读得都很流畅,没有出现错误。) 师:谢谢几位同学精彩的朗读!看得出来,你们的预习做得很扎实。还有谁读得和他们一样好?或者说比他们还要好?(小手如林,高高举过头顶)

(二)深读感受生命的含义

师:好,我看到了你们的自信!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让我听到每一位同学的读书声。而且边读边感受那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

(教室里一片朗朗的书声。书声中,老师不时弯下身子,侧耳倾听某位学生的朗读。有时微笑点头,有时对一位同学耳语几句,有时拍拍学生的肩。)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有的同学还做下了标记。哪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读给大家听吧。

1、走进飞蛾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飞蛾在我的手中坚强不屈,只要有一口气也要和敌人抗争到底的精神让我没有想到。

师:你没有想到这么脆弱的生命却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

生:“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让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作者竟然放了这只飞蛾让我没有想到,因为前文说:“一枝飞蛾不停的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正是因为这只飞蛾很令人讨厌,所以“我一伸手捉住了它。”,但没想到最后又把它放了。

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完成了由讨厌到释放的转变?

生:(还是上面的这位同学)这里连续用了三个感叹号,可见,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作者非常敬佩,飞蛾落到比它强大无数倍的人手中,虽然它知道自己求生的希望几乎是零,但是依然在奋力挣扎,这种精神让作者敬佩,所以放了它。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这个“稍”字,说明飞蛾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轻轻一捏,它就会死,但他临死不放弃生命,令作者震惊,是作者不得不放了它。

师:他们几个的发言,同学们听明白了么?第一个没想到的是飞蛾的生命竟然如此的脆弱,——

师生齐: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师:第二个没想到的是——

生:他的生命力又是非常顽强!(一学生大声接出来这句话)

师:(老师赞许地看着她,轻轻点头)对!所以,第三个没有想到,杏林子竟然——

生齐:忍不住放了它。

师:既然这个飞蛾有这么多让我们想不到的地方,我们不妨来研究研究它。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话,看看哪一个词最能够引领我们读懂飞蛾的词语。

(生读,读得声音很低,看得出他们在边读边思考。然后,几只手举了起来。)

生:震惊值得我们研究。

生:忍不住值得研究。

生:欲望值得研究。

师:很多的词语都值得研究,但时间不允许,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随意指了一位同学)我发现了,刚才他没有发表意见,我们就让他作主从中挑选出一个词吧。

生:我认为应该研究“欲望”。

师:好,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欲望”。你理解这个词么?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理解:愿望;心中的想法;心中的希望„„)

师:(老师做疑惑状) 飞蛾并没有说自己要逃生,作者怎么感受到了飞蛾心中的想法?我不理解哟。

生:他的行动告诉了作者: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

师:(依然做不解状)我只听说过“言为心声”这个词语,不知道行动也能代表一个人或者动物的心声。我不相信。

生:(一学生小声说)真的,不信你试试。

师:好的,这位同学说我可以试试,我就拿你来试试。

(教师说着,站在该学生面前,微笑着看着他,伸手拍了拍他的脑袋。然后问大家)我在说什么?

生:(踊跃举手)老师在说:“你的胆子真大!我很欣赏你!”

生:老师在说:“一个多么可爱的小男孩啊!”(生笑)

师:哈哈,我就是这样想的,看来,行动的确能代表一个人的心声,我相信了!那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它在对自己说什么呢?

生: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

生:再加把劲,你马上要逃脱了!你不能够在这里丧失自己的生命!你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师:是啊,飞蛾也有自己要做的事情。

生:我还要为这个世界多做点贡献,所以,我必须要逃出去。

……

师:它会对杏林子说什么呢?

生:你也有生命,我也有生命,你不能够因为自己的强大就随意伤害一个小生命。

生:求求你放了吧,我家中还有孩子没有长大呢。(众笑)

生:放开你的手,给我一条活路,我不会再来打扰你,我给你一个安静的环境!

……

师:是啊,飞蛾想尽一切办法想求生,那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感到捏在自己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

生齐:生命!

师:是的,一个不屈的,一个顽强的生命!杏林子真切地感受到了——

原来生命是飞蛾挣扎的身影,生命是飞蛾极力——

生齐:鼓动的翅膀。

师:生命还是飞蛾——

生齐:强烈的求生欲望!

师:是啊,作者震惊了!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你的震惊!

(生读,读得比较轻柔)

师:学习要互相帮助,把你的建议送给他吧。

生:你读得有点一顿一顿的,再流畅点就更好了。

生:“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句话表现的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你读得太轻柔。

师:提醒他注意那个标点?

生:注意感叹号,要读得有力。

生:要把重点的词语读得突出一点,而不是把每句话的最后一个词语突出。

师:示范一下好么?

(学生示范,掌声。)

师:(亲切地)能不能再试试?我相信你能把大家的建议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把这几句话读好的。

(学生读,有了不小的进步。齐读。)

师:我相信这只顽强不屈的飞蛾不仅写在了文字上,写在了我们的大屏幕上,同时也写在了每一个同学的心里。那么,就让我们读着已经印到了我们脑海中的文字,把这只飞蛾再一次带到大家的眼前吧。(一个学生高高举起了手。)

师:(微笑地)你有什么要求么?想自己背是么?

(女孩子点了点头。)

师:佩服你的勇气!试试吧。

(生备,但不流畅,老师和同学帮助纠正)

生:让我们先为她的勇气鼓掌!(又转向那位同学)我相信,你再来一遍会更熟练,要不要„„

生:(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女孩子就勇敢地接过来)我再试一遍。“夜晚„„”

(这一次比较熟练也很有感情。老师带头为她鼓掌!眼睛中满是赞许。)

师:谢谢你为大家带个好头,我相信同学们和你一起背,你会更熟练。

(齐背。)

师:我还相信,即使把前面的几句话加上我们依然能把这个场景完整地展现出来。

(学生踊跃欲试,背诵比较熟练。)

点评:飞蛾的挣扎,杏林子的震撼,课文里写得一清二楚,孩子们一读就明白,如此“一目了然”的文字,武老师却引导孩子们玩味得细腻深沉,这得益于她咬文嚼字的功力。“三个没有想到”层层铺陈,把文字中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而“飞蛾可能对自己、对作者说些什么”这一话题的设计尤为精妙:这既是一种想象说话训练,又是对飞蛾不言放弃、顽强抗争精神的言说。学生看似在替飞蛾说话,实则在表达自己的心声,于是,文与人、蛾与己就此相遇交融,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一致。

2、走进香瓜子

师:大家真了不起!除了飞蛾,还有哪里是你没有想到的?

(一学生站起来读第三自然段。)

生:这个小小的香瓜子能长成一截小瓜苗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植物如果没有的阳光、泥土等必要的因素就无法生长,但小瓜苗却顽强的生长起来,虽然只是仅仅几天,但它依然不放弃,真的没有想到。

生:不仅我们没有想到,作者也没有想到。

师:(惊讶的)你怎么知道?

生:他连续用了两个相似的词语“竟然”、“竟”。

(板书竟然)

师:什么意思?

生:没有想到的。

生:出乎意料。

生:不可思议的奇迹。

生: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师:见过香瓜子么?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边比划边说)很小。

生:摸一摸硬硬的。

师:像葵花籽一样饱满么?

生:(很多人若有所思,但不少学生马上反对)不是,很瘪很瘪,薄薄的。

生:摸着他就不知道里面还有瓜子仁。

师:就是这个小小的瘪瘪的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里竟然发芽了,而且还长出了一截小小的瓜苗,真是一件——

生齐:不可思议的事情。

师:读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你们的不可思议。

(学生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再一个小小阴暗潮湿的墙角,一小截瓜苗在迎风舞动,杏林子就坐在墙角,注视着这株小小的瓜苗,她在感叹,你听,她说——

生命就是墙角——

生齐:砖缝中的小瓜苗。

师:生命就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生命就是在没有——

生齐: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师:(学生不知说什么好了,老师在等待)决心。(有同学小声说:力量。老师对他点头。)生命还是虽然仅仅只活几天——

生齐:也要顽强地活着的精神(勇气、力量)。

师:是啊,这个时候的杏林子还仅仅只感到不可思议么?

生:敬佩;震撼;感动。

师:让我们感受到你惊讶中的震撼!(学生齐读。) 我相信这粒香瓜子也一样写在了大家的心中。齐背。

3、走进杏林子

师:除了香瓜子和飞蛾以外,还有你没有想到的么?

(学生沉默)

师:同学们,有的想不到就在文字中,一眼就可以看到,有的想不到却是藏在文字后面的,或者说藏在文章的后面,需要我们去走进,才能发现。下面我们就来走进杏林子。

师:有一天,她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是的,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在这么短短的几句话里,蕴含着很多的意思,我再读一读,请同学们听一听,看看你能听到什么?

生:我想到了生命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想活下去才能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做出有意义的事情。

生:我给他补充一下,这句话我联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匆匆》一课,那一课说我们在有生之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能白白的浪费它。

生:生命是属于我们个人的,除了我们没有人可以控制它,我们可以好好的利用它,在世界上成就一番事业,而相反,我们也可以不拿他当回事,白白的糟踏它,就像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说得那样,这两种选择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这个作者最后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就可以看出来作者是想好好的利用这个生命。

师:刚才他说到了一个词:白白的糟踏生命。糟蹋你懂吗?

生:浪费

师:怎么做是糟蹋生命呀

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什么也不做让时间白白的浪费掉

生:把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浪费在时间上

生:天天无所事事的

生:虚度光阴来浪费自己的生命。

师:是的,不能够白白的糟踏生命。杏林子在这段话中所没有说出来的话在文章的第五段都说出来了,我们一块来读一下

师:其实,我觉得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弃自己生命的人。(学生瞪大了眼睛看老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了解杏林子。(出示上课开始的那张照片)

师:同学们,看着这张照片,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是一个乐观的人。

生:十一个慈祥的人,看到她我想到了我的奶奶。

生: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师:是的,我相信,每一位看到杏林子的人首先看到的是她一脸的微笑,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呀,也是这阳光般的微笑,让我震撼!她让我感觉到了她非常的快乐,非常的幸福,非常的乐观。但是你知道吗?杏林子十二岁的时候,就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叫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头也不能随意的转动,就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作了整整五十年,想到了吗?(学生们睁大眼睛看着老师,满脸写着不相信)

杏林子说地震有五级之分,我的病痛也有五级之分,小痛,中痛,大痛,剧痛和狂痛。在他患病的五十年的时间里,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她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但是,你看这一脸的微笑,这一脸的阳光,从这阳光般的笑容里,你感受到了吗,她现在也许正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我知道,你们想不到,我也没有想到,任何人从她的照片中也不可能想到,

再请你们看一张图片:(出示杏林子的一双手)你们看,这是什么?

(教室里一片沉默,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在静静地看。几秒钟后,有的同学小声交谈。)

生:这是手。

生:不是手。

生:是手,看!还拿着笔。

生:里面那只怎么像脚?

……

(教师制止了学生的议论)

点评:老师通过多媒体补充的内容,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巧妙地完成了一个由文及人的过程,从而引发学生更为深入的思考——杏林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些资源的拓展和补充,使得原本平面单薄的文本立体丰满起来,阅读开始由亲近文字进入亲近生命。

师:他说这是脚,我告诉同学们,这是一双手。这是杏林子的一双手。我们这篇文章就是杏林自靠着这样一双手,坐在轮椅上,趴在膝盖上写出来的。你想到了吗?是的,还有你没有想到的,在杏林子患病的五十年时间里,她就是用这样一双手写下了四十多本著作(出示课件)其中有小说,有散文,有影视评论还有影视剧本等等,这四十多本著作的出版,是杏林子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而且还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同学们,你想到过吗?我看到了同学们的震撼!那么这个时候,了解了杏林子以后,你觉得生命仅仅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生命还是什么?

生:生命还是杏林子忍着病痛的一脸微笑

生:生命是杏林子靠她的毅力写下的一本本书和散文集

师:书和散文集重复了。生命还是什么?

生:生命是杏林子在轮椅上度过的五十个春秋,

师:生命就是他生活在非常痛苦的世界里,但是依然——

生:依然顽强写下的一本本著作。

……

师:我知道大家体会到很多,我们不说了,把我们的感叹和震撼融入语言,读这两段话。

(学生的声音比较轻,没有了开始的慷慨激昂,但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思考。)

师:让我们再回到文章第一段提出的问题:

生齐: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三、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师:是啊,生命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么?你们说,我打印到屏幕上。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

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的决心,

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生命是杏林子留给我们的一本本沉甸甸的著作

生命是杏林子向命运不屈的抗争。

……

(写完以后,学生一起读,声音慷慨激昂。)

师:真好!同学们,杏林子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飞蛾一样脆弱,疾病会突然间夺走它,但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香瓜子一样顽强,哪怕仅仅只能活几天,也会顽强的活着。正是因为知道生命的不易,所以,杏林子对自己的生命格外的——

生:珍惜;珍爱。(板书:珍惜)

师:对身边的生命,哪怕是一只小小的飞蛾,一棵小小的瓜苗她都是心存敬畏(板书:敬畏)

点评:屏幕上每一行文字的跳出,都是一个生命注脚,一个又一个生命注脚的铺展,就是一曲动人的生命赞歌。这种建立在准确理解和深刻感悟基础上现场生成的文字,既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又是孩子们对生命的独特理解。武老师以这样互动生成的方式,引领孩子们第二次整体把握全文,打破了概括课文内容的传统模式,颇具匠心。由感悟自然的生命,到珍惜脆弱的生命;由珍惜脆弱的生命,到敬畏一切的生命。这种阅读历程就是精神生命发展的历程。

四、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师:生命是什么呢?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会告诉我们不同的答案。窗外杨柳依依,生命就是杨柳那嫩绿的枝条;课堂上看到你们的张张笑脸,生命就是同学们如花的笑靥;听到黄鹂在柳枝间鸣叫,生命就是黄鹂那清脆的歌声。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么呢?打开你的记忆,把五彩的生活放进来吧,拿起笔,可以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事,让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学生写作。七分钟后交流。)

生:生命是杨树传送种子的杨絮,生命是小草顽强生长的嫩芽,生命是垂柳一根根垂下的柳枝,生命小蚂蚁寻找食物的身影,生命是陪伴张海迪顽强学习的轮椅,生命是探险者勇往直前的勇气。

师:好!多么富有生命力的诗歌!

生:生命是海里游动的小鱼儿,生命是天上展翅飞翔的大雁,生命是不毛之地里勇敢前行的骆驼,生命是在茫茫沙漠里翠绿的灌木丛,生命是夏天里漫天飞舞的杨絮,生命是我们心目中追求的生命之树。

师:生命无处不在,生命奔流不息。

生:生命是人类遇到困难时的乐观,生命是人类为祖国做出的贡献,生命是遇到危险时别人伸出的一双双热情的手,生命是父母对儿女的期盼,生命是老师为培养下一代流下的辛勤汗水,生命是警察不畏危险勇斗犯罪分子的智慧。

生:生命是我们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生命是同学们在课堂上朗朗的书声,生命是马路旁一棵棵白杨,生命是被人们踩踏后又直起身来的的小草,生命是墙角不起眼的蚂蚁,生命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灿烂之花。

生:生命是海伦凯勒在黑暗中看过的一本本书,生命是强烈的暴风雨过后依然顽强开放的小花,生命是鱼儿在临死前的拼命挣扎,生命是围着墙向上的爬山虎,生命是脆弱的但生命又是坚强的。

师:生命的本质是脆弱,生命的价值在坚强。

生:生命是在人们手中那一条条挣扎的小鱼,生命是那百年老树高大的身躯,生命是那一股股奔涌向上的泉水,生命是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兔子„„

生:一群蚂蚁在来回搬运物品的时候,我轻轻的走过去,只是用脚轻轻的一碰,蚂蚁就像炸开了锅一样,惊慌失措,东跑西窜。一只小小的蚂蚁多么珍惜自己的生命啊!

师:用脚轻轻的一碰,一个多么敬仰生命的孩子!

生:当马烽在树上嗡嗡作响的时候,我的心里讨厌极了,这些该死的马蜂怎么老是骚扰我,于是我拿了一支树枝朝马蜂窝打下去,结果没打到,反而把马蜂全都引出来了,向我飞过来,尽力的蜇我,我吓得拔腿就跑,这是我才想到生命原来就是马蜂保卫家园的精神。

师:好一个保卫家园的精神!同学们,刚才他已经读了一段非常美的诗,这是一段即兴作文。让我们把掌声再送给他!

生:我补充一下,生命还是马蜂极力反抗侵犯的精神。

师:是的,我觉得生命还是当你破坏马蜂窝的时候马蜂齐心合力得追你的那种勇气!

点评:原本孩子们获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强烈体验之后就可以结课,但武老师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文本层面,而是轻轻地推开生活的大门,把孩子们从文本引入生活。一切的学习只有最终融入到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教师如诗般的言语,神奇地点化着孩子们身边眼前的生命,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就步入了一个神奇的生命林子。我不愿意说这就是读写结合的典范,尽管这里的精彩足以证明这就是典范,因为聆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听课,忘记了是在课堂学习,我们已经陶醉在这一片生命的林子中。

五、在标点中抒怀:舒展生命的张力

师:同学们,其实呀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虽然我们在这里一起学习生命这一节课,但是我相信大家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请你把自己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你觉得可以加上什么呢?

生:在第一个生命后加一个分号,在第二个生命后面加一个感叹号

师:(板书)为什么?

生:因为这一课先说的是飞蛾,然后说的是香瓜子,最后说的是作者自己,也就是相当于把这一篇课文平均分成了三份,这三份是并列的,最后是作者的感悟。(生读)

生:第一个后面加一个问号,第二个后面加一个感叹号!

生:第一个是问什么是生命?后面是感悟到什么是生命了,觉得应该珍爱自己和所有的生命!

生:我给他补充一下,这四个字两个符号可以概括全文!作者在一开始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然后通过询问飞蛾,香瓜子和杏林子,知道了生命的含义,最后发出感叹,告诉自己要珍惜生命!

师:真了不起,能够以文章的内容为依据加标点,把掌声送给他!你来读读题目吧。(生读)

生:我在两个生命的后面都加感叹号。因为,他们表示的都是生命的震撼。(学生读)

生:我在第一个后面加上感叹号,在第二个后面加上三个感叹号。因为,我想表达更强烈的震撼,我想提醒大家敬畏每一个生命!(学生读)

生:我在第一个后面加上问号,后面一个加上感叹号。因为,作者在一开始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然后通过询问飞蛾,香瓜子和杏林子,知道了生命的含义,最后发出感叹,告诉自己要珍惜生命!

师:同学们都是在第二个词后面加感叹号。有没有不是这样加的?谁和别人加的还不一样?

生:第一个生命后面加一个分号,第二个生命后面加省略号。第一个生命加分号是因为他们是不同的生命,后面还有很多的生命所以第二个用省略号。

师:哦,还有很多的生命给作者带来了很多的生命的感悟。我加一组标点符号,我第一个后面加感叹号,我第二个后面加问号。同学们想一想我这样加有没有道理?

生:第一个加感叹号是说你感叹了生命是多么脆弱,有多么顽强,第二个问号说明你在思考:生命到底又是什么呢?

师:更深层次的思考!

生:第一个感叹号是说作者明白了生命的真谛,第二个是在问读者:你们知道生命的真谛是什么么?

生:第一个感叹号是说你了解了生命是什么,第二个问号是在问自己:我的生命该怎么度过?

……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的标点赋予了这么多层的含义。是呀,不同的人对着生命有着不同的感悟,我觉得你们加的每一种标点都是有道理的,也都是正确的,他也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生命存在,但是你长成了一个人,它长成了一匹马,你是花园里的一颗美丽的鲜花,她是路边的一棵小草,虽然生命存在的形式不一样,但是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要给同学们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记住对自己的生命要格外的珍惜,对别的生命要心存敬畏。谢谢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了两节课,下课。

点评:给课题加标点,这看似简单的技巧,到了武老师的手里,却化平淡为神奇,一句“请你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化作标点”,标点也化作承载生命的符号。

从读课题入手,到给课题加合适的标点结课,首尾呼应,保持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彰显了课的层次性和教学的发展性。这不是简单的原点回归,而是从原点基础上的对比提升。从开课的“生命追问”到结课的“赞赏每一种生命”,表面看来,孩子们似乎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确切答案,但孩子们对生命的思索,已经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

专家点评 一位理想课堂的不懈追求者

王庆华

武凤霞热爱教育,喜欢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是一位理想语文课堂的追求探索者。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语文课堂就不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就不能用一个方法教学每一篇课文。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语文教师就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设计,使每节语文课都像一个极富吸引力的磁场,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吸引。”自从做了语文教师以后,这便成了武凤霞一个不懈的追求。

教学设计是一种思路。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部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片,蕴含着教师的人文素养、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凸显着教师对教材的到位理解和对学情准确把握的能力。为了备出教学设计不断更新的课,她写教案常常是几易其稿,不厌其烦。有时她会为一节课设计出七八种导入方法,会为一个知识点准备三到五个引导的预案。

追求教学设计的不断更新,成了武凤霞职业阅读、不停学习的动力。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她重新阅读了《我与地坛》、《荔枝》,教《匆匆》时,她已把曹操的《长歌行》、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烂熟于胸„„想想也是,在教材中,每一篇选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美丽的文字如阳光、雨露、空气、养料飘荡在空气中,散布在土壤里,只有在我们手到眼到的时候才能走进我们的心灵。有它们做底子,就拥有了能把一滴水看成一片大海,把一粒沙子看成一片沙滩的能力,如此,如何还会有对一篇文章的重复解读?

追求教学设计的不断更新,使武凤霞把过去备一课教一课,一步一步地更新为单元备课、全册备课、学段备课;把过去的只备教材不备人,更新为“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许多听过她的课的教师说,每次听武凤霞的课,都让人有一种新鲜感。

武凤霞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她认为,在“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上,无论是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习得“知识、能力、方法”,还是引导学生感悟人类文明,帮助其生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应该是与学生生命发展紧密相关的过程。她教学的《生命生命》(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教材四年级下册)一课就是从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实施的。她由学生“没想到动植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开始,引导学生走进飞蛾,走进香瓜子,走进杏林子。通过体会“骚扰”,研究“欲望”等词语和探究动作可不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心声的话题,把枯燥的词语教学和对课文的理解转换成了学生发自内心的生命的需求,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提倡人的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的整体和谐,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武凤霞在学生读说成诵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入了生活,引进了创作。不仅使学生深深地理解了生命是什么,而且调动起了创作的激情,短短的7分钟,学生有感而发的片断写作是那样的精彩。可是武凤霞并没有满足学生读、说、写的收获,又运用“为课题加标点”这一神来之笔,再次巧妙地把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关怀结合了起来,使小小的标点符号的运用也彰显出了生命的活力。

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还在于武凤霞盘活了教学环节,用活了电教媒体。武老师把对作者的介绍放在了教学过程的中间。她抓住学生没想到杏林子是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的心态,适时抛出“我觉得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弃自己生命的人”这句话,让学生感受到震撼,激发起学生探究杏林子的欲望,再借助多媒体插入对杏林子的介绍,让学生切身感受杏林子的不幸与痛苦,感受她的顽强和成就。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避免了直白的说教。

武凤霞的实践证明:一个教师,只要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就能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光彩。(作者系河南省小语会副秘书长、濮阳市教育局小学语文教研员)

第2篇:《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反思(武凤霞)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与反思

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小学 武凤霞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说一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生(沉思后,有同学举手):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师:刚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

生:老师说的话比较简练,我们平时说的话要复杂一些。

生:老师说的话不怎么好懂,我们现在不这样说。

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

生: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温故而知新。

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二、一读(读正确)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读一读,看看什么感觉?

生:1.文章的句子很短,我感觉不怎么好读。2.有些句子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好。

师:说说哪个句子你不知道怎么读?

生:“孔指以示儿曰”这个句子我读不好。

师:谁知道这句话该怎么读?(生尝试,但读得都不大正确。)

师:正确的读法应该是这样,孔/指以/示儿/曰。(生自由读,齐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一会儿你自己就明白了。谁来把文章读给大家听?(两位学生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有两个字和第一位同学读得不一样??

生:“为设果”中的“为”,李同学读的是第四声,而张同学读的是第二声。

师:哪个读音正确呢?我们先看看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为设果”就是孩子给孔君平摆上水果。

师:“为”在做“给”的时候读第四声。还有一个字音他们读得也不一样。

生(踊跃):“儿应声答曰”中的“应”,他们一个读第一声,一个读第四声。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

师:“儿应声答曰”形容孩子回答速度很快。现在我们还经常这样用。

三、二读(读明白)

师:同学们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再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

生:我读懂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非常聪明。

师:非常──聪明,这句话中没有这两个词啊。

生(齐举手):“甚”就是“非常”的意思,“聪惠”的意思是“聪明”。“惠”古代通“慧”。

师: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明白了。这里的“惠”是个生字,你会写么?(生上台演板,写得很正确)

生:我看下面注释知道了“孔君平诣其父”中,“诣”的意思是“拜见”。

师:好啊,看注释是理解古文最简便的方法之一!“诣”也是个生字,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写,在本子上写一个,互相检查检查。

生:我读懂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师:夫子在这里指谁?(生:指孔君平)

师:把孔君平称为夫子,那──夫子就是指孔君平吗?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李君平,还能称夫子么?(生:能)

师(依然作思考状):如果来的是阿姨呢?

生(略略思考):不能,因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

师(追问):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呢?

生(迟疑不敢作答):不行,因为夫子好像指的是大人。

师: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龄比较大的男士。

师:如果来的是一个没有文化、不识字的老农,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么?(生不语)

师:我们来推测一下孔君平的身份。你认为,他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相信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

生:他应该是一个富人,从图中我们看到他穿的衣服很华贵。

生:他应该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看到杨梅就把杨氏子的姓联系起来,而且还说这个孩子是“君”。这是对人的尊称,能对一个小孩说“君”的,一定是一个有涵养的人。

生: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是写士大夫阶层的事情。

师:是啊,士大夫阶层都是为官之人,都是有文化的人,那么他们的朋友也一定是有学问的人。所以,可以称为夫子。再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齐: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么?

生:杨氏是一个人的名字么?

师:有谁来回答这个问题?(生沉默,继而又摇头。)

师:这里的杨是人的姓,而“氏”有两个意思。(师出示)(1)在有特长或者有身份的人的姓或者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2)旧时放在妇女父姓或夫姓的后面称呼已婚妇女。

师:读一读,在这个句子中,你该选择哪一种意思呢?

生:选择第一种。

生:为什么“父不在,乃呼儿出”?这个孩子才九岁,怎么能照顾客人呢?怎么不叫他的妈妈出来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解答?

生:因为他妈妈和他爸爸一起出去了,都不在家。

师:同学们推测了很多种孩子出面招待客人的原因。在我国古代,重男轻女,只有男人算是人,女人是不算是人的。所以迎接客人都是男人的事情,儿子再小也是男人,也要出来招待客人。母亲呢?只能呆在后堂,只有丈夫、孩子请她出来见客人的时候她才能出来。(学生惊讶,然后又问了几个字的意思,很快就得到了解答)

师:既然大家都懂了,谁能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学生自由说)

四、三读(品味语言的精妙)

师: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你们知道是哪两句么?

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句话很精妙,一般人说不出来。

师:看来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但是这两句话精妙在什么地方呢?

生:杨氏子姓杨,杨梅的第一个字也是杨。所以,孔君平就和孩子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就好像说杨梅是杨氏子的弟弟一样。

生:杨氏之子明白了孔君平的意思。马上也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连起来说。

师:对呀,这在兵法上就叫以其人之道──(生齐:还治其人之身。)

师:所以,课文中这样称赞这个孩子──(生齐:甚聪惠。)

五、四读(读出古文的味道)

师:同学们,读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读明白,还要读出古文的味道!自己试一试,品味品味古文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有的还摇头晃脑,很可爱)

师:如果配上音乐,那种感觉会更美。先听一遍,想想该从哪个地方开始你的朗读。

师:再听一遍,然后自己试着跟着音乐朗读。

师:谁愿意配乐读给大家听?

(生踊跃举手,一生读,虽然与音乐还不怎么吻合,但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又一生站起来要求朗读课文,在音乐中读得很投入、很美。全班掌声)

师:读得真好!这个小故事简单、有趣,我相信,我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它背下来。

(学生情绪很高,还没等教师把要求说完,琅琅的背诵声已经响起。)

六、五读(理解中学习运用)

师:同学们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肯定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在这一篇文章中有一些词我们现在很少使用,或者有的根本就不用,你能找到这些词语么?

(学生认真读课文,画出“诣”“乃”“儿”“曰”“氏”“之”“其”几个字。)

师:这些字的意思同学们都懂了,我相信你们也很想试着用一用。看这几句话:(教师出示)1.这是你家的小猫。2.我班的张月十分聪明。3.一个学生说:李娟,你的家在哪里?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句试着说说。

生:我说第一句,这是君家猫。(生笑,一生举手,教师示意他站起来说)

生:这乃君家猫。

师(赞许):其实,“这”在古文中常常用“此”表示。“你”也常常用“尔”来替代。(板书“此”“尔”)所以,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生(踊跃):此乃君(尔)家猫。

师:第二句呢?

生:我班张月甚聪慧。

师:“我”在古文中还有一种说法,有人知道么?(生摇头)“我”在古文中通常称“吾”。(板书“吾”)那么这句话就可以说成──

生(齐):吾班张月甚聪慧。

师:第三句好像要有点难度哦!

生:一生曰:李娟,君家在哪里?

师:“在哪里”在古文中经常说成是“安在”“何在”。如果换成这两个词,这句话又该怎么说呢?

生:一生曰:李娟,尔家安在?或李娟,君家何在?

师:如果把“一个学生说”改为“一个孩子问”呢?(生自由回答:一儿曰)

师(赞赏):学得不仅牢固,而且灵活。真好!同学们,古文就是这么有意思,课后找一篇自己感兴趣的古文读一读,我相信你们会有更多发现。

【反思】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可以说,这篇文章的教学对小学文言文教学,乃至于对中学文言文教学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据调查,目前在初、高中,学生普遍感觉文言文学习困难。我想,这除了跟文言文难度的确加大有关之外,应该也与小学初次接触文言文时教师的教法有一定关系。

所以,在教授这节课时,我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开始为原则,以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为目的,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努力营造一个快乐简单的学习氛围。这种教学理念贯穿在从课前谈话到课后拓展的每一个环节中:课前谈话时我从学生积累的古代名言佳句入手,引导学生通过交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熟悉句子的意思,在不经意间走近文本,让他们感觉古文并不遥远、陌生。在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文的时候,我没有把读懂当作最重要或者唯一的环节贯穿到底,而是分为“一读(读正确)──二读(读明白)──三读(品味语言)──四读(读出味道)──五读(学习运用)”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学习,这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使教学始终处于移步换景的过程中,有效避免了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思维疲劳,时刻感受到“学习古文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采用自主思考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教师讲解,在学习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其主要原因是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零起步,讲解是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很好手段。讲解在这几处体现得尤为明显:学生不知道“孔指以示儿曰”一句话如何读正确的时候,我直接教他们读;学生提出了“管家怎么不叫他的妈妈,而叫个小孩子出来呢”的问题时,我没有走自主体验的过场,直接讲解里面蕴含的文化渊源;“反译”环节,在学生翻译不到位时,我更是直接告诉学生:“这”在古文中常常用“此”表示,“在哪里”在古文中经常说成是“安在”“何在”。

整节课,学生既有尝试练习的新奇,又有自主思考的快乐,还有从教师讲解中收获新知的惊讶。他们良好的学习状态带给我的是一种叫幸福的体验。

第3篇:《有的人》课堂实录名师武凤霞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词语,请大家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出示: 富有——贫穷 聪明——愚笨 健全——残疾 大方——吝啬 美丽——丑陋 年轻——衰老

师:谁来读一读?(一生站起来响亮地读出来。) 师:同学们一起来读。(生齐读)发现什么了? 生:这些词语每一组前后两个词都是反义词。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组词语中,前面的词语都是褒义的,后面的词语都是贬义的。

师:不看屏幕,我随意说出其中一个词,你们回答出它的反义词。(师生对接。) 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文学家,他写出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个文学家就是—— 生(齐):鲁迅。

师:对于鲁迅,你都了解什么呢? 生:我知道他写了很多诗歌和小说。

师:对!最著名的小说就是《狂人日记》和《呐喊》。

生:我知道他的原名叫周树人。他在一生中用了很多笔名,鲁迅就是其中一个。 师:是的,鲁迅先生一生共有一百多个笔名。 生:我知道鲁迅深受大家的爱戴,从他的侄女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知道,在鲁迅先生去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追悼他,为他送行。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2年了,72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这两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

二、有层次地诵读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 (没人举手。) 师:是不是想自己先读一遍呢? (生,点头)好的,自己读读吧!(朗朗的书声响起来,生读得很投入。) 师:在这首诗中只有一个字容易读错,就在这一句中—— 出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师:猜一猜,我说的容易读错的字是哪一个?(生大多说“呵”,有的把字音说成是he,有的说成是a) 师:(板书“呵”)这个字到底读什么呢? (生犹豫) 师:这个字平时读“he”,比如—— 生(齐):笑呵呵。

师:对!还有“呵斥”。

师:他还有其他的读音,比如—— 生(齐):a。

师:什么时候应该读“a”呢?(生不语)同学们,“呵”和“啊”这两个字有的时候读音和意思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它一样可以读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但刚才很多同学都把它读成了第四声,这是为什么呢?(生不语) 读一读,体会体会,读第四声的时候表示什么样的感情?(生练习) 生:表示赞叹。 生:表示赞美。 生:表示自豪。

师: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些骑在别人头上的人,对自己的做法很骄傲。

生:这些人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说“呵,我多伟大!” 师:所以,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生齐读)这个句子读正确了,其他的一定都能读正确。

同学们知道吗?在过去,诗歌是可以配上曲子唱出来的。所以,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了,我相信,运用你们以往的朗读经验一定能把这首诗的节奏读准确。可以吗? 生(齐):可以。(但回答的有点犹豫。) 师:不敢肯定是吗?没关系,我交给同学们一个方法,相信你们用这种方法一定能读好。在读的时候,你要仔细体会体会,在每一句诗中,你想把哪个词读得突出一点,就在这个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这个点在朗读中叫“重音符号”。(板书)一句诗中你认为在哪个词语后面该停顿,就在这个词语后画一条斜线“/”,这条线叫“间隔线”。

比如:第一段,我体会着应该这样读。(师范读),出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下面自己体会着读一读这首诗,把你的体会用这两个符号标出来。 (生自由练习,师作简单指导。)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片刻,有一男生举手。) (生读,读得很有节奏,把握得也很好。学生自发的给予掌声。) 师:读得多好啊!哪位同学再来读?(举手的人一下子多起来。一女生读,节奏把握得更好。掌声。) 师:我相信同学们都能有节奏地读好这首诗。 (生齐读。) 师:同学们,把握好了诗的节奏,是不是这首诗就读好了呢? 生:不是,还要读得有感情。

师:是的,诗歌中都寄托着一定的感情,比如这首诗,作者写了两类人,一类是——生:一类是活着但已经死了的人;一类是——死了却还活着的人。 师: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对虽生犹死的人,作者的态度是厌恶。 生:痛恨。 生:批评。

师:不是批评,是批判。

生:对虽死犹生的人却是——赞扬,歌颂。

师: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看谁的心与作者的心是相通的。

(生自由读,很多学生的表情随着诗句的变化有细微的调整,一女生读得绘声绘色。指名让她朗读,感情很充沛,很有感染力。)

三、欣赏品味

师:读得真好!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可是你们知道吗?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体会) 生:我发现每一小节中,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意思是相反的。 师: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生:比如第二小节:前两句写的是“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后两句写的是“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两种人的做法完全不一样。 师:像这样把不同的人的不同做法放到一起去比较的写作方法,叫对比。还有哪几个小节也是把不同的人的做法进行了对比呢? 生:

3、4小节也是。(生读) 师:还有对比的段落吗? 生:第5小节也是对比,是把不同的人最后的下场做了对比。 师:用“下场”不合适,因为这个词通常是贬义的。换一个词。 生:结果。(板书) 师:把结果进行对比的也不仅仅是这一个小节。 生:

6、7小节也是。(生读) 师:好,我们一起对比着把这首诗读一读,同学们读每一小节的前两句,我读后两句。体会体会对比的好处。 (师生对比读,读得很投入。最后一句,师在读的时候情绪带动起了同学们,师生一起读。) 师: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 生:在大家的心中更坏。(众笑) 师:在这首诗中,你还发现了其他特点吗?(生翻阅,思考,一生举手。) 生:我发现这首诗前面写了一种什么人,后面就写出他得到的结果。比如:前面说“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后面第5小节就写“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师:是吗?这可是个独特的发现。看看,作者写的几类人,是不是做法和结果一一对应着? (生讨论,交流,得出的结果是一一对应。) 师:像这样的写法是对比的一种形式,我们也可以说是“对照”。(板书) 我们再对照着读一读。女生读做法,男生读结果。另外,请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很有想法、擅长发言的同学。(生推荐)你们两个不用读,在他们读的时候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男女生对照着读这首诗) 师:请两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

生:我愿意做为人民服务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人们敬仰他,即使死了,还有很多人怀念着他。

生:我也愿意做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高尚的,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民的爱戴。而且,你为别人做了好事,别人在你需要的时候也会帮助你。这样的人会有很多朋友。 师:是的。别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同学们,我相信,他们说的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的想法,也一定是—— 生:我们大家的想法。

师:同时,还是每一个读到这首诗、读懂这首诗的人共同的想法。 还发现了其他的特点吗?(生寻找,师等待。) 我有一个小小的提醒:看看第一段和后面几段是什么关系? 生:总分。

生:第一段总的说了两类人,后面每一段都写了这两类人。 师:读一读第一小节,有什么疑问吗? 生: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怎么还会“活着却死了,死了却活着”的人呢? (几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 生:有的人活着是身体活着,但是,他们不做好事,欺压人民,所以,人民巴不得他们马上死了,或者说他们在人民心中已经死了。

生:有的人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人民永远纪念他,这样的人,死了却好像活着。比如雷锋,虽然已经死了几十年了,但是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却没有死。

师:对,说起雷锋,就想起助人为乐。雷锋精神是世世代代都应该学习的精神。 好了,同学们,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我们以后自己再慢慢体会。

四、走进去、想开来

师: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

生(齐):纪念鲁迅有感。

师: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但是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生:在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 师:对呀!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会儿再探讨。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想到了他的哪件事呢? 生:我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冬天的夜晚,鲁迅先生看到一个黄包车夫脚被玻璃扎破了,鲁迅先生就亲自为他包扎。 师:还记得是怎样包扎的吗? 生:鲁迅先生一条腿跪在地上,慢慢的,小心地清洗着伤口,仔细地包扎。 师:是的,只有把生活在最底层劳动人民看做人的时候,才能够这样做。

生:我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一句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一面》中青年工人没有钱买自己很喜欢的书,鲁迅先生就用最低的价钱卖给了他,还把自己一本送给了这个青年。

师:是的,他希望这个青年从书中汲取力量,拼得一个好的生活。

生:我从“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群众把它抬举得很高很高”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一开头就写很多人来追悼他,大大小小的花圈不计其数,看出来人们对鲁迅非常爱戴。 (播放照片) 师:是的,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他去世的时候,数以万计的人来追悼他,为他送行。人们把他的灵柩扛在肩头,把他的照片举过头顶,沉痛地哀悼这位伟人,这个不屈的战士!很多人写文章来追悼他,著名女作家萧红写文章纪念他,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 生(齐读):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 师:人民文学家老舍先生说——

生(齐读):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

师:《亚洲周刊》评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鲁迅先生的《呐喊》位居第一名。 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

依然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纪念鲁迅的文章却不写鲁迅的名字?再读一读诗的副标题。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词,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生:“有感”,这首诗不是写的鲁迅一个人,而是写的像鲁迅这样的人。所以,没有出现鲁迅的名字。

师:说得真好!在你看来,哪些人也是作者要歌颂的人呢? 生:毛泽东是要歌颂的人,因为他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师:对!人民将会世代怀念着他。

生:黄继光是这样的人,因为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牺牲了自己。

师:是啊,黄继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两国人民都会永远牢记他的名字。

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再读这首诗,把我们深深的敬仰送给那些让我们难忘的人。

(生齐读)

五、仿写诗歌

师:同学们,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句关于诗的经典的论述,他是这样说的—— 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心底开花。 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今天学的这首诗作为种子在你们心底扎根了吗?我来检查检查。合上书,我们试着背诵这首诗。 (生背诵) 师:同学们都把这首诗种在心中了,真好!接下来就是让她慢慢开花了,下面,我们先让她开出最小的一朵。这朵花就是试着写出我们自己的《有的人》。 (生感到惊讶,有的还胆怯了。) 师:怎么写呢?我给一点提醒: (1)可以想想身边的大人或同学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而且这两个优缺点是一组反义词,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俱备。小组内可以思考交流。 (2)想想是什么样的行为让他有这样的优点和缺点。 (3)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创作,看看哪一个小组更有智慧。各小组选择一个写字快的同学执笔。

(生写作,有时争论,有时欢呼,很热闹,也很快乐,大约写了20分钟,开始汇报。) 师:各小组基本上都完成了,哪一个小组来汇报? 生汇报: 有的人

有的人健全, 却很残疾; 有的人残疾, 却很健全。 有的人, 长有双腿却坐在家里等吃等喝; 有的人, 拄着双拐还在赛场上拼搏。 只在家里等吃等喝的人, 永远不能自立; 在赛场上拼搏的人, 我们永远记住他。

师:我们不做身体健全却残疾的人。 (其余汇报略) 师: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你们会变得更美丽,更漂亮!期望你们爱上诗歌!期望你们当中能够诞生出杰出的诗人。我提议,现在让我们为自己鼓掌,祝愿我们梦想成真!

教学设想

让这首诗变得柔软

《有的人》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和《有的人》。《有的人》位于本单元的结尾,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全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像这样的现代诗该如何教呢?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反思一下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状况。应该说,现代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教材编排对现代诗歌的淡化是一个重要因素。翻阅小学语文课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3—6年级的现代诗歌几乎都是二类课文,是主张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积累积累就可以的。这种淡化导致了很少有人去仔细思考它的教法,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会读和理解意思为目的实施教学的。我以为,这样的教学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因为,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熏染而不是解析。纠缠于字里行间,为了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意思谈论不休,会导致诗歌意境的破碎。诗歌是艺术,艺术的文字就离不开诵读、欣赏和适度的品悟。学生对诗歌亲近的欲望应该是在这样的诵读欣赏中激发的。所以,教学中,我们这样设计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诵读。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情朗读。每一遍都目的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引领学生欣赏品味。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对比、对照、反复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去再想开来。课堂上,通过两次揭示副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最后,仿写诗歌,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全诗所颂扬和批判的行为跨越时空和今天的生活对接,轻轻地在学生心中画出一道是非对错的分界线。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尽量让这首诗歌变得柔软,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少一些教化,多一些欣赏。尽量用老师释放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在学生心中播下亲近诗歌的种子

第4篇:听武凤霞讲座有感

2018年1 月27日,我很荣幸能参加由万安县教育局组织的大讲堂活动。上午,我有幸聆听了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校长的《让教研有主题,让成长有路径》的精彩报告,听了报告,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武凤霞校长的报告,并不像有些专家似的纯理论性的,而是结合自己的实践来阐述的,报告让我感觉真是精彩绝伦。她分别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经历、教科研成果及经验以及自己在学校管理中的点点滴滴等,这些内容让我感受到一位校长的威信是从何而来,是靠她精美的课堂技巧、精湛的语言艺术、超凡的人格魅力和完美的学校管理艺术。她没有惊艳的容貌、没有时尚的打扮,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她只靠自己平平淡淡的经历,自己优美的语言艺术感染着我。作为一名教师,她能够扎根于教学第一线;作为一名校长,她能够以自己的威信感染着每一位师生;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她的确能够帮助她的老师在教研上的发展,她能让她的团队立于教育的丛林中。一切缘于她有一种精神支撑着她,那就是“不放弃”。多么简单的三个字啊!可是做起来真的很难,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武老师是一个睿智,坚定,博学的老师。听完武老师的报告,我清醒地认识到,她们之所以能成为名家名师,是与她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她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她们的真实写照。

身为教育者,我们要把握课改新动态、了解新理念、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向名家名师学习,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

五丰学校 袁淑平 2018年1月31日

第5篇:听武凤霞老师讲座有感

与武凤霞老师的上一次见面可以追溯到一年前了,还清晰地记得上次见面时她如春风般地温暖,和我们分享她走向优秀的经验,她并不像一个师者,而是像一个有经验的大姐姐,没想到,一年后,我们又见面了,她的经验丰富了许多。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曾经冥思苦想了许多日子,这一次,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如果把优秀教师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努力就一定是这棵大树的根,渴望、责任、学习、特色、研究则是它的茎。两次邂逅中,我最深的感想就是:要做一个努力的人。

如果让你选择,聪明和努力,你会选择哪个?如果在上学时,我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前者,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努力,是一名教师走向优秀的必要因素,如何努力呢?努力应该朝着什么方向?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善于学习

在教育理念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不能再默守陈规,需要重新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武凤霞老师之所以出色,正是因为她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永不止步的学习之路。对于我们,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大到学习名师的一堂课,读一本书,小到明白了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无处不在。比如:管理好一个班级,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在书上看到班干部轮流制,便拿来在班级小试,在班内选择了六名同学,任命为班长,三人为一小组,每组负责一周,每人有固定的职责,例如:一名班长负责路队、一名负责检查日常事务、一名则负责纪律,几个月下来,班级运转良好,慢慢的,我从一个管理班级的主角,变成了一个配角。向别的老师请教、网络、培训……这些都是学习的途径,身为教师,必须努力成为善于学习的人。

二、努力做一个小太阳

现在,生存压力、学习压力较大,我们心中有时会有些压抑,如何走出压抑,热爱生活就是最好的办法,要想播撒阳光到学生的心里,自己就要先成为太阳。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生活的教师如何去让自己的学生热爱生活,一个对生活没有追求的老师如何去激发学生对生命的追求,一个生活没有情趣的老师如何能把学生的生活点缀得多姿多彩。

那么,如何努力做一个小太阳呢?一位教师优秀,是因为工作时的那种有滋有味的幸福感,那种在日复一日,平常、平凡的工作中,不断能发现新奇、新鲜、新意的无限乐趣,那种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的满足感、成就感。优秀教师每天面对面对的还是昨天的那些学生,但今天却从这些学生身上发现了不同于昨天的新东西。优秀教师是有工作幸福感的,也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教育出幸福的学生。所以,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充满幸福感的教师,用我们的光芒,去照亮学生的内心。

三、善于反思

努力的路上,总会有碰壁的时候,这时,就要想想,是否努力错了放向。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反思。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之后,教学设计的疏漏不找自见。自我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除了在教学中,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时刻进行反思,处理班级事务的方式、对待学生的态度……

总之,优秀教师的这棵大树在我们的心底种下了,用学习、乐观、反思去浇灌大树的根,它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第6篇:刘德武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

刘德武

小数的意义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好,四七班的同学们请坐。今天我们上课内容在屏幕上展示的很清楚。看看,这是五个汉语拼音的字头,猜一猜,什么内容。

生:小数的意义

师:是猜的吗?我才不信呢,是叔叔刚才说的,是不是?你们真要会猜,一会咱们走着瞧。不过这次你们真的才对了,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如果刘老师没有记错,好像三年级我们学过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对吗?来看看,这就是三年级那篇课文的第一页,第七章小数的意义,有印象吧。这节课我们要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深入、更系统的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这节课的课题就是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小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学小数就学小数,为什么还要加上意义二字呢?意义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我也不太清楚,为了这节课我特意查了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它很厚,我在词典的1638页找到了它的意义找到了这个词条,意义是名词,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表示什么,还有一个意思是 价值。表示什么就是小数是什么意思,它代表了什么。还有一个意思是价值,小数的价值是什么呢?是多少钱一斤吗?显然不是!那谁知道小数的价值是什么呢?你说说看。 生1:小数有什么意义 生2:小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师:有点意思,在生活中的价值,我们(大人和儿童)为什么会学小数,学小数对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学习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帮助,这就是小数的价值,也就是小数的(意义)我写一写,简单的三个字也就是“为什么”。

它有两层意义:一个是它表示什么,一个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小数。明白了吗?下面我们就系统的来学习小数。看屏幕。 这里有一个正方体,认识吗? 生:认识。

师:好极了!我们把这个正方体看做整数1,1就是1,怎么叫它整数1呢,1其实就是 生:自然数。

师:对,就是1,2,3,4,5,6,7里面的1,看屏幕,我们把1平均分成两份,会得到什么数? 生:0.5 师:还可以得到什么数? 生:二分之一

师:如果把1平均分成3份呢: 生:三分之一 三分之二

师:其实也还可以平均分成5份、6份、7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但是很多不太不容易直接用分数(小数)来表示,谁来大胆猜一猜,我们把整数1平均分成多少份,那就特别容易直接用小数来表示。来,平均分成几份? 生:2份 师:还可以„„

生:4份,5份,100份„„

师:其实比00份、1000份简单一点的是分成

10份,我写一写! 我写你说。(板书:把1平均分成10份)会怎么样?看屏幕! 我们数一数,看是不是10份! (生一起数)

师:这一份一份的像什么,面包片,我们看,一片,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它吗? 生:0.1 师:真好,她说出了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小数。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十分之一 。

师:多好啊!我们学过。其实0.1这个小数的意义就是十分之一,我写一写(0.1表示十分之一),非常简单,读一遍。 十分之一就是0.1的意义。0.1就表示十分之一,再看。 生1:这是0.2. 生2:.:0.2表示十分之二。

师:他很会学习,他嘴里说着0.2表示十分之二,可他的眼睛却看着这一行。模仿着它去说,这就很好!请坐!(师板书:0.2表示十分之二)

刚才没说太好,,可他依然敢举手。同学们,甭管下面说的对或不对,这种勇敢的精神对学习来说极其重要。人家不拍失败,再次举手,我们把机会给他,好不好? 生:0.3表示十分之三。

师:对不对,鼓励鼓励!(齐鼓掌)他笑了!大家对他特别满意。我写一写。(板书)

同学们,是不是还可以写出一些。还可以写出什么? 生:0.4 0.5 师:我们至少能说出9句这样的话,不说了,谁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些小数表示什么?

生:每个小数加0.1,后面的十分之几就加1。

师:发现一个很重要的规律。看,0.1、0.

2、0.3„„用一句话说就是 生:0.几

师:对,再说一遍。 0.几表示什么? 生:0.几表示十分之几。

师:好,谁能再说一遍!对极了,谢谢,这句话特别重要,所以我把它写好了!再读一遍。这是小数的意义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知识。 0.几表示十分之几。 许多同学在上课的时候都关注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个很重要,应该的。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用什么方法或者说我们通过一条什么途径学到了这个知识。这点很重要,甚至说更重要。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刚才我们学习小数的意义,一句一句非常具体,0.1表示什么,0.3表示什么,特别具体,后来我们用一句话概括出了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这个过程人们把它叫做什么呢?我写一写,提手旁加由叫做抽,说说叫什么。(抽象)你怎么知道抽象,真了不起,果然叫抽象。

抽象什么意思,就是由几个具体的知识通过抽象得到概括性的认识,这个过程就叫抽象。大家好像第一次遇到这个词。仔细想想,大家从一年级到现在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抽象这个词。比如一年级学的1,2,3,4,5,6,7,看屏幕(出示图片)不知大家有没有印象,这是一年级学习认识10的数学书上的一张图片。这幅画里有十个人,一位老师,9位同学,还有十只和平鸽。也许老师还会在讲桌上摆十个苹果,或每个同学伸出十根手指。老师会说十个苹果也好,十根手指也好,都可以用10来表示,这个过程叫抽象。当然一年级的老师不会跟你说这叫抽象,因为你还太小了。现在都四年级了,应该知道什么是抽象。怎么样,抽象有用吗?难吗?好极了,那我们再抽一回,来看!

如果再想抽的话,这个正方体整数1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平均分成十份的程度了。猜一猜,多少份? 生:100份。

师:四七班的同学真会猜,会这样有根据的猜就是会学习。那要是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是什么样子呢,请看!

没有问题吧!这一份一份的不再像面包片了,像什么? 生:面包渣

师:没那么小,像薯条吧!睡会说点什么? 生:0.01等于一百分之一。

师:挺有意思。0.01真的和一百分之一相等!但现在我们不说大小,说说意义。所以不说相等,说(表示)。 生:0.01表示一百分之一(师板书)。 师:再看。

生:0.02表示一百分之二 师:犹犹豫豫的,再读。 生:0.02表示一百分之二 师:好多了。(师板书) 生:0.03表示一百分之三

师:0.03是不是就指的绿色的那一条? 生:不是, 师:谁是0.03 生:三条都算上。

师:如果只看绿色那一条,是多少? 生:0.01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不往下说了,也不往下写了。该干嘛了? 生:抽象

师:你们还真有抽象意思!谁会抽象出点什么?你说说! 生:零点零几就表示一百分之几。

师:同意吗?太好了!其实我也早写好了!它不是一般的重要,它它重要了。考考你们,抢答,0.07表示 生:百分之七 师:0.08表示 生:百分之八 师:0.27表示

生:百分之二七(师板书)

师:0.27表示百分之二十七,没有问题。但是有一个小问题,大家看,0.27表示百分之二十七,课我们这概括的是零点零几就表示一百分之几,0.27不包括在这里面,谁会改吗?一改就特完美了! 生:零点几几就表示一百分之几几

师:百分之几就够了,不过前边改的特别有意义,零点零几改成了什么? 生:零点几几

师:对了!请你来,帮帮忙,我这儿有一个字,大家都认识,几字,你把它贴到这句话上,你觉得贴哪儿合适就贴哪儿?(生操作)怎么样?同意吗?这次读起来好听了!来,大家读一遍 生:零点几几就表示一百分之几

师:对啊,真好,真没有问题!这个知识也是我们通过抽象得到的。怎么样?抽象有用吗?好玩吗?那再抽一回! 生:好!

师:不抽了,再抽就贫了。其实很多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不仅仅是抽象,还有一个也很重要,我写一写,很有意思,它依然是提手旁,推理。看来你们对推理比对抽象熟的多。推理是怎么回事呢?刚才我们得到了两个很重要的知识,一个是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一个是零点几几就表示百分之几。根据这两条你能不能推测出新的结论?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零点几几就表示百分之几,那下句话怎么说就会很有道理? 生:零点几几几就表示千分之几。

师:对不对?鼓掌!真的应该鼓掌!我刚才还批评他不那么自信,可他真的很有想法!真的不错!我要把它贴在黑板上,来,你来贴吧,这个权利应该给你!贴的真好!比我贴的平多了!齐读 生:零点几几几就表示千分之几

师:这个结论是通过抽象得到的吗?(不是)对,是通过推理得到的。很重要,也很有意义。但是通过推理得到的东西往往比较空,它真的是这么回事吗?它真的对吗?所以我们得需要(验证)一下!来,我们看屏幕!如果想得到

就不能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或100份了,要平均分成多少份? 生:1000份

师:我写一写,其实除了分成1000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 生:10000份。一亿份,

师:别马上说一亿份,一万份完了应该是(十万份),然后是(百万份)„„来,考考你们,看屏幕,这就是1000份。像什么?你妈妈切的土豆丁、黄瓜丁。 师:看这个,说点什么? 生:0.00几表示千分之几。

师:零有点多了,就说它,涂色的部分是1,不是几,再说一遍。 生:0.0001表示千分之一。 师:还是多了,谁能说一正确的? 生:0.001表示千分之一。 师:他们和你刚才说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多一个零和少一个零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再来看一个,糟糕,刘老师没有准备那么多,谁能自己举个例子? 生:0.003表示千分之三。 师:好极了,再举一个。 生:0.002表示千分之二

师:怎么都说零点零零几啊!下一位不准说这个了! 生:0.012表示千分之十二

师:就读十二,好了,不举例子了,同学们,两次抽象一次推理,我们得到了小数的意义的一些很重要的知识。其实小数的意义当中还有一个知识也很重要,叫做计数单位。你都听说过哪些计数单位?

生:个十百千万

师:这些都是整数的计数单位,其实小数也有自己的计数单位。来看这里,你们说,0.1,0.2,0.3,0.4„„这些小数当中谁最小? 生:0.1 师:没错,我们就说0.1是这一列小数的计数单位,比如说0.3里面有几个0.1 生:3个

师:把这句话也贴到黑板上。(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这两句话是一个完整的意思。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括号里是对前面的补充和解释,谁能读一遍。 生: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师:谁还想读?不许读这行了。

生:零点几几就表示十分之几,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生齐鼓掌)

师:这么完整,这么有数学味道,老师没说,黑板也没有写,居然自己读出来了,会学习,会一点推理了,很好!我们把它补充完整。 生:零点几几几几就表示千分之几,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三、练习巩固 师:学过过程就是不断的客服困难,战胜自己的过程。贴上,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关于分数的意义的知识。小数的意义还有其他的知识还需接着学习。看屏幕,练习1:看图说小数。这里有一个正方体,如果我们把它横着平均分成十份,请大家读小数。 生:0.1,0.2,0.3,0.4 师:这次举手说。

生:0.4的计数单位是0.1,它里面有4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师:还有再添上()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是1. 生:6个 师:接着读 生:0.5 师:第六个没有完全下来,又平均分成10份,只下来一份,拿这个数我们读作多少? 生:0.51 师:接着看 生:0.52,0.53 师:0.53里有几个0.01 生:0.53里有53个0.01 师:孩子们,这儿为什么是逗号呢? 生:接下来还有。

师:还可以说就是有不同的说法。还可以说由()个0.1和()个0.01组成的。

生:(5)个0.1和(3)个0.01组成的。 师:接着说 生:0.54,0.55 师:大点声,吓不着我的。 生:0.56,0.57,

师:又把它平均分成十份,下来一份,读作多少? 生:0.571(读的犹豫) 师:不行,再读一遍! 生:0.571,0.572,0.573,0.574 师:0.574是5个()、7个()、4个()组成的。你知道刘老师想让你们填什么吗?

生:计数单位。0.574是5个(0.1)、7个(0.01)、4个(0.001)组成的。

师:这儿为什么是逗号呢? 生:接下来还有。 师:再添上(

)就是1. 生:0.426【02:00】

师:下一道题是看要求写小数,打开本和笔请你们写三个小数。你要是全对了那正确率就是100%,如果全错了那错误率就是100%。第一个,一个玩具汽车9角8分,也就是( )元。写小数,只需写不许说 生:0.98元。

师:第二题,小明身高1米2分米3厘米4毫米,也就是(

)米。 生:1.234米 师:第三题,一元钱可以买4个同样的转笔刀,每个( )元。你真快,第一个举手 生:0.25 师:3个 生:0.75元 师:4个 生:1元

师:把笔和本收起来,第三道,选择题,这个西瓜重2千克8克,也就是( )千克。A.2.8 B.2.08

C.2.008 生:

师:这个其实挺难的,你怎么想到选C, 生:因为1千克=1000克

师:他抓住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千克与克,他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应该是C。第4题,测量彩带的长度。(找两个同学,每人抓一头)举高点,拉直了,我们量一量有多长?两米,打算从哪儿剪? 生:中间

师:从中间剪,这边一米,那边一米,二年级小孩都知道。我从这头剪,你说停我就停。 生:停

师:小剪刀还挺好使。给我,他说了一句话。 生:不到一米

师:真好,谢谢,请回。他说不到一米,我们来量一量!你来读一读。 生:0.61米

师:0.61米是我们直接测量出来的,看谁脑子转的快,刚才完整的彩带是2米,较短的是0.61米,那另外一根多长? 生:1.39米

师:0.61米是我们测量出来的,1.39米是我们计算出来的,这个活动说明了什么呢?看屏幕,说明当测量或计算得不到整数的结果时,可以用小数表示。这也是学习和应用小数的意义。最后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内容。还记得吗?(首字母)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小数的意义实际上是所有小数的知识中最重要、基本的基础知识。除了它,我们相继还要继续学习什么呢?看屏幕,XSDXZ猜一猜? 生:小数的性质

师:对了,还需要学习XSDJJ 生:加减

师:对了,还需要学习XSDCC 生:乘除

师:还需要学习XSDYY 生:意义

师:又回来了。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但YY在这儿不是表示的意义,而是应用。我们学了那么多小数的知识要会用。古人有一句四字成语,叫做学以致用。好了四七班的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你们表现的非常好,据说为了咱们这节课你们的老师还把教学进度做了调整,谢谢同学们,也谢谢你们的老师。下课!

上一篇:想你却不打扰你的说说下一篇:防治扰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