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提问艺术的探讨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是以人机对话为主要学习方式, 即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运用计算机来完成各项学习目标, 尤其是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一般占据了整个课堂时间的2/3。因此, 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 教师的教学话语要少了很多。提问, 是每一个学科, 每一个课堂甚至每一节课几乎都要经历的一种教学手段, 通过提问, 可以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问可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合作;通过提问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让他们有一个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共享知识和技能的时空。而在教学话语相对较少的信息技术课堂中, 通过提出能够统领教学的值得解决的重要问题显得尤为关键。

下面笔者将结合《认识计算机》的教学实践案例, 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提问艺术进行一些探讨和思考。

《认识计算机》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 (上册) 中第2章《管理计算机》中第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由计算机系统组成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两部分内容组成, 这些内容理论性强, 比较抽象, 同时知识点又比较琐碎、枯燥, 而且仅有1课时的时间, 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部分以及工作原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 怎样能让索然无味的知识在课堂中生动起来, 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理解知识呢?笔者将这节课的设计以提问为主, 通过各种问题的提出引领学生很自然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理解问题。笔者认为,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 提问要具备以下的“艺术性”。

1 提问要有趣味性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提问时, 问题具有趣味性、提问语言具有趣味性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例如:在《认识计算机》中, 笔者想让学生回答所看到的常用计算机有哪些部件?这个问题是在刚上课时就提出的, 如果就这么直白白地问:“你们平常用的计算机有哪几个部件?”学生会感到平淡无奇, 甚至一时还转不过弯来, 这个部件是什么?是机外的还是机内的?……但笔者没有这样问, 而是首先让学生看四幅很特别的计算机的图片 (微波炉式计算机、金字塔式计算机、航空母舰式计算机、壁挂式计算机) , 然后提问:“这些别具一格的计算机和我们标准的计算机都具有几个同样的部件, 是什么?”学生立刻对这几个特殊的计算机表现出惊奇的浓厚兴趣, 而且立刻想到虽然他们的样子很特别但都有显示器、键盘、鼠标、主机。

2 提问要承上启下

可能很多人认为, 课堂中每个问题可以是独立的, 分别代表不同的知识点。但笔者认为, 课堂中的提问, 最好能够承上启下, 前面的提问能够为后面埋下伏笔, 这样, 你的提问可以将一节课串联起来, 环环相扣, 逻辑性很强。例如, 上述提问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学生能够回答出“显示器、键盘、鼠标、主机”, 而这个回答是为了引出下面的提问:“显示器、键盘、鼠标都在主机外面, 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外部设备, 是一目了然的, 但是主机却很神秘, 里面到底装了什么呢?”这就很自然地将知识点一步一步地延伸下去, 慢慢地显现在学生面前, 即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输入输出设备是属于外部设备, 其余在主机内,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统称为硬件。

3 提问要善于运用填充式

初中学生的思维还不够全面和缜密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是让学生总结概括回答的, 他们有可能难于表达, 因此要善于运用填充式, 让学生逐渐完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 上述提到主机里很神秘, 提问学生:“主机却很神秘, 里面到底装了什么呢?”学生进行“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活动。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认识电脑”的flash课件后, 再提问:“主机里除了刚才大家猜测的部件之外, 还有什么?”这样通过填充式一点一点将知识补充完整。

4 提问要结合生活实际

提问如果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发挥他们的主动意识, 可以有利于他们更积极地思考问题。例如在讲到电脑硬件中的CPU、内存等时, 如果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电脑中哪些部件最重要?”学生可能一筹莫展, 甚至说到“鼠标键盘”等答非所问。但笔者则结合生活中如果让学生去购买计算机, 应该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提问:“当我们要购买配置一台电脑, 在所有的硬件中, 你认为哪几个部件是最关键的, 可以决定电脑性能的好坏?”学生:CPU、内存……这些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5 在疑惑中提问

当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 往往会产生一些疑惑, 如果相机引导得好, 针对疑惑提出问题, 进而寻求解决途径, 会让教学水到渠成, 锦上添花。例如当上述计算机硬件问题解决后, 学生就会产生疑惑, 是不是将一台计算机硬件配置好后, 他就可以工作了呢?我们买电视机、音响等, 可是买回来就能用了。此时, 笔者针对疑惑提问:“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好了, 是不是就能工作了呢?”学生回答:“不能, 还要装软件。”教师接着提问:“我们第一个要装的是什么软件?”学生回答:“操作系统。”安装了操作系统软件后, 计算机可以开始工作了。

6 在类比中提问

课堂中有很多知识、概念、原理是非常抽象的, 如果我们能够运用类比的方法提出问题, 可以加快加深学生的理解, 将抽象变为形象, 将复杂趋于简单。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工作原理时, 这个知识很多人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很难解释。于是笔者提问时, 采用了类比的方法, 首先提问:“如果要通过计算机打印一篇作文, 操作步骤怎样?”学生回答:“步骤一:键盘打字、鼠标操作, 将作文输入电脑;步骤二:计算机处理文字、保存文件;步骤三:显示器显示文件、打印机打印文件。”接着提问:“联系刚才所学的计算机系统组成部分的知识思考一下, 这三个步骤分别对应的是计算机的哪一个组成部分在工作?”学生回答:“步骤一:输入设备;步骤二: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步骤三:输出设备。”通过这样的类比,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总结出计算机的基本功作原理。

综上所述,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提问是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式的, 提问具有艺术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真实兴趣, 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呼应, 才能真正使信息技术的课堂成为引发学习、提升能力的交流时空, 才能真正体现人机的和谐统一。

摘要:本文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案例《认识计算机, 》探讨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阐述了提问的重要性以及提问的方式技巧。

关键词:提问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 (上册) [M].

上一篇:企业工会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研究下一篇:关于新时代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时代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