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库答案

2022-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心理学试题库答案

《经济法基础》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客观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诉讼时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B.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之一

C.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千月内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D.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答案]C。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需重新

2、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收款人根据购销合同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付款人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是( )。

A.汇总结算方式 B.信用证结算方式

C.托收承付结算方式 D.委托收款结算方式

[答案]C。本题考核托收承付的概念。托收承付结算是指根据买卖合同由收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付款人员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

3、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下列企业中,必须设置总会计师的有( )。

A.上市公司

B.有限责任公司

C.屆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

D.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C。本题考核必须设置总会计的情形。根据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4、减免税是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通过直接降低税率的方式实现的减税和免税,是指( )。

A.税基式减免 B.税率式减免

C.税额式减免 D.核定减免额

[答案]B。减免税是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通过直接降低税率的方式实现的减税和免税.是指税率式减免。

5、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是( )。

A.银行销售金银 B.邮政部门发行报刊

C.集邮商品生产 D.销售移动电话但不提供电信劳务服务

[答案]B。邮政部门发行报刊应当征收营业税。

6、实行从价定率办法的进口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

A.关税完税价格÷(1-消费税税率)

B.关税完税价格÷(1+消费税税率)

C.(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D.(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答案]D。实行从价定率办法的进口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为:(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7、甲市A、B两店为实行统一核算的连锁店,A店的下列经营活动中,不视同销售货物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的是( )。

A.将货物交付给位于乙市的某商场代销

B.销售乙市某商场的代销货物

C.将货物移送B店销售

D.为促销将本店货物无偿赠送消费者

[答案]C。A店将货物转移到本市的B店,不属于视同销售行为。

8、甲烟草公司提供烟叶委托乙公司加工一批烟丝。甲公司将已收回烟丝中一部分用于生产卷烟,另一部分烟丝卖给丙公司。在这项委托加工烟丝业务中,消费税的纳税人是( )。

A.甲公司 B.乙公司 C.丙公司 D.甲公司和丙公司

[答案]A。卷烟是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的纳税人是: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乙公司和丙公司没有涉及到卷烟的生产、进口和加工,不是消费税的纳税人。

9、某商场与海上运输部门签订一份运输合同;合同规定运输费用与仓储费用合计200000元,保险费金额5000元。则商场和运输部门总共应纳印花税( )。

A.102.5元 B.105元 C.200元 D.205元

[答案]D。应纳印花税=200000×1‰+5000×1‰=205(元)。合同中,运输费用与仓储费用未分别注明金额,应从高计税。

10、下列各项中.根据规定不需缴纳契税的是( )。

A.以接受投资、入股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

B.以抵账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

C.以获奖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

D.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

[答案]D。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不征收契税。

11、根据土地增值税税收政策,下列项目中,属于土地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是( )。

A.以继承方式无偿转让的房地产 B.出租房的地产

C.抵押期间的房地产 D.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

[答案]D。以继承方式无偿转让的房地产、出租房的地产、抵押期间的房地产的行为,不属于土地增值税征税范围。

12、下列项目中,属于资源税纳税义务人的是( )。

A.进口销售原油的外国企业

B.境内开采销售原油的外商投资企业

C.境内开采销售原油的中外合作单位

D.境内生产销售人造原油的国有企业

[答案]B。进口原油不征收资源税,境内开采销售原油的中外合作单位缴纳矿区使用费,人造原油销售不征收资源税。

13、王某取得稿酬20000元,讲课费4000元,已知稿酬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劳务报酬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王某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 )元。

A.2668

B;2880

C.3840

D.4800

[答案]D。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20000×(1-20%)×20%×(1-30%)+(4000-800)×20%=2880(元)。

14、某企业2007年经税务机关核定的亏损额为20万元,2008年度取得生产经营收入625万元,应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等合计600万元.该企业2008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 )。

A.1.35万元 B.1.25万元 C.0.90万元 D.8.25万元

[答案)B。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625-600-20)×25%=1.25(万元)。

15、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的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下列项目中,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是( )。

A.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被政府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B.因逾期归还银行贷款,由银行按规定加收的罚息

C.赞助支出

D.直接向受赠人捐赠

[答案)B。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被政府有关部门处以罚款以

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赞助支出不得扣除。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16、某公司将税务机关确定的应于2008年12月5日缴纳的税款20万元拖至12月15日缴纳,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税务机关依法加收该公司滞纳税款的滞纳金为( )元。

A.100 B.1000 C.10000 D.4000

[答案]B。(1)加收税款滞纳金的起止时间为税款缴纳期限届满次日起至纳税人实际缴纳税款之日止(本题为12月6日-12月15日,共计10日);(2)滞纳金=20万元×0.05%×10天=1000元。

17、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有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下列项目中,不适用该项政策的是( )。

A.年所得10万元以上的

B.从中国境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

C.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

D.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答案]A。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18、根据规定,会计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纳税资料应当保存( )。

A.3年 B.5年 C.10年 D.15年

[答案]C。账簿、会计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纳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

19、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对从事生产、经营纳税人采取收保全措施的法定程序是( )。

A.责令提前缴纳在先,责成提供担保居中,税收保全措施在后

B.责令提前缴纳在先,税收保全措施居中,责成提前担保在后

C.责成提供担保在先,税收保全措施居中,责令提前缴纳在后

D.责成提供担保在先.责令提前缴纳居中,税收保全措施在后

[答案)A。本题考核税务机关行使税收保全措施的程序规定。根据规定,在纳税人纳税期限届满之前,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情形的,可以责令其提前缴纳税款,在限期内纳税人有转移、隐匿资产迹象的,可要求其提供纳税担保,如不提供纳税担保,则可实施税收保’全措施。

20、根据《税收征管法》关于账簿、凭证管理的有关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在法定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 )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答案)A。根据《税收征管法》关于账簿、凭证管理的有关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在法定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21、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情形是( )。

A.纳税人账目混乱难以查账的

B.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C.纳税人有明显转移、隐匿其应纳税收入迹象的

D.纳税人有明显转移、隐匿其应纳税收入迹象且不能提供纳税担保的

[答案]D。(1)选项AB的情形,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2)如果纳税人在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有明显转移、隐匿其应纳税收入迹象的,税务机关可以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只有纳税人不能提供纳税担保时,经县以上税务局批准,税务机关才可以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

22、根据票据法规定,票据持票人应在法定期限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银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 )。

A.15天 B.1个月 C.2个月 D.6个月

[答案)B。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银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1个月。

23、根据最新政策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征收土地增值税的是( )。

A.赠予社会公益事业的房地产 B.人销售住房

C抵押期满权属转让给债权人的房地产 D.出租的房地产

[答案]C。本题考核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根据规定,房地产抵押期间产权未发生权属变更,不属于土地增值税征税范围;抵押期满权属转让给债权人的,征收土地增值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24、某公司进口的一部免税车辆因改变用途需依法缴纳车辆购置税,已知该车原价10万元,同类新车最低计税价格为15万元,该车已使用2年,规定使用年限为15年,车辆购置税率为10%,该公司应缴纳的车辆购置税税额为( )万元。

[答案]D。本题考核车辆购置税的计算。根据规定,免税、减税车辆因转让、改变用途等原因不再属于免税、减税范围的,需要依法缴纳车辆购置税,其计税价格=15×(1-2/15)×100%=13(万元),车辆购置税税额=13×10%=1.3(万元)。

25、某县邮政局9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传递函件、包件取得收入6万元,报刊发行收入9万元,邮务物品销售和其他邮政业务收入8万元.发生工资等支出6万元。已知邮政局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3%。该邮政局9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额为( )。

A.0.42万元 B.0.69万元 C.1.00万元 D.1.18万元

[答案]B。本题考核营业税的根据规定,邮政业务的营业额是指提供传递函件或者包件、邮汇、报刊发行、邮务物品销售、邮政储蓄、其他邮政业务的收入。邮政局9月份应缴纳营业税额=(6+9+8)×3%=0.69(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内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荣誉称号 B库存商品 C.完成工作行为 D.学术专著

[答案]ABCD。 本题考核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分为三大类:物(库存商品)、行为(完成工作行为)和非物质财富(荣誉称号和学术专著)。

2、根据修订后的<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有关金融企业计税营业额的确定方法中,符合税法规定的有( )。

A.一般贷款业务以利息收入全额为营业额

B.有价证券买卖业务出价为营业额

C外汇转贷业务以贷款利息收入减去借款利息支出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D.外汇买卖业务以卖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答案]AD。本题考核金融企业计税营业额的确定。有价证券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后《营业税暂行条例》删除了转贷业务差额征税的规定。

3、根据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项目中,在计算增值额时准予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中扣除的有( )。

A.拆迁补偿费 B.前期工程费

C.开发间接费用 D.公共配套设施费

[答案)ABCD。本题考核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的规定。本题各选项属于房地产开发成本的范围,均可在计算增值额时准予从转让房地产取得

的收入中扣除。

4、张某2008年12月销售自有住房一套,其销售住房应缴纳的税金有( )。

A.印花税 B.土地增值税 C.营业税 D.个人所得税 [答案]CD。本题考核个人销售住房涉及的税种。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5、在我国现行税制中,对部分税种实行起征点的减免优惠制度。下列税种中,规定了起征点的有(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个人所得税

[答案]AC。个人所得税是实行免征额的减免税制度。注意免征额和起征点的区别。

6、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对发生的下列支出项目中,不得在税前扣除的有( )。

A.上年度亏损 B.投资期间的投资成本支出

C.法院判处的罚金 D.对某希望小学的直接捐赠

[答案]BCD。投资期间的投资成本、法院判处的罚金和直接捐赠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7、下列各项中,有关汇票与支票相互区别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汇票可以背书转让,支票不能背书转让

B.汇票提示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支票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0日内

C.汇票有即期汇票与远期汇票,支票则均为见票即付

D.汇票上的收款人名称可以经出票人授权予以补记,支票上的收款人名称。则不能补记

[答案]BC:本题考核汇票和支票的区别。汇票和支票都可以背书转让,所以A选项不正确;只有支票上的收款人名称可授权补记,汇票和本票都不允许,收款人名称是汇票的绝对记载事项之一,因此选项D不正确。

8、下列税种有实行定额税率的有( )

A.车船税 B.城镇土地使用税 C.印花税 D.资源税

[答案)ABCD。印花税有部分税目实行定额税率。

9、根据税款征收过程中的税款优先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纳税人发生欠税在前的,税收优先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执行

B.税收优先于罚款

C.税收优先于有担保债权

D.税收优先于没收非法所得

[答案lABD。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

10、在确定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采用比例扣除20%费用的所得项目有( )。

A.在4000元以上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B.在4000元以上的偶然所得

C.在4000元以上的劳务报酬所得

D.在4000元以上的稿酬所得

[答案]ACD。

11、北京市朝阳区某建筑公司提供的下列劳务应在北京其机构所在地缴纳营业税的有( )。

A.承包从天津至石家庄的高速公路工程业务

B.承包太原市一商务楼的建筑工程

C.承包从北京市海淀区一体育场的建筑工程

D.承包从天津至北京的铁路建筑工程

[答案)ACD。B项在太原市缴纳营业税。

12、纳税人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 )时,应缴纳消费税。

A.职工福利 B.对外投资 C.在建工程 D.换取生产资料

[答案lABCD。

13、下列费用或价值未包括在进口货物的实付或者应付价格中,应当计人完税价格的是( )。

A.由卖方负担的除购货佣金以外的佣金和经纪费

B.由买方负担的与该货物视为一体的容器费用

C.由买方负担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劳务费用 D 卖方直接或间接从买方对该货物进口后转售、处置或使用所得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IBCD。卖方负担的费用不计入买方的完税价格。

14、下列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

A.订立合同 B.成立公司 C.录取职工 D.爆发战争

[答案IABC。爆发战争属于无法律事件。ABC是法律行为。

15、我国经济法不调整下列社会关系中的( )。

A.公民之间的日用品借用关系

B.某县公安局与某个体户之间的治安管理关系

C.人民银行就货币管理与商业银行之间发生的关系

D.两农民之间的口角

[答案lABD。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包括:(1)市场主体组织关系;(2)市场运行调控关系;(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4)社会保障关系。只有C选项中的关系才涉及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其他三种关系都不涉及有关国家机关管理经济的问题。

16、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民事或行政案件,不公开审理的有( )。

A.一般的案件 B.特别重要的经济案件

C.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D.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答案]CD。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或行政案件,原则上应当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7、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下列关于结账月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年度结账时间为次年的3月底前

B.半年度结账日为公历年度每半年的最后一日

C.季度结账日为每季的最后一日

D.月度结账日为每月的最后一日

[答案]BCD。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企业必须在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每期结账的时间都是在该期的最后一日,即年度结账日为公历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半年度、季度、月度结账日分别为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最后1天。因此A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18、在我国,会计监督分为( )。

A.国家监督 B.社会监督 C.内部监督 D.单位负责人的监督

[答案)ABC。《会计法》没有规定单位负责人这种监督类型,《会计法》所说的会计监督包括单位内部监督、政府会计监督和社会会计监督。

19、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对票据的下列事项进行更改,将导致票据无效的有( )。

A.金额 B.出票日期 C.付款人名称 D.收款人名称

[答案]ABD。票据的金额、出票或签发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更改付款人名称的,不会导致票据无效,更改时由原记载人在更改处签章证明。

20.下列款项的结算中,适用银行汇票的有( )。

A.单位之间的款项结算

B.单位与个人之间的款项结算

C.在同城的当事人之间的款项结算

D.在异地的当事人之间的款项结算

[答案]ABCD。单位和个人在同城、异地或统一票据交换区域的各种款项结算,均可适用银行汇票。四个选项提及的款项结算,按照规定,都可以使用银行汇票。

三、判断题

1、纳税人不服税务机关处罚决定的,可以选择仲裁、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

[答案]x。纳税人不服税务机关处罚决定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

者行政诉讼。仲裁不解决行政争议。

2、融资租赁的房屋,应按照房产的余值计算征收房产税。( )

[答案]√。本题考核房产税的计税依据。融资租赁实际上是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一种形式,所以对融资租赁的房屋计征房产税时,应当以房产余值计算征收。

3、高级会计师资格实行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制度.考试成绩合格证在全国范围内3年有效。 ( )

[答案]√。

4、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营业税税目行为的,应分别核算营业额;不能分别核算的,一律征收增值税。( )

[答案]x。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营业税税目行为的,应分别核算营业额;不能分别计算的,一律从高征收营业税。

5、A公司与B公司变更合同关系法治中的仲裁条款也随之失效。( )

[答案]x。本题考核仲裁的效力。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6、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属于直接税。( )

[答案]√。所得税属直接税,其纳税人和实际负担人是一致的,可以直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是现代税收制度中的主体税种。 7、某外商在境外取得一项专利权,同年将此项专利用于其在中国的独资企业。该项专利权的专利证书在中国使用时可以免贴印花税税票。( )

[答案]x。本题考核印花税的征税范围.根据规定,在境外书立、领受但在我国境内使用,在我国境内具有法律效力,受我国法律保护的凭证也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

8、除了保守商业秘密的需要之外,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将全部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 ( )

[答案]x。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的5将全部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不存在例外。

9、一个基层预算单位开设一家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可以转账、提取现金,可以向本单位按规定保留的相应账户划拨工会经费、住房公积金及提租补贴,以及财政部门批准的特殊款项。( )

[答案]√。

10、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纳税方式。( )

[答案]√。

客观试题部分

四、计算分析题

1、某建材家居商城2007年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20000平方米、另外商城的停车场占地500平方米,拥有房产原值.2800万元,该房产评估值4000万元。2007年底,为扩大经营规模,经批准增加土地2500平方米,扩建商城投资额预计280万元,于2008年9月30日办理完工验收手续。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价值为300万元。原有运输车辆5辆,自重吨位为每辆4吨;2008年1月又以24万元(含增值税)购入3辆运输卡车,自重吨位均为4吨.(当地政府规定该地段土地使用税5元/平方米;房产税扣除比率为20%;车船税60元/吨;车辆购置税税率10%)要求: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分别回答以下问题:(1)该家居建材城2008年应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2)该家居建材城2008年应纳的房产税。(3)该家居建材城2008年应纳的车船税。(4)该家居建材城2008年应纳的车辆购置税。'

[答案](1)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20000'+500+2500)×5=115000(元):11.5(万元)。(2)应纳房产税=2800×(1-20%)×1.2%+300×(1-20%)×1.2%÷12×3=26.88+0.72=27.6(万元)。(3)应纳车船税=(5+3)×4×60=1920(元)。(4)应纳车辆购置税=24÷(1+17%)×10%=2.05(万元)。

2、钱某系某高校老师,2008年1~12月收入情况如下:(1)每月取得工资薪金3800元;12月31日一次性领取年终奖金10000元。(2)出版图书。取得收入80000元。(3)接受出版社委托审核稿件,取得收入24000元。(4)购买体育彩票,一次陸中奖收入5万元,将其中的1万元通过境内非营利团体捐赠给希望工程。(5)取得到期的国库券利息收入1200元。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表如表1。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钱某2008年工资薪金及奖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2)钱某出版图书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3)钱某2008年审核稿件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4)钱某2008年中奖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5)钱某2008年到期的国库券利息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

[答案](1)工薪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3800-1600)×15%-125]×2+[(3800-2000)×10%-25]×10=410+1550=1960(万元),该笔奖金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为:每月奖金平均额=10000÷12=833.33(元)。根据工资、薪金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的规定,适用的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10000×10%-25=975(元),工资、薪金及奖金所得其缴纳个人所得税=1960+975=2935(元)。(2)出版图书应纳个人所得税=80000×(1-20%)×20%×(1-30%)=8960(元)。(3)审核稿件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24000×(1-20%)×20%=3840(元)。(4)对个人购买福利彩票、赈灾彩票、体育彩票,一次中奖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1万元的,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捐赠限额=50000×30%=15000(元),所以捐赠支出1万元可以全额扣除。中奖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50000-10000)×20%=8000(元)。(5)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收入免税。

3、某电子加工企业,2008年取得销售收入8000万元,仓库出租的租金收入25万元,分得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75万元(所得税率为25%)。当年的各项支出共计7800万元,企业计算所得额为300万元,并预交所得税75万元。年末汇算清缴时发现以下事项:(1)当年12月受赠一台小设备.市场公允价值为10万元。企业未入账。(2)管理费用中列支向关联方支付的管理费30万元。(3)财务费用中列支向关联方支付的利息200万元,超过规定标准80万元。(4)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税收滞纳金1万元,合同违约金50万元,通过政府向灾区的捐赠100万元。(5)年末取得境外投资收益40万元(境外所得税率为20%),未确认收入。要求:(1)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会计利润及捐赠限额;(2)计算2008年度可以在所得税前列支的扣除项目金额;(3)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境内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额;(4)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境外所得应补税额;(5)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汇算清缴应补的所得税额。

[答案](1)2008年度会计利润=300+10+40=350(万元).捐赠限额=(350+100)×12%=54(万元);(2)2008年度可以在所得税前列支

的扣除项目金额,7800-30-80-1-(100-54)=7643(万元);(3)2008年度境内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8000+25+10-7643=392(万元),应纳所得税额=392×25%=98(万元):(4)2008年度境外所得应补税额,境外所得应纳企业所得税=40÷(1-20%)×25%=12.5(万元)。已纳税款=40÷(1-20%)×20%=10(万元),境外所得应补税额=12.5-10=2.5(万元),或40÷(1-20%)×(25%-20%)=2.5(万元);(5)2008年度汇算清缴应补的所得税额,98+2.5-75=25.5(万元)。

五、综合题

远大公司于2008年9月1日设立,当年9月份发生以下业务:(1)9月10日远大公司的财务人员持有关证件到A银行营业部办理基本存款账户的开立手续,A银行工作人员审查了其开户的证明文件,并留存了相关证件的复印件,为其办理了基本存款账户的开户手续(隔日取得开户许可证)。同日,该财务人员持以上证件和B银行的贷款合同到B银行开立了一个一般存款账户。(2)9月11日,远大公司的财务人员到A银行办理支票的转账手续,A银行的工作人员当日办理。(3)9月20日远大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签发一张转账支票给乙公司用于支付货款.但远大公司在支付上未记载收款人名称,约定由乙公司自行填写,乙公司取得支票后,在支票收款人处填写上乙公司名称,并于9月26日将该支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4)9月30日远大公司开出转账支票准备通过在B银行的一般存款账户发放职工工资40万元、支取现金2万元。要求: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分别回答以下问题:(1)B银行于9月10日为远大公司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2)A银行于9月11日为远大公司办理转账手续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3)远大公司9月20日签发的未记载收款人名称的支票是否有效?简要说明理由。(4)远大公司9月30日能过B银行发放职工工资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5)远大公司9月30日签发的支票能否向B银行支取现金?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B银行的做法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存款人申请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应向银行出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规定的证明文件、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和借款合同等有关证明。在本题中、远大公司在未取得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的情况下,B银行就为其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的做法不符合规定。(2)A银行的做法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存款人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自正式开立之日起3个工作日后,方可使用该账户办理付款业务。(3)远大公司9月20日签发的未记载收款人名称的支票有效。根据规定,支票的收款人名称,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4)远大公司9月30日通过B银行的一般存款账户发放职工工资做法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存款人的工资、奖金。只能通过基本存款账户办理。(5)远大公司9月30日签发的支票不能支取现金。根据规定.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能用于支取现金,一般存款账户也不得提现。

(编辑 代 娟)

第2篇:小学教师自测试题(思想品德部分参考答案)

杜会常识部分

1.“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两热爱”: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

“两精神”:献身精神、科学精神。

2.“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3.“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4.五星红旗;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5.工人阶级,工农联盟,人民民主专政的

6.最高国家权力;执行;最高国家行政;审判;法律监督。

7.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8.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为:

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使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经济上,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发展生产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思想文化上,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9.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国家主席:李先念;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国务院总理:赵紫阳。

10.1921,上海,中国工人阶级的,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1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2.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

13.思想

14.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高度文明、

高度民主。

15.1997、7、1。

16一国两制。

17.独立自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千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8.统治阶级,国家立法机关,国家政权。

19.①惩办敌人,实现对敌人的专政。②保护人民,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③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④在对外方面,维护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尊严。

20.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与普通的法律在阶级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但又与普通的法律有所区别:①内容方面。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带根本性的问题,即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②效力方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宪法是普通法的立法基础,普通法的制定不能与宪法相违背。③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方面,宪法有它的特殊规定。

21.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严、违法必究

22.宪法和法律,国家秘密,公共财产,劳动纪律,公共秩序,社会公德。

23.违法行为就是违反了国家的宪法、法律和其它法规的行为。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24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还没有达到触犯刑律的行为。

25.犯罪是指严重违法,触犯了我国刑律,按法律规定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6.参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7.①B,②B,③A.④B,

28.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国植树节。国际劳动节。中国青年节。国际儿童节。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中国教师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29.①结合此例应抓住遵纪与守法的关系。遵纪与守法是一致的,守法要从遵纪做起,不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品质,容易导致违法。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②遵纪守法是公民的义务,小孩也是公民,

也有此义务,小孩也不能违法。对不满十八岁的小孩子违法,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其本人可送工读学校或少年管教所接受管教。

社会公德部分

一、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爱国主义: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人民:“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的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纪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纪律是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学校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款。

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组织原则。

1.(X)。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时,共产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要求是:①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②在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③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2.(X)。共产主义道德中所讲的集体,是指许多人组合起来的有共同革命目标和行动的整体。

3.(X)。劳动是人们运用自己的体力与智力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除了生产劳动以外还有其它类型的劳动,如家务劳动、社会服务性劳动、公益劳动,等等。

4.(V)。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公共财产指社会主义全民所有的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一切财物,包括已实际构成社会财富的劳动产品,还包括河流、山岭、矿藏、土地等自然资源。

5.(X)。勇敢是为了实现人类的正义和进步事业而不怕危险和困难的精神和品质。它是与明确而正当的目的相联系的,是在理智的指导下,在对客观事物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如果离开了明确的目标,离开了对客观情况的了解和分析而一味蛮干,不是勇敢,而是鲁葬、冒险的行为。

6.(V)。诚实,就是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人和事,谦虚,虚心,不自满,实事求是地认识和估价自己。

三、1.①不畏艰险,世代相承地开发祖国的自然资源,改造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为人类文明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②反对民族的分裂和国家的分裂,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祖国的统一。③在外敌入侵面前,团结对外,奋起抵抗,直到彻底战胜侵略者,坚持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④同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和反动制度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推动祖国朝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前进。

2.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对小学生进行爱学习的教育主要包括:①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②培养学习兴趣。③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④养成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在教学中应主要给学生讲清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责任感:①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是集体的主人。②集体的事靠大家共同做,只有每个成员都以主人翁态度自觉为集体做贡献,才能建立良好的集体。

5.①集体决议是根据多数人意见做出的决定,反映着集体的利益,个人必须从集服体。②集体决议一经形成,就对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一定的强制性。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但行动上必须服从。

6.①在社会主义社会,纪律反映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它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保证。②遵守纪律贵在自觉。自觉遵守纪律是一种为他人、为集体着想的高贵品德。

7.①公共财物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自然资源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也应加以保护。②公共财物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是建设四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需要的物質基础,爱护公物是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表现。③爱护公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因此爱护公物入人有责。

8.虚心使人进步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①虚心的人能正确评价自己,不盲目自满,所以能进步。②虚心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能取长补短,促进自己的进步。③虚心的人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能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有利于自己的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也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①骄傲的人过高估计自己,不求进步。②骄傲的人不能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影响自己的进步。③骄傲的人傲视别人,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妨碍自己进步。

四、这位老师在讲解中,没有把握住这两节课应讲的基本观点。第一节课把劳动不分贵贱讲成只有做平凡劳动者才是光荣的;第二节课讲好好学习时又强调当专家才光荣,当平凡劳动者没有出息。两节课前后矛盾。

第一节课应主要给学生讲清:①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②不论从事什么劳动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是光荣的,都应受到尊重。

第二节课应主要给学生讲清:①学习要勤奋刻苦。②不管长大做任何工作,都要从小努力学好本领,掌握文化知识,长大才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

五、1.小青、小东不能主动帮助他人的原因在于他们平时不能时时事事想到他人。应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只有一事当前先替别人着想,才能在行动上做到主动关心、帮助他人。

2.对这件事如何解决,可以有多种做法,但通过讨论应使学生把握以下几点:①真正的好朋友不仅要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关心,还要在思想上互相帮助。②当发现好朋友做错了事,应诚恳地帮助他改正错误,不能包庇错误。③当好朋友给自己指出错误时,应愉快地接受,并改正错误。

教学法部分

1.参看小学思想品德课大纲。(1986年修订稿)

2.参看小学思想品德课大纲。(1986年修订稿)

3.理情行

4.思想知识趣味实践

5.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这样规定的: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配合语文、历史、艺术课和课外活动的内容,由近及远地进行“五讲四美”和“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常识(包括法律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确的行为习惯,劳动节约习惯,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6.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启蒙教育;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的教育;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培养学生判断是非和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初步能力。

7.在国家教委1985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小学法制教育的意见》中规定,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来确定,重点是进行有关《交通管理规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常识教育。高年级可适当进行必要的关于公民权利、义务和刑法的常识教育。

小学阶段的法制教育,主要是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同日常生活有关的通俗浅显的法律常识,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逐步养成他们辨别是非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品德。

8.对小学生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积极启发诱导。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模仿性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因此在教育中要以正面事例为主,注意运用英雄模范人物和学生中的先进榜样去教育感染他们,举违法犯罪案例量不宜多,内容更要得当,不要讲罪犯作案的具体手段与详细情节,不要讲残忍恐怖、荒诞淫秽的内容,防止产生消极影响。

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针对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从正面进行积极诱导,增强学生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要严格区别学生中违反纪律与违法犯罪的界限,切忌把小学生中某些不良行为或由于无知产生的一些问题与违法犯罪行为混淆起来。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他们提高认识,不要用法律恫吓学生,不要让学生人人检查,不要让学生在公众面前作检讨。

9.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帮助家庭、别人、公众的能力;判断是非、辨别美丑的能力;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10.参看小学思想品德课新大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部分。(1986年修订版)

11.提示:①在讲道理时要有针对性,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认识。②要在讲清道理,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历史、地理部分参考答案见第七、八期)

第3篇:小学教师自测试题教师修养、历史、地理部分参考答案教师修养

问答题:

1.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崇高事业,它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首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培养一代新人的工作是艰巨的、光荣的,需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教育事业是我们人民教师树立献身精神和革命理想的基础和前提。有理想才会有事业心,有事业心才会有责任感。

2.热爱教育事业,为培养共产主义新一代而献身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这一道德准则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有为培养下一代而勤勤恳恳、呕心沥血的忘我精神:能够以从事教育事业为最高精神享受并引以自豪。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坚持不懈,精雕细刻,循循善诱,海人不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靠教师的坚强毅力,刻苦钻研。教育事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事业,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没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是不可能完成教育任务的。

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辛勤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中断或遭受损失。我国中小学教师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基础教育任务,因此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

4.理想是人生奋斗、追求的目标,是鼓舞人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它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集中.反映。树立革命的理想对于教师尤为重要,因为要培养学生有理想必须教师首先有理想。做为一名教师的理想应该是: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人才,小学教师要为培养这样的人才打好基础;此外,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努力实践,善于总结,研究教育科学,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做人民的教育家。

5.学生今天在校学习,明天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教师应该把今天的工作与国家今后的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因此,任何一位教师都要树立对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负责的思想,有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思想。

我们不但要看到当前,而且要着眼于二十一世纪,着眼于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富有理想,热爱学习,有高尚的品德情操和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使每个学生毕业的时候带走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渴求知识的火种。新一代具有了这种可贵的品质,就是我们国家民族希望之所在。

6.教师的任务是教好学生,即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教师首先要教好功课,把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要教好功课,就要努力钻研教材,备好课,上好课,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的兴趣。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不仅限于搞好课堂教学,还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师既要教书又要教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有的教师认为,德育是班主任的事,任课教师只管智育。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每一个教师都要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教育着学生。因此,我们要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

教师还要关心学生的健康,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安排好他们的学习与休息娱乐,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健壮活泼地成长。要注意学生的合理负担,作业不能过多,要让学生每天有玩的时间。

7.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为了更好地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和贯彻胡耀邦同志的指示。他在师范教育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比较渊博的知识;二、要认真研究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三、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能够为人师表。

8.当前改革和开放、搞活等政策的实施,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但是,新的环境也带来一些新问题:社会上一些人“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影响某些学生不.想读书,只想挣钱。一些人崇洋媚外的心理也影响某些学生觉得什么东西都是外国的好。家庭经济好转,独生子女增多,某些父母溺爱子女,使孩子们滋长了“骄”、“娇”二气,缺乏劳动习惯,怕艰苦,贪享受,随便浪费。前一个时期,社会上泛滥不健康的小报、书刊和淫秽录像,严重毒害一些学生。这一切迫切要求我們加强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提高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

9.只抓尖子生,不抓差生;只顾少数,不顾多数。这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表现。

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固然有所不同,思想品德情况亦各有差异,但是,这些并不能预示他们将来永远如此。小学生正处在打基础的阶段,身心各方面均未定型,可塑性是很强的。小学生许多可贵的品质尚处于萌芽状态,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培养,绝不能只顾少数,不顾多数,造成少数学生自满,多数学生自卑,在幼小的心灵上形成难以弥补的创伤。因此,我们要关心、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10.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一代新人的事业,它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教师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正确的理解,对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有充分的认识,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并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

时,也改造主观世界。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主义觉悟,使自己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列宁曾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11.教师没有深广的文化科学知识是不可能教好学生的。所谓深,就是对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要深透、精通;所谓广,就是知识面要宽,即除了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科学知识,具备比较广泛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此外,科学知识在不断发展,增加新的内容,教师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教师精通专业,教学时能够深入浅出,有效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有了广博的知识便可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说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使教学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知识面狭窄,或者食而不化,不能从容驾驭教材,教师教课吃力,学生学得费劲,是很难得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12.教师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顺利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教育人是一桩很复杂很艰巨的工作。教育的对象是各有不同特点的青少年,对他们进行教育没有千篇一律的公式,需要教師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运用教育、教学技巧,才能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效果。

教师还可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分析、自我鉴定,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找出原因,明确努力方向。

1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什么样的关系,把学生摆在什么地位,这个问题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于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的认识,如果只强调一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另一方面的作用,都是不妥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对于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被他所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只能是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学生内在的矛盾才是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教师的作用除表现在选择教育内容,把知识和.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外,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要让学生愿意学习。

承认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会不会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呢?不会的,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育过程,在客观上都必须在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去接受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去启发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14.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掌握知识,称作启发式教学。“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注入式教学同启发式教学相反,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只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死记硬背。注入式教学也叫填鸭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只有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接受教育影响:后者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

我们提倡启发式教学,因为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逻辑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因而能使教学顺利地进行并获得成功。实行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好学习的愿望。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指导学生善于思考、认真钻研。③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有愉快的学习情绪。

15.通过课堂教学,教师把教材内容教给学生,这本身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会组织课堂教学,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规律,按规律来进行教学。例如有一位教师,他最初进行识字教学时,只会就字论字地教,学生生字的回生率高,错别字也多。后来,他学习了有关的“文字学"的书籍,逐渐理解、掌握了汉字的基本规律,并对要求小学生学会的三千个生字进行科学的分类,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识字教学法,学生识字率大大提高。通过这一实例,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要上好每一分钟、每一节课,教好某一学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对于“课堂教学”这门学问,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坚持长时间地学习、探索、积累、总结,力求不断地提高,不断地有所改进。

16.首先是了解学生。教师要通过家访、和学生谈话、参加学生活动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品德、健康、平时表现和性格特点等情况,随时把握住学生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在熟悉学生具体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能够准确预见他们各自的发展趋势。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往往目光敏锐,随时观察教育对象,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调整教育教学工作步骤。

其次是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教师在透彻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班内大多数学生身上,使教学深度、难度和进度适应他们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同时,应该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区别对待,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要求作出不同深度、广度的答案。对后进生要热情关怀,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促进他们转化。对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善于发现,精心培育,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防止滋长骄傲情绪。

17.先进生是学生中的骨干。他们一般的表现是:勤奋学习,成绩优良,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各方面表现较好。他们的弱点常常表现为:有一定的优越感,爱听表扬,经不住批评,看自己的优点多,看缺点少。对先进生教育要注意:①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使先进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现缺点错误要及时进行帮助,但又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②要教育他们严于解剖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缺点,善于自己教育自己。

中间状态的学生,在班上是多数。在中间生身上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当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他们就进步向上,当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他们就向落后转化。因此教师要經常注意中间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分析他们的发展趋势,有的放矢地做工作,使他们逐步向先进方面转化。

后进生在班上人数不多。他们学习成绩差,沾染一些不良习气。有些后进生精力充沛,反应机灵,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受到外界不良影响,可能会犯错误以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教师的任务是把后进生教育过来,使他们成长为四化建设有用的人才。人们把后进生比喻为被虫咬霜打的小花,只要园丁加倍爱护,精心培育,一定能使这些小花恢复生机,健康成长。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热情关怀学生,给他们以温暖,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取得他们的信任。②尊重、相信学生,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增加他们的信心,教育他们明辨是非,鼓励他们积极向上。③耐心教育,对后进生的进步要有信心。后进生一般缺乏毅力,自制力差,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④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18.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小学生对老师最崇拜,最尊敬,而且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感情。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要以坚强的毅力克制自己,不让情绪的波动影响工作。如果教师情绪不好,迁怒于学生,这时教师往往失去理智,失去常态,或者大声训斥学生,或者冷淡学生,甚或打骂学生。这样必然会伤害学生的情感和心灵,降低教师的威信,产生师生间的隔阂。

19.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教育学生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循循善诱,切不可歧视、讽刺、体罚学生。①歧视、讽刺学生会严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损害,就会对教师产生对立情绪,拒绝接受教育和帮助。②后进生如果经常受到歧视和讽刺,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失去自信心,不求上进,自暴自弃,以至在外因引诱下走上犯罪的道路。③体罚不仅使学生身体受痛苦,也使学生精神受到摧残。体罚是企图压服学生,但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体罚还会使学生变得粗暴,正如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

20.遵守纪律、遵守法律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行为准则,对于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他们铸造人的心灵,启迪人的心智,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知识丰富、体魄健全的一代新人。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道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因此,教师在遵纪守法上应该是社会的表率。

在学校里,教师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法纪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以身作则,以遵纪守法的模范行动来影响学生。通过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遵纪守法的思想和习惯。

21.教学计划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由国家或由教育主管部门所制订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各年级开设的教学科目、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各科教学总学时和每周的授课时数、各年级的教学和劳动时间,寒暑假的安排等。

不仅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学计划,而且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学校领导都要严格贯彻执行。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教学计划所设置的每一科目的目的任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分科制订的。包括这一科目的目的、任务,各章节的知识范围,讲授.实习、实验、作业等教学时数的分配。

教学大纲是各科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必须认真掌握大纲的要求,严格依照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各级领导检查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也要以大纲为依据。

22.教育事业是集体事业,团结协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一代新人的培养,不是某一个教师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是众多教师集体劳动的成果。教师之间如能共同合作,互相帮助,必将形成一支强大的教育力量,有效地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教师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必然会影响学生的集体思想和集体行为的锻炼。反之,如果教师之间互相攻讦,“文人相轻",不仅会削弱甚至会抵消教育工作的力量,还会在学生思想上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要认识一致,步调统一,不能各行其是,互相拆台。

23.在教师集体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注意并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既要注意并处理好横向关系一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各门学科教师之间、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又要注意并处理好纵向关系一__不同年级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工作具有整体工作中个人劳动的特点和教育成果集体性的特点,个人负责的只是整体工作的一个方面,只有整体配合好,才能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不注意横向联系,可能造成班主任、任课教师、行政人员之间的工作脱节,也可能会加重学生负担,不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纵向联系有如接力赛跑,要有协调的递接,除了做好自己的一环以外,必须注意上下环节的衔接和配合。

24.教师之间要提俏谦虚谨慎,互相学习。对比自己水平高的不要妒嫉或不服气,也不要觉得高不可攀,要虚心学习,努力赶上去:对同自己水.平相近的不相轻,不疏远,取长补短:对比自己水平低的不轻视,不以自已优点比别人缺点,要善于发现对方的长处。

25.对于议论自己缺点的学生不歧视,不报复,并找适当的时机和学生亲切谈心,主动征求意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虚心相待。

对于议论别的老师缺点的学生。首先指出背后议论老师是不对的,教育学生有意见向老师当面提出或向领导反映。对学生的意见做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不做议论的传播者。向被议论的老师或有关领导反映,帮助被议论的老师正确对待。

26.教育好学生,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儿童入学时已经在家庭的影响下形成一定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还继续在影响着儿童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协助学校教育,补充学校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教育會抵消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要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求得学校与学生家长在教育观点和行动上的一致,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补充。

当学生家长与老师观点不一致,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教育思想或教育方法不正确时,教师要冷静分析学生家长的观点,强调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致性..以商讨的口气进行讨论,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强求学生家长接受。如果实在难以谈下去,则宜暂时中止谈话,以后再找适当时机交换看法。

27.教师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听取教师的口头传授,而且.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对他们发生影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而且应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用自己的言行作学生的表率。教师高尚的品格常常对学生的一生发生深远的影响,受到学生的终身尊敬。

28.良好的语言素养是教师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在教育工作中,它是传授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教师的语言应当清楚;明白、准确生动,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尽量避免语法上的错误,逻辑上的混乱,表述上的噜苏重复、口齿不清或其它语病。因为清晰、准确的语言是唤起儿童思维的出发点和源头,在认识过程上容易使儿童完成由具体到一般的过渡。所以,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小学教师还必须学会普通话,使用普通话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会讲普通话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

29.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礼貌待人从来就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之一。札貌的实质是对他人的尊重,教师还应该尊重自己的学生,这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心灵高尚、有文化教养的表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既受到学生的监督,又为学生所模仿。所以,教师率先礼貌待人,做出榜样,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

30一个入的衣着穿戴和言谈举止,常常是这个人的职业特征、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和气质性格的综合反映。人民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文化素养,并在服装和仪表上表现出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美好纯正的仪表风度。

小学教师在学生中起着表率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铸造美好心灵的同时,尽量注意自己的衣着穿戴和仪表举止。在教育活动中,衣服穿得整洁,举止端正庄重,说话文雅和气,对学生的教育会有良好效果,受到学生的敬仰与爱戴。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把书教好就行,老师穿什么衣服没有关系”。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师的服装举止起着身教作用,而且教师不适当的服装和举止有时也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使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实例分析:

1.在教育战线上象这样的对党充满深厚感情的老兵是很多的。他们在教育第一线辛勤耕耘了几十年,他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从对社会的观察比较、鉴别选择中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重任,共产主义事业是一定能够成功的。当一名共产党员无尚光荣,只有坚定地跟共产党走,献身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人生才会更有意义。正因为他们对党有深厚的感情,所以他们对党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

2.我们从这位带病坚持工作的老战士身上,看到了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她的献身精神犹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个人生活的意义,应该看他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从社会取得了什么。我们教师的工作任务是为祖国培养一代新人。在学生面前我们是春蚕,是蜡炬,是人梯,我们的职业要求我们奉献、奉献、再奉献,这正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光荣之处,崇高之处。这位老校长为社会、为他人所做的贡献是无法估的。她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这位科学家对他的老师的回忆,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深刻。一位学识渊博的教师,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他们选择毕生从事的事业,而且能够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启发他们树立掌握人类知识宝藏、擎登文化科学高峰的志向。

教师这个职业多么重要。它关系到学生的一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自豪,同时,也应该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肩上的重任,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科学知识,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4.这样做的坏处首先是荒废了学生的学业,会形成学生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其次是在思想感情上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这时的教育就会失去作用;第三是,往往这是造成学生逃学出走的原因之一,甚至是造成学生走向犯罪的第一步。

5.教鞭、冷眼、讥笑,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简单粗暴。这句话的含义是:教师不应该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去教育学生。瓦特、牛顿、爱迪生是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后进生中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这已为历史的事实所证明。例如: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尽人皆知的后进生;达尔文读中学时,因学习成绩不良被视为“智力低下”;英国大诗人拜伦在小学读书时,成绩曾是全班倒数第一。陶先生指出小时候是后进生,不一定长大不成才。因此,对后进生要努力发现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他们头脑中的才智,并热情地进行教育和指导。简单粗暴往往会造成对人才的摧残。

6.做为一名教师,无论在思想上或学识上,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应该向包括自己学生在内的人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尤其在教学中,一定要讲教学民主,师生之间,谁是谁非,要服从真理。事例中的这位教师,因没有看过报上这个报道而出现失误,这是难免的。问题是出现失误后不承认,不讲民主,搞压服,这就不对了。这样做,一是对学生不够尊重,二是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形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对今后的教育是不利的。

7.对待犯有较严重错误的学生,在教师中间通常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歧视、嫌弃;一种是怀着深挚的感情,倾注更多的心血,给予更多的帮助。

实例中提到的那个犯错误的学生,正处在十字路口,如果我们推一把,他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走向歧途;如果我们拉一把,进行耐心教育,他就会走上正道。当然,做好特殊的儿童的教育工作,往往是十分艰巨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深挚的热爱,承担起教育犯错误的学生的责任,坚持不懈地为他们创造进步的条件,促进学生的思想转变。

8.首先,这个教育活动突破了教师简单说教的陈套,采取了适应儿童特点的自我教育的方式。

其次,对儿童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具有高度的创造能力。丢弃半个馒头这样一件“小事",却触发了这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班主任的灵感,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儿童主演的连续剧。教师的工作,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之一。

再次,这个教育活动利用了家长的力量,促使学生了解战斗在四化第一线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9.这样做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会引起学生家长的反感,会挫伤学生家长与老师配合教育的积极性,还会引起家长回家斥责打骂学生,并因此引起学生对老师的不满或怨恨,增长对立情绪,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对学生家长主动到校与老师联系,配合教育,教师应首先表示热烈欢迎。然后实事求是地向学生家长反映情况,对于后进生,尤其要肯定他的点滴进步或进步要求。以商讨式口气与学生家长共同研究教育的方法。对于学生家长的意见要耐心听取,对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主动承认,并诚恳征求学生家长的帮助。

第4篇: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

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

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

D.侧抑制 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

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D )。

A.登门槛放应

B.留面子效应

C.引诱法

D.示范法 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

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 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

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

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

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

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第 1 页 共 17 页 C.热情

D.应激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说的是( A )。

A.感觉适应

B.明适应 C.暗适应

D.感觉调整 7.下面关于生理性动机说法错误的是( C )。

A.生理性动机除了受生理因素影响,还受心理因素影响。 B.母性动机也是一种生理性动机。

C.古代被阉割的太监,体内基本没有性激素,所以就不再有性动机。 D.厌食症患者强迫自己减少进食或者不进食。

8.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 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9.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称为( A )。

A.认知风格

B.认知类型 C.认知过程

D.认知活动 10.以婴儿理解客体恒常性为重要特征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C )。

A.前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感觉运算阶段

D.开式运算阶段

1.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 )。

A.华生与斯金纳

B.冯特与铁钦纳

C.詹姆斯与杜威

D.魏特曼与苛勒

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3.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ABCD

)。

A.邻近原则

B.连续性原则

C.闭合原则

D.同域性原则 4.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BD

)。

A.短时记忆的保存容量为7±2个项目

B.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是组块

C.机械性复述无助于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保持

D.人们的知识经验会对组块产生影响 5.“美人鱼”的形象是下列哪种想象的产物( B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6.下列关于表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CD

)。

A.表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B.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

C.表象往往不如知觉完整和稳定

D.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如心理旋转等

第 2 页 共 17 页

A )。 7.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 C

)。

A.一种交叉关系

B.一种线性关系

C.倒U形曲线关系

D.一种直线关系 8.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的是(

AD )。

A.尼科尔斯

B.平崔克

C.班杜拉

D.德韦克 9.个体智力呈直线式发展的年龄阶段是( A

)。

A.12岁之前

B.12—18岁

C.24岁以后

D.36岁以后 10.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BD )。

A.从众

B.合作

C.竞争

D.捐赠

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 A

)。

A.调查法

B.个案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 2.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B

)。

A.冯特

B.铁钦纳

C.华生

D.苛勒

3.看见一朵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B

)。

A.思维

B.知觉

C.感觉

D.错觉 4.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 ABCD

)。

A.新颖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精致性 5.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期是( C )。

A.0—1.5岁

B.1—3岁

C.1.5—5岁

D.3—5岁 6.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词汇的理解( ABCD )。

A.词频

B.词长

C.语义

D.语境

7.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这个观点是 ( C

)提出的。

A.拉扎勒斯

B.阿诺德

C.坎农—巴德

D.詹姆斯

8.正直、诚恳、认真、乐于助人等属于性格的( A

)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9.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BC )。

第 3 页 共 17 页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罗夏墨迹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0.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属于( C

)。

A.急性应激障碍

B.应激后障碍

C.心境障碍

D.人格障碍 1.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C )。

A.华生与斯金纳 B.冯特与铁钦纳 C.詹姆斯与杜威 D.魏特曼与苛勒 2.心理学的主要功能( ACD )。

A.描述和测量 B.调节与预防

C.解释和说明 D.预测与控制

3.( A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它是注意的时间特征。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心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4. 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记忆属于( C )。

A.陈述性记忆 B.外显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情境记忆

5. 艾宾浩斯在遗忘研究中创造的两个重要的工具是 ( AC )。

A.无意义音节 B.组块 C.节省法 D.默读

6.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某些部位的损伤或病变会导致语言能力的丧失,这支持了( D )A.语言获得的条件反射学说 B.语言获得的强化学说 C.语言获得的社会学习理论 D.语言获得的先天因素说

7.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这个观点是 ( B )提出的。

A.拉扎勒斯 B.阿诺德 C.坎农 D.詹姆斯

8.情绪的成分是( ABD )。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神经结构 D.生理唤醒

9.系统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B )。

A.海德 B.韦纳 C.赫尔 D.华生

1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CD )。

A.弗洛依德 B.奥尔波特 C.马斯洛 D.罗杰斯

第 4 页 共 17 页

。 1.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BCD )。

A.佛洛依德

B.魏特墨

C.考夫卡

D.苛勒

2.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称为( C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心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3.我们知觉到月亮在动,而浮云是静止的,是因为( B

)。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真实运动

4. (

ABD )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A.线条透视

B.相对大小 C.辐合

D.遮挡

5. 语言的基本语音单元是 ( B

)。

A.短语

B.音位 C.语素

D.单词

6. 支持语言获得的后天学习论的研究者是( ACD

)。

A.巴甫洛夫

B.乔姆斯基 C.班杜拉

D.斯金纳

7.“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是( D

) 的观点。

A.拉扎勒斯

B.阿诺德 C.兰格

D.詹姆斯

8.独立、果断、勇敢、坚韧等属于性格的(

B )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9.有些原本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甚至出现想退学的想法,这种现象通常属于(

A )。

A.适应性障碍

B.急性应激障碍 C.心境障碍

D.情绪障碍

10.下列运动中,容易出现沉浸体验的是(

AD )。

A.运动

B.逛街

C.做家务

D.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

1.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2.我们回想儿时经历的事情,属于( D )。

A.陈述性记忆

B.外显记忆

第 5 页 共 17 页

C.程序性记忆

D.情境记忆 3.美人鱼的形象,是下列哪种想象的产物 (

B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4.下列关于表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CD )。

A.表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B.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

C.表象往往不如知觉完整和稳定。

D.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如“心理旋转”等。

5.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这个观点是 ( A

)提出来的。

A.拉扎勒斯

B.阿诺德 C.巴德

D.詹姆斯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D )。

A.“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描述的是人的不同的心境状态

B.“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是人的激情状态

C.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D.研究表明,人可以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对健康影响不大。

7.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

C )。

A.一种交叉关系

B.一种线性关系

C.倒U形曲线关系

D.一种直线关系 8.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的是( AD

)。

A.尼可尔斯

B.平崔克 C.班杜拉

D.德韦克

9.个体智力呈直线式发展的年龄阶段是( A

) 特征的表现。

A.12岁之前

B.12—18岁 C.24岁以后

D.36岁以后

10.下列因素中,能够影响人际关系的是( ABD

)。

A.相似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熟悉性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韦伯定律:韦伯定律由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概括成一个公式:K=△I/I,即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

12.聚合思维:指把问题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一个方向,在一定范围,有条理地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活动。

第 6 页 共 17 页 13.复合情绪: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的认知评价所产生的。主要的复合情绪有:爱、焦虑、敌意和自我意识情绪。

14.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社会群体的一个概括,认为这个群体中的人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无视成员之间实际存在的差异。

1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12.依恋:婴儿与父母或其主要看护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情感联系,这种强烈的、持久的社会一情感关系称为依恋。

13.情境智力: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

14.主我与客我: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我和客我两部分组成。主我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和体验者,客我被主我觉察和体验的对象。

1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12.精细加工: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己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的加工方式。

13.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4.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人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 11.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

12.定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用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13.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14.心理健康: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心理健康: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是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从心理特质来理解,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种享受生活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

(如果采用WHO的定义也正确,即: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

1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2.电报式语言:18个月左右的婴儿会进入电报式语言阶段,这种语言基本上是由实词构成的简单句,通常是名词和动词,没有介词、冠词等功能词。

13.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原动力,可以推动个体的行为。

14.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11.个体心理: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

第 7 页 共 17 页 等三部分。

12.感觉的绝对阈限:心理物理学中将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 13.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14.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12.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13.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4.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人的看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1.简述意识的含义并列举意识的几种不同状态。

从心理内容上讲,意识就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其中既包括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也包括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楚,但是却是能够让人亲身体会到的。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意识的概念:

第一,意识是一种觉知。第二,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第三,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意识的不同状态有:睡眠、梦、催眠和白日梦。 2.遗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遗忘的进程不但受时间的素的影响,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

(1)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一般来说,人们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较慢,并且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遗忘得慢。在学习程度相同的情况下,识记的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越少,遗忘越慢。

(2) 学习的程度。实验证明,低度学习容易遗忘,适度的过度学习可以巩固记忆效果,但是大量的过度学习,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一般来说,学习程度达120%效果最佳。

(3)记忆材料的位置。有研究表明,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且遗忘的少,其次是开始呈现的项目,回忆效果最差的是中间部分的项目。所以,在记忆一份学习材料时,对学习材料的中间内容要重点加强,前后学习材料是相对容易记忆的部分。

(4 )记忆者的态度。记忆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有一定的影响。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该记住没记住,不该记住反倒记住的现象。一般来说,对于自己不重要、不感兴蝠,或是不需要的信息,人们容易遗忘。

3.使用智力测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智力是动态过程,不能贴标签;

(2)智力有多种成分,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只给出单一智商值结果的测验可能不恰当;

(3)注意智力测验的文化适用性;

(4)多因素影响智力测验结果,如健康、环境氛围等。 4.简述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

第 8 页 共 17 页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它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能洞察与理解,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会出现诸多问题。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绪上的表现。当一个人对自己有积极评价时,就会产生自尊;当一个人对自己有消极评价时,就会自卑或内疚。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它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

15.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 根据例子分别阐述心理学的功能: (1) 认识内外世界; (2) 调控行为; (3) 预测未来;

(4) 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结合实例说明。 5.简要说明情绪的功能。

情绪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适应功能。情绪是进行社会适应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们根据别人的情绪采取适当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

(2)动机功能。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情绪能够激发和引导行为。其次,情绪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3)调控功能。情绪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会使人更有效率地学习和解决问题,也能激发出更富有创造力的想法。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通过缩小认知范围,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

(4)信号功能。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的心理可以通过表情表现。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方式。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绪信息和思想愿望。 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成5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上述五种需要,以层次形式依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可表示成金字塔形;一般来说,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型动机,只有当某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其上一级需要才能转为强势需要。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顺序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也会在低级需要尚未满足前,去寻求高级需要。 7.简述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

群体级化产生的原因有:

(1)责任分散是群体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社会比较。人们希望他人能对自己做积极的评价,所以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以与他人或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最终也造成了团体的决策趋于极端。

第 9 页 共 17 页 (3)说明性辩论。人们从他人那儿获得论点和信息,如果多数人支持这些论点.个体也会倾向于支持它;并且更多支持而不是反对的论点会出现,从而使得这种观点变得极端。

(4)文化价值观。倾向于对冒险性或者保守有较高的评价,群体的决策可能会受这样的文化价值观影响。 8.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心理学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描述和测量。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质和量上的特点。心理学能对这些质和量的特点进行描述和测量,就能帮助人们理解和控制这些行为。

(2)解释和说明。心理学不仅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而且还要找出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解释和说明。一般心理学从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整合来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特点。

(3)预测和控制。预测和控制是心理学功能最显著的表现,这依赖于测量工具和相关的理论。心理学家往往通过测量一个人的现在和过去,来预测他将要做什么或怎么做。例如,如果知道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学习策略,就可以预测他在学校学习的表现。同时,还可以帮助他改进学习方法或提高学习水平等。

9.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言依赖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而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思维。另一方面,思维需要通过语言来表征。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学会用词语和句子来表征客观事物的过程。掌握了语言这一有力工具,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就可以用一种更为经济的符号来表示。 10.人格有哪些特性?狭义的人格结构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人格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

一、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

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

一、独立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等特性。

狭义的人格结构由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等心理现象构成。 11.注意的特点及其外部表现。

(1)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① 适应性运动。 ② 生理变化。 ③ 无关动作停止。

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1分) 12.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述复习时可遵循的策略。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绘成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遗忘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速度最快,以后逐步变慢,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类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时应遵循的策略是: (1) 及时复习。

(2) 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3) 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13.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 10 页 共 17 页 (1) 能力的类型差异。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

(2)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指不同人的同种能力在量的方面存在差异。它表明人的同种能力发展水平有高有低。

(3)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有的人在儿童时期就在某些方面显现出非凡的能力,有的人能力发展较晚,年龄很大时才达到较高的水平。 14.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时间知觉因素包括:

(1)感觉通道的特性。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上,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2)一定时间内发生事件的数量和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越多,性质越复杂或越生动,人们就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越短。

(3)人们的兴趣和动机。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的很快,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16.想象有哪些功能? (1) 预测和计划的功能; (2) 补充知识经验的功能; (3) 代替的功能; (4) 生理调节的功能。 15.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1)宣传说服者特征。宣传说服者的可信性和吸引力是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主要变量。

(2)信息特征。信息本身的内容和组织对于态度的转变也有重要影响。首先容易诱发恐惧体验的信息会促进态度改变。其次,信息的组织是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3)渠道特征。宣传说服有许多渠道,其中包括个体间说服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说服。 (4)信息接收者特征。它包括信息接收者的智力水平、原有态度和认知需要等都对态度改变有影响。 15.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编码是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存储是将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和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16.能力是如何分类的?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多种多样,完成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能力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根据能力是否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出新事物,可以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17.简述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

第 11 页 共 17 页 (1)知觉到需要。 (2)个人的责任。

(3)权衡成本和收益。 (4)决定如何给予帮助。 18.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描述和测量

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质和量上的特点。心理学能对这些质和量的特点进行描述和测量,就能帮助人们理解和控制这些行为。

(2) 解释和说明

心理学不仅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而且还要找出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一般心理学从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整合来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特点。

(3) 预测和控制

预测和控制是心理学功能最显著的表现,这依赖于测量工具和相关的理论。心理学家往往通过测量一个人的现在和过去,来预测他将要做什么或怎么做。例如,如果知道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学习策略,就可以预测他在学校学习的表现。同时,还可以帮助他改进学习方法或提高学习水平等。

19.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语言依赖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而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思维。

另一方面,思维需要通过语言来表征。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学会用词语和句子来表征客观事物的过程。掌握了语言这一有力工具,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就可以用一种更为经济的符号来表示了。

20.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有哪些?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学家对图形的组织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如下一些图形的组织原则: (1)邻近原则: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原则: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属性上相似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性原则:具有良好连续性几条线段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指人们倾向于将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形状。 (5)同域性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是一个整体。

四、论述题(20分} 1.试述主要的工作动机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工作动机理论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

关于工作动机的理论有X理论、Y理论和双因素理论。

第 12 页 共 17 页 X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把人看做是“经纪人”,工作动机受外在刺激驱使,人们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人类本性厌恶工作,需要通过强制办法乃至威胁、惩罚,使来达到组织目标,唯一激励办法只能通过经济报酬。

Y理论认为人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因此工作激励应该考虑如何创造空间发挥工作者的创造力,满足其工作的内在需求。

X理论和Y理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两种理论都有不足之处,X理论低估了人的本性, Y理论过于理想化。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种: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给职工造成不满意感的因素,包括政策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等方面。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意感,但不能带来满意感并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激励因素指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等。它们的改善才能使满意感增加。

因此在现实工作中仅仅有保健因素并不一定能带来满意感。例如有些员工工资很高,工作仍然不起劲。要激发员工对工作的兴趣还得考虑到激励因素,„„(结合实际做进一步阐述)。 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如何运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塑造行为。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咯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狗分泌唾液)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将原本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铃声)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吃到食物)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唾液分泌)的过程。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无条件刺激是无须学习,第一次呈现就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如食物。原来的无关刺激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相应的反应时,就成为条件刺激,如铃声。在生活中有很多经典条件反射的例子。例如:广告商利用经典条件反射使人们对他们的产品充满“激情”,它们就是将自己的产品(条件刺激)在广告中与某些引起人们喜好的事物——美女或婴儿(无条件刺激)之间相联结。阐述恰当。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斯金纳箱”来研究动物(如白鼠与鸽子)的学习,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箱内装上一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只要杠杆一被压动,食丸便滚进食盘。在实验中,动物无意中碰到了杠杆,得到了食物,食物就是正强化物,强化了压杆的动作,反复几次,动物学会了按压杠杆与得到食物之间的联结,按压杠杆变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这就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简言之_,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强化增加所希望的行为出现频率。

学习就是操纵杆(S)与压杆反应(R)之间形成固定的联系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强化。强化可以使反应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操作性条件反射被用于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当中,倡导教学要一步一步起,每一步都给与适当的强化,促进学习。同时,人的行为是可以随意塑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在临床心理学和行为矫正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阐述恰当。

3.什么是情绪调节?联系实际谈谈情绪调节的策略。

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情绪调节的策略:

第 13 页 共 17 页 (1)回避和接近策略也叫情境选择策略。 (2)控制和修正策略。 (3)注意转换策略。 (4)认知重评策略。 (5)表达抑制策略。 (6)合理表达策略。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成熟的个体还会选择更多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改变生活方式、活动方式、体育锻炼方式、倾诉方式等等。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情绪调节的方法与策略是非常有效的,不仅有益于增进个体的情绪健康,也有益于增进团体的幸福。

(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

1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和改造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4.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学生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对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会降低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2)树立学习榜样。观察学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解决了一道难题,会认为自己经过努力也可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3)设立短期、具体而富有挑战性的目标。研究表明目标应是短期的、具体的,下一次或下一周的要比6星期后或半学期的目标更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及内在动机。

(4)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粗暴训斥,也不要包办代替,而要耐心启发、循循诱导。

(5)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进行自我强化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行为标准,然后根据设立的标准来评价、检查自己的行为及效果。当达到自己的标准或目标时,个体就会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或增强自我效能感。

5.结合生活的实例,论述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友谊是一种自愿的、个人的关系,通常能够提供亲密和帮助,在友谊关系中,双方互相喜爱并寻求彼此相伴。

友谊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提高社会技能,还能够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具体来讲,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点:

(1)友谊可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2)友谊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玩耍、交往和娱乐机会。

(3)友谊可以为儿童双方提供参照榜样,为儿童提供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的机会。 (4)友谊可以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和可靠的同盟。

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对于以上四点作用进行论述恰当分析。

第 14 页 共 17 页 6.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如上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含义不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范畴。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

第二,能力与知识、技能在来源上有区别,个体的知识、技能完全是后天的,能力则除了要受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第三,知识和技能是随着一个人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而日益增长和积累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则是逐渐形成、发展和相对衰退或者停滞的过程。

第四,从迁移的特点来看,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范围相对较窄,它们只能在类似的活动、行为或情境中发生迁移;而能力则有广泛的迁移范围,可以在很多场合(即使它们并不很相似)发生作用。

第五,与能力的发展相比,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快一些。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能力会影响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 7.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增进幸福感的有效策略。

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以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高水平的积极情绪和低水平的消极情绪为特征的积极心理状态。

(1)建立带给自己归属感的亲密关系。与和自己相似的、与熟人合作等都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幸福感。 (2)多接触带来积极情绪的自然环境。人们在有植被、水等风景优美的地方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好的气候下人们报告的积极情感更多。

(3)从事能够展示自己胜任力的工作。胜任知觉能够提高人的自我价值感,因此从事那些能够满足个人胜任需求的工作将有效提高幸福感。

(4)适度休闲。适度休闲是增进幸福的有效策略。

(5)正确对待得与失。正确对待得与失,即可长久保持快乐而宁静的生活状态。 结合生活实际,对以上5个策略进行合理恰当的论述分析。 7.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克服各种障碍,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大部分的问题解决都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策略和检验策略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问题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的问题比较明显,只需要人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很多问题是比较隐蔽的,不易被人们发现。能否正确的提出问题会直接影响人们能否正确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第 15 页 共 17 页 (2)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后,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问题一般都包括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分析问题就是找到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距,从而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分析问题的核心是把握住问题的实质,这将有助于提出更高效的解决方法。

(3)选择策略

通过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实质,还要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能否提出合理的策略,一方面依赖于个体在该领域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提出合理的策略;另一方面,依赖于个体思维的灵活性,思维越灵活,能够提出的策略就越多。

(4)检验策略

选择的策略是否可行,还必须通过执行策略加以检验,如果执行的结果达到了原来的要求和目标,说明解决方案是正确的,问题得到解决;如果执行的结果没有达到要求和目标,就说明原来的策略是错误的或有缺陷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时,就需要解决者提出新的策略,再进行验证,直至达到目标状态。

以上只是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们可能并不会有意识的一步步的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而是将整个的解题过程知觉为一个整体。 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个体的目的指向活动本身,可以激发行为,使人们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内部动机包含着自我决定、胜任力和兴趣等成分。

内在动机的激发:

(1)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决定,就要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使用下面5种特定的教育行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

教师要理解、欣赏和尊重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将学习气氛建构成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选择、优先权和独立工作的时间。在课堂中规则、约束和限制是的必要的。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这些限制的合理性,为了创造自主支持性气氛,教师应把较差的成绩和行为问题当作问题来进行解决,而不是当作批评的目标。

(2)培养学生胜任力

学生只有面临最佳挑战时的成功,才能产生真正的成功和成就体验。学生只有面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他们可能体验到成功与愉快,也可能体验到失败与沮丧。中等难度的任务是学生经过努力可达到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对错误和失败容忍,这种课堂的突出特点是人际信任和教师支持。

(3)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首先是使刺激产生变化,刺激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的策略,不仅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警觉度,而且要促进学习以及智力的提高。

9.试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原因。

第 16 页 共 17 页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包括: (1) 生物遗传因素 (2) 家庭环境因素 (3) 早期童年经验 (4) 学校教育经验 (5) 社会文化因素

(注意每一条要展开论述。)

10.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去适应和改造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注意:对以上7个要点进行解释。并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

第 17 页 共 17 页

第5篇:心理学试题2答案

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2010——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心理学试题(B)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适用范围:小学教育专业110

1、110

2、1103班

命题人: 谢惠存

审核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

2、D

3、 C

4、B

5、 B

6、C

7、 D

8、A

9、C

10、 B

11、C

12、D

13、C

14、A

15、B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或少选都不得分)

1、AB

2、BCD

3、ABCD

4、 AC

5、 AB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先分析对错,然后再说明理由)

1、错。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反映的是一种关系,客观事物和人需要之间的关系。

2、对。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只涉及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倾向性等特性,不涉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方向。而性格反映的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2分)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评估的结果可能认为对个体“有利”“有害”或“无关”。如果是“有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接近刺激物;如果是“有害”,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躲避刺激物;如果是“无关”,人们就予以忽视。(3分)

2、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稳步上升的;成年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少一点扣1分)

3、性格结构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理智特征。(少一点扣1分)

4、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2分)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岁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即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3分)

5、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等。(少一点扣1分)

五、材料分析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

1、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记忆效果就好。这位教师正是赋予了“意义”,学生才便于识记。

2、马加爵的成就需要、自尊需要、爱的需要等主要需要没有得到满足;(3分)自尊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是引发他杀人的动机。(5分)启发:力求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3分)一般先满足学生的缺失性需要,然后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2分)尤其是成长需要的满足更重要。(2分)

六、论述题(15分)

要点:

1、早期教育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社会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兴趣、爱好、勤奋是能力发展的内部动力。(有要点未展开,只得一半分)

第6篇: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完整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

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E、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客观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

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 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 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A、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A、自变量 B、因变量 C、人脑 D、客观世界

15、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 B、情景实验法 C、参与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 A、实验情境 B、控制被试 C、控制实验刺激 D、控制被试的反应

17、调查法可分为(B,C,D,E)、

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 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 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

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 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

A、实验和研究设计 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 C、抽样法 D、逻辑思维法

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

A、孕育阶段 B、转折阶段 C、确立阶段 D、发展阶段

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

A、心理学的确立 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 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

A、潜意识理论 B、梦的解释 C、泛性论 D、本能学说 E、人格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B、华生C、斯金纳 D、班杜拉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 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C、安静型 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C)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l个月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 A、需要 B、气质 C、动机 D、能力 E、兴趣

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 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E、兴趣

3、信念是(A,B,C,D,E)

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 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 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 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4、一般能力是指(A,B,C,D,E)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 E、注意力

5、气质类型包括(A,B,C,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 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

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

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

9、信度包括(A,B,C)、

A、再测信度 B、等值信度 C、分半信度 D、内容信度 E、效标关联信度

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 A、强 B、弱 C、平衡 D、不平衡E、灵活

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

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 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 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第四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 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 A、同化 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

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 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D、戴斯

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B,C、D)

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 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

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E、是无规律的变化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D)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E、波动性

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哪些方面(A,B,C、D,E) A、认知B、语言C、情绪D、社会性E、个性

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D)

A、经济节省B、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取样比较C、一致性效应 D、很难控制影响发展的因素

5、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A,C、D)

A、投入较大B、揭示心理发展稳定性C、会有被试流失D、时代变迁效应

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 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

7、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B,C) A、成熟B、经验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

8、语言的构造包括三个部分(A,B,D) A、语音B、语法C、语句D、语义E、字形

9、语言的发展包括以下阶段(A,B,C,D)

A、牙牙语阶段B、单词语阶段C、双语或三词组合阶段D、完整句阶段

10、语言能够影响人的(A,B,C,D)、 A、人际交往B、认知C、自我调节行为D、社会化

11、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 A、自我意识B、自我评价C、自我监督D、自我控制

第五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 A、布卢姆B、加涅 C、奥苏贝尔 D、奥斯本

3、奥斯本提出了(D)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

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 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A、第一年 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

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

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 A、目标 B、策略 C、计划 D,评价

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作技能

4、教学媒体包括(A、B,C,D,E)

A、投影 B、录象 C、计算机 D、黑板 E、图片

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

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 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 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 A、产生 B、准备C、孕育 D、明朗 E、验证

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 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

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 A、热爱学生 B、善于启发 C、勤学敬业 D、以身作则

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

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第六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 同之处的学习是(C)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 A、桑代克B、斯金纳 C、加涅D、金布尔

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4、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 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

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 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

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

A、观察力 B、记忆力C、意志力 D、思维力

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10、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二、多项选择题

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

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 A、华生 B、加涅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 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 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

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 D、学习需要练习 E、学习要受到强化

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

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

A、生理性要素 B、认知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志要素 E、社会性要素

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 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

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联结律

8、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 A、习得反应 B,条件强化 C,泛化作用 D、消退作用

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

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 A、努力奋斗 B、实事求是 C、独立意识 D、创新精神

第七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

A、归因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

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 A、熟悉性和临近性 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 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

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C、暗示

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

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A、服从B、从众 C、模仿D、暗示

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

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 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 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

2、大众传媒有(A,B,C,D) 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

A、直接性 B、间接性 C、稳固性 D、综合性

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

A、劝导宣传法 B、群体影响法 C、活动参与法 D、角色扮演法

第7篇:广告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一、单想选择、

1.以下学者中,提出广告工作应发展成一门科学和心理学见解的是( B ) A. H.盖

B. W.D.斯科特

C. H.闽斯特伯格

D. 特里斯曼

2.个体表现出对恐惧或感到威胁的刺激倾向于回避、阻滞或反应缓慢,叫做( A ) A.知觉防御

B.知觉的超负荷

C.选择的感受性

D.知觉的整体性

3.由“桌子”联想到“椅子”在联想规律上属于( D ) A.对比律

B.因果律

C.相似律

D.接近律

4.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 D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5.产品的安装和保证在产品概念上属于( C )

A.核心产品

B.有形产品

C.附加产品

D.以上都不是

6.米勒的实验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C ) A.5±2

B.6±2

C.7±2

D.8±2

7.“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社交的需要属于( C ) B.自我实现需要

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安全需要

8.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__________关系。( B ) A.正比

9.“爱屋及乌”属于___________效应。( C )

A.模特效应

B.移情效应

C.光环效应

D.投射效应

10.一个人由于缺乏水分而感觉到渴,这是_____的表现;而当一个人想要喝一杯果汁来解渴,这是_____的表现( A )。

A.需要;动机

B.动机;需要

C.需求;动机

D.需要;需求

11.当消费者需要某种商品时,“物美”和“价廉”不可兼得,所以就会在同类商品的两个甚至多个品牌间进行比较,这种现象属于( A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B.反比

C.无关 D.不确定

12、下列不属于注意的功能的是:( D )

A 选择功能

B 维持功能

C 调节功能

D 改变功能

13、下列品牌或广告没有利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是:( C ) A 日本三菱株式会社“三菱”商标用于它的所有产品

B 步步高音乐手机广告中的背景音乐

C 淘宝商城

D 名人代言的品牌或广告

14、下列属于态度中的自我防御功能的广告语或谚语的是:( B ) A 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B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C 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

D 淘宝商城,淘啊淘啊淘

15、下列属于刺激物的变化和活动的例子是:( B )

A 广告商利用烂尾楼打出巨幅广告

B 路边闪烁的霓虹灯

C 众多彩色广告中的单色广告

D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6、下列广告语不属于情感诉求的是:( A )

A 不用吞服的安眠药

B 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就在麦当劳 C 为了孩子,请戒烟

D 孔府酒家,叫我想家

17.属于增强广告视觉刺激的方法的是:( B ) A、利用悬念与奇想

B、合理运用色彩 C、提出鲜明口号

D、增强刺激物的强度

18.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是心理过程。而( B )则是这些心理所共有的心理特征,它伴随于这些过程之中。

A.动机

B.注意

C.需要

D.意志

19.从广告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信息的( D )。

A.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B.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C.输入、编码、再认和回忆

D.识记、保持、储存和提取

20.( A )是态度要素中较为稳定、较难变化的心理成分。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向成分

D.意志成分

21.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向高第三层的需要是( C )。 A.尊重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爱和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2.告中语言的首要作用是( A ) A.传递商品信息

B.实现“二级传播”的基础

C.维持广告传播近期效果

D.维持广告传播的远期效果

23. 商品摆在货架的哪一层最不利销售( A ) A.底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24.当产品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适用面比较窄时,聘请什么人来推荐产品比较合适( B ) A.名人

B.专家

C.企业行政官员

D.普通人物

25.下面哪一项对广告中音乐的心理作用的描绘是错误的?( C ) A 具有娱乐听众的作用

B 唤起人们的注意

C 发挥中枢说服作用

D辅助画面和解说词朔造出某种情感气氛

26.一提起送礼,就想起来脑白金,体现了:( B ) A.操作条件学习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27.日用品的购买跟消费者什么需要密切相联系( A ) A 生理需要

B 爱和归属需要

C 自尊需要

D 自我实现需要

28.人们习惯将“(

)[

]{

}”看成3个部分而不是4个部分,这种现象属于( B ) A.视错觉

B.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 C.由整体来识别部分

D.把部分组合成整体

29.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刺激作出解释的现象是( D ) A.主观轮廓

B.大小直觉

C.运动知觉

D.知觉的主动性

30.容量相同的情况下,瘦高的瓶子看起来比矮胖的瓶子容量大,是因为:( C ) A.生活经验

B.思维定势

C.错觉

D.自欺欺人

1. 斯科特的《广告原理》是哪一年出版的:( D ) A.1901

B.1900

C.1895

D.1903

2. 美国广告学家D•施塔奇关于动机强度的调查研究表明,强度第二的动机是什么?( B )

A.食欲

B.对子女的爱

C.性吸引

D.健康

3. 刺激最为丰富的媒体广告是( A )

A.电视

B.路牌

C.杂志

D.报纸

4.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 B )关系。 A.正比

B.反比

C.一致性

D.互补性

5.( B )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A.联想

B.知觉

C.思维

D.想象、

6.( A )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A.感觉

B.知觉

C.注意

D.记忆

7.认识的过程分为感觉、知觉、记忆、( A ) 想像 A思维

B想法

C 情感

D态度

8.在报纸的同一版面中 哪一位置的广告注意率最高( B ) A上上

B中上

C中下

D 下下

9.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错误的一项是( C )

A知觉的感受性B知觉的警戒C知觉的暗示D知觉的超负荷

10.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知觉的强弱程度叫( C )

A 绝对价格阈限

B 差别价格阈限

C 价格意识 D心理的公平价格

11.广告文本创作的原则一般为传播实在的信息、刺激受众的愿望、吸引受众的注意、( A )

A 促进购买行动

B争取最大的利润

C让广告美观

D传播企业文化 12.由“桌子”联想到“椅子”在联想规律上属于(D ) A.对比律 B.因果律C.相似律 D.接近律

13.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语:“牛奶香浓,丝般感觉”,运用了以下那个知识点( B ) A想象

B.联觉

C.比喻

D.感觉

14.广告创意最直接的素材就是( A ) A.表象

B.确定的主题

C.知觉

D.感觉

15.( B )是态度要素中较为活跃、较易变化的心理成分。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向成分

D.意志成分

16.广告创造新意的心理实质是( A ) A.想象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17.依据语言的描述或图示,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A ) A.再造想象

B.意义想象

C.创造想象

D.间接想象

18.以前消费者认为国产品牌不好,宁愿花多的钱买进口的,现在随着国产品牌的改变,使国产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同,认为国产品牌不仅便宜还好用,国产品牌改变了消费者态度的那个成分( C )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其他行为

19.______是人们按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包括人在内进行欣赏、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B ) A.道德感

B.美感

C.动感

D.理智感

20.______可以理解为由品牌名称或品牌标志引起的一系列的联想。( D ) A.品牌主张

B.品牌形象

C.品牌定位

D.品牌个性

21.消费者担心购买了不良产品会在他人面前出洋相,被人瞧不起,心理学称为( C ) A.安全风险

B.心理风险

C.社会风险

D.功能风险

22.乐百氏矿泉水,二十七层过滤,向消费者说明了此矿泉水的纯净,赢的了消费者的喜欢,这个广告运用了一下那个知识点( B ) A.感性诉求

B.理性诉求

C.态度改变

23.爆发式的、非常紧张的、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称为( B ) A.应激

B.激情

C.心境

D.感情

24.兴奋活泼型的广告人具有明显的多血质和( A )的特征。 A.胆汁质

B.开朗型

C.粘液质

D.抑郁质

25.美国有一则戒烟广告“为了使地毯没有洞,为了使您的肺没有洞——请不要吸烟”,从情感的那个类型向观众表达(

D ) A.美感

B.亲热感

C.幽默感

D.害怕感

26.广告主要通过颜色、插图、字体、及( C )来表达情感诉求 A.广告歌、舞蹈

B.文案、画面

C.广告歌、文案广告语

27. ______提出了著名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C ) A.斯金纳

B.华生

C.巴甫洛夫

D.弗洛伊德

28.根据学习规律和遗忘规律,对于广告发布时间的重复间隔,应是______的策略最为合适。( C ) A.适当长短

B.同样长短

C.先短后长

D.先长后短

29.______指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来记忆广告的识记。( C ) A.无意识记

B.意义识记

C.有意识记

D.机械识记

30.按记忆内容划分,记忆类型不包括________。( D ) A.逻辑记忆

B.形象记忆

C.动作记忆

D.感觉记忆

31.广告记忆内容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 B ) A.干扰

B.遗忘

C.再认

D.概括

二、多项选择

1、广告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ABCDE) A.传播心理

B.品牌心理

C.说服心理

D.广告心理效果测评

E.相关环境影响因素

2、20世纪30年代,一批德国心理学家提出知觉具有整体性。下面选项中哪些属于知觉的组织原则(A B D E)

A.连续性

B.相似性

C.恒常性

D.接近性

E.封闭性 B.

3、知觉选择性的心理机制是(ACD)

A.知觉的超负荷

B.知觉的警戒

C.知觉的防御

D.选择的感受性

4、注意的特点有(AC) A.指向性

B.主观性

C.集中性

D.多变性

5、知觉的影响因素包括(A B C) A.经验B.情绪C.态度D.主观

6、知觉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其特征包括( B C E) A.防御性 B.主观性C.整体性 D.客观性E.选择性

7、知觉组织的特性表现在如下哪几个方面?(ABDE) A.接近性

B.相似性

C.整体性

D.连续性

E封闭性

8、联觉经常被应用在广告设计中,下列几项运用了联觉的是(B C) A.小天鹅空调凉爽清新

B.这女孩儿笑得真甜

C.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D.远眺西山的文化豪宅

E.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9、注意的功能有(

A C E )

A、选择功能

B、指向功能

C、维持功能

D、辨别功能

E、调节功能

10、在利用折降价格的策略的时候要注意的原则(A B D) A.价格折让的幅度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B.价格折让的幅度不要让消费者产生疑虑 C.逐渐降低价格

D.要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

11、为提高广告传播的信息量,主要应该选择的途径有(ABCD)

A.增加刺激的程度 B.把信息编程组 C.增加对象的纬度 D.注意视觉记忆优势

12、广告中被运用较多的情感主要有(A B D E )

A、美感

B、幽默感

C、真诚感

D、害怕感

E、亲热感

13、关于儿童商品的广告正确的是(A C D)

A.诉求倾向于情感性信息

B.诉求倾向于娱乐性信息

C.画面应该活跃、快速、明亮

D.诱导常运用暗示和从众效应

14、下列不属于学习理论中联想学习理论的是(BCD)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学习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相符理论

15、巴甫洛夫对狗进行的“铃声—肉末—唾液分泌”实验反应了经典条件反射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方式,下面选项中有关经典条件反射解释正确的是(A C D) A.无条件反射

B.主动学习者

C.被动学习者

D.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联系

E发生在反应之后

16、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记”到“忆”包括( ADE ) A、保持

B、记忆

C、输入

D、识记

E、回忆

17、奢侈消费文化心理属于(DE)

A.高级消费文化心理

B.成熟消费文化心理

C.文明消费文化心理

D.不成熟消费文化心理

E.蒙昧消费文化心理

18、态度的功能(A,B,C,D) A.适应功能

B.自我防御功能

C.知识或认知功能

D.价值表观功能

19、下列属于态度理论的是( ACD )

A.学习论

B .马斯诺需求论

C.认识相符论

D.诱因论

20、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积极的态度,有助于消费者增加消费。下列属于态度功能的是(ABCD)

A.自我防御功能

B.适应功能

C.知识与认知功能

D.价值表现功能

E.选择功能

1.最高意识水平和中等意识水平统称为(

BC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不随意注意

E.无心注意

2.知觉的整体性表现有(

AD

)

A.完形

B.接近性

C.相似性

D.境联效应

E.连续性

3.联想理论分为(

AB

)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工具性条件反射

C.精神分析论

D.认知学习理论

E.场理论

4.依据对象分类,需要可分为(BD)

A.自然需要

B.物质需要

C.社会需要

D.精神需要

E.安全需要

5.态度的功能有(

ABCE

)

A.调节的功能

B.自我防卫的功能

C.价值表现的功能

D.学习的功能

E.知识的功能

6.在说服的传播模型中,传递者的哪几个因素影响广告的说服?(

AE

)

A.可信

B.差距

C.警告

D.畏惧

E.意图

7.在自我概念的诸多变体中,对消费者行为影响最大的两种形式是( AB

)

A.实际自我

B.理想自我

C.社会自我

D.期望自我

E.情境自我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D)

A中国工商银行的LOGO体现了知觉的优先性

B中国工商银行的LOGO不是格式塔原则的一种应用

C脑白金的广告频繁出现在荧幕上体现了广告的重复策略

D“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很甜美”这种听觉刺激引起味觉感受的经历很好的解释

了联觉的概念

9.盲人摸象,A说是柱子,B说是扇子;而一个健全的人则在一旁看着可爱的大

象笑了。这个故事说明了(ABC )

A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B知觉是整体认识,而感觉不是

C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D感觉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10.以下关于学习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

A由试用产生好感的广告策略---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由好感而试用产品,如宝洁公司的产品----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的广告----社会学习理论

D猩猩取香蕉的实验体现的联想学习理论

11.关于态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构成态度的三个因素分别是:认知、情感、行为

B“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体现了态度的自我防御功能

C消费者认为某产品物美价廉体现了态度的认知功能

D对于脑白金广告的厌恶体现了态度的适应功能

12.记忆过程包括( ABC)几个环节

A识记

B保持

C提取

D回忆

E认知

13.关于态度的测量方法说法正确的是(ABD ) A认知成分的测量用“语义差别量表” B情感测量采用“李克特量表” C李克特量表是由奥斯古德等人提出的 D行为反应倾向用直接询问法测量

14.人的记忆系统是由(ABC )组成的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永久记忆

15.社会学习理论的四个过程包括( ABCD)

A 注意

B 保持

C 动作再现

D 动机

E需要

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C)

A 差别感觉阈限指的是最小可察觉的刺激量,简称最小可觉差 B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察觉的刺激量 C 绝对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D 绝对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低

17.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从低到高依次为(ABECD ) A 生理 B 安全 C尊重

D自我实现

E 爱与归属 18.下面哪些属于附加产品(ACE )

A安装

B 外观

C 售后服务

D 包装

E 送货和信贷

19.哪些措施是常用的改变消费者态度的行为成分( BCD) A 广告

B 免费试用

C 降价

D 搭售

20.关于情感三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有(ABC)

A.是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的

B.情绪三因素是指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

C.情感三因素说情调人之作用的是受到实验支持的

D.沙赫特认为情绪的产生决定于外界刺激和内部的生理变化

21.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BCD)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访谈法

D实验法

三、判断题、

1. 要想让广告产生作用,就必须在形式上新奇,有趣。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错误)

2.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W.D斯科特的《广告理论》一书出版,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正确)

3. 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人们对广告的注意均属于有意注意,因为无意注意什么都注意不到。(错误)

4.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与内容。(正确)

5. 广告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是一种消费诱因。(错误)

6.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法、访谈法和实验法。(正确) 7. 广告的尺寸与得到的注意力成正比。(错误)

8. 广告只要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就能实现广告信息的正确传递。(错误)

9. 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过程所共有的特征,并且渗透在一切心理活动之中。(正确)

10. 个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求的产品或劳务设施时所表现的出来的一切脑力活动。(错误)

11. 绝对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低。(错误 )

12.知觉的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 正确

)

13. 格式塔学派的知觉组织原则主要包括接近性、不稳定性、连续性、封闭性。( 错误

)

14. 根据零售商的经验,要让消费者感觉占了便宜,一般价格要降15%。(正确 )

15. 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刺激物作出解释的现象是知觉的主动性。( 正确

)

16. 与表象相比较,知觉不如表象完整,也不如表象稳定、鲜明。( 错误

)

17. 有意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正确

)

18. 人们无法从头脑中形成从未见过的形象。( 错误

)

19. 不同感觉之间的影响,被称作感觉的相互作用 。( 正确

)

20. 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 正确

)

21.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正确

)

22. 按照需要的起源分类,需要可以分为自然需要和心理需要(

正确 )

23. 启发式加工通常发生在消费者高卷入的情况下( 错误

)

24. 商品是否引人注目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直接因素(错误 )

25.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消费者更重视商品的心理附加价值,而社会经济地位低的消费者更关注使用价值,因此,对前者更宜采取理性诉求( 错误 ) 26. 广告播放频率越高,说明该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越好,消费者也会越信任。

(错误)

27. 经典条件反射,激发广告本身的情感,更多的接触,这三者是改变行为成分的全部成分。(错误)

28. 对一种产品的态度包括对它的情感,消费者行为成分,还有认知成分。(正确)

29. 由ELM模式可以得出,消费者态度的改变是由中枢路径还是边缘路径,首先取决于对产品或品牌的卷入程度。(正确)

30. 人的态度主要通过联想,强化和模仿3种学习方式而逐步获得和得到发展的。(正确)

31. 在联想学习理论中,没有强化也可以产生学习。(错误)

32. 在学习广告信息的过程中,有三种学习理论:条件反射学习,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正确)

33. 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效果。(错误)

34. 人的记忆系统是由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所组成。(正确)

35. 根据学习过程的“先多后少”的特点和遗忘过程的“先快后慢”的特点,对于广告发布时间的重复间隔,采用“先长后短”的策略最为合适。 (错误)

36. 情感影响态度的直接方式容易发生在人们较多(较少)了解对象和较多(较少)了解信息加工机会的情境中。(错误)

37. 情感(情绪)是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错误)

38. 情绪的产生归因于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认知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正确)

39. 美感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社会性和阶级性。(错误) 40. 广告的说服效果与威胁强度成正比例关系(倒“U”型关系)。(错误)

简答题

1.如何运用注意规律增强广告效果?

①利用刺激的特点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包括增大广告的强度;大小与强度;新颖性;颜色;位置;变化与活动;形状等)

②适当增强广告的重复率(在不同媒体上刊播;利用多种线索给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围绕某一主题作系列广告)

③增强广告的艺术性

(绝对伏特加广告系列)

④利用社会热点吸引受众注意

(如贝纳通提倡黑白黄种人的平等等一系列) ⑤利用悬念广告吸引消费者注意

⑥利用广告模特,提高广告吸引力

(如孙红雷代言的京东商城的广告 )

2、知觉的整体性

当客观事物作为刺激物对人发生作用的时候,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大量离散的感觉信息传送至大脑,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它们组成某个整体或完形。这种把事物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完形。

知觉整体性应用于广告:不仅可以使画面简洁,还可使画面显得活泼新颖。如在台湾一则节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中,整个画面只有两个字, 一个“陈”,另一个为“扁”,中间空了一个字的位置。因为“陈水 扁”为当时的总统,这一名字虽然缺了一个字,但根据知觉整体性的 规律,消费者会把视觉刺激缺乏的部分补充起来,把不完整的知觉为 完整, 观众会把它知觉为“陈水扁”, 只因没有“水”, 所以要节水, 构思巧妙,发人深省。

3.态度的改变策略有哪些?举例说明一种策略。

态度的改变策略有:①改变情感成分(经典条件反射、激发对广告本身的情感和“更多接触”)、②改变行为成分(操作性条件反射)、③改变认知成分(改变信念、增加新的信念和增加权重)。

例如:改变行为成分中,我们要在改变情感或者认知之前改变行为,比如,商家发放优惠券、免费试用、设立体验馆等等先来引导消费者使用进而改变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

4.儿童广告中常见的广告策略

①故意遗漏相关信息;

②利用亲情进行诉求;

③利用同件的参照作用;

④赠送小礼品的促销广告;

⑤广告与其他儿童节目的融合

5.联想规律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

联想是指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起过去或未来的有关的另一件事物,或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起另一件事物的经验的心理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从一事物的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观念的心理过程。

联想的种类:简单联想是吧具有相似特征的现象,或时空上接近的事物,或相对立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包括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复杂联想是由见到某种事物而联想到它的意义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又称关系或意义联想,包括因果关系、种属关系、部分与整体联想以及作用与效果关系联想等。

联想的规律: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因果律

另外,广告会引起受众的情绪,会影响其记忆;而动机对广告受众的记忆效果也有重要的影响,满足其动机可提高记忆效果。

①接近联想:节令商品、礼品等可通过时间联想提示购买。

②对比联想:洗衣粉;海飞丝;“30岁的人60岁的心脏”;“爱幼,更要尊老”

③类似联想:雪糕、冰棒取名“北极洋”(特性类似);芭蕾舞旋转动作用作洗衣机洗涤桶旋转的先导(形貌类似)

④关系联想:因果关系、情感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习惯性关系等联想。药品、补品广告;“最后一滴水”公益广告(眼泪篇)

⑤颜色联想:暖色:红、橙、黄;冷色:青、绿;中性色:黄绿、紫色

8.如何提高广告的记忆效果 ( 学习和记忆原理在广告活动中的应用)?

答:1)把信息编成组块;

2)编辑广告信息的记忆点;

3)增加对象维度;

4)巧用汉语特点组织广告信息编码;

5)注意视觉记忆优势

论述题

1、试对ELM模型做简明的解说。

ELM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该理论把态度改变归纳为两个基本路径:中枢的和边缘的。 中枢说服路径把态度改变看成是消费者认真考虑和综合信息(如广告商标产品的信息)的结果。

边缘说服路径的看法与中枢的相反,认为消费者对客体的态度改变不在于考虑对象本身的特性或证据,而是将该对象同诸多线索联系起来。

ELM模型的基本原则:不同的说服方法依赖于对传播信息作精细加工的可能性高低。当精细加工的可能性是高时,说服的中枢路径特别有效;而当这种可能性是低时,则边缘的路径有效。

当一则广告暴露给大众之后,如果该信息是有用的,或者说是重要的、有趣的,那么消费者就会付出应有的努力。消费者有的有特殊购买动机,有的则不会有太强烈的动机。通常低动机表征为:

(1)相对地缺乏对有关商标产品信息的主动寻找; (2)较少对商品特性的比较;

(3)不同商标产品间类化和对待定商标无兴趣等。

在这些低卷入(即对自己无关紧要)条件下,就会导致边缘线索起作用。如果广告信息对消费者足够重要和有趣,产生对该信息加工的动机更强烈。在这个基础上,精细加工便推移到消费者加工信息的能力因素。

若缺乏信息加工的动机和能力,精细加工信息的可能性就减少,而转入到依赖边缘线索,获得态度的变化。

从态度改变的效果来看,中枢路径所引起的态度变化比边缘路径要持久;中枢路径所形成的态度可能比边缘路径形成的态度预测后来的行为要好。

2、举例说明错觉在广告中的应用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错觉是由物理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多种因素引起.其中具体事物时受到并存的其他刺激的干扰,是形成错觉的主要原因;人的主观因素如经验,情绪,年龄和性别等对错觉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在广告中最常用到的错觉是视错觉.

例子:(1)广告中可以通过拍摄角 度等技术手段来制造视错觉.例如,1956 年霍尔茨舒赫尔牌汽车的两 张推销广告照片.两张广告的标题与文案完全一样,整个画面的布局 也雷同,只是两张广告中,一张是人物模特站在汽车的后侧拍摄的,另 一张是模特站在汽车的前方拍摄的.这样车子本身的大小虽未变,但 由于照片透视造成了错觉,即模特站在汽车前面的照片,人物突出,而 汽车显得较小,而模特站在汽车后侧面的广告照片则汽车显得较大, 人物较小.

(2)可利用物体制造错觉,如商店店面不大,但在墙上装 上大镜子,即可产生深远扩大的错觉.在包装及广告画设计中也常利 用错觉,相同容积的两个小盒,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菱形,利用视错 觉,菱形就好似大于正方形.同样容积的两个塑料瓶,瘦高状比矮胖状 显得容量要大.还有一些厂家,故意在容器的底部向里凹陷,从而增加 容量的高度,给消费者造成容量大的视错觉.

(3)还有运用颜色制造 错觉:明度高的颜色有舒张感,明度低的颜色有收缩感.例如,法国的 国旗是兰,白,红三色组成的色带.原来把这三种颜色的宽度定为一一 样宽的,但是总使人感到三种色带不一样宽,兰的比红的宽些.后来修 改了三种宽度的比例,在三者实际宽度不等的情况下,保持知觉上的 宽度一致

5、论述USP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

USP理论意即独特的销售主张或独特卖点。

USP理论是由罗瑟•瑞夫斯提出来的一种广告创意方法,意思是“独特销售主张或销售点”理论。该理论认为:

(1)在广告宣传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利益点或销售主张,也就是告诉受众,买这一产品您将得到的利益。

(2)任何商品都有很多特性,但消费者能记住的东西很有限,所以广告中必须找出什么是消费者最喜欢的特性进行传播。 (3)要找出竞争对手不能提出或忽略了的特性在广告中加以强调。

USP学说的基本前提是:视消费者为理性思维者,他们在做出购买决策时,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法则。

举例一:作为单一品种的保健品,脑白金以极短的时间迅速启动市场,并登上中国保健品行业“盟主”的宝座,引领我国保健品行业长达五年之久。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在于找到了“送礼”的轴心概念。中国,礼仪之邦。有年节送礼,看望亲友、病人送礼,公关送礼,结婚送礼,下级对上级送礼,年轻人对长辈送礼等种种送礼行为,礼品市场何其浩大。脑白金的成功,关键在于定位于庞大的礼品市场,而且先入为主地得益于“定位第一”法则,第一个把自己明确定位为“礼品”——以礼品定位引领消费潮流。成功运用USP理论。 例子二:USP理论意即独特的销售主张或独特卖点。乐百氏纯净水上市之初,就认识到以理性诉求打头阵来建立深厚的品牌认同的重要性,于是就有了“27层净化”这一理性诉求经典广告的诞生。当年纯净水刚开始盛行时,所有纯净水品牌的广告都说自己的纯净水纯净。消费者不知道哪个品牌的水是真的纯净,或者更纯净的时候,乐百氏纯净水在各种媒介推出卖点统一的广告,突出乐百氏纯净水经过27层净化,对其纯净水的纯净提出了一个有力的支持点。这个系列广告在众多同类产品的广告中迅速脱颖而出,乐百氏纯净水的纯净给受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乐百氏纯净水经过27层净化”很快家喻户晓。“27层净化”给消费者一种“很纯净,可以信赖”的印象。成功运用USO理论

案例分析

1、分析悬念广告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1.悬念广告意指广告信息不是一次,而是通过系列广告,由粗到细,由部分到整体,或者说,随着广告系列的发展,广告信息逐渐充实和完善。它的始发信息常以提问的方式,或者直接突出其带有特色的信息。在报刊广告中,这种悬念常大片留空。本题中联想的打印机广告以系列广告的形式出现,第一则广告出现于“2004年9月5日,一些城市交通要道的广告牌上出现了一幅令人疑惑的 “画”:射击靶的中心被“子弹”精确洞穿,旁边有一个问题——“谁打的?”这则广告以提问的形式出现,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紧接着出现第二则广告揭开悬念,这正符合了悬念广告的特征,是系列悬念广告的开始。

2.悬念广告的特点引起的一个直接心理效果是受众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受众可能更加注意去寻找信息或信息的线索。这无疑有利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并加深对已给信息的记忆。联想的第一则广告中的“子弹”和问题“谁打的?”就是一个谜底,好奇的人们在等待谜底的揭开。

3.鉴于始发的悬念广告信息十分有限 , 根本不足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而就形成了一种动机,趋向于对该系列日下一次广告。这就是所说的定向活动。由此发展, 受众对该系列广告信息就会表现出努力地、精细地加工。在9月15日,联想的第二则广告终于出现,雅典奥运会第一枚金牌的获得者、射击冠军杜丽携联想的首批奥运产品——几款金色外观的打印机出现在应邀而来的众多合作伙伴和媒体面前。当天,那些引发人们好奇的广告牌被换成了联想打印机和握枪回眸一笑的杜丽——“我打的!”悬念随之揭晓。正是这“意外之举”,更加深了人们对奥运冠军杜丽代言联想打印机的印象。有利于受众对广告信息的认知活动。

品牌形象

1、品牌的识别特征有:外部的和内部的。前者有品牌名称、标识和其他视觉特征;后者有价值观、信仰、情感和其他个性特点,统称品牌个性。

2、品牌构建模式:

(1)围绕产品功能和特色,构建产品的品牌 (2)围绕品牌个性,带动产品特性 (3)性与情感相结合的模式。

3、品牌态度发展的全过程可以用三个概念表述:知名度、美誉度、种程度。 知名度:被理解为消费大众对企业及其品牌(商标)产品的了解程度。

美誉度:对商品品质的反映。这种反映实在认知的基础上的,一方面形成积极信念(相信这种商品的品质会给自己提供某种利益),同时又伴有美好的情感体验(好感度),也就是具有积极的评价。美誉度是引发认牌购买的积极动力。美誉度的形成依赖与主体或主观属性与客体或客观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4、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消费者形成认牌购买或认牌消费的行为特征过程中,三者环环相扣。知名度事发生认牌购买的必要前提条件。它提供消费者知道有哪些选择的品牌。美誉度是推动购买的动力。忠诚度的获得则是美誉度持续积累的结果。

第8篇:旅游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个性倾向性 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

旅游目标 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追求的预期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也可以说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的对象或期望所达到的结果。

诱导 是一种把旅客的需要变成一种在服务中便于接待的形式而进行工作。

成人自我状态 是人格中支配理性思维和信息的客观处理部分,它对储存于父母的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中的信息加以检验,看其是否适合具体的情况。

心理风险 指旅游产品或服务能否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自尊心或改进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问题。

人格 是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规范决策 是指人在解决一般性问题时,依据长期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迅速作出决定的过程。

服务态度 是服务人员对旅客和服务工作的一种行为倾向。

领导 是指引和影响他人或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过程。

组织结构 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或指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

态度 是一个人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估价某些抽象事物、具体事物或某些情况的心理倾向。 群体压力 指群体规范对其成员所具有的无形的约束力。

旅游需要 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以得到某种满足的感受状态。

性格 一个人对待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惯常的行为方面的心理特征。很大程度是一个人思想品德、世界观的标志。

刻板印象 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印象。 旅游动机 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并使人处于积极状态以到达一定目标的动力。

客我交往 是指旅游服务人员同旅客之间为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解决在旅游活动中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而相互施加各种影响的过程。

沟通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概括地说,沟通是意义的传递与理解。

激化功能 服务工作中服务人员本身工作上不热情、不主动、不耐烦、致使旅客产生情绪波动、理智失控、心理冲突加剧的心理作用。P151 旅游环境:是一个包括旅游中的客体、活动以及旅游项目的复杂的知觉环境

应激:对外界刺激或激励等环境因素所做出的行为上或心理上的反应

管理幅度 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社会阶层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

服务时机 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服务的“火候”与“机会”。

激励理论 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 “管理方格”理论 一个衡量管理者行为倾向的态度模型,横坐标表示管理者对生产的关系程度,纵坐标表示管理者对人的关心程度。

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意志

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而自觉努力的一种心理过程。

旅游心理学 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旅游服务行

为、旅游企业管理行为。

人格特质 是能引发人们行为和主动引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作出相同反应的心理结构。

挫折 在心理学上指个体动机性行为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体动机不能获得满足的情绪状态。

"社会人" 假设 “社会人”对社会需要和自尊需要的重视,高过对物质利益的需要。所以管理中要重视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提倡集体奖励等措施。

旅游诱因(P44)

从旅游者角度看,诱因是指旅游者所追求的对象--精神的、物质的享受。

从旅游业角度看,诱因是旅游者所追求的对象蕴含在旅游业为旅游者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东西。

旅游消费态度是指人们针对某一特定旅游活动的对象,用赞成或不赞成的方式连续地表现出来的旅游消费心理倾向。

群体冲突(P243)

处在某一企业中的人们,由于相互的交往,在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常会因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原因,发生分歧、争论、冲突和对抗,对此,我们统称为冲突。冲突实质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或行为上的矛盾。

填空题

1.一个人在做旅游决策时会受到_心理因素_________和_社会因素_________的双重影响。

2.知觉的组织性主要体现在接近原则、___封闭原则_______和____相似原则______三原则。 3.家庭形态对旅游决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家庭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_______地位___和__作用________。

4.学习是一种经由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改变的过程。它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___定向环节_______;__行动环节________;___反馈环节_______。

5.人格倾向是人格特征之一,主要有___外倾型 _______和____内倾型______。来源网上 6.纵向服务的三个阶段是:____售前服务______;____售中服务______和____售后服务______。来源网上

7.旅游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意志品质:自觉性、___果断性_______;___自制力_______;____坚韧性______。

8.对于旅游企业家来说,领导艺术主要体现在_领导人_________;____处理事______和____掌握时间______三个方面。

9.组织实现目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______正确认定组织目标____;___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_______和__组织的社会责任________。

10.导游结束阶段的主要工作有:提前为游客安排好离开的准备工作和__征询游客的意见和真诚地向游客道别_和_致欢送词_。

11.旅游者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___个性心理_________与心理状态。

12.知觉的心理定势有首次效应、____晕轮效应________、经验效应和刻板印象。

13.现代社会的旅游动机可以分为自我提高-社会反常动机与____内含的旅游动机________两大类。

14.态度的___强度_________指赞成或不赞成的力量程度。

15.确立旅游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是__客我交往__________。

16.社会心理学家孙本文认为在整个人格体系中,主要的人格特质有六个方面,包括智能、意志、_____感情_______、应付社会环境、感受社会影响与品格。

17.把旅游者的需要变成服务一方便于接待的形式而进行的工作被称为____诱导________。 20.____非正式团体________是人们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自愿结合而成的团体。 21.人的决策行为包括:规范决策、___瞬时决策___和重大决策。

22.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对其旅游行为起到阻止作用和__激励____作用。 23.___旅游需要___是人们旅游行为最基本、最核心的动力因素。

24._自我意识_____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25.在现代社会中,典型的家庭形态有3类:夫妻式、__核心式____和延续式。

26.__群体动力___是研究群体活动的内部机制理论。

27.服务人员的仪表指服务人员的外表,它包括容貌姿态、着装修饰______和行为风度等。 28.心理学研究认为,记忆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类型差异和__ 品质差异____ 29.管理者目中无人,不尊重职工的人格要求,职工就会形成自己的非正式群体,追求___满足自尊要求___的心理需求。

31.____个性心理____指个人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33.知觉过程包括生理与____心理_____两个阶段。

34.改革中的心理障碍包括__心理惰性_______、心理承受力、心理适应性和观念崇拜。 35.以历史观点研究旅游动机,旅游者的动机主要有寻求健康、____受教育_____、寻求精神价值和自我放松。

37.旅游服务言语具有___灵活性______、时代感强和职业特色等三大特点。 38.激励过程是使外部刺激内化为__个人自觉____的行动过程。

39.群体中常见的沟通网络有两种:正式沟通网络和__非正式沟通网络_______。 40.在组织与组织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因素是___组织成员______。

41.心理活动过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其中___认识过程___是一切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PS: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2.由于第一印象的层次性、广泛性和___表面性___特点,所以难免以偏概全,妨碍人们准确地感知事物。

43、人们向年轻人传授态度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参与)。

44、阿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建筑构件。

45.旅游者对_突出属性_____的知觉会导致旅游偏爱的形成。 46.旅游业在设置服务项目时一定要____多样__、灵活和实惠。

47.能力差异主要表现为能力发展水平差异、类型差异和表现早晚差异。(P202) 48.人际关系建立的关键阶段是情感交换阶段。(P247)

49.领导人的艺术、处理事的艺术和掌握时间的艺术是最为重要领导艺术。(P273) 50.组织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纵向层次结构、横向部门结构和组织体制三部分。(P278)

51.认识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机能的活动来完成的。(P11) 52.____知觉的选择性___________指知觉在一定的时间内并不能感受到所有的刺激,而仅仅指向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

53.复杂性需要指人们对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见性事物的向往和追求。(P34) 55.客我交往的特殊性包括不稳定性、个体与群体的兼顾性、____主观性___________和有利性。

56.____ 迎接服务 ___________是导游工作的开始。

57.对服务人员的能力要求包括: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能力与交际能力。(189) 58.职工思维品质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P201) 59.群体冲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在目标上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矛盾。(P243)

60.西方管理学家把人性分成四种主要类型: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与复杂人。 61._____ 人格______指个人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62.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____马斯洛_______在1943年提出了人类的基本需要有5种。 63.由丈夫、妻子和子女为组成人员的家庭被称为_____核心式家庭______形态。 64._____ 服务时机______指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服务的“火候”与“机会”。 66.群体的内聚力具有___向心力 ________和内部团结的双重含义。 68.“领导人的艺术”、_____处理事的艺术______和“掌握时间的艺术”是领导艺术中最重要的。

69._____ 直线式组织结构______实行的是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层层负责的原则。 70._____ 心理惰性 ______指安于现状的守旧心理。

71.有的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心理现象是复杂和多样的,但概括起来可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___心理状态_____。

72.心理学研究认为,知觉过程要经过___生理_____和心理的两个历程。

73.当一个人第一次游览某一名胜,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___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____。

74.___ 刻板_____印象指的是社会上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75.对旅游距离的知觉对人的旅游行为有阻止作用和____激励____作用。

77.任何旅游决策都包含有风险和不可知因素,常见的风险有两大类:___功能风险_____涉及到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优劣问题;___心理风险 _____是指旅游产品或服务能否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自尊心或改进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问题。 78.在人格因素中,人格特质、__生活方式______和自我意识都能用来解释人的人格。

79.态度的三种成分中,___认知___成分是指人对某一对象的看法、评价及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

80.旅游偏爱取决于人们对某一旅游产品所持态度的___强度_____和对该事物所拥有信息量和信息种类的多少。

81.旅游行为的社会限定因素是指发生旅游行为的社会必备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指___经济 _____因素和_______时间 _因素。

82.在日常生活和具体活动中,人们的情感体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__心境 __、____激情____、应激和热情。

83.就管理者而言,___业务 _____能力、管理能力和___人际关系

_____能力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

84.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影响员工满意程度的各种因素分为__保健因素 ______和激励因素两种。

85.意见沟通最基本要素是:信息发送者、信息、_讯道(或:信息传送的途径) _______和信息接受者。

86.组织功能和___ _激励

____功能是领导功能最突出的两个方面。

87.领导者的影响力总体上分为强制性影响力和__自然(或:非权力性)___影响力两大类。 89.组织变革的外部力量主要包括 ___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__、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90.改革者的心理趋向主要有社会需要、忧患意识、_.竞争意识

_______和_____创新观念___。

91.心理学把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称之为__知______觉。

93.___ .复杂_____性需要是指人们对新奇、出乎预料、变化和不可预见性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94.旅游动机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个体的内在条件,即__旅游需要 ______;二是外在条件,即___刺激_____。

95.心理学研究认为,各种刺激必须达到某一最低限度(绝对感觉限阈),才能有效地引起____感觉___器官的反应。

96.____ 接近____原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同类物)若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时,每一物体都有被视为构成整个知觉组型一分子的倾向。

97.消费者解决怎样学习旅游行为的问题,其途径是获取_经验_______和取得信息。 98.___ 态度_____的强度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赞成、反对或喜爱、厌恶的程度。 99.在一般情况下,旅游的许多主要动机明显地存在于___儿童_____自我状态之中。 100.在现代核心式家庭中,家庭成员在实际的旅游购买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五种:___发起

_____者、__影响____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

101.___ 男性___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敢于迎困难而上,遇挫折不气馁,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102.旅游服务语言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___服务____性。

103.职工的知觉差异,主要表现为知觉___类型 _____差异和知觉__深度____差异。

104.在旅游企业中,人的气质特征与职业对人的气质要求往往成为"__互补__"和"相互适应"的关系。

105.激励理论划分为____内容 ____型、_____过程__型和行为改造型三大类。

106.心理学家发现在正式的沟通渠道中存在五种典型的沟通网络,即___链 _____式、_圈___式、轮式、"Y"式和全通道式。

107.旅游企业家的影响力,是指旅游企业的领导者有效地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___行为___的能力 。

108.领导风格是领导作风和领导___方式___的总称。

109.__ 领导____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曼首创的。

110.组织变革的导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组织的人员导向,组织的任务、技术导向,组织的结构导向和组织的___环境_____导向。 判断题

1.知觉的相似原则是指若干个刺激共同包围一个空间,有形成同一知觉形态的倾向。(

) 2.学习理论认为,经验是行为变化的主要依据,信息是经验形成的重要条件。(

) 3.声望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的群体,内聚力就强。(

) 4.家庭形态对旅游决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家庭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 5.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双方只考虑对方是什么角色,而社会角色有"非个性"的特点。(

) 6.服务人员在接待某些行动不太方便的客人时,一定要让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非常特别的照顾。(

) 7.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报酬是否满意,主要看其绝对值的大小。(

) 8.在群体内,小道消息盛行,很可能说明正式沟通网络不灵通。(

) 9.放任型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总是想方设法地发挥被领导者主动性和团结互助精神。(

) 10.人的意识的革命,是实现组织变革最强大的动力因素。(

) 1.× 2.√ 3.√ 4.√ 5. √

6.× 7.× 8.√ 9.× 10.√

11.胆汁质人的行为:直率,热情,精力充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化激烈,外倾。(

) 12.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到报酬是否满足,主要看其绝对值的大小。(

) 13.人们从朋友、熟人得到的信息与从商业环境获得的信息,两者同样可靠、重要。(

) 14.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继承、总结、改造、创新,逐渐积累发展起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15.老年消费者心理表现为习惯性强,自尊心强,怀古忆旧强烈,注重方便和实用。(

) 16.在群体内,小道消息盛行,很可能说明正式沟通网络不灵通。(

) 17.在服务中,若遇到一位服饰漂亮或衣着奇特的旅客,服务员最好是表示羡慕或把他(她)引到引人注目的地方就坐。(

) 18.如果工作能够提供满足职工自主、能力、成就以及创造等高层次需求的机会,就可以更好地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力的发挥。(

) 19.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因此,我们只要将焦虑降到最低程度,才能发挥最高的工作效率。(

) 20.声望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的群体,内聚力就强。(

) 11. √ 12.× 13.× 14.√ 15. √

16. √ 17. √ 1 8. √ 19. × 20. √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能力、气质、性格都属于( D )。

a.人的心理 b.个性心理倾向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2.由于总服务台对旅客留下了良好的影响,这位旅客就认为这家饭店其他方面的服务肯定不错。这属于知觉的哪种心理定势?( A ) a.晕轮效应 b.首次印象 c.刻板印象 d.经验效应

3.某人早上出门看到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不小心却被身边疾驶的自行车撞了一下。这可以用哪种知觉原理来解释?( C ) P49 组织性的相似原则 a.组织性 b.解释性

c.选择性 d.关联性

4.以下哪些是属于旅游动机中的社会原因动机?( A ) a.自我提高 b.学习知识 c.宗教信仰 d.闲暇和消遣 5.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态度的特性。( D ) a.稳定性 b.对象性 c.情感性 d.价值性

6.当你发现客人对服务项目兴趣不大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B ) a.控制积极性、继续服务 b.提高积极性、继续服务 c.控制积极性、暂停服务 d.提高积极性、暂停服务 7.下列( C )不是客我交往特殊性的主要表现。

a.不稳定性 b.有利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8.服务人员在工作中由于对客人不够热情、不主动、不耐心,这使客人产生情绪波动,心理

冲突加剧。这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什么功能来解释?( C ) a.感化功能 b.感召功能 c.激化功能 d.逐客功能

9.小张爱发脾气,在小李认为这是他的个性,他并不介意,并能和小张保持经常的来往。他们的这种关系属于以下哪个人际关系形成阶段?( D ) a.定向阶段 b.探索情感交换阶段 c.情感交换阶段 d.稳定情感交换阶段 10.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本要素?( C ) a.品格因素 b.才能因素 c.资历因素 d.感情因素 11.旅游者在作出旅游决策时,会受到____的双重影响。( D ) A.旅游环境与个性心理特征 B.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C.心理状态与社会环境 D.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

12.一位旅游者刚进入饭店就遇到了一位服务态度恶劣的行李员,于是该旅游者就认为这家饭店其它方面的服务肯定很糟糕。这属于(B ) A.首次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印象 D.经验效应

13.著名的____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C )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4.旅游行为的社会限定因素主要指( C ) A.家庭与社会群体 B.社会文化与阶层 C.经济与闲暇时间 D.经济与社会文化

14.由于某饭店服务人员工作热情主动、服务周到,使得许多客人来到这个城市旅游时指定要入住这家饭店,这说明服务态度具有____的功能。( B ) A.满足 B.感召 C.激化 D.刺激

15.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所提出的____是用以研究人们需要的目标或诱因对人的动机作用的理论。( D ) A.成就需要理论B.ERG理论C.需要层次理论D.双因素理论 16.态度形成的基础是( A ) A.认知B.情感C.意向D.客观对象

17.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的最初阶段被称为( D )P247 A.交换阶段B.稳定阶段C.探索阶段D.定向阶段 18.____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因素。 ( C ) A.传统因素B.职位因素C.才能因素D.资历因素

21.______精神病医生埃里克•伯恩博士在他的专著《大众的游戏》中形象地提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自我状态。( A ) A.加拿大 B.美国C.英国 D.德国

23.______是旅游业的灵魂;______是服务业的基石。( A ) A.旅游服务,服务质量 C.软件质量,硬件质量

B.服务质量,旅游服务 D.硬件质量,软件质量

24.一般情况下,旅游的许多主要动机较明显地存在于哪种自我状态之中?( B ) A.父母自我状态 B.儿童自我状态

C.青年自我状态 D.成人自我状态

26.根据需要层次论,基本需要包括( B )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 D.安全需要

27.领导者即使没有才能也能让部下服从。这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的?( C ) A.资历因素 B.传统因素 C.职位因素 D.品格因素

28.由于某个行李员服务给旅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位旅客就认为这家饭店其它方面的服务肯定不错。这属于哪种知觉心理定势?( A ) A.晕轮效应 B.首次印象

C.刻板印象 D.经验效应

29.职业心理对服务员的意志要求主要有( B ) A.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可塑性 B.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C.自觉性、忍耐性、坚韧性、可塑性

D.自觉性、忍耐性、果断性、可塑性

30.在态度的三个组成部分中,______为态度的核心部分。( B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向成分 D.行为成分

31.心理内容来源于_____为每个人所意识到的各种映象的本身。( C ) A.梦想 B.想法 C.现实 D.情绪

32.因为_____需要,旅游者往往倾向于选择入住知名品牌酒店。( A ) A.单一性 B.平衡性

C.多样性 D.生理性

33.美国心理学家普洛格指出发现新旅游地的往往是具有_____人格特质的人。( B ) A.小康安乐型 B.追新猎奇型 C.乐群型 D.稳定型 34.加拿大精神病医生埃里克•伯恩博士在他的专著_____中形象地提出了“父母”、“成人”、“儿童”三种自我状态。( A ) A.《人们玩的游戏》 B.《梦的解析》 C.《大众心理研究》 D.《论人的天性》

35.家庭群体对于旅游者的影响表现在家庭形态与( A ) A.家庭生命周期 B.家庭成员构成 C.家庭文化 D.家庭收入

36.把旅游者的需要变成服务一方便于接待的形式而进行的工作被称为( A ) A.诱导 B.感召

C.激化 D.感化

37.根据旅游服务工作的特点,服务人员的注意力应该是( C ) A.稳定而集中 B.灵活而分散

C.稳定而灵活 D.稳定而耐心 38.亚当斯的“挫折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海德“归因理论”被称为_____激励型理论。( B )P215 A.内容型 B.行为改造型

C.过程型 D.层次型

39.群体动力是研究群体活动的_____的理论。( D ) A.内部规范 B.内部压力

C.内部机制 D.内部聚力

40.人的五种需要中,基本需要包括:( A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生理与社交需要 C.生理与自尊需要 D.社交与自尊需要

41.心理的实质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来源于( D )P18 A.生活 B.先天遗传 C.记忆 D.客观现实

43.下列不属于学习过程的三个环节之一的是( B ) A.定向环节 B.调整环节 C.行动环节 D.反馈环节

44.人们期望在生活的领域中保持平衡、和谐、一致,不发生任何冲突、并能够预知未来。这指的是( A ) A.单一性生活 C.单一性需要 B.多样性生活 D.复杂性需要

45.人格形成的重要前提是( D )P90 A.学习 B.社会实践

C.社会条件 D.先天素质

46.在旅游活动中,人们的不少决策是属于______的。( B ) A.重大决策 B.规范性决策

C.瞬时决策 D.介于A和B之间

47.在一般情况下,旅游的许多主要动机较明显地存在于______之中。( C ) A.父母自我状态 B.成人自我状态 C.儿童自我状态 D.三者共同

48.人们对某一事物赞成、反对或喜爱、厌恶的程度,强调的是态度的( A ) A.强度 B.对象性

C.价值性 D.稳定性

49.社会因素分为限定因素和决定因素,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决定因素?( B ) A.家庭 B.时间 C.阶层 D.文化

50.旅游服务人员同旅客的交往不同于与一般人的交往,因为绝大部分旅客的消费动机是十分明显的。这体现了客我交往的( C ) A.主观性 B.不稳定性

C.有利性 D.兼顾性

51.服务人员在工作中由于对客人不够热情、不主动、不耐心,这使客人产生情绪波动,心理冲突加剧。这体现出服务态度的什么功能来解释?( C ) A.感化功能 B.感召功能 C.激化功能 D.逐客功能

52.客人来到餐厅刚坐下,还没来得及看完菜单,服务人员就来催客人点菜,导致客人不高兴。这说明服务人员没有能够( D ) A.随机应变 B.掌握灵活性 C.提供针对性服务 D.掌握服务时机 53.客房服务的基本要求是( B ) A.便利 B.整洁 C.舒适 D.宁静

54.下列哪一项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后天基础?( A ) A.知识技能 B.勤奋程度 C.实践的机会 D.智力

55.以下哪种理论属于过程性激励理论?( C )P210 A.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B.麦克里兰成就需要理论

C.弗鲁姆期望理论 D.奥德弗ERG理论

56.“少数服从多数”这种情况,通常从众的压力主要是______压力。( D ) A.理智 B.暴力 C.感情 D.舆论

57.根据信息的沟通途径来分,可以将意见沟通主要分为( D )P253 A.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B.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C.工具性沟通和完美性沟通

D.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58.领导者能够科学督导、公正处事、奖罚分明,则可取得( D ) A.法威 B.情威

C.德威 D.理威

59.“不到长城非好汉”,指的是人的( C )

A.心理定势 B.个性心理 C.意志过程 D.心理状态

60.一些游客在游览泰山之后就不会再到黄山去游玩,这主要是因为知觉的( D ) A.接近原则 B.解释性 C.封闭原则 D.相似原则

61.旅游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和旅游环境。( A ) A.消费心理 B.消费过程

C.个人经验 D.消费个性

62.______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优劣问题。( C ) A.心理风险 B.质量风险

C.功能性风险 D.期望风险

63.______将旅游动机归纳为心情、精神、身体和经济等四大类动机。( A ) A.田中喜一 B.罗伯特•麦金托什

C.沙西肯特•格普特 D.亚伯拉罕•马斯洛

64.______是人格中支配理性思维和客观处理信息的部分。( B ) A.父母自我状态 B.成人自我状态 C.儿童自我状态 D.本我状态

65.旅游者对某一旅游产品和服务的______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旅游决策。( B ) P84 A.偏爱 B.态度

C.行为倾向 D.情感

66.______是一种把游客的需要变成服务一方便于接待的形式而进行的工作。( D ) A.针对性服务 B.感化

C.激化 D.诱导

67.______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感体验。( A ) A.热情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68.亚当斯的______不是行为改造型理论。( A )

A.公平理论 B.挫折理论

C.强化理论 D.归因理论

69.根据发送者沟通的动机,沟通可分为______。( C ) A.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 B.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C.完美性沟通和工具性沟通 D.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70.______属于权力性影响因素。( D ) A.品格因素 B.知识因素

C.才能因素 D.资历因素

71.___________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B ) A.社会生活 B.客观现实 C.人脑 D.个人经验

72.___________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和驱动力。( C ) A.学习 B.旅游动机 C.需要 D.需求

73.人们为了消除旅游途中的紧张和不安,不敢轻易独自外出旅游。这是因为( D ) A.需要的多样性 B.目标的激励功能

C.目标的导向功能 D.需要的单一性

75.___________是确立旅游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 C ) A.服务人员的心理状态 B.客人的心理状态

C.客我交往 D.心灵交流

76.服务工作中服务人员本身工作上的不热情、不主动、不耐烦,从而游客产生情绪波动,被称为( C )

A.感召功能 B.感化功能

C.激化功能 D.“逐客”功能

77.___________是一种爆发式、强烈而短暂的情感体验。( D ) A.热情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78.亚当斯的___________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理论。( A ) A.公平理论 B.挫折理论 C.强化理论 D.归因理论

79.___________指发送者把沟通作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C ) A.上行沟通 B.意见沟通

C.完美性沟通 D.工具性沟通

80.___________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因素。( C ) A.传统因素 B.职位因素 C.才能因素 D.资历因素 简答题

1.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类有哪些基本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主要有五种,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人类基本需要,是缺失需要,可起到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2. 如何通过输送新的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改变旅游消费者的态度?

在一般情况下,掌握信息有限的人最容易改变态度。因为信息有限,所以一遇到矛盾就会动摇。对旅游市场而言,常见到对旅游知识知之甚少的人,特别是儿童和文化程度不高的成年人,对于这类人群,只要提供有关旅游的一些信息,他们就容易接受而改变态度。

而相对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构成了旅游市场的大部分)来说,要想改变他们的态度,就必须向他们输送那些确实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旅游中的问题的有关知识和信息,才有可能使他们改变态度。

2.如何通过输送新的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改变旅游消费者的态度? (刘纯版本)

1)旅游广告在传播形象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个形象可以加强旅游者现有的态度,或促使旅游者改变对该项产品或者服务的态度。广告除了可以改变知觉外,也可以改变态度的情感成分。

2)旅游服务企业选择的名称,大大有助于在旅游者心目中形成该企业的形象。给旅游服务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取一个新的名称,是降低旅游者知觉防御的一个有效途径。这样旅游者就更可能吸收新信息,改变其对旅游服务企业的态度知觉。

3)还可以通过销售人员的宣传即口头传递来改变消费者态度。这与宣传者的威信、宣传的内容和组织得当有关。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来说,单方面宣传容易转变他们的态度;对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来说,则听到正反两方面的宣传效果更好。

3. 简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此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该理论认为,没有激励作用的外界环境因素为“保健因素”,当其低于员工可接受水平是,会引起职工的不满情绪,然而即便满足了这些条件,也不能使员工得到激励。

而能够使职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大都属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方面,这类因素为“激励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发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

4.什么是服务态度?服务态度对人们的旅游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确立良好的服务态度?

服务态度:服务态度是服务人员对游客和服务工作的一种行为倾向。 良好的服务态度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业树立企业正面形象的关键因素。它影响旅客的消费行为,影响主客之间的关系,影响企业信誉,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要使服务员确立良好的服务态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自我尊重、自我提高、完善服务行为、改善服务环境。

5.什么是知觉的接近原则?它在旅游行业中有什么表现?

接近原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同类物)若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时,每一物体都有被视为构成整个知觉组型一分子的倾向。如在实际旅游活动中,常见到人们把天津和北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其原因就是两个城市相距较近,故而使得一些人游了天津还要游北京。但由于天津和北京相距较近,也容易使人们忽略天津与北京的不同之处,使得一些人只游北京不游天津。

6.请简述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的知觉要求。

总的来说,

旅途要快:要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从甲地到乙地的行程 游览要慢:活动时间要充足,能从容地观赏

一切活动要准时:要求活动的准时,一方面有计划的原因,一方面则是时间的压力。 7.旅游者一般通过哪几种方法消除风险?(P71-72)

1.降低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期望 这种方式的确能在心理上提供一些安慰,但不是一种流行策略。

2.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或享受优质服务 这是减除人们直觉风险较为普遍的一种策略,同时也使人们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好办法。

3.获取更多的信息 是人们用以减少购买旅游产品或享受服务时觉察到的风险的最普遍的方法。

8.文化对于旅游消费行为有什么影响?

文化可以视为社会的个性,是一个组织或社会的成员共有的意义、仪式、规范及传统的累积。(1)文化价值观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文化是旅游消费者环境中影响旅游消费行为选择的强大力量。消费者由于价值观的不同,选择的倾向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文化差异与旅游消费行为。旅游者带有自身的文化,在旅游活动中文化冲击现象不可避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击对人们的旅游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一般经过接触与崩溃、恢复与自立、适应与不适应三个典型阶段。

9.请简述处理客人投诉的原则。

1.客人投诉时的心理一般可以用下列三方面来概括: (1)求尊重的心理。 (2)求发泄的心理。 (3)求补偿的心理。

(4)联系实际分析论述。

处理投诉的一般对策: (1)耐心倾听,弄清真相。

(2)以诚恳的态度向客人道歉。

(3)区别不同情况,作出恰当的处理。 (4)联系实际分析论述。

10.领导的激励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1)激励的管理职能。在企业中,有效地组织并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管理的重要职能,其中又以人力资源的管理最为重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又以怎样调动人的积极性最为关键和困难。管理者的任务就在于对不同的人选取适合其需要的激励因素和激励措施。

(2)激励与实现组织目标。企业管理实践表明,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能的、组织所需要的人才吸引过来,并长期为该组织工作。通过激励可以使员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变消极为积极,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3)激励对员工提高工效的功能。通过激励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11.心理过程由哪3个内容组成?如何解释?

消费者的心理过程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组成。 认识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知识和经验所变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形成的前提,也是旅游消费者其他消费心理活动的基础。

旅游消费者在认识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时候会由客观现实引起情绪和情感,情感一旦形成就具有动力作用,这就是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是旅游消费者能自觉地确定旅游购买活动的目的,并且为实现预定的目的有一时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的心理活动过程。

这三个过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认识是基础,情感和意志是动力,它们都是消费者的内部主观活动。

12.如何通过提高旅游产品形象来改变人们的旅游态度?(P121-124) 答:态度的改变包括方向的改变和强度的改变两方面。 从改变产品方面看。要使旅游者改变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态度,最简便的方法往往是改变旅游产品的本身,然后,以某种方式确保旅游者发现这个改变。旅游产品或服务的经销商应全面地考虑产品或服务队旅游消费者的意义。旅游服务不可能像实物产品那样可以在形体上加以改变,但是可以通过改变旅游从业人员的态度和仪表、服务价格及服务方式等途径促使旅游者改变对旅游服务的态度。要想提高旅游产品的形象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微笑服务与仪表。旅游者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判断和评价及其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态度的形成,往往从感知旅游从业人员的仪表开始的;2)营业地点和服务网点。改变或增加服务场所的数目,是旅游服务公司促使人们对它持积极态度的最佳方法之一;3)时间便利。 13.怎样提高服务技术水平? 26.请简述提高服务人员技术水平的途径。P160 服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端正对提高服务技术水平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服务员态度端正,一心想着旅客,有事业上的进取心,就有提高服务技术的热情和持久的内在动力。 旅游企业:努力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旅游企业的方方面面都对服务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

14.什么是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因素包括哪些?(书P262)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性的影响力。它是由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行为造成的,与领导者的权力没有必然的练习。这种影响力对被领导者来说,不存在任何压力,在行为上表现为自愿、主动。它产生于领导者的领导活动之中。

构成因素包括:(1)品格因素(2)才能因素(3)知识因素(4)感情因素

地点方便之外,旅游服务公司还应提供时间上的便利;4)有形商品与设备。有形的设备可以根据刺激人们形成肯定态度的方式加以改变,特别是建筑风格、颜色格调等等。 15.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包括哪些?

1. 相互依赖性。当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他们自己的目标而相互依赖时,可能会存在冲突。 2. 不对称关系。当双方在权力、价值或地位方面显著不同时,存在着不对称关系。 (1) 权力。如果依赖性不是相互的,而只是单方面的,则有可能增加冲突。

(2) 价值观。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不同可能会造成一种冲突背景。组织的酬劳制度常常扩大价值观方面的差别。

(3) 地位。当地位较低的人依赖地位较高的人时,地位差异产生冲突的动力很小。

3. 模棱两可。模棱两可的目标、管辖权限或绩效标准可能会引起冲突。这种模棱两可的状况破坏了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控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则。另外,当难以弄清谁应对什么结果负责时,可能难以正确地奖优罚劣。当引进新的方案时,常常出现模棱两可的管辖权限。模棱两可的绩效标准是上下级之间冲突的经常性原因。

4. 缺乏性。当资源缺乏时,会扩大权力方面的差别。在谋取权利的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冲突。有限的预算费用、秘书配给或计算机使用都可能引起冲突。 16.旅游者在学习过程中有哪3个基本环节?(书本74页,ppt114页) 答案:

一、通过经验学习

二、获得信息学习

(一)商业环境:广告、推销、个人销售

(二)社会环境:家庭亲属、朋友、熟人、其他人

三、信息的寻觅

附加阅读(非答案,仅参考):旅游行为学习类别:

一、动机学习

二、态度学习

三、消费学习

四、处理购买后失衡的学习

17.为了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旅游服务人员应具备哪些个人素质?(P149) 1. 明确的角色意识

2. 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辨别力 3. 出色的表现能力

4. 较强的感染力。

除服务员具有良好的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如下一些条件以影响客人。 第一. 端庄的仪表、优雅的姿态 第二. 和蔼的笑容

第三. 热情、诚恳、耐心、体贴的服务言语

第四. 高效、公正、准时、主动的服务精神

18.什么是态度的强度?25.态度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P81 1.态度的对象性

必须指向特定的对象,人、物、事件、团体或组织

2.态度的强度

指人们对某一事物赞成、反对或喜爱、厌恶的程度。是态度的重要特性之一。通常人们某一事物的态度往往有许多“中间”态度。态度的强度跟与之相关联的行为成正比。态度的强度越高,倾向性越明显,人的行为就越能预见。 3. 态度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态度的稳定性是指态度形成之后保持相当一段时间不变,在行为的反应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稳定性与态度的三种成分和对象有关。态度的改变和冲突难以避免,即是其可变性。 4. 态度的内隐性

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只有通过外部行为去推测。 19.群体一般通过哪些方法向成员施加压力? 一个群体对其成员的压力,一般有五个类型

1.理智压力,即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使成员从道理上明白是非,接受群体的意见或观点

2.感情压力,深厚的真挚的感情能打动人,促使其顺从群体

3.舆论压力,群体的舆论对其成员易形成一种压力。正面的舆论能促使其成员坚持正确行为,惩戒性的舆论使成员不敢再坚持错误的行为。

4.心里隔离,即群体使用断绝其成员心理上的沟通和行为的接触,使之形影孤单,陷入完全被动的状态。

5.“暴力”压力。即采用强制手段,如惩罚、解雇和开除等 20.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包括哪些?

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自然影响力。又称它与权力性影响力不同的是,它不是外界赋予的那种奖励和惩罚别人的手段,而是来自于个人的自身因素。其中包括领导者的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工作才能和交往艺术等等。

自然性影响力的构成因素包括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

21.旅游距离对旅游心理产生的作用。P62 对距离的直觉会影响人的旅游态度和行为。

1. 对旅游行为的阻止作用。旅游距离的增加会对人的旅游行为和热情起泼冷水的作用。

2. 对旅游行为的激励作用。远距离旅游地会使人产生一种神秘感,把人吸引到远距离的旅游目的地去。

22.购买风险产生的原因。P71 在以下情况容易产生购买风险: 1. 购买目标不明确。 2. 购买酬偿不清楚 3. 购买经验缺乏

4. 积极和消极的后果。不同的旅游产品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 5. 群体伙伴的影响。

6. 旅游产品推销员的影响。如产生不信任感,觉察到风险。

23.信息沟通法:通过信息沟通,将某一可解释的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说服他人改变态度的方法。 分为团体沟通和个体沟通: 团体沟通

1、 会议沟通

2、 E-mail或书面沟通 个体沟通

1、 当面沟通

2、 电话沟通

3、 E-mail或书面沟通

群体影响法:运用群体所创造的环境、制定的规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去影响态度的改变,对个体起到引导作用。

1、群体培养个体,使个体沿个性化方向不断成长;

2、群体挤压个体,使个体沿群体性方向渐渐改变;

3、群体同化个体,从而将个体逐渐融合吸收。

活动参与法:通过引导其参加活动改变态度。

24.什么是服务语言?提高服务语言表达效果的途径。P152 服务语言是在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借助一定的词汇、语调表达思想、感情、意愿,与游客进行交往的一种比较规范并能反映一定文明程度的而又比较灵活的口头语言。 (1) 运用动作的力量 (2) 发挥表情的作用 (3) 注意说话技巧

(4) 讲究说话艺术

27.旅游者对客房服务的心理需求主要包括哪些?

1、整洁,卫生。整洁卫生的环境是旅游者在客房中最重要的需要

2、安全。旅游者在客房中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

3、宁静舒适。客房的宁静舒适是衡量客房服务的一个重要标准

4、方便。客户希望在客服提供像家一样的服务

5、尊重。

28.竞争会对群体内部关系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P243 1. 内部冲突减少,团结加强。 2. 成员对群体目标和不掉易趋于一致 3. 成员对集体荣誉关心,工作主动。 4. 群体趋于高度组织化。

29.心理学家勒温、卡斯特等人将组织变革分为哪六个步骤?

勒温经典三步模型:勒温认为成功的组织变革应该遵循一下三个步骤:解冻现状,移动到新状态,重新冻结新变革使之持久。

弗里蒙特•卡斯特(Fremont E. Kast)提出了组织变革过程的六个步骤:

① 审视状态:对组织内外环境现状进行回顾、反省、评价、研究;

② 觉察问题:识别组织中存在问题,确定组织变革需要;

③ 辨明差距:找出现状与所希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分析所存在问题;

④ 设计方法:提出和评定多种备择方法,经过讨论和绩效测量,作出选择;

⑤ 实行变革:根据所选方法及行动方案,实施变革行动;

⑥ 反馈效果:评价效果,实行反馈。若有问题,再次循环此过程。

30.什么是首次效应(第一印象)?为了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旅游服务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个人素质?P148 当一个人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的旅游地,第一次和当地人接触,第一次品尝地方风味,第一次游览某一名胜,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为了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服务人员应具备以下个人素质: 1. 明确的角色意识。扮演好服务员的角色

2. 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辨别力。为不同客人提供不同服务。 3. 出色的表现能力。

4. 较强的感染力。必须具备

一、端庄仪表,优雅姿态;二,和蔼笑容;三,热情体贴的服务语言;四,服务精神。

31.请简述日本学者田中喜一所归纳的四类旅游动机。

田中喜一在格里斯曼的基础上,把心理的动机又细分为思乡心,交游心和信仰心;把精神的动机又区分为知识的重要、见闻的需要和欢乐的需要;把身体的动机区分为治疗的需要、修养的需要和运动的需要;把经济的动机区分为购物目的和商务目的。 32.在处理客人投诉时,服务人员可以采取哪些对策?

处理客人的投诉,一般要经过耐心倾听、弄清真相,以诚恳态度向客人道歉和征得客人同意后恰当处理三个过程。(1)耐心倾听,弄清真相。客人投诉时应有礼貌的接待,绝不能辩解和反驳。(2)以诚恳的态度向客人道歉。采取欢迎投诉的态度,尊重客人意见,为圆满处理投诉铺平道路。(3)区别不同情况,作出恰当的处理。对于明显的服务工作的过错,应马上道歉,征得客人同意后做出补偿性的处理;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弄清真相前,不应急于表达处理意见,应当有礼、有理,在客人同意的基础上处理;对于一时不能处理的事情,要让客人知道事情的进展情况,体现对于其投诉的重视。

33.员工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职工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展水平差异、类型差异和能力表现早晚差异。

34.请简述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

非正式群体是在组织成员对共同利益的反应方面自然形成的群体。

(1)时间与空间上的接近。个体之间有更多的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从而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较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

(2)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性。企业员工虽然都有各自的利益,但往往部分员工的利益会趋于一致,这些利益一致的员工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

(3)个人的心理条件。主要指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气质性格的相容性。

(4)类似的经历或背景。背景相似的人共同语言较多,沟通比较容易,例如同事、同乡、同学等。

(5)企业管理和组织方式的影响。群体的管理形式注重了整个群体的统一性管理,但缺乏个体特征的培养和发展。

35.在作出旅游决策时,旅游者常见的消除风险的方法有哪三种? 主要方法:

(1)降低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期望。 (2)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或享受优质服务。 (3)获取更多的信息。

(4)各要点的简要表述。

36.埃里克•伯恩认为人格由哪三种自我状态组成?简述其各自对应的行为模式。 36.三种自我状态和相应的行为模式: (1)父母自我状态。

对应的行为模式一为命令式,即严父般行为:二为慈爱式,即慈母般的行为。 (2)成人自我状态。

对应的行为模式为成人行为模式。

(3)儿童自我状态。

对应的行为模式一为自然式,即无拘无束的行为,或天真烂漫、任性的行为;二为顺从式,即为一种拘谨的行为。

37.根据服务心理的原理,服务人员可以如何寻找和发现服务时机? 37.几方面着手: (1)掌握宾客特点,并留心观察他们当时的体态表情。 (2)注意分析宾客的交谈言语或自言自语。 (3)正确辩别宾客的职业身份。

(4)注意宾客所处的场所。 (5)各要点的简要表述。

38.根据旅游业的特点,职业心理对旅游服务人员交际能力的要求有哪些方面? 38.(1)应重视给宾客的第一印象。

(2)要有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3)要有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应变能力。 (4)要有对客人的招徕能力。 (5)各要点的简要表述。 39.改革中的心理障碍有哪几种? 4个方面的障碍: (1)心理惰性。 (2)心理承受力。 (3)心理适宜力。 (4)观念崇拜。

(5)各要点的简要表述。

40.罗伯特•麦金托什将旅游动机分为哪几种? (1)身体健康的动机 (2)文化的动机 (3)交际的动机

(4)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42.人们在作旅游决策时,常见的消除风险的办法有哪些? (1)降低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期望

(2)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或享受优质服务 (3)获取更多的信息

44.旅游职业对服务人员情感的要求有哪些? (1)要有良好的情感倾向性 (2)要有深厚的情感 (3)要有稳定而持久的情感 (4)要有较高的情感效能

论述题(每小题10分) 11.服务人员应如何科学地把握服务时间策略与服务时机? (1)科学的服务时间策略 正常服务时间稳定不变

特殊情况服务时间的安排要有灵活性 各种服务项目,服务时间的安排要多样性 (2)服务时机的心理作用及把握

服务时机是指服务人员为旅客提供服务的火候与机会。 服务时机分主动把握和被动把握。 如何把握服务时机:

首先,服务员要掌握旅客的特点,并留心观察旅客当时的体态表情, 其次,注意分析旅客的交谈或自言自语, 再次,正确辨别旅客的职业身份,

最后,注意旅客所处的场所

12.联系具体事例,说明要想改变人们对某一旅游地或旅游景点的态度,通常有哪些方法? (1)提高旅游产品形象。 (2)改变知觉。

(3)引导参加旅游活动。 (4)输送新的知识和信息。 (5)激发潜在动机。

(6)各要点的简要表述。

(7)联系实际分析论述。

13.论述企业管理中应该如何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并说明理由。积极作用和相关原因: (1)了解情况,吸纳信息,以优化管理。

因为非正式群体成员互相接触频繁、沟通渠道畅通。 (2)融洽人际关系,提高士气。

因为成员间互相依赖、关系融洽。 (3)互相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因为成员间步调一致、便于协调。

(4)与"非正式群体"的带头人合作,提高管理的效率。 "非正式群体"的带头人影响较大,有一定的威信。 (5)各要点的论述。

14.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在服务中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1)明确的角色意识

(2)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辩别力 (3)出色的表现能力 (4)较强的感染力 (5)举例论述

15.试述作为旅游企业的领导,在用人方面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1)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2)责权分明,用人不疑 (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4)具体论述

第9篇:法理学试题库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A,

5、A,

6、A,

7、A,

8、A,

9、A,

10、A,

11、D,

12、D,

13、B,

14、D,

15、B,

16、B,

17、D,

18、D,

19、D,20、D。

21、A,

22、D,

23、C,

24、D,

25、C,

26、D,

27、B,

28、A,

29、D,30、D,

31、C,

32、A,

33、D,

34、B,

35、C,

36、D,

37、D,

38、B,

39、D,40、D。

41、D,

42、B,

43、D,

44、D,

45、C,

46、A,

47、A,

48、D,

49、A,50、B,

51、A,

52、B,

53、D,

54、D,

55、A,

56、A,

57、D,

58、D,

59、D,60、A。 6

1、B,6

2、C,6

3、B,6

4、D,6

5、C,6

6、B,6

7、B,6

8、D,6

9、C,70、C, 7

1、B,7

2、A,7

3、A,7

4、A,7

5、C,7

6、D,7

7、B,7

8、C,7

9、D,80、A。 8

1、A,8

2、B,8

3、D,8

4、A,8

5、D,8

6、A,8

7、C,8

8、A,8

9、D,90、A, 9

1、D,9

2、C,9

3、C,9

4、D,9

5、B,9

6、B,9

7、C,9

8、B,9

9、D,100、D。

二、 多项选择题

1、ACD

2、CE

3、CE

4、ACDE

5、ABD

6、ACDE

7、ABC

8、ABC

9、BE

10、CDE

11、ABD

12、ABCD

13、ABD

14、AE

15、ABD

16、ABCDE

17、ABCD

18、ABCDE

19、ABCD 20、ABCD

21、ABCD

22、ABCE

23、ACD

24、ABC

25、CD

26、ABC

27、ABCD

28、ABCDE

29、ABCD 30、ABCDE

31、AB

32、BCD

33、ABCD

34、ACD

35、ABC

36、A

37、ACD

38、ABD

39、ABC 40、BC

41、ABC

42、BCD

43、ABC

44、ABC

45、ABD

三、 填空题

1、成文法,

2、法学家集团,

3、行为模式,

4、规则,

5、肯定性,

6、规范性,

7、氏族,

8、奴隶制法,

9、权利法案,

10、规范性。

11、法律后果,

12、概念,

13、授权性,

14、否定性,

15、习惯,

16、法国民法典,

17、非规范性,

18、社会主义法,

19、王位继承法,20、人民民主专政。

21、成文法,

22、确定性,

23、社会,

24、资本主义法,

25、衡平法,

26、理论法学,

27、亚里士多德,

28、法律行为,

29、自然法,30、效力。

31、亚里士多德,

32、国家检察机关,

33、法学体系,

34、民法(或大陆),

35、法律实施,

36、认可,

37、立法,

38、禁止性,

39、普通法,40、封建制法。

4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42、古罗马(法),

43、程序法,

44、立法体制,

45、法制(或法治),

4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7、孟子,

48、准用性,

49、原则,50、物质生活条件。

51、马克思主义,

52、类比,

53、法制国家,

54、命令性,

55、效率,

56、应用法学,

57、乌尔比安,

58、人治,

59、行政处分,60、委托性。

四、 名词解释

1、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使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同一个政权制定的新法与旧法之间在法的根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方面应保持一定的继承关系或一定的连贯性。

3、法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地位或效力的法的一种分类,是法的一种形式。

4、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或适用。

5、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国家机关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 6:指人们对于法律,特别是对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心理或态度等等。

7:法在颁布生效以后,它的效力要维持适当的时期,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的改变而改变。

8: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创制、认可、修改和废除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程序和步骤。 9:中央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和规定关于国防建设和军事方面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0: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11、指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

12、国家虽认可其法的效力,但未以文字符合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

13、法律规定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权利主体或享有权利的人,具有自己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要

求他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

14、指法律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15、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将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标准汇编成册的活动,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系统化的一种形式。

16、地方权力机关及常设机关为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结合本行政区内的具体情

况和实际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7、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予以审查、整理,重新确认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18、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19、一般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多作出的学术性和常识性的解释。

20、指在整个立法过程治产生和利用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技巧,包括立法体制确立和运行的技术、立

法程序形成和进行技术、立法表达技术等。

21、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的,以文字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

22、国家机关将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所有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清理和修改,创新新的规范,修改

不适合的规范,废除过时的规范,从而编制成内容和谐一致、体例完整合理的系统化的新法律或法典。

23、法律规定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义务主体或承担义务的人,应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或约束。

24、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25、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2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

组织条例和单行条例。

27、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28、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

29、对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进行整理使之形成系统的活动。 30、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根据并且为实施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活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是我国重要的并且数量很大的一种法的渊源。

五、 简答题

1答: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科学地阐明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分)

其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2分)

再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法将趋向于灭亡。(2分) 2答:

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2分)

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分)

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2分)

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分)

3答:

1、对人的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的人和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 人和事的调整。(2分)

2、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2分)

3、从法律、道德和宗教三种规范混为一体逐渐转化为各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社会规范。(2分) 4答: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5分)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1.5分)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1.5分)

4、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1.5分)

5答:

1、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1分)

2、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理论和实践。(1分)

3、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分)

4、贯彻双百方针。(1分)

5、借鉴一切有用的知识。(1分)

6、专业法学工作者对法学所作的努力。(1分)

6答:

1、指引作用。又对本人行为的指引,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2分)

2、评价作用。(1分)

3、教育作用。(1分)

4、预测作用。(1分)

5、强制作用。(1分) 7答:

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1.5分)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1.5分)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性的矛盾。(1.5分)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1.5分) 8答、

1、对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或课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2分)

2、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民主与法制观念。(2分)

3、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划清马克思主义法学和资产阶级法学的原则区别。(2分) 9答、

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1.5分)

2、兼顾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1.5分)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5分)

4、善于选择最佳方案。(1.5分)

10答、

1、为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的法律,如有关自然资源、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已经基本社会 秩序的法律。(1.5分)

2、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法律。(1.5分)

3、有关技术规范方面的法律,如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等方面的法律。(1.5分)

4、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1.5分) 11答、

1、静态意义的法律和制度,简称法律制度。(2分)

2、动态意义的法律,即立法、执法、守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改革环节构成的系统。(2分)

3、“依法办事”的原则,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分) 12答:

1、法本身代表正义,法与正义是等同的。(2分)

2、正义是衡量法(指实在法)是否符合法的目的及正义的准则。(2分)

3、法与正义(道德)是无关的,至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不正义、不道德的法律,只要合法

地制定,仍然具有法律效力。(2分)

13答:

1、维护秩序,促进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富强、民主与文明。(1分)

2、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分配利益,确认和维护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1分)

3、为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并对他们滥用权力或不尽职责行为实行制约。(1分)

4、预防和解决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他们与国家机关之间或国家机关之间的争端。(1分)

5、预防和制裁违法行为。(1分)

6、为法律本身的运作和发展提供制度和程序。(1分)

14答:

1、经济原因:法的产生是由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阶级因素最终起

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2分)

2、阶级原因:是当时阶级划分、阶级斗争的结果,产生了私有制、国家和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利用国家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2分)

3、其他原因:随之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比以往的原始社会复杂,为了处理这些事务,原始社会中的简单的习惯不能适应,因而需要一种新的行为规则即法律。还有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也促进了法的产生,人文、地理等因素也有影响。(2分) 15答:

1、社会主义立法直接确认和保障人权(1.5分)

2、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直接维护和保障人权(1.5分)

3、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得以实现的环境发生作用(1.5分)

4、参加国际人权条约,维护和保障人权(1.5分) 16答:

1、合目的性原则(1分)

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1分)

3、适当平衡的原则(1分)

4、相对稳定的原则(1分)

5、重点论原则(1分)

6、辩证发展的原则(1分)

17答:

1、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具有国家权威性。(1.5分)

2、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法律的活动,具有国家强制性。(1.5分)

3、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合法性。(1.5分)

4、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书具有法律约束力。(1.5分) 18答:违法行为指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狭义的违法行为。(1分

观念层面,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基本是同一的。(1分)从秩序层次来看,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是很难区分的。(1分)从阶级本质看,阶级本质相同的法律与道德的功能是一致的。(1分)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1分)表现形式不同。(1分)体系和结构不同。(1分)作用范围不同。(1分)作用机制不同。(1分)保障实施力量和制裁方式不同。(1分) 25答: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分)数量上的等值关系。(2分)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1分) 26答:法律与宗教的区别 产生的条件不同。(1分)创制的主体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适用的对象不同。规范的内容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不同。(1分) 27答:权利本位法的特点 第一,社会成员皆为法律上平等的权利主体。(2分)第二,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2分)第三,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或强制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权利推定。(2分)第四,权利主体在行使其权利的过程中,只受法律所规定的限制。(2分) 28答: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一,法律制度是在私有制和阶级逐渐形成的社会背景下孕育、萌芽,并与国家组织相伴发展和

确立起来的。(2分)第二,法律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行为的调整方式从个别调整发展为一般调整的过程。(2分)第三,法律制度的形成经历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成为成文法的长期过程。(2分)第四,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从混饨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2分)

29答: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一致性: 经济基础相同。(1分)阶级本质相同。(1分)指导思想相同。(1分)历史使命相同。(1分)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区别: 体现的意志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来不同。(1分)表现形式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稳定程度不同。(1分) 30答:法的价值的特征 社会性与阶级性的统一。(1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1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1分)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1分)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1分)

六、 论述题

1答:

1、法律监督的主体。指由谁来实施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我国的法律监

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2分)

2、法律监督的客体。指监督谁或谁被监督,法律监督的客体主要是立法、司法和执法结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分)

3、法律监督的内容。指对有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进行监督。(2分)

4、法律监督的权力与权利。指监督主体监视、察看、约束、制约、控制、检查和督促客体的权力与权利。(2分)

5、法律监督的规则。包括法律监督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2分) 2答:

1、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分)

任何国家政权都是由一定的阶级掌握的,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国家意志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第一层次的本质是意志。(2分)

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物质生活条件(2分)

无论是法或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而这种社会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所代表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一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是法的第二层次的本质。(2分)

3、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的影响(2分) 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内容还要受到阶级以外的各种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法和这些因素归根到

底由阶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条件下相互作用。(1分)

3答:

1、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目的是维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法的作用 的核心。(2分)

2、确认和维护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体制以及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2分)

3、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由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统治阶级也可能被迫做出让步,在自己的法律中规定一些保护被统治阶级利益的条款。这些法律既反映了 被统治阶级的斗争的结果,也体现了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暂时缓和阶级矛盾的一种手段。(2分)

4、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统治阶级中个别成员也可能因为违法犯罪而受到惩治。(2分)

5、法在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和统治阶级及其同盟者之间的习惯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2分) 4答:

1、法的产生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2、法的性质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3、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4、法的许多特点主要由经济基础决定的。(1分)

5、法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础。(1分) 理解法决定于经济基础的原理需要注意:

1、法决定于经济基础是从最终意义上说的,其他因素也对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分)

2、法决定于经济基础不是说法可以直接地、自发地从经济基础中产生出来。(1分) 首先经济基础需要有以法的形式加以表现的要求。(1分) 其次这种要求是通过统治阶级或社会主体的利益表现出来。(1分)

3、强调经济基础的第一性的,法是第二性的,但不能认为在任何条件下法和国家这类上层建筑不能反过来起重要作用。(1分) 总体印象(1分)

5答、

1、阶级对立社会的法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原始社会的习惯代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2分)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原始社会习惯一般是自发形成的。它虽然有强制力,但性质与法律的强制性不同。(2分)

3、法的内容,一般地说,是原始社会习惯中没有的。当然最初的法的内容中包括了与原始社会习惯类似的内容。(2分)

4、法适用于管理权力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居民,原始社会习惯仅适用于同一氏族或部落,即相同血缘关系成员,不以地域为划分标准。(2分)

因此,阶级对立社会的与原始社会的习惯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规范。(2分)

6答、

1、法律渊源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制定法是主要的法律渊源,法院的判决在法律上或理

论上不被认为是正式的法律渊源。普通法法系国家,判例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之一,判例法和制定法并存。(2分)

2、适用法律技术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法官审理案件首先考虑有关制定法的规定,判例不能作为判决的依据。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官首先考虑以前的类似案例,并从中找出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作为判决本案的法律依据。(2分)

3、法典编纂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一些基本的法律一般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普通法法系的国家一般不采用法典的形式,制定法一般是单行的法律法规。(2分)

4、法律分类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2分)

5.法律概念和术语方面的差别。两种法系中有自己的特有的概念和术语,这一法系中的概念和术语在另一法系中是没有的。(2分)

6.两大法系的差别已经日益缩小,但由于传统不同,这些差别还将长期存在。(1分) 7答:法律实效指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和适用。(2分)

法律效果指行为产生的有效的结果、成果。(2分) 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1分)

1、从法律效果包括法定权利与义务的实现来说,法律效果包括法律实效。一般说来,法律实效

是法律效果的前提,只有实现法律实效,才可能实现法律效果。(2分)

2、但是二者不完全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法律虽有实效,即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但却没有应有的法律效果,或者收效甚微,或者法律实施的结果违背法的目的和立法者的初衷。(2分) 8答: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3分)

1、一个法律体系的所有法律部门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和谐有序的法律体系。(2分)

2、各个部门法又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内容不同,各自相对自成一体。(2分)

3、各个法律部门的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但又是相对的和变动的。由于划分的原则和标准不完全相同,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又是相对的,因此,部门法及其结构和内容也会变动。(2分)

4、部门法既有客观基础,也有主观因素,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首先是根源于一定的客观的社会关系,但也有人们尤其是立法者的主观活动的注入。(2分) 9答: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1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1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原则。(1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1分) 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发展方面有重大作用。(1分)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1分) 社会主义法制确认社会主义民主(1分) 社会主义法制规定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1分) 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1分) 社会主义法制是保卫社会主义民主的武器(1分)

10答:民主和法制要相互渗透和融合,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是实现这种渗透和融合的有效途 径。(2分)

1、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化(1分)

第一,实行立法的民主化。一方面,立法要充分反映人民的共同意志,确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权利。(1分)

第二,实行执法和司法的民主化。一方面,使执法和司法的过程成为维护人民利益、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的过程,另一方面,使执法和司法过程成为依靠人民、争取人民支持和帮助的过程。(1分) 第三,实行守法的民主化。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发扬民主,促使一切组织和个人自觉守法。(1分)

第四,实行法律监督的民主化。动员各方面力量,特别是人民群众,来监督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1分)

2、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1分)

第一,把国家的民主制度、民主形式、民主程序、民主生活、民主权利等等,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获得法律的保障。(1分)

第二,运用法制的力量同危害社会主义民主、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作斗争,做到有法科依,打击侵犯人民权利的行为。(1分) 第三,使人民了解自己究竟有哪些方面的民主权利,国家有哪些方面民主制度受法律的保护,了解自己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如何维护国家的民主制度。(1分)

11答:

1、个人方面的因素。即行为受法律调整和负有执法、司法职责的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水

平及其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综合素质水平。(2分)

2、体制方面的因素。指有关法律执行、适用、监督机关的组织、结构是否健全、合理、有效。(2分)

3、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有关法律实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责任环境。这些因素对法律实施具有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2分)

4、法律本身的因素。包括法律内容方面的因素和形式方面的因素。内容方面包括法律是否在本质上反映社会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符合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是否合理,法律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实际发展水平,这是法律得到人们自觉拥护和遵守的必要

条件和主要前提。形式方面主要指立法质量方面要明确、完整、和谐,这些在法律实施中具有主要意义。(2分) 总之,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法的实施,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并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切实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改善法律实效,提高法律效果和法律效益。(2分) 12答:

1、制定的组织和程序不同。(1分)

法是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制定的,共产党政策是党的领导机关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的。(1分)

2、实施的方式不同。(1分) 法的实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违法犯罪受到国家的法律制裁。(1分)

3、表现的形式不同。(1分)

法以法律法规等确定性和规范性形式表现出来。政策以纲领、决议等非规范性形式表现出来。(1分) 法是公开地、一次性地公布的。政策是不完全公开公布的,有公开的和内部的分别。(1分)

4、调整的范围和社会功能不同。(1分) 法一般调整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关系。政策可以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1分) 法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辨别人们行为是否危害社会,是否违法犯罪的标准。政策是提供区分人们行为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的标准。(1分)

5、稳定性和灵活性不同。(1分) 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政策有更大的灵活性。(1分) 13答: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分) 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2分) 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文件的总称。(2分) 地方性法规。特定额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在本行政区的范围内有效。(2分) 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分) 行政规章。分为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2分) 国际条约。(2分) 其他法的形式。

14答:古希腊时代。古希腊是人类文化比较灿烂的一个历史时代,产生了一大群著名的思想家和学问

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曾广泛和深入地论及或研究了法律问题,阐述了内容丰富的属于法理学范畴的思想理论和知识学说。(2分)

古罗马时代。是法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在欧洲也是在西方得以正式产生并形成的历史时期。标志着法学家已经作为一个职业法学家群体出现,标志着法理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2分)

中世纪时期。西方历史发展到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领域占据了支配地位,基督教神学统治着思想领域的各个方面。(2分)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历史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以后,资产阶级法学世界现在澎湃而起的各种革命思潮中是最有影响的思潮。他们的法律学说对于创建近代宪政制度、民商制度以及发展国际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2分) 19世纪时期。进人19世纪后,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获得巩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法治得以确立。欧洲国家特别是欧洲大陆国家普遍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2分) 20世纪时期。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以及生产和社会自身的进步,出现了诸如劳工法、社会保障法(社会福利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经济管制法等新的部门法。(2分)

15答:在法制现代化理论研究中,以法制现代化最初的动力来源为尺度,通常把法制现代化模式划分

为内发型、外发型和混合型这三种样式。

一是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它是因社会自身内部条件的逐步成熟而渐进式地发

展起来的。第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强大的内在动力。第三,民主代议制政治组织形式的发展成为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支撑力量。第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互动发展构成了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运作机理。(3分) 二是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第一,强大的外部因素的冲击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生成动力。第二,政治变革运动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先导,政府发挥着主要的推动作用。第三,争取法律主权的斗争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国家从事法制变革运动的重要目标。第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之间的冲突,是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表征之一。(4分) 三是混合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混合式法制现代化模式是指因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推动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与变革过程。这种模式以中国为典型代表。混合型法制现代化的模式既具有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某些特征,又兼具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相关属性。二者内在融合,形成独特的混合式的法律发展范型。(2分)

16答:法的价值是指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或有用性。(2分) 法的价值包括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率等。(2分) 法的价值选择是指在这几种价值中优先选择的问题,尤其是在秩序与自由、效率与公平之间的选择问题。法的价值选择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在社会处于混乱或急需发展的时期,要优先选择秩序和效率,在社会已经稳定和得到初步发展的时期,应该优先选择自由和公平。(2分)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应该选择秩序与效率,因此,国务院当时制定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忽视人的自由和公平的意义。当现在的社会已经趋于稳定,各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时期,法律的各项活动更应该注重人的自由的维护和社会公平的追求。(2分) 孙志刚的案件揭示了,应该对以前限制人身自由的法规进行清除或修改,用更加能够体现人的自由和维护社会公平的法律取而代之。在法的价值选择方面,更加注重自由和公平,而不是注重秩序和效率。(2分)

观念层面,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基本是同一的。(1分)从秩序层次来看,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是很难区分的。(1分)从阶级本质看,阶级本质相同的法律与道德的功能是一致的。(1分)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1分)表现形式不同。(1分)体系和结构不同。(1分)作用范围不同。(1分)作用机制不同。(1分)保障实施力量和制裁方式不同。(1分) 25答: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分)数量上的等值关系。(2分)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1分) 26答:法律与宗教的区别 产生的条件不同。(1分)创制的主体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适用的对象不同。规范的内容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不同。(1分) 27答:权利本位法的特点 第一,社会成员皆为法律上平等的权利主体。(2分)第二,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2分)第三,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或强制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权利推定。(2分)第四,权利主体在行使其权利的过程中,只受法律所规定的限制。(2分) 28答: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一,法律制度是在私有制和阶级逐渐形成的社会背景下孕育、萌芽,并与国家组织相伴发展和

确立起来的。(2分)第二,法律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行为的调整方式从个别调整发展为一般调整的过程。(2分)第三,法律制度的形成经历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成为成文法的长期过程。(2分)第四,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从混饨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2分)

29答: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一致性: 经济基础相同。(1分)阶级本质相同。(1分)指导思想相同。(1分)历史使命相同。(1分)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区别: 体现的意志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来不同。(1分)表现形式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稳定程度不同。(1分) 30答:法的价值的特征 社会性与阶级性的统一。(1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1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1分)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1分)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1分)

六、 论述题

1答:

1、法律监督的主体。指由谁来实施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我国的法律监

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2分)

2、法律监督的客体。指监督谁或谁被监督,法律监督的客体主要是立法、司法和执法结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分)

3、法律监督的内容。指对有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进行监督。(2分)

4、法律监督的权力与权利。指监督主体监视、察看、约束、制约、控制、检查和督促客体的权力与权利。(2分)

5、法律监督的规则。包括法律监督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2分) 2答:

1、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分)

任何国家政权都是由一定的阶级掌握的,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国家意志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第一层次的本质是意志。(2分)

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物质生活条件(2分)

无论是法或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而这种社会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所代表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一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是法的第二层次的本质。(2分)

3、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的影响(2分) 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内容还要受到阶级以外的各种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法和这些因素归根到

底由阶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条件下相互作用。(1分)

3答:

1、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目的是维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法的作用 的核心。(2分)

2、确认和维护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体制以及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2分)

3、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由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统治阶级也可能被迫做出让步,在自己的法律中规定一些保护被统治阶级利益的条款。这些法律既反映了 被统治阶级的斗争的结果,也体现了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暂时缓和阶级矛盾的一种手段。(2分)

4、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统治阶级中个别成员也可能因为违法犯罪而受到惩治。(2分)

5、法在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和统治阶级及其同盟者之间的习惯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2分) 4答:

1、法的产生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2、法的性质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3、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4、法的许多特点主要由经济基础决定的。(1分)

5、法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础。(1分) 理解法决定于经济基础的原理需要注意:

1、法决定于经济基础是从最终意义上说的,其他因素也对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分)

2、法决定于经济基础不是说法可以直接地、自发地从经济基础中产生出来。(1分) 首先经济基础需要有以法的形式加以表现的要求。(1分) 其次这种要求是通过统治阶级或社会主体的利益表现出来。(1分)

3、强调经济基础的第一性的,法是第二性的,但不能认为在任何条件下法和国家这类上层建筑不能反过来起重要作用。(1分) 总体印象(1分)

5答、

1、阶级对立社会的法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原始社会的习惯代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2分)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原始社会习惯一般是自发形成的。它虽然有强制力,但性质与法律的强制性不同。(2分)

3、法的内容,一般地说,是原始社会习惯中没有的。当然最初的法的内容中包括了与原始社会习惯类似的内容。(2分)

4、法适用于管理权力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居民,原始社会习惯仅适用于同一氏族或部落,即相同血缘关系成员,不以地域为划分标准。(2分)

因此,阶级对立社会的与原始社会的习惯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规范。(2分)

6答、

1、法律渊源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制定法是主要的法律渊源,法院的判决在法律上或理

论上不被认为是正式的法律渊源。普通法法系国家,判例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之一,判例法和制定法并存。(2分)

2、适用法律技术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法官审理案件首先考虑有关制定法的规定,判例不能作为判决的依据。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官首先考虑以前的类似案例,并从中找出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作为判决本案的法律依据。(2分)

3、法典编纂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一些基本的法律一般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普通法法系的国家一般不采用法典的形式,制定法一般是单行的法律法规。(2分)

4、法律分类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2分)

5.法律概念和术语方面的差别。两种法系中有自己的特有的概念和术语,这一法系中的概念和术语在另一法系中是没有的。(2分)

6.两大法系的差别已经日益缩小,但由于传统不同,这些差别还将长期存在。(1分) 7答:法律实效指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和适用。(2分)

法律效果指行为产生的有效的结果、成果。(2分) 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1分)

1、从法律效果包括法定权利与义务的实现来说,法律效果包括法律实效。一般说来,法律实效

是法律效果的前提,只有实现法律实效,才可能实现法律效果。(2分)

2、但是二者不完全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法律虽有实效,即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但却没有应有的法律效果,或者收效甚微,或者法律实施的结果违背法的目的和立法者的初衷。(2分) 8答: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3分)

1、一个法律体系的所有法律部门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和谐有序的法律体系。(2分)

2、各个部门法又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内容不同,各自相对自成一体。(2分)

3、各个法律部门的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但又是相对的和变动的。由于划分的原则和标准不完全相同,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又是相对的,因此,部门法及其结构和内容也会变动。(2分)

4、部门法既有客观基础,也有主观因素,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首先是根源于一定的客观的社会关系,但也有人们尤其是立法者的主观活动的注入。(2分) 9答: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1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1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原则。(1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1分) 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发展方面有重大作用。(1分)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1分) 社会主义法制确认社会主义民主(1分) 社会主义法制规定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1分) 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1分) 社会主义法制是保卫社会主义民主的武器(1分)

10答:民主和法制要相互渗透和融合,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是实现这种渗透和融合的有效途 径。(2分)

1、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化(1分)

第一,实行立法的民主化。一方面,立法要充分反映人民的共同意志,确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权利。(1分) 第二,实行执法和司法的民主化。一方面,使执法和司法的过程成为维护人民利益、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的过程,另一方面,使执法和司法过程成为依靠人民、争取人民支持和帮助的过程。(1分) 第三,实行守法的民主化。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发扬民主,促使一切组织和个人自觉守法。(1分)

第四,实行法律监督的民主化。动员各方面力量,特别是人民群众,来监督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1分)

2、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1分)

第一,把国家的民主制度、民主形式、民主程序、民主生活、民主权利等等,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获得法律的保障。(1分)

第二,运用法制的力量同危害社会主义民主、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作斗争,做到有法科依,打击侵犯人民权利的行为。(1分) 第三,使人民了解自己究竟有哪些方面的民主权利,国家有哪些方面民主制度受法律的保护,了解自己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如何维护国家的民主制度。(1分)

11答:

1、个人方面的因素。即行为受法律调整和负有执法、司法职责的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水

平及其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综合素质水平。(2分)

2、体制方面的因素。指有关法律执行、适用、监督机关的组织、结构是否健全、合理、有效。(2分)

3、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有关法律实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责任环境。这些因素对法律实施具有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2分)

4、法律本身的因素。包括法律内容方面的因素和形式方面的因素。内容方面包括法律是否在本质上反映社会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符合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是否合理,法律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实际发展水平,这是法律得到人们自觉拥护和遵守的必要

条件和主要前提。形式方面主要指立法质量方面要明确、完整、和谐,这些在法律实施中具有主要意义。(2分) 总之,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法的实施,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并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切实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改善法律实效,提高法律效果和法律效益。(2分) 12答:

1、制定的组织和程序不同。(1分)

法是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制定的,共产党政策是党的领导机关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的。(1分)

2、实施的方式不同。(1分) 法的实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违法犯罪受到国家的法律制裁。(1分)

3、表现的形式不同。(1分)

法以法律法规等确定性和规范性形式表现出来。政策以纲领、决议等非规范性形式表现出来。(1分) 法是公开地、一次性地公布的。政策是不完全公开公布的,有公开的和内部的分别。(1分)

4、调整的范围和社会功能不同。(1分) 法一般调整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关系。政策可以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1分) 法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辨别人们行为是否危害社会,是否违法犯罪的标准。政策是提供区分人们行为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的标准。(1分)

5、稳定性和灵活性不同。(1分) 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政策有更大的灵活性。(1分) 13答: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分) 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2分) 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文件的总称。(2分) 地方性法规。特定额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在本行政区的范围内有效。(2分) 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分) 行政规章。分为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2分) 国际条约。(2分) 其他法的形式。

14答:古希腊时代。古希腊是人类文化比较灿烂的一个历史时代,产生了一大群著名的思想家和学问

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曾广泛和深入地论及或研究了法律问题,阐述了内容丰富的属于法理学范畴的思想理论和知识学说。(2分)

古罗马时代。是法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在欧洲也是在西方得以正式产生并形成的历史时期。标志着法学家已经作为一个职业法学家群体出现,标志着法理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2分)

中世纪时期。西方历史发展到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领域占据了支配地位,基督教神学统治着思想领域的各个方面。(2分)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历史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以后,资产阶级法学世界现在澎湃而起的各种革命思潮中是最有影响的思潮。他们的法律学说对于创建近代宪政制度、民商制度以及发展国际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2分) 19世纪时期。进人19世纪后,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获得巩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法治得以确立。欧洲国家特别是欧洲大陆国家普遍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2分) 20世纪时期。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以及生产和社会自身的进步,出现了诸如劳工法、社会保障法(社会福利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经济管制法等新的部门法。(2分)

15答:在法制现代化理论研究中,以法制现代化最初的动力来源为尺度,通常把法制现代化模式划分

为内发型、外发型和混合型这三种样式。

一是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它是因社会自身内部条件的逐步成熟而渐进式地发

展起来的。第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强大的内在动力。第三,民主代议制政治组织形式的发展成为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支撑力量。第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互动发展构成了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运作机理。(3分) 二是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第一,强大的外部因素的冲击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生成动力。第二,政治变革运动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先导,政府发挥着主要的推动作用。第三,争取法律主权的斗争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国家从事法制变革运动的重要目标。第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之间的冲突,是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表征之一。(4分) 三是混合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混合式法制现代化模式是指因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推动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与变革过程。这种模式以中国为典型代表。混合型法制现代化的模式既具有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某些特征,又兼具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相关属性。二者内在融合,形成独特的混合式的法律发展范型。(2分)

16答:法的价值是指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或有用性。(2分) 法的价值包括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率等。(2分) 法的价值选择是指在这几种价值中优先选择的问题,尤其是在秩序与自由、效率与公平之间的选择问题。法的价值选择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在社会处于混乱或急需发展的时期,要优先选择秩序和效率,在社会已经稳定和得到初步发展的时期,应该优先选择自由和公平。(2分)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应该选择秩序与效率,因此,国务院当时制定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忽视人的自由和公平的意义。当现在的社会已经趋于稳定,各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时期,法律的各项活动更应该注重人的自由的维护和社会公平的追求。(2分) 孙志刚的案件揭示了,应该对以前限制人身自由的法规进行清除或修改,用更加能够体现人的自由和维护社会公平的法律取而代之。在法的价值选择方面,更加注重自由和公平,而不是注重秩序和效率。(2分

上一篇:企业员工入党申请下一篇:社区党员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