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2022-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基于主题意义的读后续写策略探究

摘 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是英语写作的形式之一,它综合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相对集中体现。通过剖析2021年全国八省联考的读后续写存在的问题,并结合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阐释读后续写中蕴含的主题意义,从语篇研读、语言情境及活动设计等角度开展读写学习活动的分析和探究,旨在为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读后续写 主题意义

读后续写是一种新的高考题型,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这种考查方式基于一定的语篇,并以主题意义的探究为核心,通过主题性探究学习,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该题型充分体现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凸显高中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取向与根本任务。

读后续写同时作为语言教学活动之一,促进了学生应用英语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并挖掘与传递语篇的思想内涵,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一、问题与分析

读后续写是给学生提供一定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的语言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深度理解语篇,利用叙事的方式对已给的段首句进行续写,形成一段语意连贯、符合事物发展逻辑、与原材料形成高度融合的完整文字。通过深层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达到训练、培养学生高级思维品质的目的。

近年,笔者在对2021年八省联考试卷分析后,发现学生读后续写的内容支离破碎,质量欠佳,不能很好地体现题型的考查目的等问题。

(一)文本理解不全面,主题定位不准确

很多学生对语篇理解依然处于浅层化、碎片化,缺乏深度思考的程度,缺少应有的思维含量。如在八省联考的读后续写中,部分学生续写的内容体现不出原题内容中谁帮谁,谁感谢谁;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20美元应在下文续写中去呼应原文,使故事情节更加感人,主题更加鲜明。

(二)叙事逻辑不严谨,叙事结构残缺

存在续写内容违背正常逻辑,部分学生没有把续写段落所给的提示句中的关键词提炼出来,如they left,lunch,the paper bag等,尤其对于学生来说不知道the paper bag意图何在。导致续写的内容逻辑关系不严谨,句与句之间的连贯性缺失,行文结构残缺。

(三)故事情节过于复杂离奇,内容缺乏思想深度

读后续写的内容不应是天马行空、漫无边际,而是要体现出一定的主题意义。但部分学生创作的情节复杂离奇,分散了故事情节,导致故事严重失真;同时,过多戏剧性的变化使故事无法突出无私帮助、传播友善的核心主题,使核心主题被冲淡,续写的内容失去了应有的思想深度,导致主题意义无法体现。

(四)内容缺乏英语思维,缺乏跨文化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要求高中生要学会用英语思维、用英语做事,但在分析八省联考试卷后发现,在续写中体现出较多中式的思维方式,如请那一家人到餐馆吃一顿,把20美元硬生生地塞给了那个女孩等,这与美国人或墨西哥人的文化背景格格不入。这反映出学生还缺乏必要的跨文化知识或文化传统意识,致使英语写作依然囿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之中导致表达不够地道。

三、基于主题意义的读后续写设计原则

读后续写是一种高阶思维性活动,读后续写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协同性、衔接性及连贯性。

(一)协同性

内容是作品的灵魂与核心,它决定写作的质量。读后续写根据所给材料和段落的首句进行续写。续写内容要想象丰富,合符逻辑,语言准确流畅,行文思路连贯,使情节基调、语言特征及情节发展与原文的思想、内涵保持高度一致,即内容的“协同性”。

(二)衔接性

续写内容要与所给材料及段首句保持高度衔接。读后续写内容的衔接最基本要求是实现语义衔接,它主要由创作者使用的词汇决定。这就要求学生使用准确、恰当的词语和语法结构把创意性的思想组织成篇。这样,续写的内容就不会脱离主题意义,可以确保内容和语义衔接自然。

(三)连贯性

在英语写作中,连贯性应体现在语篇内容表述符合逻辑、语言表达具有思维的层次性,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且段落与段落,语句与语句之间衔接合理。因此,读后续写的内容在语义表达上务必准确无误,符合叙事逻辑,能够按照情节发展有序表述内容,力求句与句之间语义清晰,行文连贯,顺畅自然。

四、基于主題意义的读后续写策略

语言学习活动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活动,它应在一定的情境或主题语境下进行。《课标》指出,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因此,一方面,读后续写的选材要选取主题积极向上,蕴含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磨练意志、塑造品格等主题意义;另一方面,读后续写的教学要以主题意义统领写作教学的内容和写作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与热情,真正发挥育人功能。

自从2016年浙江高考采用读后续写题型以来,所给读后续写的文本材料多数属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范畴。要求续写的内容基本都体现出乐善好施、感恩回报、勇敢坚强、敢于挑战等优秀品质,这充分体现出英语学科的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在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的读后续写中也体现出上述主题意义。本文以“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为例(原文附后)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析:

(一)研读语篇,深度理解文本

把握语篇核心内容是完成读后续写的前提。因此要想顺利完成读后续写,必须从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特征等方面深度研读语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挖掘主题意义,并根据已知人物、事件及续写段落首句去预测故事发展,为读后续写奠定基础。

1.快速阅读,抓住故事三要素。快速阅读文本,明确故事情节三要素(人物、时间、地点),掌握文章主旨大意:试题中,善良的Meredith一家住在一个小社区,面对经济的下滑,人们失业,但大家依然勇敢面对困难并且尽力互助去渡过难关。而Meredith一家想帮助一个贫困家庭,该家的男主人生病卧床,女主人必须照料丈夫,还有一个年幼的孩子,更糟的是家庭无经济来源,生活非常艰难……,从上述内容中可以解读人物所处境况,即经济衰落—人们失业—生病—幼小的孩子—无收入来源—生活窘迫,这一情节发展主线可为续写留下丰富想象空间。

2.精读文本,把握语篇主题意义。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深度阅读语篇,通过分层理解段落主旨,深化对文本材料的理解,精准掌握整体语篇的主旨大意。

本篇故事共有8个自然段,根据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包含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第二部分,介绍母亲Meredith的为人及她所了解Bernard一家遭遇,并建议孩子们施以援助;第三部分就是后面五段,讲述孩子准备如何帮助Bernard渡过生活难关。从上述三个部分的详细解读,学生很容易抓住语篇的主题意义,即Meredith一家人好善乐施的优秀品质。因此,学生可以根据第一段的首句提示:When Mrs. Meredith heard of John’s idea, she thought it was a good one, too. 并结合Meredith与孩子们的对话,去描述孩子们如何设法帮助Bernard一家摆脱家庭困难。这样学生们就会创作出合情合理的情节内容,不仅突出了主题意义,而且为第二段的写作做了铺垫。

3.依托情节,精准把握续写内容。根据语篇中母亲与孩子们的对话可以看出母亲拥有善良和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同时孩子们在母亲的提议下,都积极想办法帮助Bernard一家,这影射出孩子们也具有母亲的优秀品质。因此根据第一段续写的内容应该体现出Meredith一家人施善助人的高尚品德,这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然后学生可根据第二段的首句提示:With everything ready, Bernard started out on his new business.,结合Bernard如何通过卖爆米花让家庭摆脱困境境等具体的情节,续写Bernard敢于面对和挑战困难,最终走出人生困境。这体现出故事又一个发展主线:接受想法—实施行动—解决困难。这不仅反映出Bernard具有聪明的头脑,而且突显另一个主题意义,即Bernard拥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坚毅品质。

(二)探究语言风格与情境

夏谷鸣认为,读后续写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一种评价手段。读后续写是一种语言创造性的输出活动,要合理得体地表达语篇在新情境下的深层意义[2]。语言情境是主题语境的具体表现,学生要深层阅读语篇内容,把握人物的语言、心理、行为等特征,体悟情境的真实性,联想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把个人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融入到写作中,这样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的读后续写所给的文本材料的语言情境具有真实性和真实感,它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中助人、施善是很普遍的行为现象,因此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就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真情实感渗透到自己的写作中,使续写的内容情真意切。另外,通过深度阅读文本,可以厘清文章中应用的词汇、句式,探究作者的写作风格。如所给文本中的第七和第八段共有约100个词,8个句子,包含2个简单句,2个排比句,4个复合句(同位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w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及定语从句),还有几处采用直接引语,由此可以看出,作者采用了灵活多变的句型句式来表达思想内容。若考生能够模仿使用这些句式,就会使续写的内容更加契合原文的写作特点与风格,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联系生活,活动设计情境化

读后续写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承载着某种重要的主题意义。程晓堂指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设计,是以语篇为基本学习材料,以语篇的内容和主题为中轴,辅之以聚焦语言知识学习的英语教学思路;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合理安排主题意义探究与聚焦语言知识的学习活动顺序[3]。

读后续写作为创作活动,其内容承载着主题意义,并且通常来源于真实生活情境。因此,教师进行主题意义探究活动的设计时,要注意情境化的活动设计,要创设与主题意义相关的真实情境话题,使主题意义探究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比如“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的读后续写的材料就来源于现实生活,讲述一个社区在经济衰落、人们失业背景下,大家互助、共度难关的故事。这样真实的生活情境自然会引起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思考,这样续写的内容就不至于空泛或跑题。可见,优化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注意选取真实的生活素材去训练与考查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运用能力,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结合学生的自身经驗,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体验新生活,丰富人生阅历,开拓自身思维,促进其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认识。这样能更好促进学生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

本文从探究主题意义的角度对读后续写的活动进行分析。正如王蔷指出,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形成新的理解,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4]。但随着读后续写教学活动形式的不断发展、广大教师应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等方面深入探究读后续写策略,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提高写作能力。

(附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读后续写原题)

The Meredith family lived in a small community. As the economy was in decline, some people in the town had lost their jobs. Many of their families were struggling to make ends meet. People were trying to help each other meet the challenges.

Mrs. Meredith was a most kind and thoughtful woman. She spent a great deal of time visiting the poor. She knew they had problems, and they needed all kinds of help. When she had time, she would bring food and medicine to them.

One morning she told her children about a family she had visited the day before. There was a man sick in bed, his wife, who took care of him and could not go out to work, and their little boy. The little boy — his name was Bernard — had interested her very much.

“I wish you could see him,” she said to her own children, John, Harry, and Clara. “He is such a help to his mother. He wants very much to earn some money, but I don’t see what he can do.”

After their mother left the room, the children sat thinking about Bernard. “I wish we could help him to earn money.” said Clara. “His family is suffering so much.”

“So do I,” said Harry. “We really should do something to assist them.”

For some moments, John said nothing, but, suddenly, he sprang to his feet and cried, “I have a great idea! I have a solution that we can all help accomplish(完成).”

The other children also jumped up all attention. When John had an idea, it was sure to be a good one. “I tell you what we can do,” said John. “You know that big box of corn Uncle John sent us?Well, we can make popcorn(爆米花), and put it into paper bags, and Bernard can take it around to the houses and sell it.”

注意:

1. 續写词数应为150左右;

2. 请按如下格式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1.When Mrs. Meredith heard of John’s idea, she thought it was a good one, too. ____________

2.With everything ready, Bernard started out on his new busine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5.

[2]夏谷鸣.读后续写: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评价途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6.

[3]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4.

[4]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7.

(责任编辑:武 亮)

作者简介:袁 晓(1978—),男,江苏睢宁人,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杨 志(1978—),男,江苏睢宁人,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徐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英语‘CAC+N’深度阅读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GH13-20-L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袁晓 杨志

第2篇:基于语篇主题意义的读后词汇巩固活动设计

摘 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重点,良好的词汇记忆习惯和方法是提升词汇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基于语篇主题意义的词汇学习,始于阅读理解的第一个阶段,且贯穿于阅读过程始终。在读后,学生也应基于语篇主题意义,在教师指导下对词汇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有效地完成读后词汇巩固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为英语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篇主题意义;词汇巩固;活动设计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指出:如果没有语法,人们言之甚少,可如果没有词汇,人们就无法表达任何事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词汇学习和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英语词汇学习离不开词汇记忆,有效记忆英语词汇一直是英语学习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词汇记忆习惯和方法是提升词汇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本文将探讨阅读教学中基于语篇主题意义的词汇学习。

阅读教学中基于语篇主题意义的词汇记忆的意义

学生学习英语必须进行大量的单词记忆,然而很多学生对记单词这件事感到困惑:为什么时间花费很多,但记忆效果不好?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对语篇的理解有这样的相互关系:词汇理解准确到位,语篇理解就会准确到位;反过来,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准确了,也能进一步促进对词汇的准确理解,词汇记忆效果就更好。我们探寻基于语篇主题意义的词汇学习巩固方法,旨在有效解决学生词汇记忆效果不佳的问题。

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是中学英语教學的核心任务。教师可以从单元、标题、文体和词语四个角度对主题意义探究进行说明,探究应立足于学生对文本表层信息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语篇的表层信息后,教师再让其探究语篇的深层含义(陈新忠,2018)。由此看出,教师可以基于语篇中词汇实际传递的信息开展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达到意义探究与词汇学习、记忆的互动效果。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篇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因此,在开展对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中,语篇不仅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素材,还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由此可见,围绕语篇阅读开展主题意义探究十分重要。词汇是表达主题的基础,把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嵌入在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中,不仅能提高词汇的记忆效率,更能提升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可以将基于语篇主题意义阅读的第一步设置为词汇学习,并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强调词汇的使用与主题意义表达的关系,在读后活动设计中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在读前活动中,教师应设计关联主题的词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于当前主题的已有认知;在读中活动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语篇信息,明确不同词汇的意义与语篇主题意义的关系,进而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在读后活动中,教师要基于语篇实现超越语篇的主题迁移,利用主题范围中的词汇丰富教学活动,实现主题意义的自主再建构,从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英语教学中词汇记忆方式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外语学科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与关注,研究人员和广大英语教师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了很多英语词汇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纵观这些研究,我们大致可以对其作如下分类:对词汇记忆策略方面的研究包括猜测策略、拼读策略、联想策略、分类策略等的研究;对教学方式的研究,包括情境语境教学、构词法教学、语音教学等的研究;对学习方式的研究,包括教师讲解和学生自我建构,即传统的课堂教学讲练结合与大数据背景下的英语词汇学习的研究;对记忆方式的研究,包括笔记记忆、分解记忆、联想记忆、阅读记忆等的研究。根据以上方法和策略分类,我们能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种常见的学生记忆词汇的方法,如:参照单词表,按字母顺序或单元顺序记忆单词;根据教师课堂讲解词汇运用的笔记记忆单词;通过音节、音形意结合口眼耳配合记忆单词;通过做大量的词汇练习题对词汇进行巩固;按照构词法整理、扩展单词等。比如:前缀inter-,表示“在……之间,相互”,可联想到international、 interpersonal、interaction、interrelate等。又如后缀-cycle,表示“自行车,循环”,可运用发散性思维想到monocycle、bicycle、tricycle、motorcycle等。

还有很多研究从语义运用角度对词汇记忆进行分析,如通过造句加强词汇的长时记忆。另外,研究者提出通过角色扮演练习使用正确的词汇表达,能提高学习者对词汇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强词汇记忆的效果(罗婷,2012)。

综上所述,当前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与记忆方法已经有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有很多较为成熟的案例,为研究者开展进一步的词汇记忆研究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但笔者同时发现,基于语篇主题意义记忆词汇的系统研究并不多。因此,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在《课标》倡导六要素整合的、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观的要求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词汇学习和记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阅读教学中基于语篇主题意义的读后词汇巩固活动设计

在语篇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词汇学习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词汇的学习和记忆贯穿于阅读过程的始终。结合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观察,笔者将介绍读后词汇巩固的几点具体做法。

1.利用英语词汇语义网,学习和运用词汇

词汇语义网(词汇导图),是一种把单词及其相互关系以类似人脑储存知识的结构形式排列,用直观的手段外显知识内容与结构,外化单词关联的单词图式法。词汇导图着重强调利用思维导图的外延联想,形成合理的词汇关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颜色、主题、字母等分类来绘制思维导图(见图1)。

图1把一篇介绍人的五种感官表现形式的文章主题用五个关于sense的单词表示出来,并由这五个单词延伸出五类单词集,每一个单词又再分类,细化每种感官体验的表达,完成了文章主题的总结与外化,同时也形成一个词汇网,有利于系统记忆单词。《课标》提倡在学习巩固词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词性、词语的习惯搭配和主题内容,构建不同的词汇语义网,帮助学生积累词块,扩大词汇量,并在大量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强化语感,迁移词语运用能力,最终做到词语内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教师也可以运用词汇语义网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图2就是一个应用词汇语义网完成写作前期的准备步骤:当学生需要完成一篇有关celebrations的写作任务时,为了清楚地构建文章主题,可以用这样的形式完成构思,达到主题意义明确、行文逻辑鲜明的写作目的。

在基于语篇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在读后要求学生以词汇导图的形式达成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这既是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梳理与展示,同时也是一种记忆词汇的有效方式。如一篇文章中句与句之间构建的词汇逻辑框架,可以用词汇导图清楚地表示出来,这样学生既理解了逻辑关系,同时也记忆了词汇。图3是教师在进行文本分析时整理的文章逻辑架构图,期待学生在学习后用词汇语义网(见图4)展示所学,达到基于语篇主题意义的词汇巩固效果。

图4就是把图3的内容结合所学词汇形成的语义网,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思维结构,又可以让学生外化思维,检验其对文章内容及主题意义的理解是否准确,让他们更高效地记忆文章中的词汇,为更科学有效地运用英语词汇打下基础。

总之,在读后要求学生基于语篇主题意义,用词汇语义网的形式完成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有效巩固学生记忆。

2. 根据词汇场,按主题积累并运用相关词汇

词汇场理论的著名代表学者是德国学者尤斯特·特里尔,他指出:词汇场是词和整个词汇之间的现实存在,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它们具有与词相同的特征,即可以在语言结构中被组合,它们同时还具有词汇系统的性质,即由更小的单位组成,同一个词汇场中的词汇及它们的含义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约束的,进而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词汇体系。

由此可见,在同一个词汇场里出现的词,应该作为一个语义系统,被整体化、系统化地学习、积累和巩固,最后被真正掌握。在词汇学习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同一个词汇场内词汇的含义和用法,然后创设适当语境,让学生自主运用词汇,达到词汇记忆的目的。以同在一个词汇场的present、show、demonstrate、indicate、illustrate、depict等单词为例,教师可以展示图表,用Discussion data from the table / figure /…等指令帮助学生完成词汇运用,学生则可以用句子完成练习。

学生用句子结合图示或表格完成语言任务,既能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意义表达,也能进一步理解词汇含义,并能有效掌握词汇用法。

3. 关注对涉及语篇主题意义表达的积极词汇的理解与应用

在阅读活动设计的初始阶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意义,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基于语篇主题意义的积极词汇,通过不同阅读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准确理解积极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在读后教师依然要关注这些积极词汇的再运用,让学生有效巩固词汇。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3 Lesson 3 Christmas的阅读文本Memories of Christmas为例。课文中出现了Christmas cards、attend carol service、make snowmen、go to church、decorate the house、stocking、 small presents and sweets、snow、bright and sunny、garden、street等与圣诞主题相关的词汇,它们常被用于描述北半球国家庆祝圣诞节的场景,其中也包括中国学生比较熟悉的描写冬季景象的个别词汇,是此类文章中经常使用的积极词汇。学生学习文章后,可以进一步运用这些积极词汇完善学习内容,如教师用summary的形式再现语篇,指导学生用填空的方式巩固积极词汇(见图5)。

图5的填空根据语篇的主题意义选择了相关的积极词汇和表达,如presents、cards、trees、make snowmen、carol service、put up、decorations、left wine and biscuit、stockings、carol。這些词汇不一定是本课的生词,也不是教师凭经验总结的考试常考词汇,而是学生在表达该主题意义时常用的词汇,是学生在阅读中通过获取、梳理、整合,在理解文章含义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词汇。学生能够在主题语境中准确使用词汇就是真正掌握词汇的实际表现。(陈新忠、景鹏,2019)

4. 适当进行专题阅读,夯实词汇基础

从复现的角度来讲,专题阅读比自由阅读更好,可以实现类似语境下的多频次重复词汇理解,让学生围绕同一话题阅读若干语篇,有利于对相同或者相近主题意义词汇的记忆。

例如,Memories of Christmas、A Story of Thanksgiving Day、Spring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Festivals in Japan等几篇文本都与节日相关,话题相同。学生在连续阅读这样的文章时会有熟悉感,能良好地预判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从而降低理解难度。话题相同的文章会包含很多用法及意义相近的词汇,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更有助于记忆与应用。再如Modern Hero、The Superhero Behind Superman、A Musical Genius、A Medical Pioneer等几篇文章虽话题不同,但是文体相似,都是人物传记性质的文章,也会包含很多相同意义和用法的词汇。进行相同文体语篇阅读,同样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长久记忆与使用。

综上所述,基于语篇主题意义的词汇巩固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语篇主题意义的词汇巩固能与课堂学习的内容无缝衔接,词汇学习由课上自然延伸到课下。将词汇放在句子当中应用,充分考虑使用时的相同主题下的关键语境,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词汇学习,还能让学生形成语篇概念,为后续学习作好知识和策略方面的准备。但是,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还要结合语篇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陈新忠. 2018. 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的主题与主题意义[J]. 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11): 8—10

陈新忠, 景鹏. 2019. 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養指导下的词汇教学[J]. 基础教育课程, (10): 41—46

陈则航, 王蔷. 2010. 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词汇教学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3): 20—25

哈默. 2011. 如何教英语[M]. 邹为诚, 译.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胡益军, 樊宇鑫. 2018. 词汇导图记忆法的应用[J]. 英语广场, (5): 100—101

罗少茜, 赵海永, 邢加新. 2019. 英语词汇教学[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罗婷. 2012. 从语义角度谈词汇教学[J].文学教育, (5): 73

索恩伯里. 2011. 如何教词汇[M]. 王琦,译.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谢英军. 2018. 英语语义成分分析法与词汇学习定量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3): 220—224

张敏, 王朝晖. 2015. 基于AWL的大学学术英语词汇与阅读教学[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5): 179—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钟淑梅,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高级教师。

作者:钟淑梅

第3篇:生命伦理学对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伦理学(Bioethics)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美国,最早是由威斯康星大学生物学家波特在他的著作《生命伦理学:通往未来的桥梁》中提出的。他的定义是用生命科学来改善生命的质量,是“争取生存的科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生命伦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多学科(包括生物学、医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的学术领域。我国的生命伦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生命伦理学中的“生命”不仅指人类生命,还包括非人类生命(动物生命、植物生命),生命伦理学主要是运用伦理学方法来研究与生命有关的伦理学问题。1995年《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中这样定义:“生命伦理学是运用包括道德意见、决定、行为、政策等各种伦理学的方法论,在跨学科的条件下,对生命科学和医疗的道德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简言之,就是对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实践生命、发展生命、改善生存环境,提升生命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等问题进行伦理学研究。

1.生命伦理学的生命标准对生命教育有重要启示。生命伦理学提出了生命的三重标准:生物标准,反映人的生物学存在,讨论生物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社会标准,反映人的社会存在,主要讨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的生命从何时开始;复合标准,着重解决上述两者的割裂问题,反映人的存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认为人的生命“以生物学生命为基础,以人格生命为标准”。生命伦理学提出的生命三重标准,对推进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生命教育要关注生命的过程(从胎儿到脑死亡),要关注生命的完整(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价值生命),要关注生命的完全(人的生命、非人类形态的生命)。

2.生命伦理学的生命属性对生命教育有重要的启示。生命伦理学提出了生命属性标准,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结合起来,试图在两者的统一中把握生命。生命伦理学认为:“人的生命是自觉和理性的存在,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体。”生命伦理学对生命的这一界定将人的生命与其他生命区别开来,突出了人的生命所特有的自觉意识和理性活动,同时又将人的生物学生命与人的人格生命相区别。人作为生物体,具有一系列的生物属性,但作为社会成员的人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生物学生命发育到一定阶段产生自我意识就形成了人类的人格生命。相对于人的生物学生命而言,人格生命更能反映人生命的本质意义,是人最明显的本质特征。生命伦理学提出的生命属性标准对生命教育也有重要的启发:生命教育首先要关注自然生命的存在,这是社会生命存在的前提与条件;生命教育更要关注社会生命,将自然生命的直觉、感受、反射等特性引向自觉、理性、创新。

3.生命伦理学为生命教育提供道德参考。从学科的特性上来看,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是一门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认为,生命伦理学就是一门研究生命道德的科学。生命伦理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论与思想,如人道论、美德论、义务论、生命论、公益论等,这些道德理论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更为重要的是,生命伦理学中关于生命的道德理论,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更直接的理论支撑。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生命主体性的提升,包括提高生命的质量、生命的创造力和生命的智慧;二是对生命发展的规约,包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维护生命、体验生命。生命教育同样要把握这两大原则,也就是说生命教育不仅要提升生命的自由状态与生命的主体能力,更要在生命的相互约束中体现生命的真正自由与和谐。

4.生命伦理学为生命教育提供价值参考。价值本质问题在当前学术界争议很大,主要有需要满足论、效应论、意义论、功能论、人性论、发展论,但不管怎样,生命价值都是生命伦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生命伦理学中对生命价值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生命价值的内涵,包括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内在价值指生命所具有的潜在创造能力或劳动能力,外在价值指把内在价值发挥出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命价值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二是生命价值的评价标准,判断生命价值大小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生命本身的质量(体力与智力)决定生命的内在价值,是生命价值判断的前提与基础;某一个体生命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决定其外在价值,是生命价值的目的和归宿。三是生命质量与生命价值的逻辑关系。生命伦理学中关于生命价值的理论对生命教育有重要启示:首先,生命教育要着眼于提高生命的质量,在相同的条件下,高质量的生命创造的价值就越大。其次,生命教育要着力推进生命的创造力,在相同的条件下,生命的创造力越大,其创造出来的价值就越大。再次,生命教育要积极规约生命的需要、和谐生命的发展。个体生命的生长是在一定需要满足下的自我发展,个体需要的满足就是生命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在现代物质财富高度发展的社会,个体生命的需要往往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抑或以侵犯他人利益而获得自我价值的满足,抑或以侵犯集体利益而获得自我价值的满足,无论哪种情况,都会扭曲生命的价值,给生命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甚至会毁灭生命。最后,生命教育要把生命价值与生命质量统一起来。价值创造是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目的,而不是以加大人的生活压力、降低生命质量为代价的。在现代社会紧张的节奏下,生命价值与生命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被割裂了,生命质量并没有因为生命价值的提高而提高。生命教育就是要恢复生命质量与生命价值的和谐关系,回归生命的自由状态。

5.生命伦理学为生命教育提供法律参考。伦理与法律总是相互辅助的,在某些领域伦理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法律来解决。生命领域中的诸多问题单从伦理角度出发也无法有效解决。生命伦理学虽然不是专门研究生命法律的学科,但是它从伦理立场出发,为生命立法、执法提出了很多较为合理公正的建议。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使生命领域的伦理问题日益增多,使生命伦理研究不得不借助法律知识加以推进。这一点恰恰表明了生命伦理中的法律精神。如关于安乐死的立法过程就是在安乐死伦理研究推进基础上的立法过程。所以,生命教育要将与生命相关的法律问题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以法律的精神来推进社会个体对他人生命、非人类形态生命的尊重、爱护,超越伦理道德,进入法律强制约束。

6.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对推进生命教育有重要的启示。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有“尊重”、“不伤害”、“公正”。这些基本原则不仅是生命教育基本的价值导向,也是推进生命教育深入的工具性手段。尊重原则体现在生命教育中就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生命的自主性,不妨碍他人的生命健康与生命权利;尊重他人的生命行为、保守他人的生命信息与隐私。不伤害原则就是要通过教育使得受教育者减少对他人生命的物质伤害、精神伤害和经济伤害。公正原则就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特别是国家政策的决策者、执行者能够认识到生命公平的重要性,并在实际行为中真正做到不同个体生命的权利与义务平等、价值平等、发展机会均等。

当然,生命伦理学对生命教育的意义也是有限的,毕竟,生命伦理学只是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在推进生命教育过程中,笔者认为必须加强生命伦理学的元理论、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概念与生命、生存、生活的契合研究,努力探索生命伦理学对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理论指导意义,深刻总结生命伦理学在生命教育中的表现形态与具体特征,从而推进生命教育理论的研究。

作者单位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矣 勇◇

作者:李慧勤 周家荣

第4篇: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我思慕已久的《小学生之友》终于发下来了。刚发下来,我就迫不及待地把她打开,恨不得一口气把她读完。里面的文章真是写得太精彩了!其中的一篇作文《生命的意义》,尤其让我印象最深刻。

文章记叙的是作者在一次暑假劳动中的故事。作者写道:

去年暑假,他和妈妈到外婆家去玩,妈妈说:“我们帮助外婆打扫打扫卫生吧!。”

说干就干,妈妈拿着抹布擦窗户,他便帮外婆扫地和拖地。这时,在一个角落里我无意间发现一个蜘蛛网。于是他便用扫把和鸡毛掸子把蜘蛛网弄破了。心想:这蜘蛛没有了蜘蛛网蜘蛛就无法捕捉食物,看它怎么生存?

因为外婆总要他们在她家住一晚上,所以第二天他得以继续观察······

第二天早上,作者发现,咦!蜘蛛又织好了一张大网,他生气地又用棍子搅破了网。没想到的是,过了几个小时蜘蛛又把网修补好了。蜘蛛那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本能太令我佩服了。

看完这篇作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不可能有两次。既然到世上走一回,就得珍惜生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体现出它的价值。有些同学把时间用到整天打游戏、玩耍上,而对学习不闻不问,白白浪费了,这多可惜啊!

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是的,我们需要树立信心,选定那些自己的目标再次荡起生命之帆,不再留恋岸边的风景和安乐,到百坷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命之河,一如从前,勇敢接受惊涛骇浪的洗礼。当新的一天伴随黎明的到来,我们将推窗而立,怀着对生命的虔诚和渴望,凝视没有尽头的远天远地,这种意境,又怎能不倾尽自己所有去热爱生活呢?

虽然我们还是小学生,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我们可以珍惜每分每秒,把它用在学习上,学好本领,将来长大了就可以为祖国做出贡献。同学们珍惜生命吧!

这样精彩的文章实在太多了,每读一遍都有不小的收获。读了《小学生之友》,就如同交了一位良师益友。

第5篇: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一: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维克多。弗兰克尔,一个从纳粹集中营里经历九死一生幸存下来的着名>心理学家,一个为了父亲放弃美国签证而冒着被送集中营风险留守下来的儿子,一个因为对事业的追求、妻子的爱而在巨大磨难中坚持下来的丈夫,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纳粹集中营随时可能死亡的威胁,巨大的身心痛苦和折磨,似乎让大部分人都会找不到继续生活下去的意义和>勇气。弗兰克尔也经历了这样的思考: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我为何还要坚持?

他自己思考并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三种方式,并据此创立了“意义疗法”,帮助很多心理有问题的人重塑了人生。

1. 创造或者从事某项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工作。

自己喜欢并能体现价值的创造性的工作,能极大的提升个人的生存的意义感。人会变得充实而且>幸福。在纳粹集中营中,重新编写自己遗失的心理学着作的手稿,是他能够坚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它让弗兰克的坚持变得更有意义!

2. 全身心的体验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人,体验世界的真、善、美,体验爱和被爱。

艺术、宗教、文化、亲情等等各种方式都可以让人体验到美,体验到爱。有了女儿之后,我才深刻地感受到,能够真正的不求回报的爱一个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积极的态度。

面对苦难,永不放弃,战胜自我,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苦难让你的灵魂得到净化,坚持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能够直面苦难,以战胜苦难为骄傲,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一样,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战胜任何>挫折,这种人是多么令人尊敬!如果我们能够战胜自我,变成这样的人,那是多么幸福和有意义的事情?

集中营里,绝大部分的人是死于精神奔溃,丧失斗志,真正坚强的人,才能生存下来!

看完这本书,我必须承认,人得有一点精神上的追求,否则,人生就容易陷入弗兰克所说的“存在(意义)之虚无”导致的精神空虚,抑郁,暴力,吸毒,自杀等等消极倾向都是因为精神空虚和无意义感导致的。人一旦找到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而且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人是否强大,是否幸福,完全在于你的精神,在于你是否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并且知行合一。

不过,人的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能力,造就了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并没有可以普适于任何人的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灵魂,需要自己思考,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在本书的最后,弗兰克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我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这其实是一个很崇高的信仰,同时体现了第一和第二两种实现人生意义的方式。同时,他在集中营的经历也体现了第三种方式。

思考自己的生命的意义,我想,我的生命意义,在于做中国的巴菲特和释迦牟尼,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他人实现财务自由和生命自由。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的能力。可是如果我们自己的肉身,自己的出生和死亡,都只是大自然偶然的产物,我们只是宇宙海洋中偶尔飘起的一个浪花,一切不由我们自由选择,那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我相信灵魂的存在,所以我相信可以通过探索,找到生命自由,灵魂永生的途径。帮助他人实现生命的自由,就算不能成功,就算最后发现是徒劳,那是否也比活得浑浑噩噩要幸福?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已是快乐,又何必纠结于有没有结果?

篇二: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人最宝贵的是什么?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这是《生命的意义》中主人公保尔思考的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也是一段充满哲理的语言。这不多的言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它给人们以启迪。

所有的人,都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方式不同:有的人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赢得了人们的赞同;有的人却不断诈取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顾法律,他们的私欲在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失去了人生价值。

保尔和他的战士就是以珍惜生命为人生价值的崇高精神,为事业而奋斗,为国家而奋斗,他们奋斗了一世,也贡献了一生。

现在是21世界,我们学生应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报效祖国。

生活,不能只享受物质,重要的是精神享受,不,应该好好的生活,为自己、为父母、为人类应当更加充实的活,像保尔他们一样,为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样才算得上珍惜了这人生仅有的一次生命。

篇三: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叫《生命的意义》,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受益匪浅。“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斗争。”这是一段多么感人的话语,这是一段多么豪迈的壮语!这段话语成了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学习的座右铭。

是呀,生命对我们世界上所有的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我们要让这有限的生命中,不应该让这大好年华虚度,应该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过得很有意义,让生命在飞速的光阴中活出了价值,活出了精彩,活出了固有的尊严!

第6篇: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生命的意义

——读《海伦·凯勒》有感

《海伦·凯勒》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感人的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得到了许多教益。

这本书记叙了美国聋盲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生的事迹。海伦一岁半因病丧失了视力和听力。在这中让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不能忍受,无比的痛苦的情况下,。然而她没有向命运屈服。在教师的帮助下,好与病魔抗争,掌握了五种文字。在24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以后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福利的事业中。受到国家和政府和人民及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

一个盲人能取得这么朋的成就,是何等令人敬佩!她以超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走完了人生之路,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一个知识广博、受人尊敬的人。

掩卷沉思,我深深地认识到:一个人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先天的条件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

第7篇:《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梁老师

《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E?弗兰克尔是精神医学家、心理医生、犹太人,二战时期被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出狱后他根据狱中经历,总结出一套意义疗法,用于治愈神经官能症,效果很好。这本书就由这两部分组成:狱中的劫难和意义疗法介绍。

读这本书缘于吴伯凡的推荐,在我眼中吴伯凡属于博古通今、世事洞明的大家。他每年要读三四遍的书,自然地引起了我的兴趣。

只是读到现在仍然不知道吴伯凡为什么如此钟爱这本书,但某些事还是触发了一些我的感悟:

一:作者没有用大量笔墨放在奥斯维辛的酷刑、苛责及死亡,而是通过几个事例说明了狱中生活的残酷与磨难。

狱中经常进行的“换营”,病弱及无力工作的俘虏被淘汰送往煤气间或火葬场,淘汰的方法是全体俘虏群殴或分队格斗,想想都觉得血腥;俘虏没有名字,只有编号,这编号就刺在皮肤上,或绣在衣裤上,在换营队伍即将离去时,如果有可能,每个人都会尽可能想办法弄到另一个“号码”来代替他加入换营行列。按照作者的描述,这些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之前基本都是社会精英,道德感很高的人。在这屠宰场一样的集中营里,人被剥夺了尊严,道德就成为最没用的东西,每个人想的是自己或朋友尽可能活下去,为此不惜采取各种卑鄙的手段。

文明的行为只会发生在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会催生文明的行为,惟愿世界越来越美好。

二.什么样的人能活着走出集中营呢?

作者说他们中的精英都没能挺过奥斯维辛的磨难。活下来的是三类人:

第一类就是“酷覇”们。一般来说,这些人是俘虏中最残暴的人,由纳粹警卫挑选出来或者他们毛遂自荐,他们的个性恰恰适合担当这酷虐的角色。如果工作不力,他们还会被刷下来,因此他们格外卖力,打起人来,比纳粹警卫还狠。因效忠纳粹,他们在狱中的待遇格外好,成为俘虏们羡慕的对象,只是不知道出狱后这些人境况如何。记得几年前看过《朗读者》,女主角因做过纳粹看守而受审,估计“酷覇”们后来的日子并不好过。人真的不能为了一时一事的好处,做丧尽天良的事情。

第二类存活下来的人是那些为了生存毫无顾忌,或偷或抢,甚至不惜出卖朋友以自保的俘虏,因为唯如此才能活下来。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劫后余生的人都不愿意谈论狱中的经历,因为不堪回首,因为再也不能接受过去的自己,没有那段经历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就连这本书的作者最初也想匿名出版的,但考虑到真实性才是其最大的价值,作者才鼓起勇气,公开陈述他的信念。

第三类人是像作者一样,尽快认清现实,适应环境而侥幸生存下来的人,如作者所言,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为了让纳粹和酷覇相信自己能做苦工而不会被送往煤气间,他每天用玻璃刮脸,腰杆挺直,以使自己看起来气色良好,完全能胜任工作;作者还利用自己心理医生的特长帮助酷覇,分析他在爱情和婚姻上的难题,提出治疗建议,以此博得酷覇的关照,躲过了几次被送往煤气间的厄运;就餐时还能得到豌豆汤,得以度过了黑暗无光、忍饥挨饿的日子。

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在夹缝中,仍能攻破缝隙,露头喘息,找到自己的天空。

三.人的适应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

被投入奥斯维辛的犹太人,入狱前大多生活水平较高,从他们入狱后被收缴的饰物就可以看出来。入狱后,最初的反应是震惊,等他们一步步被剥夺了人的所有权利,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活着走出集中营成为他们的唯一的目标。为此他们忍受各种各样的身心折磨:无法刷牙、一件衬衫穿半年,直到毫无衬衫的样子、一连几天不能洗澡、用臭鞋当枕头。而就是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竟然治愈了作者的浅睡易醒症。等俘虏们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之后,他们就进入了狱中生活的第二阶段:冷漠,就是情绪死亡的状态。因为冷漠是自卫的妙招。每当有人死去,众俘虏一哄而上,挨着那余温未散的尸体,有的抢到一盘吃剩的马铃薯、有的抢了死者的外衣,有的换下死者的木鞋,还有一个因抓到一根绳子高兴万分的,全然忘记了身边的死者。

人一旦冷漠,现实就变得模糊起来;俘虏们一切的心力和情感都关注在一件事上:活命。每天傍晚,当俘虏们由工地返回营区时,常常会松一口气地叹道:“又活了一天”。

此时有些俘虏们开始在饥饿中画饼充饥,谈论自己喜欢的美食以消解自己的饥饿感,但这种方法事与愿违,被想象中的美食挑动起来的味蕾绝不满足于每天只发一次的面包,这些人往往是最先挂掉的。反倒作者的做法比较英明:即使一片面包也分次吃完,在遇到任何难处的时候,他都会拿出一点面包来,放到嘴里大声咀嚼,靠食物所给的安慰支撑下去。

慢慢地俘虏们将狱中生活常态化了,他们开始了苦中作乐,以在绝望、孤独的集中营生活中,遁入过往的生活,找到一个避难的港口。于是狱中出现了“宗教热”、“招魂术”,大家聚在一起看夕阳,甚至还有艺术节,节目有歌曲、诗朗诵、讲笑话。

第一次听说奥斯维辛还有艺术节,真的印证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句话:人无论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

四.意义疗法的由来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作者通过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和自己的观察,发明了意义疗法。他发现,即使在奥斯维辛这样极端的环境中,人仍然有选择的自由:尽管有人选择做“酷覇“;有人选择苟且,但仍然有人选择将自己仅余的面包让给别人,并行走在各房舍间安慰别人。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行为让作者明白:人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最后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而恰恰是一个人的选择决定了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事实上,每个日子,每个时刻都在为人提供选择的机会。写到这里,我明白了吴伯凡每年读这本书的理由,所有的生活内容都是有意义的:忙碌而积极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机会了解创造性工作的价值;悠闲的生活,使人有机会体验美;而既缺乏创意、又忙碌的生活,则使人有机会提升人格情操。人生的痛苦也有其意义,就像集中营的生活,使人体会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人性的残暴与悲悯。作者则将狱中所受的一切苦难看作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平静地迎接每一场苦难。

意义疗法在现实生活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中一个例子,我印象深刻。一位夫妻恩爱的老先生因妻子去世郁郁寡欢,作者寥寥数语让老先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说:“你和妻子感情深厚,如果你先她而去的话,她会怎么办”?老先生说:“她会很痛苦。”作者说:“对啊,现在你妻子不用遭罪了,由你代替她了。”老先生顿时觉得他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追寻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我们不该追问人生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赋予什么意义?

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不同使命。

第8篇: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大全]

你读过《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吗?对这本书有哪些感想吗?以下是瑞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最近读了一本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写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感触颇深。他以自身在集中营里的悲惨经历,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囚徒对待生命的表现。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在集中营这样环境中能生存下来,而有些人为什么又放弃生命!集中营里毫无人性可言,生活在里面的人,时刻都在死亡的边缘,生病或者受伤,只要失去了劳动能力就会面临死亡。这样一个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并且饱受各种折磨的让人痛不欲生的集中营里,选择放弃生命的不占少数,但是也有人一直坚持活着!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活着,只为过去美好的回忆。佛兰克尔在进入集中营以前是一名医生,每当他回忆起那些治病救人的情景,他就感觉特别好。他想活着,哪怕集中营里的生活再痛苦,当回忆起那片刻的美好,便会整个人都兴奋起来,多想一直这样沉浸在里边,更不舍的离开这个世界。

活着,只为现在的爱与被爱。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妻子的死活,但是每当他想起妻子,他就仿佛在和妻子对话,他爱着他的妻子,他也知道如果妻子活着也一样在牵挂着他。是牵挂,是爱,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坚持,直到活着离开集中营。

活着,还有对未来的希望。有的时候,我们总会想明天会怎么样?在集中营的他们一样,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念头,支撑着他们活下去。因为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对于一个乐观的人来说,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是希望和乐观让他们坚持活着。

而如今生活在这个浮躁世界的我们,就真的明白我们为什么活着吗?就真的去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吗?

或许,当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是不是会觉得特别美好;想起每次离家时爸爸妈妈的叮嘱,回家时他们高兴的样子,心里总是特别的温暖;想起和朋友一起谈理想时候的情景,对未来总是有那么多期待。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或许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或许生命的意义就是这么简单,或许人本来就是这么简单,或许这个世界也不复杂!思考生命的意义,才会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才会去做最真最善最好的自己;而追寻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当长期处于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的所有价值都被摧毁,时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这时人们的心理会在高压下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种痛苦无望的生活还有任何意义吗?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以二战集中营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自传体的书中,讲述了那种极端环境,给普通囚徒的心理状态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囚徒们为了自己和朋友能活下去,而进行的残酷的生存斗争。作为一名敏锐的观察者和亲历者,他进一步从这些惨痛真实的经历中,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在集中营中,囚徒的所有财产和权利都被剥夺,不仅饥寒交迫,而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体弱有病的囚徒很快会进毒气室,在这里,生命显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据弗兰克尔观察,身体不那么强壮,却有丰富的精神活动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来,他本人就是实例。对妻子的思念和爱,让他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与她生动有趣地谈笑。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

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有过的微小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可曾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留在了这些回忆中,弥补和滋润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空虚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来的希望:将来,我们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从死者身上“交换”衣物,调换转移到其它集中营的名单(这更像是命运的赌博),冷漠地注视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一位囚徒冲了进来,招呼我们去操场观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们看见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从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然后,在几分钟的寂静后,一位囚徒对另一位囚徒说:‘世界多美啊!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吧!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反过来,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了活下去的力量。《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读完了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思绪有些乱,也许是让我触动处太多,无从一一思考。但总感觉有东西要冒出来,虽然不成熟,但还是写了下来。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以物质来衡量成功的社会里,但对这种成功的追求与获得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使人们心底的空虚感日益加强。常常脑海中会冒出这样的问题“我这样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能够给予我什么?若像这样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不知道目标,人就会逐渐地迷失在生活中,又因为目前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加大,竞争日益增强,人们会逐渐产生消极的观念,抑郁的情绪。

也许应该像弗兰克尔提到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我们要这样问自己“我们能够给予生活什么”,明白生活对我们的期待,然后认真生活下去,让生活来慢慢揭示答案。

这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留给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正是安迪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追求,才让他在监狱里能够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

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弗兰克尔提出的“人的存在的自我超越”的观点,人越是投身于所爱的事业或人,对自己越是遗忘得多,他就越能实现自我。这可以从《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成功看出来,本是准备匿名发表的这本书比作者其它以真名出版的著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越是执着于对成功的追求,反而离成功越远;越是看重自我,追求自我的实现,那么就永远实现不了自我,只有超越自我后,才可能做到实现自我。

这与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出的合作精神相似,在生活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社会和性上,人只有对其充满兴趣,乐于合作,而不是把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那么最终就会取得成功。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生命到底有何意义?我想每个人都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对于生命的意义一定有不同的解答,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可能会对生命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明白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的人,他们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去面对生活给他们的打击与痛苦。可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仔细想想,生命对于我自己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是为了自己快乐,或者是为了别人快乐?还是努力地去做一切事情,就是为了自己能够舒适地活着?我们一无所有来到这世界,不管怎么努力,到最后还不是一无所有地离开,那些东西看上去属于我们,可是实际上,它们是不属于任何人的,因为你不能永远地拥有一样东西。这样想来,作为一个普通人,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生存,似乎有那么一点无聊。不过试想一下,如果我是一名生活在纳粹集中营里每日受尽苦难,连温饱都无法满足,甚至每一秒都活在也许下一秒就会消失在这个世界的不安和恐惧之中的俘虏,我又能坚持活多久呢?人似乎都有一种生存的本能,但是如果他静下来开始思考活着的原因时,似乎根本无法解释这种强烈的本能。生活这么艰难,充满了难以预料的痛苦,然而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痛苦地活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的作者弗兰克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他的答案。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作者对于自己身陷集中营的惨痛体验的描述,也是他作为一个科学家的观察总结。一个普通俘虏每天生活在集中营里,会有怎样的心理历程?这就是作者想要研究的问题。我着实佩服作者超然的视角和冷静的头脑。处在那样艰难的一个环境中,连生命都受到了威胁,却依然能够立足内心,以专业的态度去记录每一个要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

想像一下书中描写的场景:在冰天雪地中,穿着不能称作鞋的“鞋”,双脚长满了冻疮,饥寒交迫,还要忍受狱头的打骂做繁重的工作。这个时候,俘虏们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在晚饭时间多得几颗豆子,怎样穿着这样单薄破烂的衣服熬过冬天,怎样避免被换到陌生残暴的狱头手下。这个时候的人的想法是多么的现实和卑微,毫无雄心壮志可言。然而他们除了小心翼翼地计划着如何活得更久一点,还能想些什么呢?在痛苦让人难以忍受的时候,作者会游离于当前的环境,在心里和挚爱的妻子聊天。我想那个时候作者是幸福的。正如作者所说:“能够运用想像力从现实中抽离,是人独一无二的本领,帮助人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存活。”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一个人被剥夺到只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他仍然有自由选择用怎样的态度面对环境,是积极地艰难地利用每一个条件活下去,还是放弃生的欲望,向命运低头。态度的选择,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严和意义。对妻子的爱以及完成这本书愿望就是支撑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是在最悲惨的境遇中,生命始终具有其潜在意义。

弗兰克尔把人的主观意志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种方法去帮助病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弗兰克尔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他将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总结成了三点:1、创造和工作;2、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3、受苦。我想他说得很对。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每个人都会有沮丧失意的时候,也不必为此感到羞耻。学会把自己从悲观的情绪中拯救出来,自信自尊得去面对,真的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正如集中营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种使命的人,他们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会是一个充实的人。我自己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尔会产生的悲观的情绪,的确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不枉在这个世界来辛苦地走一遭。因为至少,我们的存在并不会因其短暂而失去意义。

在书的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他的意义疗法。这个疗法让病人直接面对自己的缺点,有些自嘲的意味在里面。作者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出汗症病人因为害怕别人发现他出汗厉害,拼命想在人前掩饰他这一病症,却因为紧张而出了更多的汗。医生通过意义疗法给他治疗,建议他向人们坦白:自己是一个出汗大王。结果病人在经过一周的治疗后就摆脱了折磨他四年的病症。意义疗法运用了逆理意向,就比如口吃病人想口吃时,反而不行了。正如作者所说,意义疗法对于强迫症和恐惧症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不过,它还是有自己的局限性。我想并不是每个病人都能够承受这种疗法,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度,也许反而会加重病人的自卑感,从而适得其反。而且这个疗法并不适用于生理性病症的病人。如果一个病人是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出汗多或口吃等等,这个意义疗法能起到的作用又有多大呢?

不过不论如何,意义疗法都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在实际的治疗中,将各种疗法根据病人自身的情况相结合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生命的价值,而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地去帮助人们追寻他们生命的意义。这一点值得让人尊敬和学习,我想,这也就是作者生命的意义吧!

第9篇:《假话国历险记》读后感: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

——《假话国历险记》读后感

王老师

去书店时,顺手拿了这本《假话国历险记》。当时只是想到以后要写美德教育方面的童话,想学习用的,其实连简介都没有看。

最初看了几页,不感兴趣,感觉情节并不新鲜吸引人。看到八十多页时还感觉无法吸引我,不过是拿去教室给孩子们看着玩儿吧。主人公是一个叫小茉莉的男孩——有趣吧?这芬芳的名字居然属于一个大嗓门的男孩儿。他从小嗓门大,被人当成怪物。他并没有埋怨,也没有用自己的能力去伤害别人,而是远离了误解他的人,独身流浪。他进入了颠倒是非的假话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用大嗓门震塌了王宫,让假话国的居民们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其实瘸腿猫的分量也很重,在里面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不过应该算不上主人公。这只猫只有三条腿,是小女孩罗莫莱塔用粉笔画的。后来画家小香蕉又给它画上了一条腿。但它仍是瘸腿猫,因为它对于真话不吐不快,而写真话就会磨损自己的腿。最后,它甚至为了救小香蕉将自己磨得只剩下一条腿了。

画家小香蕉曾经有过很大的苦恼,苦恼到想远离一切色彩。他在假话国画画,必须画假的。比如画马有十三条腿,画骆驼有三条尾巴。后来,他终于鼓起勇气将画修改成了真实的样子。这让他有了神奇的能力——只要他画的内容符合现实,画儿上的东西就会变成真的。于是,他可以画工具、美食、鲜花,甚至用画笔修复了被破坏的建筑。这让人想到神笔马良。他也有神笔马良的气节,宁可被关进疯人院,也绝不画用于侵略的大炮。喜欢书里的这个句子:“小香蕉在人行道上停了下来,脑海里美丽的念头像鲜花一样绽放着。他甚至闻到了它们的香味,就好像千万朵盛开的紫罗兰一样。”如此美丽鲜活的比喻!小香蕉为人行道两旁画上了紫罗兰,人们兴奋地胡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香气。“小香蕉抬起头,看着众人的眼睛。从这些眼神中,他看到了他们的喜悦,也感受到了幸福的存在!”这样优美的句子,应该还有。可惜的是,这本书是注音版的,经过改写,不得见到其原貌。

看到一百三十页时,我被“一分钟也不坐的本韦努托”深深感动了。本韦努托生来怪异,只要坐下,就会不停地快速生长。他第一次主动坐下长大,是因为爸爸去世,为了帮助妈妈,要出去工作。他坐了几分钟,迅速地从一个小孩子长成了小伙子。他第二次主动坐下,是为了帮助一个生病的妈妈照顾孩子。等他站起来的时候,已经长白发了。他第三次主动坐下,是为了陪一个快离世的老人打牌。打完牌,他已经白发苍苍、弯腰驼背了。他第四次主动坐下,是为了掩护小香蕉和瘸腿猫越狱。走出家门时是八十岁,回到家已经超过九十岁了。他第五次主动坐下来,是为了陪一个没有实现理想的巡夜人聊天。最后,他就那样坐着离开了这个世界。

认识他的人都说:“你做好事情有什么好报呢?要是你只想着自己,现在你还会像只小麻雀那样蹦蹦跳跳的。”可是本韦努托却不这么想。他的每一根白头发都能让他想起一桩好事、一个自己新交的好朋友。助人为乐,他干嘛要后悔死呢?

瘸腿猫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挑个好的地方生活,本韦努托笑笑说:“这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国家,也就是说,这是个最适合我呆的地方。”这是地藏菩萨的境界。小茉莉在他的启发下,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现在我知道,我该拿我的嗓子干什么了。与其全世界到处跑,震坏东西,倒不如用我的嗓子尽力让人们获得快乐。”

书中的正面人物,都是牺牲自己,无私奉献。他们遭受着误解、漠视,却依然对世界充满希望,依然向遇见的人付出爱心。在默默奉献的时候,受助者甚至不知道他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他们就那样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时光,甚至是生命,即使无人感谢,他们也不伤心。这是怎样的无欲无求!

深究一下,也许每个人物、场景也都有象征含义吧。在一个人人说假话的地方,如何能保有初心,不失去自己?如何能勇敢地站出来说出真相?如何能解救那些为假话所苦的人?答案只有一个:无私。

合上书,我又为自己的浅薄汗颜了。以后再评价一个故事、一本书,至少要看完再说话。这个我曾经认为没有深度、情节不吸引人的童话故事,却给了我很深的思索。我曾经苦苦寻找过生命的意义,原来,答案就在童话里。

尽力让别人获得幸福快乐,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2016年11月10日

上一篇: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下一篇:网格化管理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