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2023-0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综述

摘 要:科技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点方向,应该大力加强对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对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政策及其交叉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机会。

关键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文献回顾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0.06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因此,科技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点方向,应该大力加强对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而从已有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回顾,有助于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研究脉络,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总体来看,已有对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政策及其交叉研究三个方面。

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

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概念界定和探讨其理论渊源。学界普遍认为,创新驱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迈克尔·波特(1990),他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将国家的竞争力发展过程划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等四个阶段,并提出了创新驱动是国家竞争力原动力的重要论断。而对于创新驱动发展理论的渊源,学者们普遍认为包括三大理论:即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熊彼特的創新经济增长理论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说中的科技创新思想(张泽一,2013;陈宇学,2014)。

二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容与实施路径研究。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容,学者们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内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尽兴科技创新。如洪银兴(2013)认为必须明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而且必须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中国生产力课题组(2015)则认为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进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也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如陈曦(2013)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是通过搭建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等三大平台,并完善创新评价、创新人才、创新政策、创新文化等四大机制来逐步实现的。吴锋刚、沈克慧(2013)基于中国特色的创新方向研究,提出了基于国家层次的创新要素驱动模式、基于产业层次的聚集创新驱动模式和基于企业和个人的市场需求驱动模式等创新驱动的三种实施路径。

三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在国家层面,如李洪文(2013)在分析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上从转变发展理念明确经济转型目标定位、突破体制约束和制度瓶颈、转变政府职能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李辉(2015)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长效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可以从创新体制和创新机制两个方面进行。在省市层面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研究中,由知网检索可知,对江苏、浙江两省的研究最多,其他省份如广东、上海、北京、山东、四川、河南、陕西、黑龙江等省市也有一些,而包括天津在内的其他省市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2 对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

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属于公共政策的研究范畴。目前,对于科技创新政策的概念界定和具体内容学术界还没有尽管达成共识,但唐莉(2014)等学者认为,绝大多数研究者将科学、技术和创新视为科技创新政策的三大内容,并且三者密不可分,有机整合。从已有文献刊,国外学者对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两方面:一是从理论上探讨科技创新政策的形成机制和路径模式,新古典经济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国家创新系统和三螺旋创新模式等理论都被引入了进来(唐莉,2014);二是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来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已制定的科技创新的不足与改进策略。

而我国对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最初的研究主要是介绍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对我国科技政策制定的启示,如王志平等(2005)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州政府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可供我国借鉴的若干启示。

后来,随着对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内容和方法亦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以及我国各省市之间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如董娟、陈士俊(2008)对中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美国竞争力计划》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我国未来科技创新战略应当注意的问题。林宏(2013)对浙江与国内部分省市区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浙江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具有前瞻性、开放性、领先性,但在创办科技型企业“自主首付”、引才工作力度、职务发明成果所得收益等方面的规定有待改进和完善。二是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国家和省市层面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评价,总结经验与不足。如肖士恩等(2004)利用访谈资料对北京市的科技创新政策从研究开发的政策效果、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效果和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作用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指出了北京市科技创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郭强(2012)基于已有的研究,建立了科技创新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利用2000年和2009年相关数据,针对全国的31个省级地区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和熵值法分别计算出指标的隶属度和权重,对科技创新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对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对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零散的分布于学者们对各省市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中,但通常研究者们并没有把科技创新政策与其他的创新驱动支持政策进行有效的区分。如陈勇星等(2012)在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对策研究中提出“将科技创新工程作为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针对‘投入→创新→驱动→发展’等每个环节制定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并使这些政策措施相互配合与协调,形成有效的政策措施体系”。孙波(2015)在其发表的文章《山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中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中包括了很多科技创新政策和其他政策。而在戴维新(2010)在《关于南京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所提的“提倡全民创新营造创新氛围”、“树立创新理念强化创新意识”、“构建创新平台拓展创新领域”等八项政策建议中也将科技创新政策和其他支持政策合并了一起,并没有进行区分,这一结果导致了其所提出了政策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为空泛。

4 国内外研究述评

通过对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回顾,可以发现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存在以下研究机会:一是在省市层面的研究中,对包括天津在内的一些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進行加强;二是在已有研究中,研究者们并没有把科技创新政策与其他的创新驱动支持政策进行有效的区分,大多是泛泛而谈,这导致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所提出的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政策建议难以深入,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将科技创新政策与其他的创新驱动支持政策区别开来,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洪银兴.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5-12.

[3]张泽一.党的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渊源及其现实意义[J].甘肃理论学刊,2013,(5):34-37.

[4]陈宇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14-34.

[5]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13,(1):5-11.

[6]中国生产力课题组.“十三五”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J].经济研究参考,2015,(14):21-42.

[7]陈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13,(3): 42.

[8]吴锋刚,沈克慧.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J].企业经济,2013,(6):48.

[9]李洪文.我国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3):26-29.

[10]李辉.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J].价值工程,2015,(22):256-259.

[11]唐莉.国际视野下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动态及对我国的启示[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14,(2):1-6.

[12]王志平,张春美,蒋为群等.纽约州政府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研究及启示[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6,(2):37-44.

[13]董娟,陈士俊.中美新科技创新政策的比较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8,(2):28-30.

[14]林宏.浙江与兄弟省市科技创新政策比较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5):7-8,61.

[15]肖士恩,雷家骕,刘文艳.北京市科技创新政策评价及改进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4,(9):53-55.

[16]郭强.基于省级数据的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评估[J].统计与决策,2012,(3):81-84.

[17]陈勇星,屠文娟,季萍,杨晶照. 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0):37-41.

[18]孙波.山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1):142-143.

[19]戴维新.关于南京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若干思考[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1):107-110.

作者:孙德升

第2篇:基于科技创新资源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科技创新资源是创新者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拥有或运用的,可为其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种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集合。科技创新资源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直接动力,是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决定因素。基于科技创新资源进行咸阳产业发展战略对策研究是当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应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强化科技创新带动与支持;在产业政策制定和完善上凸显西咸统筹与产业能动;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形成产业集聚化、企业集群化大格局;在产业技术升级上走“两化融合”的新型发展之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加快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产业新势力”培育;在产业发展评价上,通过评价信息的及时传递,引导产业发展战略及科技发展战略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科技创新;资源;产业发展;作用;对策;咸阳

一、科技创新资源的涵义及对产业发展的意义

科技创新是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整合的结果,科技创新资源是创新者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拥有或运用的,可为其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种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集合。当各类资源协调发展、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时,科技创新就可能取得成功;当各类资源结构失衡、配置不当、活力不振时,科技创新将难以奏效。一般而言,科技创新资源具有高增值性、稀缺性、综合性、动态性、区域性、共享性等特点。

科技创新资源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直接动力。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产业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按照一定规律发生相应的转换和演变,产业结构调整即国民经济各部门及整个产业结构随主导产业更替而发生的变化。按照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推进产业经济自身能力形成与突破的关键,不仅决定着该区域在区际经贸联系和分工中的相对地位,更决定着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是区际社会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实质上是产业间生产要素配置的调整优化,一方面,科技创新资源能够通过影响生产函数,提高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和替代效应,增加投入要素的产出量,从而实现对产业间生产要素配置的调整优化。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导致了直接应用科技创新成果的新兴产业的形成,并使之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带动一系列关联产业的调整和发展,使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发展。

科技创新资源是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决定因素。无论是遵循科学发展观和宏观调控的要求,还是应对日趋严重的资源要素制约,都需要区域产业体系建设走集约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本质特征在于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投入要素综合利用率的提高,从而使产出趋向于最优化。没有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只能依靠劳动力和资本的追加投入来维持低效率的产出,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从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进程看,只有基于科技创新资源的推动,才能使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低水平重复生产的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一方面使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自动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增加生产要素的产出率,减少生产成本,增加产品总量,提高产品性能,实现产业集约增长。另一方面,促使管理技术不断提高,从而改善经济资源的投入产出率和综合利用率,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率和生态环境破坏的不良局面。

二、基于科技创新资源的咸阳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定位

(一)必要性分析

产业发展水平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产业自身基础之外,更有市场需求及外部环境的推动。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将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为确保《纲要》的实施,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若干配套政策,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保护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各有关部门依据配套政策的相关要求制定了必要的实施细则。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关系全局的国家战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产业促进方式和手段,科技创新资源成为了推进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咸阳具备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随着西咸经济一体化的深度推进,更有西安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可资利用。全市产业发展的希望在科技创新,潜力在科技创新,出路在科技创新。因此,按照咸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技进步与创新,建设创新型咸阳的决定》、《咸阳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以及《咸阳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所确定的全市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政策措施,充分激活科技创新资源动能,以“西咸全域大科技”合作与共享机制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和规范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联系广泛、作用显著的科技创新新秩序,增强科技创新与产业经济的关联度,找准产业定位,集聚先进产业,推进优势及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的高新化、新兴化,谋求全市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进一步调整优化,通过产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实现全市“经济实力更加强劲;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改革开放更具活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就成为咸阳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而基于科技创新资源进行全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则成为当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咸阳产业发展战略背景分析

西咸经济一体化从2002年提出。2002年12月两市签订了《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书》,提出了“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基本思路。2004年7月两市合作编制了《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进入了两市经济一体化由准备到实质性实施的阶段,提出了坚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2006年9月两市合作编制了《西安—咸阳产业合作战略框架协议》,以明确产业合作共建重点区域为切入点,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由基础设施对接进入了“产业一体同构,城市功能互补”的发展新时期。2007年6月,两市签订了《2007年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重点工作备忘录》,就进一步加快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的八个方面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2008年8月,省政府原则通过了《西咸一体化建设规划》。目前,全国500强企业之一的西电集团等百余家西安企业入驻咸阳,城建、交通、旅游、电信、环保、科技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不断扩大,并开创了我国两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实施电话升位并网的第一例。时至今日,西安与咸阳不仅成为西部区域合作发展的先行者,西咸模式也被认为是中国城市一体化实践中的典型模式。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对两市产业分工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形成紧密型产业链条、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主旨的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进一步加强。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与采用

迄今为止,研究者们曾探索使用关联度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诸多方法对区域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后认为,第一,关联度分析法的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进行关联度分析必须事先选择一个参考序列,而参考序列的选择对计算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实际工作中,选择什么指标作为参考序列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第二,主成份分析法对样本量要求较为苛刻,尤其当指标数量较多时,该方法只有在大样本情况下才宜于使用。第三,模糊评价法要求分析者能准确给出各指标的隶属函数,这一要求不易达到。第四,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因素分析评价方法,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数据有限的情况下使用更为方便,因而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咸阳为例,其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是一个多元多维目标系统,因此,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基于科技创新资源的产业发展评价更为适合。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提出。其基本步骤是:第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二,构造成对比较阵。第三,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第四,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对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环节。指标的选取和确定是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不是若干指标的简单堆积和随意组合,而是根据科学性、灵敏性、可比性、实用性、简洁性相结合的原则而组成,能综合反映一个市产业发展状况的指标集合。本文设置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参见表1),也即层次分析法中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立足于这一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主因素层和子因素层评价指标判断矩阵的确定以及对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得出客观的和可以接受的指标权重,由此可计算出产业发展综合评价值E。E的数值在0-1之间,越靠近1则表示产业发展状况越好,对产业发展状况评价的满意度越高。这一指标体系既可用于一个市范围的产业发展评价,也可用于各个县区的产业发展评价;既可用于区域内整体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也可通过指标的增删调整用于区域内各个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价。

表 1 .基于科技创新资源的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主因素层 子因素层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单位 权重

可持续发展能力 A1 产业聚集度 ? B1

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情况 ? B2

园区建设情况 ? B3

招商引资项目数 个 B4

R&D投入占GDP比重 % B5

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 亿元 B6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的科技活动人员数 人 B7

中介组织数 个 B8

科研院所、高校数 个 B9

区域内科技风险投资总量 亿元 B10

新技术在区域内的推广速度 ? B11

专利授权数 个 B12

竞争能力 A2 总产值 亿元 B13

新产品产值 亿元 B14

高技术产品产值 亿元 B15

市场占有与开拓情况 ? B16

出口创汇额 亿元 B17

主要行业全国影响力 - B18

品牌建设情况 ? B19

附加值创造情况 ? B20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 个 B21

增长能力 A3 从业人数增长率 % B22

产值增长率 % B23

固定资产增长率 % B24

利润增长率 % B25

技术投入率 % B26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年 B27

总资产贡献率 % B28

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率 % B29

生态维护能力 A4 万元GDP 单位能耗下降率 % B30

万元GDP废水排放量下降率 % B31

万元GDP废气排放量下降率 % B32

万元GDP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下降率 % B33

参考文献:

[1]柴金艳.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科技创新战略[J].管理科学文摘,2007.

[2]金碚.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 2006,(5).

[3]郑元景.论科技创新与发展循环型经济[J].科学.经济.社会, 2005,(3).

[4]李耀平.现代科技创新的趋势与特点[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咸阳市统计局.咸阳五十年[M].1999.

[6]咸阳市统计局.咸阳统计年鉴[M].2000年—2007年.

作者简介:严维佳(1964-),男,江苏镇江人,中共陕西省咸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西北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陈合营)

作者:严维佳

第3篇: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方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家科技进步试点城市——义乌市20多家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最新情况和义乌市创意园的调查研究,总结成功的典型经验,推向全国;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创新品牌;增加销售收入、提高企业绩效、增加企业利润,最终使义乌市乃至全国的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建成更多的百年长青的企业。科技创新是城市经济的“发动机”,科技创新使城市具有生命活力,并成为创新型城市。

关键词: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发模式;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有了大幅提升,2009年中国GDP已超过335353万亿人民币,但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外延式发展,依赖廉价劳动力粗放式发展和依靠国外资金与技术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自1998年以来,科技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有所下降,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与出口拉动,产业技术的进步基本靠引进,本土的科技能力未能给国家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目前,中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当前美国等国的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高达70%以上,其对外技术依存度基本保持在30%以下。中国在占固定资产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领域的关键装备基本依赖进口。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使中国许多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境地。许多重点领域日益加剧了对外技术的依赖,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国家科技进步试点城市——义乌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最新情况和义乌市创意园的调查研究,总结成功的典型经验,推向全国;针对一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国外和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对义乌市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确立的重要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任务,加强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将义乌的成功经验推向全国,对于全国的企业和经济发展来说,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调查研究的内容

企业重点领域,重大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情况的调查研究。如科技创新有哪些设想创意?存在哪些困难?等等。

政府推动实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战略产品和工程专项,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带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如发明专利及使用等。

中小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调查研究。如设立研发机构数、研究人员数、研究经费、技术改造经费;企业文化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等。

提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应对未来发展挑战的措施实施情况调查研究。如“制定标准”、“品牌建设”、“开发新产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如何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化危为机等。

义乌市创意园调查研究。如创建设立创意园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情况调查等。

四、调查研究的设计

(一)调查研究的对象与工作流程

1、调查研究的对象

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有浙江思普瑞自控设备有限公司、浙江迪元仪表有限公司、浙江三鼎织造公司(产品为织带)、浙江梦娜袜业股份公司、浙江新光饰品集团公司、浙江伟海拉链有限公司、浙江大德药业集团公司、义乌市美能笔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圣文化用品公司(产品为玩具)、义乌玩具行业研发中心、义乌市棒杰数码针织品有限公司(产品为无缝内衣)、义乌无缝内衣行业研发中心、义乌市华鸿控股集团(产品为工艺品)、义乌市真爱毛纺有限公司(产品为毛毯等床上用品)、浙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浙江浪莎针织有限公司、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朝日科磁业有限公司(产品为工业用磁)、义乌市丹溪酒业有限公司、义乌市畅通石化管业有限公司等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调查研究。

2、调查研究的工作流程

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开展前期工作,完成资料收集和前期调研;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历时8个月深入企业调查;2010年2月至9月完成论文和调查报告撰写。

(二)问卷设计与实施办法

1、问卷设计的内容

问卷设计分为客观卷和主观卷,客观卷分为8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共8个方面;第二部分为了解企业在科技投入方面的情况,共5个方面;第三部分为了解企业科技人才方面的情况,共5个方面;第四部分为了解企业研发机构的情况,共4个方面;第五部分为了解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情况,共5个方面;第六部分为了解企业专利、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共8个方面;第七部分为了解企业创新的成绩和财务指标等情况,共17个方面;第八部分为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共4个方面。通过这8个方面的调查,基本上可以了解企业的科技创新情况。

主观卷分别有企业领导卷和中层干部及员工卷:企业领导卷由3-5位董事长、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以上人员分别填写,主要了解企业领导:第一,对所在企业工作的感受:如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主持,对员工主动学习的意识看法感受。第二,了解企业面临最大的3个困难是什么?如资金问题、人才问题、研发投入、政府扶持力度等。第三,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如研发团队的能力,控股股东的因素,科技投入的多少?产学研合作等。第四,所在企业不同部门的创新能力:如对企业研发部门进行评价,对企业生产部门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企业营销部门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中层干部和员工卷随机抽取8-10人填写,主要了解:第一,对所在企业工作的感受:如本企业的领导在科技创新上能够给予较多的投入,本企业的领导对于员工的创新行为提供各种支持,企业制订了科技创新战略或规划。第二、三方面问题和企业领导卷相同。第四方面了解对所在企业工作环境的感受:如企业会适时地提出阶段性的新目标和新思路,企业能够对员工的创新成果给予公正的评价并给予奖励,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地开设讲座和培训等。

2、实施办法:企业发放问卷、座谈、访谈、参观、考察

(1)问卷发放与样本构成。共向前面列出的21家企业发放客观性问卷42份,回收42份,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达95%;共向10家企业发放主观性问卷117份,回收106份,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为90%,这10家企业分别是:浙江思普瑞自控设备有限公司、浙江迪元仪表有限公司、浙江伟海拉链有限公司、浙江大德药业集团公司、义乌市美能笔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圣文化用品公司、义乌市棒杰数码针织品有限公司、义乌无缝内衣行业研发中心、义乌市华鸿控股集团、义乌市真爱毛纺有限公司。

(2)座谈访谈参观考察。先后与上述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企业研发中心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中层部门经理和一线员工座谈交谈;并参观考察了各企业研发中心、产品陈列室、企业史馆或荣誉馆及生产主要产品的车间;考察了解整个企业的生产程序、工艺流程,特别对浙江迪元仪表有限公司、义乌市棒杰数码针织品有限公司等自动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表示敬佩和赞叹。各企业的领导及员工们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表达了他们的心声,我们也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知识和经验。

五、义乌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分析研究

(一)义乌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问卷分析与现状研究

1、义乌市科技创新概况与绩效分析

义乌市政府自2006年以来先后制定下发了《义乌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义乌市企业技术开发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办法》、《义乌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鼓励发明创造,激励技术创新,提高专利创造、管理、保护运用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07年市财政科技拨款1.29807亿元,占市财政支出比例的4.73%;科技经费投入总额7.4352亿元,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的1.77%;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5.92778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41%;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4.3606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04%。2008年市财政科技拨款1.52430亿元,占市财政支出的比例为4.77%;科技经费投入总额为8.53716亿元,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73%;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6.88178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51%,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5.11411亿元,占生产总值比例为1.04%。截至2009年底,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科技型企业共121家;其中国家重点火炬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2家,义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4家,义乌市科技型企业49家;全市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126家,省级11家,义乌市级115家。在自主创新体制上有了新突破,实现科技投入、科技人员、发明专利、高新技术产业大幅度增长,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使义乌市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等名列全省前茅,连续五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创新型城市是在新经济条件下,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一般由区域科技中心城市发展演变而成,是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相互融合的城市演变形态。目前,国际公认的创新型城市主要度量标准是:技术对外依存度不超过3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比重超过70%,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3%,企业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4%。此外,创新型城市还应有良好的创新政策和制度,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一批实力雄厚的创新型企业,成为区域经济中具有引领作用的中心城市。研究国际上成功的创新型区域城市,如新加坡、韩国的大田、日本的筑波、印度的班加罗尔、英国的剑桥、美国的硅谷等,可以发现这些地区和城市都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创新体系,拥有优良的创新要素,在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很好。

2、专利商标与标准制定

义乌市自2007年10月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以来,先后制定颁布了《义乌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国际商贸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以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全市新增申请专利4080件、授权专利2285件;注册商标8889件,中国驰名商标43件,浙江省著名商标20件;中国名牌商品3个,浙江名牌产品16个;20家企业分别参与了24个中国国家标准、28个行业标准和11个地方标准的制定。增强了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力,提升了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加了创新要素的内涵和提高了创新产出的品质。

3、品牌与管理创新

被调查企业90%以上,拥有一项浙江省以上著名商标或省以上名牌产品;被调查企业90%以上拥有一项技术发明和授权专利;被调查企业90%以上2006年、2007年、2008年研发经费增长在10%以上,企业产值增幅在20%以上;尽管在2008年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90%以上被调查企业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速。取得以上成绩,是企业坚持品牌与管理创新的结果。例如,中国三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三鼎织带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织带企业,也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织带研发中心,并在同行中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远销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顶”牌工艺织带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三顶”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现在该公司正在实施“构筑产业航母、打造中国名牌”的发展战略,坚持“产业多元化、经营国际化、资本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管理筑基、文化铸魂、营销筑阵、品牌塑根”的战略,全力打造“三鼎”品牌。再如,浙江棒杰数码针织品股份有限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ISO14001、OEKO-TEX100等国际质量和环保认证,并取得了“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标准化AAA级企业”,坚持“依衣不舍树品牌”的经营宗旨,立足主业、锲而不舍、长期不懈地把品牌打造成国内外行业、市场上声誉卓著、领先强势的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加强产品研发,以品牌创新为核心,不断提高新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使公司在无缝服装行业中成为时尚产品引领者形象。又如,义乌华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生产销售镜框、画框、相框为主的民营企业,先后在阿联酋、沙特、以色列、巴西、加拿大、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华鸿”商标。国内也进行了全类别商标注册及同音字不同等保护性注册。同时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公司拥有授权专利9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华鸿公司还和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加强交流,提高华鸿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争取实现“中国第一、世界品牌”的目标。

4、科技创新与企业融资

义乌市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立了义乌商城集团小额贷款公司和浪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10年6月8日,义乌市浪莎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共发放贷款金额5.44亿元。针对义乌企业科技创新经费融资难,义乌市金融机构变通贷款抵押和担保方式,从企业的专利权,市场商位使用权,乃至企业排污权抵押、担保,经审核后,都可以拿到银行申请贷款,多项创新举措协力破解义乌市企业融资难题。目前企业融资渠道较少,很难适应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的需要,因此,采取各种方式,筹集企业科技开发经费,以解决企业科技开发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加大技术开发经费的提取并保证技术开发经费的使用。其次,为促进义乌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如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以确保企业高新技术项目的开发有一定的经费来源。再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社会筹集资金。鼓励非银行性资本如民营资本通过一定方式参与企业科技创新,互惠互利,分享企业创新成果。最后,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大企业R&D投入,政府有关部门可将企业R&D投入作为企业技术进步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与评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相挂钩,激发企业科技开发和投入的积极性。

(二)义乌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相关因素分析

1、研发投入与销售收入

R&D投入强度虽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仍显不足,一些企业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R&D投入是科技活动的核心指标,是衡量地区间科技实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用以反映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2009年,义乌企业R&D经费支出24753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4876万元,R&D投入强度为1.68%,高于全省0.63%的平均水平。但总体上看,创新研发R&D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国际上普遍认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应具有5%左右的R&D投入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2、企业绩效表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的研发投入和销售收入等绩效是成正比的。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省级以上名牌、省级以上著名商标的数量也是成正比的。

3、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

民营义乌华鸿控股集团公司,为员工创造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提供合理的工资薪酬和奖励;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培训提高的机会。从2002年开始至今,针对厂长、经理领导的外部培训有3次以上,针对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内部培训有5次以上;新招的员工培训内容有公司理念、企业文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文明礼仪等10余项。公司内设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多功能娱乐厅和乒乓球馆、篮球场、排球场等文体活动场所,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每逢节假日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晚会,并发放电瓶车、自行车、洗衣机、冰箱等奖品;每月还有书法、演讲、卡拉ok等文体比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员工的生活,还成了企业发现人才的途径。研发人才等是企业最大的资源,研发人才除了赚钱还渴望个人有事业有前途,企业要给他们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认为在这家公司干“有干头”,这样他们就不会离开这家公司,愿为公司的发展作长期的贡献。这也是企业文化在发挥作用。

民营浙江迪元仪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向东,是该公司7个股东之一,分管技术研发工作。他1991年大学毕业,分配在机关工作,1992年“下海”到该公司从事技术研发工作。10多年来他主持开发了涡街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12个大类的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并且被评选为义乌市科技创新突出贡献者、义乌市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等。像他这样的研发人员拥有企业股份,是对研发人员比较好的激励机制,容易出成果,值得股份制中小企业学习借鉴。

六、结论

通过对义乌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方法、路径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科技创新对于一家企业、一个城市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科技创新,可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创新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市场美誉度;扩大生产、增加销售、提高绩效、增长利润,最终使义乌市乃至全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建成更多的百年长青的企业。科技创新是城市经济的“发动机”,科技创新使城市具有生命活力,并成为创新型城市。

参考文献:

1、欧阳峣等.中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服务体系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林小莉,周蓉蓉.金融危机背景下浙江产业升级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9(21).

*本文属2009年义乌市科研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方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09-3-10。

(作者简介:毛文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科技进步;陈文建,浙江义乌市科技局高级工程师;金正春,浙江义乌市科技局工业科副科长;徐旭英,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龚江洪,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作者:毛文学 陈文建 金正春 徐旭英 龚江洪

第4篇: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全面分析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创新要素建设运行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提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凝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三个方面的战略选择,为电力企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研项目

战略发展SWOT分析

一、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情况

(一)现状

科技项目是企业广大员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载体,部署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是引导和带领员工推动电网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顶层设计、过程管控和指导,确保在电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和进展,并能切实有效地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断鼓励创新,注重利益引导,通过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成果表彰,培育高层次科技成果,构建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在科研奖励、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以江苏为例,十二五期间,电力企业科技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项目总数超过600个,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3项、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奖59项;获得专利授权2144件,其中发明专利371件、其他1773件;1个实验室升级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新增1个实验室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新增2个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及科研成果水平均取得了较大提升。

(二)问题

笔者为了解掌握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采取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创新情况专项调研。完成13家地市电力公司、5家电力科研单位共计581人的问卷调查,分析各层级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科技创新要素建设运行情况,分析主要存在问题。

科技管理队伍方面: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架构仍有待优化,在科技管理部门归口管理、业务部门协同负责的科技创新双维度管理体系、上下两级科技管理层级方面有待完善。在调查问卷中,技术人员希望科技管理部门“帮助在项目申报、实施工作中进行协调、沟通”的需求最为迫切,其次是在项目策划申报、信息情报方面提供服务。

科技管理制度方面:本部、直属科研单位、基层单位之间各层级科技项目策划、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加强,面向技术人员的创新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需要向精细化方向发展。44.22%的调查对象认为“公司科技工作存在的不足”在于“创新氛围和激励机制有待加强”,表明希望对现有的创新激励机制进行建设完善的愿望比较迫切。

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专业人才当量上往往只考核学历、职称等因素,而对于员工的科技创新贡献率、取得成果水平等未予以高度重视,也未形成相关的考核指标,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虽然建立了各级专家和骨干评审制度,但在考核管理上往往采取“事后总结评审制”,未能在源头上加以引导,缺乏培养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一些专家和骨干往往表现得后劲不足,缺乏更进一步的上升空间,需要在科技人才培养的方式上进行创新,使科技人才形成可持续化发展。

科技创新资源方面:在加强企业系统内部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需加强与外部优势科研力量的合作,充分发挥外部科技资源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互补与协同作用,相互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基地、大型公共仪器设备、技术标准检测评价机构,逐步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在有效集成外部科技资源上实现新突破。

科技创新载体方面:通过对历年开展的科技项目数量和成果质量分析,发现在承担的重大项目数量、取得的高等级重大成果等方面均偏少。调查问卷显示,技术人员更倾向于主动承担“面向生产一线的科技项目”、“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同时企业对同一领域科技项目研究的延续性还有待加强,在开展科技项目过程中对于关键技术的系列化研究方面关注度不够,对于成果的持续改进也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往往导致一些成果处于雏形期,而未能进入到产品化阶段,不利于形成重大成果。

二、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的SWOT分析

采用SWOT分析法对科技创新情况进行剖析,如图1所示,企业科技工作机遇与挑战共存,优势与劣势相依。

(一)面临的机遇

公司改革:“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将对公司生产力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迫切需要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研究解决技术发展难题,提高公司驾驭运营现代大电网的能力。

电网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不断深入,公司着力解决电网“两头薄弱”问题,在特高压电网运行维护、新能源接入、国际一流配网建设方面技术需求日益迫切,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二)面临的挑战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及其带来的组织架构的变革、管理模式的变更,对企业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争当创建“两个一流”排头兵:对照“两个一流”发展愿景和企业所处的地位,科技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还不能完全满足争当创建“两个一流”排头兵、率先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要求。

创新型企业建设:现有科技创新管理架构有待优化,创新资源有待整合,创新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激励与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依然存在。

(三)存在的优势

技术优势:近年来,在新能源接入、大电网运行控制、电网智能化等方面持续开展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为自主创新、传承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资源优势:拥有优良的试验装备,各级创新工作室、专家工作室建设完备,专家队伍体系完整,员工学历水平、专业技术能力相对较高。经济发达、高新企业与高校云集,公司科技创新外部资源丰富。

体量优势:运营的电网规模很大,电网发展迅速,规划建设、运行控制、检修维护、营销服务等各方面技术需求迫切,研究成果影响范围广,创新潜力巨大。

(四)有待克服的劣势

引领作用不强:目前科技对电网发展中存在的前瞻性问题研究不够,系统技术研发供给与需求尚存在差距。随着特高压接入、智能电网建设、新能源应用与推广等工作的开展与深入,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等全过程都面临技术进步与技术革新,这些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和支撑手段,科技创新对电网发展引领作用亟待提高。

领军人才不足:与电网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关键领域的权威专家和高精尖科技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科技人员投入数量和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电网快速发展和建设现代公司的需要,建设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管理水平不够:各单位、部门之间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度以及取得的成果水平方面还很不平衡,企业承担的大项目、获得的大成果与所处地位还不相称,各级科技支撑管理队伍规模、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选择

从企业科技创新体系运行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本部、直属科研单位、基层单位之间各层级科技项目策划、统筹协调的力度还不够,复合型、团队化协同攻关的力量还不强,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公司与电网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的合力还未形成。在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管理方式转变等方面需审时度势,研究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和体量的科技发展新举措。

(一)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一是建设复合型科技攻关团队。充分发挥公司各层级技术专家参与科技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多层次、复合型的科技创新主体,不断提高公司在智能电网建设、新能源消纳等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是建设开放型重点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推进实验室开放共享,组织开展短期研修,提升实验室装备水平与影响力。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努力实现实验室数量与质量突破。

三是建设领军型博士后工作站。发挥博士后工作站的“高地效应、蓄水效应、提升效应”,加强人才引进和跟踪服务,高层次专业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项目、创业机会和生活环境。围绕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等战略重点,实现博士后工作站由点到面的带动作用,带动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活动,促进不同专业和不同研究机构间的学术交融。

四是建设服务型培训基地。加强电科院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快高级培训中心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学习、研究、试验一体化平台。依托先进的试验装备和信息平台,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快速积累实际经验,打造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凝聚科技创新资源

一是注重创新示范岗建设。研究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岗、科技创新流动红旗机制,每年评选一批优秀的基层科研团队和个人,树立基层科技创新工作典型,以点带面扩大科技创新工作的影响力,促进科技工作整体发展。

二是注重基层科技力量培养。通过以老带新、组织培训等方式为基层员工提供多种专业技术学习与交流机会。进一步提高面向生产一线科技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项目的实施,充分调动生产一线员工的科技创新热情,培养和建立一支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优的基层科技力量。

三是注重科技管理人员能力建设。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支管理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科技管理队伍。开展科技管理工作劳动竞赛,完善竞赛方案和评价标准,通过竞赛活动切实强化各级科技管理人员的执行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是注重舆论宣传导向作用。要借助和发挥舆论导向和宣传作用,普及科研工作基础知识,开展定期科研技术培训,使科技创新工作真正融入员工日常工作。

(三)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一是创新项目储备模式。改变以往“自下而上”的自发管理模式,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好国网科技资源,发挥攻关团队和实验室优势,有计划、分步骤的策划一批优秀的科研项目,同时要夯实基础性科技工作,注重项目基础管理,形成“金字塔”形科研发展模式。

二是完善项目过程管控。在项目管理上借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组建咨询专家团队,对科技项目过程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咨询,督导。

三是加强项目统筹策划。培育预研型科技项目,充实科技孵化与科研载体的形式,形成储备项目梯度。积极参加国家重大项目申报,积极开展成果培育,合理有序安排项目支撑,力争在科技成果方面取得新突破。

四是推进项目成果管理。形成内外部资源的良性互补机制,抓好科研工作的两头管理,分别在项目立项和项目成果管理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企业科研成果向高层次、原创型方向转变。

通过对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影响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创新要素建设运行分析,我们看到,未来一段时期是提高电力企业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时期,虽然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但如果能够选择正确的发展策略,电力企业科技竞争力将会有非常显著的提升,本文提出的科技创新战略选择为电力企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第5篇:企业创新发展演讲稿:科技创新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一个企业的发展亦与创新息息相关,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只要高度重视“创新”,理解了创新的根本意义,不断在企业中实施创新的手段,企业就会不断产生出人们所需的新产品,从而企业也会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展现新的面貌。

一、加深科技创新的理解

在企业中长期以来把创新单纯理解为小改小革、新技术推广或是技术革新或是技术改造,诚然不可以否认这些创新方式多年来为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它的根本点也是其狭隘点,是仅仅将创造性的成果转化为好一点、更多一点的生产力,从而使企业产生一定限度的经济效益,当今创新的概念已大大超越了原有的境界,创新这个词已展延成创新工程的概念。它既包括传统的创新观念,更包含有对人类知识创新概念,创造企业文化的概念,创新不仅仅是某种技术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探讨,而且已扩展到对人类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对人类的思维方式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对人的创新能力提高的探讨和研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十分重视创新,他曾经亲自提出“勇于创新,多作贡献”,可见国家对“创新”是何等重视,为了使企业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飞速科技发展的需要,企业更需要加深对创新的理解,以尽快健全创新工作,促使企业加快创新的步伐。

二、一个良好的机制是确保企业发展的基础

科技创新既然是作为即将进入2l世纪的主要指导新思想,首先这一思想要在企业结构中形成共识。作为企业的领导要成立专门班子去研究去实施。这种班子既不能隶属于过去总师技术系统,又不能隶属于一般管理系统。它在企业中的地位应当具有更高层次,作为主要厂领导来说,可以为他起到重要的参谋作用。作为企业的发展来说,他应当作为企业发展的总参谋部。他的功能既可以为企业发展拟订长远发展规划、设想、建议,也可以为企业现行生产服务,为提高企业的科技素质服务。

当然一旦建立创新思想的科技发展体制,企业内原有的科技、管理系统,其功能亦应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其实为了满足21世纪的高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原有的一些制度及体制早就应该进行脱胎换骨的转变,一成不变的企业管理体制是满足不了具有划时代高速发展的科技工业的要求。

三、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太湖周边地区开展好企业创新活动呢?创新必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结合在一起。探索这一地区创新的方法,从工业企业方面来看,必须引进高新技术,摒弃过去“五小”带来的危害,几是对自然生态环境有危害、哪怕是一点点影响的企业必须坚决彻底关、停、并、转,杜绝一切污染源,应把发展高新技术、无污染新技术作为太湖周边地区企业发展的唯一立足点。

四、创新工作方法的探讨

研讨科技创新的工作方法是每一个单位极需了解的,创新本身是一种开拓,其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然而不断总结和探索创新的方法是会有利于创新工作的深入展开,这里仅谈谈个人的一些肤浅的想法。

1.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创新往往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新的发展、发明、提高。因此对现有的科技基础不能忽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断总结已有成果,然而不能墨守成规,在总结基础上提出新的设想,新的建议,以利把原有的水平向上提高。

2.超常思考,不断开拓。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讲要有科学幻想头脑,要具有超常规想法不断开拓的思想才能不断使创新达到新的境界。

3.博采众长,善于运用。创新本身要充分运用已获得的成功经验,因此横向之间,上下之间要多通气,多了解情况,充分利用已获得的成功经验,认真研究别人、别单位已取得的成果,勇于提高自己,扩展创新的思路。

五、高度重视人的创造力

首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有独创性的人往往脑子灵活,转弯快,不循规蹈矩,作为领导,尤其是人事部门的人更要注意到这一点,应不拘一格选人才。人的才能不可能一下从天上掉下来,在企业内,要不断组织学习和进行培养。

第二,要善于运用好总结表彰的手段,对有创造力的同志要不惜重金聘用,对有成果的同志要不惜重金表彰,使之不断开拓,为企业更快更好更多地创造更新的产品。

第三,广开才路,不断引进人才。在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中十分注重从企业界中引进经过

三、五年工作锻炼,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青年人才。

第6篇:企业创新发展演讲稿:科技创新发展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一个企业的发展亦与创新息息相关,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只要高度重视“创新”,理解了创新的根本意义,不断在企业中实施创新的手段,企业就会不断产生出人们所需的新产品,从而企业也会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展现新的面貌。

一、加深科技创新的理解

在企业中长期以来把创新单纯理解为小改小革、新技术推广或是技术革新或是技术改造,诚然不可以否认这些创新方式多年来为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它的根本点也是其狭隘点,是仅仅将创造性的成果转化为好一点、更多一点的生产力,从而使企业产生一定限度的经济效益,当今创新的概念已大大超越了原有的境界,创新这个词已展延成创新工程的概念。它既包括传统的创新观念,更包含有对人类知识创新概念,创造企业文化的概念,创新不仅仅是某种技术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探讨,而且已扩展到对人类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对人类的思维方式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对人的创新能力提高的探讨和研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十分重视创新,他曾经亲自提出“勇于创新,多作贡献”,可见国家对“创新”是何等重视,为了使企业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飞速科技发展的需要,企业更需要加深对创新的理解,以尽快健全创新工作,促使企业加快创新的步伐。

二、一个良好的机制是确保企业发展的基础

科技创新既然是作为即将进入2l世纪的主要指导新思想,首先这一思想要在企业结构中形成共识。作为企业的领导要成立专门班子去研究去实施。这种班子既不能隶属于过去总师技术系统,又不能隶属于一般管理系统。它在企业中的地位应当具有更高层次,作为主要厂领导来说,可以为他起到重要的参谋作用。作为企业的发展来说,他应当作为企业发展的总参谋部。他的功能既可以为企业发展拟订长远发展规划、设想、建议,也可以为企业现行生产服务,为提高企业的科技素质服务。

当然一旦建立创新思想的科技发展体制,企业内原有的科技、管理系统,其功能亦应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其实为了满足21世纪的高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原有的一些制度及体制早就应该进行脱胎换骨的转变,一成不变的企业管理体制是满足不了具有划时代高速发展的科技工业的要求。

三、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太湖周边地区开展好企业创新活动呢?创新必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结合在一起。探索这一地区创新的方法,从工业企业方面来看,必须引进高新技术,摒弃过去“五小”带来的危害,几是对自然生态环境有危害、哪怕是一点点影响的企业必须坚决彻底关、停、并、转,杜绝一切污染源,应把发展高新技术、无污染新技术作为太湖周边地区企业发展的唯一立足点。

四、创新工作方法的探讨

研讨科技创新的工作方法是每一个单位极需了解的,创新本身是一种开拓,其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然而不断总结和探索创新的方法是会有利于创新工作的深入展开,这里仅谈谈个人的一些肤浅的想法。

1.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创新往往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新的发展、发明、提高。因此对现有的科技基础不能忽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断总结已有成果,然而不能墨守成规,在总结基础上提出新的设想,新的建议,以利把原有的水平向上提高。

2.超常思考,不断开拓。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讲要有科学幻想头脑,要具有超常规想法不断开拓的思想才能不断使创新达到新的境界。 3.博采众长,善于运用。创新本身要充分运用已获得的成功经验,因此横向之间,上下之间要多通气,多了解情况,充分利用已获得的成功经验,认真研究别人、别单位已取得的成果,勇于提高自己,扩展创新的思路。

五、高度重视人的创造力

首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有独创性的人往往脑子灵活,转弯快,不循规蹈矩,作为领导,尤其是人事部门的人更要注意到这一点,应不拘一格选人才。人的才能不可能一下从天上掉下来,在企业内,要不断组织学习和进行培养。

第二,要善于运用好总结表彰的手段,对有创造力的同志要不惜重金聘用,对有成果的同志要不惜重金表彰,使之不断开拓,为企业更快更好更多地创造更新的产品。

第三,广开才路,不断引进人才。在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中十分注重从企业界中引进经过

三、五年工作锻炼,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青年人才。

第7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一、农业科技创新

近年来,高邮市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依托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基地建设,引进新技术,推行新模式,推广新成果,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高邮市委市政府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五大行动之一,并出台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支持、组织保障、资金支援等,全力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品种和技术创新

市科技部门做好成果申报,争取资金扶持,促使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此外,通过调整品种结构,大面积推广良种,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苏邮Ⅰ”蛋鸭配套系已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并列入了今年全省农业主推品种;14家罗氏沼虾虾苗厂年产虾苗30亿尾,补齐了罗氏沼虾虾苗供应长期依赖外地虾苗厂的短板。

2、以资源优势与科技优势融合助推农业项目。

近年来,该市与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江南大学、里下河农科所等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合作项目,深入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目前,富裕达公司依托国内知名院校,成立了“高邮市罗氏沼虾研究所”,专门研究罗氏沼虾育苗、养殖、加工等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高邮鸭集团成立了全国鸭蛋加工行业唯一的“国家蛋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禽蛋分中心”;双兔食品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展米乳、糙米汁等产品精深加工;戚伍水产公司成立了“罗氏沼虾养殖与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罗氏沼虾精深加工已组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

3、以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高邮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以专项科技经费鼓励引导农业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先行先试,聘任了科技特派员79名,培植科技示范户3500户,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0个。同时,认真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实现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村村全覆盖。

4、以创新机制开发农业项目

高邮市在创新农业开发项目上明确三点要求:一是通力协作,明确责任,合力推进项目建设。该市对项目区乡镇明确专人负责,对施工单位、监理部门要求各负其职保工程质量,要求市农开局、财政局加强监管和督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把握节点,争分夺秒,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该市对项目区乡镇和中标企业要求排进度,对项目建设内容序时推,要求施工单位做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突击在一个月内完成土方工程任务。三是咬定目标,争创一流,精心打造优质工程。该市明确提出了“扬州争第

一、全省争优秀”农业开发的目标,切实要求相关部门要按照设计把好数量关、质量关、效益关。市农开局做到落实专人监督,加强跟踪督查,并在项目区乡镇邀请当地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能力强素质高的村民代表组成“民间监理小组”,全程跟踪项目的实施。

5、创新开发思路,构建农业产业化集中区

①集中区建设全面启动,稳步推进。为了从组织上保证集中区建设,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高邮产业化集中区建设领导小组”,配备了相关工作人员,从而实现了集中区建设有组织、有班子、有人员。②出台集中区建设规划。这规划规定了集中区的区域,主要指紧靠省级高邮经济开发区,从京沪高速入口至北关河约二公里地段,沿高兴东公路南北两侧建设集中区。到“十一五”期末,集中区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凡属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贸易企业及项目可优先落户集中区,其它项目原则上不得落户集中区。建设规划的出台,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在土地趋紧的大背景下,为集中区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③明确集中区发展目标。按照省和扬州市农开局要求和高邮市“三个倍增”计划,我局确立了集中区“十一五”发展目标,即到“十一五”期末,集中区农副产品加工及贸易企业达30家,比2006年增加20家以上;经济总量达40亿元,比2006年增加3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3万户,比2006年增加5万多户。④周到服务进区企业。我局把服务进区企业及项目作为推进集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一是主动服务。设立服务热线,24小时不关机,谁叫谁到,上门服务。局负责同志还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发展情况,听取企业意见,及时帮助协调和化解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全方位服务。特别是新进企业和项目,局负责同志帮助跑政府、跑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疏通审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在项目开工投产后继续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刚进区落户的高邮市龙宇食品厂,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办好了进区用地、规划、建设等各项手续,投资客商非常满意。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出台了优惠政策,在我局的争取下,凡落户集中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及项目,除在供地上得到保证外,还可享受工业生产加工型项目的一切优惠政策。二是包装、推介项目,年初我局包装了2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借助省和扬州市农开局农开网向外推介,同时还主动参加扬州市农开局和市政府在外举行的各类招商活动,积极宣传高邮农业开发,推介高邮农业项目。三是调动和发挥集中区所在地政府的作用,集中区的区域主要在龙虬镇,我们主动与龙虬镇党委、政府做好沟通,争取地方的理解和支持,合力打造集中区的局面已初步形成。⑥积极争取国开项目扶持。在国开办、省和扬州市农开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以来,集中区争取了两个农业开发项目,一是国开投资参股经营项目,中央和省财政共同投资参股2800万元,支持我市双兔米业集团发展优质稻米深加工项目;二是国开重点产业化项目,投入国资900万元,支持我市富裕达公司发展无公害特种养殖饲料加工项目。随着这两个重点项目的实施,必将大大提升集中区的形象,支撑和拉动集中区的建设。

二、崛起的农业产业集群

1、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崛起特征 江苏扬州高邮市的农业产业集群,是以粮食等传统产业和产品为基础,与现代生产经营手段相结合的产业集群,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增产增收两大目标建设中非常典型。以政府的高效推动、经济体的利益驱动,和资金、技术、人才的专业化联动,正在形成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邮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推动下,高邮已发展成为苏中最大的名优农产品生产区域之一。建成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高邮产业化集中区、司徒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高邮鸭蛋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全国罗氏沼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一批省、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有10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8个农产品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58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高邮麻鸭、高邮咸蛋、松花蛋、双兔大米、珠光大米、秦邮董糖、秦邮醉蟹等名牌产品闻名遐迩。高邮农业产业集群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优势特征:

①、政府主导性。以往各地形成的产业集群,或依托自然资源逐步发展,或靠经济资源拉动,逐步形成企业共同价值链。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有一个鲜明的主线——农业综合开发,这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农业发展战略。“只要在产业集中区投资建厂,农业综合开发就优先立项扶持”,扬州农开局樊必余局长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政府主导性特征。由政府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制定规划和优惠政策,启动政府资金扶持,引导各方投入,并按市场规律组织好产业的衔接,并强有力地带起千百万弱势的农民致富。

②快速聚集性。世界性的产业集群现象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和德国,其快速发展则是战后的60年代,历经近半个世纪的衍生过程。我国其他地方的产业集群也大多经历20多年才形成规模。而高邮农业产业集群中,最早立项的高邮鸭集团项目,距今不过5年的时间。短短5年,进区企业12家,年销售额13.7亿元,带动农民76180户。产能快速扩张:如双兔米业30万吨、高邮鸭蛋1.5亿枚、富裕达饲料7万吨、戚伍水产2800吨、日兴生物1650吨、绿科生物850吨,等等。

③、专业协作性。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依托农业综合开发9亿多元投资打造的50万亩里下河粮仓,60多万吨的粮食产量、近10万吨的优质水产品,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由双兔米业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优质米,副产品米糠作为富裕达集团生产虾饲料的原料,西湖水产品加工厂进行水产加工,绿科生物和日兴生物科技公司则利用虾等水产加工副产品进行生物制药等高端产品生产。这种紧密型的专业协作性产业集群,与以往那种企业围绕某一产品,分定原料或零部件加工、产品生产、销售等分散型的专业分工性产业集群截然不同。

④、科技创新性。科技创新是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而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创新功能似乎更加突出。稻米生产中引进筛选优质品种,通过精确施肥、品质调优、“小壮高”栽培、节水灌溉、稻鸭共作、稻田养殖、高茬麦套稻、机插秧等技术组装,打造出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加工环节实行科技产业化开发,直接立项高科技企业,把产业集中区的产品档次,由稻米、水产品等初级加工,经过饲料等接口产业,迅速提升到保健、化妆品、生物制药等高端产品。

⑤、利益驱动性。政府主导是否带来扭曲竞争机制、资源配置失衡、不计成本、重复建设等老问题?实际上,市场的驱动力贯穿着高邮农业产业集中区建设的始终,农业综合开发顺势应时加以科学引导,才出现了目前的繁荣。当苏南等发达地区农耕经济逐步萎缩,苏北、苏中地区现代农业快速增长,“长三角”的龙头上海等超级城市群的高端农产品消费需求渐成趋势时,巨大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商业利润,造就出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就在情理之中了。

2、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因

在高邮市一个面积8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万的龙虬小镇,何以在仅仅不到5年的时间,产生了一个产值12亿元的农业产业集群呢?而且据说核心区面积只有673亩,就集中了双兔米、高邮鸭、富裕达、绿科生物、戚伍水产、日欣生化和一个水产品交易市场等7家企业。实际上,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开放发展的程度有很大关系,是特定历史背景、经济制度、人文环境下的动态衍生,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推动、科学规划、综合开发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就至少有以下一些原因。

1、有优越的人文地理条件。据扬州市农开局的同志介绍,高邮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中部,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和淮扬省道纵贯南北,堪称八府通衢。秦筑高台建邮亭,汉代成建制,历史悠久。高邮湖、大运河,湖滩密布,河流交错,典型的水乡平原造就了丰饶的物产,尤以农林水特产品居多。高邮人“亲商”,自古即商品集散地,近代贸易也有一百多年历史。

2、有雄厚的农业开发基础。高邮市已经实施了18年农业综合开发,有36万亩中低产耕地得到了改造,占全部耕地的七成以上。基本农田中水利设施、防护林网、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建设到位,农业生产已经初步实现水利化、机械化、合作化、科学化的现代农业水平。特别是近些年高效农业的强力推进,使土地产出水平、生产经营水平和农产品数量及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3、有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18年开发,高邮已经成为全国产粮大县和特色农林水产品生产大县,迫切需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龙头企业也看好了高邮的农业优势和“长三角”的市场需求机遇,积极要求发展高端农产品生产。循环经济的发展则需要稻米、禽业、水产等优势产业的联动互补,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也需要产业集聚,以形成人流、商流、物流优势,促进市场营销、行业互动、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新增长极的形成。

4、有与时俱进的开发理念。在江苏期间,感受最深的还是上上下下干部的开发理念。扬州农开局的同志讲,我们的准则是“做人、做事、做特色”。一是创新开发理念,咬定效益不放松,千方百计发展高效农业,一心一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扩大投资效应,以一个百人左右的开发队伍,几亿元的开发投入,集聚起20多亿元的项目建设规模;三是打造开发文化,在工作上、项目建设上努力争,向前抢。匆匆走过江苏的几个县,看到几则有趣的标语:“在工作中显本事,在发展中比能耐”;“不拼不抢是废人,错过机会是罪人”;“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政绩”。我想高邮的崛起与这个“争”和“抢”很有关。他们“争”、“抢”什么?争效益,抢机遇!发展是硬道理,农民富了是硬道理,所以,坚持发展高效农业就不动摇。

3、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思考

农业产业集群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经济现象,对我国今后的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具有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尽管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刚刚起步,尚处于崛起过程中,我们还是从中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①、发展区域农村经济的推手。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证明,借助产业集群,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纵向链结,继而形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既在基地、产品信誉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又在资金、技术、生产经营等方面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基础和发展条件,进一步助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进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②、建设现代农业的载体。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基础,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等要素来组织生产和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养业,也包括了农用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甚至也包括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相比,现代农业中,农民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农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实行产业化经营。高邮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经验说明,农业产业集群以其前瞻性理念、链结性功能和实践性作用,对于现阶段,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促进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生产经营领域,转变农户传统观念,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步好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和小城镇兴起的。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打开了空间,为广大农民在更广泛概念的生产经营领域增收找到了出路,为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既增加了农村的集体积累,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又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是实现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实施步骤。江苏扬州高邮市以36万亩高标准农田、12家龙头企业,带起7.6万户农民集聚发展优质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僵局,一着棋赢满盘皆活,实属难能可贵。

④、农业综合开发的新风向标。高邮,乃至扬州市、江苏省的经验,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立起了一个新的风向标,这就是向高效农业发展,向现代农业迈进。具体讲:

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增产目标,在新形势下的内涵是:在坚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设施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生产专业化和经营合作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建设经验。在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建设,为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探索新途径。在坚持生产领域工程措施硬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技术市场开发、股份制开发等生产关系领域和优质农产品安全、集约性开发等新领域的软投入,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增收目标,需针对农村分散经营的不利状况,以集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以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实行土地上的适度规模经营,生产上的自主合作经营,产业上的集群协作经营,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形成众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增长点,开创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局面。

三、江苏省优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高邮市成立

这将有效地促进我省乃至全国稻米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据了解,高邮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的重要基地之一。高邮农业综合开发起步早,尤其是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兴农”,充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目前,形成了鸭业、新兴的鹅业、特色水产业、规模化林业和传统的优质粮油业大农业的“绿色五业”。优质稻米是全市农业的主导产业,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处于全国先进的行列。其中,全国第一个两系杂交超级稻“两优培九”,就是从高邮开始制种、示范、推广开来的。

尤其是“十二五”以来,高邮作为江苏主要稻米产区和全省优质稻米重点示范县市,随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市以稻米产业升级为目标、以优质稻米资源为基础、以深加工技术开发为重点,加大成果转化应用性研究,全力打造稻米精深加工新高地。至今,在界首、马棚、周巷、周山等乡镇采取集中连片开发,建成了一批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高邮水稻种植已成为当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绿色产业,其成功经验关键在于建设更高标准和更大规模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确保优质原粮产量,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专业化生产,确保优质原粮品质。同时,大力扶持与培育稻米精深加工企业,带动了本地区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据介绍,江苏省优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稻米产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组成,将以推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为目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推动稻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稻米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创新驱动进百企

大力开展“创新驱动进百企”活动,着力在项目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谋求突破,为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创新高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加强科技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高邮“两新三主”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科技项目,推进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申报国家创新基金1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工业、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个,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2个,省科技支撑社会发展项目5项,扬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8个。今年以来,高邮新认定国家高企9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57个,完成科技服务业增加值2.58亿元。依托省级孵化器高邮市创业中心及高邮市富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国家级火炬环境平台建设。

同时,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省高新技术产品、重点项目,申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个,组织两家企业进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验收;组织11家企业申报省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江苏航天水力设备有限公司申报的“大型高效节能叶片泵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和江苏戚伍水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优质安全淡水鱼虾精深加工制品产业化开发”项目已进入公示阶段。

2、强化产学研合作,着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积极巩固和发展现有政产学研合作的成果和活动品牌,培育重大技术创新源。4月24日,我局组织开展了“高邮市产学研深度洽谈会”活动,结合高邮产业特点,邀请近百名有关博士、专家教授,与相关企业进行行业咨询、技术服务,重庆大学与市政府签署校地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1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今年以来,先后组织高邮近百家企业参加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题洽谈暨扬州市科技合作展示洽谈会等产学研活动。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嘉敏教授等12位科技嘉宾参加了上海推介会,现场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4个;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教授作为高邮市特邀嘉宾出席哈尔滨推介会并致辞,任南琪院士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就建立在高邮市的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目前该院士站运行状态良好。活动中高邮企业代表积极寻求合作、扩大交流,部分企业还在会上与相关高校达成合作意向。截止目前,高邮已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3项。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明显。一是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宣传,“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发放宣传资料1500多份,接受近百位市民咨询;二是专利申请、授权量稳步增长,目前累计申请专利3075件(其中发明专利501件),占全年任务的89.1%,专利授权46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件);三是积极组织申报相关知识产权项目,上半年组织菱塘乡申报知识产权管理集群试点,组织10家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创建,组织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扬州普林斯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绩效,江苏长城电缆有限公司和江苏科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获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先进单位。已组织12人次参加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

3、因地制宜,着力推动载体和平台建设

围绕高邮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增强载体孵化育成功能为重点,着力加大各类载体内涵建设。强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不断提高对高成长性企业的承载能力。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二期2.5万平方米孵化器、3.3万平方米加速器峻工,1.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主体完工,已启动管道、绿化等配套施工,1.5万平方米科研大楼(11层)建至10层;2.5万平方米江苏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峻工进入内部装修;科技招商工作全面开展,己有多个高科技项目入驻创新载体;3.5万平方米城南新区智慧大厦(软件产业园)4月18日开工。同时加快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照明器具、电线电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解决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创新资源整合和集聚,实现开放式服务,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今年以来,共申报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中心8家,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1家,产学研重大创新战略产品1家。

截止目前,高邮现有55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全部建立研发机构,全市已建立2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7家市级院士工作站,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另外,2家企业建立了国家级研发中心,分别是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虾蟹类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高邮市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的“国家级蛋品技术研发分中心”。

4、围绕产业需求,着力集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一是申报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人,并协助市人才办组织申报、省“创新团队计划”1个、省“双创计划”23人、省“博士集聚计划”31人。二是申报国际合作项目4个,并帮助新港电机联系省对外交流中心与以色列合作。三是联系科技镇长团,与团员深入企业,筛查人才计划项目。省第六批“科技镇长团”选派人选全部对接成功。四是启动实施“秦邮人才集聚计划”,打造高邮引才品牌。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服务高邮创新型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同时与上级人才计划相配套、相衔接,打造地方人才特色品牌,高邮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实施“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制定下发了《“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对凡来高邮自主创业和企业引进的创新类高层次人才,符合高邮基本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集聚壮大,并能或已经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200万元资助

第8篇: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使我们切身的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身边城乡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我们身体力行的感受特色理论课中所传授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反应,2010年暑假,我们同学三个人,来到了位于辽宁省xx市。在来凌海市之前,我们粗略的学习了一些最基础的中共特色理论,希望在此次社会实践中,能够在书本的基础上,在实践中用心感受着这一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喜人的变化。我们着眼于凌海市工业科技创新,将切身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特写成此报告,我们将在历史、现实、以及调查后的的情况的分析等方面进行报告。

我们在渴望看到家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致富、人民蒸蒸日上的澎湃心情中踏上了去凌海的道路。一路上我们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们在切身的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以及学校的号召,我们渴望用心去体会、感受这个社会,我们相信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切身学习特色理论课和接触社会的绝好机会。我们就是在这样澎湃好奇的心情中,来到了辽宁省xx市金日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厂址,当我们进行了调查中,才发现真真切切的从生活中发现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们近几年耳熟能详的国家政策,这个口号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全东北人、甚至是全国人民的心愿。21世纪,是知识和科技的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谋求发展,就需要积极把握住国家这一有利的政策,从科技下手,不断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思想和技术上的创新。在我们行走在凌海市一些典型的工厂中时,我们不但欣喜,而且仿佛看见了中国千千万万个类似凌海的小城市发展的明天。体会到了地方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作人民的政府,带领本地区的人民结合自身特点,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科技创新。由此,我们衷心的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早日实现小康,人民安居乐业,也希望我们共同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一、四通八达的交通连无限商机

凌海市地处关内外交通要道,交通非常发达。辽宁重要港口之一的锦州港坐落在凌海市西南30公里处,地处渤海辽东湾的环抱中,全市海岸线长83.7公里,是中国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口岸。锦州机场仅距凌海市区30公里。京沈(北京-沈阳)铁路、秦沈(秦皇岛-沈阳)高速铁路、京哈(北京-哈尔滨)高速公路、锦阜(锦州-阜新)高速公路和锦朝(锦州-朝阳)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距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210公里,距大连市400公里。

凌海市位于连接东北关内的交通要道,京沈铁路、公路横贯东西,锦承铁路、锦朝公路在境内通过。境内有火车站9 个。有市、县级以上公路12条,总长300 多公里,全市已形成了以国家、省级干线为骨架,以市、乡干线为网络的公路网。连接关内外的现代化高速公路和电气化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同时又具备水运和航空的优势,距锦州港60公里,距锦州飞机场仅30公里。凌海市拥有现代化通讯设施,程控电话与国内国际各大城市间直接连网。在辽宁各县(市)中首家通了无线寻呼系统,电报传真机广泛应用,移动通讯项目已广泛应用。

改革开放之后,凌海市的人们的腰包鼓了,生活越来越好了,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淳朴满足的笑容。凌海市如今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共有乡镇级以上工业企业298家,其中市营工业企业52家,乡镇集体工业企业246家,形成了轻工、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印刷、机电、食品等近 30个行业的工业生产体系。

多年来,凌海市立足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开放牵动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现已形成以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石材建材、服装纺织为主体的四大特色产业。

(一)金属冶炼业

金属冶炼业是凌海市的支柱产业,现有企业20余家,以沈宏、华宇公司为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钼铁,年产值达到14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仅沈宏公司1家企业年出口创汇额就达9000万美元。

(二)农产品加工业

以通亚食品有限公司、阿里郎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800家,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产品为成品、半成品小菜和松牌罐头,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通亚食品有限公司现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产品品种100多个,发展订单农业3万多亩,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

(三)石材建材业

依托丰富的花岗岩石材资源优势,以石山镇为中心,现有石材加工企业400家,产值达到5亿元。这里的石材产品曾被50年代的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选为装饰材料,大量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石材市场。

(四)服装纺织

以秦仕服装公司、汉之王服装公司为龙头,形成纺纱、织布、服装系列化生产,生产厂家多达68家,其中秦仕集团投资1200万元,建厂房8200平方米,该厂的产品主要有品牌服装和出口工作服,拥有“雅仕”、“秦仕”等服装品牌,产品定位在精品、高档、中档的标准上,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份额。产品主要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在这些产业的带动下,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5年城镇在岗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0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93元,剔除物价因素分别比2000年增长2528元和1258元。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8.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5平方米。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支出有了较大增长。万人拥有医生和病床率、现代媒体利用普及率、人口学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全面立体工业奠发展之基

早在建国初期,凌海市作为辽宁省锦州市的一部分,位于东三省,曾为祖国的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东北老工业区作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心脏,进行重工业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以及最初的发展鞠躬尽瘁。后来伴随南方的开发,东北老工业区的进步较其他沿海城市相比,稍有落后。伴随党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东北地区将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发展的政策方针。继续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支持高端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服务业产业。

xx市为例,近年来,辽宁省凌海市紧紧抓住临海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规划建设各类工业园区14个,在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了率先突破。凌海市以大有临海经济产业区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14个工业园区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提速。目前大有产业区起步区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总投资10.3亿元的中冶京诚大有产业区6个基础设施整体打包项目、新华龙钼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科诚60万千瓦线式无感电阻器等项目全面推进。大连桑拓生物、深圳好运来生物、德国双元制教育生产基地等大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之中。园区起步发展的同时,凌海市也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今年以来,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扩改项目1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7个。在经济、技术、以及思维高速发展的今天,凌海市迅速抓住机遇进行产业升级,努力学习新技术,在新的一轮技术大比拼中努力发挥创新精神。将凌海的具体情况与新技术相结合,走科学的、可持续的、创新的道路。争取在再一轮的发展中正作“排前兵”。

借助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热潮,凌海市依托临海、临港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高效率开发锦州湾凌海区域,高起点打造百里滨海工业带,全市工业经济战车开足马力驶上高速路。凌海适时提出让外向型经济成为全市主导型经济,引导和扶植工业企业向外生长。突出对外出口贸易,把多出口、多创汇作为对外开放战略重点,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突出抓好外贸出口企业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帮助有出口产品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据介绍2006年以来,凌海全市上下抢抓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机遇,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新扩改项目达到152个,提前一年多时间完成“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0个,同比净增11户,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18户,30多户规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翻番,净增营业收入30.3亿元,全市上缴税金超百万的企业增至27户,3户企业进入全省上缴税金百强民营企业行列。全方位优化机构,提高技术,改革创新,在对外开放的大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促企业腾飞

为了深入调研凌海市的工业的发展的状况,我们走进了这个富饶的城市,也走进了这里的企业,因为企业的发展以点带面的反应了整个城市的工业,产业等的建设,这些企业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等它能体现在改革创新的思想的指引下,凌海市的蓬勃发展与进步,繁荣与昌盛,我们一队人也对给我们这个机会的企业表示真诚的谢意。

首先介绍一下这个蒸蒸日上的企业吧:

锦州金日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东北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企业,具备浆料蒸煮.纸张抄造及生活用纸后加工,三大生产系统,年产量1.5万吨,全部产品均为原生浆料,绿色环保,高档生活用纸全部采用100%进口原生浆为原料,中档卫生纸全部采用100%自制原生苇浆为原料,产品柔软,细腻,洁净,拉力强,方便不同层次消费者选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眯,金日纸业力求持续发展打造国优品牌带给每个家庭幸福,健康的新生活。金日纸业公司的经营宗旨:诚实诚信、互惠互利、友好合作、共同发展。金日纸业公司的服务理念:一流技术 、一流产品、一流服务。在这样的经营理念指导下,我们看到企业的勃勃生机,企业领导对我们讲解的十分耐心,我们也十分耐心的学习,我们在这一个过程中,看到了机械加工的过程,以及工业产品的制作和生产原理,我们感到十分的神奇,一堆废铁在师傅很细心又熟练的“帮助”下,就会焕然一新产生任何工人师傅所需要的形状。这个过程需要分为很多个步骤,先炼成铁水,然后铸造,再车成光滑的铁,在经过打磨等等,最后再将个个零件焊在一起,比如火车车轮的制造我们就看的十分清楚。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这个金日公司的机械厂,这个厂子生产的大铲车十分的结实,我们看了之后不禁感慨,工人真伟大!劳动真伟大,能够生产出这样的东西。工人叔叔的手是十分的灵巧的!而且把先进的技术和熟练的加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实践和理论水乳交融。

我们又调研金日塑料制品厂,这个工厂的对卫生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我们要穿这工作的衣服病拖鞋进入其中,我们看到一个个的机器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着塑料,我们知道了制作塑料的原材料是什么样的,回来的时候,几个工人叔叔还给我们好几种塑料袋作为纪念品。我们还调研了造纸的过程,将纸浆压平,烘干,造出雪白的,洁净的卫生纸。这里距离盘锦苇场很近,有着良好的优势,由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的程度比较高,有助于企业工业化的进展。

紧接着,我们又再好奇心的驱动下,和有关领导商量,要求参观橡胶厂。初入橡胶厂,便被那些大大的工业橡胶产品所吸引,我们不禁感慨,原先在书本上常见到的形形色色的各类橡胶,今天在这里可以碰面,说道橡胶,不得不说,它的名字虽然简单,但在高科技的今天,要想加工出经济、环保,有利于代际利益的橡胶,那可没有单单“橡胶”,这两个名字这么简单。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抬升,如今橡胶生产越来越往着高质量、低价格、利环保的方面发展,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高的橡胶产品诞生!颜色各异、品种齐全的橡胶产品,在科技含量十分高的小熔炉里,便被加工成结实耐用的各种各样的工业橡胶产品,耐烫、环保、不易磨损是它们的新的代名词。在参观的途中我们不断的想,金日造纸股份有限责任不过是凌海市万千工业体系中的一个小小的企业,还有很多和它类似的、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企业,而这个企业积极抓住了机遇,并且广阔开拓市场,集多种加工于一身,使其更科学、节省资源、同时又增加了效益,不断引进新技术,进行新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工人的共赢。用实际行动落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使企业开拓进取,用于创新。这次参观给我们在视觉上精神上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我们觉得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多进行实地考察,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来亲身体会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来目睹祖国繁荣昌盛的进步。了深入调研凌海市的工业的发展的状况,我们走进了这个富饶的城市,也走进了这里的企业,因为企业的发展以点带面的反应了整个城市的工业,产业等的建设,这些企业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等它能体现在改革创新的思想的指引下,凌海市的蓬勃发展与进步,繁荣与昌盛。在这样的奋斗的过程里,有许多优秀的,努力的人们在默默的奉献着。

经过接连不断的参观,使我们三个人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凌海市的工业,不单单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科学的发展路线,更工厂积极主动的运用高科技,进行工业创新脱离不开,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工件,倘若仔细分析,我们也能从中到了科技的进步,以及其与实践、技术的相结合,我想这恰恰印证了科学理论课所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吧!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平日常“养在深闺大院里“的我们,不出来不足以内心受到震撼,不出来不足以使自己更好的接触和认识这个社会,所以十分感谢这次理论课的社会调查建议给了我们这个出门的动力和理由。

四、勤奋踏实的集体率企业进步

董xx,男,1964年8月生人,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汉族,现任金日纸业有限公司橡胶厂厂长,在金日企业改革之初,橡胶厂是一个千疮百孔、亏损严重的企业,人心涣散,濒临破产。为了挽救企业,在凌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大胆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选举了新的企业领导班子,董帅同志就是在此危难之时就任了厂长,担起了这重担。上任伊始,董帅就以一个企业家的睿智和胆识,依据股份制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基本特点,结合企业实际,对企业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首先改革了工厂人事用工制度,打破了原来“大锅饭”的落后体制,建立了层层选聘、竞争上岗、多劳多得的激励竞争制度;第二,改革了设备所有制,这样就既便于了公司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又减轻了公司的设备资金占用。第三,将不断提高企业的人才、科技含量确立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增加企业的人才、科技投入和改善用人制度,多方面、多渠道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使企业的整体知识结构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第四,改革强化了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奖惩制度。正是先进的体制焕发无穷的力量!在董帅的优秀带领下,橡胶厂奇迹般地焕发了青春,仅1995年就扭亏为盈,成为全市的利税大户,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了新的发展。1996年,公司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工业企业。 工厂产值增长了,但董帅同志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不前,而是开始了他更加深入地探索。1997年随着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董帅再次以一在深入领会党中央改制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将公司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现在的他在每天的橡胶厂里积极勤奋的继续工作着,而且他本人是个很乐观的人,遇事不惊慌,做人从容正直,深受人们喜爱。

五、客观正确的原因助工业进步

(一)条件优越

辽宁省xx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自然条件。其位于大凌河畔,水陆交通便利,并且,从古至今,其农业基础优越,为其发展,改革创新奔小康创造了优越的无与伦比的先天自然条件。

(二)政策实惠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凌海市紧紧抓住这一党中央的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

(三)积极进行科技创新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的历史号角下,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带领下,在新技术的带领下,凌海市人民一个又一个的努力引进新技术,脱贫致富。不断向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学习技术和管理办法,使其科学、高效、便利。

(四)人民的不懈努力

广大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自己所在的行业中努力学习业务、勤劳踏实、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双赢。

六、身临其境的体会愿祖国之腾飞

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下面我将结合09级学生中开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一下此次在凌海的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达到实践目的凌海市的发展让我们深深地理解了优秀崛起的含义,以凌海市为例。首先,它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次,

一个优秀企业的背后,肯定也“站”着一个服务高效的政府,“站”着一支一心一意为企业着想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公务员团队。企业产出效益,政府打造环境,没有优质的政务环境,即使企业有三头六臂,也终将会倒在政府与社会冷漠的眼光之下。当今,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这除了需要有一大批优秀企业担纲,需要一大批成功企业永续的经营能力来支撑外,更需要全社会来向企业学习,为企业着想,为企业自豪;需要政府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最后,“改革开放28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这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中国老百姓普遍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凌海市认识到了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实现了科学发展和又快又好的发展,凌海市的工业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是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好的体现。看凌海之崛起,数工业风流城市,还看今朝!!!

第9篇:立足科技创新 促进多元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代表新誉集团参加此次高峰论坛。

新誉集团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轨道交通、新能源、数控设备、现代物流、办公设备业务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自2002年成立以来,紧握时代先机,瞄准前沿产业,持续创新投入,强化内部管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发展成为总资产80亿元、集20家子公司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轨道产业基地骨干企业、铁道部机车车辆配套重点生产企业、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路走来,新誉集团得到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尤其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轨道交通、风电等行业陷入低谷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领导积极为我们企业排忧解难,使我们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旋律,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完善创新平台建设,调整企业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产品。

一、立足企业科技创新

大力建设研发平台

(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十一五”期间,新誉集团按照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比例,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着力提高风电装备设计及制造的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研究、设计、开发能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装备。目前已实现1.5MW产业化,完成2MW设计及发电机制造、3MW设计。预计今年完成3MW制造并实现产业化,2013年完成5MW及以上机组设计,进军海上风电市场。

(二)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新誉集团将自主创新和巧借外脑相结合,与国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英国GH联合开发1.5MW、2MW、3MW主控系统;与德国沙尔兰大学联合开发2MW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与德国EUROS公司联合开发37.5米、39米叶片;实施强强联合,引进先进的风电技术和设备,共建风电技术研发联合体。努力在全球范围内组织风电科技资源为我所用,最终实现“引进、消化、吸收”的自我风电开发之路。

(三)加快产学研对接

新誉集团积极与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与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进行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发3MW永磁发电机;与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50.5米、55米叶片;与南京14所合作开发风电场综合监控SCADA系统;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发3MW齿轮箱;与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1.5MW双馈变流器、3MW变流器,重点攻关风电整机设计、风电控制及关键部件叶片、发电机、齿轮箱设计的关键技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加大建设研发平台

新誉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以江苏省(新誉)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为核心,积极发挥博士后工作站作用,大力整合集团各类研究力量,加快研究院研发中心、集成中心和试验中心建设,广泛吸收国内外优势资源,构建一个面向国内瓶颈技术及未来发展的多学科综合交叉、汇聚一流人才和重大科研成果、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科研环境的“新誉风电技术研究院”,担纲我国未来风电技术创新核心平台的重任。依托省级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国家级EMC电磁兼容实验室、3.8兆瓦机组出厂地面全性能检测试验台等技术平台,针对未来近海及海上风电场需求,着力于重点开发3MW近海/海上半直驱风电机组、5MW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核心技术研究,实现自主设计大功率风电机组的产业化。

二、应对新能源产业现状,发展多元化能源产品

(一)调整新能源产业结构

我国风能资源储量大,可供开发风能资源储量达10亿千瓦以上。但由于我国风电技术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仍然面临一些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1、基础技术研究、创新实力不强,在整机设计上仍主要依赖国外。

2、2011年在风场并网上,国家电网多次发文要求,提高风电机组的技术门槛,加强对产品技术的要求。

3、在资源的开发区域上,趋向于多样化风场,沿海、高原、低风速区域是2011年的开发重点。

为应对目前国内风电市场的变化,推动我国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誉集团将建立一个服务于全国风电企业的技术、信息和测试服务平台。通过联合风电企业、相关院校,共同打造系列化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整机通用设计开发平台,同时设计建设大型风电机组试验平台和10万kW试验风电场,形成我国自己的设计体系、准则和标准,加强测试技术与设计的开发研究,建立标准检测的认证体系,为全行业提供完善的试验测试条件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大力建设位于武进高新区、总投资达23亿元的风电工业园,确保年内集团制造业全部搬入风电工业园。建成风机总装、电机生产、大部件机加工、叶片及树脂生产四个核心制造区,形成年产兆瓦级风电机组1000套并实现叶片、发电机等关键部件配套的生产能力,打造较为完整的风电产业链。

(二)大力发展分步式能源

新誉集团在发展风电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拓宽新能源产业,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鼓励民营经济参与非常规天然气产业的开发,我们对原有的风电产业做了新的延伸,开始涉及煤层气、页岩气的开发、开产和分布式能源的项目开发、投资。

分布式能源是指天然气能源的梯级利用,采用先发电后供热、供冷的技术,分布式能源站是靠近用户端如工业园区、楼宇、社区的中心地带等直接向用户提供各种形式能量的中小型终端供能系统。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与传统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洁环保、安全性好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欧美发达国家分布式能源站已经颇为流行。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分布式供能正在悄然走俏,已建成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闵行中心医院、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飞奥、老港垃圾场(沼气)等一批分布式供能项目。

“十二五”期间,新誉集团将启动一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建设五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将在未来5-10年内,在分布式能源装备核心能力和产品研制应用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体系。目前我们已经与英国罗罗公司(罗伊斯罗尔斯公司,空客A380飞机发动机制造商)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引进罗罗公司航空发动机技术,在新誉集团生产组装燃气轮机组发电系统,这将是对航空发动机民用化的重大突破,也将是机械工业最为高精尖的飞跃。预计到2015年前完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主要装备研制。通过示范工程应用,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装备自主化率达到60%;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初步实现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化,将成为新誉集团在新能源开发领域的又一亮点。

新誉集团将一如既往的立足科技创新,促进多元发展,以实施创新战略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技术,不断强化企业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企业创新体制,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完成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企业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逐步成为国内著名的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将新誉集团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企业集团,真正的实现“实力新誉、百亿新誉、百年新誉”。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验,带动本班级的学习风气,同时也相信大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谢谢大家!

上一篇:社会救助资金来源渠道下一篇: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