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 是指十二指肠以上,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等病变而引起的出血, 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性胃炎和胃癌等。其中发病原因排在前3位的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该病具有起病突然、来势凶猛、出血量大, 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止血治疗[2]。目前临床上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较多, 但是止血效果存在差异。现分析研究2011年10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 并运用不同止血药物治疗, 旨在探讨止血效果,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治疗的7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呕血和黑便, 并经胃镜、B超检查证实;男性患者32例, 女性患者44例, 年龄在36~5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2.5±1.2) 岁;胃镜检查结果提示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有25例, 急性弥漫性胃炎的有8例,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有18例, 胃溃疡的患者有21例, 残胃癌的患者有4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 每组38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积极给予补液静卧休养, 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试验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生长抑素[3]:0.25 mg/次, 静脉滴注, 3~5 min完成;继续给予0.25 mg, 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 1 h静脉滴注, 止血完成后连续给药5~7 d;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注射剂8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静脉滴注, 后以40 mg/次, 静脉滴注, 2次/d, 持续运用5~7 d;对照组使用奥生长抑素注射剂, 用法及用药时间均与试验组相同。用药72 h候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黑便情况, 同时插胃管并观察胃管引流物液体的颜色变化;同时行胃镜检查。

1.2.2 止血成功判断

(1) 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无继续呕血、黑便持续减少至消失, 血压及心率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2) 行大便隐血试验提示阴性; (3) 胃镜检查证实出血停止, 胃管抽出液无血[4]。

1.3 疗效判断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出血停止, 黑便及黑便隐血试验阴性, 心率血压正常且稳定;有效:临床症状消失, 但是存在少量黑便或隐血试验阳性;无效:临床症状依然存在或心率血压不稳定。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的例数之和[5]。

1.4 观察指标

平均止血时间。所有数据均有专业人员独立完成统计和分析。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打包处理完成, 资料数据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 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试验组和对照组经不同药物止血后的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例数有35例, 占92.11%;而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有28例, 占73.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5, P<0.05) , 见表1。

2.2 平均止血时间

试验组平均止血时间为 (11.2±1.5) d, 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 (15.6±1.6)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37, P<0.05) 。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 可由上消化道疾病疾病及全身疾病引起。其中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进而使侧支循环开放, 进而导致静脉曲张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为常见。有学者分析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中由于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占有52.4%, 急性糜烂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出血占有40.5%[6,7]。上消化道出血较突然, 病情发展快, 需要及时进行止血治疗, 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积极补充体液, 保持机体的血容量, 纠正失血性休克。

生长抑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氨基酸肽, 具有较强的收缩血管作用, 特别是对内脏血管, 具有选择性收缩功能, 能选择性的降低门静脉及奇静脉的血流量, 并且在不影响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情况下使内脏的血容量降低30%~40%[8], 因此具有重新分布血流的作用, 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作用较强, 同时还能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 又能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 目前对其止血机制的研究认为可能与其强有力的抑酸作用有关, 抑制胃酸分泌可以降低对病变部位血管的损伤及腐蚀作用, 同时血小板的凝血作用与酸碱度有关, p H>6时才能较好的发挥凝血作用, 并且形成的血凝块在p H<5时能被迅速消化溶解。因此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的止血效果在理论上具有协同作用[9]。同时研究结果提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较好。试验组总有效例数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在对两组平均止血时间的分析中发现试验组的平均止血时间较对照组少。

综上所述,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较好, 能缩短出血时间, 阻止病情发展和促进疾病的恢复。

摘要: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7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8例, 试验组给予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治疗, 而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 两组治疗时间为7d。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平均止血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例数35例, 占92.11%;而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28例, 占73.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5, P<0.05) 。试验组平均止血时间为 (11.2±1.5) d, 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 (15.6±1.6)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37, P<0.05) 。结论 运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疗效, 能缩短患者的出血时间, 从而利于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生长抑素,奥美拉唑,上消化道出血

参考文献

[1] 尤国鹏.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2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生:医学专业, 2011, 13 (24) :88-90.

[2] 刘玉杰, 张志坚, 黄友明, 等.肝硬化食管曲张的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 (3) :163-166.

[3] 马振增, 燕蔷军.生长抑素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 (6) :548-550.

[4] 徐昕, 王邦茂.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思路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0, 38 (3) :l81-184.

[5] 李土龙.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39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1, 29 (4) :428-429.

[6] 区德明, 杨汝岳.无痛性上消化道出血66例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1, 18 (1) :53.

[7] 权耀生, 吕晓春.善得定联合洛赛克治疗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山西临床医药杂志, 2001, 10 (2) :113-114.

[8] 王立群, 栾卫红.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门静脉高压性, 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5) :41.

[9] 顾杰, 刘成, 薛惠明.药物预防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4, 16 (1) :43-45.

上一篇:园林工程绿化施工技术分析下一篇:粗级碳酸锂提纯工艺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