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艺术设计创新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前,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那么, 何谓多元化?其内涵是什么?我们知道, 在哲学体系中有“多元论”之说, 它主张世界是由多种本原构成的。而我们在这里所讲的“多元”则是指在人类社会体系中, 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认知层次的多个社会群体在一个共同的社会框架下, 相对自主地发展自身固有传统且得到不同群体之间相互尊重与承认的社会现象。在多元化社会中, 各种价值观念、各种文化传统共同存在, 它们之间相互融合但不同化、相互影响但不冲突。“多元化”是体现社会和谐的显著特征, 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同时, 它也是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力量[1]。

多元化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 艺术设计领域亦不例外。艺术设计发展的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反映。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 艺术设计已经越来越朝着交叉学科的方向发展, 除了包含传统美学、工学及力学等学科外, 还涵盖了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新内容。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在不同的学科发展中也必然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这也势必影响到糅合了各个学科内容的艺术设计领域, 使其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开始发生变化。这可以说是社会多元化发展促使设计领域发生变化的客观条件。前面我们曾经讲到, 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导致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意识形态开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而思维模式与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则使人们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要求变得更加多样化, 这就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艺术设计作品或者产品在其外形和应用方面要尽可能适用于不同人群的欣赏与使用习惯, 只有使设计思维模式、设计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化, 更加贴近广大受众的不同需求, 其所设计的作品才能在众多的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社会多元化发展促使设计领域发生变化的主观条件[2]。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 作为服务于功能性的艺术设计要想很好地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 就必须进行创新。创新是艺术设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 只有与时俱进, 结合当前社会需求, 在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设计材料等多个方面创新不断求新、求变, 才能使设计出的作品或产品具有愈久弥新的生命力。那么, 如何进行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3]:

一、设计意识创新

设计意识创新, 或者说设计思维创新, 是艺术设计创新的第一要务。创造性思维是推动艺术设计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 (1) 。作为艺术设计从业者, 需具备如下几种素质, 或者说需努力做到如下几点要求[4]:

1、打破常规, 具备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由于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 所以说, 作为设计主体的设计师是否具有足够的创造力是十分关键的。衡量一名设计师成功与否的标准,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设计是否具有独创性。

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要摆脱传统思维的惯性, 避免“从众”心理, 要不断发展发散式的思维模式。设计师在构思和设计阶段要敢于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命题。而这种打破常规的设计构思实例是非常多的。例如, 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在规划苏州博物馆院落中的景致时, 就完全跳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假山石设计的窠臼, 另辟蹊径, 选择了一面白墙作为背景, 在墙前面堆叠起错落有致、层次不一的山石片作为假山, 营造出一幅半立体的、具有中国水墨山水画意境的景致,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 还要做到举一反三, 对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 这也是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设计师从某一种客观事物中得到灵感, 将其中有用的设计元素抽取出来, 经过变通与整理, 再移植到其他门类的设计当中去, 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创作思路。例如在一件时装设计中, 它的主体风格可能是极具现代感的, 但其中的某些细节又可能取自传统的符号, 如领口、袖口运用中国传统的旗袍样式, 纹饰又或者选择元青花瓷上的花草纹样等等。

2、与时俱进, 树立发展的设计观念

设计师要保持其设计活力长盛不衰, 牢牢把握世界的潮流发展趋势是关键。设计师应时刻保持敏锐的眼光, 善于观察和发现社会的发展变化, 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思想, 做到与时代同步, 始终保持旺盛的设计活力。由于当前社会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潮流并行于世, 这就使得艺术设计要从单一的设计风格向多元的设计风格转变。作为一名成功的设计师, 要牢牢把握住社会发展的脉络, 善观察、勤适应, 使自身的设计观念能够随时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 才能用新观念解决设计中的新问题, 设计师的设计生命才能永葆青春, 不被时代所淘汰。

3、开阔思路, 拓展全新的设计视野

设计创新除了要求设计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设计思维外, 还要求有开放式的设计视野。由于设计本身是一门知识密集型的学科, 其中涵盖了多种其他门类的专业知识, 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又会有全新的学科融入到艺术设计的范畴之中, 这就使得设计师不得不扩充知识面、加强知识储备、构建开放式的知识架构, 从而拓展自身设计视野, 加深自身艺术修养, 继而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另外,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设计产业也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 因此, 设计师必须着眼全球, 培养开放式的文化心理, 加强对社会多元化环境的认识与理解,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价值, 塑造自身极具包容性的心理结构。掌握了这些内容, 设计师才会在多元化的情境中灵活自如地驾驭自身的设计, 并且会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充分满足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价值观念的社会群体的需求, 真正设计出广受欢迎的艺术作品或产品。

二、设计方法创新

我们做任何一种事情、研究任何一种问题, 都需要一定的方法。设计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在其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 这必然要求有相应的方法予以解决。特别是在现代设计中, 设计方法是“横跨多个领域的科学”, 设计师必须“重视对设计内涵、创造性构想和高效解决问题的研究”、“自觉地把握科学的方法, 选择正确的设计程序”, 这才是设计“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2) 。当前, 社会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的时期, 艺术设计领域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 套用过去的方法可能无法解决新问题, 这就需要在设计实践过程中不断寻找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 设计方法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学问, 而且其正处于一个逐步发展、

完善和成熟的阶段。在多元化社会里, 设计方法也是多元的, 由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 在其发展过程中, 不断受到其他多种相关学科知识的影响和触动, 因此, 设计方法要不断地从其他学科中寻找和借鉴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为我所用。只有这样, 艺术设计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多元化社会里, 传统的设计方法不可能解决所有新形势下艺术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审时度势, 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 牢牢把握人们审美心理的变化趋势, 使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紧跟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审美文化的发展。现代社会中, 由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 使得人们在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的审美要求已越来越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审美模式, 而是要求审美表现的多样性。例如在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人们所穿着的衣服无论在款式还是颜色上都千篇一律, 远远看去就是一片蓝色或灰色, 当时的中国人还曾被少数不友好的西方媒体讥笑为蓝蚂蚁、灰蚂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随着国家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社会生活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的审美需求也继而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在服饰的选择和搭配上开始追求自己的个性, 特别是进入到九十年代以后, 服装设计更是进入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各类时装无论在款式还是在色调方面都变得更加多样, 个性化、风格化成了新时期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普遍要求。这也就促使设计师要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摸索新方法、探索新途径, 开拓和发展更加富有感召力的表现手法, 以适应人们不断变化发展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三、设计材料创新

设计材料是设计构想得以实现的物质载体, 没有了设计材料这一物质载体, 再高明和巧妙的设计构想也无法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艺术设计在其构思规划阶段就要考虑到运用何种材料去实现设计构想, 合理、科学的材料选择不仅会使设计实践过程更易于实行、设计作品或产品更加美观实用, 还会降低制作成本、降低对自然和社会的能源消耗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新材料的运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个行业 (特别是建筑业和工业领域) 的普遍需求。作为服务于这些行业领域的设计, 无论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还是环境设计等等, 都要求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去进行设计构思与规划。新材料的使用, 会达到旧材料所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或使用功效。举个例子来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之一的水立方游泳馆, 其外墙采用了一种膜结构的设计方式, 这种被称为ETFE的膜材料不是我们通常所见到过的那种普通薄膜, 而是一种蕴涵了高科技元素的新型材料, 这种膜非常薄, 厚度仅有0.2毫米, 但强度极高, 耐磨耐晒耐风化, 使用寿命长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同时, 该膜表面具有较强的抗黏着性, 平时仅靠雨水的冲刷就可以去除掉表层的污垢。另外, 这种材料还十分环保, 更换下来的膜材料可以进行循环利用, 通过某些工业手段再生产出其他的ETFE产品进行二次利用。使用这种材料建筑的场馆不仅外观独特, 而且兼具环保与节能的作用, 在为人们提供舒适观赛条件的同时也为建筑商和运营商节约了大量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同时, 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可谓一举多得。所以, 一项成功的设计, 不仅仅要看其外表, 更要观其内在, 即该设计作品或产品是否能够真正带给人们生活上的便利;同时, 该设计作品或产品又是否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需要注意和考量的问题。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 社会多元化发展与艺术设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社会多元化发展要求艺术设计必须做出创新并且为艺术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而艺术设计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又翻过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而更加促进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更加充实和丰富了社会多元化的内涵, 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设计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培养和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 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还促进了艺术设计学科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并且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其他多种学科的进步与完善。

摘要:当前社会正进入到一个多元化发展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时期里, 社会的多元化特征对于艺术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艺术设计必须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 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本文试从设计意识创新、设计方法创新和设计材料创新三个方面对社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的艺术创新作一分析研究。

关键词:多元化,艺术设计,创新,设计意识,设计方法,设计材料

参考文献

[1] 尹定邦.设计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2] 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

[3] 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 (第二版) [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4] 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基于吉林通化某工程案例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思路下一篇: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联用治疗慢性胃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