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西藏籍大学生就业现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西藏籍大学生包括西藏生源就读于西藏自治区内高校的学生、西藏生源就读于非西藏自治区内高校的学生、非西藏生源就读于西藏自治区内高校的学生。自2007年西藏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接轨, 终结了西藏自治区大学生就业“统包分配”的历史, 西藏所有高校毕业生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以来, 解决好西藏籍大学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因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客观因素, 使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显得尤为困难。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西藏籍大学生的就业率在过去的几年里都处在相对较高的数值, 特别是2011——2014年实现了99%以上, 2015——2016年实现了91%以上。但就业渠道的单一性和立足长远发展的迫切性, 使得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宏观调控上做出了改革, 寻求实现多渠道就业。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相对落后的发展导致一些单位无法吸纳大量的毕业生、学生就业观念落后等, 使西藏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现将近两年西藏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现状以及对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实现理想的就业越来越难

随着西藏自治区公招岗位的逐年减少, 通过公招考试实现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存在着报考人数不断增大, 上线录取率不断减少的现象, 使得公招考试竞争越来越激烈, 高分未录取和落榜现象已是常态, 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市场就业竞争压力;随着西藏的不断发展, 气候的不断优化和西藏特殊优惠政策的影响, 以及其他省市、自治区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使得部分非西藏籍大学生不愿回自己原籍省市或其他省市、自治区就业, 而是在西藏实现了自己的就业, 从而增加了西藏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高校扩招使得西藏籍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从而使得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公招岗位的减少、高校扩招西藏籍大学生数量的增加、非西藏籍大学生在西藏的就业使得西藏籍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随之而来的是西藏高校毕业生想实现理想的就业也变得越来越难。

二、就业观念转变较慢, 难以实现“先就业、再择业”

受先前绝大多数毕业生通过参加公招考试就能实现就业的影响, 西藏籍大学生对参加公考实现就业这一途径抱有很大的希望, 并将就业的目标锁定在公招考试上, 不愿意去企业或通过其他途径实现就业, 这一就业观念严重影响了整体的就业情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多数西藏籍大学生及其家人特别是藏族大学生及其家长认为通过公招考试实现的就业具有优越性, 更具有稳定性和保障性, 相反其他途径的就业稳定性和保障性较弱, 所以更期望自己或子女通过参加公招考试就业, 从而出现了不通过企业等其他途径就业, 或自己愿意通过企业等其他途径就业但家长坚决反对使自己放弃其他途径一直备战公考的现象;受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西藏籍藏族大学生不愿去别的省市、自治区发展, 或通过高考走出去的大学生也选择返回西藏就业, 这使得援藏就业资源不能够被充分利用, 较好的就业机会也不能够被很好地抓住;西藏籍大学生们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就业形势和自我, 填报就业志愿时总想留在海拔较低环境较好离家较近的市区发展, 或想在规模大、薪酬待遇好、发展前景理想的企业就职, 不愿去中小型企业就业, 特别是不愿去民营企业就业, 这使得“就业难”“招工难”现象屡见不鲜, 虽然这一观念在近两年里有所改变, 但效果微乎其微。

三、经济发展限制市场需求, 增加市场就业任重道远

西藏特殊的发展历程、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使得西藏的经济发展滞后于其他省市、自治区。就目前而言市场就业的吸纳能力较为有限, 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市场就业率任重而道远。

四、市场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以及招生数量不同步, 岗位供给不平衡制约就业率的提升

出于教育的考虑, 源于区情的特殊性, 西藏高校在设置专业和招生时目前没有太充分地考虑到市场对专业的需求和可容纳的数量, 这使得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在市场上不能被很好地利用。

有些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没有招聘岗位 (例如一些××籍定向生) , 或出现一岗多人竞争的局面;有些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显得较为稀缺, 出现岗多人少的局面……。

这种不充分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导致西藏籍大学生就业出现与市场需求不完全适应的现象, 致使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岗位就职。上述系列岗位供给不平衡现象制约了西藏籍大学生的就业, 影响了就业率的提升。

五、毕业生专业素养不强, 竞争力较弱

因为西藏特殊的区情, 使得西藏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治学观念等方面滞后于内地省市、自治区, 所以在人才培养上没有竞争优势, 加上西藏特殊的优惠政策使得西藏籍大学生特别是西藏生源的大学生总是认为自己在升学就业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和照顾性, 导致他们形成一定的惰性, 不愿去和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同等人才竞争, 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挑战学习以努力提升自己。培养的人才在专业知识掌握、实践实操技能、综合素养、学历等方面相对较弱, 这便使得西藏籍大学生在非西藏省市、自治区求职时处于劣势, 竞争力不强, 求职成功的概率不高。这种“流出较少, 流入较多”的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西藏自治区的就业压力。

摘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是兜底线、稳大局的关键之举, 不仅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更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与其他群体的就业相比, 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 西藏地区经济体量有限, 地理环境特殊, 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笔者从事西藏籍大学生就业一线工作数年, 对西藏籍大学生就业政策及其变化、学生的择业观、近两年的就业实际情况等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基于此, 本文对西藏籍大学生的就业困境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并就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展开讨论, 以期对引导西藏籍大学生更好的择业、就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西藏籍,大学生,就业现状

参考文献

[1] 肖彩波, 刘红卫.制度改革与风险规避:西藏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4) :184-190.

[2] 肖彩波, 刘红卫.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相关问题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 (9) :44-50.

[3] 周毓华, 冉永忠, 陈鹏辉, 李杉.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6) :17-23.

[4] 郭路阳.西藏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8 (13) :84-85.

[5] 王毅, 张怡.非公有制经济飞快发展中西藏籍大学生就业结构优化路径探究[J].西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4) :177-181.

[6] 仓拉.政策归因:基于对西藏籍藏族大学生就业倾向的考察[J].青年论坛, 2018 (12) :108-113.

[7] 兰杰, 肖凤祥.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的消极效应及反思——基于民族自治区域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 2014 (1) :188-191.

[8] 陈进, 杨亚波.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应对措施研究[J].西藏研究, 2018 (1) :56-63.

[9] 陈进, 韩利君, 张暇, 周佳宁.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其价值取向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 2017 (6) :48-53.

[10] 席特, 孙梅, 黄玉华, 鲁同所.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观察, 2018 (5) :57-59.

[11] 姜倩.西藏自治区高校学生就业意向与就业去向调查研究[J].西藏科技, 2018 (6) :34-37.

[12] 李瑞.西藏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上一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治疗效果观察下一篇:光明思维引领宁乡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