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总结

2022-05-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学科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体育学科总结

学科理论体系的全新总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使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科学。由沈满洪教授主编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版)相对于国内的众多同类教材,框架设计自成体系,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的专家,作者在编撰该书中融入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体系设计和理论研究上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探索。

一、主要特点

(一)以微观环境经济学为主,兼顾宏观环境经济学

微观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环境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如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环境污染或保护的损益分析、环境经济手段的选择与应用;宏观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考虑环境成本后的国民收入核算、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一产出、环境问题的国际与代际矛盾,考虑生态经济问题后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等。该书以微观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介绍分析为主,兼顾宏观环境经济学。如第二章的资源配置基础理论、第三章的环境经济手段理论、第六章的自然资源经济理论以及第七章的能源经济理论都侧重于微观环境经济学的介绍;第五章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第九章国际环境经济理论则主要涉及宏观环境经济学。该书在介绍微观环境经济学时,着重分析各类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各种制度政策设计的可行性、优缺点等,更注重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二)以环境制度经济学为主,兼顾环境技术经济学

从环境问题的根源来看,可以分为制度问题和技术问题。环境技术问题涉及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环境制度问题涉及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应地,环境经济学可分为环境技术经济学和环境制度经济学。该书在内容安排上侧重环境制度经济学,以资源稀缺性和经济人基本假定为出发点,大量笔墨用于各种经济手段的模型分析、效应分析和不同经济手段之间的比较分析、政策的选择原则等方面。而且,该书将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独立成章,分别从环境税收政策、生态保护补偿政策、资源产权交易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矩阵等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经济学怎样通过制度设计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同时,该书兼顾环境技术经济学,如第四章的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理论就属于技术层面。

(三)以经济学的模型分析为主,兼顾现实中的案例描述

作为一本具有浓厚“经济学色彩”的教材,该书大量采用数理模型和几何模型,运用了最优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静态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等多种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来分析现实的资源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配以相关案例,对这些问题的社会根源进行深入探讨。

(四)以环境经济理论总结为主,兼顾环境管理能力的培养

全书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众多理论整理归纳成资源配置基础理论、环境经济手段理论等八大核心理论。每一章节都首先对要解决的问题、理论以及分析思路进行简要介绍,让读者能从总体上掌握整个逻辑框架。在介绍理论时,该书采用几何模型、图示、表格等多种表现形式,在介绍多个相关理论时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读者理解。同时,该书在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还兼顾读者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每章都配以相关案例,既增强可读性,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借鉴意义;每章之后配有思考题,既有利于读者对本章理论的掌握,又可以引导读者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二、主要创新点

(一)理论体系设计突破传统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学科体系还不够完善,既没有统一的体系结构,也没有统一的理论基础方法,内容选取与安排随意性较强。在这种状况下,类似的著作大多只停留在理论介绍层面,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书则在理论体系设计方面有所突破。作者认为:对于当今中国,构建适用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因此,作者在相关理论的选择方面有所取舍,如仅对外部效应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产权理论等基础理论进行简要的介绍,将侧重点放在环境经济手段理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上,并尝试进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政策体系的构建,以服务于中国的现实问题。

(二)构建环境经济手段的优化选择模型

环境经济手段具有多样性,每种手段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如何选择这些手段,很多学者都曾提出过描述性的建议与选择原则,而将这种优化选择纳入经济模型的分析框架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作者在第三章中引用了其专著《环境经济手段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版)的核心内容,在对各种环境经济手段的效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环境经济手段优化选择模型,得出环境管理手段的选择区间,更加明确地提出各类政策的适用范围,对现实中的制度政策选择和制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采用政策矩阵的分析方法进行政策体系的构建

制度可以包括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即使单一的制度安排非常精致与合理,如果没有其他相关制度的支撑也很难有效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国内相关著作在对资源环境政策进行介绍时大多只关注于解决某一问题,缺乏制度设计的系统性、全面性,而该书较好地克服了这一缺陷。作者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机制分为别无选择的强制性机制、权衡利弊的选择性机制、道德教化的引导性机制三类,结合资源开发阶段、资源使用和资源废弃三个阶段,设计出涵盖资源开发利用各个阶段,三大机制共同作用的促进资源节约利用的政策矩阵。该矩阵犹如一张“政策网”,使各项政策不再孤立地产生作用,而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同时涵盖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阶段,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另外,该书在构建政策体系时还按照针对主体的不同,对政府、企业、居民三类主体的强制性政策、选择性政策、引导性政策的设计提出了各自的侧重点,达到多个经济主体共同支撑、多类政策共同发挥作用的效果。

综上,该书在努力追求经济理论、经济模型与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有机结合的同时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所创新。但是在以下三个方面还有待改善:第一,在内容广度方面可以有所拓展,在介绍本学科成熟理论的同时可补充介绍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如资源环境保护的投融资理论、虚拟水贸易等,引导读者关注本学科最新的研究领域及方向。第二,全书在构建模型时,定性分析较多,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计量模型方面有待加强。第三,可以将一些实证研究成果纳入其中,作为观点的补充或论证的依据,以进一步增强该书的科学性。

作者:冯婉蓉

第2篇: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生能力的教学培养经验总结

摘 要:丰富的知识是思维的基础,思维一般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工的。没有丰富的思维材料,再好的加工方法也是徒劳的。

关键词:能力;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分层

何谓“能力”?能力是认识活动中一种顺利地完成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活动方式,是技能的高水平的综合。基于此认识,我们倡导学科能力的培养要程序化、过程化。

能力与知识,一个是过程,一个是结果。从一次认识活动来说,能力和知识二者似乎是不相干的。然而,人的认识活动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以至无穷。在认识发展的长河中,个人的知识(概念、表象)不断地积累着、丰富着。丰富的知识是思维的基础,思维一般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工的。没有丰富的思维材料,再好的加工方法也是徒劳的。

学生要达到的能力在《课程标准》中有具体的规定,对于这些“学生能力的培养”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一、 剖析科学思维,确立教学分目标

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就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他认为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在具体论述管理方法时,泰勒指出: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的能力进行自我培训。第三,与工人的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就像泰勒指出的一样: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我们的教学培养也要有剖析科学思维的过程,在剖析的过程中要提炼科学具体的思维步骤。例如,我们以学科应试能力为抓手剖析“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例,在分解专业人员解答主观题有以下的思维过程:

第一步,审题。仔细阅读设问,确定自己将做什么,明确题干的指令。

第二步,精读。回到材料中精读材料,确定哪些材料符合指令的有效信息,辨别、确认哪些是不符合指令的无效信息。

第三步,对应。将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和教材中的观点进行有效对接,为生活化的材料素材寻找教材的支撑点。

第四步,表述。按照学科的通识要求,按照学科规范术语化的呈现答案。对这样的思维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进行整体的教学渗透:

教学第一步,精确审题能力的培养。精确审题能力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指令”意识,把握指令非常重要,如果指令把握得不准确,答题往往会南辕北辙,答非所问做无用功。

教学第二步,阅读提取能力的培养。阅读提取能力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捕捉”意识,对于符合指令的有效信息要能够有针对性地呈现出来,对于不符合指令的无效信息要能够剔除。

教学第三步,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能力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教材意识,对于阅读提取的有效信息要能够精准地与教材相应知识对接,做到把教材知识和生活实际相对接。

教学第四步,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对于学科通识的表达方法要能够及时呈现,呈现的文字要是学科术语,呈现的结果要有条理。

通过这样四步的教学总体设计,要求达到专业人员解答主观题的思维过程是严密而科学的。

二、 巧妙设计思路,整体构架总目标

教学总体设计只是大框架,培養学生能力,我们还要形成具体的课堂环节。例如,以学科应试能力为抓手剖析“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例,我们的课堂思路就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步,科学思维课。向学生展示科学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科学思维的过程中既能体会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又能理清自己的思维逻辑。

第二步,知识教学课。这里的知识教学课既指我们的家常课,又有别于日常的家常课。它的特殊性在于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对科学思维的渗透。

第三步,思维巩固课。经过一段时间教学以后,通过教学测量学生的思维掌握状况。

第四步,知识教学课。这里的知识教学环节指的仍然是渗透了思维训练的家常课。不过,思维渗透的难度加大了。

第五步,思维提升课。经过这样的若干个环节以后,若学生整体掌握了基本的思维,就可以进行下一个思维环节的训练和提升了。

……

如此循环往复,整体架构科学的课堂。

三、 分层实施思路,步骤跟进促内化

依然以学科应试能力为抓手剖析“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例,我们的课堂环节就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步,生活化的思路解读。例如,精确审题能力的培养,我们首先就可以列举生活化的指令,在师生共同探究生活化指令的时候明确指令的重要性。

第二步,学科化的思路展示和解读。例如,精确审题能力的培养,我们就可以展示中考评价中的不同指令,在师生共同感受考试评价中指令变化的魅力的同时渗透指令的重要和魅力。

第三步,基于生活化的学科游戏。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指令的分解与组合的魅力,激发兴趣,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高度。

第四步,探究训练。例如,精确审题能力的培养,我们就可以继续列举同质的考试评价试题,让学生在类似的情境下还原整个思维过程。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中分层实施科学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技能化。在掌握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能力的内化,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构建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冯艳娥

第3篇:体育学科总结

本学期的体育工作已经圆满地结束了,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通过本组同仁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学期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任务。

一、教学工作

针对我校的场地设施条件和特点,每位教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并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并健康地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地学好技术,形成技能,实现了体育教师真正的精讲多练。最后,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阳光体育活动工作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自觉、坚持、认真活动的良好习惯。

第二,跑操作为这学期全校重点开展的锻炼项目,全校师生积极配合和参与,强调动作到位,整齐!要求全校学生参与,并安排比赛,使每个班平时跑操不敢丝毫马虎,提高了课间操的质量,使课间操落到实处。

第三,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组织学生参加测试,并按时上报数据。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运动成绩也有所提高。

三、课堂教学

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是不利于快乐体育的实施的。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可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对待学生,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也应注重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学中多采取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使大部分学生乐于上体育课,这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的目的。

四、在上课方面: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材,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内容的教学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6、注意每堂课运动量适度安排,防止身体过渡疲劳,影响下节课的教学。

五、体育教研工作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与评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校体育老师的教学水平。我校是这样安排的:每学期每人一节自荐课,课后评课说课,集体讲评。

通过总结,本学年的体育教学工作相对还是比较好,当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借鉴以前的长处,改进不足,为学生更好地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4篇:体育学科教研总结

体育学科教研总结 (03-04学年下学期)

中日友好学校 2004年7月

体育教研总结

2003-2004学年下学期马上结束了,我们体育教研组在本学期的教育教研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着不足,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本学期体育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 人人明确体育教研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 径,其实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根据系统原理,通过对体育教学及其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客观地分析并确定其基本构成因素,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职能,促进其同步发展与优化组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提高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速度和水准。

一、 充分认识到了体育教学的任务

纵观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通过 各科教学活动实现基本事实,教学与学校教育并存。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育,始终与其教学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抓好体育教学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显

然是无可非议的。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有关规定性看,它是从小学到大学的唯一连续开设的必修课,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它必须依照并达到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它固定教师、班级、课表上课,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基本保证,具有可实现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它用于教学的总时间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排名,小学第

三、中学第四,乃至大专院校也占有相当比重,足以显示其重要性,并且它还是唯一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其明确方向性。这些充分展示体育课在学校体育中的核心位置和由此必将对学校体育的存在与发展产生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且体育作为一门教育性课程,包括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承担着学校教育中一个方面的目的任务。因此,搞好体育教学就成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既是师生应 尽的义务,也是教师从事劳动和学生享受体育教

育的一种权利。因而,理当端正态度,摆正位置。

二、 培训的形式及要求:

我们采取周六集中培训的形式,每位体育教 师必须于早7:30分前到校参加培训,每位体育教师都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参加讨论,大胆发言,谈出自己的学习体会。

三、 具体安排如下:

次数辅导人内容

1耿桂珍哪些体育运动有利于

学生的体形发展

2徐中亮如何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

3耿瑞洪增强学生心肺机能所采取的形式

4程俊永怎样提高学生的力量耐力

5张秀丽增强学生柔韧性的方法

6张素芹怎样提高学生肺活量 7张寿麟怎样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5篇:小学体育学科培训总结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 “国培计划”小学体育学科培训快结束了。惟有一沓厚厚的学习资料,和博客里十多篇的学习日志,证明着这些天来的学习历程与收获。通过这次培训真是有很多收获

一、在期待中开始

得知“国培计划”小学体育学科培训中有我时,真是很兴奋,培训内容安排上既有课程标准等与实践紧密联系理论的解读,也有国内外最新的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指导,还有教学实践操作和研讨。从事小学体育教学的这些年,期间有过迷惘、探索、失败和成功,教学之余一直希望能对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个系统的学习和提高,这次的培训无疑超出了我期待,不仅全面、系统,而且起点很高,使我更加期待这场学习盛宴的开始。

二、在痛苦中转变

参加培训的教师多为各地推选上来的骨干教师,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对于教学实践还有教学理论都有一定的经验与积累。在培训中,有的教师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或视频答疑,理顺了原本有些含混的理论认识,解开了心存已久的疑惑,但更多还是与原有理念的碰撞和矛盾。同时大量的信息在短短几天的时间蜂拥而入,参与培训的老师必须不断地思考,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拨雾见日,重新确定未来体育教学的前进方向。学习是辛苦的甚至是痛苦的,但只有不断经历学习、思考、再学习、再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才能转变陈旧的理念,成为体育教学的前沿人。

三、在研讨中成长

在每次的专家讲座和教学实践中,都有大量的交流和研讨机会。参培的学员们积极与专家们互动,希望心中的疑问能得以解惑,也希望能将自己的所思所获与同行交流。大家带着问题而来,但不要带着问题回去。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健康与运动系向平教授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讲座后,组织学员们开展了实践活动的操练。学员们在向教授布置任务后,通过小组间积极研讨和交流,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很好的体现了批判

性思维的运用。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通过研讨,学员们理论学习能力、实践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高。

四、在收获中提高

这些天的学习,安排的丰富而有序。有小学体操教学、小学田径教学、小学乒乓球运动和小学武术教学等,并讲解了各自的方法、作用、以往的缺点等;既有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件的学习,也有一线体育教学课的观摩。在每一天的学习中,大家认真聆听和思考,与专家老师踊跃在线互动,并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课后能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得,上交学习反思、研修日志、教学叙事、教案等。在一次次的反思和交流中,学员们个人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学习大家也掌握了一些教学方式和方法包括教材内容,这些都可以直接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改善我们的教学质量。

五、在实践中研究

体育教师学习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能力。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们在理论认识和专业发展上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我们要将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但我们不会止步于此,不能满足于自己是一名好的“教书匠”,而要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研究方向,在研究中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良性循环。

“国培计划”的培训在期待中开始,于期待中结束。结束不意味着是终点,而是意味着新的前进方向,这几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更多的教学探索和研究才刚刚开始。我们坚信并期待着,通过不懈的努力,在个人专业发展和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多的成绩,迎来体育教学更美好的未来。

第6篇:艺术体育学科听课总结

本学期从开学初,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听课学习,它提供了一个很难得的互相学习的机会。听课,作为教师是一种非常好的获得教学经验的途径,能给我们带来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听课活动,课堂上上课的那些老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厚丰富的教学知识,不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也感染了听课领导。从艺术体育学科的角度,这次听课呈现出了以下几个亮点:

一、 老教师以身示范 严于律己 追求精益求精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讲的就是互相学习,可以得到提高。我们学校年轻教师多,充满活力和朝气,同时也面临如何不断汲取教学经验,迅速成长的情况。学校开展的“师徒帮教活动”恰恰给青年教师一次难得的学习提高机会。

二、 青年教师虚心学习 积极钻研 不断推陈出新

在和其他领导听艺术和体育课时,随着上课进程的深入,有一种感觉是越来越强烈——“活到老学到老”。年轻教师有老教师的扶持和帮助,虽然有的地方略带青涩和稚嫩,但进步是显著的,他们能把老教师经验迅速内化吸收,生成具有活力的新内容,以崭新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精美的课件,流畅的语言,加上年轻的面孔,让人赏心悦目。人就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这句话说的一点不错,我校青年教师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 电教设施得到普遍应用

我校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给青年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电化设施真正得到利用,运用电子课件,大屏幕投影仪效果较好,教师边播边讲,呈现出播、讲、做结合的好形式,课堂上充满了活力

2、 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较好,活跃了气氛,提高了教学策略

在这次听课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提问教师作答,教师提问学生作答,其他学生也踊跃开口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他们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与肯定,取得优异成绩。

3、 课程设计及课后小结比较有创意

在许多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了他们的精心设计方案得到了学生等欢迎,体育课中,还看到体育老师,能将现有的教具活化,综合利用,处理课堂中应急情况能力等。

通过这次听课,大家认识到,听课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它是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的捷径,是教师的必修课。它是丰富了大家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上课教师的风采,同时也体会到参加听课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敬业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年轻教师的“敏而好学”,老教师的“诲人不倦”共同构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定会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给陈家学校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7篇:体育学科5月教研总结

本月参加省、市活动较多,如到x和x参加学生体质测试调研一周、x开会三天、x区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四天、从化和花都参加全国、省体育公开课评比课例指导四天,加上五一长假七天等,导致下校时间较少,与学校和老师的沟通也少了,所以,本月教研综述不知从何下手,思考了很长时间,也是延迟到今天才发表的原因。想来想去,还是结合青基赛第四轮比赛的情况谈谈个人的看法,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关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安排教学的问题

新课程倡导体育课堂教学手段和练习内容的选择,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柯木塱小学吴艳老师的课例提供了很好的做法,下面是朱越强老师对这一节课的介绍:

6月5日下午,吴老师在本校上了一节第九届xx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决赛课例。本次课例的内容是《快速跑》。对于快速跑这个内容,老师们都非常熟悉,也看过了许多采取各种手段来组织进行教学的课例,这些课例都给听课老师受到很大的启发。正因为如此,对参加决赛的老师来讲,无疑是一个挑战,要做到不走老路,创新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本次吴老师设计的课,无疑从“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上下了功夫,她选取的教学资源是纸缕和废纸团。课的开始采用了两个来自学生课间经常玩的游戏——《木头人》和《爆炸》引入,并以此推向课的主体部分。在教材的主体部分,《投活动篮》环节是这样进行的:把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一半学生双肩背纸缕,另一半学生手握纸团,两人一组。背纸缕的同伴在前面跑,拿纸团的同伴在后面追,并想办法把纸团投到纸缕里面去,当纸团被扔进纸缕后,双方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此内容的延伸游戏是:在一定的距离内,拿纸团的同伴向高远处把纸团扔出去,另一同伴双手棒着纸缕跑动去接纸团,接住后便用力把纸团向同伴的后面扔出去,让对方跑去捡纸团,从而双方在一个这样对攻的状态下进行着游戏。

这两个游戏运用的教具非常简单,容易准备,学生也熟悉。在游戏时,设置问题,如:怎么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把纸团扔进纸缕里面?对于背纸缕的同学而言,怎么样才能让同伴尽可能跑长点的距离,才把纸团扔到自己的纸缕里面?这样一来,学生在练习时就由被动变为了主动。

这两个游戏运用得很成功,很有新意,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玩得不亦乐乎,整个足球场都是学生的不断地跑动,效果很好,也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经分析得出本次课的几个特点:

1、把学生自己的东西,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资源引入课堂。《木头人》、《爆发》是学生自创、自发娱乐的课间游戏,纸团、纸缕是同学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物品。采用它们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自然地关注到了个体的差异。在游戏中,没有限制学生要跑多远,要跑多长距离,只是通过变换游戏的规则来提高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尽力而为”。

3、投掷与快速跑相结合。在游戏中学生不但“跑得多”,“投得也多”,一举两得,效果良好。

4、通过创新游戏进行教学,改变了快速跑枯燥无味的局面,使课堂充满了生机。

纵观整节课,能较好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同学们在学习中,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合作与团结的精神。学生在游戏中既掌握了技能,也增强了体能,达到了合理的练习密度和强度。这是开阔视野,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善于积累所带来的课堂新变化。

二、关于发展体能问题

在一节体育课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外,还要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学生体能水平。换一句话说,也就是在一节体育中,学生的练习密度、运动量、平均脉博、运动强度等要达到什么水平,对提高学生体能才是最有效的呢?采用什么练习手段和练习内容、如何控制课堂教学节奏等才能实现预期目标呢?如果不考虑生理负荷的问题,那么,在学生体能的提高方面将是低效益的,长此下去,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得不到提高,严重的呈下降趋势。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体能水平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生理负荷指标,逐步提高体能水平。

下面是本次青基赛第四轮比赛的内容,请老师们根据命题内容,将你的教学设计在回复栏中发表,谢谢你的积极参与!

青基赛第四轮中学体育命题说明

1、操作:首先设计一节课教案,然后回自己学校按教案上课。

2、上课年级:现在任教年级。

3、设计主题:发展耐久跑能力。

4、设计要求: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学生的生理指标要达到如下要求:

平均脉博140――150次/分,最高脉博不能超过175――180次/分,强度指数为1.8—2.0。

青基赛第四轮小学体育命题说明

1、操作:首先设计一节课教案,然后回自己学校按教案上课。

2、上课年级:现在任教年级。

3、设计主题:发展快速跑能力。

4、设计要求: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学生的生理指标要达到如下要求:

平均脉博135――145次/分,最高脉博不能超过165――170次/分,强度指数为1.5—1.7。

第8篇:体育学科研讨会总结

体育学科研讨会总结

11月10上午,我有幸参加了“新基础教育”生态式推进共生体现场研讨会(1)之体育学科活动,欣赏了局小的张xx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和二实小钱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篮球换手变向运球过障碍》,两位老师将新基础的教学理念很好的融入了课堂。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张老师将前抛实心球前的“满弓”作为本次课的重点,而且一节课都围绕这个重点用各种游戏的方式将学生吸引在课堂上。钱老师将沙包作为标志物,即方便又实用,将篮球置于沙包上,更是提高了效率。这两节课都展示了老师巧妙的设计和教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背后的付出,也给我有很多启发:

1、趣味性和实效性并行。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简单枯燥的体育课堂的技能教学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多动脑筋,尽量使课堂更生动、趣味性更强。

2、教师立场和学生立场统一。教师在设计与教学过程中,要知道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学生的需求,才能给予学生最好的。

3、资源捕捉要及时且有效。对于课堂上生成性的资源就是要及时的捕捉,但是如果不能将这些资源合理有效的运用与开发,那就是无效的资源。

4、在技能教学中,如果要将游戏放进去,要明确设计该游戏的目的,要考虑游戏是否能强化动作技能,而不会让学生一味追求游戏的趣味或胜负而使动作变形。

5、孩子对动作的体验要通过实践,需要肌肉的记忆。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用最简短的语言与示范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练习的时间,也就是要保证体育课堂有足够的练习强度与密度,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上一篇:口腔医生个人简历模板下一篇:平安单位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