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总结及打算的

2023-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技工作总结及打算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科技工作总结及打算的

科技工作总结及打算

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打算

区科技局

(2009年11月24日)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深化产学研联合,不断加强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召开了全区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工作会议,对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奖励。区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全市各区县中率先建立了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通过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多项举措,扶持企业的科技创新行为。组织开展了全区第二届科技进步奖评审活动,评出优秀科技成果23项,岚星化工的“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合成新工艺”等5项科技成果获得日照市科技进步奖。

2、努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众山生物和岚星化工两家新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优惠政策落实,并推荐鲁圣电力器材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到省、市有关部门争取我区新增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1家,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23家。今年1-9月份,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8.3亿元,同比增长3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5.86%,增长3.04个百分点,产值总量和比重增幅均居全市首位。

3、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岚星化工、众山生物两家企业申报建立省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开展国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推动相关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帮助岚星化工与青岛科技大学建立了日照有机硅化工研究院,举行了揭牌仪式。帮助海能生物公司与青岛农业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建立了研发基地,取得了“纳米复合维生素研制与开发”市级科技成果。青岛农业大学与巨峰凯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青岛农业大学茶叶试验站,进行茶叶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促进茶叶茶叶科技进步。

4、积极做好对上争引工作。组织众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99.8%以上高纯度硫酸软骨素生产提取新工艺”项目申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黄海养殖公司、岚星化工申报2009年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组织鲁圣集团等12家企业申报了市科技计划项目。目前已争取上级资金400余万元,其中众山生物公司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扶持资金70万元,黄海养殖公司获得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点项目资金100万元。

5、做好民生工程项目推进工作。组织实施民生科技提升工程,使科技创新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民众。一是推进新农村民生科技示范建设,在岚山头街道建设新农村民生科技示范镇,建立了4个示范村和30个示范户,邀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专家举办了海洋渔资源保护培训班,建立标准化浅海高效生态增养殖技术示范区1000亩。项目已成功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二是在全区建设了8处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站,统一制作了展板、标识牌,并配发了电脑,开通了12396信息服务热线,为农民提供及时、便捷的科技信息服务。三是开展了“科普车进村惠民”行动,已组织日本栗嫁接技术培训、茶叶生产技术、渔业技术培训6期,播放科教电影6场,开展科技下乡活动2次,申报实施农业科技项目3项,转化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4项。

6、认真做好科普和地震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区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出优秀作品68件,有16件优秀作品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积极组织实施科普惠农示范工程,黄海养殖公司养殖基地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优秀农村科普基地。进一步完善了全区各级地震应急预案,被省地震局表彰为“全省地震应急预案管理示范区”。积极争取岚山主城区地震小区划工作列入了省防震减灾工作规划,扎实推进省级地震民居安全示范工作建设工作,严格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做好迎接验收准备。

二、2010年工作打算

2010年,全区科技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工作中心,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为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努力培植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认真组织实施《岚山区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落实区级扶持奖励政策资金,调动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服务,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膨胀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努力争取在产值总量、比重、增长幅度上位居全市前列。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宽产学研合作范围,服务大项目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促进石大科技公司等化工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实现我区石油化工产业的提速增效。加快日照有机硅化工研究院、众山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在节能减排、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领域广泛合作,积极争创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三)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科技项目的实施与争取工作。加强项目的跟踪、检查、服务,做好国家创新基金、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等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通过项目实施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一批科技成果。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引力度,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争取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0项以上。

(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继续组织民生科技提升工程,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科普车进村惠民行动,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加强同海洋科研院所合作,发挥山东岛屿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研究所等研发机构作用,着力推进重大海洋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构建起具有岚山特色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五)加强科技宣传,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岚山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组织开展科技进步奖评审工作,激励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多出专利、多出成果,力争取得专利160件,区级以上科技成果30项。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日”和“科技下乡”等活动,广泛宣传普及科技知识。加大科技创新典型宣传力度,提高科技工作的知名度,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六)扎实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开展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做好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在我区的示范推广,完成岚山主城区地震小区划工作,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第2篇:2012年科技工作总结及2013年科技工作打算

一、2012年科技工作总结

1、组建边坡综合监测预警系统

通过这几年滑动力和位移监测分析,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此2012年组建了雨量监测预警系统、水位监测预警系统、边坡涌水量监测预警系统,组成了边坡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成功的对8月5日边坡失稳进行了预警,滑体下发的设备和人员及时撤离,有效地保证了安全生产。

2、组建爆破振动监测系统

通过对爆破震动的监测,及时掌握爆破震动对边坡、附近建筑物及居民影响,保证爆破震动在正常范围内,并通过震动波形与爆破起爆顺序对应分析,查找爆破施工过程有无问题。

3、开展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与矿业大学合作,开展了系统的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危险性分区研究,结合已有的工程地质钻孔资料和扩帮工程揭露出地层构造的赋存条件,建立基于岩石力学数据库定量分析的工程地质综合分区图,针对不同的危险区划提出有效的工程防治策略,从本质上提高南芬露天铁矿边坡安全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矿山可持续安全开采奠定基础。

4、土场粉矿干选试验

南芬露天矿土场回收的矿石品位18%左右,回收后废料品位7%以下。由于排土场粒级跨度大,回收的矿石“夹杂”现象比较严重,品位低,进选矿主流程处理时选比大,选矿成本增加。为提升选矿产能,降低成本和运输费用,准备新上一条精选处理设施,对回收的矿石分粒级进行处理,为此对土场粉矿开展了干选试验,确定了土场矿石精选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2012年南芬露天矿在科研项目上取得了多项成果。《南芬露天矿滑坡灾害预警技术及开采安全保障系统》被冶金行业评为科技成果三等奖;《横阻大变形缆索研发及滑动力监测预警系统》被辽宁省评为科技成果二等奖;《GPS智能调度系统》被本钢评为科技成果一等奖;《矿用大汽车变速箱操作法》被本钢评为科技成果二等奖。

二、2013年科研项目

1、降低爆破成本,提高爆破效率研究

南芬露天矿目前年爆破规模(含扩帮)超过一亿t,随着台阶的不断开采,采场台阶爆破的水孔数量不断增多,钻机出渣粒度较细,易在炮孔底部形成浆状混合物。当炮孔注入浆状乳化炸药时,药柱底部会有一部分炸药与之混合,药柱顶部也会因为填塞岩渣自重作用混入一部分炸药,从而使这两部分药量威力降低甚至失效,造成炸药浪费,还严重影响孔底和孔上部的爆破效果,使得深孔的超深部分失去应有的作用,上部又产生的大块偏多,直接影响爆破效果。同时,由于采场矿岩硬度和松散系数较大,常规的预裂爆破技术也不能达到理想的爆破效果,使最终边坡稳定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为此通过药渣隔离器和聚能爆破管研究,解决水孔药渣混合和预裂爆破效果差问题,通过研究,确定产品的尺寸、形状、大小,固化技术参数。研究成功后,可提高混制乳化炸药的利用率,每个水孔比传统的爆破装药工艺减少炸药浪费约1米(孔底会避免抬高0.5米、上部大块率会降低10%以上);同时可提高边坡预裂面平整度,边坡表层无龟裂松散层,其厚度<80cm,无塌孔现象,不需要进行重复掏孔,预裂成本下降10%-20%,预裂爆破速度提高40%。

2、2#排土场稳定性分析及监测加固实施方案研究

目前,南芬露天铁矿2号排土场规划容量3800×104m3,土场顶部标高在600m左右,土场底部最低点标高在323m左右,南芬铁矿征地边界线紧依柏峪村七组民房,排土场所排放的大量土石方受降雨冲刷影响,有泥石和含砂洪水自谷底河床流淌。近几年相继出现多处滑坡,稀性泥石流等情况,随着排土场土方逐步增加,滑坡、泥石流等可能产生的危害不仅会影响矿山正常生产,甚至会危及下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可能会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因此,对南芬铁矿2号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和灾害控制监测非常必要。

研究内容:

(1)建立排土场的工程分类体系;

(2)提出控制和监测排土场边坡失稳(泥石流)灾害的基本原理; (3)排土场稳定性评价和敏感性分析;

(4)排土场边坡失稳动态控制和监测预警技术、方法和装备系统; (5)排土场边坡失稳(泥石流)动态控制和监测现场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6)排土场地下水压和水位自动监测技术研究。

三、本钢矿山技术研发所2013年科研项目

1、南芬选矿厂选矿工艺适应性研究项目

该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开展采矿和选矿调查分析研究工作,摸清和查明矿山近期开采范围之内矿石资源真实的质量和性质状况,查清选别工艺,通过配矿模型和选别工艺的优化,金属回收率在现有1-8月平均76.65%基础上提高0.5%,选矿年可多选出铁精矿2.7万吨,按选矿铁精矿加工成本164元/吨计算,节约成本443万元。第二阶段通过对选矿工艺的改造,金属回收率达到80%,年多产铁精矿16万吨,节约成本2624万元,同时可提高一段磨矿台时能力3~5%,进而提高原矿处理量。

2、南芬露天矿低品位含铁岩石试验研究

南芬露天矿边界品位是20%,低于20%就算作岩石,排弃到土场,在南芬露天矿采场每一分层存在25万吨品位在12%-20%的含铁石英岩、含铁透闪片岩和含铁角闪岩。影响选矿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品位,另一方面取决于可选性,随着选矿工艺的提高,不少矿山铁矿石边界品位已降到十几%,南芬露天矿这些低品位岩石都是磁性铁,具备利用价值的可能,因此研发所将开展选矿试验研究,确定含铁岩石可利用的标准,进而科学利用这样这些低品位的含铁岩石,提高了矿石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剥采比,进而降低了矿石开采成本,预计南芬露天矿每年可多利用10万吨含铁岩石,按开采成本30元/吨计算,降低成本300万元。

第3篇:乡镇科技产权局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

2015年,县科知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切实履行科技管理职责,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县产

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现将我局2015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积极组织企事业单位申报省、市各类科技项目

我局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县内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各企事业单位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坚持市场为导向,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截止12月底,已获省科技厅立项项目5个,市科技局立项项目6个,立项资金总计709万。

(二)深入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我局历来高度重视科技扶贫工作,2015年,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争取,我县成为四川省22个科技扶贫示XX县之一,10个省级科技扶贫示XX县之一。我局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力气向上申报扶贫项目。截止12月底,我局已申报四川省2016科技扶贫专项项目6个,拟争取省级财政科技资金620万元,目前6个项目均已入选项目备选库,我局正积极跟踪对接,力争扶贫项目全部立项。

(三)继续实施2015年县级科技计划

按照我局2015年初县级财政预算科技切块资金安排,2015年我县科技计划项目预算资金为200万元。截止12月底,按照《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2015年县级科技项目实施已完成了组织申报和专家评审及项目立项工作。

(四)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

1、在全县开展了主题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4.26’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日、周”大型专题活动,活动共发放《专利法》、《四川省专利保护条例》、《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等宣传资料3200余份,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积极组织县内企业申请国家专利(发明专利、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将企业专利拥有量作为衡量企业创新的重要指标,并多次邀请省内著名专利咨询机构四川省万豪知识产权事务所来我县调研指导专利申报工作。截止12月底,我县2015年专利申请量已完成82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实用新型49件,外观专利12件。

3、继续实施《县专利资助管理办法》,在年初预算切块资金时专门安排10万元用于对申请专利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补助,对科技型企业和个人申请涉外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分别按照5000元/件、3000元/件、800元/件和400元/件的标准予以补助。办法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县内广大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了他们专利申报的积极性。

(五)积极组织企事业单位申请科技成果鉴定

从2013年底开始,我局积极指导肉制品加工龙头企业XX市川天食品有限公司的“牛肉自动快速低温冷却与排酸组合工艺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项目进行市级科技成果鉴定。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完成,正待市科知局组织专家进行鉴定。

(六)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工作

1、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专项工作,强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深化科技特派员机制创新。今年我局会同中共县委组织部、县人才开发暨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XX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共计下派科技特派员40名,涉及烤烟种植、特色林业、蔬菜园艺、粮油作物、畜禽养殖等多个领域。

2、为切实提高广大返乡创业农民的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农民科技致富的能力,结合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总计投入科技培训经费47万余元,在全县范围内共举办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培训56次,培训返乡创业农民和农业科技从业人员9400余人次,培训内容涵盖林竹产业(丛生竹、核桃、油茶)、畜禽养殖(肉牛养殖、特色禽类养殖)、高山蔬菜种植标准化等。通过培训,切实增强了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3、继续推进我县科技进步示范乡镇创建工作,继震东乡、麻城乡、水尾镇、两河镇4个乡镇先后成功创建XX市科技进步示范乡镇后,今年,我局将水潦确定为2015创建XX市科技进步示范乡镇。目前,创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七)加强产政学研合作,推动科技资源整合利用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的重要方式。今年以来,我局积极探索建立产政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局长张欣同志多次带队到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省科技职工大、省农科院、省林科所、省食品研究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洽谈产学研合作事宜,促成了县鸿艺粉业有限责任公司、马岭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星火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等多家科技型公司与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从整合科技资源、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技术攻关、科技决策咨询、转化科研成果、培养实用人才等方面加强了我县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协作。

(八)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额225万元,高新技术产值5.26亿元

1、我局通过提前谋划,积极引导,加强服务,开展咨询,实现了技术交易合同认定登记日常化。目前已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225万元,完成了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2、继2013年施可丰泸州化工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四川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后,今年我县的乌蒙山水科技有限公司又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我县第二家省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截止12月底,全县已累计完成高新技术产值5.26亿元,超额完成2亿元目标任务。

3、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重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今年我县新增1家XX市国家高新技术培育企业,至此,我县市级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已达12家。

(九)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作用,助力创新创业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以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依托,以龙凤工业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县济民职业技术学校等为载体,面向科技初创型企业开展科技创业培训、创业孵化、专利咨询、项目申报、技术服务等全方位服务。

(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

截止12月底,共举办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4.26’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宣传周等大型科普宣传系列活动,组织相关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车辆60多架次,深入全县多个乡镇、社区、科技型企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共计发放发放各类资料、图片7000多份(册)),图书1000多册,累计接受各类群众咨询1800多人次,累计投入科普宣传经费8万元。

(十一)积极完XX县委、县政府分配的中心工作

在做好局机关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一是大力开展“中梗阻、肠梗阻”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活动,在局机关和科技系统大力开展作风整顿,切实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进行严格整顿。二是积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深入我局精准扶贫联系点观兴镇山关村实地调研、走访慰问等形式,积极帮助困难党员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难题,积极组织帮扶村困难群众参加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积极谋划脱贫致富项目,看望慰问留守和孤残儿童家庭,并发放慰问金。三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科技计划与统计、科技档案管理、信访维稳、老龄、爱卫、妇女儿童、计划生育等各项常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二、存在的不足

通过认真的总结,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全县科技工作任然存在以下不足:

1、县内广大人民群众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还比较淡薄,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的科学素质依然较低。

2、科技队伍整体实力薄弱,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 不合理,尤其是高水平的科技推广和创新型人才非常匮乏。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创新积极性不高,资金、人才、技术投入不足,研发活动开展不多,研发水平低;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

4、科技成果的转化亟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快,规模不大,支撑条件不足;科技投入不足,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企业融资困难。

三、2016年重点工作:

1、做好2015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管理、中期监理和检查验收等系列工作;跟踪管理2015年省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级富民强县专项项目以及川大—泸州合作项目的实施过程,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科学合理合规,协助省科技厅等单位对项目实施的中期监理和结题验收等工作。

2、全力做好2016年各级科技项目申报工作。目前,我局已提前申报2016年省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科技扶贫专项13项,拟争取项目资金1920万元。目前,省科技厅第一批立项7个项目,财政专项资金410万元。

3、按照四川省科技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相关规定,加强对2016年省级科技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严格财务检查和项目进度跟踪,确保项目申报单位依法依规使用科技扶贫项目资金。

4、继续做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推动实施。按照省、市、县各级推动双创工作措施安排,积极稳妥推进我县科技孵化器建设、众创空间认定补助、中小微企业贷款引导补助资金申报、代理企事业单位发明专利补助资金办法实施等系列工作。将双创工作经费纳入我局2016年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政策落地。

5、多渠道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大力推广科技新技术、新成果,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三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6、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以项目为抓手,引导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凡是企业申报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的,对其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投入能力及水平做出硬性要求,自身没有研发投入或投入水平达不到一定要求的企业,不予申报支持。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经济和科技相结合。突出企业产学研合作主体地位,加强我局与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省畜牧科学院、省食研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组织实施好四川大学—XX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专项资金项目。

7、继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工作。一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上门辅导等方式,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意义、标准、税收优惠等进行宣讲,帮助企业用好政策、用足政策,根据企业申请条件的成熟程度,组织申报一批、培育发展一批、选择储备一批。2016年计划在原有11家高新技术培育企业的基础上,新增培育企业1家。二是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及培养企业的创新扶持,努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确保2016年高新技术产值工作目标的完成。三是提早布置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工作,加强对企业技术交易合同认定登记的宣传和培训,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县技术交易情况,安排专人负责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工作,使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工作常态化。

8、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我局已于2013年组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XX县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按照创新创业工作要求,2016年我们将更进一步完善中心软硬件设施,打造智能化科技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共享应用的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转移,并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专利申请、科技合作、融资等服务。

9、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一是认真落实以激励和资助为主的知识产权工作政策措施,切实兑现专利申请资助规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创新活动中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二是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重点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案例,提高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三是提高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提高专利授权率,特别是发明专利授权比例。

10、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水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政风行风和干部队伍建设,使作风建设常态化,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创先争优。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政务公开、财务管理、文电办理、科技统计、帮扶助困、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

第4篇:县科技局18年工作总结及18年工作打算

县科技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

工作打算

“>县科技局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打算2007-12-08 00:43:2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县科技局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打算县科技局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打算(2)文章标题:县科技局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和大力支持下,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为核心,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农业科技示范为主线,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抗震救灾机制,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力度,为全年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各有关乡镇、单位及企业,筛选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科技项目,分别申报了国家、省、市科技攻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火炬、新产品等计划项目,取得了全市第

一、全国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___复合肥产业基地”、全县第一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第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全县第一的国家“十一五”社会科技支撑计划--新型肥料重大专项等四个第一,争取上级项目实现了新的突破和跨越。为使各类科技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积极做好科技项目实施的跟踪管理和

监督指导工作,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并如期通过各级科技部门组织的成果鉴定、验收和获奖。

1、在国家级科技项目方面,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万吨包膜控释肥新产品”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高塔熔体造粒复合肥新产品”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已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___县复合肥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被列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___复合肥产业基地”,以及金正大主持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社会科技支撑计划--新型肥料重大专项,获无偿资金350万元。

2、在省级科技项目方面,常林生物科技公司“花生蛋白活性肽工艺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被列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获得无偿资金25万元;金正大公司“包膜控释肥中试研究”,被列为省级攻关计划项目,获得无

偿资金15万元;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得省科技专项资金20万元;史丹利“高塔熔体造粒复合肥新产品”,被列为“山东省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新产品”;金正大公司,被省科技厅批准新建为“山东省金正大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卡特重工公司和临沂康沃特生态肥业公司2家企业,同时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3、在市级科技项目方面,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双塔熔体造粒缓释复合肥新产品”、县生产力促进中心“鲜食加工兼用黄桃新品种LY-1的选育与产业化开发”等3个项目,现已被列为市级有资攻关项目获无偿资金31万元;县人民医院“嵌体冠固位体固定义齿修复的研究”、“野麻组方结合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2个卫生项目,也被被列为市攻关计划项目。

4、在县级科技项目方面,经过筛选、专家评审,有32个工业、农业及社

会事业项目被列为县级科技计划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

5、在科技成果管理方面,加大对各类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力度,及时组织专家对完成的科技项目进行成果鉴定,以便被评为各级科技进步奖或科技发明奖。目前,共组织专家对及时完成的20个科技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其中有3项成果正参评省科技进步奖;有8项成果已经被评为市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发明奖。其中,县人民医院“前臂骨筋膜贯穿尺骨重建环状韧带治疗陈旧性孟式骨折”、“高温碘油联合化疗药物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研究”2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我县历年来卫生科技成果获奖等次及数量最高水平;康沃特生态肥业有限公司“高氮缓释、防结块复混肥料生产工艺技术研究”获得市科技发明二等奖,填补了我县有史以来科技发明奖的空白;卡特重工有限公司“CT60小型挖掘机”等3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及三等奖;有16

个县级项目准备组织参加县级科技进步奖的评审。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全县产业结构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同期增长了1个百分点。

1、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传统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特别是加强了复合肥、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了其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组织各机械企业运用微电子、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增加企业的

县科技局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打算

第5篇:怀远县科技局2010年工作总结及下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县科技局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在皖北经济发展中率先崛起”的工作布局,全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为目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和手段,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0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优化服务,科技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1、积极组织申报科技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县域科技进步。年初,县科技局根据省科技厅项目申报指南,结合本县实际,积极组织有关企业申报2010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项目立项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局共向上级申报科技项目20余项,其中,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个,国家重点星火计划项目2个,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个,共争取国家科技资金500万元;,省级2个,市级11个。目前被上级立项18个,可以争取无偿科技经费700万元,超额完成全年争取上级科技项目5个的目标任务3倍以上。县级配套及立项15个,发放110万元科技三项费。

2、加强在研项目跟踪管理,以项目示范促进科技创新。今年以来,县科技局强化对在研项目检查、管理我局抽调人员对照项目合同,逐项检查合同任务完成情况,并形成书面检查报告。通过检查,对项目建设进度、资金到位使用、人员履职等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项目有序推进。目前全县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项,其中省市农业专家大院项目9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星火计划项目2个,国家、省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国家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9个。项目按计划实施率达100%,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新增产值达1.5亿元。

(二)扎实推进,产学研和专利工作跃上新台阶

1、为切实提高我县产学研活动的质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专门组织县内企业进行座谈,积极了解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瓶颈问题,积极为其寻找技术合作伙伴。到目前为止,我县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金诺特、锐锋自动化、兴达公司等企业与合工大、蚌埠学院、安徽科技学院等企业由松散合作到建立起紧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特别是6月份我县与安徽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联建协议和余安徽科技学院开展全方位产学研合作协议的签订,将对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为切实加强专利工作,我局加强专利法规宣传力度,制定相关奖励政策。截止到11月份,我县共申报专利502件,占全市申请量的近30%,其中发明130件,实用新型104件,数量与质量均居全市之首,超额完成市政府给我县下达的任务目标2倍以上。

(三)精心组织,科技宣传呈现新气象。

今年,我局组织人员成功开展了“科技活动周”、“4.26知识产权日”和“5.17抗震减灾日”等宣传活动;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大型科技三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我局共悬挂宣传横幅10条,制作展板20块,发放科普资料10000余份,参加人数达15000多人,接受咨询3500多人次,现场解答技术难题700多个。

(四)服务大局,招商引资工作有成效。

2010年,我局通过以商引商,利用产学研活动搭建招商平台,参与市县组织的招商活动 多种形式,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全面落实招商引资责任,把招商引资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个干部职工头上,真正做到了“个个有责任,人人有任务”。目前,我局引进无锡一家企业的环保工程项目已经落户怀远工业园区,引进资金1000万元,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五)科技创业中心建设全面启动。经过近2年来的筹备,我县科技创业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在财政、招标局等部门的参与下,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现在租用安徽赛远钢构土地建的370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经过招投标,江西省南昌市江西佳业建设工程公司中标,12月初奠基开工仪式,预计2011年6月份全面完工。

(六)石榴产业发展又有新突破。今年我县争取到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后续项目,预计投资可到200万元以上,这对发展我县石榴产业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石榴研究所99年改制以来几乎是个空壳子,今年重新组织人员,投入相关经费,现基本完成重新组建,这对我县石榴科研是个利好消息。

(七)以加强科技部门自身建设为重点,提高科技行政管理水平。 一是抓制度建设。年初明确了干部职工各自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局机关的请消假和考勤等各项工作制度。二是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党支部十二项工作制度来抓好党员干部队伍,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促进综合素质提高。三是抓廉政建设。经常对干部职工进行廉政教育,使之在工作、生活中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四是抓机关效能建设。形成务实、创新、高效、廉洁的工作风气,对来访客人做到“一张笑脸、一声问好、一杯热茶”把科技局办成全县科技人员之家。。

(八)其他工作 创建文明县城、普法、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常规性工作均能够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全面完成。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0年,我局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了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但在推进科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主体不够突出。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我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较快,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全县只有8家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5%。规模以上企业内部科技投入总额占产品销售总收入低。

2、科技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要加强县域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地区科研成果、仪器设备、专业人才等科技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科研成果转化率。

3、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科技管理手段还要在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创造良好条件,完善制度政策、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队伍的水平和能力。

4、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人才结构不合理,存在“一多两少”的现象:即“大路”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主导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少。

5、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科技管理手段还要在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创造良好条件,完善制度政策、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队伍的水平和能力。

三、2011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抓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机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主线,同时结合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在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项目带动县域科技进步。首先要做好在研项目和管理工作。我县目前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0多个,在积极向上争取科技项目的同时,要强化对在建项目的管理,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实施,管好、用好项目资金。要继续保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邀请各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解决重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项目示范促进科技创新,扶持一批科技示范典型,树立一批科技兴农、科技兴企闪光点,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其次要主动服务企业,抓好企业技术难题的征集和项目的储备工作。要征集工业、农业类技术难题各20个,其他15个,储备下科技项目20-25项。

2、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

要成分发挥县政府与安徽大学联合组建的“安徽大学-怀远县人民政府研究生工作服务站”和县政府与安徽科技学院开展的全面产学研合作协议的作用,加大高校科技成果、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深化与高校科技交流合作,提升我县产业技术水平。

3、整合县域科技资源,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功能。主要是加快建设怀远县科技创业中心,使中心成为企业开展检索、查询、实验、测试、试制、中试等专业性服务和技术指导,同时面向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利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帮助我县企业规避技术风险、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和提高创新效率。

4、强化科学普及和科技推广。继续推进科技下乡、进社区活动,指导农民引进优质、高效、高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提升广大市民科技意识。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科技管理部门新形象。大兴“调研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努力打造“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管理队伍,圆满完成公工作任务,促进全县科技水平和整体实力又快又好的发展。

怀远县科技局 2011年1月4日

第6篇:科技局科学技术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5年,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的决策部署,着眼“落实科技创新工程、实现科技竞争力苏中领先”目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2015年科技创新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全市科技系统全面发力、创新举措、加快步伐向“十三五”奋进的一年。4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工作会议,进一步吹响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角。出台了《关于主动融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意见》、《XX市专利助推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15-2020年)》等10多项政策文件,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了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与“十一五”末相比,3个指标翻三番(创业投资规模、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国际pct专利申请量),2个指标翻两番(百亿gdp发明专利授权数和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5个指标翻一番。全年科技创新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一是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坚持市科技、财税部门联动和市县科技部门联动,扎实做好高企申报工作,总计申报317家,已通过省科技厅等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公示是262家(第一批94家、第二批168家),目前全市高企达到750家,是2010年的3.1倍。二是抓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按照“有技术人员、有场所设备、有研发经费、有研发方向、有专利产出”的“五有”标准,采取“找准定位、明确任务、集聚人才、落实经费、提供条件装备、构建运行机制、开展研发活动”的“七步工作法”,通过网格式包干、个性化辅导等手段,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居全省第三,总数达到333家,是2010年的1.7倍;新增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66家;组织中天科技、中洋集团申报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7%,列全省第一。三是抓科技金融扶持。新认定XX市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市级科技型入库企业总数达到527家;推进“苏科贷”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企业。有60家企业以专利作为质押,获得质押贷款1.67亿元,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是抓政策落实带动。坚持以创新政策的落实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举办1期科技企业家培训班和2期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培训班,培训人员达880人次,努力形成“企业创新有投入、政府税收就减免”的普惠性激励机制,为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13.45亿元,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4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41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占gdp比重达到2.5%,比2010年提升了0.57个百分点。

(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跃升。一是推进高新园区建设,强化产业集聚。建立协同推进南通高新区联席会议制度,围绕推进南通高新区打造“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每季度与南通高新区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谋加快推进南通高新区发展,集成创新资源,支持南通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省纺织丝绸技术研究所、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推进科技园区提质,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增省级科技孵化器6家,新增三创载体面积51万平方米,促进高新产业集聚发展。二是推进产业研究院和产业联盟建设,强化产业创新辐射。成功引进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纺织丝绸技术研究所落户南通,成立了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食品技术研究所落户如皋。与清华大学无线通信研究团队合作建设“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与欧进萍院士团队合作筹建南通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产业高端研发人才和团队,培育“种子”产业。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原则,成立XX市智慧建筑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XX市纺织丝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创新引领和辐射。三是推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战略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省以上科技项目争取,总计争取省以上项目669项、资金1.88亿元,其中14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获省科技资助1.08亿元,通过项目扶持、技术集成和协同攻关,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和重大产品,已有297项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还有983项已报项目待评审);有23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全省第三。1-10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103.23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4.8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4.9%。据省统计公告,今年1-9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477.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1.23%,比全省平均增幅高3.31个百分点,总量首次超过了南京,列全省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62.7%。产值总量和占比在全省位次均比2010年上升1位。

(三)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力度加大。一是大力实施产学研活动。成功举办XX市新型动力电池技术论坛暨产学研对接洽谈会、第三届通州湾科技创业大会,参与第五届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对接会。征集发布企业技术需求360多项,收集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800余项、科技成果团队400余个,完成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3亿元,350余项创新成果在通实施转化和产业化。大力组织省企业创新岗(科技副总)申报工作,有31名高校院所专家入选省“科技副总”。二是推进协同创新载体建设。扎实推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通)基地项目和中科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建设,组织江苏如皋花木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海门面向生物医药高端研发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申报省级基地,邀请中国纺科院、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专家研讨推进海安省功能新材料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海安高新区与南京大学共建的南京大学海安高技术研究院获省科技厅计划立项。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密歇根大学与江苏通创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决定四方共建可持续建筑环境合作科研中心,围绕华东特别是我市建筑产业发展,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功举办生物农药剂型技术国际培训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亚太地区农药协作网等16个国家的代表和农药专家参加,研讨交流农药三废治理、生物农药的生产应用中的技术难题。组织企业参加了mit2015年中国(无锡)年会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技术转移对接交流活动。全年获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立项3项、资助240万元。

(四)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成效明显。7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2014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综合考核结果,我市居全国第二名、地级市第一名。我市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三年复核验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城市,全省首家。海门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县级市示范,江北首家;南通开发区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市拥有国家级试点园区总数列全省第二;如东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实现国家级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全域覆盖。一是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紧密融合。出台《XX市知识产权助推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启动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成立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积极争取国家专利导航海洋工程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二是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培育。根据企业创新发展阶段,率先采用分梯度方式,探索专利消零企业、专利强企试点示范培育工作。全市有16家企业获得2015“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全省第一。大力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建设,完善贯标推广、培训、咨询服务和绩效评价体系,全市申请省贯标绩效评价企业24家,通过国标第三方认证企业81家,国标企业数位居全省第一。三是专利质量提升、结构优化。1-10月份,全市专利申请量28885件,同比增长35.43%;专利授权量19080件,同比增长112.24%,增幅列全省第一;发明专利授权量1674件,同比增长137.11%,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有效发明专利1038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4.23件(是2010年的15倍),同比增长47.28%。pct专利申请量201件,列全省第三。有3项专利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获省专利金奖、8项获省专利优秀奖(全省专利金奖10项、优秀将50项)。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76.4%和83.45%,比2010年分别上升39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全市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占比基本达到了3:3:4的比例,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开展知识产权运营,与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合作建立知识产权投融资运营分支机构,南通家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完善专利保险服务机制,拓宽专利保险产品险种,投保试点专利侵权责任险产品,全市累计329家企业投保专利执行险,投保专利516件,投保额达1025万元,较上年翻了一番;建立知识产权重大项目评议机制,出台《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意见》,先期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形成了重大政府投资和财政资助的知识产权约束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五是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开展“专利执法月”活动,省市县三级联合执法2次,多部门联合执法5次,全年共办理专利执法案件500件,其中调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20件。加大特色专业执法维权力度。组建家纺电商执法维权团队,完善线上维权与线下线索追踪、调查取证、案件移送的衔接机制,全年受理电商侵权投诉99件,结案95件。六是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加大高端服务机构的引进力度,引进深圳威世博、北京聿宏等5家名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与国内顶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深圳赛恩倍吉集团建立专利助推产业创新发展服务支撑战略合作关系,构建辐射华东地区的知识产权南通服务品牌。深入开展专家服务队进企业“流动课堂”活动,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累计开展“流动课堂”37场,服务企业近80家。建立知识产权常态化培训机制,先后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利用、海外专利布局等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人员1000余名。

(五)科技强农惠民取得新的成绩。一是强化农业创新重大品牌创建。成功创建国家江苏南通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级(如皋)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安惠生物成为“国家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二是强化涉农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2家,便利店4家;有2家分店及1家便利店评估结果达优秀。目前我市省级科技超市分店共10家,便利店20家。三是强化送科技下乡(进社区)活动。全年组织“送科技下乡(进社区)”56场(次),其中市县联动重点活动8次,共发放资15万多份,组织科技特派员和各类技术专家约35名,举办培训班90场,培训人次约1万人次。四是强化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发展。重点与南通高新区生物医药园区建设工作,制订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协同推进办法”和“月度工作定期沟通机制”,开展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与论证,推进高新区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六)成功打造创新创业南通服务品牌。一是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出台《大众创新创业南通行动计划》、《XX市市区科技型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创新创业创意项目补助管理办法》(通创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二是在全省率先打造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开发建设了“创新南通”服务平台,成为全省首家能够为市内外的各类创客、团队在南通创新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的创新创业平台。整合、展示、盘活、拓展南通创新资源,为线上提供创新创业路径导航、线下提供承载创新创业活动的众创空间以及对接投融资的“通创荟”系列活动,促进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和产业化。同时,建立了“创新南通”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形成市县联动、首问负责、有问必答、专家支撑、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的工作网络。三是推进众创新空间和众创集聚区建设。新增南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6家市级众创空间,我市“江海圆梦谷”、“中国创纺e站”9等个众创空间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全市在建众创空间突破20家。南通高新区世纪大道众创集聚区、如东新宇科技创业众创集聚区被认定江苏省首批省级众创集聚区。四是精心组织“通创荟”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通创荟”专场活动2次,首场主体活动推荐的6个路演项目全部对接到投资,已经或即将落户南通;“通创荟”二期走进南通国家高新区――纺织丝绸产业创新创业专场取得圆满成功,5个纺织丝绸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了路演,得到在场投资机构和纺织丝绸企业的高度肯定,当场得到投资意向1.041亿元,开启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通创荟”系列活动已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众多市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创投机构、创新创业团队开始积极关注“创新南通”和“通创荟”,来自北京、上海、苏州和南通本土的55家投资机构齐聚南通,成立了XX市创新创业投资机构联盟。“创新南通”和“通创荟”已成为我市服务创新创业的特色品牌。江苏江海机床、南通振康焊接获省科技类“双创团队”立项;巴塞利亚药业(中国)有限公司的王要博士等5人获得省创新类“双创博士”计划支持,项目数居全省第二。

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科技系统自身建设展现了新风貌。强化责任担当,刚性落实党组主体责任、纪检部门监督责任等“两个责任”,强化“一把手”第一责任人和其他领导“一岗双责”责任,制定并印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和《责任分解表》,明确责任主体,促进责任落实和责任倒查。强化制度约束,结合市纪委专项督导巡查,健全监管制度和业务工作制度,出台了《XX市科技局行政监督实施办法》、《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阳光工程”实施意见》,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强化经常教育,结合“三严三实”专项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切实将经常教育抓实、节点教育抓准、警示教育抓牢。强化监督检查,紧紧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十项规定,坚决反对和纠正“四风”。加强科技信用管理,深化科技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

二、2016年科技创新工作打算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今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紧紧围绕“四个对接”,坚持“一个目标、二个着力点、三大抓手、四项举措和五个保障”的推进思路,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通的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主要目标: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6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85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6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90%以上,市级以上众创空间超过20家,组织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项目500项。 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做好2016年工作,在发展上要有新坐标,紧紧围绕“融入苏南,争当苏中发展领头雁”的发展定位,瞄准科技竞争力苏中领先的目标,牢牢把握产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贡献度。在改革上要出新举措,瞄准促进“四个对接”,搞好“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在南通高新区、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等重点区域加大攻坚、先行先试、取得实效。要抓住科技部选择江苏省2个县(市)开展科技体制改革试点的机遇,组织XX县开展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出台试点方案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组织督查检查,初步形XX县一级可推广可复制的科技体制改革模式,带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发展。在工作上要迈新台阶,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和重大任务的推进落实为目标,加强学习调研,注重真抓实干,敢于先行先试,强化廉洁自律,增进团结协作,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标准、创造特色、走在前列,实现“十三五”开门红。 根据以上思路和要求,今年重点做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一)更大力度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创新政策、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一是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组织实施“中小微科技企业培育升高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申报力度,联合财、税部门加大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管理办法的宣传培训力度,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二是进一步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在全市新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创新劲头足,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创新型企业群体,为广大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借鉴和示范,引导更多企业走上创新发展、快速成长之路。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带动效应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积极推进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加大关键成长期的支持力度,引导其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做优做强。三是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组织中洋集团公司、中天科技股份公司争创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南通大学争创神经再生国家重点实验室,力争在创建国家级品牌上有新的突破。组织行业龙头企业申报省级企业研发机构,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高层次科研院所,共建市级企业研究院、协同创新研究院、企业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不同模式建设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设计中心、中试基地等企业研发机构,继续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深入推进“百人千企”政策惠企行动,开展政策宣传、辅导、咨询等全面服务。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服务与指导,加强与市税务部门沟通联系,推动科技税收政策落实,以政府“小投入”撬动全社会“大投入”。

(二)更快速度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提升科技支撑和引领能力。一是着力发展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集群。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纺织服装、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智能电网、新兴种子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组织开展跟踪服务、调查研究,建设产业发展动态跟踪分析平台,寻求科技服务切入点,通过集成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重大技术产业化和重大产品示范应用推广,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推动产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升级。二是着力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重点推进研发人员到位、研发仪器设备到位,与我市企业开展实质性的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市级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重点在建筑施工工艺、智能建筑、新型建材等3个方向开展攻关研究,加速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组织申报1-2家省产研院预备研究所。进一步加大“种子”产业培育力度。依托研究院建设培育发展先进通信、智慧建筑“种子”产业,密切跟踪国际国内最新前沿科学技术,积极遴选1-2个新的“种子”产业。三是着力实施高新技术领域科技项目。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国际竞争格局的前瞻性趋势研究,明确产业细分领域、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四是着力加强支柱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强化信息技术、节能减排等高新技术向传统支柱产业的渗透、应用,重点支持有利于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现化纺织、智能建筑等优势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推进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设立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产业园建设。全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突破6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

(三)更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努力打造一流创新载体。把提升科技创新园区的建设绩效作为工作重点,推动科技创新载体从基础建设、自我发展向发挥创新示范和辐射引领作用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强化功能和提升内涵转变,从同质化竞争发展向专业化集聚发展转变。一是推进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支持南通高新区按《XX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精神,落实相关政策,强化政府引导、服务功能;贯彻落实协同推进南通高新区季度例会制度,在创新资源引进、重点研发平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等重点工作上协同推进;支持建成家纺、建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集聚区,科技金融、对外开放、体制改革的先行区;把海洋工程、智能建筑、现代家纺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孵化、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优化科技城的功能布局规划,创新科技孵化模式,力争新增1-2家省级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如皋、海安、港闸高新区按照已确定的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和体制,提升创新核心区的内涵,加强软件产业、新型建材与装备产业的特色培育和创新资源的集聚。支持如东、启东、海门、崇川创建省级高新区,大力培育高新技术种子产业和科技企业,进一步凝练产业发展特色和重点,加强省级高新区创建推进工作,力争新增1-2家省级高新区。二是推进科技创新核心区建设。着眼“一区一战略产业、一县一主导产业、一镇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定位,重点加强载体内涵培育,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快打造一批创新平台。把吸引中科院系统的研究院所、“211”工程系列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机构落户载体作为工作重点,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为目标,加快集聚一批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企业。把引进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培育种子产业和产业特色作为工作重点,培植一批具有自主创新优势的科技型企业集群,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示范。重点发展创源科技园、南通高新区科技新城、通州湾科技城等有知名高校为依托的园区。完善南通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兴产业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创业服务平台,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链条,打造科技人才创业“栖息地”。突出“一园一专业、一园一特色”,推进“三创”核心区向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做亮产业特色。支持依托知名院校优势学科、科研院所特色技术共建协同创新基地、研发平台,实现园区提档升级。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管理队伍建设。以培育一支善于科技创新载体内部管理、善于科技招商、善于科技创业辅导的专业队伍为目标,围绕科技创新载体的支持政策、功能规划、集聚资源、提升内涵、运营管理与增值服务等方面,对全市科技管理部门的业务负责人、各科技创新载体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系列培训,不断提高创新载体的管理水平。

(四)更加广泛地推进创新资源集聚,不断壮大科技项目来源。一是全面深化与清华大学的全面战略合作。签署校地深化全面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南通先进通信研究院和南通创源科技园建设,支持南通通机股份、恩力能源等企业与清华院系合作共建智能装备、新能源技术联合研发平台。二是推动高水平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南通先进通信研究院、南通南京大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南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中科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等研究院建设,促使早日实现开放服务、资源共享、人才集聚、成果辐射等功能。三是扎实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积极围绕企业有效技术需求,做好中科院系统或国内知名高校产学研对接活动,依托先进通信研究院筹备举办先进通信技术论坛(研讨会),紧紧围绕南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组织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联合实施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四是推动产业创新国际化进程。组织企业参加第五届江苏省跨国技术转移大会,邀请省内跨国技术转移机构在南通举办技术转移对接会,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支持企业做好消化、吸收和在创新工作;支持有实力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在境外以收并购或直接投资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引进或联合研发一批高端技术,结合我市产业技术需求开展跨国技术转移对接服务,促进其拥有的先进技术成果在我市实现转化。五是推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发挥科技镇长团、企业科技副总的作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紧密结合,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院所)企联合实验室等各种类型的企业研发机构,全面提升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全年组织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项目500项,其中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项,围绕南通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组织开展10场专题产学研对接活动,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亿元以上。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力争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江北第一。

(五)更加高效地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实施市政府关于《深化南通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努力完成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南通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新型信贷机构20家以上。各省级以上开发区普遍建有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全市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超110家,资金规模超110亿元。支持各县(市)区指定或设立1家以上的科技担保公司。科技担保公司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建设科技保险服务平台2个以上,建立科技保险补贴机制,不断扩大科技企业的参保面。加强科技和金融结合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建设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综合服务平台3个以上。进一步扩容科技企业库,让更多的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享受政策优惠。二是完善科技金融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完善科技金融奖补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量身定制多样化科技信贷产品。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激励企业加大融资力度。完善担保体系,促进“政、银、保”债权信贷联动。建立风险化解与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银行风险机制。鼓励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为科技型企业及企业创新活动开展融资担保业务。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其他权益抵(质)押、融资租赁等多种担保方式。鼓励民间资本设立科技担保机构。完善科技再担保体系。建立健全“政投”股权投资联动机制、“政、投、贷、保、险”协作联动机制。建立债权、股权交易平台。鼓励支持天津、上海、深圳前海等地联合产权交易市场在南通设立分中心或办事机构。三是设立科技金融政府引导、保障基金(资金)。建立信贷保障资金和基金池,天使投资基金、资金池和风险引导基金、资金池。支持国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种子基金”。实现县(市)区、省级以上高新区、开发区创业引导资金设立全覆盖。四是建设科技金融运行平台。实现线上融资、线下合作,全方位高效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组织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举办1-2次全市性科技投融资洽谈会。支持省级以上高新区和开发区积极开展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各县(市)区建立科技金融超市。健全完善科技金融政策实施管理操作细则,规范科技金融政策的规范落实。

(六)更高标准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努力提升创新创造运用水平。一是高标准抓好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深入研究国家《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指导意见》,谋划制订强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强市建设领导机制,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协调的强市建设合力;夯实县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争取1~2个县(市)区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出台《专利助推产业创新发展绩效评价办法》,发挥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引导知识产权工作创新转型;狠抓国家专利导航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实验区与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工作,推动10个产业(或产业集群)开展专利导航,促进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全年完成专利质押登记60件,专利质押融资额2亿元,支撑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二是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专利信息利用能力,提升专利创造运用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按照“以量布局以质取胜”的总体要求,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和“产学研协同”专利创造,加强企业、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三方面合作,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开展集成创新,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核心专利,提高专利质量,力争专利申请量30000件、专利授权量18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达30%、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800件、pct专利申请量200件。力争新增1-2家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通过省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绩效评价企业50家,培育专利强企试点示范企业800家,专利消零企业1100家,企业核心技术专利布局产品200个。三是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加强对家纺快速维权工作的指导,打造专利、版权、商标“三合一”联合保护快速维权平台。加强市县区联合执法,全年立案调解处理侵权、假冒等案件500件以上。四是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南通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水平,力争引进高端服务机构5~7家,培育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争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加强与赛恩倍吉集团、国家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合作,打造南通知识产权管理师培训服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托管云服务平台,打造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作网络。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培训知识产权管理师1000名以上,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20次以上。深入开展专家服务队进企业活动。组织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流动课堂”50次以上,满足企业个性化培训需求。

(七)更具实效地推进科技惠民富民,全面提升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一是建设现代农业大载体。围绕科技载体、项目建设、投融资体系,创新“一园多区”组织模式,着力推进“江苏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围绕江海水产生物资源、临海临江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着力培育形成2-3家重点科技型产业集聚载体,并力争形成国家级科技产业创新载体创建的后备力量。二是创建惠及民生大平台。联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公众健康、居民生活信息化等领域,依托重点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管理服务机构,按照挂牌运行、定期服务的模式,以及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思路,布点建设一批民生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度开展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网络化、体系化运行服务工作,努力提升科技服务民生的成效。三是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加强绿色能源、公众健康、节能减排、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组织实施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加快民生科技产业的培育。围绕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开展秸秆、废弃物等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支持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促进重点病种规范化诊治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科技进步的感知度和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四是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计划,扎实做好科技惠民富民工作,努力提升科技惠民水平。

(八)更强势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力打造“创新南通”全国一流服务品牌。一是完善“创新南通”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整合、盘活、拓展南通创新资源,及时对网站的内容进行更新、充实,更好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便利化、全要素的一站式服务。要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孵化与投资并重,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建立健全“创新南通”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形成市县联动、首问负责、有问必答、专家支撑、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的服务体系。二是加强众创空间建设。加强全市众创空间建设的规划布局,引导各地众创空间错位发展;加强对众创空间运营主体的业务培训,提高创业孵化服务水平;加强对众创空间的绩效评估,提升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的发展水平,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风险,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三是强劲推动“通创荟”活动。以走进县(市)区、走进各高校、走进企业等形式,开展相关“通创荟”产业专场,整合全市创新资源,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发展;组织“通创荟”走出南通,走进中关村等创新资源丰富地区、走进国内各知名院校,持续不断扩大影响力,把“创新南通”打造成全国一流品牌,吸引全国创新资源落户南通。四是强化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建立50名创新创业导师队伍,让专业的人才提供专业的服务。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