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知识

2022-12-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职业道德知识

道德教育与道德知识教育辨析

摘 要:由于受“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的影响以及对“灌输”理 论的片面理解,在道德教育实践中,一些教育者往往将道德教育简单化为道德知识教育,从 而 导致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在道德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和评价 等方面实现转型,将道德教育从实际意义上的道德知识教育转变为真正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知识教育;辨析

从字面上说的话,谁都不会把“道德教育”与“道德知识教育”混为一谈,然而在当前,道 德教育的“应然”与“实然”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些教育者名义上是在从事道德教 育,但实际做的却是一种道德知识教育。本文拟在分析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就如何准确定位 道德教育进行探究。

一、道德教育与道德知识教育的关系

所谓道德教育,就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使人们遵循其道德准则,自觉履行相应的道德义 务,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的系统的道德影响。道德知识教育 则是要 通过教育,帮助受教育者了解和把握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二者的关系可表述为 :

1.道德知识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

道德包括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方面是指一定的社会对其社会成员的要求,表现 为 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准则、道德规范等;主观方面是指人们的道德实践,包括道德意 识、道德信念、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等。其中,客观方面是外在于人的东西,可 以 作为知识去学习;而主观方面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体验和行动。从道德形成 的 机制上看,人们只有对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关系形成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才 可能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因此,道德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起点,没有一定的道 德 知识作基础,道德认知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也不会培养出适宜的道德情感,人格也不会得 到健全的发展。

2.不能以道德知识教育替代道德教育

一方面,从理论层面看,道德知识教育只是道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不能以 部分替代整体。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道德认识、道德

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等道德素质的综合体现,这就决定了道德教育的过程, 是一个从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开始,进而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感,磨砺人们的道德意志,坚定 人们的道德信念,直到养成人们的道德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完整的过程。在道 德 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仅仅进行道德知识教育,以部分替代整体,是不能完成道德教育的任务 的。

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看,个人掌握的道德知识的多少与他所能形成的道德素养的高低之间 并 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一个拥有很多道德知识但却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事情的人,或者一个 没有受过很多道德教育但却品德高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是 不同的两件事。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的人未必一定能将其付诸自己的实践,文化素 养 高的人也未必就是德行高的人,而凡夫俗子倒可能是忠实憨厚的,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一个 人 的道德知识与其实际的德性之间的关系,不能绝对化。道德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要使受教 育者懂得善恶、是非、荣辱等等,更重要的是要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深 入人们的内心,并转化为人的内在的道德品质。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应重视道德知识的教育,但不能将道德知识的教育与道德 教育等同起来,不能以道德知识教育替代道德教育。

二、将道德教育简单化为道德知识教育的原因分析

当前,以掌握道德知识为目的的认知型的道德学习仍是我国道德教育中的主要 做法,道德教育在实践中被简单化为道德知识教育。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存在有下面几个原因 :

1.受“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的影响所致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重要命题,也是他的关于道德教育的根本思 想。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就是知识或智慧。人只做自己认为是善的事,不会故意 作恶,作恶是出于对善的无知,即错把恶当做善。明知故犯是一种假象,其实作恶者并非真 正 知道自己在作恶。人知恶必不作恶,知善必行善。苏格拉底对知识与道德关系进行论证的目 的是为道德教育提供思想指导。他得出的结论是:美德即知识,知识可教,故道德也可以通 过教授获得。

“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斯宾诺莎认为,道德中既然包含着一种 像数学命题证明那样的逻辑的成分,那么传授道德也就如同教授数学一样,可以通过一步一 步的 逻辑的分析,经由逐步改善受教育者的领悟程度而完成这一教育的过程。康德在表述他的极 端理性 主义的道德哲学时,也同时表达了他的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按照康德的逻辑,既然人人都 有一种对于道德的理性领悟和洞见的能力,那么道德的传授就在于引导人们实现对道德绝对 命令的领悟和洞见,以掌握道德规律于胸中。

理性主义的道德教育理念反映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就是强调知识的灌输,就是直接的道德教 学,即以讲授、说服等形式传授道德知识,并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衡量道德教育的效果 。目前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的操作模式就是建立在“美德即知识”这一道德哲学思想基础上的 。

2.对“灌输”理论的片面理解所致

列宁是“灌输”理论的创立者,他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 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根据列宁的论述,所谓“灌输” ,就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必须运用各种宣传和鼓动手段把科学社会主义 的思想传播到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中去,用以武装他们的头脑,启发他们的社会主义觉 悟。按照这种理论,学生的头脑中也不会自发地产生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因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 论和社会主义思想灌输给学生,进而内化为他们的思想。

但在道德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往往仅从“灌输”一词的表面意思出发,认为“灌输”就是用 “灌”的方式“输”,因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顾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把学生当做接 受思想的“容器”;教师也因此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把道德教育变成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内 容苍白,没有说服力,并且采用的是满堂灌的做法,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思考余地。可以看 出,这是对灌输理论的错误理解,是没有抓住灌输理论的实质,因而忽视了灌输方式的多样 性和启发性。

在道德教育被简单化为道德知识教育的情况下,道德教育中空洞地宣传、讲授许多“大道德 ”,结果是学生虽然背了许多道德知识的条文,懂得了许多道理,考试也能取得较高的分数 ,但却 不能将道德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自己的道德行为。比如,“红灯停,绿灯行”既是 一个法律规范,也是一个道德要求。如果问学生:“红灯亮了,我们可以闯过去吗?”百分 之百的学生都会答:“不可以!”但事实上,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闯红灯的大有人在。这 就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背离。

三、从道德知识教育走向道德教育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在道德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实现 转型,要从实际上的道德知识教育走向真正的道德教育,以进一步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1.道德教育理念:由告诉道德知识转向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

中国有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这 句话强调了掌握生存本领的重要性。在道德教育上也是如此,即告诉学生道德标准、道德规 范等结论性的东西,对学生解决特定情境下的问题是有帮助的。但随着情境的变化,事物对 人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如在欧洲的中世纪,个人主义在反对神学的统治时曾发挥过积极的 作用,但在今天却危害很大。因此,我们要转变道德教育的方式,要改变重理论灌输、轻能 力培养的做法,重视判断、筛选、理解和选择能力的 重要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使学生不仅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实际,而且 能够适应将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2.道德教育内容:由将成年人的意志传递给学生转向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

道德教育要求学生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履行一定的道德义务。相对于学生而言 , 这些道德准则和道德义务都是成年人制定的,是成年人要加于“我”的东西,某种意义上说 ,是成年人在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从外界灌输给学生的道德知识,学生可能在心理上加以排 斥,即使被迫接受了,也很难在内心产生认同感。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转变思路,即将从 成年人的要求出发转变为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道德需求,把道德教育 变成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教师要走到 学生中间去,要通过观察、交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以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与 成人 、与同龄伙伴的矛盾点等,真正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学会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

3.道德教育方式:由强调教育者的灌输转向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

杜威认为,“知识不能保证行为,它不深刻地影响性格”,因而外界因素对道德的 影响是没有多大功效的。他提出的另一种知识,即“亲切的和有生命力的个人的真知灼见” ,由于是“在经验中获得和经过检验的信念”,因而是一种直接经验或直接知识。这种知识 无疑是能影响人的道德的形成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体 验,而少一些直接的灌输。

案例:思想品德课“人要有同情心”的教学片段:

教师先让学生把课桌围成一个半圆,把黑板前空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老师:同学们,像我一样把外套脱掉。

老师:同学们,像我一样用一只手把外套穿上。

老师:同学们,请大家尝试着两只手都不动把外套穿上。

老师:请同学们来做个游戏:同学们可就近自行组织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均选派几位同学蒙 上眼睛,到黑板上画人的头像……

老师:请同学们相互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活动体验。

德育应该是无痕的,应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如 果把“人要有同情心”的道德要求按照理性的方法给学生讲解“人为什么要有同情心”以及 “怎 样同情、帮助弱势群体”等,它在知识的讲解上或许会更加清晰,但却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 的情感体验,达不到真正的德育效果;相反,通过上述活动,学生就会对弱势群体产生由其 亲身体验而来的同情心。

4.道德评价重点:由关注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转向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的表现

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说明做是关键。所以,看一个人的道德表现怎么 样,应该看他做得怎么样。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并不是道德教育的目的,重要的是在提高他 们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之上使之遵守或产生道德的行为。因此,在道德评价中,我们必须更加 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但在当前的道德评价中,尤其是初中的思想品德与高中的思想政治教 育的评价中,仍然注重的是考查学生对道德知识掌握的状况,而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却未能真 正落到实处。

教育部颁发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 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 导。按照这种要求,在具体实施上,可以通过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道德成长历程。 它既能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功能,又利于发挥教师、家长及社区对学生的评价作用,这样对 学 生道德行为的评价才会是全面的、真实的。从行为上去评价学生的道德面貌,可以促进学生 由知到行的转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 01.

[2]高霞.试论道德知识传授与信仰引导的整合[J].基础教育研究,2008(2) .

[3]陈迪英.道德知识与道德发展之关系:哲学的审视[J].江汉论坛,2006(8 ).

[4]王建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5]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3.

[6]刘本固.中学教育评价[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傅文第〕

作者:顾润生

第2篇:如何实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课堂平衡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会计职业在当今的社会生活和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于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的要求就随之提高,可以说,讲求会计诚信等职业道德是构建会计职业的基础性因素。本文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與知识教育的课堂平衡”为话题进行分析,对如何实现会计职业道德与知识教育的平衡给出建议性措施。

关键词: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知识教育 课堂平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企业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化,会计职业在当今的社会生活和经济中发挥了愈来愈大的作用。针对这种社会需求,各高等职业学校或本科院校相继开展和继续壮大了会计专业。当今的社会趋势和经济发展使得会计职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化,同时,会计职业关系日益复杂化,这就促进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得二者之间达到平衡,相互影响。笔者结合教育教学经验,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课堂平衡”为话题进行分析。

某些设有会计专业的学校都没有单独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会计专业课堂上教师注重的往往是讲解和答疑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因为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通常是不在考试范围内的,所以往往得不到重视,即使讲解也只一带而过,对于所设计的具体问题和具体内容不予落实。对于学生来说,即使专业知识丰富、技能高,也不能保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会恪守职业道德。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建议,在讲解会计职业知识时要切实加强和落实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可以与会计知识教育相平衡共同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和进步。

一、各学校及专业教师要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会计职业教育教学要以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因为这是该专业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放松有关专业知识的讲解和具体的应用技能,导致学生无法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在传授会计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具体的学生情况和学习程度等因材施教,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学。在知识和操守之间引导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有关审计学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某些真实审计案例对那些由于会计工作不负责任或是疏忽等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和教育,对那些与被审计单位串通一气故意删除或不执行某些实质性程序而导致审计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教育,使得学生明白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应该是具有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在学习其他人案例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岗位意识和道德。

二、各学校及专业教师要多鼓励和带领学生参加会计实践性工作,加深对于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

学生在学校中多半学习的是理论性知识和观点,但是,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真实的实践性练习和应用,就不能切实掌握。要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我们必须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工作的参与和应用,这是因为学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可以切实或是真实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对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引导可能过于理论化或理想化,学生只是觉得应该如此,但是,到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有多重要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切实的体会。只有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当学生们切实参与其中才会了解到领导让其做假账或被要求出具不真实审计报表的现象,指导他们如何正确操作和应对,是服从还是恪守职业操守?教师在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到底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并做出恰当的处理,这些必须有实际活动的参与才会得到切实收获。我们要让会计专业学生多接触实际工作,以实践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落实。

三、各学校及专业教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诚信校园风气和课堂氛围。

校园和课堂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诚信校园风气和课堂氛围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以身作则的表率性。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诚信行为感染和引导学生,通过平时对于学生的承诺和落实教导学生对于诚信的培养,这是会计职业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业和考试等学习环节中实事求是,以诚信为本坚持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整个学校的诚信校风营造是从宏观上对于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保证,在知识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平衡发展。

四、各学校及专业教师要努力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在学校会计教育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专门的介绍和讲解外,还要积极改革相关教育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案例分析法或是实战性操练等辅助,努力增强学生道德修养教学工作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效性。可以说,这是实现和加强今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必经之路,必须予以重视。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课堂平衡是保证会计专业教学和教育成功的重要理念和途径。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对于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讲求会计诚信等职业道德是构建会计职业的基础性因素。在进行会计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实施和落实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的课堂平衡性,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常辉.中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J].经济师,2010(5).

[2]陈亚萍.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及构成要素[J].管理学家,2011(11).

[3]陆兆兵.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J].中国论文,2011(10).

[4]周小妮.浅谈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科技信息,2012(19).

[5]朱燕.当代建构主义的发展和误区浅析[J].中国商界,2010(3).

作者:王平

第3篇:作为职业知识体系的法学

文献标识码:A

当代中国法学在短短的20余年之间,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规模的扩大,还是质量的提高,无论是思想的生产,抑或是作用的发挥,都是可圈可点的事。当代中国法学,是借助于改革开放机遇短期内因应时代“激素”发展起来的学科,我们有了两三万人的法学队伍和五六百所法学院系,的确产生了一些优秀的学者,可是,的确也鱼龙混杂。远眺一派人多势众的景象,近看是不少人花拳秀腿的热闹,细察是看家本领基本功的欠缺。这个“基本功”是什么?这个“基本功”何以构成法学的看家本领?本文重点就谈这个问题。

自80年代初恢复法学研究以来的十多年时间里,我们会发现中国法学只有所论之观点,而少有持论之方法,更不存在各家的方法论。法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主题,原本就具有大众性,“专业槽”比较低,所以法学就成了人人可参与的热门“学问”。在没有方法意识的所谓“学术”之中,自然就谈不上有成熟意义上的法学。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的10年间,就是在这种状态之下,法学活动中自然而生长起来的方法具有这样一个特点:无方法意识作用下的规范注释方法。这种方法与欧洲法学早期的方法颇为相似,它对法条作一定的实证注解,但貌合神离。行外人士并不知道法学应当怎样,但他们知道法学不应当是这样的。在“外行看热闹”的情况之下批评了中国法学,认为这是法学幼稚的最集中体现。法学界内人士于是自以为醒悟过来,对“注释法学”也紧跟着进行了一番讥讽与攻击之后,很少有人甘心继续埋头于“注释”,一时间法学界东施效颦之风四起,一些学者不安份于“注释”就变着花腔花调说话,法学论文似乎都得写得象文学作品。当然,时隔不久,另一种认真的学者也出现了——民法与刑法这样的部门法学里面也出现了一些从事民事法哲学、刑事法理学或者诉讼法社会学之类学问的学者。他们的确对学术多元化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是这样的研究究竟是不是属于民法与刑法的主流呢?尤其严峻的问题是在法学教育,是不是可以在大学里就讲这样的理论给法科学生听呢?法科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遵循着民事哲学、刑事法理学这样路径来学习,是否可行?

在理论法学领域,也有类似的问题。提到中国当代法学我们不能不提到苏力。自从苏力1990年代初回国之后,理论法学开始出现了多样化,他的学术贡献不可低估,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样式在青年学者和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苏力所做的研究在整体上是属于法社会学的,而不是规范科学意义上的法学的。咱们暂时撇开苏力的贡献,对事不对人地来说,法社会学能否成为法学的主流?笔者本人也曾经请教过苏力——法学是否存在主流与非主流、正宗与非正宗的问题?

以我之见,法学首先是一种职业知识所构成的体系,其次才是一种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是一回事,它可以多元化,况且中国法学队伍人数众多,不怕形不成多元化格局。可是教育是另一回事,需要强调主流和一体化。法学教育应当是以职业型教育为主的,而不是以通识型教育为主。我们的法学教师不应该轻率地给学生讲讲福柯们或者苏力们,动不动就用法文化学、法人类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这样的非主流的法学(或曰法学交叉学科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害得法科学生不会解释合同法规,却在解读文艺作品。学生们误以为这是法学的主流,把这当作法学的时髦而加以效仿,这就是法学教师的失职。他们毕业后多数不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法务工作。试想一个法科学生在法学院没有接受正宗的或主流的法学教育,反而是接受了非主流法学倾向的影响,他不但不会办案,而且可以说他是法学院的次品,至少也是“种豆得瓜”的尴尬。所以我要呼吁法学家们正视这个问题,重视对法科学生做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引导。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我从法学生态角度(主流法学与非主流法学)把这问题解读为:中国法学研究与教育目前处在这样的阶段——法学学术生态多元化到来以前的混沌而蓬勃的发展态势,法学因没有确立主流法学而失去了方向。所以我主张中国法学的发展方向应当允许多元化的学术生态之下,尽快确立主流的法学研究与法科教育,这样才能完成中国法学向成熟转型。那么,什么才是主流的法学呢?我们不妨从法学襁褓时期的法学方法特征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我们不难在这一事实中得到一些启发。

法学在最初产生的时候,首先登上历史舞台的就是注释法学。12世纪初期出现在波伦尼亚大学的注释法学派(Glossatoren),由当时任教于此的法学家Irnerius(1055-1130)创立,该学派以经院哲学的方法论从事罗马法典的注释工作。到13世纪中叶,由法学家Accursius(1182-1260)完成该学派之集大成为止。经过Irnerius的弟子,人称“法学百合”的四博士,再经过Vacarius,Placentinus 、Azo Portius、Accursius等几代法学家,他们的影响力在欧洲的某些地区一直延续到17世纪[1]。我们今天所谓的规范实证法学,也可称之为教义式法律学,就源于此。它几乎是当代法典法系的主流法学的代名词,德国法學家几乎都是规范实证的法学家,他们的著作也基本上踏着教义式的脚步遵循规范的法律学方法进行法律分析。甚至英美法系的法学也离不开规范实证法学,还有日本甚至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学家也都遵循规范实证法学的路径来进行法律分析和法律教育。这种规范实证法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意大利,后经演变化为一种法学流派,成为世界各国公认而通用的主流法学。

注释法学在产生的初期就具有了规范实证分析的一些特点,或者说是法律教义学之特点。中世纪学术文化与基督教思想发生密切关系,基督教信仰认为:以良知和超越宇宙权威所规律的教义和真理,尤其以圣经上的上帝启示为一切知识和信仰的最后依据,应当有绝对的权威。当时的法学家因而也奉罗马法大全尤其是学说汇纂为“成文的理性”(ratio scripta),它在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作用,被看成是与圣经在思想信仰上具有同样绝对的权威性。由于主张法典的权威性,注释法学派以谨慎严肃的态度,对罗马法大全的全部内容进行逐字逐句地训诂式的注释,期能使法典完美无缺[1]65。

当然,我们知道,奉法典为绝对权威进行注释的另一类型,就是中国(清末以前的律学)。律学在中国之所以成不了法学,是有多种原因的,其中主要是因为法学的独立自主性与批判性功能没有在律学中得到体现。法学具有独立自主性,律学依附于王权。可是为什么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却没有把注释法学变成“律学”呢?那是因为注释法学有方法论。从注释法学的早期就出现了借助于苏格拉底的方法论,这是一种经院哲学的方法论。注释法学派利用这种辩证方法来解释罗马法大全中的矛盾对立之处,并说明如何解决它。注释法学派在中世纪以来的大学得到极为重要的发展——发展成为有一定的注释形式的辩证性的注释方法(didaktisch-exegetischeMethode)[1]68。在法学研究中注重概念的方法性或工具性意义,并借助于概念、范畴及逻辑来研究法律,这就是注释法学的特点,也是后来的规范分析法学的特点,或者说,它也是中国律学没有发展成法学的主要原因。

与意大利的注释法学先后产生的疏证法学还在实务上从事法律评鉴,与注释法学共同构成中世纪意大利法律学方法论的原型。继此之后,规范法学经历了边沁、奥斯丁、梅克尔(A.Merkel,1836-1896)、凯尔森、哈特、霍菲尔德、拉茨、拉伦茨、麦考密克、阿历克西,等等。通过法学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期,规范法学都居于最基础的、最主流的、最正宗的地位。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说规范分析是主流法学(或曰基础法学、正宗法学?因为法学首先是一种规范科学,因而它是一种职业知识。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

法学研究的对象有三个不同的层面,即规则、事实与价值。根据法学研究的这三个对象,法学形成了三个“向度”:(1)规范法学; (2)社会法学;(3)哲理法学。不难看出我国法学在研究对象、方法方面也已在19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这三种向度的雏形。这一迹象显现于关于“法的本位是什么”的问题讨论过程中[2]。但是遗憾的是没有被继续关注,也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三者之间,我们如果不区分主次关系,法学就会丧失根基,迷失方向。我认为法学的主流与基础是规范法学。社会法学与价值法学虽然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向度,但它们都不能担当法学作为职业知识的使命。社会法学这个向度遵循“问题先行”原则,一切以解决问题的需要为准则,尽管它很实用,但是它容易陷入“无原则”或“丧失立场”的困境。比如苏力的研究中有时会以本土问题的解决为目标导向,而并不在乎甚至轻视了法治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立场。价值法学这个向度虽然凌驾于实在法之上高瞻远瞩地进行价值评判,但是难免是主观评价而难以成为认识或真理的问题。

在规范法学的向度,法学着重于法概念及法制度的基本理论,因其教义式的方法,而又被称为“法教义学”。尽管我们很难建立埃赛尔(Esser)所期望的构筑一种独立体系的法概念及法制度的基本理论,但是我们的法律家应当相信通过努力,我们能够促使规范法学或法教义学努力地保持价值中立地“将评价的问题转换为认识或真理的问题”[3]。正如拉伦茨所强调的,法学是“作为规范科学的法学”,他把法学定义为“以处理规范性角度下的法规范为主要任务的法学……它关切的是实证法的规范效力、规范的意义内容,以及法院判决中包含的裁判准则”[3]77。

规范法学是一切法学的基础。因为它所研究的是实在法的问题,它把实在法的内容以及与实在法有关的法律现象概括为概念,并建立关于实在法的一系列基本的范畴体系。我们不必担心规范分析会丧失对法律价值的关照,正如尼尔麦考密克提到的,一些杰出的分析法学家如边沁、奥斯丁、凯尔森、哈特、拉茨等,也对规范的法律哲学和政治哲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提出了关于正义和良好法律的要求[4]。如果不研究实在法以及实在法中的概念、制度和运行规律也就无以研究法的社会运行实效与法的价值。这一点在历史法学派的萨维尼那里也很有力地得到印证。我们知道萨维尼的理论是历史法学派,这并不属于规范法学的向度,但是他却特别重视对实在法的规范分析方法,在他的《法律方法论讲义》中表现出明显的法律实证主义倾向[5]。

从规范法学的向度来理解,法学就是一种职业知识体系与职业能力教程,它所具有的实践意义在于:首先,规范分析能为法律适用提供科学的概念体系与专业语言。规范法学之所以最接近于司法实践,是因为它能够为实践提供一系列科学分析的专业语言。专业语言是同业对话的基础和前提。规范分析中的确定的专业语言和词汇对于法律适用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规范分析是法律适用的方法之一。法律适用中的解释方法、推理方法大都属于规范法学的方法。第三,代表了法律适用的某种规范科学的思维方式,可据此改变普通人基于生活逻辑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因此拉伦茨认为法教义学“提供给法律实务界许多裁判的基准,它们常常被引用”[3]112,规范法学“不止于对司法裁判提供助力,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现一些现行法迄今尚未解决的法律问题,借此促成司法裁判或立法的改变”。麦考密克在《论分析法学》中也论述了规范分析法学对于法律适用的价值,他说:“我们需要法律的技术人员,能干和有想像力的技术人员。但是要成为这样一个技术人员,其任务就是要仔细研究技术。……这种技术的第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简单明确的法律知识。第二个条件是对法律知识是什么样的知识和法律事实是什么样的事实有一种熟悉情况的了解。第三个条件是对我们从这种知识得出的论证的逻辑有一种训练有素的洞察力。……”[4]131,其中的技术人员就是职业法律家,其中的技术就是规范分析方法,也就是我前面所谓的法学“基本功”。如果再延伸开去,我们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有人说法理学者或法哲学者应当懂一门部门法,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没有对实在法作规范分析就无法真正地去研究法理学,例如拉伦茨首先是民法学家,其次是法理学家和法哲学家。

当然,规范法学必须以实在法为研究对象,因此,我们可以说,规范法学依赖于立法、司法乃至法治的程度,法治達到何种程度,那么法学也会发达到何种程度。因而,“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也可以是另一种回答:跟着法治步伐行走,必然会迈向规范科学意义上的法学。

参考文献:

[1]戴东雄中世纪意大利法学与德国的继受罗马法[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1999:64

[2]孙笑侠“权利本位说”的基点、方法与理念──评“法本位”论战三方观点与方法[J]中国法学,1991(4:48-53

[3]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03

[4]麦考密克,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113

[5]陈爱娥萨维尼:历史法学派与近代法学方法论的奠基人[C]//许章润萨维尼与历史法学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6

本文责任编辑:张永和

作者:孙笑侠

第4篇:职业道德知识点

第一章

概论

一、道德的一般含义:道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道”是本源、“道”是规律、“道”是道路。“德”是对“道”的遵从。

二、道德的意义:

第一版本:一是学做人,一是学做事。(文史出版社 陈老师) 第二版本:

1、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自己的工作

2、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行风建设

4、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

5、学习职业道德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提出的要求。(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三、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1、产生的时间不同

2、依靠的力量不同

3、作用范围不同

四、道德和法律的联系

1、作用上互相促进

2、内容上部分重叠

3、关系上部分互相转换

五、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

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

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

4、任以待人,以礼敬人

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

6、公忠为国,反抗外敌

7、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六、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七、职业道德的特征 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

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影响 正面影响:

1、自主观念的影响

2、竞争观念的影响

3、利益并重观念的影响

4、创新观念的影响 负面影响

1、利己主义影响

2、享乐主义影响

3、拜金主义影响

九: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1、抓领导

2、抓系统

3、抓结合

4、抓建构

5、抓制度

第二章

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1、企业环境

2、企业制度

3、企业价值观

4、企业经营之道

5、企业目标

6、企业作风

7、企业礼俗

8、职工素质

9、企业形象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

1、自律功能

2、导向功能

3、整合功能

4、激励功能

四、职业道德与企业凝聚力处理好三个关系

1、有利于协调职工同事关系

2、有利于协调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3、有利于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五、职业道德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1、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2、职业道德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3、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4、职业道德有利于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5、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品牌

第三章 职业道德与人的自身发展

一、职业的三重含义

1、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

2、职业是人的价值实现的需求

3、职业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的含义

1、职业道德是事业的助力

2、职业道德是人事业成功的动力(事业发展的动力)

3、职业道德是成功的方向(事业发展的方向)

三、为什么说职业道德是人格的表现

1、职业道德品质反应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

2、职业道德的提高有利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3、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人格生化重要的途径

第四章 职业道德与文明礼貌

一、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

1、遵守纪律:

(1)遵守上下班纪律

(2)休假请假事先申请

(3)健康的工作

2、仪表端庄:

(1)着装朴素大方

(2)鞋袜搭配合理

(3)饰品化妆要适当

(4)面部、头发和手指要整洁

(5)站姿端正

3、语言规范

(1)职业用语的基本要求 (2)要用尊称敬语 (3)不用忌语

(4)说好“四声”请、谢谢、欢迎光临、再见、等,尽量少讲“对不起” (5)讲究语言的艺术:和婉 让步 幽默 简炼

4、举止得体 (1)态度恭敬 (2)表情从容 (3)行为适度 (4)形象庄重

5、待人热情

第五章 职业道德与敬业爱岗

一、提倡爱岗敬业的原因

1、是生活的需要

2、职业兴趣的需要

3、职业操守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选择的意义

1、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

2、有利于个人特长的发挥

3、有利于优化社会风气改善

4、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理想的三个层次

1、职业理想(生存理想)

2、专业理想

3、社会理想

四、理想形成的内在因素

人的年龄、环境的影响、受教育的程度。

五、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

1、忠诚所属企业 (1)诚实劳动 (2)关心企业发展 (3)遵守合同和契约

2、维护企业信誉 第一树立质量意识 第二树立服务意识

3、保守企业秘密

注:题型分三类,即单选、多选、职业道德个人表现 就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题而言,建议不要依据个人真实想法填写,所选答案内容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体现“高大上”的胸怀。

第5篇:职业道德知识点

职业道德:1.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1)、产生时间--道德比法律产生早得多,最终将替代法律,成为惟一的行为规范。随着阶级的消亡,国家的消亡,法律也将消亡,而道德变为全人类道德。

(2)、依靠的力量―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

(3)、作用的范围―法律只干涉违法行为,而道德干涉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深入的多。

5.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6.完整的道德体系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7.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职业道德的特征:

(1)范围上的局限性 (2)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形式上的多样性

8.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

(1)自律功能 (2)导向功能 (3)整合功能 (4)激励功能

9.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1)仪表端庄(2)语言规范(3)举止得体(4)待人热情

10.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1)树立职业理想(2)强化职业责任(3)提高职业技能

11.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

(1)忠诚所属企业(2)维护企业信誉 (3)保守企业秘密

12.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

一 坚持真理 二 公私分明 三 公平公正 四 光明磊落

13.做到勤劳节俭,必须:

(1)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热爱 (2)要有不怕劳苦的精神

14.职业纪律特点:

(1)具有明确的规定性 (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15.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

(1)努力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2)遵守企业纪律和规范

16.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

(1)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2)互相配合,顾全大局

(3)互相学习,谦虚谨慎 (4)互相帮助,加强协作

17.如何开拓创新:

(1)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2)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18.职业道德修养―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

19.如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要有对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2)进行自我教育、改造、锻炼和完善

第6篇: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一、道德的内函: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 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职业道德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节主要介绍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以及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是由国家颁布的行为规则,在法律规范中包含着国家对人们应该做什么、允许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的要求。道德则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最终决定、按照善恶标准来评价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维持的规范、原则和意识的总称,它评价人们行为和思想的标准是善与恶,包括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它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行为规范,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统一性表现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

三、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征: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二)职业道德的三大特征

1、范围上有限制:适用范围不是普遍的,是特定的、有限的。主要适用走上社会岗位的成年人。

2、内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职业分工相对稳定,与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就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形式上多样性:因行业而异,不同的行业,适用不同的职业道德。

四、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

1、环境维护

2、遵守规章制度

3、接受并落实企业价值观和发展战略目标

4、良好的企业作风和企业礼仪

5、推动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6、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综合表现

五、职业道德与企业凝聚力

1、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2、协调职工与领导关系

3、协调职工与企业关系

六、职业道德与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赖广大职工,依赖于职工职业道德觉悟的提高。

1、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2、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4、有利于企业摆脱困难实现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5、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创造著名品牌

七、烟草行业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3、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4、遵纪守法,维护专卖

5、诚实守信,克己奉公

八、烟草行业共同价值观内涵

共同价值观: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

是指从烟草企业自身到零售商都要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作为评判是非曲直、好坏优劣、利弊得失的尺度,都要以此端正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动。

九、两个至上的重要意义

1、“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是《烟草专卖法》的立法宗旨的核心体现

2、行业共同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3、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4、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5、是行业改革与发展的之路航标。

6、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和行业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第7篇: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第四篇 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第十五章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 ●“荣”即荣誉,“辱”即耻辱。

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

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

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毛泽东: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要服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邓小平:中国人民应该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江泽民: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不忘历史,牢记国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奉献社会,报效国家;

○胡锦涛: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赋予社会主义荣辱观新时期的时代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深刻社会背景?

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于当前社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紧迫问题而提出的;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选择。 判断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外在要求。(错)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重大意义?

1、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

2、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3、是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战略举措。

判断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选择。(对) 判断题:“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体现了人们对待劳动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对) “八荣八耻”: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社会主义的国家荣辱观,它集中体现了人们在对待国家问题上的荣辱态度。

2、“以服务人民为荣,为背离人民为耻”——这是社会主义的人民荣辱观,它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

3、“以崇尚科学为荣,为愚昧无知为耻”——这是社会主义的科学荣辱观,它是人们对待科学的基本态度和荣辱标准。

4、“以辛勤劳动为荣,为好逸恶劳为耻”——这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荣辱观,它体现了人们在对待劳动问题上的基本态度。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耻”——这是社会主义的人际荣辱观,它体现的是个人在处理与他人关系问题上的荣辱态度。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是社会主义的义利荣辱观,它体现的是人们 1

在处理义利关系问题上的荣辱态度。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是社会主义的法纪荣辱观,它体现的是人们在遵守法律和纪律问题上的荣辱态度。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社会主义的生活荣辱观,它体现的是人们在生活观上的荣辱态度。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职业道德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格的灵魂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标尺。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教育机制、示范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

判断题: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观要求。(错) 例题: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要服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句话是邓小平同志说的。(错)

加强荣辱观和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建立的保障机制有(A、B、C、D) A、教育机制 B、示范机制 C、评价机制 D、监督机制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标尺。(对)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生活荣辱观,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上的荣辱态度。(对)

“以服务人民为荣,为背离人民为耻” 是社会主义的人民荣辱观,它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对)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是社会主义人际荣辱观,它体现个人在处理与他人关系问题上的荣辱态度。(错)

第十六章 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意义

判断题: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对) 道德规范体系: ○道德核心 ○道德原则 ○道德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最高层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最低层次:在与人相处中,在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的同时,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后果,以求得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的共同实现。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

主要内容:

1、坚持和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和集体主义的有机统一

2、通过重视个人正当利益,激发人的活力与创造性来体现集体主义

3、当个个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4、同时要求把个人利益的牺牲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尽可能对已经作出牺牲的个人利益给予照顾。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2003年):“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每年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例:单项选择题

从2003年起,我国把“公民道德宣传日”定为每年的(B) A、3月15日 B、9月20日 C、9月10日 D、6月5日 判断题:职业道德是人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对)

职业道德的意义:

1、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

2、职业道德是人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3、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

4、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是人格升华最重要的途径

道德的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道德的领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判断题: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对) 职业道德的特点和职能

1、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称。

2、职业道德的特点(重点,须认真阅读课本中各特点的详细说明):职业性、从属性和强制性、稳定性和继承性、适用性和和实践性、多样性和具体性

3、职业道德的社会职能

(1)职业道德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职业化。

(2)职业道德具有促进社会道德风尚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能。 (3)职业道德具有帮助人们提高认识社会现实能力的职能。 (4)职业道德具有调节职业关系、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职能。 (5)职业道德具有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促进事业发展的职能。

例题:判断题 人们常说,“军人作风”,“工人性格”,“农民意识”,“干部派头”,“教师风度”,“学生腔”,“流氓习气”等就是对职业道德的稳定性和继承性形象的描绘。(错)

单选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对违背职业道德的要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严肃处理。这是职业道德(D)特点的具体体现。 A、职业性 B、从属性 C、稳定性 D、强制性 多选题:职业道德的社会职能表现为(A、B、C、D)

A、职业道德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职业化。

B、职业道德具有促进社会道德风尚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能。

C、职业道德具有调节职业关系、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职能。 D、职业道德具有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促进事业发展的职能。 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在原始社会萌芽的。原始社会的道德主要体现在不同部落和原始城市的风俗和习惯之中。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载,职业道德只是在职业生活中一代一代的积累和形成起来,并通过宗教仪式、氏族禁忌、摹仿老人的行为、动作、语言等形式表现和流传下来。

二、奴隶社会的职业道德

较为完整的职业道德是在奴隶社会形成的。

三、封建社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师德、医德是具有丰富内容和发展水平较高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多以“子受父训”的方式相传,形成了家庭制统治的传统。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年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章太炎对职业道德进行了理论性的探索。认为其中农民、工人的道德为最高。

五、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职业道德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最集中的反映,也是衡量人们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

为人民服务原则包括几个方面内容:一是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

二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

三是一切向人民负责。

四是热爱人民,服务人民,关心人民。

五是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做坚决斗争。 如何实践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原则?

1、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

2、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3、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实践为人民服务原则。

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必须注意划清两个界限: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与小团体主义。

例题:多选题

关于集体主义原则的正确观点是(A、B、C、D) A、坚持和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和集体主义的有机统一

B、通过重视个人正当利益,激发人的活力与创造性来体现集体主义 C、当个个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D、当个个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有时候集体要照顾个人利益

第十七章 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的八个范畴: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

职业行为的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一、爱岗敬业

1、爱岗敬业是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职业道德。

2、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主要是: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和工作种类的向往和对现行职业发展将达到什么水平、程度的憧憬。

职业理想的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指人们的劳动还只是谋生的手段。

中级层次——指希望从事适合个人能力和爱好的工作。 高级层次——指人们工作的目的是承担社会义务。

职业理想的三个层次的内容和要求虽然有明显的区分,但是,在一个人身上,它们却是可以同时存在并行不悖的。

职业理想的形成还有一定的条件: 人的年龄增长、环境的影响和受教育程度是人的职业理想形成的内在因素,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形成的客观依据。 (2)强化职业责任

职业责任修养与职业责任教育都是树立和强化从业人员职业意识的方法和途径。职业责任教育是一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职业责任修养是一种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只有既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又有内在的自觉的提高,再通过实践锻炼,才能提高责任感。 职业责任修养活动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各项岗位规章制度,理解它们存在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并领会它们的精神实质,在内心形成一定的责任目标,二是在职业实践中不断比照特定的责任规定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省和检查,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不断矫正自己的职业行为偏差,排除一切干扰,将正确的尽职尽责的行为不懈地坚持下去。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忠于职守。要坚守岗位,尽心竭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锲而不舍,执著追求锐意创新,一丝不苟,出色完成本职工作。 要做到干一行、精一行。

要克服职业偏见,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例题:

1、(A)作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2、(B)职业理想是指希望从事适合个人能力和爱好的工作,以充分发挥并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

A、初级层次 B、中级层次 C、高级层次 D、超级层次

3、人的年龄增长、环境的影响和受教育程度是人的职业理想形成的客观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形成的内在因素。(错)

4、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主要(A、C、D)

A、树立职业理想 B、继承发扬爱岗敬业的传统美德风范

C、强化职业素质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判断题:诚实守信是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职业道德。(错)

二、诚实守信

(一)诚实守信对为人处世至关重要

诚实守信不但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规则之一,而且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要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从业人员对社会、对人民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二)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

1、忠诚所属单位 A、诚实劳动 B、关心组织发展 C、遵守合同和契约

2、维护单位信誉

3、保守组织秘密

例题:

(B)不但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规则之一,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要求。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A、B、C) A、忠诚所属单位 B、维护单位信誉 C、保守组织秘密

诚实守信首先表现在从业人员忠诚于他们的(C) A、公司 B、家庭 C、单位 D、国家

三、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的涵义?

办事公道是指我们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当事双方公平合理、不偏不倚,应该对谁都是按照一个标准办事。

办事公道是高尚道德情操在职业活动中的重要体现,是千百年来为人所称道的职业道德。 办事公道的根本要求:

1、办事公道是组织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2、办事公道是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内容

3、办事公道是职业劳动者应该具有的品质 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坚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

1、坚持真理

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必须做到: ①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 ②积极地改造世界观 ③要做到照章办事 ④要敢于说“不”

2、公私分明

在职业实践中如何做到公私分明?

(1)要正确认识公与私的关系,增强整体意识,培养集体精神。 (2)要富有奉献精神。

(3)要从细微处严格要求自己。

(4)在劳动创造中满足和发展个人的需要。

3、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指按照原则办事,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徇私情。 每一个从业人员要做到公平公正,应做到:

(1)坚持按照原则办事。没有原则就没有公道,原则是我们职业实践活动中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制度、准则。 (2)要不徇私情。

(3)不怕各种权势,不计个人得失。

4、光明磊落

从业人员要注意培养和锻炼光明磊落的良好道德风尚: (1)把社会、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2)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3)坚持原则,无私无畏 (4)敢于负责,敢担风险

判断题:诚实守信不但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规则之一,而且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要求。(对)

四、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揭示了职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了职业劳动者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服务群众的具体要求就是每个职业劳动者心里应当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1)必须自觉履行职业责任。 (2)必须严格遵守职业规则。

(3)必须保持与其他岗位间的有序合作。 怎样才能做到全心全意地服务群众?

1、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要文明服务,一切为群众着想。

3、要勇于向人民负责。

五、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 奉献社会要求做到:

1、要明白人生的幸福在于奉献的道理

2、要大力提倡奉献社会的精神

3、奉献社会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

我们所做的事,无论大小,只要是有益于国家、有益于党的事业、有益于人民,就是伟大的奉献。

判断题:奉献社会揭示了职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了职业劳动者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错) 例题:

1、(A)作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2、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最好表现。(错)

第十八章 职业道德评价

一、职业道德评价的涵义和作用 职业道德评价,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根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对他人和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所作的善恶判断,表明褒贬的态度。 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

1、维护作用和规范作用

2、教育作用

3、调节作用

4、激励作用 判断题:职业道德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他人和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的态度。(对)

二、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是善与恶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凡是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或事件叫做善;反之就是恶。 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善恶的具体标准都不相同。

一般说,凡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行为就是善的,道德的;凡是阻碍生产力发展,有害于社会进步的行为就是恶的,不道德的。 职业道德行为善恶标准,应从几个方面进行测评:

1、规范内容的具体测评

2、经济效益测评

3、社会效益测评

4、业务技能

5、服务对象测评

为了减少测评的片面性和误差,一般应有三个方面人员参加:一是主管领导人和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测评;二是同行、同事和所在单位群众测评;三是职工自我测评。 社会效益测评,特别是对精神产品生产部门和从事精神文化工作的人,尤其应从社会效益方面来测评。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 例题:

1、为了减少测评的片面性和误差,一般应有几个方面人员参加:(A、B、C、D) A、职工自我测评 B、同行、同事的测评

C、主管领导人和所在单位领导班子的测评 D、所在单位群众的测评

2、对精神产品生产部门和从事精神文化工作的人,尤其应从社会效益方面来测评。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对)

三、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据

动机,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行为前的愿望或意图。

效果,是指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给社会或他人带来的实际后果。 评价职业行为善恶的根据是职业行为动机和效果的辨证统一。

好动机产生好效果;坏动机产生坏效果; 好动机产生坏效果;坏动机产生好效果; 怎样使好动机产生好效果? 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学会唯物辩证的工作方法。

第三,精通本职工作业务,深入实际,在不断实践中取得经验。

四、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和手段

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和手段主要是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

五、职业良心在人们职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职业道德中的内心信念就是职业良心。 职业良心在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具有重要作用 在行为前,职业良心具有机制作用。 在行为进行中,职业良心具有监督作用。

在行为后,职业良心对行为后果和影响具有评价作用。

例题:

1、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和手段主要是(A、B、C)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惯 C、法律法规 D、内心信念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据是(C) A、动机 B、效果 C、动机与效果结合 D、需要

3、职业良心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判断,在行为后,职业良心具有机制作用。(错)

第十九章 职业道德修养与人生观

一、职业道德修养及其意义 “修”是整治、锻炼、提高;“养”是指培养、陶治。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品质方面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选和自我提高,以形成相应的道德情操,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的道德实践活动。

二、三种职业道德境界

献身型:是高层次的职业道德境界。 “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尽职型:是中层次的职业道德境界。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雇佣型:是低层次的职业道德境界。 “一切向钱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判断题:“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品质方面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选和自我提高,以形成相应的道德情操,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的道德实践活动。(对)

三、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道德认识(基础和起点)→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解,是产生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支配职业道德行为的基础和起点。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对事物进行善恶判断所引起的内心体验。

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履行职业道德义务,克服困难障碍,将职业道德行为坚持到底的一种精 9

神力量。

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职业道德义务所具有的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道德行为习惯:是指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条件下,从业人员也能自觉地恪守按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积极主动地选择善的的职业道德行为。

四、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学习理论和参加实践相结合

参加实践,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人参加实践活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或服务实践活动;二是社会实践活动。

2、向革命前辈和先进人物学习

3、自学进行自省和慎独

慎独,就是指在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可以自行其事的时候,仍然能谨慎地遵守道德原则,而不做坏事。

慎独既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的一种高尚的境界。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有人在与无人在一样,领导在与领导不在一样,有人检查与无人检查一样”等思想道德品质,正是慎独的具体体现。 判断题:

慎独是指独自一个人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对)

五、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1、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

2、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三人思想”教育、加强“三个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三观”。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1)拜金主义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把追逐金钱作为人生目的,“一切向钱看”,他们活着就是为了金钱,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

(2)享乐主义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满足生理本能需要作为人生目的。

(3)悲观厌世主义人生观。这种人生观,用悲观厌世的态度对待世界和人生,认为人生是命运注定的,“人生如梦”,听天由命。

(4)实用主义人生观。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对个人“有用”、“方便”。以对自己有无好处和好处的大小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和判断真理的标准。有奶便是娘。

(5)权力意志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把追求权力作为人生目的,权势就是一切。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的观点就是典型代表。 无产阶级人生观的特征:

1、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的最崇高的理想。

2、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

3、以乐观主义精神作为人生态度。 例题:判断题

1、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根本上取决于他职业道德品质的好坏,修养水平的高低。(错)

2、慎独既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的一种高尚的境界。(对) 选择题:

1、献身型职业道德水平属于(A)的职业道德境界。 A、高层次 B、中层次 C、低层次 D、无层次

2、用消极的态度对待世界和人生,认为人生是命运注定的观念属于(D)人生观。 A、拜金主义 B、享乐主义 C、悲观厌世主义 D、实用主义

3、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有:(A、B、C、D) A、学习道德理论 B、、参加实践 C、向革命前辈和先进人物学习D、自学地进行自省和慎独

4、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主要有以下几种:(B、C、D) A、集体主义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D、实用主义 11 B C

第8篇: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主讲教师

唐清生

第1章

职业道德

第1节

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一、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概念

1、道德的概念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必然要与社会和他人发生那样的联系。例如,在家庭中、在工作单位里以及个人与组织、社会、国家之间的种种关系等。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就涉及道德问题。

2、职业道德的概念 一般来说,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可分为公共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三大领域。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六个方面)

职业道德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四个)

1、鲜明的职业性

2、内容、形式的多样性

3、较强的适用性

4、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职业道德的作用(五点)

职业道德主要用于调节职业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规范人们在一定的职业范围内的思想和行为,对人的一生和整个社会生活都有着重大影响,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

2、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3、有助于个人的提菜花坪发展,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4、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五、职业道德修养

1、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 修养是一个合成词,“修”原意是指学习、锻炼、陶冶和提高,“养”原意是指培养、养育和熏陶。修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经过长期锻炼或改造,所达到的确一定结果和水平。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职业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2、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2)谦虚好学

(3)在实践中体验,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 (4)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第2节 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五个方面)

一、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1、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执行政策,注重落实,是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二、热爱本职,钻研业务,保持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1、“乐业”是热爱本职的基础

2、“勤业”就是要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3、“精业”就是要做到钻研业务,求实创新

三、以人为本,乐于奉献,做到文明礼貌,优质服务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乐于奉献,积极为辖区居民和用工单位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3、举止文明,礼貌待人

四、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工作上相互支持配合

1、顾全大局的内涵和意义

顾全大局,是指要增强全局观念,坚持以大局为重,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2、团结协作是劳动保障事业成功的保证

五、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1、遵纪守法的含义

遵纪守法,是指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遵守各行业、各部门制定的职业纪律。

2、廉洁奉公的含义

廉洁奉公,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不利用职务之便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化公为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3、劳动保障协理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基本要求 (1)“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严以律已,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

(2)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3)严禁以权谋私,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利用岗位之便搞等价交换、相互利用,甚至权钱交易,拉关系、走后门等。

第1节 就业与失业概述

一、就业的概念与特征

1、就业的概念

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就业有人员指在法定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2、就业的特征

(1)劳动者就业需具有劳动能力,包括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2)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根据有关规定,我国目前的法定劳动年龄范围是16

周岁至60周岁(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3)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职业,而不是义务劳动。 (4)这种劳动是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并且合法的劳动。 二就业方针与就业结构

1、就业方针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2、就业结构

就业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就业人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数量和分布比例,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就业矛盾

四、就业的主要形式(七种)

1、正规就业

2、非正规就业

3、非全日制就业

4、灵活就业

5、弹性就业

6、自谋职业

7、境外就业

五、失业的概念、特征、主要类型及原因

1、失业的概念: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劳动者有工作能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2、失业特征:

一是失业人员具有从事正常社会劳动的行为能力。虽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但不具务相应的劳动能力,不是失业人员,如精神病人、完全伤残不能从事任何社会劳动的人员。

二是失业人员有工作要求,但受客观因素影响尚未实现就业。

3、失业的类型及原因(六种) (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 (3)季节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 (5)隐性失业(6)自愿失业

六、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

1、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人数/(从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2、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100% 第2节 城乡统筹就业

一、城乡统筹就业的概念与意义

二、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内容

1、城乡劳动者就业实行统筹规划和管理

2、建立为城乡劳动者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3、建立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权益的劳动用工管理体系

4、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第3节 特殊群体就业

一、妇女就业(法律保护)

二、残疾人就业

三、大学生就业

四、其他特殊群体就业(低保、零就业家庭、连续失业一年以上、失地农民等)

第4节 劳动供求分析

一、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1、经济发展

2、技术进步

3、经济体制

二、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1、人口问题与年龄结构

2、教育与培训 第5节 就业服务

一、就业服务的概念与功能

就业服务是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社会服务活动,是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市场人力和求职时间,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二、就业服务的种类

就业服务包括两类:一类是公共就业服务,一类是职业中介服务。

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与经费

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主要由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创业指导、失业保险经办,以及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等工作机构组成。

3、公共就业服务经费:公共就业服务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

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

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 第6节 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我国积极就业政策的概念和沿革

积极就业政策是指我国政府坚持通过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二、积极就业政策的任务目标

三、积极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我国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1)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广开就业门路。 (2)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再就业。

(3)改进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4)加强对就业的管理和失业的控制。

(5)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 第3章 社区工作与社区劳动保障工作 第1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具有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组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的、

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社区基本构成要素通常包括以下五个:

1、人口要素

2、地域要素

3、组织结构要素

4、文化心理要素

5、公共服务设施

三、社区的类型(三种)

1、按照时间线索和历史发展纵向考察 (1)传统社区 (2)发展中社区 (3)现代社区

2、按照空间取向横向考察 (1)法定社区 (2)自然社区

3、按功能特征考察 (1)专能社区 (2)综合社区 (3)边缘型社区

四、社区的功能 (八种)

社区的功能是指社区对社会生活体系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

1、社区的一般功能

社区的一般功能是指维持社区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功能(2)政治功能(3)教育功能 (4)卫生功能(5)福利和服务功能

(6)娱乐功能(7)保障功能(8)管理功能

2、社区的本质功能

社区的本质功能主要包括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社会互助功能等。

第2节 社区建设

一、社区建设的概念

社区建设是指要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二、社区建设的意义

1、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2、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

3、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五个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3、权责统一,管理有序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四、社区建设的内容(八个内容)

1、拓展社区服务

2、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3、繁荣社区文化

4、美化社区环境

5、加强社区治安工作

6、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7、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

8、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 第3节 社区组织

一、社区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社区组织是指以某一社区为范围建立起来的,有目的、有计划地满足居民一定需要的各类组织,不同社区组织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结成为完整的社区组织有机系统。

1、依据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划分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2、按照功能和目标的不同划分 (1)政治组织(2)经济组织

(3)文化教育组织(4)综合组织

3、按照性质不同划分

地域性社区组织和功能性社区组织

二、我国社区的主要组织

1、街道办事处

2、社区居民委员会

3、业主委员会

4、志愿者组织

5、文化体育兴趣组织 第4节 社区工作

一、社区工作的含义

社区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的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简称,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

二、社区工作的目标(七个方面)

(1)动员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2)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利分配。 (3)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 (4)发挥居民的潜能。

(5)培养互相关怀及社区照顾的美德。 (6)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7)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

三、社区工作主要方法(新增加的内容)

1、社区分析方法

2、社区工作项目与计划的邀请拟订方法

3、社区工作关系建立和问题介入的方法

第5节 社区服务

一、社区服务的概念和意义 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意义:

1、发展社区服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2、发展社区服务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3、发展社区服务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要求

二、社区服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坚持社会化的原则

3、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三、社区服务的内容

1、政府公共服务

2、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

3、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的志愿服务

4、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的社区服务 第6节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

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要素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指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依法开展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社区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素:(过去的六到位)

1、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2、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

3、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场所

4、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经费

5、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制度

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 就业促进法明确了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性质,为确定其主要职责奠定了基础。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

1、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 (1)就业服务和具体管理工作

(2)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3)社会保险服务工作

(4)开展劳动保障宣传咨询、协助信访和劳动监察工作 (5)指导社区开展好工作

2、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 (1)政策宣传和咨询。 (2)协助就业与失业管理。

(3)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服务。 (4)就业援助。

(5)就业岗位收集。

(6)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7)社会保险服务。 (8)其他服务工作。

三、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与其他社区工作的关系

1、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

2、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和其他社区工作的关系 第4章 公务礼仪与人际沟通 第1节 公务礼仪

一、礼仪概述

礼仪是一种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约定俗成的交往规范,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人们在共同生活和长期交往中自然形成的社会规范,它使人或团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试言行举止有利于协调相互关系。

1、礼仪的内涵和原则

礼仪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美化自身、尊重他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原则:遵守原则、敬人原则、从俗原则、适度原则和沟通原则。

2、礼仪的分类: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等到。

3、礼仪的功能和作用 (1)社会交往的审美化 (2)提高人们的修养

(3)协调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4)净化社会风行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中西方礼仪比较

5、学习礼仪的方法和要求

二、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的仪容、举止、表情、服装、配饰等具体规范。

1、仪容

2、发型

3、面部修饰

4、身体修饰

三、举止表情礼仪

行为举止是一个人风度的具体显现,也就是平日人们所推崇的洒脱风度,主要就是训练有素、举止优雅、富有魅力。

1、人际交往中举止的功能

2、行为举止要求

3、举止礼仪的基本内容

四、服饰礼仪

1、着装的基本原则

2、着装的要求和技巧

3、影响着装效果的因素

4、西装的基本规则

5、女性正装规范

五、工作礼仪

1、见面礼仪

2、身体空间距离

3、握手与身体接触

4、目光接触

5、名片收送与保存

6、称呼

7、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

六、位置排列礼仪

1、行走时的位置排列

2、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各种门口的顺序

3、会客的座次排列

七、通联礼仪

1、电话沟通礼仪

2、网络礼仪

3、信函礼仪

八、重要仪式礼仪

1、会议发言与演讲

2、签约、开幕式、闭幕式礼仪

3、新闻发布会

4、专业展览会 第2节 人际沟通

一、沟通概述

1、沟通内涵和类型

沟通是指沟通者为了获取沟通对象的反应和反馈而向对方传递信息的全部过程。基本要素分为信息源、听众、沟通目标、环境、信息、媒介、反馈等。 沟通的类型:

二、人际沟通

1、人际沟通的定义

人与人之间信息和情感相互传递的过程。

2、人际沟通的特点

3、人际沟通的本质

4、人际沟通的三个层次和四个阶段

三、人际沟通的礼仪

1、说话的礼节

2、服饰沟通的魅力

3、言行举止对沟通的作用

四、人际沟通中的倾听策略

1、倾听

2、专注

3、跟随

4、公正

五、人际沟通中的说话策略

说话时要看对象、看身份、看时机、看场合,分析说话者,选择恰当的话题,利用非语言形式辅助语言效果,以准确、贴切地表达思想感情。

1、分析听话者

2、选择话题

3、注意场合和说话对象

4、把握时机

5、控制语言

6、美化声音

7、运用非语言暗示

六、沟通中交谈策略

.1、了解将要进行了的交谈

2、营造良好的氛围

(1)选择合适的情境和方式 (2)寻求共同点 (3)了解交谈对象

七、沟通中演讲策略

1、演讲概述

2、演讲的概念

3、演讲与私人对话的区别

4、听众特点及构成

5、演讲构思

(1)确定论题(2)处理材料(3)营造结构(4)锤炼语言

6、演讲技巧(1)表达技巧(2)控场技巧(3)演讲的结束语 “协理员岗位我热爱,我热爱协理员岗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最后祝各位学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美满、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

第9篇:职业道德&理论知识部分(三级)

第一部分

职业道德

(第l~25题,共25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个选项是正确的, 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请根据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则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l~8题)

1、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性力量 (B)道德是领导意志的集中体现

(C)个体的道德表现差异很大,判定一个人的道德优劣是不可能的

(D)普遍良好的道德,仅仅是人的善良愿望而已

2、与法律相比,道德( )。

(A)产生得时间晚

(B)比法律的适用范围广 (C)内容上显得十分笼统 (D)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3、关于企业形象,正确的说法是( )。 (A)文明礼貌是企业形象的核心与关键

(B)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企业的环境卫生和企业员工的服饰状况 (C)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D)通过持久、大规模的媒体宣传,就能树立起企业形象

4、在企业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企业礼俗

(B)企业价值观 (C)企业作风

(D)规章制度

5、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企业要靠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

卷册一:职业道德部分

第1页(共3页) 是( )。

(A)企业存在着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两种形式 (B)人是有形资产,人作为资产通过劳动产生价值 (C)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神秘的物质

6、员工处理与领导的关系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即使知道领导的决策是错误的,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B)对于领导含糊交办的任务,要含糊执行

(C)如果不同意领导的意见,要敢于随时说出自己的想法 (D)一般不越级汇报工作

7、科学发展观指的是( )。

(A)科学发展,高效发展,健康发展 (B)以科学为本,科学、平稳、顺利发展

(C)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科学、高效、健康发展

8、关于职业劳动.正确的说法是( )。 (A)职业劳动是人们无奈的选择 (B)职业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C)职业劳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加剧的结果 (D)职业劳动是人生的全部内涵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9、下列言语中,属于职业忌语的是( ) (A)“有完没完”

(B)“我就这态度” (C)“我解决不了,愿意找谁找谁去” (D)“后边等着去”

10、关于职业责任,正确的说法是( )。 (A)职业责任属于道德范畴,而不属于法律范畴 (B)凡是社会职业,都有明确的职业责任规定 (C)只有文明规定的职业责任,才必须履行 (D)职业责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11、一般情况下,人的职业理想实现的条件是( )。 (A)个人内在条件

(B)社会需要

卷册一:职业道德部分

第2页(共3页) (C)后天努力程度

(D)领导赏识

2、诚信的内涵包括( )。

(A)真实

(B)信任 (C)不欺骗对方

(D)不欺骗自己

13、下列做法中.属于不诚实劳动的是( )。

(A)某员工利用因特网技术成功下载了竞争对手的设计软件 (B)某电脑供应商在消费者购买的电脑上安装了盗版的操作软件 (C)某员工完成某项工作原计划需要8天,实际上用了18天 (D)某员工在参考别人软件的基础上,制作了本公司的财务软件

14、从业人员保守企业秘密,正确的做法是( )。 (A)闲谈莫涉及企业的核心技术

(B)制作所谓的假秘密散发出去,迷惑竞争对手

(C)向亲朋好友讲述企业内幕时,要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D)企业有危害社会和国家的“秘密”,要敢于揭露

15、关于坚持真理,正确的观念是( )。

(A)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要树立相信少数人的观念 (B)书本知识往往是错误的,破除本本主义,不再相信书本知识 (C)老师的话往往不一定正确,要敢于对老师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

(D)树立实践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6、关于节俭,正确的说法是( )。

(A)节俭纯属个人之事,不适宜作为普遍性的要求

(B)节俭是物质短缺时代的特殊要求,在物质产品充裕情况下无须节俭

(C)节俭是安邦定国的法宝,因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时时需要节俭 (D)节俭作为一种美德,不应以财富多寡作为评价的前提

二、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第17~25题)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您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其中一个选项作为您的答案。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择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卷册一:职业道德部分

第3页(共3页)

17、你路遇熟人,与之打招呼,结果对方“视而不见”,没有回应,你会( )。

(A)感到没有面子,下次不再主动打招呼了

(B)感到这人突然有了变化,心想,他不是升官了,就是发财了 (C)心想,他走路时真专注

(D)心想,他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

18、在单位工作时,你会( )。

(A)怕有的人说三道四,不敢多与异性同事交往 (B)怕领导挑剔自己的工作,总是躲避与同事说话 (C)怕信息传导错误,不在背地对人评头论足

(D)怕影响工作,即使对要好的同事,说话也会注意分寸

19、假如你在某个问题上与其他同事存在意见分歧,彼此争论激烈,但你相信你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在争论结束时,你会( )。 (A)直截了当告诉对方:“你肯定错了”

(B)规劝对方:“做人不要固执,为什么要死死抱着错误的东西当真理呢”

(C)邀请对方:“我不相信说服不了你,我们找时间再讨论” (D)和对方讲:“尽管我们彼此没有同意对方的观点,但我从你那里学到许多”

20、在与同事们闲聊对,你通常会( )。

(A)说说学习、工作的感受

(B)聊聊自己家里的事情

(C)聊聊新闻

(D)传播小道消息

21、你与同事交往时,常用的方式是( )。 (A)时不时地搞个小型聚餐 (B)基本没有什么来往

(C)经常利用午餐时间或工作间隙,找人聊聊天 (D)等同事来找自己

22、你把一瓶家乡老酒放在办公室,一次,你的一位朋友无意间发现了这瓶酒,但这时只剩下半瓶,你会( )。

(A)怀疑酒被人偷偷喝掉了

(B)心想可能逐渐挥发

卷册一:职业道德部分

第4页(共3页) 了

(C)心想幸好剩下半瓶,可以招待朋友 (D)怀疑自己记忆不准确了

23、一次,你的一位很健谈、很有学识的朋友不请自到,来你家做客,这位朋友穿戴邋遢、坐卧随意。你的妻子(丈夫)是一位爱洁净的人.你朋友的这些举动惹得你的妻子(丈夫)怒形于色。你会( )。

(A)告诉妻子(丈夫),自己并没有请他来做家里

(B)委婉地告诉朋友,你自己一会儿有事情要做,不能多陪朋友说话

(C)耐心听朋友聊下去,因为他很有学识 (D)示意妻子(丈夫)回避一下

24、办公室的张小姐体态肥胖,今天上班时穿了一件在你看来很不得体的衣服。张小姐征求你对她的服装的意见,你会( )。 (A)告诉张小姐,她穿这件衣服,显得更难看

(B)对张小姐说,穿衣服只是形式,保持良好的心态更重要 (C)对张小姐说,你自己觉得好是最重要的

(D)告诉张小姐,自己的看法是不准确的,征求别人意见吧

25、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于自己所接触的那些人,你一般会( )。

(A)接触一次就能够记住对方的姓名、容貌 (B)只有多接触几次,才能记住对方 (C)总也记不住对方是准,经常会弄混淆

(D)不管能不能记住对方,但总能够通过交谈回忆起来过去的一些事情

卷册一:职业道德部分

第5页(共3页)

第二部分

理论知识

(26~125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6~85题,每题1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26、一般认为,华生是(

)心理学家。

(A)行为主义

(B)机能主义

(C)认知主义

(D)人本主义

27、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

)。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B)前干扰和后干扰

(C)前摄抑制、中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D)远干扰和近干扰

28、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

(A)感觉对比

(B)后像

(C)感觉适应

(D)联觉

29、两个目标具有同样吸引力,但不能同时获得时出现的动机冲突叫(

)。

(A)双避式冲突

(B)趋避式冲突

(C)双趋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30、(

)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

(A)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B)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

(C)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D)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31、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爱和归属是第(

)个层次的需要。

(A)2

(B)3

(C)4

(D)5

32、测谎仪是一种使用(

)测量技术的仪器。

(A)生物反馈

(B)行为反应

(C)投射反应

(D)社会距离

33、(

)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

(A)个体性

(B)直接性

(C)稳定性

(D)情感性

34、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属于(

)。

(A)社交距离

(B)个人距离

(C)亲密距离

(D)公众距离

35、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A)光环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36、一般说来,(

)更接近于大多数人印象形成过程的实际情况。

(A)加法模式

(B)加权平均模式

(C)平均模式

(D)中心品质模式

37、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称为(

)。

(A)印象管理

(B)印象形成

(C)初次印象

(D)印象修正

38、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

(A)先天的成熟

(B)动作

(C)后天的经验

(D)本能

卷册一:理论知识部分(心理咨询师 国家资格三级)

第1页(共8页)

39、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依据是(

)。

(A)社会化程度

(B)心理社会危机

(C)自我的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 40、观察学习是指(

)。

(A)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惩而产生的学习

(B)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课外学习

(C)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

(D)个人通过了解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

41、感知能力发展的训练和干预的关键期在(

)。

(A)胎儿期

(B)幼儿期

(C)婴儿期

(D)童年期

42、母亲在身边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说明婴儿存在(

)

(A)安全型依恋

(B)回避型依恋

(C)反抗型依恋

(D)困难型依恋

43、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

(A)饮食

(B)睡眠

(C)游戏

(D)学习

44、异常心理活动得到矫正,需要经过(

)。

(A)健康咨询

(B)心理咨询

(C)系统治疗

(D)发展咨询

45、认知的观点认为(

)。

(A)心理异常是个体偏离了正常范围

(B)心理异常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应

(C)心理异常是个体脑功能活动紊乱

(D)心理异常是个体的脑器质性病变

46、非现实感属于(

)。

(A)感觉功能障碍

(B)感知综合障碍

(C)思维功能障碍

(D)思维综合障碍

47、梦游属于(

)。

(A)分离性障碍

(B)转换性障碍

(C)睡眠障碍

(D)运动障碍

48、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

)。

(A)良好的人际关系

(B)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

(C)适当的工作能力

(D)外部事件对人的直接作用力

49、良好的生物调节系统功能,可以防止或降低应激引起的(

)。

(A)认知功能失调

(B)躯体化的症状

(C)人格结构变化

(D)心理冲突强度 50、关于测量.正确的说法是(

)。

(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

(B)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C)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

(D)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

51、系统抽样法的关键是计算(

)。

(A)样本量

(B)总体

(C)随机数

(D)组距

52、百分等级55的分数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

)。

卷册一:理论知识部分(心理咨询师 国家资格三级)

第2页(共8页)

(A)低

(B)相等

(C)高

(D)以上都不正确

53、(

)可以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便于直观地看出被试者在各个分测验上的表现及其相对位置。

(A)条形图

(B)直方图

(C)剖面图

(D)饼状图

54、同质性信度主要代表测验内部(

)间的一致性。

(A)两半测验

(B)题目与分测验

(C)所有题目

(D)分测验

55、项目的难易程度,用P表示。P值越(

),难度越低。

(A)大

(B)低

(C)小

(D)接近于0

56、中程心理咨询一般在(

)内完成。

(A)1~3周

(B)4~8周

(C)1~3个月

(D)3~6个月

57、“向求助者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是(

)关于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的核心内容。

(A)罗杰斯

(B)威廉森

(C)陈仲庚

(D)韦特默

58、心理咨询师对时间限制的理解是(

)。

(A)咨询时间应完全一致

(B)咨询时间应绝对限定

(C)咨询时间应灵活掌握

(D)咨询时间应有所限定

59、精神活动包括(

),属于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观点。

(A)本我、自我和超我

(B)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C)个体保存、种族延续

(D)生物、心理和社会 60、认识领悟疗法的理论基础是(

)。

(A)认知心理学

(B)人本主义

(C)生理心理学

(D)精神分析 6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咨询称为发展咨询

(B)发现心理健康遭到破坏而咨询称为健康咨询

(C)为突破个人弱点获取成功而咨询称为发展咨询

(D)因各种挫折引起行为问题而咨询称为发展咨询 6

2、摄入性会谈中可以使用封闭式提问的情况是(

)。

(A)为了获得求助者的信任

(B)为了获得求助者的履历

(C)为了了解某个事件发生过程

(D)为了确定某种现象是否存在

63、初诊接待中对于心理测验的正确用法是(

)。

(A)以心理测验为依据评判临床观察结果

(B)使用最容易获得的心理测验收集数据

(C)先进行摄入性会谈再使用心理测验

(D)先使用心理测验再进行摄入性会谈

64、收集临床材料过程中,过分随意交谈会(

)。

卷册一:理论知识部分(心理咨询师 国家资格三级)

第3页(共8页)

(A)启发求助者思考

(B)帮助建立融洽关系

(C)引起求助者关注

(D)对求助者形成暗示 6

5、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辨别可以借鉴(

)。

(A)对求医行为的分析

(B)对注意品质的分析

(C)心理功能损伤程度

(D)社会功能损伤程度 6

6、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是(

)。

(A)存在负性情绪

(B)不良情绪泛化

(C)出现睡眠问题

(D)心理冲突没有现实意义 6

7、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的含义是(

)。

(A)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

(B)主观反映与客观世界相一致

(C)在不同条件下精神面貌一致

(D)人格的结构和特点相对稳定 6

8、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是(

)。

(A)咨询态度

(B)咨询理论

(C)咨询理念

(D)咨询技巧 6

9、咨询中的共情是指(

)。

(A)一种共同的情绪

(B)与他人分享内心世界

(C)一种共同的爱好

(D)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 70、以问题为取向的心理咨询师注重(

)。

(A)心理问题的原因

(B)解决求助者当前的困扰

(C)心理问题的发展

(D)避免求助者再次被困扰 7

1、在心理咨询中急于下结论的原因是(

)。

(A)不重视倾听

(B)不重视尊重

(C)咨询技巧差

(D)理论基础差 7

2、面质是(

)。

(A)一种参与技术

(B)指出求助者的矛盾

(C)一种共情技术

(D)矫正求助者的价值观 7

3、自我开放的含义是(

)。

(A)咨询师介绍自己的咨询理念

(B)咨询师讲述自己对求助者的感受

(C)求助者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

(D)求助者讲述自己对咨询师的感受 7

4、功能性的行为失调指(

)。

(A)最初偶然的失调行为因需要的满足而被固定下来

(B)最初偶然的失调行为因功能性丧失而被固定下来

(C)暂时的行为偏差

(D)永久的行为偏差

75、如果咨询师觉得自己难以处理移情可以(

)。

(A)断然拒绝继续咨询

(B)向求助者的亲属寻求帮助

(C)修改近期咨询目标

(D)把求助者转介给其他咨询师 7

6、黄金规则是一种(

)。

(A)理性观念

(B)面质技术

(C)修通方法

(D)绝对化要求 7

7、WAIS-RC的知识分测验中的问题(

)。

(A)涉及专业性知识

(B)难度相同

(C)涉及一般性知识

(D)难度递减 7

8、CRT是(

)。

卷册一:理论知识部分(心理咨询师 国家资格三级)

第4页(共8页)

(A)仅适用于个体

(B)文字性智力测验

(C)仅适用于儿童

(D)非文字性智力测验 7

9、中国比内测验(

)。

(A)专门设计了农村版

(B)不需要主试者签字

(C)可在初中生中使用

(D)现在使用比率智商 80、MMPI的编制采用了(

)。

(A)内容效标

(B)表面效标

(C)经验效标

(D)构想效标 8

1、使用16PF时(

)。

(A)可以从记分模版直接得到标准分数

(B)完全没有时间限制

(C)可以做出多项选择

(D)用常模表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 8

2、EPQ的L量表(

)。

(A)用来测验被试的情绪稳定性

(B)成人的得分一般随年龄而升高

(C)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的兴奋性

(D)儿童的得分一般随年龄而升高 8

3、症状自评量表包含的因子数是(

)。

(A)10

(B)8

(C)6

(D)4

8

4、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数的分界值是(

)。

(A)73

(B)63 (C)53

(D)43 8

5、使用LES时,应该要求被试者对每个做肯定回答的项目说明具体的(

)。

(A)时间

(B)地点

(C)场景

(D)事由

二、多项选择题(86~125题,每题1分,共40分。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8

6、(

)属于人格的倾向性。

(A)需要

(B)气质

(C)动机

(D)性格 8

7、声音的性质包括(

)。

(A)音调

(B)响度

(C)饱和度

(D)音色 8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是不对称的

(B)右利手的人左半球的言语功能占优势

(C)单侧化指人脑的主要功能集中在左边半球

(D)右利手的人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占优势

8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长需要(

)。

(A)是低层次的需要

(B)是高层次的需要

(C)是要优先满足的需要

(D)如果满足就会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

卷册一:理论知识部分(心理咨询师 国家资格三级)

第5页(共8页)

90、亲和的作用包括(

)。

(A)提供社会参照

(B)避免窘境

(C)减轻心理压力

(D)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 9

1、社会促进的效应包括(

)。

(A)观众效应

(B)从众效应

(C)结伴效应

(D)旁观者效应 9

2、爱情和喜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A)依恋

(B)利他

(C)亲密

(D)尊重 9

3、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

)。

(A)解释经验

(B)决定期待

(C)引导态度

(D)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 9

4、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有(

)。

(A)思维发展出现质变

(B)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C)思维发展没有出现质变

(D)可以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9

5、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

)。

(A)硬抵抗

(B)软抵抗

(C)不抵抗

(D)反抗的迁移 9

6、成人思维的主要特点为(

)。

(A)辨证性

(B)相对性

(C)实用性

(D)抽象性 9

7、有关老年心理变化的主要观点有(

)。

(A)道德发展观

(B)毕生发展观

(C)认知衰退观

(D)老年丧失期观 9

8、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原则包括(

)。

(A)内省经验标准

(B)社会适应标准

(C)人格的稳定性

(D)主客观相统一 9

9、强迫观念的主要表现是(

)。

(A)某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脑海中

(B)不受意愿支配的思潮涌现在脑海中

(C)知道没有必要并努力摆脱但无法摆脱 (D)内容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杂乱多变 100、评估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包括(

)。

(A)心理活动的强度

(B)心理冲突的类型

(C)环境适应的能力

(D)心理自控的能力 10

1、寻找造成个体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原因时,应该考虑(

)。

(A)人口学因素

(B)个性心理特征

(C)社会适应状况

(D)身体健康水平

10

2、效度具有相对性,因此在评鉴测验的效度时,必须考虑测验的(

)。

(A)信度

(B)目的

(C)功能

(D)长度 10

3、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包括(

)。

(A)专家判断法

(B)双向细目表法

(C)统计分析法

(D)经验推测法 10

4、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包括(

)。

(A)主试者的影响因素

(B)测验情境

卷册一:理论知识部分(心理咨询师 国家资格三级)

第6页(共8页)

(C)被试者的影响因素

(D)其他干扰因素 10

5、构想效度的估计方法包括(

)。

(A)对测验本身的分析

(B)测验间的相互比较

(C)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

(D)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 10

6、精神分析理论中,超我的概念意味着(

)。

(A)超我是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人格结构

(B)超我的活动遵循快乐原则

(C)超我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自我教育的影响

(D)超我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教育的影响 10

7、自我防御机制的形式包括(

)。

(A)压抑

(B)压制

(C)投射

(D)力比多 10

8、(

)属于老年性生活的认知偏差。

(A)在性的方面己经无能为力

(B)一滴精液相当于十滴血

(C)老年少性

(D)老年无性

10

9、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

)。

(A)系统脱敏法

(B)自我管理技术

(C)厌恶疗法

(D)处罚技术

110、初诊接待中应该做到(

)。

(A)注意力要集中

(B)避免使用方言

(C)逐步熟悉程序

(D)避免紧张情绪 1

11、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包括(

)。

(A)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具有实际意义

(B)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C)应该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

(D)应该注意保持非批评性态度

1

12、心理咨询师处理庞杂资料的途径包括(

)。

(A)考虑与处置方案和治疗有密切关联的资料

(B)强调心理诊断及咨询独特风格和理论基础

(C)找出偏离正常标准的行为表现再考虑问题

(D)先对突出事件进行解释再去归纳其他事件

1

13、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要求咨询师确定(

)。

(A)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

(B)问题表现程度如何

(C)引发问题的关键点

(D)引发问题的原因 1

14、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观点是(

)。

(A)求助者可以自我完善

(B)重视引起困扰的事物

(C)困扰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

(D)困扰由个体对外部事件的评价引起 1

15、行为疗法的基础理论包括(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完形主义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1

16、布置家庭作业对心理咨询的作用是(

)。

(A)求助者自我分析和提高的过程

(B)咨询空间和时间得到扩充延续

卷册一:理论知识部分(心理咨询师 国家资格三级)

第7页(共8页)

(C)有助于咨询师深入了解求助者

(D)有助于求助者具体化咨询目标 1

17、对心理咨询效果进行客观研究应做的工作包括(

)。

(A)安排随访

(B)胜任能力的考察

(C)客观评分

(D)心理测验的选择 1

18、阶段性小结记录中应该包括(

)。

(A)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的冲突

(B)咨询师和求助者会谈的概要

(C)求助者在咨询室内外的变化

(D)求助者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 1

19、在把求助者转介给其他咨询师时应该注意(

)。

(A)事先征得求助者同意

(B)说明理由不过于直率

(C)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D)不评价新咨询师的咨询方法 120、社会支持量表的维度包括(

)。

(A)客观支持

(B)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C)主观支持

(D)对认知评价的使用度 1

21、应对方式问卷适用于(

)。

(A)小学文化程度

(B)年龄14岁以上

(C)解释群体应对行为类型

(D)解释个体应对行为特点 1

22、SCL-90的主要统计指标包括(

)。

(A)标准分数

(B)因子分

(C)转换分数

(D)总分 1

23、在中国修订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报告单上有(

)。

(A)EPQ剖析图

(B)EN关系图

(C)EP关系图

(D)NP关系图 1

24、MMPI包括(

)。

(A)15个量表

(B)14个量表

(C)10个临床量表

(D)5个效度量表

1

25、与斯坦福-比内量表相比,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优点包括(

)。

(A)比较完整

(B)应用广泛

(C)测验起点偏难

(D)使用离差智商

卷册一:理论知识部分(心理咨询师 国家资格三级)

第8页(共8页)

上一篇:2019年高考成语复习下一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