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工作总结会议方案

2023-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考研工作总结会议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考研工作总结会议方案

考研政治最全会议总结

在考研政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会议,由于会议在大纲解析中的内容分布比较离散,记忆比较困难。为此,笔者特意将大纲解析中的会议内容进行了整合,方便大家记忆(下面的内容全部摘自《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2016》)

一、“几届几中”会议:

1.六届二中全会:中国革命要胜利必须有红军。(206页)

2.六届六中全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77页) 3.七届二中全会:

①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225页) ②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225页) ③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225页)

④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25页)

⑤提出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228页)

4.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228页) 5.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40页)

6.八届十一中全会:再发动“文化大革命”。(241页)(考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7.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47页)

②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247页)

8.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权,发挥其主动性。(247页) 9.十一届六中全会:

①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83页)

②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112页) ③首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30页) ④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15页)

10.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关于整党的决定,开始全面整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294页)

11.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30页)

12.十二届六中全会:

①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295页,299页)

②根据邓小平的思路,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思想。(116页)

13.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30页)

14.十四届五中全会:江泽民指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305页)

15.十四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规划,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305页)

16.十五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推动“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252页)

17.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52页)(注意:国有企业的问题在毛中特的第八章有相关的内容,希望认真看下)

18.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313页)

19.十六届三中全会:

①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54页)

②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130页)

20.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256页)

21.十六届五中全会:

①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313页)

②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阐述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313页)

22.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地位。(143页)

23.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316页)

24.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任务、重要举措。(256页)

25.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121页)

26.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317页) 27.十八届三中全会:

①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26页)

②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121页)

③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31页)

④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44页) 2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和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目标。(315页、137页)

二、其它会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3个历史性文件。(225页)

2.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137页) 3.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202页)(注意:不是中共三大)

4.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并在会议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211页)

5.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方式与和平方式”。(148页) 6.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149页)

7.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49页)

三、著名会议: 1.八七会议:

①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05页) 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205页) ③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205页)

2.古田会议: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138页) 3.遵义会议:(201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一定要认真看) ①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208页) ②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的中断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208页) ③确立了一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209页)

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209页)

3.瓦窑堡会议:(2015年是瓦窑堡会议召开80周年,一定要认真看) 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211页)

4.洛川会议: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213页)

四、党代会议:

1.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200页) 2.中共二大:

①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201页)

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只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版》128页)

③作出了关于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202页)

3.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202页)

4.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77页) 5.中共八大:

①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06页) ②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108页)

③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109页) 6.中共十二大:

①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83页) ②正式提出到20世纪末分“两步走”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设想。(122页) 7.中共十三大:

①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112页,113页)

②从五个方面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13页) ③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122页) ④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30页)

⑤根据邓小平的论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了论断。(153页) 8.中共十四大: ①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130页)

②对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进行了概括,把它称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83页) 9.中共十五大:

①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83页)

②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13页)

③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九条基本特征。(113页) ④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122页)

⑤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31页)

⑥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37页) 10.中共十六大:

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83页)

②指出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3页) ③提出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122页)

④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137页)

⑤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151页) ⑥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55页) 11.中共十七大:

①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作出了科学的总结。(256页)

②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56页) ③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 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116页) 12.中共十八大:

①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83页)(这是毛中特部分的说法,而史纲部分的说法与此不同,256页,中共十七大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②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121页) ③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145页)

④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257页) ⑤第一次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257页)

⑥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145页)

⑦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57页) 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171页)

⑨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22页)(这是毛中特部分的说法,而史纲部分的说法与此不同,256页)

⑩注意,“中国梦”不是十八大提出的,而是习近平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123页)

其实这些东西在书上都是有的,这里做的只是一个化零为整的工作,之所以将页数标了出来,是希望大家把书能够在最后阶段从头到尾认真过一遍,巩固基础知识。最后,祝愿大家取得好的成绩!

第2篇:考研政治重要会议总结

1.党的一大

规定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党的中心任务是开产工人运动。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党的二大: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上海召开,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提出了群众路线。

3.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4.国民党一大

1924年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变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5.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课本未提及)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6.党的五大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了通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反而对武汉公民政府抱有幻想。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7.八七会议: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8月7日,汉口召开。选出中央临时政治局,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

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解决了要不要继续革命和革谁的命的问题。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星期的历史转折。

8.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9.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0.古田会议: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11.遵义会议:第一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第二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

1935年1月,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1935年12月,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时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批评党内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倾向。 圆满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3.洛川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确定全面抗战路线。

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

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转

14.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议基本纠正王明右倾错误。

15.国民参政会

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6.党的六届七中全会

1945年4月,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研究》是整风运动的重要成果,也是正逢运动结束的标志。

17.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8.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确立迅速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方针。

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外交的基本政策。 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两个务必”的思想——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会议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体和政体、经济建设、民族政策、外交方面的问题。

《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政协一届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0.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21.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改变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另一种说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陈云在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政治建设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党的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加强监督,扩大民主。

2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1978年12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拉开。

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重新确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形成党的二代领导集体,创立邓小平理论。

23.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确认“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解体,成立乡镇基层政权,将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24.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文革,分析原因。 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25.党的十二大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到20 世纪末,GDP翻两番,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6.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

27.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8.年十三大

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的政治体制)。

大会还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的战略部署。

29.党的十四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十四大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党章。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大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选举了以江泽民为首的领导机构。

31.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32.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3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社会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3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东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谐社会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35.中共十七大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大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第3篇:考研政治重要会议总结.

规定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中心任务是开产工人运动。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上海召开,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提出了群众路线。

3.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4.国民党一大

1924年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变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5.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课本未提及)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6.党的五大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了通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反而对武汉公民政府抱有幻想。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7.八七会议: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8月7日,汉口召开。选出中央临时政治局,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

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解决了要不要继续革命和革谁的命的问题。转载请注明:http://blog.sina.com.cn/lxm1986918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星期的历史转折。 8.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9.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0.古田会议: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11.遵义会议:第一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第二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P119)转载请注明:http://blog.sina.com.cn/lxm1986918

1935年1月,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1935年12月,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时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批评党内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倾向。 圆满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3.洛川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确定全面抗战路线。

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

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转

14.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议基本纠正王明右倾错误。 15.国民参政会

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6.党的六届七中全会

1945年4月,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研究》是整风运动的重要成果,也是正逢运动结束的标志。

17.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8.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确立迅速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方针。

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外交的基本政策。 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两个务必”的思想——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会议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体和政体、经济建设、民族政策、外交方面的问题。

《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政协一届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0.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21.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改变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另一种说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陈云在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政治建设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党的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加强监督,扩大民主。

2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1978年12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拉开。

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重新确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形成党的二代领导集体,创立邓小平理论。 23.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确认“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解体,成立乡镇基层政权,将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24.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文革,分析原因。 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5.党的十二大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到20 世纪末,GDP翻两番,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6.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 27.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8.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的政治体制)。

大会还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的战略部署。 29.党的十四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十四大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党章。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大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选举了以江泽民为首的领导机构。 31.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32.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3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社会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3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东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谐社会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35.中共十七大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大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1925.1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分析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状况及其在革命中的地位;划分了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7.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1928.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

1928年.11《井冈山的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1929.12《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指出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

1930.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明确的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1930.5《反对本本主义》

这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已经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的革命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状况”;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法;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提出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1931.4《总政治部关于调整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提出“不做正确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1935.12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瓦窑堡会议)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

1935.12《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之后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的报告。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充分说明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着重指出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导作用。

分析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并且,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的动摇性、妥协性是由其软弱性决定的。

1936.12《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科学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系统说明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和战略战术。

1937.5《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指出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回答革命前途问题,指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是文章的“上篇”和“下篇”的关系。

1937.7《实践论》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两次飞跃),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整理性的唯一标准。

1937.8《矛盾论》

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辨证关系原理;论述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

1937.8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洛川会议)

制定出全面抗战路线。

1938.5《论持久战》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分析了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虑,阐明了积极防御理论;阐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1938.10《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政治报告。首次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历史任务。

1938.11《战争和战略问题》

指出战争和军队的重要性,提出注意研究军事问题。说明“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第4篇:考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生“考研”工作是衡量本科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临床学院本着以学生成才为主线,以就业至上为工作理念,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个人成才教育以及就业形势教育,激发学生考研的内在动力;同时通过调动各年级辅导员、就业专干工作的积极性,重点加强对学生考研思想上的引导和专业上的指导,调动学生考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的热情,尽可能地提高报考率和录取率。通过用好用足三全学院的相关政策,逐步建立健全临床学院学生考研工作机制,积极为考研同学提供相关帮助和指导。通过考研工作的带动,在整个临床学院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和巩固我系的学风建设。

二、基本情况摸底

三、考研学生培养目标与措施

(一)考研学生培养目标

结合我系实际和2005级生态学专业特点,将考研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生态学本科专业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将学生考研率初步定在50%-55%。

(二)主要措施

1.系领导重视考研学生培养质量 (1)重视考研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考研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考研学生培养质量的根本。考研指导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核心,没有高水平的考研指导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考研学生教育。所以系领导将优秀教师增列为考研指导教师。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对考研指导教师的资格实行量化指标,实行考研指导教师负责制,并进行周期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重视管理人员的作用

考研学生处于学生群体中的较高层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不易管理性。我系领导重视系级管理人员在考研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设置专岗专人,从事考研学生管理工作,使得考研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井井有条。注重在岗人员的业务培训,经常组织在岗人员参加校内外的管理研讨会和观摩交流会,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聘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专家对管理人员进行岗位职责培训。选用素质高,有管理才能、乐于奉献的人员充实我系学生考研工作管理队伍。

(3)出台激励机制调动考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激发考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系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利用学校学分制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和暑期学校,鼓励学生提前修读专业必修等课程;对思想先进、学习优秀的考研学生给予精神奖励(张榜公布、召开表彰大会等)和物质奖励,从而为学生考研做好积极的铺垫。

2.考研指导教师严抓考研学生培养质量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考研指导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展学习探索活动的引路人,因此要提高考研学生的培养质量,考研指导教师严抓是关键。为此考研指导教师要坚持教学与指导并重的原则,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再结合考研学生的个人专长,拟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进一步加强专业课教学及辅导,积极组织公共课教学及辅导,开列必读书目,定期检查、交流反馈。

3.提高考研工作管理水平 考研学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我系考研学生的管理工作是系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在保证考研学生教育质量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加强考研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考研学生培养目标,提高考研学生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的主要途径。我系本着“科学安排、真题模拟、反复开导、核实学校、苦学实践、分人管理、强化辅导、服务周到”32字方针,使班主任、辅导员、考研指导教师等做到职责分明,致力于考研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对考研学生的教育是我系本科教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是代表我系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系领导、考研指导教师、专职的考研学生管理者及全系教职员都重视考研学生的培养,并不断研究和改进考研工作管理水平的方法与措施。

四、学生考研工作方案

(一)学生考研工作的组织领导 1.考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耿玉宏 副组长:黄宝圣 王 萍

成员(指导教师):胡相明 许经伟 任加云 李树峰

*

单长青 刘学文 刘娟娟 于洪国

*联系人 13615438228 3191948 2.考研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协调、安排全系的学生考研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关的工作办法和措施;研究解决学生考研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审定各考研团队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检查和督促我系学生考研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效果。

(二)学生考研工作的实施 1.学生考研的宣传动员

(1)系级动员:系学生考研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聘请校内外教师向学生作考研辅导报告,介绍有关考研事宜和信息。

(2)班级动员:各班班主任应不定期的召开主题班会,多角度、多层次向本班学生作考研动员;在集体动员的基础上,对有潜力考研的学生应作个别动员,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报考。

(3)辅导教师动员:参与学生考研工作指导的教师应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考研信息,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基础等因素帮助学生确定好报考的目标学校和专业,不断激发学生考研准备的动力。

2.组建学生考研指导工作团队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时解决考研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我系选定业务素质棒,责任心强的老师作为考研指导老师,并向学生公布相关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学生可根据自己拟报考的专业特点选择指导教师,然后由指导教师根据“专业相近原则”组建相应的考研小组,报系考研工作领导小组备案。指导教师(组)的基本职责有: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的硕士研究生报考信息和复习资料;积极动员、鼓励、组织学生参加考研辅导活动,并做相应的记录;指导学生制定好可行有效的备考计划;检查和督促学生的备考过程,并作出考核;根据学生的情况、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学校的相关规定,与学生本人商议提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计划,报系批准后执行;积极帮助学生解决考研复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根据系考研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和所指导学生的情况,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做好考研学生备考所需的相关服务工作。

3.坚持对学生考研全程关注和全程指导,将考研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 学生考研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单纯依靠临时性的辅导是难以凑效的,必须从一年级抓起,对不同的年级实行不同的指导方案。具体而言,从新生的入学教育期间,就向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向学生宣讲考研的有关情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考研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将考研教育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早立志,早规划,早行动,对于立志考研的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对于进入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开始引导学生对将来报考专业的选择和学习,对英语和政治的学习建立合理的学习规划,为考研的全面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考研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对思想上发生动摇的学生加强沟通和帮助。

在大一和大二,对学生坚持实行早自习和晚自习的制度,让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和英语基础,在此过程中有力地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生进入大三下学期后,一般在4月下旬,即进行第一次考研动员,主要是鼓舞士气,在动员会上将邀请他系考研成功的学生作经验交流,同时还将邀请往届在外读博的人员作专题讲座,系领导在会上对考研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暑假期间,抽调骨干教师举办专业辅导班,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同时对疑难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在9月份,对考研的学生进行统计,按照报考的专业分布,对考研的学生实行导师制,将每一名考研的学生分布到具体的专业指导老师,进行全程辅导,同时,将每班的考研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寝室调整,将考研的学生进行集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10月下旬,进行第二次考研动员,主要动员学生报名,同时对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进行科学的引导。在11月下旬,对已经报名的学生进行考试复习动员,组织有经验的学生和老师对学生的复习规划进行指导。通过举办辅导班和三次动员,使考研的学生得到全程指导和帮助。

4.坚持充分发挥辅导班、模拟练习在强化学生知识中的针对性作用

我们决定今年暑假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举办考研专业课程辅导班,时间安排在学校考研英语辅导和数学辅导完毕时,利用四周左右的时间,分别讲授植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专业课程;在12月份举办一个考前冲刺班,组织系里的骨干教师对报考比较集中的院校历年考研试题进行讲解,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加强对考研辅导班的管理。此外,对于英语学习,我们将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考研英语模拟考试,让学生尽快了解考研题型、考题难易、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等等。

5.坚持发挥班主任和辅导员对考研学生思想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心作用

学生考研是一个对考研相关信息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是一个对相关决定反复权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挑战自己毅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遇到困难和不断努力战胜困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迷茫,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产生退缩的想法,班主任和辅导员能够而且也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引导、帮助学生战胜前进路上的重重困难。为此,我们一要做好学生思想上的引导,二要做好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将学生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将学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在思想上,学生可能会产生很多迷茫,比如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比如在备考安排和计划上面,比如在遇到困难想打退堂鼓的时候,班主任和辅导员就必须自己对考研的全过程有清醒的认识,对相关的信息要有准确的把握,并且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分析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考研规划,对考研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的思想上的变化和波动要有准确的把握,并善于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生活上,很多学生在开始作是否考研决定时,就将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作为重要的抉择依据,一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人的态度也的确影响到该生的考研,所以,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必须帮助学生对各种情况进行综合权衡和分析,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在班主任和辅导员中有考研经验或读研经验的老师,要多与学生互相交流,让学生少走弯路。同时,在每年的3-4月份,重点做好考研经验交流会,让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帮助下,与他系有相同考研背景的往届学生多交流,最大程度上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

6.抓好学生考后复试指导和调剂信息的相关工作

近几年,复试在考研最终录取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既与学生对复试重视不够有关系,而且也与学生缺乏相应的指导有关。所以,我们决定明年2月底—3月初时,举办一次复试指导会,一方面引导学生提高对复试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围绕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往年的复试要求,帮助学生合理制定相应的复习规划,并针对复试准备中的误区和教训,讲解相关的应对措施,同时也针对考研毕业生的观望情绪和状态,帮助其正确处理考研与找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到两不误。

考研调剂当中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也有大量的工作可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调剂,如何帮助学生调剂成功,是我们一直在准备做的工作,也是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我们将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教育学生在成绩出来之前就多方收集相关的调剂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成绩出来之后,尤其是对于报考自主划线的高校,就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楚自己的成绩排名,再与该校的招生名额进行比照,初步确定自己的录取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比较小,就趁早准备调剂,多方收集、利用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对于报考非自主划线学校的学生,成绩出来后,也要引导他们不要消极的等待国家分数线,而是多方了解信息,包括调剂方面的信息,一旦有机会,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人际关系资源把握机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一方面加强与一些高校的联系,加强沟通,互通有无;另一方面会充分利用我系教师、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老师以及其他与相关高校有密切联系的老师的人际资源,将这些资源与学生的报考指导、复试指导、调剂指导结合起来,最大程度上利用我们已有的优势资源,不断拓展新的资源,尽最大的力量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有效的提高我们的人才培养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

7.坚持运用奖惩机制,促进考研工作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要使得考研工作真正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一个步上良性循环的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各参与这项工作的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其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运用奖惩机制。具体做法就是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于在指导学生考研过程中做出较大贡献的指导老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承诺在优秀班主任评选和年底工作,以及在职称考核中给予优先考虑。

8.科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

考研学生申请提前修读专业必修课程(《种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两门课程,考试合格者下学期免修,不合格者参加下学期的正常学习);专业任选课程申请免修,在2009年1月安排考试,考试不合格者重修,否则不予毕业;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实施教学;第八学期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强化专业实验技能训练,为考研复试、提高录取率做好铺垫。

城市与环境系 2008年6月11日

第5篇:考研政治:党的历次会议(范文)

党的历次会议是考研政治的重点之一,在考研中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把握重要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对提高客观题的成绩十分必要。下面中国教育在线小编就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会议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1.一大,1921年,上海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二大,1922年,上海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3.三大,1923年,广州

(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4.四大,1925年,上海

(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5.五大,1927年,武汉

(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6.八七会议,1927年,汉口

(1)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2)会议撤消了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投降主义)路线的统治;

(3)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当的主要任务。

7.六大,1928年,莫斯科

(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革命路线】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继续批评左右倾错误】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8.古田会议,1929年,上杭县古田村

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有效地纠正了由于红四军党内组织基础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所构成,由于红军尚在幼年时期,当的领导机关缺乏一致的坚决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各种错误倾向。领导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阂,统一了认识;全军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中呈现出一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9.中共六届四中全会,1931年

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重要表现有: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在革命形式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10.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

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彻底地解决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

11.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

(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2)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到了成熟。

12.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延安

(1)主要是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以争取抗战的胜利。

(2)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3.七大,1945年,延安

(1)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1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西柏坡

(1)毛泽东详尽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现状以及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2)毛泽东同志在大会上提出:两个转折: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两个务必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5.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北京

(1)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确定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实现这些任务所必须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战略策略方针。

(2)毛泽东向全会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指出:全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3)报告中把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一个重要条件。

(4)毛泽东在会上还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提出:“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不反对我们。”

16.八大,1956年,北京

(1)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4)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17.中国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北京

(1)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召开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争取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

18.中共八届九中全会,1961年,北京

(1)会议正式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经济。

(3)会议确定1961年经济工作要贯彻以农业为基础,把农业放在首位的方针,要求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支援农业。

19.九大,1969年,北京

(1)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

(2)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20.十大,1973年,北京

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21.十一大,1977年,北京

(1)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2)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

(1)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制定了关于加强农业发展的决定;

(4)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5)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6)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23.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1979年,北京

(1)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理论宣传战线的基本教训,把思想理论上的重大原则问题讨论清楚,统一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来,以及研究全党工作重心转移之后理论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

(2)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他在讲话中首先概括了三中全会以后各项工作的成绩,同时也指出经济上存在的困难和一些干部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他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搞建设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国情有两个特点,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中央认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3)四项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根据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逐条论证了重新提出这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和意义,并强调指出,每个党员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

(4)他还论述了民主问题与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重申努力发扬民主,是党在今后一个长时期内坚定不移的目标。

24.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北京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重新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5.十二大,1982年,北京

(1)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2)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再次肯定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26.十三大,1987年,北京

(1)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7.十四大,992年,北京

(1)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4)大会作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三项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28.十五大,1997年,北京

(1)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2)大会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明确回答了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29.十六大,2002年,北京

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1)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3)十六大报告一个鲜明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5)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

(6)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30.十七大,2007年,北京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1)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这次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大会报告中,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4)大会要求:第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1.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年,北京

会议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1)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5)全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2.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年,北京

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1)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4)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6)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7)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8)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9)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来源:圣文学习站,圣文电子书zbtstudy.100xuexi.com)

第6篇:2012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会议记录

1. 时间:2012.05.22下午3点~5点

2. 地点:文学院1107教室

3. 主持人:郑莹丽

4. 与会人员:0

9、

10、11级学生

5. 到场嘉宾:高昆老师、彭忠瑾老师、

刘曦学姐、刘洪文学长、廖华中学长、穆蛟学长、王文长学长

6. 会议主题:2012年考研就业经验交流

7. 会议事项:

 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

 经验交流:

 刘曦学姐(考上中山大学研究生):信心、注重基

础、坚持是成功考研的三大法宝,以及考研要注意的事项。

 刘洪文学长(考上湖南大学研究生):主要谈到在

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坚持,以及学习方法,如何备考;还分享自己成功的过程。

 廖华中学长(考上暨南大学研究生):谈到数学学

习中要注重基础,学练结合以及及时复习和温故,并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

 穆蛟学长(考上公务员):风趣幽默地向我们介绍

了考公务员的种种事项,由大到小、由浅入深。还

向我们讲述了在面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技

巧。

 王文长学长(成功就业):热情澎湃地讲述了自己职业道路上的种种经历,同时给我们分享了在就业

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自己的心得。

 互动环节:与会学生积极向学长学姐询问自己存在的疑问,无论是考研方面还是公务员考试方面还是就业方面,学长学姐都给以了认真的回答。

 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

8. 会议总结:通过学长学姐们对自己成功经验的讲述,以及与学长学姐们的经验交流,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将有益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将对我们以后的考研、公务员考试、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这次会议十分有意义。

学习部:王天龙

2012-6-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