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爱情

2023-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残酷爱情

今天很残酷 明天更残酷 后天会更美好

美人年少身遇疾 前途从此变迷离

小时候的文心,爱唱爱跳。在学校,她成绩优异,是校广播站的广播员,赢得了同学、老师的喜爱;在家,上有两个哥哥,作为家中惟一的女儿,她聪明伶俐,深得全家人的怜爱。快乐的时候唱唱歌,跳跳舞;不高兴了,撒撒娇,哭哭鼻子。

“那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个舞蹈家!”回忆起往事,文心的眸子里盛满了幸福。我丝毫不怀疑文心身上的艺术天赋,如果不是命运的突然转折。

13岁,文心刚刚考上重点中学。那年的冬天,快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她突然感冒了,连续几天发着高烧。“再坚持几天,我要好好考试,我要评上三好学生!”年少的她抱着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硬是等到考试结束后才来到了医院。

谁知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感冒,是骨髓炎。很快她从家乡的医院送进了省城武汉的医院,打了很多的进口针,躺了三四个月也不见好。

白色的床单,白色的墙壁,空气中还泛着重重的消毒水的味道。一道阳光照了进来,身体虽然不能动了,可是她的心灵却如小鸟般的雀跃起来:“妈妈,已经是春天了,医院花坛里的花一定开得很好看,窗外的树一定长出了新芽吧?”

妈妈说:“等会儿医生巡房,不知道能不能起床,如果能,我就去借个轮椅,推你到医院外面转一转。”

谁知上午十点主治大夫来了,而且还带来了很多医生,每个人都穿着白大褂,神情严肃,他们争先传阅着文心的X光片,谈论着,最后其中一个很老的医生对她说:“以后你不能乱动,绝对不能起床,也许要一直坐轮椅……”

这时候文心觉得世界一片沉静,她马上想到了窗外的树,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妈妈不能抱她到阳台上去,而且以后一辈子要坐轮椅,以后再也不可能走路了!突然之间文心当着满屋子人嚎啕大哭起来,她想起了自己的学校,想起了跳舞时踮起的尖尖小脚,想到医院花坛里的鲜花。妈妈流着眼泪安慰她,说会好的。那是她哭得最长最大声最痛的一次,为了自己破碎了舞蹈梦。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因为不能去上学,她在家里坚持自学了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课程。

为求生存也为梦 青山树下作彩衣

六年后,19岁文心又大哭了一次。那一天家里停了电,屋里点着昏黄的煤油灯,天空下着暴雨,漆黑一片,偶尔有响雷和闪电撕破夜空,就像当时的家庭会议。

文心对家里人说:我不愿意被你们在家养着了,我要到武汉去,我要自己养活自己,我要去看看武汉的街是什么样的街!外面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虽然我在家自学了学校所有的课程,虽然我觉得我看了很多书,虽然我也觉得可能哪一天我的腿就治好了,我还是可以参加高考,可以上大学,虽然我的新梦想是当作家!看着你们操劳过早生长的白发,看着你们起早摸黑卖菜挣钱,买了肉省下来全给我一个人吃,我还怎么能这样安心活下去,我要出去,我要自己养活自己!

妈妈流着眼泪,一次一次地哭着劝文心,她说:是我们没有把你照顾好,害得你这样,只要我们能做一天,我们就能养活你!

文心坚持着:不要,不要,我绝对不要……

爸爸没有说什么,最后只说了一句:我为自己有你这样的女儿而骄傲!全家的人都流泪了。那一夜的雷声特别得响,在雷声的掩盖下她也哭得特别得响,特别得放纵。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哭,是发泄命运的不公,还是对飘浮不定前途产生的畏惧。

从那以后,文心就很少哭了,因为她知道自己不能再哭,这就是她的命运,她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未来!她找到了一位老师傅学了三个月的裁剪,然后一个人带着一把剪刀,一台缝纫机来到了武汉。

第一次出门摆摊的那天是1993年4月中旬,天空飘着小雨。文心被母亲带到红钢城街的一个十字路口,身边是衣着光鲜的川流不息人流,她感觉自己就像一棵不起眼的小沙子,随时都会被挤走,不知道会飘到何方,而她的人生也就像这个十字路口,不知道哪一条是属于自己的。

接下来是每天早出晚归的生活,让文心没有时间想更多,她只知道拼命的赶做衣服,尽量的去适应这个环境。在家里时她被母亲照顾得很好,长得胖嘟嘟的,来武汉只一个月她就变得很瘦,她也不知道怎么瘦的,只知道每天很怕见人,很不好意思在路边吃饭。

每天她坚持拄着拐杖爬到四楼哥哥家吃饭:端着碗,饭一粒粒的往口里塞,眼泪在眼眶里转,饭就是咽不下去,吃完饭看着楼梯就是不想下楼,恨不能下一步退一步,每天想逃回家,永远不要再回来。可是心里却有另外一个声音在对她说:坚持,坚持,再坚持一段时间,等过生日了就回家;过了生日,又对自己说,再过一段时间就过年了,过年就回家,如果到时候还不能适应,不想来,我就不来了。但是到了过年她居然不想在家呆了,而是想马上回到武汉继续干。

那个时候,她每天都早出晚归、拼命地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到了晚上她又利用可怜的休息时间自修了服装设计的中专课程,并结合武汉人的衣着习惯,改进了老师傅教她的传统方法和款式。

就这样,凭着一手过硬的技术、认认真真做事的态度、对人的真诚,文心赢得了众多顾客的信任。慢慢的,找她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多。第一年她一个人,第二年她带了一个小徒弟,第三年她就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店”,带了两个小徒弟,请了两位师傅,店里的生意红红火火。每天店门口挂满的衣服,也仿佛在迎风唱着欢乐的歌谣。

这样快乐生活是刚踏上社会时文心所不敢想像的。回想起当时情景,虽然已是十几年过去,但在她就好像是在昨天发生的一样。第一次,拿着剪刀直发抖的手的情景;缝纫摊子淋雨,自己却束手无策的情景;为了承诺加班到凌晨后又马上出摊,疲惫不堪的情景;冬天手和脚都冻破了,流着血水还坚持赶做衣服的情景。都犹如昨天一样。

古人常说:“天道酬勤”,的确,付出终究有收获,只用了一年多,文心就盼到了不再为生存而发愁的日子。

妆罢伊人心失落 欲读诗书阅典籍

接下来,文心又作出了人生中第二个重要的决定:开书店。那时她的裁缝店已经开了两年了,可是她总是想起自己的读书梦、大学梦、作家梦。虽然开着服装店,请了三四个人,生意红红火火,但是她还是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当初开服装店,只是想解决生存的问题。

1995年,文心不顾家人的反对,租了一个小铁皮屋,开了一个小书店。那是一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小铁皮房子,夏天又闷又热,冬天又湿又冷,她每天寸步不离地守在那里。

那个铁皮屋漏雨,有一天雨下得特别的大,一会儿水就倾泄下来,把书柜打湿了,门口的书吹得七零八落,散得马路上都是。由于行动不便,她只能绝望的,又气又急地冒着滑倒的危险去抢,虽然捡回了十几本,但绝大多数的书都被淋得面目全非,书不成形了,文心一个人就像木偶一样,傻傻地坐着,不知所措。直到扫街的大叔把几十本书连同雨衣塞到她怀里,她才猛然回过神来,眼泪突然涌了出来,酸酸的,难以形容是什么滋味。

书店做起来并不顺利,文心也不是天生就会做生意,更不是天生就很坚强。“我在家也是很受宠的宝贝女儿,因为遇到了困难,只能一个人面对反而锻炼出来了,越挫越勇!”文心解释道。

文心原来一直很怕黑,刚开书店的时候,门口的卷闸门很重,每天都要等大哥下班帮她拉下来才可以关门睡觉。有一天晚上,天很黑了,还没有人来帮她关门,她只有一个人坐在黑暗里,一点过去了,没有人来;两点过去了,还没有人来,她加了一件衣服;三点过去了,她不敢睡觉;四点过去了,慢慢的天发白了她才敢睡。第二天她很怨恨,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她关门,但是后来想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很多的事情,自己应该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慢慢的她就不怕黑了。

因为店铺小,白天棉絮和铺盖都在暗楼上,晚上大哥帮她爬上暗楼在临时铺床。有一年的冬天,零下几度,文心在黑暗里等到两点,还是没有人来帮她到暗楼上拿铺盖卷,她的手脚冻木了,蜷缩在书柜的角落。她对自己说:我不能这样冻一晚上,我会冻病的。

她看了看,凭自己的一个腿是上不了暗楼的。她在书柜边走来走去,发现书柜居然是一层层的,像一个梯子。可是她又有些犹豫,要是摔下去怎么办?最后她安慰自己:摔就摔吧,我总不能这样冻死!于是她手脚并用,一级再一级,稍稍不稳,她就紧紧地抓住书柜,不敢动,终于那个晚上她钻到暖被窝了,同时觉得心酸:其实她是怕高,不能爬高的呀?但生活逼会了她爬高。

文心经营书店的能力也是这样被逼出来的。97年红钢城一带的书店如雨后春笋一样新开了不少。她的书店面对竞争,营业额急骤下滑,一下子难以维持,频临关门的地步。

她买来一辆旧电瓶车四处取经,晚上看管理的书看得很晚。白天,坐着自己的电瓶车,独立穿行在红钢城的大街小巷。那时她开得车子经常翻,拐棍经常被撞断,手脚摔痛了,但第二天,车只要修好了,她又马上跑出去观摩学习别人的书店。一次,她的车撞坏在离书店很远的路上,附近没有修车的,车推也推不动,她的拐棍撞断了,脚撞痛了,没有电话,她只能趴在车上哭,后来还是一个中年人把她推到公用电话厅,给店里打了一个电话,店里一下子还了很多顾客,大家围着她,帮她把车推到修车站,再用自行车带她回家。

由于经营管理得好,没有不良书碟,再加上诚实纳税、诚信服务,文心的书店从地摊起步,到98年已发展到拥有六万多册图书的综合性书店,有6名员工,两千多名会员,实行电脑管理。1999年她的书店又荣幸被市里评为红钢城“万册图书馆”。

玲珑坊内百美屋 遍地小花君莫奇

2001年,文心又把眼光瞄准了常青花园,在这个武汉市最大的居民小区开起了书吧。名叫玲珑坊。

这是她没做过的行业,经营起来也是非常得艰难、辛苦,第一年每个月她总是要从书店里拿钱来交房租。家里人说关了算了,你一个书店,一个书吧,为什么要做得这么辛苦,她觉得书吧做不好,不是自己选错了,是自己做得不够多不够好,她相信量变产生质变,她还是相信坚持忍耐的力量,面对困难,她选择了坚持。文心分析了自己的利与弊,推掉做安静型书吧的计划,做起了咖啡风格的酒吧,改掉装修,作了一系列的新调整,终于在短短的半年内就让酒吧扭亏为盈。

在文心开酒吧的时候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她经营的过程中,她始终很重视人,以人为本,她的店员最后成为她的姐妹,她的顾客大多成为她的朋友。

文心的酒吧第一次装修是她书店的顾客朋友帮做的,第二次装修的时候,是她的酒吧的顾客帮做的:一个顾客帮她画效果图,一个顾客帮她刷涂料,一个朋友帮她在墙上画壁画,一个顾客帮她写夷族的文字做装饰……

现在她的酒吧墙上有很多顾客送她的东西,每个东西下都写着:什么东西,谁送的,几月几日赠送。文心记得去年大年三十,应几个客人的要求,酒吧照常营业,凌晨一个顾客兴匆匆跑来要带她观看庙会,她说店里员工都放假了,现在还有客人。其中几个顾客居然说:我帮你招呼顾客,晚上我帮你关门,你放心去玩!那一刻看着她的顾客帮她招待顾客,她觉得特别温暖,也特别感动,虽然她的酒吧不在闹市,但是朋友带朋友,生意一直很好。

记者手记:

在近四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文心始终以她那恬静的微笑向我讲述着她的童年、少年、创业经历……我被她的阳光气息深深得感染着,当她告诉我目前除了维持图书馆和酒吧的正常经营外,她正在筹划助残书屋的连锁店计划,希望有着残疾人就业的图书馆像小花一样开遍武汉市的每个角落时,我被她的勇气深深震撼了。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更美好,但很多人会死在明天晚上,所以要坚持”,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先生的一句话,在采访的过程中文心多次的提起。回来的路上,我反复地咀嚼着,深感其中意义深邃,在此献给您——想创业和正创业路上不断前进的人们

第2篇:残酷的现实

一位父亲去拜访他在一家公司的好朋友。下面是他们之间的对话:

你还是这家公司的副总吗?

是啊,怎么了?

我儿子刚刚毕业,我希望让他接受点锻炼,丰富一下人生经历,同时开始赚点小钱。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帮忙。

当然。我希望他能从点点滴滴做起,对劳动和金钱形成正确的看法。

那好·······我想可以让他去当总经理。总经理不需要任何具体的事情,我让他来的时候他来一下,随便说些无关痛痒的废话。工资每月8万比索,有奖金,公司还负责报销一些日常花销。可以吗?

嗯······不好,那可是一大笔钱啊,而且职位太高了。还有别的吗?

那就是项目主管吧。工作就是批示一下下级交上来的汇报书以及做一些别的琐事,工资每月5万比索,有奖金,还有餐饮和差旅补贴。

也不好。要知道他刚刚参加工作,还有低些的职位吗?

那······部门经理吧。每天给员工下达一些指令,训训话什么的,每月工资3.8万比索,有奖金和差旅费,还有带薪休假。

嗯······还有更低层些的吗?

项目负责人或是主管分析师,财务执行官也可以。工资每月3.2万比索,还有奖金。做的事情也很简单:打几个电话,时不时地同来访的客人聊聊天。

不,我想让他多学点东西,珍惜劳动。还有别的吗?

哦,这样吧,我让他去当办公室主任,帮助办公室主任管理下面的分析员,监督他们工作。每月工资2.2万比索,工作时间朝九晚五。你觉得呢?

算了。还有更基层的工作吗?

那就只剩工程人员和会计了。这两个职位需要掌握很多景荣和规划方面的知识,整天同经理,项目主管和客户打交道。加班时家常便饭,没有加班费,成就还往往是别人的。工资是最低的8500比索。每天辛苦工作12到13个小时,只有半小时的时间可以用来吃饭,而且每天都要拿工作回家干。

噢······这些活真是费力不讨好,不过的确可以让我儿子从中学点东西。能让我儿子干这活吗?

不可能!做这件事的人,他必须最起码是硕士,会讲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还要有足够的相关工作经验才行!

思考

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择业现实,最低的工作所需要的条件也如此令人望而生畏。如此残酷,却是真实的。如果你一无所长,盲目自信再加上妄自菲薄的话,那么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只有一个职位适合你,那就是“在家呆着”,没什么好商量的。

第3篇:人性的残酷漂流

Human cruelty drift

王伟wangwei武沂冬wuyidong

[摘要]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著名华人导演李安2012年的扛鼎之作,也是他所拍摄的第一部3D电影。无论在制作的水准还是票房收入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就故事本体而言,李安在透析了原著的精神实质后,用精美的影像把故事讲述的美轮美奂。然而研读电影文本,我们不难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是李安对于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拷问。本文旨在通过解读电影文本,揭示人性的转变。

[关键词]

李安 奇幻 人性 漂流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英]西格夫里·萨松

电影大师李安这次没有让人失望,他以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举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配乐、最佳视觉效果四项大奖,最终票房超过5亿美元[1],成为好莱坞最成功的华人导演。李安用电影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为华人影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部电影表面上为人们讲述了一个少年在海上漂流冒险的奇幻故事,而实际上李安所要探讨的却是人性在极端条件下的残酷表现。

一、人性漂流的“罗生门”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在他的《罗生门》中曾经探讨过关于人性与真理的关系问题。一桩谋杀案件,事件的真相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事件的当事人:强盗多囊丸、武士、以及武士的妻子都各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叙述出完全不同的三个故事。而躲在一旁看到整个过程的樵夫,原本应该道出事实的真相,然而,他也因为贪污一把匕首而掩藏了实情。在影片《少年派》中,派也同样先后说出了两个版本的故事:一个是充满奇幻冒险的唯美励志故事,一个却是恐怖的“杀人”故事。按照主人公前后的叙述,两个版本中的“人物”相互对应:老虎对应着少年派,鬣狗对应着厨师,斑马对应着水手,猩猩对应着派的母亲。根据第一个故事的叙述我们可以推导出:厨师由于饥饿杀死了水手,母亲为了保护派也被厨师杀害,而少年派则在一怒之下杀死了厨师。然而,由于这两个故事中所存在的明显漏洞,我们不难推导出第三个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食人”故事:厨师杀死并吃掉水手,派在绝望的状态下啖食了自己母亲的尸体„„

李安用影片绝大部分时间,用美的令人窒息的画面去表现第一个奇幻漂流故事,却用主人公简短的数语来讲述真实的第二个版本,吝啬到不给一个镜头。对应两个版本中的“所指”与“能指”,我们明显地洞察到那个令人无法接受、毛骨悚然的真相。影片中突然出现的人形的漂浮岛显得十分突兀与不真实,实际上这即是派的母亲尸体的隐喻。意大利著名的电影学家帕索里尼曾经说过:“电影靠隐喻而生存”。中国传媒大学周月亮教授在论及电影现象学时也曾经说过:“影像是生存的隐喻”。影片就是用一种美的

表象去掩盖残酷的现实,犹如梦境的包装与移置作用。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电影与梦境有某种联系,实际上就是说,电影与梦境具有相同的方式。”“这种美学特征,与我们所观察的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构成了梦的方式的几个特点,电影采用的恰恰是这种方式,并依靠它创造了一种虚幻的现在。”[2]派从极度虚弱的昏迷中醒来,产生了似梦非梦的幻觉:他来到一个梦幻般的漂浮岛上,上面郁郁葱葱长满了绿色的植物,他贪婪地啃食着岛上的苔藓与根茎,跳进岛中央的淡水湖中,岛上还有无数的密密麻麻的猫鼬,到了晚上猫鼬跟他睡在一起,还爬上了他的身体„„到了晚上,他惊奇的发现,白天的淡水湖竟然变成了酸液,他在树上摘下的莲花形的果实中居然找到了一颗牙齿„„

其实岛上盘根错节的树根,就是母亲的血管与肌肉纤维,猫鼬实际上是母亲尸体上的蛆虫,而夜间出现的酸液,实际上就是母亲的胃酸„„这种典型的隐喻契合梦的移置作用。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学上说过:“移置作用有两种方式:

(一)一个隐意的元素不以自己的一部分为代表,而以较无关的他事相替代,其性质略近于暗喻;

(二)其重点由一重要的元素,移置另一个不重要的元素之上,梦的重心既被推移,于是梦就似乎呈现了一种异样的形态。”[3]无论是派的幻觉还是派有意的编造,“食母”的行为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被掩藏了起来。事实是残酷的,是不易被人所接受的,所以,无论是前来调查的日本货轮公司代表,还是作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第一个版本的故事。在整个事件中,虽然叙述者只有派一个人,但依然出现了事实叙述的“罗生门”现象。

二、承载人性的“梅杜萨之筏”

其实,影片中所展现的“食人”事件并非个例,在历史上的海难中也曾多次记载。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师籍里柯的名作《梅杜萨之筏》就表现了一次悲惨的海难事件。在这次海难中,150人的木筏,在经历了绝望、**、杀戮等一系列被文明社会所不齿的极端行为后,最终只有10人活了下来。而获救的10个人也因心灵永远无法得到安宁,在经历了痛苦的精神折磨后,一个个在自责中死去。这里,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讨论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那种极端的条件下,会出现“食人”这种极端的事件?为什么人类几千文明的进化会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生存的需求是人类最根本、最原始的需求,也就是说追求生命与存在的欲望是人性中的本能。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进化史实际上就是用道德规范慢慢隐藏人性中动物本能的过程。所谓道德,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存圈中所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而这种行为规范必定应该是有着正面价值,并受社会舆论的监督。若有违反者,必然会受到舆论的谴责。而当人处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下的时候,在这种状态下当人的本能与伦理道德发生冲突的时候,会表现为怎样呢?17世纪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认为人作为自然的产物,本性是自私向恶的,而在一种“自然”的条件下会导致“人对人是狼”状态的出现。人是从自然中分离了来的一种高等动物,在其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始终不断地完善着自身存在的价值,但他仍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始终具有着动物的本能,本能并不意味着丑恶,他能帮助人们去适应环境和趋利避害,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种子。而人性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产物,与人类的群居生活和社会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性的需要和人的动物性之间一直存在着深刻的对立。德国哲学家费希特也认为:“人注定是过社会生活的;他应该过社会生活;如果他与世隔绝,离群索居,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完善的人,而且会自相矛盾。”[4]所以,在那种极端地、离群索居的状态下,一切人类的道德法则都要让位于生存的法则。动物性的力量一直存在于人性的最深处,人的原始需要始终蕴含着强大的引力,在一些场合和状态下比人性的需要更有力的主宰着人的命运。所以,动物性扎根于

人的原始本能之中,虽然可以被抑制,却不能根除,在某种极端的或非理性的条件下被释放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影片中的派不得不面对这种极端地痛苦选择。而他最终到达墨西哥海岸获救的那一刻,则是他又重回文明社会的标志。影片中,象征派的本能的理查德•帕克,那只已经瘦骨嶙峋的孟加拉虎头也不回地走进了丛林。画外音:“在丛林的边缘,他停住了脚步,我以为他一定会回头看我一眼,但它头也不回地走进了丛林„„理查德•帕克,我凶猛的同伴,让我生存下来的恐怖伴侣,就这样从我的生命中永远的消失了。”获救的派象个孩子一样嚎淘大哭,不仅仅是因为活了下来,而更多的是为那曾经不堪的生存经历,影片中,派一直望着理查德•帕克消失的丛林,仿佛目送着兽性的消散与人性的回归。

三、人性回归的“麦田守望者”

美国作家捷罗姆·大卫·塞林格的小说《麦田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想做一个 “麦田守望者”,去保护那些在麦田里玩耍的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一旦有孩子向悬崖跑来,他就冲过去,把他们捉住。而在我们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人的道德离不开社会,人作为一种社会的存在物,一旦离开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约束,就会滑向动物的本能面。在这里,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充当了“麦田守望者”的角色。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对社会秩序有着强烈的依赖性。人虽然有动物性,但却和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人类不仅有适应环境的天性,而且还有改造环境的意向和能力。也正是依靠这种能力人类建立起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篇论文中阐述了其“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一些专门化的机构和团体,包括宗教、教育、家庭、工会、党派、传媒等,它和“强制性国家机器”的主要区别在于“非暴力性”。在此基础上阿尔都塞提出了“意识形态把个体询唤为主体”[5]的命题。阿尔都塞所认为的“‘询唤’是社会机器为具体个人提供一个位置的过程。”“„„社会制度先于个体而存在,个体只能通过规定的功能和角色进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正是通过对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想象关系来界定的实际存在状况,从而实现意识形态把个体询唤为主体。实际上,这种‘询唤’过程,就是个体被改造为主体的过程。”[6]而这种“询唤”的基础是个体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内。而一旦脱离了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约束,动物性的本能便冲出了人性牢笼的束缚。在影片中当派独自漂流在海上的时候,已远离人类的社会秩序,已经脱离了意识形态控制的范围,在濒临生存问题的边缘,个体的行为完全不受意识形态拘囿,完全是动物生存本能的体现,而当他一旦重新踏上人类社会的土地,便重新被“询唤”,回归正常的人类状态。影片中,成年的派泪流满面地讲述完他的传奇经历,平静地述说着他的心理历程。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生活,似乎想忘却曾经的不堪,在历经了种种磨难之后,他被文明社会重新“询唤”,娶妻生子,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曾经的不堪没有让他沉沦,也许得益于他对宗教的认知及自身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影片中派告诉作家:“他想对那只代表着“本能”的孟家拉虎说:都结束了,我们活下来了。感谢你理查德•帕克,你救了我的命,你会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但我不能再陪伴你了„„”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老虎”,它可以理解成一种人类生存的原动力,表现为为了生存而竭尽全力的欲望和力量。在派的海上生死漂流中,是他心中的“老虎”爆发出强大的、惊人的野性力量,支撑着他向着“生”之路航行,在那种极端条件下,他甚至可以抛弃宗教、信仰、道德、人性„„影片中,理查德•帕克头也不回的钻入了丛林深处,它只是又重新隐藏了起来,而没有彻底的消失。纵观李安的电影,从一开始的《喜宴》、《推手》里就已经开始了对人性、道德、伦理、秩序等最深沉的哲学思考。

李安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对宗教非常向往,但我的心里始终有一只老虎。”也许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在温文而雅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对电影狂热的心。在北京做宣传的时候,李安曾说过:他在拍摄的那段时间,自己已经与扮演少年派的小男孩变成一体,以一种共生的状态互相影响与督促着。正是怀着这份对电影的执着,李安也完成了他人生的另一场冒险。

[1] 数字来源:中新网 http://news.anhuinews.com/system/2013/01/24/005415224.shtml

[2]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1953年版,第483,480页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32页

[4] 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论人的使命》梁志学、沈真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8页

[5]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载《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第643页

[6] 彭吉象《影视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第128-129页

人性的残酷漂流3590字

王 伟 山东艺术学院 讲师 硕士研究生 15168886666 onewayoneway@163.com

武沂冬 山东艺术学院 讲师 硕士研究生 13954179888oneway@sdca.edu.cn

通信地址:山东艺术学院 邮编:250014

第4篇:爱也很残酷

兰和伟结婚十余年来,夫妻俩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兰是一家企业的主办会计。伟是另外一家企业的普通员工。伟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下厨房,准备可口的晚餐。而兰每次回家,看到伟在厨房忙碌着,也总是走进厨房,与伟说说话,有时也帮忙搭搭手。

黄昏,夕下。一对夫妻牵手的身影,总是在人们的眼前出现,他们就是——兰和伟。一天,伟突然得了脑溢血,在医院一住就是四十多天,等伟清醒过来时,伟才发觉自己的右手与右脚,已经不再受自己控制了,伟在那一刻明白,自己已是个半身不遂的人,一种命运的悲伤与苦楚涌入伟的心里,伟的眼泪流出了眼眶„„

伟出院回到家里,兰的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每天除了忙于工作以外,回到家里,还要买菜洗衣做饭,就连伟喝一口水,都需要兰亲自给伟端去,家里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兰来做,最让兰感到力不从心的是每天帮伟洗澡,伟一米八的个条,体重二百多斤,有时兰被伟压得几乎要瘫倒在地。日子在一天天地过去,兰的体力与精力在不断地透支着,即使在兰的精心照料下,可伟的行动能力并没有多大的改善。毕竟,兰只是个女人,兰在这种超负荷的生活压力下,渐渐地兰感到有些支撑不住了。当伟再次提出要喝水时,兰大声地对伟说:“想喝水,自己倒,”兰的眼睛也不再看伟了,对伟的态度逐渐地冷漠起来,伟看着兰的态度的转变,心里很难过,对兰大声地说着:“我虽然是个半身不遂的人,但我不会靠你养活,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兰听到伟说这些话时,脸色是漠然的,甚至都不理伟。

伟在床上慢慢地挪动,那不听使唤的半个身子,虽然床离卫生间只有几步之遥,可伟却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挪到卫生间。穿衣解裤,这看似极其简单的动作,可对伟来说,却是那么的难,伟要花上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每一天对于伟来说,都是艰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伟的半个身子有了点知觉,伟能感觉到手臂的痛痒,这对伟来说是个莫大的鼓舞,伟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兰时,兰的表情依然还是很冷淡。

对于兰对自己这样的态度,伟能够理解。兰只有三十八岁,她的人生之路还很长,而自己是个半身不遂的残疾人,兰是不可能与自己过一辈子的,想到这,伟的心里感到很凄凉,伟已经准备好,兰提出的任何要求,即使是离婚。兰依然还是那个冷漠的样子,只是没提出离婚的要求。

伟自从半个身子有了感觉以后,每日不停地在运动,抬手踢脚,伸手抬腿,反反复复不知要做多少次,伟只有一个信念,尽快地让自己好起来,不再依靠兰,伟心里也一直在准备着,一旦自己好起来,随即便与兰离婚。随着伟的运动量的增大,伟的右手和右脚活动也渐渐便利起来,每日的吃喝拉撒睡也都能自己料理了,只是走路的姿态还不是十分的规范

那日,伟到医院去复检,医生高兴地对伟说:“你恢复的真快,这与你的运动是分不开的,你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完全康复的,”听了医生说这些话,伟的心里很高兴,离开医院后,伟长时间地在街面上溜达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家,也准备着回家与兰摊牌——离婚。

伟推门进屋时,看着兰正坐在桌子旁,满桌子的菜就在伟的眼前,桌子上还点了两根蜡烛,屋里的烛光很温馨,兰站起身,眼里流满了泪水,兰一下子扑在伟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伟,这些年让你受苦了,我要是不这么做,你心里还是在一直依赖着我,我只有拒绝帮助你,才会激发你求生的欲望,这样你才能恢复的更快,”听着兰失声地哭述着自己的心酸,伟动情地把兰搂的很紧,很紧„„

第5篇:看清现实的残酷语录

毕竟现实残酷,不像童话故事里的公主一定能等到王子。小编整理的看清现实的残酷语录,供参考!

看清现实的残酷语录

1一、 社会只爱健康的聪明的,肯拼命的人,谁耐心跟谁婆婆妈妈,生活中一切都变成公事,互相利用,至于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统统是正常的。

二、 “我现在没钱,等有钱了再去”“我现在没时间,等有时间了再去”其实旅行只需要一颗想走就走勇敢的心,只需要一个背包,然后出发。尤其是女人,当你行走在路上,强悍的阅历会逐渐沉淀你的气质,开阔的眼界会拓展你的心胸,你不再是一个会用纸巾擦干眼泪的小女人。

三、 总有一些时光,要在过去后,才会发现它已深深刻在记忆中。多年后,某个灯下的晚上,暮然想起,会静静微笑。那些人,已在时光的河流中乘舟而去,消失了踪迹,心中,却流淌着跨越了时光河的温暖,永不消逝。

四、 有时候,不小心知道了一些事,才发现自己所在乎的事是那么可笑,所以啊,对自己好点,反正已经这么辛苦了。

五、 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过去,让开始开始。

六、 真正的才华如火焰般难以收藏,总会燎原。

七、 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八、 清心寡欲的生命是安静的。一个安静的生命舍得丢下尘世间的一切,譬如荣誉,恩宠,权势,奢靡,繁华,他们因为舍得,所以淡泊;因为淡泊,所以安静。他们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中的蓬勃与丰富。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淡泊宁静,不为尘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九、 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

十、 没胸的人,才喜欢用力挤沟。大胸的人,根本不屑露给别人看。缺爱的人,才会整日炫耀自己的感情。真爱的人,早就把日子过到平静。弱小的人,才喜欢去跟人争辩是非对错。强大的人,根本不在乎人家说什么。

十一、 人前逞强,是为学会遗忘;人后惆怅,是因为学不会伪装。其实,我们都只是孤单的孩子,渴望有人疼,渴望有人爱,渴望身边的人永远不对自己说拜拜。

十二、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一个人躺在床上对着手机按键; 忘了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用手机更新心情;忘了从什么时候,转发微博也变成了一种习惯。原来手机可以填补心里的那份空虚,寂寞的人,总离不开手机。手机里藏着你多少秘密呢?—— 刘震云《手机》

十三、 好女人标准:像淑女一样处事,像爷们儿一样思考。

十四、 男人需要信任、接受、感激、赞美、认可和鼓励,而女人更需要的是关心、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和安慰。

十五、 最好的时光,是自己依然有勇气面对生命中任何成功与失败的时光。也许你所渴望的、众人瞩目的美貌以及傲人的智慧和财富都朝来夕往,但人时也许尽,人世依旧长。当你看到你的勇气,你就得到超越岁月之外的时间——最好的时光。

十六、 在黑暗里,取出杯子,喝干了酒,千头万绪,恨事那么多,不知道挑哪一宗来咬牙切齿才好,索性全抛在脑后,安静睡觉。

十七、 距离之所以可怕,因为根本不知道对方是把你想念,还是把你忘记。

十八、 某些人的爱情,只是一种“当时的情绪”。如果对方错将这份情绪当做长远的爱情,是本身的幼稚。

十九、 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只要把心情变一变,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

十、 麻烦来找你,你才去应付它,如不,任它沉睡。

二十一、 生活中无论有什么闪失,统统是自己的错,与人无尤,从错处学习改过,精益求精,直至不犯同一错误,从不把过失推诿到他人肩膀上去,免得失去学乖的机会。

二十二、 如果你做一件事的时候,心里有一股强烈的“浪费”之感,无论是面对一群朋友、参与一个派对、干一份工作,甚至面对一位情人,一旦感到“为什么我在这里浪费时间”?你得离开,不要继续亏待自己,你的心不是公厕。

二十三、 我不去想太多关于未来的事,因为未来是由现在所产生出来的。如果我们能够照顾现在,那么我们就是照顾了未来。未来不会无端地来,它将会从这个片刻产生出来,下一个片刻将会从这个片刻产生出来。如果这个片刻很美、很宁静、很喜乐,那么下一个片刻一定会更宁静、更喜乐。

二十四、 只有在你最落魄时,才会知道谁才是时刻担心你的笨蛋,谁是形同陌路的混蛋。

二十五、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二十六、 嫉妒,本身就是一种羡慕,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所以,你应该开心有人嫉妒诋毁你。

看清现实的残酷语录

21、初恋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认清现实吧

2、情话很动听,现实很残酷。

3、星期一,便是我接受残酷现实的时候 星期六的家长会,便是我接受更残酷事实的时候

4、每个人都是善良的好孩子,只是现实的残酷,教他学会了戴上伪装的面具。

5、面对生活,我像只鸵鸟一样永远躲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舔食着自己的伤口。因为现实的残酷让我感觉到社会的黑暗。

6、现在的社会很现实,很多人向往故事里童话般的爱情,憧憬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7、任由美丽的童话,变成残酷的现实。

8、曾经以为你会爱上我,可是现实好残酷

9、痛苦,是人生的历程;残酷,是现实的见证

10、梦里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但梦终究会醒!

11、我宁愿听残酷的现实也不愿听美丽的谎言 。

12、残酷的现实,让我感觉我很失败

13、我自虐 我毁心 可是又代表什么 现实总是残酷 只想一直呆在虚幻的世界里消遣

14、对不起,伤害了你。现实是残酷的,我们要接受事实,如果我离开请不要哭。谢谢你爱过我

15、现实总是那么残酷真相总是让人心碎此生不再相信爱情

16、其实我们再一个漂亮的梦里沉迷忘记了现实的残酷

17、当你所求追的不过是自己所幻想的 当被残酷的现实击碎时你所面对的才是真正的社会,

18、我喜欢电影里的虚假,讨厌现实中的残酷。

19、回忆过去的伤感,不如面对现实的残酷,放下该放下的,开始新的一天

20、我总是很天真,总是在幻想我们的爱情想童话故事一样美好,可是现实就是残酷。

21、我最爱在别人伤口上撒盐,别人说我狠那时因为现实太残酷

22、有时候觉得现实些也没什么不好起码不会见过现实的残酷后哭泣。

23、究竟是现实太残酷人心太可谓还是你根本就不堪一击。

24、我并不是强大的人,也会害怕那些残酷的现实足以让我窒息!

25、有多少人曾经各种幻想过和自己深爱的人能够长久可现实就是那么得残酷

26、知道现实很残酷 那有些事情就别在戳穿

27、从来都不曾回头看看,只是想到什么便是什么,对待生活对待自己依然漫不经心,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

28、社会是残忍的现实是残酷的人是现实的你要分清狗和人。

29、有时候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你爱的那个人根本不会爱你。

30、7999,其实很多时候我都特别想和你结婚,但是,现实总是那么残酷。

第6篇:残酷中闪烁的人性光辉

——《金陵十三钗》影评

作者:张丽贝

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一班

摘要:南京大屠杀时期,战火纷飞,满目疮痍,但教堂暂时还是一方净土。一名在南京谋生的美国殡葬化妆师约翰、一群躲在教堂里的金陵女学生、14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风尘女子,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时间在恐惧与反抗中度过,人性的光辉却未曾泯灭。噩耗传来,女学生将面临日军的侵害。而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女学生参加日本人的圣诞庆祝会,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只为守护女学生洁净美丽的身躯与灵魂„„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 女学生 假神父 妓女 金陵十三钗 人性的光辉

金陵十三钗讲述了一个南京大屠杀时期的残酷又温情的故事,影片中有日军的残忍卑鄙、毫无人性,更有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奉献。短短145分钟的电影,融汇了悲欢离合、生离死别,讲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囊括了爱情、友情和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关爱。整部影片虽残忍却充满温暖,虽无望却充满希望,虽痛苦却含泪微笑,虽仇恨却又无比渴望和平。人性的光辉,不论在任何时期、任何地点,都会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哪怕在狂轰滥炸的炮火中、在鲜血淋淋的屠刀前、在日军最残忍的压迫下,人们的奉献、怜悯、爱和对和平的无限渴望,都不会因此褪色。影片中最让人震撼的不是日军残暴的行径和战火纷飞的场面,而是影片中各个主人公之间的动人感情。原来,只有爱与美,才是敲击人类心灵的最强音,只有奉献与正义,才能永垂不朽。

《金陵十三钗》由严歌苓的中篇小说改编而成,导演张艺谋。美国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给张艺谋推荐了男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和好莱坞顶尖的乔斯•威廉姆斯战争特效团队,启用数十位新人出演。该片代表中国参加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评选,获得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并获得第三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一项提名、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六项提名、第五十九届美国金卷轴奖最佳外语片音效剪辑奖。影片筹备4年,投资6亿元人民币,可谓鸿篇巨制。

1937年的南京,战火纷飞,满目疮痍,但由国际友人主持的一个教堂暂时还是一方净土。一名正在南京谋生的嗜酒的美国殡葬化妆师约翰•米勒、一名负责照顾女学生的男学生陈乔治、一群躲在教堂里的金陵女大学生、14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誓死守护女学生的安全的国军伤兵,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最可怕、最没有人性的残酷施暴,却产生了各种各样动人的感情„„不出意外,这些风尘女子第一个晚上就放浪形骸的笑闹,其中最美丽也最充满诱惑的玉墨马上引起了约翰的注意。纯洁的像白纸一样的女学生自然不会接受这一群放浪的女人,争吵就发生在第二天的清晨,还在为女人们能否进卫生间洗漱争吵不休的她们,却毫无准备的遭到日军残酷的袭击。女人们躲进地窖,而书娟为不使她们免受日军侵害,领大家跑上了楼。日军残忍的施暴,女孩们痛苦的声嘶力竭的哭喊,拼命反抗却不能阻止日军残忍的暴行„„一切一切,深深触痛了约翰善良的心。此时,约翰毅然决然承担保护女学生的重任,不惜牺牲生命,想尽一切办法救人,然而却不能阻止日军变态的行径。此时,守护女学生的李教官解救了所有的人,他智慧杰出的利用手榴弹歼灭了所有敌人,保护了他付出一切守护的女学生,自己却与日军同归于尽。正在大家惊魂未定之时,日军的部队包围了教堂,虽然这次前来的日本军人承诺不再伤害女学生,大家却仍十分恐惧与痛苦。接下来的几天中,妓女中的豆蔻和红菱逃出教堂,一个只为拿琴弦给将死的少年浦生弹奏一曲,另一个只为取一副翡翠耳环,结果却惨死在日军的凌辱之下。约翰为救大家开始修卡车,却苦于没有出去的通行证。时间在恐惧与抗争中流逝,这几个人之间却产生了互相的感情与关爱,约翰也深深意识到了他身上的巨大责任。而他也和沦落风尘却美丽善良的玉墨产生的美好的爱情。然而,教堂不是永远的净土,噩耗传来,日军要去女学生参加宴会,为他们演出,可是所有人都清楚这条路一去不返。纯洁的女孩们一定会被玷污、会失去美好的一切甚至生命。约翰心急如焚、心痛难忍,却毫无办法。女学生们为免受其辱,决定自杀。在这个时刻,这些风尘女子却决定代替女学生,为她们赴死。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参加日本人的圣诞庆祝会,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只为守护女学生洁净美丽的身躯与灵魂„„

在我看来,这部由张艺谋导演的影片有四个最大亮点。

其一是影片中的语言:整部影片,由南京话、英语、日语组成,没有一句常规应有的普通话。为了达到真实感人的效果,也为了展现秦淮女子的温婉,张艺谋坚持每一句中文台词必须用南京话讲述。为此,真可谓大费周折,会说南京方言又符合影片角色的演员少之又少,可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经过无数次全国各地的寻找,终于实现了整部影片的中文台词皆是秦淮方言。这一切,都是为了扑捉那个时代的特点,为了献给观众一份真实与感动。而这正给影片带来了细致与精彩,引发了中国观众的深深共鸣,更为电影注入了秦淮水乡的温柔与婉约。

其二是影片结构上的亮点。整部影片的故事叙述是由女学生孟书娟的旁白讲述为口吻,以书娟的观看凝视为视角,而这正是导演的精明所在。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拥有纯洁无暇的心灵,经历了最暴力残忍的战争,没有记住残酷,却记住了美丽。她看到了军人的气节与无畏、殡葬化妆师的关爱与怜悯、男同学的负责与无私,甚至那些秦淮烟花女子的勇敢与美丽。我们通过女孩纯洁的双眼,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辉,看到的是美丽与温暖。我们愿意忘却痛苦,记住美丽,这似乎是人类的本能。所以我相信如果活到今天的九十多岁的孟书娟,最后的记忆应该还是美好温暖的,因为只有美好与感动,才会永存心中。

第三个亮点是影片对细节的描绘。导演对一些微小的细节进行的细腻感人的描绘,是这部影片最震撼人心的地方。比如为保护女学生的军人藏身纸店,最后和日军同归于尽,巨大的爆炸声中飞出五颜六色的纸。而孟书娟透过玻璃看到这个爆炸,像天空中开了一朵美丽的花。这种写意在战争片中很少见,却无比感人。比如在日军残忍的在教堂侵犯女学生,假神父约翰被打倒在地,正天旋地转之际,一个女孩就坠落在他的眼前,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他近在咫尺的地方毁灭,鲜血从女孩的头上流出,约翰痛苦、无奈、仇恨和深深悲哀的眼神,和忍不住落下的眼泪,像一把利剑直插观众内心。再比如一名妓女红菱逃出教堂,只为寻找一副翡翠耳环。当她在危险的境地中竟然还戴上耳环在镜中欣赏自己的美丽容颜,露出娇艳的笑容时,那一刻觉得她真的美到了骨子里。她的容颜、身体、灵魂都为了美丽存在,她活着一天,就要美丽一天。虽然最后惨死在日军的凌辱下,虽然她只是沦落风尘的秦淮河女人,谁又能说她不是美丽的、不是美好的呢?„„动人的细节太多太多,正是因为这些细腻用心的细节描写,使得整部作品丰满动人、感人至深。 第四个亮点也是最有意义的地方是整部影片的立意。该影片的意义不是为了痛诉日本侵略者的残忍暴行,也不仅仅是为了反映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而是为了从残酷中看到人性光辉,从痛苦中升华爱与美好。的确,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日军的残忍与罪恶,那些令人不忍目睹的残酷场面和那些毫无人性的变态罪行,让我们愤恨与心痛,但是让我们记住的、令我们感动的,是女学生、陈乔治、李教官、假神父约翰与秦淮河女子这些美好的人,是他们之间互相的帮助、互相的付出、互相的爱。李教官为救女学生英勇就义,女孩为使避难妓女免于暴行而不进入地窖躲避,约翰为了这些美好的女子不惜付出生命,妓女们为了女学生而代女学生赴死„太多太多,正是这些闪烁的人性光辉深深打动观众的心灵。我们痛恨战争,战争会使人变成魔鬼,世界会因战争充满残酷与痛苦。但是,即使如此,残酷中依然闪烁人性光辉,痛苦中依然拥有爱与美好。残忍的恶行戳痛我们的心灵,美好的品质抚慰我们的灵魂。所以我们不要战争、我们渴望和平;所以我们明白:罪恶不能掩藏美好,残酷不能阻挡正义,只有人性的光辉才能解救这个世界,只有和平、美丽、奉献与爱才能永存。 张艺谋的超越还表现在他对光和色彩的运用。本身就是摄影师出生的他,多光影有极强的把握力。灰暗的整体色调带有明显的历史质感与那段特殊的日子的黑色记忆,艳丽的教堂玻璃,华美的丝绸旗袍,在一片废墟中闪现的明亮色调养象征希望与光明,战争中最美丽的人性闪光点就在那些曼妙身姿中一点一点显露出来。让人难忘的还有女学生和和妓女们在发型、服装颜色等方面的强烈反差和对比。那张女学生冷眼看着妖艳扭捏的妓女背影的照片给人印象太深刻了。不用言语废话,看照片就知道她们的身份了。蓝色大褂的单纯和华丽旗袍的艳丽暗示这这两群人的身份和经历。这两群在服饰和外形上强烈对撞的女性群体却被命运之神安排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反差和矛盾,却在灭顶之灾面前互相融合、彼此付出,甚至为他人慷慨赴死,真的不得不感慨人性的伟大。

然而几次优秀的场面也让人心灵震撼。首先是巷战。短短一段巷战场面,惨烈、细腻,点面结合,窄巷残垣断壁形成的拥挤和压迫感,与惨烈的爆炸枪战场面,在视觉上形成很强的爆裂感。其次是几次出现的彩色玻璃被击穿、破碎。这些彩色玻璃在阳光穿透、被枪弹击穿以及被摔碎在地时那几个特写镜头,所产生的美感、视觉刺激几乎让人瞬间窒息。日本人到达教堂外射出的第一枪正好击穿彩色玻璃,枪子打在一个女学生脖子上。随着彩色玻璃的破碎,阳光霎时从破碎的玻璃口穿透进来,照在被枪击身亡、身上流着血的女学生身上,这种瞬间产生的声效和视效,给了观众一个猝不及防。日本兵击穿彩色玻璃打死女学生,营造了一个紧张不安的气氛,牵动着观众的心跳,直到鬼子进了教堂,欲对女学生进行非礼时,视觉又移到了彩色玻璃那儿,这次,李教官借助日本鬼子击开的玻璃空隙,一枪击毙非礼女学生的鬼子,这是彩色玻璃导出来的第二个高潮。最后,十三钗青楼女子被日本兵拉走前,摔碎彩色玻璃,慢镜头下的玻璃撞地,玻璃碎片四溅,画面视觉非常唯美给力,让人从这些碎片中感受到了十三钗内心的那股强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当钗们把玻璃当做匕首藏入衣内时,彩色玻璃完成了它神圣的使命。彩色玻璃所隐含的语言和情感要比任何口号和说教抓人得多。这个道具的运用,不但体现了张艺谋一贯的画面长处,更是一个堪称经典的点睛之作。这些彩色玻璃诗意地存在,艺术地毁灭,绝妙又感人。

除了发生在教堂中的故事,影片还采用了大量的平移镜头与慢镜头去展示战争的残酷,溃退的国军战士为了几十个女学生放弃了出城的机会,毅然决然留下守护女孩们的安危。特别是那个用自己身体掩护爆破手冲向装甲车的情节,年轻的战士一个一个的倒下,纷飞的热血和坚定的眼神,深深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内心。武器装备不如日本人,军队素质不如日本人,可是我们还有血性,还有一条命可以去拼,可以筑起一道道血肉长城去阻挡外来入侵者,去守护自己的家园,去守护自己的亲人!

在故事的主线外,影片另一个更深刻的命题是:妓女和女学生是否不同?如果没有,怎么能用妓女的命去换女学生的命?影片中,约翰提出了这一令人纠结的问题,但仅仅是以陈乔治的一句“没有别的办法”就轻易带过。电影本身没有给出更多的思考和解释,是因为无论是张艺谋自己,还是整部电影,都无法对这一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这样的问题必须留给每一位观众自己去思考。但在留给观众之前,影片对这一问题的追问实在太过短暂且不够深刻,因而是这一厚重的命题就这么轻易的从观众眼前滑过,并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在我看来,这是影片的一个稍显不足之处。

当然,影片中还有很多感人的情节,令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这群秦淮河女子最后演唱的那首温婉动听的秦淮。一首《秦淮景》,唱的是九曲回肠、妩媚动人,看着十二位即将赴死的美丽女子,听着婉转温柔的秦淮名曲,那一刻,真的被这群奇女子深深折服。谁说她们无情无义,我眼中的她们善良勇敢;谁说她们浮躁浪荡,我眼中的她们温柔美好。她们都是美丽的鲜花,绽放在战火纷飞的土壤,却仍旧难掩其美好灿烂。妓女也是人,都是苦命的人,每一个妓女背后都有一个凄凉的故事,每一个妓女心里都有一道永不磨灭的伤痕。可是,她们从来都缺乏理解与悲悯,总被人鄙视、唾弃。为什么有人要冒死去找琴弦,为什么有人冒死去找耳环,为什么有人赴死不忘小猫,为什么有人愿意为解救女学生而踏上死亡之旅?谁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些历来被中国人蔑视的,看似最市侩、最自私、最软弱、最卑微的妓女,在杀戮战争的硝烟里、在血流成河的废墟中,绽放出了了最动人炽热的光辉和充满了救赎与反抗的人性光芒!还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影片中,对于一般是最丑陋的角色的日本翻译官,都给予了一分为二的看待。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卖国与无耻,也看到了他的无奈与痛苦,给予了他难得的尊严与温情。这更切合了本部影片的主旨——战火中闪烁的人性光辉。而从日军灭绝人性的残酷行径中,我们看到的是战争的残酷与罪恶,引起的是深深的感触和反思。战争让人变成了魔鬼,所以我们呼唤和平,反对战争;所有我们顽强抵抗,誓死捍卫我们的家园!

在影片的结局,约翰带着女学生走出了南京,卡车行驶在大路上,前方似乎没有任何阻碍。我们愿意想象她们一定去了安全的地方,躲过了日军的侵害。而,女人们呢?她们的命运呢?她们面对的一定是残酷的侵犯甚至死亡。但是谁又愿意这么想,我们无比希望她们同样能获得安全与幸福。也许就像玉墨说的:“有时我们反而不想知道真相。”感谢张艺谋,感谢他在这里结束了故事,没有往下叙述,也没有以字幕的形式给出每个人的命运和结局。于是,观众们祝福与担忧中反复回味这个故事,更加意蕴深长。影片最后镜头中,贝尔神父眼眶中如释重负却又百感交集的泪珠,已滴在了每一位观众心中„„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待地下的火燃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的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并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的很高很高„„”

女孩们是美的,她们纯洁善良,像洁白的百合,冰清玉洁;秦淮河女人是美的,她们美丽动人,像鲜红的玫瑰,温柔妖娆;化妆师约翰、男学生陈乔治、军人李教官,都是美的,他们都是勇敢的战士,守护世界上的美丽与温暖。他们也许已经死去,但是他们却从未离开!看完整部影片,我们记住了爱与美,体会了温暖与希望,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理解了奉献的伟大,我想,这才是这部影片的最大成就。

上一篇:考研工作总结会议方案下一篇:财务管理学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