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

2022-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 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6%。血糖控制不佳、昂贵的治疗费用、并发症的产生以及长期的自我行为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 使其产生焦虑、痛苦、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 研究发现有20%的糖尿病患者有焦虑症状, 有抑郁症状的患者高达33%[1], 而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近年来, 心理弹性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成为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也受到了关注, 学者们发现心理弹性水平和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因此,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 对实施心理护理, 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现道如下。

1 心理弹性的概念

心理弹性 (resilience)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最初致力于研究经历创伤或灾难的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弹性的理论和模型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研究对象也逐渐扩展到了成人和一些经历慢性压力的特殊人群。然而由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角不同, 至今未对其做出明确和统一的定义。Luther[2]认为, 心理弹性是在经历重大创伤或逆境时积极适应的一个动态过程。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在逆境中生存发展复原的能力, 并认为心理弹性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 可以通过学习和培养发展起来[3]。美国心理学会认为心理弹性是对困难的反弹能力, 是在经历创伤、逆境、或其他重大压力事件时, 个体能够正确面对和较好适应的过程[4]。迄今为止, 心理弹性的定义主要分为3类, 即能力性定义、结果性定义以及过程性定义。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心理弹性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2 心理弹性的测量工具

2.1 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 (CD—RISC)

该量表是由Connor和Davidson共同编制, 广泛应用于社区人群和临床患者中。该量表分为能力、忍受消极情绪、积极接受变化、精神信仰和控制5个维度, 共有25个条目, 总分为0~100分, Cronbach’S a系数为0.89, 重测信度为0.87。中文版的CD—RISC量表是我国学者于肖楠翻译并修订的, Cronbach’S系数为0.91, 仍包含原量表的25个条目, 由原来的5个维度改成坚韧、乐观和自强3个维度。雷阳等[5]做了中文版量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信效度分析研究, 说明该量表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工具。

2.2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 (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 RSA)

由Friborg等于2003年编制, 共23个条目, 包含5个维度分别为个人能力、交际能力、家庭凝聚力、社会支持和人格结构, 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7~0.90。国内有学者在此量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订, 编制了一些测量特定人群心理弹性的量表, 如中国护士心理弹性量表, 包含家庭凝聚、社会资源、对未来的计划等5个维度, 共19个条目。

2.3 心理弹性量表 (RS)

该量表是应用范围最广, 时间最长的心理弹性量表, 由Wagnild和Young编制, Cronbach’S a系数为0.91。共有25个条目, 包含个人能力、对自我和生活的接纳2个维度, 采7级评分法, 总分为25~175分。

3 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

3.1 研究方向

国外学者开创了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研究的先河, 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不少研究, 相关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状况以及负性情绪、身心健康状况、可能面临的压力性事件等。2012年Nawaz A[6]研究了242名糖尿病患者, 通过对患者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状况的测量, 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2) 发掘和分析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的相关因素。 (3) 心理弹性的干预性研究,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目的性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国内对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主要在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上, 对糖尿病心理弹性的研究则刚刚起步, 主要集中在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3.2 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

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两种, 即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 而保护性因素是心理弹性研究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心理弹性的动态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它又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部分。

3.2.1 内部因素

(1) 个人特质。综合国内外既往的研究发现一些个人特质如人格、自我效能、心理因素和心理弹性水平密切相关, 国外的研究[7]发现不同的人格对心理弹性的影响不同, 五大人格中的神经质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 而责任感、外向性与之呈正相关。应对方式。 (2) 应对方式体现了个人处理问题和困难的态度和能力, 不同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心理弹性水平, 正确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起着保护作用, Joyce[8]研究发现消极应对的糖尿病病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较低。

3.2.2 外部因素

社会支持通常指来自家庭、组织、朋友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与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密切相关, 在Mostafa等[9]的研究中发现家庭的支持是糖尿病患者的保护性因素, 家庭支持程度高的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高的可能性越大。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建立了糖尿病患者交流互动的组织和团体, 定期组织活动, 分享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经验, 同时糖尿病健康教育也由最初的课堂教育发展到了同伴支持教育、看图说话等教育模式。

3.3 研究展望

国外关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研究起步较早, 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随着糖尿病心理弹性研究的不断进展, 未来研究的内容会更加深入和全面,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层面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进行研究, 如开发适用于我国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的测评工具;探索各个保护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积极开展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的干预性研究;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进行长期纵向的动态追踪调查等等, 以期通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促进身心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高患病率的慢性终生性疾病, 给部分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随着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弹性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成为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 也从新的视角为研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开辟了新思路。该文对国内外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研究进行综述, 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的研究和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弹性,综述

参考文献

[1] Li C, Barker L, Ford ES, et al.Diabetes and anxiety in US adults:findings from the 2006 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J].Diabet Med.2008;25 (7) :878-881.

[2] Luthar SS, Cicchetti D.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implications for interventions and social policies.Develop Psychopathol 2000, 12 (4) :857-885.

[3] Wemer EE.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J].Am Psychol Soc, 1995, 4 (3) :81-85.

[4] 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The Road to Resilience:What Is—Resilience[EB/OL].[2010—12—20].Http://www.Spa.Org/Help center/Mad—Resilience.Aspx.

[5] 雷阳, 张静平.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 (10) :1188-1193.

[6] Nawaz A, Malik JA, Batool A.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diabetics[J].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14, 24 (9) :670-675.

[7] Campbell—Sills L, Cohan SL, Stein MB.Relationship of resilience to personality, coping, 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young adults[J].Behav Res, Ther, 2006.4 (4) :585-590.

[8] Joyce P.Yi, Peter P.Vitaliano, .The role of resilience on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physical health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Br J Health Psychol, 2007, 13 (Pt 2) :311-325.

[9] Mostafa Bahremand, Alireza Rai,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Functioning and Mental Health Consider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silienc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J].Glob J Health Sci, 2015, 7 (3) :254-259.

上一篇:浅谈粘胶短纤维厂的清洁生产下一篇: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