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期中

2022-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部编六年级语文期中

部编本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教学体会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办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求也在不断细化和提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活动和学科建设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教材作為基础,促进学科教学模式优化。本研究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为例,立足教材特点展开教学策略分析,希望教育观点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基于语文教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全面立足课改要求和教材特点,构建符合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有效课堂,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实践活动质量。

1.立足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教材特点分析

1.1体现儿童视角,保护儿童天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课本中从单元主体和内容上来看,诗歌、小说明文、神话故事等课文选择都立足小学生视角,在趣味性和教育性上比较符合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像是单元小结中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立足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养成和拓展学习需求,以儿童视角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应用,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和语文素养提升。

1.2教材内容难度循序渐进

“部编教材”以书面语零基础为设计起点,平缓起步,稳步推进。步入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中年级的教材内容设置和低年级有明显区别,但是难度跨度并不是非常大,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比如四年级教材在说明文内容选择上难度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可以理解学习,为后续的说明文学习奠定了基础[1]。

1.3增强了互动性,防止课外阅读边缘化

在“部编教材”教材的互动性上做出了考量,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养成,同时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如四年级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模块的设计,要求学生结合单元学习进行总结和知识迁移,在课外阅读上也融入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和自主阅读的思想,改变了传统教材设置上课外阅读边缘化的弊端。

2.教学建议

2.1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质量有显著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中年级语文教学要求[2]。例如,在《秦兵马俑》的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提前给学生步骤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优势,结合网络资源预习新课,课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包括生字词把握、课文历史背景链接等,然后学生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课上提出,师生探讨,如笔者执教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秦朝统治残给人民带来很多苦难,但为什么课文说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与英雄气概’?”这样的提问是非常令我惊喜的,我要求学生首先组间探讨,之后提出小组观点,我再结合小组观点进行引导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层次水平。

2.2立足儿童视角提升教学活动趣味性

儿童文学的主要创作对象儿童,其特点就是以儿童视角为主,我国小学语文教育逐渐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纳入教材。儿童文学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立足学生的兴趣特点,综合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教育价值[3]。笔者在指导教学实践的时候,在教学问题中融入趣味性元素,旨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如,阅读教学《爬山虎的脚》,我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提问:“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作用呢?;你在生活中见过真的爬山虎吗?如果见过请你模仿一下。”学生的讨论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有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经历,有的学生真的模仿起来,也有学生到教材中寻找答案。课堂教学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

2.3完善口语训练,提升表达能力

立足教材设置特点,我们发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本身就做为语言学科,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的学科教学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实践指导中,要抓住文本教学和单元训练契机,强化语言交际能力养成。如《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课时教学后,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

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话题,如“这封信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启示和帮助呢?你有过产生嫉妒心的时候吗?别人嫉妒过你吗?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开展激烈讨论,同时作出价值观引导。

2.4利用微课资源构建高效课堂

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教学资源获得了极大丰富,合理安排和利用微视频能够使小学语文课堂突破传统教学教学模式局限,在拓展教学上有了更大空间[4]。如《观潮》的教学过程中,我就结合微课形式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了解观潮文化的同时,拓展学习课外知识,比如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地理原因,包括引力、地形以及季风影响等,这些微课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课外拓展学习意识。我制作微课之后在班级学习平台上分享,学生结合视频内容链接课外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学科教学的综合效益的到了提升,符合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总 结:

综上,四年级学生处于中年级学习阶段,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兴趣特点,此外还要立足教材设置特点和内涵的教学要求,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依托,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科教学活动的完善发展和进一步的质量提升。基于现阶段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学现状,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的了解不完全,造成学科教学活动质量不足,这是我们当前需要积极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笔者在上文中做出了一些措施分析,希望观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赫娱.小学生语文在教学实践中回归图景激活言语实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02):185-186,188-190.

[2]何忠孝,杨慧兰.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4,22(06):102-103,105-106.

[3]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20(10):105-106,108-109.

[4]尹红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话语沟通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46-147,150-151.

作者:陈立国

第2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探究

摘  要:基于分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主要通过借助实物,激发兴趣;指导写字,规范书写;创设情境,深化感知三种途径,来强化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字积累习惯,掌握识字的技巧、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学生的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部编版语文;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及必备能力。在新课改的发展与推行下,进一步强调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并规定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安排识字写字教学,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就需要根据教材的编排,为学生精心的规划识字写字教学内容,构建高效、趣味的识字课堂。

一、借助实物,激发兴趣

目前,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部编版教材中明确规定,需要学生在上学期认识三百个生字,而这对于从学前初入小学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语文教师想要让学生掌握生字,就要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识字教学方式,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入手,去激发起学生的自主识字、写字的热情,并结合课本的生字,帮助学生加以理解与记忆。所以,面对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一年级学生,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实物,给予学生直观上的视觉体验,以此来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知。

比如在《大小多少》一课之中,需要学生知道多与少、大与小两对意思相反的字,了解文字本身的数量概念含义。因此,教师就可以在为学生讲解“大”时,拿出一个大西瓜,并与“小”字时,拿出一个苹果加以对比,引导学生去观察两个物体,促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大与小的概念,深化学生对文字的认知,同时深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最终达到学生有效、趣味识字的目的。

二、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是学生学习好语文的基础,其中写字更是为日后写作做好铺垫。因此,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汉字的书写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的书写。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将识字与写字教学充分融合,在学生认识一个生字后,引导学生进行书写的练习,以便对学生的握笔姿势、笔画顺序、书写结构等方面给予指导、纠正。

三、创设情境,深化感知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根本目的是讓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够熟练的应用进行阅读、写作。所以,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情境,以图片、图画、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去识字、写字,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组词、造句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为学生的今后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量,为阅读与写作奠定好基础。通过语文教师根据部编版教材的编排特点与内容,为学生精心的设计识字写字教学活动,以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去记忆生字,并且指导学生规范、正确的书写,不断强化学生的识字水平与写字能力,促使学生逐渐养成积累生字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 一年级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策略[J]. 智力,2020(30):21-22.

[2] 张文梅.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分析[J]. 汉字文化,2020(15):105-106.

(责任编辑:向志莉)

作者:朱灿灿

第3篇: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五六单元知识点

知识是人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因为有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五六单元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五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缩(suō) 甩(shuǎi) 蹦(bènɡ)

(2)难写的字

秧:左窄右宽,右部“央”的一横两边都要出头。

割:左宽右窄,左部“害”的中间部分是一个“丰”。

疯:部首是“疒”,里面是个“风”。

嘻:左窄右宽,右部是“十+豆+口=喜”。

(3)多音字

蔓màn(蔓延)wàn(瓜蔓)

缝féng(缝补)fèng(裂缝)

斗dòu(斗争)dǒu(斗室)

嚷rāng(嚷嚷)rǎng(叫嚷)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后脑勺 本来 活生生 苞蕾 苔藓 丰满

甘蔗 瀑布 软绵绵 谚语 农作物 尽量

雨衣 袖筒 斗篷 情况 袖子 瓦蓝 预报

遮盖 讲座 油锅 酱油 闹钟 逗引 嘴唇

(2)近义词

生长~成长 本来~原来 苞蕾~花蕾

丰满~饱满 尽量~尽力 迅速~快速

飞快~飞速 菜畦~菜地 增加~增长

预报~预告 遮盖~遮掩 逗引~勾引

不声不响~一声不响 理直气壮~义正词严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

(3)反义词

丰满→枯瘦 迅速→迟缓 增加→减少

飞快→缓慢 遮盖→裸露 安静→热闹

不声不响→大吵大闹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小心翼翼→粗心大意

(4)词语归类

①ABB式词语:活生生 软绵绵 凉冰冰 明晃晃

类似的词语:笑哈哈 笑眯眯 笑嘻嘻 笑盈盈

②AABB式词语:窸窸窣窣 安安静静 满满当当

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安安全全

③描写夜色的词语:满天星斗

类似的词语:月光如水 月明星稀 月白风清

④描写说话有气势的词语:理直气壮

类似的词语:慷慨陈词 义正词严 严词厉色

⑤描写声音的词语:窸窸窣窣 滴答滴答

类似的词语:叽里呱啦 淅淅沥沥 嘻嘻哈哈

⑥量词:一块白石头 一件新雨衣 一层玻璃

⑦动词:敲着鼓点 跑到窗前 挺着脖子 甩着袖子

⑧修饰词:用力地长 扁扁的纸盒子 厚墩墩的云彩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路面比作玻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马路的洁净。

(2)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滴比作珍珠玛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景色的美丽。

2.拟人句

(1)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杨树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看见起风时的高兴心情。

(2)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雨点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心中的盼望实现后的喜悦心情。

3.夸张句

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感受到下雨时狂喜的心情。

4.精彩句

(1)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写出了夏天万物生长的景象。

(2)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这句话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了“我”对雨衣的极度喜爱之情。

5.哲理句

(1)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这句话引用俗语,来说明夏天与世间万物生长的关系的密切。

(2)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这句话引用农谚,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夏天与生物生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这句话写明白的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尽量地长身体、长知识,努力地锻炼和学习。

比喻的修辞手法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三、考试热点

1.《夏天里的成长》一课,引用的谚语较多,考试时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选择的形式考查。

2.《盼》一课,心理活动描写很精彩,考试时常以句子仿写的形式考查。

3.《习作例文》二则和第五单元习作,考试时常以围绕中心选择不同方面或事例的形式考查习作水平。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曹敬庄的《索溪峪的“野”》

推荐理由: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阅读方法:这篇文章脉络清楚,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其谋篇布局时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文章可与《夏天里的成长》《小站》进行对比阅读,通过比较,进一步学习和体会作者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事例来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六单元知识点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绕(rào) 慨(kǎi) 蔼(ǎi)

(2)难写的字

簸:注意右下是“皮”,不要写成“支”。

涯:左窄右宽,右边“厂”下是两个“土”。

裹:外面是“衣”,里面是“果”,不要少写左下的“丿”。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晶莹 摇篮 壮观 和蔼 半径 资源 有限

矿物 地质 无私 矿产 慷慨 节制 开采

枯竭 贡献 毁坏 滥用 生态 设想 例如

基地 破碎 目睹 子孙

(2)近义词

晶莹~剔透 交错~交叉 渺小~微小

恩赐~赏赐 慷慨~大方 开采~发掘

枯竭~干涸 贡献~奉献 随意~任意

温暖~暖和 合适~适合 顺溜~顺畅

松散~疏松 舒服~舒适 打算~盘算

笑嘻嘻~乐呵呵

(3)反义词

晶莹→浑浊 和蔼→严厉 渺小→伟大

无私→自私 慷慨→小气 开采→埋藏

枯竭→充沛 贡献→索取 投入→支出

温暖→寒冷 顺溜→阻碍 松散→紧凑

舒服→难受 喜欢→厌恶 白霎霎→黑漆漆

盘踞→撤离 险恶→平安 恭敬→傲慢

劲挺→弯曲 勇敢→胆怯 凶猛→温柔

荡漾→平静 风雨同舟→分道扬镳

(4)词语归类

①描写神态的词语:和蔼和亲

类似的词语:

笑逐颜开 喜笑颜开 愁眉苦脸

②含有风雨的词语:风雨同舟

类似的词语:

风雨兼程 狂风暴雨 疾风骤雨

③含有日或月的词语:日月同辉

类似的词语:

日新月异 日月无光 日积月累

④量词:

一个晶莹的球体 一粒种子 一张软床 一片雪

⑤动词:

遥望地球 提供矿产资源 毁坏资源

提出设想 解除干渴 滋润心田

⑥修饰词:

群星璀璨的宇宙 松散的地 温暖的怀抱

粼粼的波光 了不起的奇迹

⑦描写大地的成语:

顶天立地 山崩地裂 地动山摇 春回大地

大地回春 大好河山 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

山崩地陷 大地春回 寸草不生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气层比作地球的纱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的美丽。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地比作母亲,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土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黑在自己的土地里认真细致地劳作的工作态度和深沉地热爱土地的思想感情。

2、拟人句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地球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像母亲那样“和蔼可亲”地孕育和哺养着人类。

(2)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的“勇敢”的特点。

3、精彩句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生动的描写,写出了环境的美丽与舒适,表达了作者对青山的热爱之情。

4、含义深刻的语句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保护地球的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句话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农民与土地关系之密切。

(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不老”指的是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拟人句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三、考试热点

1、《古诗三首》一课,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默写的形式考查。

2、《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第1、2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三黑和土地》一课,课文中的几处比喻句,考试时常以仿写句式的形式考查。

4、《青山不老》一课,第3、5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5、第六单元的习作是学写倡议书,在课外阅读题中常以写建议的方式考查。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郭以实的《鸟儿的侦察报告》

推荐理由:文章以童话的形式,用鸟儿给“我”发回的几份侦察报告贯串全文,借鸟儿之口诉说了鸟类遭到人类迫害的种种情形,形象地展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带来的令人心痛的恶果,警示人们要保护环境。

阅读方法:这篇文章可以和本单元的其他几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从内容、题材、写作方法、主题思想等几个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学好语文必须养成的十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第4篇:部编六上语文《山雨》词语解释

《山雨》词语解释

轻捷:轻快敏捷。

宣纸:安徽宣城,泾县出产的一种高级纸张,用于写毛笔字和画国画。 宛若:仿佛,仿佛。 飘飘洒洒:飘舞着落下来。 优雅:优美雅致。

融化:这里指不同的色彩合成一体。

丝丝缕缕:一丝一丝,一条一条,连续不断。 啼啭:鸟婉转地叫。 余韵:遗留下来的韵致。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调色板:画家绘画时,用来调和各种颜色的木板。

第5篇:部编六上语文善意的谎言

善意的谎言

谎言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全部都是坏的!我认为:世界上有一种善意的谎言,甚至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如果你不相信,下面我就给你讲这么一个故事:

在某人的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他自出生以来身体的体质就很差,他的父亲在他还没有出世前就去世了,家里只剩下他和他的母亲两个相依为命。白天他的妈妈去田里工作,到了晚上回到家里还要做一些刺绣活儿,每天晚上都做到三更半夜。在每次吃饭的时候他的妈妈总是把哪些好吃的、有营养的留给他吃,把那些不好吃的、没什么营养的留给自己吃。儿子长到8岁那年,觉得很疑惑,才问他的母亲:“妈妈,你怎么老是把那些好吃的留给我呢?难道你不喜欢吃吗?”母亲 说:“对,我不喜欢吃,你要多吃点,你身体弱,应该多吃点来补充营养!”

到了儿子读大学的那年,每个学期要交一万多元的学费,对于这一个家庭来说,这一个数字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母亲为了供自己的孩子读书就更加努力地赚钱。也因为这样母亲因劳成疾,母亲以后再也不能做操劳的工作。儿子知道后,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在村里找了一份工作,月薪有200多块,这些钱勉 强可以让他和他的母亲的生活得到满足。

一次,儿子从河边钓了一条鱼回来给母亲熬汤,汤熬好了,儿子盛了一碗大的给母亲,给自己盛了一碗小的。儿子把碗放到桌子上,端起大的那一碗对母 亲说:“妈,来喝汤吧!”母亲摇了摇头,指着小的那一碗说:“不,我最不喜欢喝鱼汤了!我喝小的那一碗就够了!大的那一碗,你喝吧!你身体弱,应该多吃点 来补充营养!” 过了没有多久,儿子不读大学的事情让村里的人知道了!村里的人说他简直就是一个傻瓜,竟然为了自己的母亲,而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真是个大傻瓜!而他却这样说:“不,我不是傻瓜,如果我是傻瓜的话,那你们就是大傻瓜。因为只有大傻瓜才会为了自己的名利、好处而不去照顾自己的亲人,现在连我这个 傻瓜也懂得去照顾自己的亲人,那你们不就是连不如吗?”

不久,母亲去世了,母亲去世之前还是说着那句话:“你身体弱,应该多吃点补充营养!”

看,这就是一个由善意的谎言编织的美丽故事,你喜欢吗?

第6篇:部编六上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相关链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相关链接

鲁迅逝世前后

1936年10月15日发表《半夏小集》,无情地揭露了叛徒、汉奸之类的丑恶嘴脸。

16日下午作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

17日上午续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系最后一篇文章,未完稿。午后复曹靖华信,表示要养好病继续战斗。下午,访鹿地君,往内山书店。晚,周建人来,谈至十一时。至一时上床就寝。

18日二时即睡不好觉,三时半坐起来,气喘又发,后来继以咳呛,咳嗽困难,气喘更加厉害。六时半左右,支撑起来执笔,断续写成一信,通知内山完造:“出乎意料之外,从半夜起,哮喘又发作起来了。因此,已不能践十点钟的约,很对不起。”并托内山请医生。此信为鲁迅之绝笔。

19日早晨5时25分,一贯言辞激烈、最富战斗性的作家鲁迅,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寓所。10时,遗体送到万国殡仪馆。殡仪馆的吊唁大厅、走廊,都挂满了挽联,直到大厅外的空地上,都拉起绳子挂满了雪白的挽幛。

20日上午九时开始瞻仰遗容。灵堂上布满了各界群众所敬献的挽联和花圈。上海工人互助会的挽词是:“鲁迅先生这种不屈的精神才是我们工人的模范”;上海工人救国会的挽词是:“民族之光”;上海丝厂工人的挽词是:“我们的朋友”;上海烟厂工人的挽词是:“精神不死”;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代表平、津、济、青、杭、京、沪、汉、晋、桂等二十七学联全体学生的挽词是:“鲁迅先生不死,中华民族永生”;郭沫若的挽词是:“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许广平的献词是:“……你曾对我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你不晓得,什么是休息,什么是娱乐。工作,工作!死的前一日还在执笔。如今……希望我们大众锲而不舍,跟着你的足迹!”……瞻仰遗容者络绎不绝,前来吊唁的有工人、学生、小贩、报童、人力车夫、学者。(四天间,签名的个人有九千四百七十人,团体一百五十六个。未签名者不计其数。)

21日下午3时,在万国殡仪馆举行大殓。 22日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蔡元培主持了在万国公墓举行的葬仪,宋庆龄、邹韬奋、章乃器、田军、内山完造等讲了话,胡愈之致哀词。在哀乐声中,由宋庆龄、沈钧儒将一面绣着“民族魂”的白绸旗子,覆盖在灵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这位倔强的骑手和战士告别,灵柩徐徐下降,安放在墓穴中。人群又唱起了吕骥、冼星海临时谱写的《安息歌》:愿你安息,安息!愿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里……

第7篇:部编六上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词句解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教学时,可每学一个小故事,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以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

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理解这句话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4.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

可以通过想象伯父鲁迅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这句话。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二、对词语的理解

殡仪馆:供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失声痛苦: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力拉的车,主要用来载人。也叫人力车。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硼酸水:一种用于消毒防腐的外用药水。

第8篇:部编六上语文(教学反思参考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反思参考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今天我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我上的是第二课时。这节课,我把教学重点定位,通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促进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鲁迅的幽默、乐观和关心大众疾苦的品质。

上完这节课,反思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我觉得自己上课重点抓住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教学,以文中重点词语为主线,并结合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这一教学目标落实的还比较到位。从理解词语,到理解句子,到理解课文,到感受人物形象,循序渐进,让学生知道了词语除了本意之外,在具体语境之中,又蕴含着深层意思,比如,有语境意思、深刻含义、象征意思、引申意思等等。但是上了课之后,我觉得,这节课将单元进行整合形式的教学,容量比较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相对就较多。每个教学片断抓重点词语,为中心句展开教学,有整体感,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在学生谈体会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深入体会时,学生们各抒己见,谈出了自己的自学所得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为人,简介时代背景,学习其他人写鲁迅先生的文章片断,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体会其高尚的品质,学生们积极思维,水到渠成,突破了难点。

但是这节课虽然词语教学很突出,但是我觉得理解词语教学有的地方教的太细,像词语深层意思如:语境意思、象征意义、引申意义等等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不必细讲,只要让他们知道词语除了表面意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还有深刻的含义就可以了。这样也许能腾出一些时间为后面的环节更扎实有效地进行训练。还有,在理解词语进一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教学放手不够,从扶到放,应该梯度要明显。这可能是自己在上课时不够放手。这是在今后教学中需引起重视的。上课的时候,多多给予学生放手学习平台,更有利学生自学、自主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我的好朋友写事作文下一篇:如何继承发扬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