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下册期中卷

2022-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部编二年级下册期中卷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期中测试AB卷

一年级下册期中检测A卷

一年级

语文

下(R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疑是地上霜。”这两句诗出自《静夜思》,作者是____________。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出自唐朝诗人________(李白 孟浩然)

的《春晓》,诗歌描写了________天的景象。我还积累了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画了个________的太阳送给春天,因为春天是个________的季

节。

4.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____________。

例:小鸟唱歌。 小鸟欢快地唱歌。

1.

小牛吃着青草。 小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吃着青草。

例:天一黑我就不敢往外瞧。

2.________________

一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他安静地坐在一旁。

他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

3.小朋友高兴地回家去了。小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回家去了。

玲 玲:警察叔叔,(  )!我跟妈妈走散了,(  )您能帮我找到妈妈吗?

警察叔叔:好的,请跟我来,我带你去找妈妈。

玲 玲:(  )!

警察叔叔:(  )。

期中

检测卷

一、b m D R e n P

二、伙伴 居住 走过 招呼

高兴 思乡 红色 午节

三、2.示例:江 河  伙 们 他

请 讲 许

四、冬 东  情 晴

音 因  在 再

五、座 把 朵 只 棵 头

六、F feng

示例:风车 ①

C

cheng

示例:成长

C

chi

示例:水池

七、八、1.床前明月光 李白

2.孟浩然 春 示例:春回大地

百花齐放

3.彩色 多彩

4.屈原

九、示例:1.开心地

2.我 放学 立刻回家

3.高高兴兴

十、④ ③ ① ②

十一、1.BC AD

2.你们各有各的长处,应该互相取长补短。

3.A

4.示例:我有一副热心肠,喜欢帮助别人。

十二、示例:放学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

明明没有带伞,急得要哭了。芳芳看见了,走过来对明明说:“我们一起回家吧!”于是他们打着一把伞高兴地往家走去。

一年级下册期中检测B卷

时间:60 满分:100分

期中检测卷

一、E ɑ D B r J q n

二、太阳 雪花 伙伴 成千上万 左右 高兴

双方 各种各样

三、lè√ zhǒng√ de√ dé√ zhǐ√ děi√

四、示例:1.

主 主人  广 广大

2.女 姓 姓名 土 地 土地

五、六、

七、八、

九、示例:1.

飞快地

2.草地上 跑 跑

3.我 听童话故事

十、(一)

1.

春风 冬雪 出水 入林

2.示例:刘 王 陈

3.吃水 毛主席

4.端午 粽子

5.首个字母 Q qiu

(二)

十一、1.来 少 来 大 安安静静 快快乐乐

2.

3.② ④ ③ ①

4.示例:我想开“乐吧”。因为我希望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开开心心的。

十二、示例:小兔子把地翻了一遍,撒上了白菜种子。

不久,白菜种子发芽了,小兔子又给白菜浇水。到了秋天,小兔子收获了很多白菜,他好开心啊。

第2篇: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卷含参考答案

学校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准考证考号________

………………………………………………………装……………………………………订……………………………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卷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6分)

沉醉(suì

zuì)

山冈(gāng

gǎng)

繁荣(róng

lóng)

免费(fiè

fèi)

坦克(tǎn

tǎng)

握手(wò

wù)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wān

jiǎ

qīn

lán

tiān

xiāng

cūn

ài

cǎo

chī

fàn

gān

tián

三、下面每组中都有一个错别字,用“___”画出,并改正在横线上。(6分)

1.水塔

足迹

雷峰

泥泞

________

2.忘纪

海峡

传递

需求

________

3.吸引

背包

街道

考鸭

________

四、生字开花(加偏旁组新字)。(12分)

(

)

(

)

(

)

(

)(火)(

)

(

)

(木)

(

)

(

)

(氵)

(

)

(

)

(

)

(

)

五、连一连。(8分)

黄河

元宵节

吃月饼

长江

清明节

赛龙舟

长城

端午节

看花灯

珠峰

中秋节

去扫墓

六、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10分)

1.《村居》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

(

)

2.长江是我国最长的一条江。

(

)

3.“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中“寻觅”的意思是“寻找”。(

)

4.糖只能用甘蔗汁和甜菜汁熬制。

(

)

5.汉堡包是中国美食。

(

)

七、选词填空。(8分)

珍贵

珍惜

1.我们应该(

)现在幸福的生活。

2.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

)。

赞赏

赞叹

3.我的办法得到了大家的(

)。

4.警察叔叔敏捷的身手让围观群众为之(

)。

八、照样子,写句子。(6分)

例:大熊猫真可爱。(胖乎乎的)

胖乎乎的大熊猫真可爱。

1.一不留神,我们就会跳进水里。(很深很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乘着春风四处寻觅(mì)雷锋。(温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辨一辨,用“√“画出能够体现“助人为乐”主题的图片。(8分)

A.同学受伤我扶她。(

)

B.我帮爷爷推车。(

)

C.我把作业借给同学抄。(

)

D.我帮妹妹打架。(

)

十、开心阅读。(13分)

勤劳的小狗

森林学校开学了,小狗高高兴兴地背起书包去上学。小狗知道,学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刻苦努力才行。

小狗很用功,课上专心听讲,从不走神儿。遇上难懂的地方,他从不灰心,下课后,小狗认真复习功课,碰到难做的题,也不放弃。

小狗最爱上劳动课。擦桌子、扫地,他总是抢在前头。一遇到困难,他就说:“太好了!我一定会克服困难,把事情做好!”

太好了”成了小狗的口头语,同学们谁有了困难都来找热心的小狗帮忙,小狗从不让大家失望。

小狗不怕困难,他的文化课、劳动课都取得了好成绩。毕业典礼上,校长亲手为小狗戴上了大红花,大家一起喊:“小狗,太好了!”

1.照样子,写词语。(4分)

高高兴兴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6分)

小狗知道,学习不是件,得,所以他很,课上,从不走神儿,下课后,他认真,碰到难做的题,也不。

3.毕业典礼上,校长亲手为小狗戴上了大红花,大家一起喊:“小狗,太好了!”是因为(

)(3分

A.小狗戴上了大红花,非常好看!

B.大家认为小狗身体非常强壮。

C.小狗文化课、劳动课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是大家的榜样。

十一、看图写话。(15分)

仔细观察图片,图片上都有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请简单写几句话。

附参考答案:

一、

zuì

gōng

róng

fèi

tǎn

二、弯曲

甲骨

母亲

蓝天

乡村

艾草

吃饭

甘甜

三、1.峰→锋

2.纪→记

3.考→烤

四、烧

五、黄河

元宵节

吃月饼

长江

清明节

赛龙舟

长城

端午节

看花灯

珠峰

中秋节

去扫墓

六、1.×

2.√

3.√

4.×

5.×

七、1.珍惜

2.珍贵

3.赞赏

4.赞叹

八、1.一不留神,我们就会跳进很深很深的水里。

2.我们乘着温暖的春风四处寻觅雷锋。

十、A.(√)

B.(√)

十一、1.示例:开开心心

干干净净

2.容易的事

刻苦努力才行

用功

专心听讲

复习功课

放弃

3.C

第3篇: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

单元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围绕着“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春天来了,我们来到了野外。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迎着暖暖的春风,踏着青青的小草,听着哗哗的河水的流淌声,我们感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春天是美丽的,《咏柳》让我们欣赏到柳树的美;在《村居》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找春天》,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气息,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来到《开满鲜花的小路》,我们领略到花开的美丽;《邓小平爷爷植树》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代伟人用自己的劳动装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口语交际》中“注意说话的语气”,让学生学会用和气的语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小懂得待人和气,以礼待人,以礼服人。《快乐读书吧》介绍了四本故事书,让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学会看目录,喜欢读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单元需要学生会认64个字,会写35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背过第一课两首古诗,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从自我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本单元的内容浅显易懂,目标明确。我们可以把每一课的教学与语文园地结合起来,把口语交际分散在每一节课上。还可以让学生练练笔,尝试写一些我爱小动物的小故事,小诗等。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一、二课课文。 3.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育学生从文章中吸取力量,陶治情操。

5.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一、二课课文。

2.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学生从文章中吸取力量,陶治情操。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2课时)

1.《古诗两首》 2课时 2.《找春天》 2课时

- 121.神州谣…………………………………………………………………2课时 2.传统节日………………………………………………………………2课时 3.“贝”的故事…………………………………………………………2课时 4.中国美食………………………………………………………………2课时 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1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童话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的成长会起到非同寻常的积极作用。它可以开启孩子的思想,对复杂生活的单纯反映可以使孩子易于接受,并且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美感、愉悦童心,让孩子在学习中充分获得快乐。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 内容简说

彩色的梦

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写出了“我”的美好梦境,表达了作者对 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

枫树上的喜鹊 这篇童话讲述了作者在观察喜鹊一家时的开心事,表达了作者热爱动物的情感。

沙滩上的 童话

本文按“总—分”的形式,写一群孩子在修筑城堡并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的故事,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富于幻想的天性和勇敢、善良 的美好品质,同时也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我是一只 小虫子

本文是一篇童话,用第一人称的方法讲述了当一只小虫子的烦恼和 乐趣,告诉我们生活有欢乐,也有烦恼,只要有乐观的心态,一切都会 变得美好。

单元学习目标

1.会认48个生字 ,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词汇。

3.要能在阅读中想象故事内容,拓展思维。

4.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感悟童话故事的美好,并联系生活,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

单元学习重点

1.会认5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掌握“般、姨、母、围、净、劲”等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现实意义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单元课时分配 12课时

8.《彩色的梦》 ………………………………………………………………………2课时 9.《枫树上的喜鹊》 …………………………………………………………………2课时 10.《沙滩上的童话》…………………………………………………………………2课时 11.《我是一只小虫子》………………………………………………………………2课时

语文园地四 …………………………………………………………………………… 4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注意要在学生朗读课文、口味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的美好

- 5 -

第4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设计: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描写了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教学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雷锋叔叔的动人事迹,二是让学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叔叔学习。作者以问答的形式,教育学生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诗歌要熟读成诵,因此本导学案的设计加强朗读部分,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朗读和背诵中去触摸雷锋叔叔的足迹。 教学目标:

1.认识“曾”等13个生字;会写“锋”等9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2.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2.教师:前面几课我们学习到小鹿、泉水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在我

3.教师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1(2(3)课文介绍了雷锋的哪事迹?

2.(1(

23.指名逐节朗读,并说说每节诗各讲了什么,初步体会情感。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教师出示要求会写的92.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3.教师重点指导“冒”和“洒”的书写,“冒”上边写得略宽,下边“目”写得略窄,稍

4.指导学生书写,评议。

四、总结,拓展。 1.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强调朗读,以“读”贯穿全文。本文是一首诗,语言简炼,内容也是比较清楚明白,因此并不需要过多的琐碎分析。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古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到了雷锋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1.2.卡片冒着 雷锋 需要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

1.2.3.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诗句教学。

(1)他在小溪边把迷路的孩子送回家。(板书:雷锋 小溪边 ①你是从诗中哪一节知道的?(第2节诗)

足迹 叔叔

泥泞

②出示第2③理解“泥泞”的意思,想象雷锋叔叔冒雨送小孩④有感情地朗读第

2(2)他在小路边背着年迈的大娘回家。(板书:小路旁 ①你是从诗中哪一节知道的?(第

4②出示“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一句,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背”和“踏”两个动词,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雷锋的辛苦。)

③出示“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一句,指名读。(从“露珠”联

④齐读第4

(3)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①你是从诗中哪一节知道的?(第

5②出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说一说自己的理解。(雷锋叔叔时

③齐读第5

4.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小雷锋”。

三、学唱歌曲,拓展延伸

1.读文后的学习伙伴的话,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呢?学生联系生

2.3.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最后两行诗句有两层含义。表层含义是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为别人着想,他把爱心洒遍祖国各地。对于这层含义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抓住“送迷路的孩子”和“背年迈的大娘”两个场景朗读感悟,体会雷锋叔叔的伟大精神;深层含义是希望处处都有活雷锋存在,奉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同学吗?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身边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并从中受到教育。

6. 千人糕

教学设计:

本课通过爸爸给我讲述“千人糕”,让“我”明白了“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的道理,通过简单的对话向我们揭示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主题。借助插图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生活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得以培养。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好、要、种、的、应、着”。 2.3.食品、衣服、文具等物品的制作过过程进而启发学生发现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激发学生发现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1.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启发谈话,说说对我们生活中的衣服食品的制作过程,引入课题。 2.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2.3.检查(1(2)开火车认读生字。 (34.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2. 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2 3. 指导学生理清课文。

四、总结,拓展。

1.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3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生活。进而培养他们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1.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爸爸说的(2(3)文章通过米糕的制作过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想一想: 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哪些制作过程?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所谓精神价值,即通过学习文章让学生明白文章所要讲述的道理,在他们的脑中建立起一种价值观,指导他们将这种价值观融入到生活中去。我们想要孩子学到更多文化知识,但我们更注重的是提高他们的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7. 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设计:

本课讲述了爸爸给妹妹一条柳枝当马骑的小故事,表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天性。本课的学习中,除了对课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外,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让他们说说自己发现的玩具来引导他们发散思维,观察生活,同事启发学生要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学会成长,学会独立,不能一味地依赖父母。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发、看、还、舍、长、给、奔”。 2.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想象能力。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要学会自己面对生活中难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掌握生字词。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要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

课前准备: 1.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2.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2.3.4.(1)开火车认读生字。 (25.

6.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2.(

1 (23.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四、总结,拓展。

1.总结本课学习内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记生字词时,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做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记住生字词,而不是一味地灌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生活。进而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1.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小组内自主学习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妹妹开始时求妈妈和爸爸抱她,后来高兴地骑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妹妹

(2)通过学习文章,你学到些什么?(

32.回忆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本可以自己解决,而我们却总指望父母帮忙?我们今后要怎么做?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1. 2.想一想: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想到些什么?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次读文,可以带着问题读文,整体感知全文。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读书方法,还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了思考,提高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书,自觉与文本对话,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动笔圈画的习惯,渗透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情被点燃,从而明白“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1个生字词,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养

2.3.4.5.教学重点:

1.认识112.积累词汇

3.4. 课前准备:

1.查找搜索一些职业名称和日常用的谚语(学生2.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

1.谈话引入: (1(2(3(42.3.4.5.6.根据“职业”这个主题扩展词语,比比谁的词汇多。

1.(1(2(3(42.(1(2(3(4)在词典的帮

1.(1(22.(1(23.

第二课时

(写话、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三则谚语中的生字词。 (1)学生正确朗读三则谚语,同桌互读。

(2)指导学生理解每则谚语的意思,并指导用法。 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谚语,并解释大致意思。

1.学生自由朗读,在老师指导下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词。

(1)你能发现文中的生字都有什么特点吗?如“踮”、“栽”、“疲”、“眨”、“枝”,看看他们的

(2)辨别相近字 踮/惦 栽/裁/载 疲/破/坡/2.3.(1 (24.

(1)这首诗歌是写给谁的?他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25.

(1)你还看过哪些赞美老师的诗歌?找出来分享一下。

(2)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歌作品,并试着课下给自己的老师写一首小诗歌。

三、写话 1.(1(2

2.教师展示课件上准备的几段描写人物的范文,给学生讲解人物作文的写作方法。如重点写他面部的突出特点,可以使用比3.

4.布置一个小作文,让学生课下写一段描写自己身边好朋友的小作文,包括长什么样子,在一起时经常做得事。

第5篇: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1.神州谣

教学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歌谣,浓缩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本课的学习以课文为基础,同时突出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通过课件与课文的结合,充分展现我国壮丽的大好山河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展示宝岛台湾和大陆不可分割的深刻联系,展示我国各民族团结一致等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节朗读课文。体会歌谣蕴含的情感。 3. 培养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生字,朗读。认识我国主要的山河及历史遗迹的位置分布。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并培养他们主动查询答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2.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和我国自然文化景观方面的知识。(师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2.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3.(1(24.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2. (

1 (2 3.指导学生理清课文。

4.请学生朗诵课前准备的歌颂祖国的诗词歌谣。

四、总结,拓展。 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低年级儿童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图画的学习方法。因此本文的学习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图片乃至视频,充分引发学生的课堂兴趣。让他们主动在地图上找寻长江黄河等位置,可以增加他们对祖国的认识,进一步与课文所要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2.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阅读课文第2(1(22.课文第

33.课文第4小节讲的是什么?你能说出几个你知道的少数民族?说说他们大致都分布在哪 4.5.6.品读课前搜索到的《新三字经·立大志》 。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1.

2.学生认读、组词。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前期通过展示图片及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趣味性的方式丰富学生有关祖国山河古迹方面的知识,向学生展示祖国的美丽景观,增加他们对祖国母亲的了解和热爱。对台湾和民族团结的强调,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将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深深融入到血液中去,激发他们对祖国强烈的热爱情感,从小就树立为祖国统

一、国家富强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2.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讲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做课件,在课件中展示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视频,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积累字词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

2.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3.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生字,理解课文,熟知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语言讲好故事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 1.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2.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4.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5.

6.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2.(1(2(3)每个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四、总结,拓展。

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过节应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因此学习本课时不能沉闷地学课文,这样就把本应生动的课上死了,所以本课以孩子们过节时“玩”的心态去学习。在上本课时,突出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各个传统节日在课文中单调的文字,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加以丰富,让孩子们在过节一样的喜悦中享受学习,在喜庆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生字听写和背诵。

1.2.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课外拓展。

1.请同学讲解各自搜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如端午节——2.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哪些,他们都是怎么过他们的节日?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1.总结全文。

2.总结一下两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围绕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讲解本课课文时,除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意思、学习生字词等基础内容外,要着重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课外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节日方面信息的搜索能力;自己组织语言解说节日起源或故事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最后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效地做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他们这一代更好地传承下去,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足够多、足够形象生动的传统节日方面的课外内容,丰富他们对传统节日方面的认知。

3.“贝”的故事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通过讲“贝”是什么,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在古代有什么用途,用“贝”作偏旁的字表示什么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形声字的规律,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2.

3. 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的特点。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体会汉字字义与其偏旁的关系特点。 2.通过学习形声字感受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教学准备: 1.2.3.搜索贝类图片、贝类饰品。(教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说说对贝的了解,引入课题。 2.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3.检查自学(1(2)开火车认读生字。 (34.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魅力。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34.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魅力。

四、总结,拓展。 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课题时展示了海边一些贝类的图片及饰品等。以激发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并自己查字典寻找与贝字有关的汉字,逐步体会语言的博大精深!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学习汉字,掌握汉字,享受成功的愉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二、精读课文。

(1)贝壳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2(

3 3.导入新课。 (4)你还知道哪些用“贝”作偏旁的字?

(5)学过本文我们知道“贝”作偏旁的字多与“钱”有关,你还能发现其它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吗?举例说明,如以“氵”为偏旁的字多与“水”有关。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3. 1. 2.3.与“贝”有关的汉字。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展示了各种各样贝的图片,让学生体会贝的美,激发学习兴趣。接着朗诵课文让学生了解贝的特点、用途等,最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查找资料:用贝做的饰品、乐器有哪些?“贝”字偏旁的字是不是都与钱币有关?体会查找资料、学习知识的乐趣。

4.中国美食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通过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知道哪些食物需要用到炒、烤、烧、爆、炖、炸、煎、蒸、煮、(熬),并且学会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等。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

2.学会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并能说出常见的菜名。

让学生了解11种烹饪方式,体会热爱劳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

2.让学生了解美食,探索美食的制作方法。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准备: 1.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说说对美食的了解,引入课题。 2.出示美食图片,指导学生说说菜名。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鼓励学生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 3. (1 (2 (3 4.

5.知道学生利用字典查出与“水”“土”“木”“金属”及“说话”等相关的字。

三、总结,拓展。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课题时采用了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了家常菜,让学生说菜名老师写菜名,在这样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习生字,有问题及时解决。在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掌握汉字构字规律,体会自己解决问题的喜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二、精读课文。 1.凉拌菠菜

3.导入新课。

红烧茄子 烤鸭 水煮鱼 葱爆羊肉 蒸饺 (熬)小米粥 2.(1

课文

中一共介绍了11种美食,其中主食有4种,分别是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菜肴有7种,分别是凉拌菠菜

、香煎豆腐、

红烧茄子、烤鸭、

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2)课文中的美食共体现了几种烹饪方式?(课文中的美食体现了拌炒、烤、烧、爆、炖、炸、煎、蒸、煮(熬)1

1 (3(4)说一说课文中的食物分别需要用到哪些烹饪方法? (5)谈谈自己接触的美食有哪些?烹饪方法是什么?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1.总结全文。

2.给学生布置作业搜索一些菜肴的制作方法,与家长一起试着完成。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从整个活动来看,小朋友们对美食还是很感兴趣的。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少了平时社会活动中的说教,使小朋友成为了主体,主动性增强。在活动中,能运用多种形式,如:通过活动前师生收集美食的信息和各种不同的美食,交流和看视频,听故事,使孩子们充分地运用各种感官来调动对传统美食的喜爱和中国的饮食文化的了解,从而使孩子们爱祖国的情感有了一定的提升。整个活动注重的情感和知识的积累,环节层层递进,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口语交际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完整简要地说出自己的理想、愿望:我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想做这个工作。

2.引导学生简要地与同学说说自己的愿望。

3.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时做到认真、努力地听,有礼貌、有兴趣、有自信心地说。 教学重难点:

1.乐于与别人交流“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个话题,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并能把为什么做这个工作说明白。

2.能向别人说清楚为什么自己长大了想做这个工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介绍一位家长。

师:同学们,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是谁呢?(出示照片)对,他是咱们班XXX同学的爸爸。咱们请他来介绍介绍他的爸爸,好不好?

生:我爸爸是一名教师,就在我们学校工作。他培养过200多名优秀的学生。

师:你觉得他的爸爸怎么样?咱们班还有谁也想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父母?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找父母的照片,你们带来了吗?好,把照片拿出来,让大家看一看,这样大家对你父母的印象会更深些。(小组内交流)

2.根据推荐,指名上台交流。 二感知话题

1.谁想好了,先来说说:长大以后做……(指名交流)

2.刚才同学们说的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这就是你的理想。(板书:理想)一个人有了理想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前进的目标。现在请大家听听两位小朋友谈谈他们的理想,一边听一边想,待会儿评评他们说得怎么样,行吗? 3.组织评议:听完以后你觉得他们说得怎么样?

(点拨)他们都是先说自己长大想做什么,再说明理由。用上了这样的句式:我长大了想做(当)……因为,所以我想做(当)……

4.师:你们听得很仔细,知道他们讲得好在哪里。老师相信你们,经过认真思考一定会比他们说得还要好!现在请大家也用上这样的句式,在座位上先试着说说看,好不好?说完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师个别指导)

5.师:都说完了吗?平时你们有了心里话,最想告诉谁呀?好,下面老师就请你们找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你的理想。注意:要把话说清楚,还要听清楚好朋友的话,并且把你好朋友的话带回来,行吗?去吧。(自由交流)

6.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好朋友的理想?

(点拨)先说“我的好朋友是……”,再说她(他)的理想是……,最后说她(他)为什么有这个理想。

三记者采访:谈理想

1.师:老师从你们的朋友那儿知道你们有这么美好的理想,我感到十分高兴。今天咱们二年四班要办一期谈理想的节目(在“理想”前板书:谈),你们想不想上电视谈谈自己的理想呀?那首先得接受记者的采访。现在,老师来扮演记者,谁愿意先来接受记者的采访?

师:你好!欢迎你!请坐。(握手)生:记者,你好!师:请你先自我介绍一下,好吗?生:……师:很高兴认识你,XXX。请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生:……师:噢,想……,请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呢?生:……师: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再见!(握手)

2.刚才我们两个的表现怎么样?谁来点评一下。(把掌声送给他)

3.有没有谁想当小记者的?请想当小记者的同学上台戴上小记者证,采访同学。

4.师:现场采访到此结束,谁是最佳小记者?谁是最优秀的嘉宾?为什么?

四、小练笔:我的理想

1.把你的理想用文字描述下来。仿写:我长大了想做(当)……。因为……,所以我想做(当)。

2.相互评比。

五总结

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谈了自己的理想。其实呀,理想光靠说说是不行的,有了理想还要去努力,去奋斗,才能把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老师衷心地祝愿同学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选择,这是交际的难点。教师可以多举一些例子,运用录音、多媒体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各个职业的特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交流过程中,注意渗透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点。

长大之后做什么

我的理想是:长大做……

原因是: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9个生字词,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积累描述食物的词语及ABB式的词语。

3.观察字形,思考汉字和其偏旁部首的关系,对汉字形成更深的感性认识。 4.学习天干地支纪年法。 5.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9个生字,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发现字和其部首的联系,体会领悟汉字的构造方法。

2.词语和常识积累。

3.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1.查找搜索一些描写事物的词语及ABB式的词语。(师生) 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展示各种味道食品的图片,包括甜味、辣味、酸味等等。 2.学生观赏后交流、评议。

3.结合课件中展示食物的图片,带领学生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2)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并组织学生造句。

(4)①师生展示课前找到的其它有关食物的词语,如热乎乎、热辣辣、凉丝丝、滑溜溜。 ②师生展示课前找到的其它ABB式的词语,如金灿灿、冷冰冰、慢悠悠、雄赳赳、气昂昂、胖乎乎、火辣辣。

二、字词句运用 1.选一选,连一连。 (1)指导学生根据偏旁猜字义。教师举例子启发学生去发现字义和其偏旁部首的关系:遇到我们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通过它的部首猜测一下这个字与什么相关,比如“削”字,是“耳刀旁”,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猜到这个字跟“刻、切、刮”等类似,因此我们把它跟“苹果”连在一起;再比如“赔”,我们在课文里学过关于“贝”的知识,我们现在知道“贝”的偏旁跟“钱”有关,如“赚钱”,因此我们可以很容易将带部首“贝”的字跟“钱”联系起来。

(2)查字典验证,并总结自己的发现,并在字典的帮助下再列举一些这样的字。 2.查一查,记一记。

(1)让学生猜一下每组词中第二个字是什么偏旁,利用字典验证。

(2)引导学生思考每一组字中的两个字有什么联系,如“辛”字,它本身就有“辣”的意思,而以它为偏旁的“辣”字仍是辣的意思;再如“衣”字,以它为偏旁的“装”字,本身也有“服装、衣服”的意思。

(3)再找出几个这样的字,体会一下汉字的偏旁和它本意之间的关系。

三、我的发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自由发言,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每一组字的结构特征,猜测具有同一偏旁的字都和什么相关。如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像“炒”“煮”等。

2.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猜测另外两组字的特点,用字典辅助验证。 3.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结构特点,深化认识。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用生肖动物引入话题:

(1)同学们都知道生肖吧,你们都知道自己是属什么的吗?

(2)同学们知道十二生肖的故事吗?为什么我们的生肖是这些动物?(教师放映课件,向学生展示并讲解我国十二生肖的起源和有关它们的故事)

2.出示生字卡,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跟读字词。

3.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并大概讲解我国天干地支纪年法及其与生肖的联系,加深学生的认识。

二、我爱阅读

1.朗读文章,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文中的生字词。 (1)分角色朗读文章。 (2)认识文中的字词:

枣(zǎo)树 弯弯曲(qū)曲 浅(qiǎn)绿色 忍(rěn)不住 树荫(yīn) 呗(bei) 光秃秃(tū) 跳舞(wǔ) 2.全班诵读。 3.思考问题:

(1)小柳树为什么嘲笑枣树? (2)小柳树到后来为什么不说枣树了?

(3)读了这篇文章,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写一写你的感想。 4.写一写。

观察文中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再找两种植物仿照本文写一写。如不会开花的无花果和能开出美丽花朵的樱花树等。

第6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附加题

卷面分

总分

得分

★卷面分:2分

一、拼音、汉字。

(16分)

1.看拼音写词语。(12分)

xūn

táo

liú

xiè

shēn

yuān

jìng

jiè

xiāo

huǐ

jiàn

zhù

āi

shāng

lǎn

duò

fèng

xiàn

ài

dīng

zhǔ

shì

2.在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后面打“√”,有错的用横线画出,并改正在括号内。(4分)

(1)浸湿(qìn)

榨油(zhà)

憎恶(wù)随声附和(hè)

(

)

(2)眼睑(jiǎn)潺潺(chán)蛰伏(zhé)扣人心弦(xuán)()

(3)惩罚(chéng)堤岸(dī)

吟诵(yín)

高屋建瓴(líng)()

(4)弥漫(mí)沉湎(miǎn)

创伤(chuàng)

无动于衷(zhōnɡ)()

二、词语、句子。

(19分)

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五彩缤纷   震撼天地   蜿蜒曲折   协调有序

B.实事求是   混水摸鱼   长途跋涉   蓬岛摇台

C.不计其数   含糊其词   阴谋鬼计   化为灰烬

D.清澈见底   处景生情   面容憔悴   蓓蕾初绽

2.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12分)

民不()()生灵()()

(

)(

)遍野

()()失所太平(

)(

)(

)(

)乐业

路不()()夜不()()()()多端

()心()血()()难鸣饮水()()

3.给下列说法正确的句子打“√”。(4分)

(1)“模糊、似乎、转身、分量”这些词中都包含多音字。(

)

(2)“焕然一新、守株待兔、卧薪尝胆、胸有成竹”这一组词都是褒义词。()

(3)“春天的杭州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与“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都犯了语序颠倒的错误。()

(4)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间接转述句: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他都不怕,他更不会怕廉将军。()

三、积累运用。

(6分)

1.七夕今宵看碧霄,。

2.,直把杭州作汴州。

3.黄昏的空中       ,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     。那是        ,而且        。

四、课外阅读。

(22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期待   B.期望

C.一起   D.约定

2.“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理睬

B.顾虑

C.回头看

D.照顾

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2分)(

)

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

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

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下面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    的道理。(2分)(

)

A.待人有礼貌

B.做人要守信

C.说话要有理

D.知错要改正

(二)我和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带着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我说:“妈,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要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母亲年龄大了,双腿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

③横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我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年轻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农民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第①段中的“年近花甲”中“花甲”指  岁。(2分)

2.第②段中加点词“家长里短”中“里”的意思是     。(A.家长 B.街坊 C.里边)整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3.请联系上下文,将第③段补充完整。(2分)

……母亲突然停了下来,

4.第④段中画线句“我的心灵震颤起来”,“我”的心灵震颤的原因是:。这一段在文中起

的作用.(2分)

5.文章中写了不同时间的两次牵手,你能概括一下吗?(2分)

第一次:

第二次:

6.从两次牵手中你体会到什么?(2分)

五、表达、习作。

(35分)

1.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上海市教委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必须参加写字等级测评。规定由原来的“自愿”,变成现在的“必须”。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2.以“谢谢你”为题目,写一篇习作。既可以写钟爱的物品,也可以写身边的人或事。注意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不少于400字。(30分)

附加题。(附加10分)

1.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不文明行为

乱丢垃圾

不尊重风俗习惯

对景区规定不以为然

大声喧哗

插队

随地吐痰

投票结果

72%

31%

13%

46%

8%

65%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是    ,请你写一条宣传语,呼吁大家文明出游。

2.“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

A.强拍     B.弱拍

3.“四面楚歌”这一成语出自《史记》中的(

)

A.《夏本纪》   B.《殷本纪》

C.《周本纪》   D.《项羽本纪》

参考答案:

一、1.熏陶 流泻 深渊 境界 销毁 建筑 哀伤 懒惰 奉献 爱慕 叮嘱 发誓 2.(1)qìn—jìn (2)xuán—xián (3)√ (4)chuàng—chuāng

二、1.A 2.聊 生 涂 炭 漫 山 流 离 盛 世 安 居 拾 遗 能 寐 变 化 呕 沥 孤 掌 思 源 3.(1)√ (2)✕ (3)√ (4)√

三、1.牵牛织女渡河桥 2.暖风熏得游人醉 3.偶见白鹭的低飞 恩惠 清澄的形象化 具有生命了

四、(一)1.D 2.C 3.B 4.D 5.B

(二)1.大约60 2.B 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3.她把菜篮挎在臂弯处,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4.“我”看到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或“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亲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承上启下

5.上小学时母亲牵“我”过马路去上学。 成年后的“我”牵母亲过马路去买菜。 6.写出母亲对儿子的挚爱。虽然时光流逝,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又写出了“我”对母亲的回报。

五、1.增加写字测试很有必要,可以让同学们掌握最正规的书写方法,并能够较深入地理解汉字书写规律;

传承汉字书写历史。这些都是电脑、打印机替代不了的。工工整整地写字,也是在教给同学们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 2.略

附加题

1.乱丢垃圾

文明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请时刻记着:我们是文明的中华儿女。 2.A 3.D

上一篇:爵士舞的基本舞步下一篇:导师对研究生答辩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