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对护士职业形象认知的质性研究

2022-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所谓形象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护理职业形象是指护士群体或个人在实践中的外表、思想、语言、行为、知识等外在体现, 包括有形的外在形象和无形的内在形象。它不仅体现在护士的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和姿态等外在形象中, 而且反映了护士的职业道德品质、知识、心理状态等内在素质。美好的护士职业形象不仅对护理对象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可以使护理对象产生愉快的心情, 获得良好生理、心理效应, 而且能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最佳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及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对健康需求的扩大,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患者对护理职业形象的认知间接地引导着临床护士的培养方向。本文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 探讨住院患者对护士职业形象的认知, 旨在帮助护士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 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缓解当下护患关系紧张的局面,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促进护患双方的身心健康, 有效营造和谐的服务环境, 从而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20例2015年5~9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妇产科、耳鼻喉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的住院患者, 入选者均能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态度并在知情同意前提下接受访谈。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或有严重认知障碍者;语言沟通障碍者。研究样本量的决定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 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 (资料饱和) 为标准。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 根据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诠释现象学的理论方法[1], 通过深度访谈, 了解并记录受访者对护士职业形象的主观体验, 将资料进行分析, 把其中的重要要素提炼出来, 并探讨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与周围情景之间的关系[2]。本研究访谈内容完全是开放式问题, 不加任何引导及暗示, 访谈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 您心中的护士职业形象是什么样;2) 您觉得护士和医生职业有什么不同;3) 您觉得社会大众对护士职业形象的态度如何;4) 您觉得目前护士职业形象的欠缺之处在哪里;5) 您心中理想的护士职业形象是怎样。访谈过程中根据实际访谈情况及受访者的情绪变化调整访谈内容及方式。

1.3 资料的收集及分析

本研究在征得受访者的同意及保障其隐私的基础上, 采取深入会谈的方式来获取患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及体验, 在访谈的过程中注意受访者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变化, 将谈话内容全部录音一并简单记录在稿纸上, 最后将所有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在访谈的过程中运用了Minichello等[3]提出的刺探和引导的方法, 研究者不设任何诱导式或构建式问题和框架, 以“请你谈谈你心中的医生和护士形象”这样一个开放式问题开始, 让受访者自由充分地表达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对探讨的所有问题都不做统一结论。在访谈过程中可通过比如说、例如来获得较为具体和详尽的资料。选择访谈地点如:医生办公室、病房会议室等地点, 每个患者访谈1~2次, 每次约30~60分钟, 每天访谈一位患者, 第二次访谈主要是澄清上一次谈话中不明确的地方, 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资料。

访谈结束后24小时之内研究者反复聆听录音, 阅读记录的文字资料, 回忆访谈过程中患者的表情及语气, 进行分析、总结、推理、归纳被访者真实体验中相似的资料, 由此形成主题, 并用资料来阐述和说明主题。在访谈资料的分析中采取了Colaizzi[4]的现象学资料的7步分析方法, 包括:1) 仔细阅读所有记录。2) 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3) 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4) 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5) 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6) 辨别出相似的观点, 升华出主题概念。7返回受访者处求证[2]。然后, 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主题进行整合, 并穿插自己的理解和反思, 使最终形成的主题间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并用Beck[5]的准则来评估此项研究的合理性、准确性和逻辑性, 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结果

2.1 主题1:护士职业形象千差万别

1) 护士=“白衣天使”。十五位患者认为护士的外在职业是形象美, 患者2说:“每天早上醒来都看见美丽的护士姐姐笑着对我们嘘寒问暖, 感觉疾病一下子好了很多, 心情也愉悦了。”患者1说:“你们美好的形象也代表着整个医院的形象, 外面很多人说你们医院护士的态度好, 医生的医术高, 所以选择了你们医院, 今天也亲眼看见了, 的确如此, 你们就是‘天使’。”

2) 护士的内在职业形象参差不齐。十三位患者认为护士与护士之间的专业知识面、临床实践经验、学历都不尽相同, 因此他们认为由于所受教育不同, 护士的文化素养不同, 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情操不同。患者15说:“虽然你们很多护士一起共事, 但从你们跟我们的谈话内容可以看得出你们的专业能力及知识水平都存在很大差异。”患者19说:“可能因为你们的工作繁忙, 个别护士看上去不是很耐心, 我们去咨询问题的时候, 她们就是冷言冷语的态度。”

2.2 主题2:护士、医生职业形象不可同日而语

1) 医生为主, 护士为辅。可能受传统思想“医尊护卑”的影响, 十一位患者认为医生是救命的人, 护士是助手而已, 医生说的话比护士说的话有权威。患者9说:“医生能给我做手术, 至少可以救我的命, 让我有继续活下去的可能, 而护士只不过是医生的小帮手。”患者10说:“医生的学历一般都很高, 大多是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 甚至有出国进修的经历, 而护士大多毕业于一般的卫校, 起点较低, 医生护士涉及的知识领域不尽相同, 所以医生当然权威些。”当问及护理领域的最高荣誉时, 只有两位患者能回答出“南丁格尔奖”。

2) 医生、护士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 是两个平行的职业, 两者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 都能体现不同的价值。患者17说:“俗话说‘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医生负责治疗, 护士负责护理。”患者14说:“我觉得护士很能干, 有时候可以为我们解决连医生都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 比如便秘、咳痰费力等问题。”这部分患者就能辩证地看待医生和护士这两种职业。

3) 医生、护士的职业形象各有不足之处。患者13说:“医生老是用许多专业术语, 三言两语地打发我们;对于护士而言, 有时候可能因为他们和我们沟通不当, 导致他们所做的护理与治疗措施得不到我们的理解和配合, 就会扭曲和误解护士在我们心里的形象。”患者12说:“医生服务态度差一点, 没有护士那么细心;当然医生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工作, 相比之下, 护士在这方面的能力可能会亚于医生。”

2.3 主题3:社会大众眼里的不同护士职业形象

1) 工作量大, 工作压力大, 护士职业受人尊敬。本次谈话中十三位患者表达了他们身边的人都能理解护士的职业, 认为护士处于高尚的社会地位。患者20说:“我们每天都看见护士在病房里一直忙个不停:铺床、打针输液、发药、指导我们活动、饮食等, 总之从病人入院到出院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2) 护士工作上班轻松闲暇, 工作内容单一。五位患者表示他们接触的部分人觉得护士的工作内容简单, 打针输液而已, 甚至看见一些小医院护士值夜班的时候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比如睡觉、玩手机等。

3) 护士的劳动付出与报酬不成正比。八位患者表示身边很多认识的护士经济收入一般, 跟自身的劳动付出不相符。患者3说:“你们整天都忙忙碌碌, 连去厕所都得赶紧, 整晚都在病房里不停地穿梭, 然而你们的经济收入也不高。”

2.4 主题4:理想中的完美护士职业形象

1) 着装整洁得体、典雅大方的仪表形象。十四位患者表示美的形象更愿意让人去接近。患者4说:“我认为护士每天保持面容清洁, 衣着整齐, 淡妆上岗, 以示对我们的尊重, 不应该佩戴戒指、项链、耳环等饰物, 以免妨碍各项操作。”

2) 端正优雅、协调准确的行为形象。患者14说:“人的行为举止、动作体态可以把交往不宜用言辞表达出来的意思表达出来, 加深言谈的语义和语感, 因此护士应该尽量学会在工作中准确运用体态语言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亲切坚定、言辞准确、清楚易懂的语言形象。患者16说:“我希望实习的护士学生别跟我说什么‘TDP治疗’、‘高频雾化’之类的专业术语, 我们很难理解, 说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语言, 我们更容易接受。”

4) 心胸开阔、真诚待人的心理形象。患者18说:“虽然我们很多时候能够理解护士的工作确实辛苦, 但是也希望护士能够体谅我们作为病人的心情, 所谓‘急患者之所急, 想患者之所想’嘛。”

5) 庞大渊博的知识形象。二十位患者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患者6说:“护士应该汲取医生身上的优良品质, 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用护士自身的实际能力来证明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同时也能提高护士自身的社会价值。”

6) 信念坚定、情操高尚的精神形象。二十位患者一致认为一名优秀的护士一定是以心灵美为本质、以真为基础、以善为灵魂, 永远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竭尽全力解除病人的痛苦, 抢救病人的生命。

3 讨论

1) 护士的形象是护士良好职业素质的具体表现, 它不仅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和文化建设, 而且与患者的康复和医疗护理质量有关。而多方面的积极有效措施相互作用才能共同促进护士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形成。对于国家而言, 鼓励支持大专以上水平大学办学,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重视对医疗卫生制度的完善, 从护士学生的教育开始, 关注护士自身的全面发展;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 利用合理的时间组织各类学习培训班, 开展各项新技术、新业务, 推荐优秀护理人才出国进修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 将优秀的人与事通过媒体、舆论等渠道发扬光大, 提高本院护士及整个医院的荣誉感。对于护士来说我们该怎样提高自身形象呢?在这里,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 有效的沟通便是缓解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提高护患沟通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保障护患关系和谐的基础, 作为一名护士如果能够为患者设身处地的着想, 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以心换心”“以诚待患”做到沟通及时到位, 我想患者必然会理解护理人员的苦衷和难处, 良好的护患关系一定会在日常的工作中, 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中得到升华[6]。同时, 由于护士大多是女性, 除了在家里要承担家庭责任之外, 在医院还要承担繁重的工作和医疗风险压力, 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安慰, 遇到紧急状况能沉着、镇静是当代护士的必修课, 力争要在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 保持内心平和、做到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将自己对患者的关心、对工作的热情都融入在轻言细语中, 让患者感到温暖[6]。除此之外, 还要努力加强自身文化素质水平以及专业理论水平。护士服务的对象是病人, 根据现行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对于患者要提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全方位照护, 对病人家属要提供适当的心理-社会的护理。要做好这些就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因此, 要塑造护士的理想职业形象, 完备的知识结构是不可或缺的[7]。现代护士要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不仅需要认真借鉴前人的经验, 也要立足自身所处的时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护士。

通过学校教育及官方媒体对广大民众普及新事物、新理念已亟不可待。

吴丽仪等在《病人家属对护士社会地位认知情况调查分析》一文中提到79.5%的病人家属认为护士在病人治疗护理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63.7%的病人家属认为护士处于高尚的地位, 但对“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这句话的认同只有38.4%, 不认同的有53.2%,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病人家属对护士在临床一线做出的努力还是比较认可, 但他们受长期传统的“主导-从事”医患关系型占主导地位、较为局限性的医患观念影响, 对“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这句话的认同感偏低, 也暗示了“医护之间强调其合作关系, 而不是主力与助手的从属关系”这一新的理念还需要得到大力的宣传, 这离不开病人、病人家属及社会各界人士自身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程度与国家对医疗护理事业这一新理念的普及程度[8]。通过学校教育、医院、官方媒体大力普及正确的医护关系, 让他们能够辩证的看待医生、护士的工作, 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 树立护士在他们心中的医疗工作者形象, 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提出有利于现代医学改革的群众意见和建议,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

2) 护士职业形象与护士职业价值相辅相成, 其职业价值的体现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护士职业形象的提升可以提高护士的价值, 同时护士职业价值的提高可以反作用于职业形象的提升, 两者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大家都知道医生的经济地位高于护士的经济地位, 这就直接导致了护士严重缺乏成就感, 部分护士带有情绪工作, 直接影响护士的职业形象, 从而导致患者期望值被毁, 增加患者心中护士职业形象的负面影响。同时, 我们不可否认这也反映出当下国家相关政策的盲点, 比如对国家大型综合医院的财政投入方面。同时, 医院对于护士的培养, 建议奖罚得当、公私分明、公平公正, 重视对医疗卫生制度的完善、提高护士护理工作主观能动性, 关注护士群体的发展等, 不断完善护理制度, 体现护士的职业价值, 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与国际护理事业接轨[8]。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20名住院患者的深入访谈, 了解了护士职业形象在住院患者内心的真实看法, 感受到了他们内心对护理人员的期望, 探讨了护士职业形象提升的应对措施, 希望通过本研究, 从社会、医院、学校、护士个人几方面着手努力来提升护士职业形象, 维护护士在患者心中高尚的白衣天使形象, 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从而使患者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最佳效果, 同时有效促进和谐、和平、健康社会的发展。

摘要:目的:了解患者对护士职业形象的认知, 有利于针对提高护士职业形象提出有效措施, 从而反作用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方法:质性描述, 运用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质性研究, 深入访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位住院患者, 使用Colaizzi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对护士职业形象的认知分为四个主题:对护士职业形象的认知;对护士、医生职业形象不同的认知;社会大众对于护士职业形象的认知;理想中的护士职业形象。结论:目前患者及其社会大众对于护士这个职业的认知参差不齐, 褒贬不一, 容易加剧当下护患关系紧张局面, 因此, 我们从社会、医院、护士几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一方面护士要坚定“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 努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另一方面提高护士职业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 以此维护患者心中医疗工作者的崇高形象。

关键词:患者认知,护士职业形象,质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魏誉民, 余婷, 谢凤兰, 钟慧珍.护士在护理临终病人中的真实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4) :302-304.

[2] 蔡雁, 施晓群, 金艳.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缺失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 41 (2) :105-108.

[3]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eaal.Indepth interviewing[M].Melbourne:Longman, 1995:138-152.

[4] Colaizzip.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logists view it[M]//Vaile R, King M editors, Exiestental-phenomenolgical alternatives for Psychology.New York:Oxford Vniverstity press, 1978:48-71.

[5] Beck CT.Qualitative research:The evaluation of its credibility, fitting-ness, and auditability[J].We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1993, .15 (1) :263-266.

[6] 张宏梅, 田丽红.护患沟通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浅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24) :3242-3243.

[7] 罗家信, 郭璇, 马改红, 等.基于胜任力模型探究与护士理想职业形象必要联系[J].时代教育, 2015 (13) :23.

[8] 吴丽仪, 冯绮玲.病人家属对护士社会地位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 2012 (36) :3443-3444.

上一篇: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下一篇:浅谈电气实训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