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管理工作计划

2022-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工作中,计划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能让我们更顺利的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拟写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留守儿童管理工作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留守儿童管理工作计划

如何管理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由“三农”问题衍生而来,涉及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建立起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问题日益紧迫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一个社会新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目前已有数以千计的农村留守儿童。于是“留守儿童教育”就成了学校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受农村整体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以及家庭教育缺失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面临道德、心理、教育、安全等诸多问题,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道德教育弱化、越轨行为日益增多等现象,具体表现在:

1.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目前,尽管有学者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会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下滑。

2.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由于留守儿童正处于青少年情感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猜忌,或表现出冷漠、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大多数留守儿童都非常思念父母,希望经常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3.留守儿童的品行问题。由于留守儿童正处在价值观萌芽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导向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加上自身判断力薄弱,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和行为的影响,从而养成不良的习惯或行为,长期下去,就会形成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交往困难,独立性差,坚持性差,不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社交技能水平低。

4.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问题。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生活和教育都存在不少问题和危机:儿童的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屡有发生,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失。留守儿童从教师那里得到的关心和帮助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要少得多。大多数教师都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是班主任和学校的“一块心病”。因此,许多教师对这些学生都采取一种“只要不出事,遵守学校纪律,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管理策略,放任这些学生的行为。

二、怎样建立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1.进行制度建设。要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放到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实质是教育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脱节的问题。教育管理体制并没有随着国家工业化、现代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进行改革与调整,反而加剧了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所引起的城乡分治、对立,造成了城乡居民在继就业、医疗、保障等之后的又一个不平等,即“教育上的不平等”。因此,要进行制度建设,加快户籍制度、用工制度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及附加在其上的就业、医疗、保障和教育等制度上的不平等,消除留守儿童产生的体制性根源。

2.需要政策导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体现着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各级政府的相关教育管理政策要体现出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平等权和公平权,取消针对农民工子女的一切不合理教育收费,真正落实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责任,建立起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政策导向机制。

3.需要法律援助。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是农村基础教育落实问题,也是国家义务教育法的实施问题。我国现有与留守儿童及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些法律法规对维护儿童权益,保障留守儿童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益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有些规定,如:《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应在户口所在地入学,《暂行办法》规定对农民子女收借读费等,都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悖,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因此,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建立起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法律援助机制,在留守儿童维权上实现新的突破,切实解决侵害留守儿童权利的问题。

4.需要政府财政支持。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建立起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财政支持机制,如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设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专项经费,各级政府教育经费向农村地区倾斜,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

三、现阶段有效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几个重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短效机制包括监护机制、教育机制、亲情机制和网络治理机制。监护机制是核心,教育机制是平台,亲情机制是关怀,网络治理机制是环境。

1.要保障儿童的人身权。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核心是要保障儿童的人身权,不能让留守儿童变成“流浪儿童”。缺少监护是留守儿童的一个共同问题,再加上不少地方很难完全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因此,留守儿童的人身权往往得不到保护,由此引发留守儿童的生存权、教育权和发展权等危机。因此,要建立起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监护机制,明确监护人及其责任、提高监护人的监护能力,保障留守儿童顺利成长。

2.要保障教育权。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儿童的教育(学习)问题,不能“富了一代人,耽误了几代人”。留守儿童监护的缺失,必然影响到其学习。因此,要建立起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机制,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功能,形成教育与监护一体化的教育管理机制。因此,应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或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接纳留守儿童或农民工子女,满足留守儿童学习的需要。

3.要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不能让留守儿童变成“问题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和“隔代监护”的缺陷,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造成身心失调。因此,要建立起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亲情机制,如:学校设立教师“家长代理制”,由专人负责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利用节假日与留守儿童家长进行联系,同时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要多方努力,营造好的环境。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温家宝总理指出: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农村基层组织、学校和全社会都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安全、医疗等问题,保障他们健康成长,也使外出务工人员无后顾之忧。因此,要建立党委重视、政府协调、社会参与、学校与家庭配合实施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网络治理机制,为留守儿童成长、成才创造一个健康、安全、有利的环境。

(仓学斌,大丰市第八中学,224100)

作者:仓学斌

第2篇: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就业谋生,随之在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他们普遍生活寂寞无聊、道德行为品质较差、成绩不好、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要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确保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建设好“四在学校、幸福校园”迫在眉睫。让留守儿童吃在學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学校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按照“十有”和“六化四园”要求,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完善食堂、宿舍、厕所、浴室和运动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校校通”“班班通”和图书仪器等设施设备配置力度。按相关要求配齐配足农村寄宿制学校宿管、安保、校医等工作人员。实施好“营养午餐改善计划”,积极探索营养午餐零利润的运行模式,保证用餐数量和质量,确保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质量,促进教学工作正常运转。

二是加强德育体系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学生良好品德。积极开展“三爱三节(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粮、节水、节电)”、“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三生:生命、生存、生活;四爱: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师长;五心: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五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祖国好·家乡美”和“我的中国梦”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活动为开展载体,强化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和爱乡爱土教育,培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2)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坚持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特长培养,促进城乡、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3)是建立完整的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以乐促学、以技促能、以情养德、以德育人”的育人理念,继续推进乡村少年宫、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等关爱服务载体建设和充分发挥载体育人功能。(4)是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好心理健康课,建设心理咨询室,满足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阳光心态。(5)上好体育课,多研究体育活动形式和质量,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开展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体质。

三是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优化细化学校管理。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民主决策作用、工会参与管理和监督作用、家长委员会参与和支持学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格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关怀,优化细化学校管理,把学校办成学生健康成长的温馨家园和精神乐园,让学生在健康的不幸中幸福中成长和发展。

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高效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研工作要以围绕开发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为指导原则,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孕育提高学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学习的坚定信念;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扛起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使命;努力践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让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挖掘农村教学资源,将乡情和当地民族文化纳入校本和地方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加大劳技教育工作力度,渗透职业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让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接地气”;加大“9+3”计划宣传力度,让家长、学生明白“9+3”计划的实施是政府惠及民众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措施,降低辍学率,特别是初中辍学率,拔高人民群众支持教育的激情,提升教育有效性。

五是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丰富课外活动。通过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为学生生活成长提供个性化选择的机会,帮助学生发挥独特优势,保护兴趣特长,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走学生多元发展的教育路。节假日、周末和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图书室、实验室等教育教学设施,为学生课外活动和个性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各类社会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资源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和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坚持教学与活动并重的原则,促进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校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学得用心、乐得开心,就一定能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单位:贵州省兴义市桔山街道办事处桔乡路小学)

作者:陈泽刚

第3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思考

[摘 要]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深入和发展。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思考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9.239

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还愈发严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1.1 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他们受教育程度和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一代又一代新型农民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程度和管理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2 是农村儿童自身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留守的特殊性,使其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在性格、行为、心理状态、思想品德等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对策,使他们和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1.3 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整体改革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受教育群体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对农村传统的教育管理进行改革,使之更加适合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这样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留守儿童品行方面的问题

2.1.1 道德观念发生偏差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弱化,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的引导,部分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上产生了偏颇。一部分农民工的家庭经济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了弥补对孩子亲情方面的缺失,他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采取“金钱+物质”。这样孩子极易产生“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甚至形成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2.1.2 道德行为表现异常

留守儿童因道德观念的偏差,在道德行为方面的表现出现异常。部分留守儿童缺乏起码的自我道德约束,未能建立起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也未意识到其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个别孩子因缺乏家庭监控,迷恋网络游戏,甚至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来往,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2 留守儿童学业方面的问题

2.2.1 学习成绩情况不容乐观

根据有关调查的数据表明,留守儿童的考试成绩中,优秀的仅占8%,较好的占16%,中等偏差的占54%,较差的占22%。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的考试成绩属于中等偏差。

2.2.2 学习动力不足

首先,留守儿童的学习缺乏教养监督,学习动力不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论他们学习成绩好或坏,都得不到父母直接的评价。留守儿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无人监管的情况。一部分自律性差的孩子因此缺乏学习动力,厌学、逃学甚至辍学,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

其次,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子女的总体期望过低。部分农民工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概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较低,放松对孩子的学习监管,对孩子的前途通常觉得能够外出打工挣钱就行。

2.3 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

2.3.1 情感淡漠

学前教育研究表明,婴幼儿期是人生情感发展的敏感期,只有重视亲子间的亲情意识和相互依恋感的培养,才能使情感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实际情况中,有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其幼年甚至是婴幼儿时期就离开他们外出打工,从而错过了与子女形成密切情感联系的最佳时期。一部分留守儿童对外出打工的父母并无思念之情,对父母也没有任何印象,极个别儿童甚至对父母产生了强烈的仇恨心理。

2.3.2 性格内向孤僻

多数留守儿童是活泼开朗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显得孤僻、自卑或者任性、自大。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或受了委屈时,十分想对父母倾诉,但是父母又不在身边,缺少良好的倾诉对象。正是由于得不到来自父母的亲情关爱,缺少情感抚慰,苦闷烦恼时又无人倾诉,久而久之就心情郁闷,性格内向、孤僻。

2.3.3 人际交往局限

监护人考虑更多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只要求他们尽量待在家里,以确保平安无事。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与同学在课余时间里的交往也不多,甚至有极少部分留守儿童处于空虚无聊、无所事事的状态,这大大减少了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机会,不利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4 留守儿童生活方面的问题

2.4.1 安全隐患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与意外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如游泳溺水身亡等。第二,受到他人人身侵害,如被拐卖以及受到性侵害等。第三,留守儿童自身行为失范,走上违法犯罪或者轻生之路。据调查数据表明,留守儿童生病后,有相当一部分是“自己找药吃”,甚至“不求医不求治”。这说明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留守儿童的家长或者监护人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卫生医疗常识。另一方面监护人既无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顾及留守儿童的卫生医疗。

2.4.2 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缺失是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缺失的重要因素和表现。农村家庭没有积极负担起教育责任,或对教育责任执行不利,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教育。由于观念上的淡漠和生活上的压力,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其教育管理时间普遍严重不足,这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的表现。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团聚的时间很短,有些留守儿童一年中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够与父母团聚,甚至有些留守儿童几年才能够跟家长团聚一次。教育管理方式不当,教育管理内容单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大多把文化教育放在第一,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关注较少,甚至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督促孩子学习,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方面受教育机会的缺失,致使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产生了扭曲。家庭教育管理不当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放任型。在外打工的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多数采取放任的态度。这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完全靠自觉,缺乏监督。第二,溺爱型。有的经济条件较好的外出务工父母,无力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只是在物质上满足他们、顺从他们,导致溺爱。第三,严厉型。一方在家的父母,往往因为工作繁忙,对孩子教育缺乏耐心,过于严厉;有的老人由于思想观念陈旧,也会使用粗暴教育手段。

3 结 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事关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解决他们教育管理的问题,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梅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策略研究——以河南省泌阳县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2]洪宇平.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作者:战晓华 李思林

第4篇: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三(1)班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园结合教育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及工作部署,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让他们在充满着爱的环境中成长,父母在外能安心务工,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搭建一个与家长、监护人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管理力度,完善各项制度。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留守儿童花名册的更新及档案的建立。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进一步完善每个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幼儿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幼儿园安排专门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幼儿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留守儿童花名册的有关内容。

3、加强对代管人和监管人的培训和指导。

一是运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访和“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留守学生”的祖父母等代监护人开展广泛而细致的家庭教育宣传,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增强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是对“留守儿童”常年外出打工的父母进行培训和指导。主要是充分利用中秋节、国庆等节假日,“留守儿童”父母返乡等时间,幼儿园举办相关的培训。

4、排除心理障碍,倾注人文关怀。

倡导“温馨”教育、“赏识”教育,让“留守儿童”感受“家”一般温馨的氛围。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开通心理热线电话。教师妈妈每两周不少于一次与“留守幼儿”或家长谈心、交心,并记好交流记录。充分利用好已开通的亲情电话、QQ视频室,教师妈妈每月至少一次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家长或托管人联系。举办一次留守儿童生日聚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的温暖。

关爱留守儿童,我们一直在努力。本学期,力争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借鉴别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以“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扎实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网络,使我园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第5篇: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一)

为了规范我校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特制订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我区教育民生工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为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发挥学校、社会、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改善农

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活动宗旨

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和潜能生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感到学校就象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学生和潜能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2、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

童建档率达100%,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5、拓展家教,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再提高培训工作。

四、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组长:潘超

副组长:秦军

成员:各班主任

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主要措施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

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4、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

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

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7、开展“九个一”活动。

(1).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料柜并分班级存放,实行一人一档,有一部电话机、一台计算机,有一定数量的体艺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学生在“家”中开展活动。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设立专线,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3).开展“一帮一”活动

各班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成绩测试和身心调查,让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

当“小老师”,给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安排一名小伙伴--学习上是好帮手、生活上是知心朋友,上课时提醒、督促其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时帮他完成作业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快乐时和他聊天,为他排忧解难。

(4).落实一名爱心妈妈

给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爱心妈妈,爱心妈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或家长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通过爱心的关心消除自卑感,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

(5).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积极实施“生态德育”工程,开展多姿多彩的人文关爱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

学生身心都健康。

(6).组织一次游览活动

学校不仅要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留守儿童,更在活动上给予优先。学校安排每学期到校外游览活动,使他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社会的关爱,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7).提供一个活动平台

学校搭建阳光平台,定期举行队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8).写一封亲情书信

爱心妈妈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教师、爱心妈妈引导学生每学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

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六、活动要求

1.各位教师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必须全身心投入这项活动,扎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2.各老师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确保活动收到实效,并按照爱心妈妈职责条款,认真履行,让学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六、活动行事历

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全面启动:

2月份

1、制定处室及学期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组织安排留守儿童住校生入住工作。

3、清理留守儿童档案,落实人员职责。

3月份

1、困难“留守儿童”摸底调查。

2、召开“留守儿童”会议。

3、“留守儿童”帮扶的落实及检查。

(二)整体推进:

4月份

1、“留守儿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2、“留守儿童”中“潜能生”教育课题研究工作。

5月份

1、开设留守儿童信箱、开辟留守儿童专栏和广播栏目

2、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之一教育讲座。

6月份

1、组织心理咨询室教师对留守儿童中的“潜能生”谈话,做好疏导工作

2、检查班主任“留守儿童”工作手册。

3、“留守儿童”工作整理评比。。

7月份

1、召开部分“留守儿童”家长座谈会。

2、调整、完善家长学校及家长委员会成员。

8月份

1、搞好留守儿童“家长开放日”宣传及接待工作。

2、组织召开留守儿童家长培训会议。

3、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工作

(三)总结评比

1、每学期结束前召开会议,对本学期留守儿童工作进行总结。

2.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收集材料,大力宣传活动成效,把活动推向高潮。评比各个团队、各个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小老师和优秀留守儿童。评比先进爱心妈妈。

3、学校组织召开大会,总结活动开展所取得的经验、成效和表彰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以推动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二)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道口乡中心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

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

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

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

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

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教导主任汲广然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也可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

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学期末表彰一批自强学生。

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三)

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落实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内容

(一)目标任务针对我班30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二)工作内容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

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妇联、团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我们组织这一次活动,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以便影响本地区不在利用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由于父母双双

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初一开始,直至18岁之前,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

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

四、活动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4月上旬

2、征求意见阶段4月下旬

3、召开座谈会5月中旬

4、拟定活动方案5月下旬

5、实施活动计划6月

五、活动的效果

群团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六、考核及奖励。

考核奖励分为两块。一块为牵手扶助志愿者、班主任。以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总分名次为考核基数,到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每上升1

个名次,被考核人加10分,保持在班级前5名的加10分。学生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以学校处分为依据),另加20分,学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加10分。

依据上述加分的办法,每一学年累计得出的加分总分即为牵手扶助志愿者及班主任老师的考核得分,考核分是多少就奖多少元。牵手扶助人员所得总分等于包保留守、单亲儿童各自所得考核分的总和。学校班主任按本班相关学生所得考核均分为实际考核得分。

第二学年的考核就以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依据,加分办法不变。

另一块是奖励学生(不含学校正常奖励)。设有班级优秀奖和越位进步奖。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在班级前第一名的奖100元,2—5名的即为优秀奖,奖学生30元。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比第一学期期末(或上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名次进步达5名的即为进步奖,奖学

生15元。

第6篇: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路口中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在此背景下,催生出了 “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些孩子,多半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路口中小学由于地处小城镇,去大城市打工人员较多,所以也有不少亟待关怀爱护的留守儿童。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并按照我校“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活动。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彻底了解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每学期中我校都要召开家长会,除向家长汇报学生学习成绩外, 更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重新核对并记录每位学生目前的家庭生活环 境,摸清各班留守儿童的变动情况,并及时上报学校作记录。使我校 能够及时掌握及时调整关爱这部分孩子的方式。同时,我们还要详细 了解每个留守儿童在家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了解他们心理健康问题和 情感意志问题。为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我校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 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

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

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 “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成立关爱小组,强化工作措施

我校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在成立 “留守儿童之家”的基础上,还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副组长,并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教导主任张舒涛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各班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为了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我校制 定如下几条措施,以指导工作: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中,除了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之外,还要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

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所有工作还要从最基本处做起。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实际现状,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 卡,详细记录每位留守儿童父母姓名、外出打工地址、及联系电话; 3 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及住宅地址,便于老师与家长、代

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2.营造关爱氛围,感受集体温暖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要求班主任老师学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的各个领域都要体现出对“留守儿童”的充分关注。教师们不仅要对他们的学习给予帮助,还要对他们的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第7篇: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011—2012年第一学期四年级(2)班留守儿童

工作计划

潘国友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1、分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千方百计使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真情关爱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二、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由班主任、班长、学习委员和各组组长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档案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有专人负责管理。

3、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

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

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5、建立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6、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要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8篇: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石子中心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重庆市、县教委有关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校广泛联系家长的优势,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援助渠道,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实现留守儿童心理有依赖、学习有进步、成长有关注、安全有保障、生命有阳光。同时,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完善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组长:阳光

副组长:陈红波秦宗武

成员:周竹钰赵令蕊

责任: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教导处)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安稳办公室)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班主任、任课教师)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任课教师)

四、主要措施及要求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规范留守儿童管理

1、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各种信息

2、留守儿童信息汇总表

3、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情况

4、留守儿童活动登记表,记录留守儿童参加重大活动的情况

5、班级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详细记载班级开展的关爱活动,充分发挥班级的作用,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的温暖。

(二)、打造“三位一体”的沟通平台

1、留守儿童师生沟通信箱:学校设立校内沟通信箱,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与教师成为知心朋友的沟通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信件的方式向教师吐露心事,教师作为知心人回信为其疏导沟通,使留守儿童得到心灵上的宽慰。

2、亲情电话、亲情视频:学校设立固定的亲情电话和视频聊天室,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给远在他乡的父母打电话倾诉思念,也可以通过与家长进行视频聊天缓解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想念

3、班主任电话访问家长:班主任电话联系家长,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疏导

(三)、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各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是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有专门人员对我校寄宿学生指导其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五)、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六)、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七)、加强寄宿制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三至六年级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较好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工作安排

工作安排以学校指定的计划为准线,各班级可以自行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

第9篇: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地成长,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领导部门和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我校留守儿童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下去,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学校组织教师成立关爱小组,要加强关爱,形成合力,大力宣传,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为此,我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学校创建阳光少年之家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为此,我们的措施如下:

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

首先建立阳光少年之家,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明确教师包保留守儿童,必须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信息档案和联系卡。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留守儿童可以不定期和家长联系。

三、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随时随地的关心,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并形成家访记录,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及时关怀,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五、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或者家长会。要求教师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两次并形成帮扶记录。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六、工作安排

1、讨论并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开展教师家访和学生谈心活动。

3、留守儿童信息更新。 4.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5.档案信息更新。

6.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7、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会。 8.继续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以上是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作出的关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计划,虽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们会不断的改进,不断完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六曲河镇初级中学

2016年9月7日

上一篇:中班数学教育活动下一篇:师范生个人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