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P下业财融合对财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23-0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企业全面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 管理会计理论逐渐完善并广泛应用于各企业当中。据中央财经大学的行业管理会计研究中心调查得出, 财政部共发布18项与管理会计有关的指引。中央政府及地方各政府发布管理会计相关内容31项, 其中中央部委共发布23项。省级部位共举办覆盖全国多个省市的管理会计相关活动6项。国家正为推进管理会计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在管理会计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一种新型的无边界财务管理理论——“业财融合”孕育而生, 这是管理会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探索。

一、ERP下业财融合

(一) ERP系统概述

于20世纪90年代, 企业资源计划即ERP系统被提出, 其跳出企业传统管理思维, 运用融合数据库技术、客户服务器结构、可移植开发技术等信息技术, 从企业整体供应链和价值链角度将物料资源, 财务信息资源, 人力管理资源, 信息管理资源等资源相整合, 汇合了离散型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 重新构建企业的业务财务信息流程及企业架构, 极大化地提升了企业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柔软性和适应性, 能够及时根据外部经济环境及内部经济业务的变化做出适时合理的正确决策。

(二) 业财融合概述

业财融合指的是在构建企业全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将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深度联动, 实现业务部门的项目业务活动与财务部门的财务活动有机结合, 整合企业资源, 实现整体优化配置。将PEST、SWOT、波特五力模型、麦肯锡7s分析、通用矩阵、波士顿矩阵等财务管理方法从价值创造的角度贯彻到企业项目业务流程当中, 参与业务的决策、预算和决算。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 企业财务会计的职能和视角不再只是专注于核算和监督, 更是将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融入企业项目运营的全局观和系统观。

二、对财会人才培养影响分析

ERP系统下业财融合趋势的不断深化使企业财务职能部门将财务视角从企业价值链末梢延伸至价值链前端, 通过透析财务数据, 融入企业业务管理, 剖析ERP前端业务流程和后端信息数据, 了解财务数据背后的实际含义与来源、钩稽关系等, 知晓推动财务数据流动的背后实际业务流程。但这种新型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势必对财会从业人员及财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极大的挑战, 基于信息技术建立的共享型财务中心和财务机器人的应用等大大降低了对传统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

从财会人才培养角度来看, 一方面各高校针对财会类学术的课程设置上并未涉及ERP系统、信息技术、财务共享、业财融合等课程, 甚至在会计基本理论上都与最新的企业准则存在脱钩现象。同时财会理论的学习并为企业实操相结合, 各地方高校经管院系虽会开设相关的会计实训模拟课程, 但其使用的案例严重于企业实际应用脱节。另一方面师资现状与行业发展相矛盾, 受行业发展冲击比较严重。部分财会类老师自身缺乏对最新会计理论的不断学习, 缺乏企业的实际实操工作和缺少信息技术理论的相关背景和知识, 教学案例中涉及信息技术理论最多以介绍软件或考题形式出现, 这与实际应用有较大差距。虽然学校层面和教师自身正寻求改变和突破, 积极应对, 但仍存在滞后性。

三、对财会人才培养改革方向研究

近几年来, “业财融合”理念逐渐成为财会领域讨论的热点词汇, 且其含义与内涵也被更多的会计工作者了解与认可, 业财融合趋势已经愈发明显。基于对ERP系统下的业财融合与价值创造的发展趋势和通过对财会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再思考对财会类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探索。

(1) 加强信息处理、资源整合等非财务专业技术培训。业务与财务相融合需要架构在企业完整的ERP信息系统体系上, 那么在财会同学专业技能培养上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相关的非财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提高数字化运用能力, 加强业务和财务两端的信息处理能力。

(2) 改良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行业发展变化灵活教学,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调研发现各地方高校的经管院系已经基于理论知识在实训教学方面安排了财务模拟课程实训, 包括基础会计课程设计、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等。这些都是有利于学生把学到专业化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实践, 但是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模拟课程设计方面目前存在单一性和滞后性, 与企业实操存在较大的脱节。且大多财务实训安排在学期期末, 与其余课程期末结业考存在冲突。这种任务性的实训安排, 既无法实际性的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随机采访财会专业同学之后我们得出以上分析, 同时经过探讨认为学校可以适当丰富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可以采用"课程设计+企业实习"的模式, 通过架设高校与有关企业合作的平台, 以高校为中心辐射一批可以长期合作的企业群, 以“校企合作”方式延伸校内模拟课程实训至企业真实操作当中, 这一方面很重要, 不能够深入到企业去学习, 就不能够真正掌握业务与财务的知识, 也就没有具备"业财融合"下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模拟课设的课程安排在学期期间, 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主导, 加之老师的全程辅导和教授, 通过长期的周期性短期模拟实训, 加强学生模拟实操能力。然后在寒暑假期间, 学校以自愿性原则安排学生到企业财务职能部门进行实际调研学习。其次,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相关学科竞赛活动, 例如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各种比赛, 以此增强财务分析与运作能力, 提高财会专业同学就业力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培养意识, 培养学生的职业会计观念和素养。专业培养意识往往体现出一所高校的教育理念, 同时它也彰显着人才的质量水平。育人是高等院校最基本的职能, 所以提高教学质量便十分重要。而对于广泛应用于社会诸多职业中的财会专业而言, 提高其的培养意识就更加重要了。在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大潮下, 财会人才的培养就必须体现出其在相对复杂的财务环境下能够运用所学的财会知识去处理相关财会活动的能力

(4) 在校财会类学生为了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 需要尽早明确职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不能将眼光局限于低效、低价值、低回报的传统会计工作, 摒弃传统的财务会计思想, 提高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意识。通过调研发现, 目前有部分财会类在校学生已经充分明确到自身价值定位并开始实践, 如考取CMA、ACCA等财会国际证书。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实习, 了解公司财务部门实际运营, 增强自己的实战经验。从提高综合实力适应业财融合趋势角度, 需要积极学习信息化处理技术, 能够熟练运用数据系统, 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字化处理能力。

(5) 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顺应行业发展。目前高校中财会专业教学内容存在滞后于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现象, 财会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需要紧跟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最新理论成果的变化, 学校从课程设置上需要涉及一些能够适应会计行业发展的学科知识。同时从人才培养目标上不仅仅需要培养具有极强专业知识储备的会计人才, 更需要引导他们树立对行业变化的感知能力和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对业财融合和会计转型的认知。

引导学生不能将未来的职业定位局限于传统会计的低附加价值和机械重复的工作上, 在学习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上, 提高沟通、预算、控制、决策与管理等更高层次的工作能力。从业财融合视角出发, 使财会学生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 学习业务、财务、信息技术等知识, 学习更加立体的经济知识, 从财务视角为企业业务活动中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培养更符合业财融合要求的人才, 为企业实现价值创造。

摘要:ERP系统下业财融合与价值创造趋势的不断深化使企业财务职能部门将财务视角从企业价值链末梢延伸至价值链前端, 通过透析财务数据, 融入企业业务管理, 剖析ERP前端业务流程和后端信息数据, 了解财务数据背后的实际含义与来源、钩稽关系等, 知晓推动财务数据流动的背后实际业务流程。新型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势必对财会从业人员及财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极大的挑战, 基于对ERP系统下的业财融合与价值创造的发展趋势和通过对财会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再思考对财会类人才培养提出如下探索。

关键词:ERP,业财融合,财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郭永清.企业财务存在三重境界[N].中国会计报, 2019-03-22.

[2] 卢碧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分析与研究[J].财会学习, 2018 (10) .

[3] 方永梅.积极推进业财融合助力公司价值创造[J].中国总会计师, 2017 (11) .

[4] 王蕾.基于价值管理环境下的企业财务转型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 2014 (2) .

[5] 宋广蕊.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会计报, 2018-08-31.

[6] 彭少杰, 裴潇.“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师, 2018 (17) .

上一篇:M公司成本管理问题研究下一篇:老年便秘诊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