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调查

2022-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职业选择调查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调查

当前,尽管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意识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也采取了很多途径和手段进行培养,但实际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建设现状,笔者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师生、校企合作企事业单位领导及企业一线班组长及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3份,有效回收率98.3%。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存在着对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认识不到位,职业素质的内涵素质点确定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建设亟待加强。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发展现状

笔者选取的1000名调查对象覆盖了6类人群,其中包括:65名企事业领导、120名企业一线班组长、130名学生家长、35名高职院校领导、110名高职院校教师、540名高职生。调查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大方面。在统计调查数据时,根据被调查对象与学生职业素质关联程度,将调查对象在数据统计分析中比重分成两类,一类主要是学校领导、专业教师以及企事业单位领导和一线班组长,所占比重为1.5;另一类是学生和家长,所占比重设为1。同时针对参与调查主体,笔者对问卷中素质点排序及重要性选择理解不一致的问题,对数据进行正规化处理,将认为不重要因素从素质点的数据排序中剔除,标注为0,即该调查者认为此项不重要,不参与排序;将所有排序项目按自然数顺序重新排列。调查的数据采用标准 AHP 层次分析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建立素质点的判断数据标准,最终得到各素质点的综合比重。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笔者发现6类调查对象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认识存在一定差异,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仍然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校企文化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

对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认识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6类被调查对象在问卷所列的50项学生职业素质内容时,均按照自身的理解进行了选择和排序,所选的素质内容多少不一,排序也各异。在各类调查对象所选排列在前10项职业素质中,只有健康状况、诚实守信、学习能力3项是完全一致的,一致性只有30%。另外,不同调查对象所选的排序为前3名的素质内容被认为是最关键的素质要求,但对比后只有“健康状况”这个素质点是所有调查对象一致选择的。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尤其是企事业单位领导、企业班组长与学校领导、学校教师、在校学生之间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理解和认知还有一定差距。

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理解较为片面。在对不同类型调查对象的问卷统计中發现,有35%的企事业单位领导,67%的企业班线长,29%的学生家长,37%的在校学生认为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仰、政治立场等素质要求,不应纳入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中。但高职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上述素质要求的培养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作为企事业单位领导、企业班组长、家长和学生,他们在考虑职业素质内涵时,更多是从自身的认知和感受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职业素质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的界定缺乏科学依据。目前,职业素质内涵具体包括什么,不同调查对象对职业素质内涵理解和认知不同。此次问卷调查中,笔者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调查对象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现状,将目前与职业素质相关的50余个职业素质点纳入到问卷调查范围内。通过统计发现,在6类调查对象中所选的职业素质点有多有少,排序有前有后,素质点选择一致性只有67%。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统计计算,显然无法科学地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进行全面描述和界定,更无法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供可靠依据。

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建议

目前,国内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在注重学生高技能的培养同时,采取很多措施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但由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界定不明确、职业素质的内涵素质点确定缺乏科学性、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实际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距离用人单位和企业都对学生职业素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此,结合此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对于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建设提出如下对策。

正确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直接影响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所在家庭的安定和幸福。高职院校在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定位学生职业素质内涵时,应注重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吸纳更多与高职教育有关的主体参与,听取不同声音,吸纳不同意见,充分考虑参与主体的代表性和覆盖面。另外,由于用人单位和企业将直接面对高职毕业生,对学生职业素质状况的反应和评价更为直接和实际,因此在对意见进行梳理和分析时,应更加注重他们意见和看法,在最大限度上确保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确定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描述和界定上,在广泛征求不同群体的普遍意见的同时,还应考虑专业的特点和当前经济社会对职业素质要求,以保证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更加全面,不出现明显的疏漏。

提高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领是落实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推动者,他们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的效果。学校领导应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旗帜鲜明地强化和带领全体教职工在课程体建设、教学组织实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等方面落实和推进,使学校形成注重浓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氛围,为学校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积极转变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理念。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有赖于职业院校教师言传身教。职业院校教师应自觉加强对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的认识,提高对高职院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提升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能力和水平,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训的同时,主动将职业素质内涵融入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知。

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行业文化的有效对接。行业、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一种源泉,将行业、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进行对接,可使得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真实性和针对性,使得学生在学习和实际过程中感触更深,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进一步缩小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差距。

努力创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实践证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取得良好效果,工作难度很大。因此,高职院校应深入进行调研分析,了解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素质要求,认真制定培养目标。通过将职业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将职业素质内涵逐条分解细化,落实到学生能够参与各类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专业教学活动,通过实习实训、项目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习和感悟职业素质内涵,并在自己学习生活中进行实践,内化成自觉行为。

作者:潘晓艳 林惠莉 钱益军

第2篇:职业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摘 要:为了更好地掌握职业中专学生心理特点,以便更科学地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济南某职业中专在校学生的心理现状,并对职业中专学生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试图寻找解决的方法,以便能为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职业学校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好的时机下,各个职业学校的发展却不尽人意,当前职业学校面临的许多问题。职业学校招生与生存成了好多学校的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今天就以我对我们职业学校学生心理调查情况来谈谈职业学生的心理状态,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并希望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去解决学生因心理障碍而出现的一些问题,把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解决掉,为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我从事职业教育已有10年,而且一直做职业学生的班主任工作,所以对现在职业学生所存在的问题非常了解。现通过对我校学生的心理调查与分析,找出现在职业学生所面临的共同心理问题与解决方案。

调查背景:

(1)许多职校教师感觉现代学生不好教,学校感觉现在学生不好管理,那么现职校学生特点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是这次调查的重要目的。

(2)职校学生管理工作困难,学生学习兴趣低,精神不振,逃课、上网现象普遍。打架斗殴,夜不归宿时有发生。晚自习,整个班学生个位数等学生去哪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3)高中扩招,职业学校招生受到冲击,生源质量下降,人们开始怀疑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状况和质量。

通过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学生处、教务处的接触发现。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有关问题中,如学生的厌学、逃学、逆反心理及师生情绪对立等问题表现突出、值得探讨.因此针对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形式。①学生对心理学的了解。②学生对学校及教师的态度;③对自己父母管教的看法。

此项调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对本校08级计算机两个班,09级电子商务两个班共计187人。学生年龄在16~18岁之间。调查情况如下。

1 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

在调查中询问是否听说过心理咨询,有63%的学生听说过,其中08级有63%的学生听说过,09级有52%的学生知道.大体比例相当。男生有50%听说过,女生有78%有此概念。对于自己的心理问题,08级有50%的学生对于自己心理问题想通过心理咨询或者心理老师解决,09级学生30%的学生对于自己心理问题想通过心理咨询或者心理老师解决。此结果说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想通过心理咨询或者心理老师来解决。但是不知怎么去开口或者不知怎么去咨询。

当学生面对心理老师时,他们最常咨询的是:“我心理是不是有问题呀?”“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焦点?”“有没有学习的捷径呀?”“我现在这样将来能干什么呀”。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想知道“我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我怎样做就是心理健康”等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有这样要求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52%。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很关心自己的未来。他们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遇到了许多诸如人际关系、自信心问题、学习等方面的困惑。大部分学生都想通过心理咨询去解决。因此我认为。在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家长、学校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学校内展开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即使的发现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使自己健康快乐地在学校成长学习。

2 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态度

这项问题的提出是由于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厌学、逃学、素质低、难于管理。但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这样的呢?这才是老师们深入了解的问题,不是一味的在哪里埋怨。只有了解导致学生这些原因,才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

当问及学生是否喜欢上学时,不喜欢上学或者说厌学的学生实际占比例是少数的,无论在全体学生中还是在四个年级中,其比例不超过8%。但是那92%的学生也不是说都喜欢上学。这其中有40%的学生说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这个数字也应当引起我们老师的注意,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为什么又有40%的学生有那样的原因呢?学校、老师的原因又占了多少呢?学生的原因占多少呢?值得我们去思考分析。但是,两个年级中厌学比例虽然没有太大变化,而很喜欢上学的学生比例随年级升高下降了13个百分点。这应该是我们学校老师和管理者分析思考的,学生逐渐不喜欢上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竞争压力大?还是教学方式不适应?是没有信心自暴自弃?是社会环境某种程度的负面诱惑?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32%的同学认为爱学生是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同样比例的学生也认为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是优秀教师的品质,27%的同学强调: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优秀教师的品质之一等等。学生最不能容忍老师的缺点是:打骂人(22%),乱发脾气(20%),过分严厉(10%),不给学生留面子(16%),还有对学生不负责任,不讲理,不公平、并对学生进行惩罚等。

这些内容一反映出学生的愿望,二也可以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改善教学环境,降低学生厌学率,融洽师生关系的实际着眼点来考虑。

3 学生对父母管教的态度

在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说,对父母教育的效果还是基本肯定的,其中有73%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喜欢父母对自己管的太多、太严;把家长和老师两者相比较,学生们更看重老师的评价,占学生比例的70%,看重家长评价的比例是30%。但是学生们更看重老师的评价,这就更需要每一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慎重评价每一位学生。

调查结论:

(1)在学生中63%以上知道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他们也有兴趣通过心理学老师了解更多的心理学内容,包括如何成才,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如何取得好成绩等。(2)在学生眼中,爱学生、性格好、知识面广、敬业的老师是受欢迎的,而对学生态度粗野、专业水平低、修养差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建议教育机构或学校领导更注意提高现任教师的素质,包括性格、修养、专业水平,严格管理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水平,使教师队伍名符其实地成为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通过以上调查,希望能给各位老师与学校管理提供一个了解职业学生现状一手资料。希望我们班主任能更加去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去更加爱护我们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葛明贵.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葛明贵.学校创造学习心理与教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143.

①作者简介:王志同:济南信息工程学校,中教二级。

作者:王志同

第3篇:高校管理人员职业认同调查

行政管理人员作为高校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肩负着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重任,他们的职业认同与期待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行政效益。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认同感,促使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期待,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的话题。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认同与期望的现状,笔者对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三所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了实况调查,并提出了提升职业价值认同、构建正确的职业期待的对策与建议。

一、现状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认同与期望的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认同与期望的情况并不理想。在关于“你对行政管理职业价值认同吗”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75%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职业是不认同的,期望较高的行政管理人员仅占8%,17%的行政管理人员持中立观点。“你认为自己的职业期望得到满足了吗”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行政管理人员认为与自己的期望相去甚远,13%的行政管理人员持中立观点,只有7%的行政管理人员觉得满足并得到实现。由此可见,在技术突飞猛进、思想意识多元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较多关注的是影响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教学、科研等工作,行政管理工作被当做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边缘化地带。这种对行政管理人员缺少一定的认可与尊重的状况,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引发了他们对自身职业价值与期待的怀疑,导致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认同与期待低下的现状。

在关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认同与期望低的不良影响”的调查中,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认为职业认同与期望低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行政管理队伍不稳定,占到65%;职业道德价值紊乱,占到75%;职业倦怠感,占到55%;其他,占到20%。

行政管理队伍不稳定 认为行政管理队伍不稳定导致职业认同与期望值低的教师有65%,他们的观点是:我国高校在教学中重教学、轻管理,管理人员的选拔、培养不能受到高校重视,管理人员的地位与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面临较多的困难(意见人数占20%)。而且,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升高,对高校行政人员的工作要求提高,管理的压力和难度增加,让他们觉得权利与义务更加不对等,以至于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工作忠诚度下降(意见人数占15%),部分人员选择另谋出路,寻找新的行业发展,以至于行政管理工作队伍的不稳定,人员变动大,增加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难度(意见人数占30%)。

职业道德价值紊乱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行政管理人员很难静下心来去进行深入地理性思考和判断,从而在“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上会产生很多的情感矛盾和思想乃至人格的冲突。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对勤奋工作、默默奉献敬而远之,急于求成的短期行为时有发生。由于工作得不到认同,职业期待得不到实现,从而对工作没有热情,不讲责任感,也不能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进取精神与协作精神严重缺失,人生价值主体日益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体本位。因此有75%的教师认为,这个因素导致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认同与期待降低。

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等。调查中,有55%的教师觉得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典型的助人职业,该职业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很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现象:行政办公室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多数为日常管理工作,财务报账工作,离退休教师服务等事务性工作,琐碎繁杂、程序性强,耗时又耗精力,也不容易出成绩,长期从事这种事务性工作容易使人感到厌烦、迷茫、失落,找不到自我价值所在,从而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会导致行政办公室管理人员失去工作热情,对工作产生潜意识的抵触厌倦心理,给个人、学校、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原因分析

1.工作地位与薪酬待遇偏低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虽属于高校的一部分,但高校历来以教育教学为主,各项优惠政策都向教学倾斜,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特别是行政办公室管理人员处于学校的最下方,属于不被重视的一类人。在职务职称评聘、岗位进修培训、收入津贴分配、人员进出机制等方面,高校对行政办公室管理人员缺少有力的制度保障,其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地位也低于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导致行政管理人员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认为自己在高校的社会地位低,待遇差,于是他们的职业认同与期待降低,没有工作动力,对自身工作产生怀疑,心生厌倦。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目前推行的岗位津贴分配制度,学校收入的再分配优势明显在专职教师一方,行政办公室管理人员收入水平整体是较低的,年轻办公室人员与同时工作的具有相当职称和学历的教师相比,其收入状况和住房状况是明显偏低的。

2.多元化价值观的冲突

伴随着改革开放,新旧体制转轨,政策的出台及实施没有兼顾到所有人的利益,对执行某种行政管理政策可能引发的思想观念变化缺乏预见性和教育补救措施,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由隐性的潜状态转向显性的公开化,为此给行政管理人员带来思想混乱,造成心理创伤,从而引发其职业道德的失范,对他们的敬业精神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原本持有的价值观产生了困惑、怀疑甚至否定,继而接受一种功利性的个人实现价值观念,以至于有的人思想、信念淡化,有的人政治信念发生动摇,有的人组织纪律观念淡化,有的人追求不良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产生不利影响。

3.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长期以来,高校对行政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吸收、培养、使用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有力的措施,缺乏对管理人员系统的职业规划和指导,而且在琐碎、繁杂、耗时又耗精力的工作环境下,行政办公室管理人员也无暇顾及其他,更没有精力花费在自身的职业规划上,导致相当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职业缺少正确的认识,对职业发展和前途迷茫,以致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完成现有的工作。

4.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足

各项优惠政策向教学倾斜,对高校行政办公室人员也缺少必要的职业培训与指导,造成大多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处在一无教学、二无科研、职称难评、职务难上的困境中,对自身的发展感到迷茫与不解。就拿行政办公室管理人员来说,他们是处理日常的事物、距离学生最近的人,为学生的成长、学习、生活操心劳力和促进学校的发展是他们的工作职责。行政办公室工作细致、琐碎、工作时间长以及随时可能应对出现的突发事件,同时行政办公室管理人员在学校中的社会地位使他们面临着职业定位和个人发展的艰难选择,加上高校对他们缺少必要的职业培训,高校行政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不能得到同步提升,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足,以至于造成他们的心理不平衡,职业价值认同与期待下降。

三、提升高校管理人员职业认同的建议

确立坚实的职业认同,构建合理的职业期待,需同时满足其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即自身对于职业认同与期待的真正认识和践行与外界对管理工作的认同和肯定。

1.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地位待遇,激发工作潜能。针对要改变高校管理理念、加深对管理岗位重要性的认识,把管理、教学和科研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公正、公平、科学的分配制度。在评定职称、津贴分配、福利激励等方面应与教师、科研人员一视同仁,满足管理人员的合理需求,对行政人员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和认可,解决行政人员内心深处的心理失衡问题及后顾之忧,使高校健康、有序、和谐地发展。

2.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高校管理体系。在人事聘用制度方面,要进一步深化高校职员任用机制的改革,落实岗位责任制。在考核分配制度方面,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将工作业绩与晋级、分配相挂钩,并通过激励机制,增加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使他们敬岗、爱岗、乐岗。

3.加强自我心理调适,提高心理素质。当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认同与期待出现困扰时,除了外界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和健全高校保障机制外,行政管理人员应着重自我调适,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节,才能保持建立正确的职业认同与期待。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自我心理调适,首先要学会自我心理教育,增强自我适应能力与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勇敢面对和有效应对压力。其次要改变角色认知,增强事业归属感。行政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愉快地接受职业角色,构建正确的职业认同与期待。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要全面了解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缺陷、长处和发展潜力,肯定并接纳自我,对自己的事业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认同与期待。

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升整体素质。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意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促进高校行政管理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提升高校竞争力的一种尝试。因此,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开发、评估、反馈和修正等综合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对行政办公室管理人员职业培训的投入与支持,鼓励办公室人员对自我的职业规划,帮助和促进他们实现职业发展目标,提升辅导员整体素质。

作者:杜英芳

第4篇:大学生职业选择调查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姓名:庄荣洲、赖忠权学号:08081030、08081028

班级:08级行政系10班完成日期:2010年8月22日

指导教师:题目:大学生职业选择调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

1前言

正确的职业选择是是铸造人生成功的基石。每一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不可能逃避对于职业的选择,在当下就业难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显得尤其重要而且严峻。择业是一个千年不变的话题,因为它所造成的也许是影响人一生的后果。我此次的调查内容主要着手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从而分析在这种选择模式下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我们个人对这种影响的一些看法和理解。

1.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产业区域分布的变迁,不同地区、不同社会人群对其职业的选择也相应由了一些发展和变化。有的人喜爱所从事的职业,并将其作为毕生奋斗的事业,从而取得了事业的成就。可是有的人仅仅将职业看成是一种谋生的工具和手段,综而碌碌无为。此外,职业实践也实现了个人自身的价值。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取决于他的职业。我国目前的职业类型多达一千多种,同时由于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面临这样的状况,择业就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在众多因素影响下的有择业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了。

1.2调查目的

这次通过对大学生职业选择情况的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倾向,同时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分析相关的情况,提出我们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1.3调查意义

选择职业是人生一件大事,如果选错了,可能会遭遇许多的挫折与坎坷。大学生职业选择受到多种隐性因素和显性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从而掌握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与其相应的社会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了解大学生对于职业的选择对社会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提出更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2调查的设计和实施

2.1调查的理论依据

为了从不同角度对我们大学生职业选择各种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我们从多个层次进行了调查。

我们的基本设想是: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是来自多方面的。主要有: 2.1.1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乃至职业成功发挥着持续作用。美国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和助手创立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学说,他认为每个职业的人都可以按下列六种个性进行描述:

1现实型:这种人手巧、有劳动兴趣,喜欢花时间干一些机械的事情。他们喜欢并且善于完成更具体的任务。一般搞农业和机械业的人这种特征较为显著。

2调研型:此种人以科学家为代表,具有爱思考和精确性的特点;对于抽象事物能耐心处理,但不喜欢社交和领导活动。

3艺术型:以艺术家和音乐家为代表,具有创造、不顺从和表现自我的特征;

1通常不喜欢例行的工作和重复的任务。

4社会型:以教师和辅导员为代表,喜欢人际倾向的活动,通常以服务为主,外向,并喜欢了解人;但是不大喜欢严禁的组织和机械操作。

5企业型:以销售者和管理者为代表,喜欢以社交能力来操纵人们,以达到经济的收获。

6常规型:以会议和薄记业者为代表,喜欢从事资料型工作,不喜欢含糊不清的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学研究表明,自主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能力相符的职业的劳动者,其劳动生产率比不符合要求的劳动者要高40%。另据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就能较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而对工作缺乏兴趣的人,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筋疲力尽。

2.1.2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一个人意识系统的核心部分,而且在根本上制约着主体因素的其他方方面面。它是隐藏极深的稳定因素,不易被观察和感觉到,但这丝毫不妨碍价值取向因素成为影响大学生职业定向与选择的本原因素。

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具体化和方向化,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各类事物的一般性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出比较明确而单一的趋向和情感,便成为了价值取向。随着价值观的基本定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基本定型。具体到职业认识领域,大学生对某种价值的追求与排斥,对某类事物的偏好与厌恶,对某种情感的向往与躲避便成为价值取向中与职业最密切的部分。一个大学生可以为了维持生计而工作,为了避免生活空虚而工作,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工作。在大学生看来,一种工作可能具有多种意义,这些意义直接作用于职业定向与选择。

2.1.3能力

能力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所必需的心理特征。能力常与知识相提并论,任何一种职业的完成都需要能力和知识的参与和配合。能力属于动态系统,知识属于经验系统,掌握知识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知识的掌握又要求相应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能够跨入大学校门,这一事实已证明他们具备了一般能力,即在基本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反应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同时,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也具有了特殊能力,即在专门活动中要求的能力,如写作能力、数学能力等。无论是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他们都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了参照系和定位器。在专业选择中,能力因素起到了参考作用,写作能力差的人一般不会选择新闻、文学专业,而语言能力差的人一般不会选择英语、教育专业;在职业选择中,能力因素则起到了定位器作用,不善驾驭文字的大学生是不会首先考虑文职工作的,而具备了初步的理论研究能力,并获得实际成绩的大学生很可能在所学专业上继续深造,以求获得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

以自身能力强弱作为职业选择考虑因素,是当今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尽管他们会出现能力的错误估计,但进行选择时仍是把能力作为一个方面来权衡的。低能力大学生有意识地选择高能力型职业或高能力大学生有意识地俯就低能力型职业,都是现实存在的。这两种选择或是造成了职业不适应感,或是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除非选择者有充分自信或职业具有足够诱惑力,大学生还是应当尽量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职业群中寻找合适方位,这样职业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大大增强。

2.1.4社会评价

职业社会对各类职业所持的倾向性态度总会通过传媒、习惯、舆论等各种渠道渗透到大学生职业评价心理中,成为大学生社会化认识的重要一面。尽管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职业分工不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类的强调,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实际普遍地存在着职业高低贵贱之分的认识,这种认识即是职业的社会评价。职业的社会评价受到社会心理的强有力制约。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评价,尤其是在传统心理仍然根深蒂固的当代社会,职业的社会评价往往体现出浓厚的传统色彩和保守色彩。这一点越是在不发达地区,便越是明显。个体工商户虽腰缠万贯,但其社会评价一直不高,这一现象与古代流行的轻商观念有密切联系,而恰恰是轻商意识成为大学生进入个体者行列的主要心理障碍。

职业的社会评价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社会认知领域,成为不自觉地考虑因素,尤其是他们对某种职业缺乏深入了解与切身感受时,社会评价作用会格外突出。大学生的社会评价内容也会发生变迁,观念的更新、思想的冲击、价值取向的调整都会改变其原有的内容,以至重新排列、组合理想职业的序列。

2.1.5家庭影响

家庭在人生大事上会留下深刻痕迹,其中,大学生职业选择就融合了家长意志。职业选择的前奏是专业选择,许多家长对子女的专业选择并不是耳提面命式的命令,父母影响更多地通过家庭环境的熏陶,逐渐融入了大学生的心理结构。出身农民家庭的大学生,对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作生活有着强烈感受,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和谆谆教诲中,作为子女的大学生就会拒绝选择父母从事的职业。艺术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在长期的家庭成员接触中,很可能继承父母的职业价值观,从而走上了父母的职业道路。但是,当子女与家长在职业目标上发生冲突,或者子女极力摆脱家长的意志的时候,两者的矛盾就会产生。父母们有一个天然的倾向,即把对子女的爱同对子女的控制乃至干涉简单地等同起来,父母对子女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这样做”是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措施,“为了你好”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的表达,通过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父母控制子女就会获得合法形式和情感支持。

2.1.6经济效益

经济利益在当今大学生职业选择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发展中的商品经济必然导致金钱意识的抬升,这是一个好事,又不仅是一个好事,这中间存在着极大的转换性和可能性。说它是好事,是因为职业必须具有物质激励才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否则将无法获得选择者的青睐。说它不仅是一个好事,是因为金钱意识如果一味膨胀,必然损害许多职业的本色,职业将不再是”职业”,而蜕化成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有人曾说,在当代中国社会,金钱扮演着上帝的角色。此言放在一部分人身上可以,倘若及之于全体(包括大学生)则不免过激。但是,金钱意识的迅速扩散和增强却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事实。

对于刚刚迈入职业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经济因素不可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只能在其能力范围内追求经济收入,获得经济收入。但是,如果大学生付出的劳动不能以合理的经济报酬加以实现,那么这就会促使其重新选择职业,并且将经济利益放到其考虑因素中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杠杆在当代大学生职业选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注意对象是出于就业状态的毕业大学生,同时也了解了其他就业群体的看法。

2.3实施结果

这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方法进行。学生样本共回收有效问卷147份,合格率为95%。本次调查问卷表的男女比例为:男生为47.7%,女生为52.3%。

2.4组织实施

本课题组共2人,采用分工合作的方法进行各项基础工作,在了解和收集了一切资料的基础上集中讨论、分析、商量对策等

2.5调查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调查质量,对于关键性的问题我们都采用集中讨论决策,对于细节问题同过层层校对的方式保证正确性,个人的相关工作是采用交叉检查的方法进行的。

2.6 统计推断和评价

为了保证数据等的可信性,在进行工作时我们都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尽量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避免出现人为的错误因素。所以此次调查的数据等的可信性很高,也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支持。

3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此次的调查。我们认识到了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家庭因素、个人能力、经济效益、个人兴趣爱好,等等。其中显示出经济效益以及个人兴趣爱好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之所以在职业中取得了突出成就,或者拥有专业优势而无工作业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兴趣问题。兴趣产生的内在驱力形成不断进取的工作精神,在不自觉中会推动他们排除种种困难。兴趣爱好也会发生变化,但一旦确定,就会为职业选择提供有向驱力,为职业成功奠定前提。我们同样认为大学生一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他们就会付出比做任何事更多的努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也可以让个人在工作中拥有愉快的心情,进而将自己的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经济效益方面,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物质需求地位突出的时期对于利益的追求无可厚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生活的需要,但是如果是对于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甚至是为了取得利益而不择手段就会对我们的社会和人民造成伤害。同时也会令我们民族的价值取向趋于低下。

4结论与建议

本次的调查已顺利进行,我们得出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严峻的局面,不仅仅是各种社会问题的滋生,同时也掺杂了大学生对于职业选择不合理的价值取向。例如高不成低不就以及过分的追求利益等等。所以,为了营造一种合理和谐的大学生就业环境,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一方面需要国家以及社会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个人也应该树立一种科学健康的择业观和先进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合理择业,充分就业,铸造我们更美好的明天。

5致谢

此次调查要特别感谢梁雪芳老师,不仅仅是对这一学期教会我们很多知识和学习的方法,也感谢她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包括为我们提供调查的版式和写作方式等资料。在此,仅代表我们小组献上最崇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

2010

5 庄荣洲 赖忠权 年8月22日

第5篇:大学生职业选择—收入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现状,引导大学生在今后职业选择中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便在毕业后能谋求个理想的职业。限于篇幅有限,特节选了六道典型例题进行分析。

1大学生理想中的职业类型

在调查的90人当中,有51票选择“脑力型”工作,占调查总体的53%;选择“技术型”的有24票,占总体的25%;“服务型”的有18票,占总体的18.8%;选择“其他”的仅有3人,占总体的4.2%;“体力型”的选择为0.可见,在未来的职业类型中,大学生从事的工作仍以“脑力型”工作为主。

2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因素

在调查中,有45票选择职业时考虑到“行业的发展前景”,占总体的42.9%;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职业的有18票,占总体的17.1%;看重“收入”的有15人,占总体的14.3%;有24人看重的是“个人能力的锻炼”,占总体的22.9%;以“工作岗位的高低”来择业的有3人,占总体的2.8%.总体上,大多数同学还是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的。

3理想中的就业趋向

在调查中,选择“回到学校所在的城市发展”的有6人,占总体的6.9%;有21人选择“回到生源地”,占总体的24.1%;有9人选择“西部地区” ,占总体的10.4%;选择“东部地区”的有39人,占总体的44.8%;有12人选择“回到中部地区”就业。到东部地区就业的近一半,到中西部地区择业的较少,可见,”东部地区“的吸引力还是挺大的。 4理想中的月工资

调查显示,理想中的月工资在“2500~3000”的有3票,占总体的3.3%;月工资在

“3000~3500”的有15票,占总体的16.7%;在“3500~4000”的有18票,占总体的20%;有24人的理想工资在“4000~4500”,占总体的26.7%;而月工资在“5000以上”的有30票,占总体的33.3%左右。可见,大学生对理想中的工资期望值是比较高的。

5对基层工作的态度

调查中有42票“愿意从事基层性工作”,占到总体的46.7%;“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的人为0票,“视情况而定”的有48票,占总体的53.3%。可看出,当前大学生绝大多数还是愿意从事基层性工作的。

6影响职业选择的人群

调查中有24票选择“听取家长意见”,占总体的26.7%;选择“听取同学朋友的意见”有6票,占总体的13.5%;按以“自己意愿”择业的有57票,占总体的63.7%;“随大流”的仅有3人,占总体的3.3%,选“老师”的0票,可见,当前大学生的独立性还是较强的,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想法。

本次调查数据仅供参考,限于时间仓促,错误在所难免,望不吝指教!

第6篇: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调查报告

90年代新好青年,独生子女第一代……现在的大学生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11月20日后,各招生单位将会蜂拥进入各高校抢人才。那么究竟大学生们最喜欢去什么企业?他们的就业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怎么找工作?

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西安1%、重庆0.94%、武汉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们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XX元,认为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1000-1500元其中认为每月能挣4000元以上的与希望值在1000-1500 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15%。只有9.4%的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

据国家城调总队的XX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为21577.24元。我们仅与深圳进行比较,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也不过1798元,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近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第一个单位能留大学生多久?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相对来说在1-3年。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死守饭碗已经成为过去时,不跳槽才难。

当被问到“您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多久?”时,25%的人回答1-2年,29%的人回答2-3年。6%的人回答3-4年。还有18%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内”,如果按照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为5年的话,再加上还有2%的人只想在第一个单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内会有70%的人离开第一份工作。希望“尽量稳定下去”的只有两成。

大学生们希望多大岁数功成名就?

59%的人希望能在28-35岁间打拼出一番事业。20%的人希望成功时间是25-28岁。大部分人期望的成熟期集中在25-35岁间。在35-45岁间磨练有成的占9%,无所谓的占9%,希望25岁以下年少即得志的占2%,希望自己在45岁以上才成功——宛如姜太公垂钓遇文王者最少,只占1%。

大学生找工作准备什么?

大学生们清楚地定位了自己应该具备的个性品质,他们认为企业看重的个性应该是“勇于创新”(18%)、踏实(17%)、合作(16%)、乐于参与竞争(10%)等,与信息时代倡导的个性特征相吻合。

而面试是将这些自信和气质的外在化体现。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1/4的人觉得在求职过程中最有必要购置的是“面试服装”,22%的人觉得手机是必不可少的,还有15%的人一定会在找工作过程中添置bp机,13%的人会特意购买电脑,当然书籍(8%)、上网卡(6%)、化妆品(3%)等也是不可少的。他们为找工作做了预算,四成人准备花500-1500元,还有23%的人准备花1500元以上,只有8%的人准备花100元以下。

第7篇:职业调查报告

汉语言091郁丹妹20090704010

5教师职业调查报告

一直以来都觉得教师是一个既神圣又伟大的职业。从小学到大学有无数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有些出色的老师甚至影响我们一辈子。到了大学,学了汉语言这个专业对教师有了系统性和专业性的了解,就对这个职业更加有了兴趣。无论是从工作环境,职业前景还是工资待遇,教师都是一个不错的职业。

行业背景知识

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我认为有三种知识应被视为教师知识的基石,即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学科知识。包括一般学科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教师作为一个专门职业,与其他专业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体现在教师需要对各种不同知识和理论进行选择、组织、传递和评价,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知识创新和增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各种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之贯串自己所教学科之中。因此,专业化教师知识的第一要求必须广、宽厚,这是教师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的。在专业知识指与教师任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是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内部系统的二次专业分工。一个专业化的教师,他所拥有的学科专业知识,应当比他所要教的学科基础知识丰富、深厚得多。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学科背景,才有可能全面透彻地理解所要教的学科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在教学内容选择过程中得心应手才有可能机动灵活地引导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练就实践本领才有可能引导和带领学生开展学科研究和创新活动。杜威提出,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教师,“第一个条件需要追溯到他对教材具有理智的准备。他应当有超量的丰富的知识,他的知识必须比教科书上的原理,或任何固定的教学计划更为广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常识。

工作环境

诚然,现在教师的工资和工作环境的硬件都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改善。如办公室放了些碰在闻起来芳香四溢的花卉植物放到办公室里作以点缀。环境改善后,办公室中教师们忙碌的身影多了起来,灿烂的笑容多了起来。教室里都有了多媒体,可以给课程增加了丰富性和节省了上课板书的时间。

但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人活着并不是为了吃饭”,教师的生活质量的好与坏,也绝对不是可以用吃得好、喝得好来下定论的。随着社会对于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对于学生的卷面分数越来越关注。

网上有一位老师反映:说实话教师职业环境大体还可以,但是随着这些年高校扩招和就业形势变化,现在教师里面也是藏污纳垢、人渣倍出。现在教师素质和过去10几年前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好多在社会上混不下去的人都想方设法进入学校。学校现在的风气比社会之差有过之而无不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教师群体中也非常盛行。你如果不幸进入了一个环境不好的学校(我指的是人际关系环境)。那你就比较累了。你会发现好多“优秀教师”“名师”都是靠混出来的,而没有一个真才实学。教师之间帮派斗争十分激烈,如果你仅仅从教师荣誉和学生利益考虑而多干活或者无偿加班,你将在这个学校一臭到底,评先进和职称的时候你永远是最后一个。我过去就有过这种冲动,出于对学生负责,经常无偿加班,最后被一些中年教师,里面还有个别“师德先进个人”教师污蔑为谋取私利、私自补课收取好处费,甚至说我是想出风头拉帮结派的典型等等让人寒心的话。那些“优秀教师”的言论还不如一个流氓,简直用垃圾来形容都是高看他们了。

职业前景 经过调查,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说是属于永远的“朝阳产业”,我选择教育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也是考虑到了它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的。 教师这个职业工作环境单纯,对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唯一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师人数已经饱和,可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少,这就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更为突出的条件。

企业分析:学校,尤其是高校,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气息,易于形成良好的心态,而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普遍较高,可以自己的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调查得来的数据主要有以下:调查中有41.1%的人认为教师供过于求,有31.6%的人认为供求平衡,还有27.3%的人认为供不应求。考虑地区差异(偏远地区急缺教师)教师目前基本供求平衡。

职业任职要求 调查中我了解了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职业价师资格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2、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

(1)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是否属于师范教育教育专业应根据省教育行政部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省教育行政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来确定),其他中专毕业学历应视为不合格学历。

(2)申请认.定初中、初等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

(3)申请认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业中专、职高、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下同)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4)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且应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其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5)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3、教育教学能力条件:

(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解决教学和学生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课程实施、实现教学目的、掌握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能力和使用普通话提问、板书和讲解的技巧。

(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3)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要求:非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必须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国家承认学历的师范院校补修教育学、心理学,并取得相应的单科结业证书。

已在高等学校、师范院校或者通过国家自学考试等途径,学习了相应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并取得单科结业证书者,可免修。

4、身体条件:应当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我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最重要的一点是喜欢并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我认为教师是一个比较适合我的工作,工作环境相对单纯。同时,可能是当了太多年学生的缘故,我特别喜欢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我认为处在一群求学的学生当中,可以保持一种进取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时间,有能力,也有优势进一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我所就读的学校不是特别著名,在社会上竞争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我决定考研究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作为一所远程开放教育大学,它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网络资源,一个极其宽广的平台。学校在硬、软件设备上都为我们创造了优厚的条件。但是在实践经验方面,学校提供的机会不是太多,导致我们不能迅速适应社会。所以自己的事毕躬行尤为重要!

再补充几点,很多人都认为教师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但是从现在的社会现状看来,一个好的教师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非常可惜的。身体毕竟是革命的本钱。还有目前教师的工资并不高,导致很多教师不得不偷偷的开补习班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只一点科学的来说是非常好不利于下一代成长的,但是我相信不久之后肯定会有改善的。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普遍出现找工作难的问题。应对这一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加强专业技能修养,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工作内容

一、行课之前:

1.、作息时间考勤

2、是否按时提交课程计划

3、是否按时准备教具准备、点名

4、是否按时提交备课

5、是否按时上课

二、行课之中

1、复习前堂课程及作业讲评

2、课堂纪律维护

3、课堂是否互动

4、课后作业布置

5、节点测试

三、行课之后

1、课后作业批改

2、本专业相关课程设置、研究

3、相关课程课件开发

4、授课教学、教法研究

工资待遇

我调查了我们那个县里的一所普通初中的普通老师一年的工资除去奖金和各种节假日发的物品或钱,大概

5、6万,公务员基本一样,而且还有补课费、课时津贴,更重要的是教师还有完整的双休日和寒暑假等等。教师这个职业相对于比较稳定,很多人也是看中它有可观的退休工资。

第8篇:职业调查报告

调查职业:景观设计师

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是以景观的规划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他的最终目标是使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景观设计师的称谓由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非正式使用,1863年被正式作为职业称号,奥姆斯特德坚持用景观设计师,而不用在当时盛行的风景花园师,这不仅仅是职业称谓上的创新,而且是对该职业内涵和外延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扩充和革新。景观设计师有别于传统造园师和园丁、风景花园师的根本之处在于: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景观设计师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绝不是某个层面的(如视觉审美章义上的风景问题)。景观设计师的所面临的问题是土地、人类、城市及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及可持续的问题。他是以土地的名义、以人类和其他生命的名义,以及以人类历史与文化遗产的名义,来监护、合理地利用、设计脚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 景观设计就业领域

景观设计师适应的就业领域宽广,能参与景观建设的全过程,具体岗位有:1设计院、所的专业设计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者。

2专业学校和大专院校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3景观设计员(师)国际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者。

4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的公务人员。

5企事业单位的环境景观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者。

6城市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环境建设工作者。

7施工企业的景观建设施工和施工管理工作者。

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

(1)景观规划设计

(2)园林绿化规划建设

(3)室内空间环境创造

(4)景观资源保护

(5)废旧工厂改造设计

(6)旅游、度假景点规划设计

职业概况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向前推进,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景观设计的热潮。沿着改革开放的足迹,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师的需求日益提高。目前已有上万计的设计人员从事景观设计工作,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各大城市,尤以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重庆为多。景观设计师从事的工作领域涉及环境景观建设的诸多要素,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它的专业及核心是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及设计,其相关专业及知识包括城市规划、生态学、环境艺术、建筑学、园林工程学、植物学等等。

由于景观设计专业长期包含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诸专业设计之中,从事

景观设计专业的人员资格参差不齐,影响了景观建设的质量提升。规范景观设计的职业标准,极大地有利于我国景观建设的发展,缩短我国城市建设与国际城市建设的差距,提升我国设计人员国际交流的起点。

景观设计师的职责

一、 组织实施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二、 制定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建站条件,负责建站条件的审查,并指导其开展工作;

三、 制定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的资格要求,并负责组织资格培训与考核;

四、 组建林业行业特有工种的试题库;

五、 参与制定林业行业职业技能标准、鉴定规范;

六、 参与推动林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七、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及有关问题的研究与咨询服务。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景观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景观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景观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景观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职位要求

园林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良好的景观设计能力,熟练掌握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业务知识与操作系统;有施工图经验,熟悉植物配置,具备较强手绘能力和较强的详图设计能力,良好的写作能力。 景观的定义景观,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呈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园林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叠水。而一个更文学和广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中国的景观设计发展

中国大陆的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其中突出贡献者是俞孔坚大师。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加拿大奥雅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是加拿大陴诗省注册的专业景观规划与设计公司,由几位从国外归来的有志于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专业人员于1999年在香港成立,现已发展为深圳和上海两个办公室,人数近两百人的大型专业景观规划和设计公司。

职业前景

我国的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明确了景观设计的企业资质核准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景观建设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大部分景观建设项目的设计也由相应的设计单位完成。由于设计单位的人力资源需要,促使我国的大专院校纷纷成立了景观设计专业。但专业设置的年限很短,教材尚不统一,学员的素质水平和专业水平很不一致。所以,本职业标准的形成,特别是职业培训显得至关重要。在国外,景观建设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已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一部分。形成了教育注册培训执业和继续教育等一系列完整的职业制度,也聚合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优秀的领军人才,建立了行业协会的社会管理体系,成为社会分工的有力支柱。

我国的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北京的申奥成功和上海的申博成功为我国的景观建设带来了难得一遇的机遇。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极大地促使了景观建设的蓬勃发展。众多的就业机会给景观设计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景观设计师职业的设立,其基本作用和目标在于运用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环境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保护与利用自然与人文风景景观资源;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组织安排良好的游憩环境。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公共环境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保障了人民生活财产的安全。这对于我国环境景观的健康发展不仅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更有深远历史意义。

班级:艺术设计一班

姓名:于丹

学号:200914310614

第9篇:职业规划调查问卷

尊敬的同事: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和企业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公司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那么您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又是什么呢?不妨试着回答以下的问题: 选择请打“√”

1.您认为职业规划很重要吗?

是() 不太确定()不是() 没有考虑()

2. 您是否了解职业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是() 不太确定()不是() 没有考虑()

3.您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

是() 不太确定()不是() 没有考虑()

4.您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是() 不太确定()不是() 没有考虑()

5.总的来说,您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现状满意吗?

是() 不太确定()不是() 没有考虑()

6.您是否了解您所从事的职业需要具备什么职业技能?

是() 不太确定()不是() 没有考虑()

问答题:

1、您对目前的工作哪些方面最满意?哪些方面最不满意?您认为理想的工作是怎样的?(包括职位、行为、待遇等等)

2、您对未来有哪些方面的规划?有达成这一定位的资本吗?计划学习哪些技能?是否愿意经历某种挑战?

3、您明年的目标(计划)是什么?您在五年内的个人目标和职业目标分别是什么?您的长期职业目标是什么?

谢谢您的参与,衷心地祝愿每个人都成功!!!

行政人事部

上一篇:it销售工作计划下一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