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群体特点

2022-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学生消费群体特点

基于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的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以AISAS 模型为基础,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总结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现状、消费特征和消费结构。针对大学生消费特点,为企业制定可行的营销策略,包括:注重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定价与产品质 量,树立品牌意识,分销渠道的选择,重视售后服务与消费者满意度以及注重名人效应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争取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营销

2017年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达 2695.8 万,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大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的市场消费容量高达600多亿元。大学生群体走在时尚的前沿,未来十年在社会中扮演消费的先锋,消费的能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强。因此,拥有大学生消费群体市场已成企业的市场目标,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大学生群体消费状况分析

针对大学生群体消费特点,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涉及大学生每月平均消费额,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分布情况等,希望通过准确有效的调查为企业制定高效的营销对策,提出符合大学生群体消费特点的营销建议,让企业充分了解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并结合当今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的营销决策。

(一)调查对象基本特征分析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主要按照一是性别特征分类,二是月生活费分布为标准,对男女不同消费特点比较。调查中81.25%的大学生消费收入来源是家庭,6.25%的来源是自身兼职,还有成绩优秀大学生,占调查对象的 12.5%,消费来源包括奖学金、竞赛奖金、创业资助金等。

(二)调查对象的消费结构分析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部分学生的理财能力有所欠缺,男生与女生的消费行为有着显著的不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近年来,“互联网+”等的蓬勃发展给市场提供新的营销机会。75%的调查对象的消费主要是服饰、鞋等,大学生群体比较注重自我形象,提高自信心。还有 12.5%用于购买课外书籍方面,随着年级的不断提高,就业压力以及自我要求不断加强,通过购买课外书籍,报考各种证书或是辅导课程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人际交往中大约有 75%的消费在聚餐上,无论社交还是自身的改善伙食方面,聚餐的次数有增无减。另外,女生的日常消费都集中在网购、化妆品和美食上,约占43.75%。她们追求时尚,“不化妆不出门的”时尚思想已经深深融入她们的思想当中,在朋友圈中晒美食、晒化妆品,不仅是她们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追求,也成为朋友间交往、沟通和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男生消费群体,热爱运动与电子产品,大多数消费都花在了电子科技产品上,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只有短短几个月,无疑在不断更新设备,占据大部分消费比例。

二、大学生群体消费特点分析

(一)追求品牌与时尚消费

从消费者的视角,品牌是商品的代表与凝聚,既能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又能充实消费者的精神世界,获得他人的关注度。在大学生群体的社交圈内,多数的消费者的月消费金额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拥有知名品牌必定会引起同龄人的关注。从企业的角度,近几年我国的经济不断地发展,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世界贸易化更是加深了国际企业之间的交流,每个企业的最终目标都是要让大学生消费者树立品牌忠诚度,品牌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对某品牌形成偏好,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一旦大学生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形成品牌忠诚,通过微博、微信、QQ 等社交工具,成为购买的主要指导因素。大学生消费群体以追求商品的时尚,新颖、奇特为主导倾向的购买动机,在选购商品时,看中商品的款式,流行程度以及个性化。

(二)注重性价比高的消费

大学生的消费金额来源比较单一,除了家庭给予的生活费没有更多的其他的收入,所以他们比较追求性价比较高的商品,商品既要满足最重要的一点追求因素即时尚,与此同时,还必须在他们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大学生消费群体以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为主导倾向的购买动机,当他们在选购商品时重视商品的质量与功效。

(三)讲究便携式的消费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信息发布、社区生活、自媒体娱乐和消费者购物已经转移到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上。与此同时,互联网已经在大学生范围中广泛使用。智能手机的普及也让大学生消费群体越来越依赖网上方便快捷的消费,线上消费尤其受到欢迎,外卖、代拿快递、代买饭等相关活动的出现都体现着大学生消费群体讲究方便速度的消费,值得广大企业重视。

(四)模仿或从众动机

由于受到群体的引导和压力,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会出现一种和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即从众。这种行为有助于延续主流社会文化,也有助于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大学生群体尚未完全步入社会,作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军有着鲜明的特征:盲目消费,缺乏自我消费体验,心态相对不成熟,尚未形成相对独立稳定的消費观念。群体之间的互动将无意识地使他们存在购买模仿,包括缺乏主见随大流的模仿,出于羡慕和获得认同感的模仿等。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大,通过名人广告,创造消费时尚很容易把大学生消费群体引导到过度消费或者从众消费中去,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消费群体购买行为的参照对象。

三、基于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分析的市场营销对策

随着在线论坛和互联网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企业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消费者不仅是盲目接收企业所传达的商品信息,在线交流与评论给予了消费者互相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到商品销售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品牌爱好者在网上交流学习,互相分享购物心得,积极参与话题,热情回复其他消费者的问题,这类行为在组织行为学中称为“在线品牌社群消费者行为”。因此企业在产品在设计上应该注重时尚与质量的统一,营销渠道上应该提高策略,通过广告宣传,产品设计的独特性以及销售渠道的多样性与前沿性等多方面进行策略分析,帮助大学生消费群体做出消费决策。

(一)AISAS模型的理论阐述

AISAS模型是由电通公司提出的全新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用于响应互联网和无线应用时代消费者生活的变化。强调切入各个方面,与用户体验密切相关。通过 AISAS 模型并结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特点与消费心理,提出相对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二)市场营销对策

大学生群体主要集中在 18~24 岁,需求具有多层次性与跨层次性。学习与人际交往的费用主要来源于家庭。大学生消费需求是跨层次的,他们都比较注重自我发展,物质上与精神上的满足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旋律,渴望在生理需求充分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实现自我价值需求。

大学生消费群体在消费时,对于时尚、实用、价格、品牌等多个方面的考虑因素基本持平,因此企业在产品设计时,要多方面的考虑关键因素。

1. 注重新产品的开发

企业新产品开发决策之前,须进行消费调查,消费调查是新产品构思的主要来源,也是检验新产品能否被成功接收和完善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年龄特点,是不断追求新鲜事物的消费群体,因此企业在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中,必须通过融入当下流行的元素,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这样的市场营销方法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与购买欲望。

2. 产品定价与产品质量

产品的定价如果与消费的承受能力或者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感知脱节,再好的产品也难打开市场。大学生消费群体自由可支配的金额不是很大,购买行为一定程度受购买能力的限制,追究物美价廉,经济实惠,希望产品拥有较高的质量和效用,因此企业在面对大学生消费群体时,应该从产品的调查设计开发宣传等多个环节控制成本,制定出大学生群体心中可接受的并且企业也能从中获利的合适价格。

3. 树立品牌意识

大学生群体消费者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相互之间的交往与攀比强化了品牌意识,因此企业在产品的市场营销中要充分让产品树立品牌形象,树立起品牌意识,就会形成公司产品的忠诚度,品牌忠诚的大学生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对于他们喜欢的品牌,很少会期望从折扣和讨价还价中受益。成功将某一新产品在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心中形成品牌意识,赢得忠诚品牌消费者,通过大学生群体消费的口碑,将品牌和产品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4. 分销渠道的选择

分析大学生消费群体购物方式,购买场所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电子购物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大学生手机普及率高达 98.5%。网络的快捷与方便是大学生消费群体购物时重要的购买因素,传统的实体店购物方式已不再受到大学消费群体的青睐。大学生群体日常除了上课,户外活动等,手机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伴侣,有 78%大学生调查对象表示更喜欢网上购物,满足了他们随时随地的购买需求,让他们与时尚离得更近。企业在分销产品的过程,不能单纯依靠实体店的推广,要结合时代潮流和大学生群众消费特点构建分销渠道。

5. 重视售后服务与消费者满意度

群体是指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进行互动以开展联合活动的团体。在沟通和联系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将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这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产生微妙的影响。针对大学生消费群体,企业应把握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特征,注重产品售后和满意度,努力提高产品信誉。互联网的发展让线上线下的消费者都能紧密联系,相互交流购买心得,不仅能够传达正面消息,也可以传达负面新闻。企业要关注产品的性价比和创新度,与此同时更要努力提高消费者的产品满意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是企业的市场营销的重要策略。

6. 名人效应

企业要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推广,聚集大量的社会关注度,能够帮助企业形成庞大的定向营销市场。现如今,化妆博主、养生博主、游戏博主、IT博主等各式各样的网红博主拥有大量的粉丝,在这些大量粉丝中,大学生群体占了一大半,企业在推出新产品的市场营销过程中,不能忽视他们给大学生消费群体市场带来的冲击,此外,影视明星的需求与选择具有代表性,更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客观地代表大学生消费群体,反应他们真实客观的消费需求,实现良好促销效果。

四、结语

在营销学的视角下探讨了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市场营销策略。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企业在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上要注重创新。面向大学生的新产品需求进行合理定价,注重产品品牌形象,注重分销渠道的选择,销售渠道不能太过单一,要结合当下电子商务的方便快捷,更加接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重视售后服务,努力提高大学生消費群体的满意度,充分发挥好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优势,使忠诚消费者能够在消费群体之间口口相传。企业在宣传新产品的同时,利用贴近大学生的群体名人进行广告设计宣传。

参考文献:

[1]雷银银.赵丽娟.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J].现代企业,2016(12).

[2]张玉荣.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集体经济,2009(07).

[3]王艳萍,胡煜莹.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J].经济师,2017(09).

[4]马智萍.大学生市场特点及营销策略探讨 [J].中国集体经济,2011(02).

[5]高志强.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2016(32).

[6]张振英.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特征与市场营销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彬

第2篇:民办院校学生群体特点分析与研究

摘 要: 把握民办高校学生的群体特点,做好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全面提高民办院校学生素质的基础和前提。在当前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民办院校如何能把握机遇,适应挑战?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今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切实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作出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民办院校 学生群体特点 德育建设 对策分析

民办高等学校教育,在十来年发展的时间里,以其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专业紧贴市场需求、注意实用型人才培养等优势,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下应运而生,并以旺盛生命力,迅速崛起。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办高校的发展前景。

一、民办院校学生群体的特点

民办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在形成,但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原因,他们自我教育与管理、自我完善的方式欠佳,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足。他们富于热情,乐于奉献,具有报效祖国、实现自我价值的远大理想,但普遍缺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心理上有急躁情绪,普遍反感目前形式主义、敷衍了事的德育工作,不愿参加统一的德育教育活动。

(一)思想行动上积极热情,但缺乏耐挫力。

民办院校学生高考失败后,有很强的不服输心理,对学习抱有一种强烈的积极性,特别渴望成功,渴望与自己昔日的同学一起进步。思维活动能力强,热情大方,喜欢交际,活动能力较强。在文艺、体育、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一切有益的活动中积极性与热情极高。但当遭受挫折或不顺利时,却容易感到烦恼、痛苦、悲观失望,甚至消极颓废,从此一蹶不振。

(二)学习行为上要求进步,但缺乏意志力。

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但由于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对,因此进步不明显。也有的学生不爱学习,怕学习,学习自觉性差,表现在上课睡觉或迟到、早退,甚至通宵上网,经常旷课,考试多门功课不及格。更有一些学生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没有刻苦钻研精神,缺乏恒心。还有一些学生不太啃书本,甚至厌学、不自律,因而其理论与书本知识不太扎实。这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学校的管理规定,在学习上缺乏吃苦拼搏精神,有决心没有信心,有心动没有行动。

(三)生活态度上崇尚创新,但缺乏分辨力。

民办院校学生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尊重社会美德和公益,他们追求和接受浪漫、新奇变化和挑战,他们自信独立却又重视评价、跟随时尚却又独特保守、富有理智却又冲动行事、不乏功利却又愿意付出、崇尚科技却又心怀忧虑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情爱方面观念开放,在成功方面否定金钱的最高标准。对于一些社会现象,表现得比较困惑,有时不知如何分辨对与错、好与坏。

(四)职业意识明确需求,但缺乏竞争力。

中学阶段职业意识的引导较薄弱,加重了大学阶段的矛盾与困惑。大学生进校以后一段时间处于矛盾困惑的过程。高中阶段初步形成的理想色彩未褪尽的职业意识使得初来乍到的大学生对大学幻想多于现实。又由于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的信息封闭,进大学后的专业思想教育的滞后,加之对专业的发展前途的不可预见性,招生过程中志愿调剂的普遍存在,等等,进校不久的大学生职业意识自由分化。多数大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自我教育,能将专业与职业协调统一,但少数大学生出现专业思想不稳定,厌学、得过且过、专业与职业之间有距离的现象。在职业方面,更表现出竞争力的欠缺,竞争力的基本条件不足,基础较差;竞争力的提升力不够,优势薄弱;竞争力的超越力欠缺,能力不足,等等。

因此,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学生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是突出的,我们应正确认识学生,分析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切实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民办院校德育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尚待提高。

民办大学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任务。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能力素质,而且要具备成熟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目前校园文化存在着形式化,偏离德育重心的现象,充分体现在重视显性文化建设,忽视隐性文化建设;封闭型的活动较多,对外吸取和辐射较少;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校园文化档次不高;局限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缺乏以教师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等等。同时,学校的迅速发展,学生规模逐年加大,对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认识的偏差和价值取向的差异,等等,导致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滞后于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速度。离开了大学精神文化,单纯的大学物质校园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只能流于形式与肤浅。

(二)主人翁意识培养力度不够。

我国大学德育没有以培养主人翁意识为目标,在大学校园内依然存有部分学生主人翁意识差,漫不经心、自私自利、随心所欲、缺乏自律、各行其是等不负责任的现象。现今,社会纷繁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社会上的风气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他们注重现实,注重物质与享受。一些学生对于理想的意识较为淡漠,在金钱、物欲中目标不明确,在社会上内心焦躁空虚、双眼迷茫空洞,不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精神素质的全面恶化,总是处于痛苦状态而难以自拔,长此以往,陷入追求感观刺激与放松精神修养的恶性循环中。这些问题,都将造成大学生主人翁意识的缺乏。因此,我们应建立以大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为立足点的大学德育体系。

(三)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有待完善。

民办院校普遍建校历史短,工作中客观存在着不足之处,再加上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校风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机关工作人员,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个别人身上存在自由主义倾向;校园常态气氛不浓厚,科研基础薄弱,教育管理规范不健全,部分年青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校园学习气氛不浓厚,学生没有真正形成热爱读书、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风气,学风建设有待加强。

三、民办高校德育建设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以德育教育为主渠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对国外的文化,学生面临着选择和评判,他们迷茫困惑,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必要的社会正义感遭到冲击。高校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当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德育水平。可以通过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或者座谈会、辩论会进行礼义廉耻诚信教育,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文化知识必修课或选修课,大范围地进行人文知识普及教育,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人格修养。

2.加强对学生群体的德育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群体如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兴趣小组等广泛存在于大学校园内,是以共同兴趣,以感情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学生通过组织和参加一定形式的活动,可获得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群体组织对于成员各方面影响很大,我们要做好群体的引导工作,把群体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平台。要善于发现精心培养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同学,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从而带动周围同学,形成“培养教育一个,带动一片”的局面。在大学生群体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上,委派素质好责任感强的专任老师对群体活动给与全方面的指导,通過积极高雅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3.充分利用网络实施德育教育。

当今时代互联网给高校育人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德育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网络德育教育是传统教育手段、方法的延伸,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关心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网络信息传播很难有效控制,对大学生有某些方面的消极影响。网络的迅猛发展为德育开辟了新的天地,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形式的多样化、交流的交互性、时空的无限性等特点都为德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网络促进了德育方式、方法的改变,网络加强了德育工作者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发挥自我教育、互相教育功能,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教育的格局。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目标。

在全面把握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的学生工作体系,坚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同时开设马列主义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新生军训、法规学习,抓养成教育,强化组织纪律,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等,加强正面引导和纪律约束,以实现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以学校管理为重点,完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教育大环境学校德育要发挥管理的效能,需要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动用各种德育资源,才能完成育人的目的。管理模式多种多样,但追求的目标都是力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社会责任感与社会道德感,使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德育教育管理必须注重实效性,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留下深刻印象,并持续影响其一生,引领和规范其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注重和发挥学生在其自身发展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制订符合学生发展的德育工作目标,优化德育形式,使德育教育方法更具个性化、综合化和有效化;德育的内容应贴近学生,重视学生的共同管理与自我教育管理,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学风是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校风学风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管理水平,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的灵魂和气质,是学校的立校之本。

校风、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校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因此,学校管理要以学生为主体;广大教师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氛围。大力倡导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力与开发智力结合起来。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对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和行为培养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把握民办院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的工程,只有以德育教育为主渠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目标;以学校管理为重点,完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才能切实保障民办院校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洪早清.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树立的若干观念[J].中国大学教学,2003,(1).

[3]于德顺,杨宏益.认识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探索教育创新的道路.

[4]温暑文.建设高职高专特色的校园文化[N].光明日报,2005,08,(17).

[5]潘留仙.从学生特点出发,切实做好民办高校德育工作[Z].

课题项目:本文是民办教育协会立项课题之阶段性成果,課题编号:GM2010054

作者:邵翠兰 向前

第3篇:学生群体境外旅游与个人消费贷款

[摘 要]当前境内旅游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但对于欧美、日韩等国家旅游所需的旅行社高额的押金或办理签证所需的资产证明让众多大学生望而却步。为了让旅游市场更为繁荣,也让大学生实现境外旅游的愿望,有关押金或资产证明的解决方法是必须也是首要要解决的。本人认为依靠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完善,加强银行与高校和旅行社的联系是必要的。

[关键词]学生旅游 境外旅游 人消费贷款

一、学生群体的旅游现状

(1)学生旅游方兴未艾。

旅游市场细分的深化使得旅游市场的开发越来越细,境外旅游成为深深吸引学生的一个旅游项目。在户外以旅游方式体现的实践活动(冬、夏令营)正在成为书本教育不可缺少的辅助教育方式,而学生拥有的固定假期——“寒假”和“暑假”以及黄金周“十一”更为促成其旅游行为提供了必要的时间条件。因此学生占旅游者的人数比例迅速增长。

据不久以前国外一份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世界各旅游目的地,大学生旅游者占全体旅游者的比例为:美洲32.9%,非洲26%,亚洲28.7%,大洋州28%。就中国而言,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的文化差异比较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国学生人数众多,总人数达到2.16亿人,出游人均每天花费约77.5元,按10%的学生出游计算,出游的人数为2165.54万人,那么我国大学生在旅游上的花费一年总计可达92.2亿元,这无疑是个庞大的极具诱惑力且尚未被深度开发的市场。

(2)学生的国际旅游观念。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观念促使高校学生们选择旅游作为扩大交际、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都认为旅游是一项极好的文化娱乐项目,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增长学识,结交朋友,陶冶情操。根据调查问卷中让学生选择最心仪的旅游景点,其中将旅游区分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区、民族风情区、城市旅游区、国外旅游区。结果如图所示,更令学生心仪的是国外旅游区。一方面,无论是国外的人文风情还是风景文化,都对国内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单就书本上的描述而言,学生更愿意实地探究国外的知识,以便于书本进行对照,扩展眼界。综上都可以看出,当今高校学生对国际旅游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3)学生境外旅游心切,欲游无门。

学生有着普遍的出游愿望。但是学生境外旅游市场却被各家旅行社忽视,且高额的境外旅游押金和严格的签证制度,大大缩减了学生旅游的现实机会。无论是家庭支持还是自己赚取游费,都无法轻易跨越境外旅游的押金制度或是自助游严格的签证制度。正式由于出行难,使目前的学生出游的现实机会呈现出距离衰减规律:省内游人数最多,国内其次,反而最吸引学生的海外游人数最少。为了扩展学生境外旅游的现实机会,必须及时解决旅行社所提出的提交保证金的制度。

二.商业银行的个人旅游消费贷款的局限

自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银行业开展了多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然而目前我国开展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的银行却不多。即使有些银行开办了这一业务,也是发展得极其缓慢。据了解,较早推出旅游贷款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已经不提供单独的旅游贷款服务,将旅游贷款与其他一些品种贷款一并归入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此外,2005年中国农业银行叫停了包括旅游贷款业务在内的5类个人贷款业务。究其主要原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1)就旅游消费贷款主体而言,一方面传统的消费观念限制了旅游信贷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驱使着他们利用资金去买更多的必需品而非旅游产品。另一方面收支于其的不确定也增加了旅游信贷的障碍,国内各种保险制度、福利制度的不完善,人们对未来的收入与支出存在不确定性,这些都导致银行个人旅游贷款业务的萎靡。

(2)就旅游消费贷款的提供者而言,由于利益驱动乏力,商业银行获利不明显使其更青睐于利益最大化的贷款项目,从而忽视旅游贷款业务。再加之申请个人信贷的过程繁杂,又是授信方,承担着较大的风险与责任,这种模式制约着消费者的信贷热情。另外,现今的消费贷款环境并不完善,信用机制不健全,银行就算占有大量闲置资金也不敢轻易借贷,必须通过有一定分量的担保和严格的审批制度才能发放。

三.学生群体旅游消费贷款的市场潜力

(1)学生群体的旅行热情带来信贷市场

学生群体是旅游的主力军,对外面的世界都有着极大的渴求知识的欲望,他们有充沛的时间和饱满的精力去满足自身旅游的需求,这不仅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投资,唯一限制出游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的缺乏,而信贷市场的出现为学生群体提供了国际旅游的可能,同时也给信贷业务带来巨大的市场。

(2)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修养,信用度高

银行信贷业务繁琐的申请程序和严格担保制度的原因,是减少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学生群体受过高等教育,且自身有着较高的约束力,日后的就业机会较大,具有很高的还款能力。再则旅行社押金制度仅作为保证金,在旅行结束后全数返还,因此,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更加降低,所以银行可以且应当将目光定向学生群体。

(3)学生进行消费信贷,可以起到宣传模范作用

首先,是由于学生群体众多,且思想开放、交友广泛,能够很好的宣传银行的消费信贷的优势特征,为银行争取更多的客户,提高银行的收益。另外,学生的高素质、高信用的还款行为能够起着模范作用,带动更多消费群体诚信借贷,按时还款,减少银行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针对学生群体的旅游消费信贷政策的调整

(1)放宽旅游消费贷款主体的限制

由于学生并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其所能提供的担保并不充分。所以,对于没有申请助学贷款或有其他大型债务的学生,可以相对降低申请条件,只要能提供对其有约束力的证明如完善的个人档案或学籍档案,无需严格的担保制度。在还款时,可以实行一次性还清或分期付款等多种方式。由于旅游保证金属于押金,一般可以一次性还清,学生只需支付一定金额的利息即可。

(2)简化旅游消费贷款的申请程序

银行应扩大营业服务网点,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健全信贷产品质量保障机制。在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信贷手续,让大多数学生感到旅游消费信贷手续方便。目前,银行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信用卡消费。信用卡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多次透支,不受时间、地点、支付对象的限制,具有“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特点是其他信用方式不可替代的。

(3)建立与高校联合的消费信贷体系

由于信贷主体是在校学生,为了节约成本,简化程序,银行可以与各个高校建立商业联系,对贷款的条件、要求、程序、合同的填写等进行培训,统一进行讲解、说明和咨询,需要学校、银行盖章统一办理,变繁杂的手续为简单。这样有利于更多的学生了解消费信贷优势,并最终成为银行的消费客户,为银行争取利润,同时也可以给学校带来收益,实现银行、高校、学生三赢的局面。

(4)建立与旅行社联合的旅游消费信贷体系

大多数学生出游都会选择跟团出游,这就使旅行社也成为借贷参与人。正是由于旅行社所提出的出境旅游的押金制度,使有旅游经费却无保证金的学生“出不了门”。因此,银行可以和旅行社进行交涉协议,与学生群体形成三方交易人。而宽松的信贷制度可以为旅行社带去更多的潜在客户。所以,银行提供押金,从学生和旅行社处赚取商业利息;学生提供有约束性的证明获得银行的借贷押金,并将此交予旅行社,从而实现旅行目的;而旅行社也能更好的实现商业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丽梅、保继刚 大学生旅行行为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 2000年11卷第4期

[2] 张捷、周寅康等 旅游地理结构与旅游地持续发展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32(地学专辑)146-151

[3] 霍力,杜文广 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 商业研究 1997(3)47-48

[4] 孙从海 消费信用理论研究与经验考察[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5] 作者简介: 白雪,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 0912国贸专业学生。本文由湖北文理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基金资助。

作者:白雪

第4篇:关于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的调查

报告主送单位:XXX

报告提出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报告提出单位:XXXX

关于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的调查

一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的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特殊群体有他们的特点,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取得经济的而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同时,大学生消费也难免有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也展开此次调查,对大学生的消费进行归纳和分析。

二 调查的方法及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大多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支持。大学生群体处于未成熟与成熟的过度时期,消费经验少,时常发生冲动消费。此次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3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18名,占调查样本总量的60%;女生12名,占40%。我们的问卷主要设计有四个月消费范围:300元以下、300—400元、500—800、800以上,其中月消费在300元以下和300—400元之间的学生很少,月消费在500—800元之间的占总量的73%,月消费在800元以上的占总量的27%。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中主要有伙食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人际交往、感情投入、形象消费、现代通讯工具的消费等方面。

三 当代大学生消费的新观念

1 消费倾向多元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的时代,步入着一时代的大学生不在满足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任然是其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手机、旅游、电脑等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在调查中,在问及“您的消费项目?”时,有83%的人选择了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着说明了当今科技的发达也深深影响了大学生消费,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潮流与发展。 2 追求时尚与潮流 大学生站在时尚的前沿,当然追求新异就显得理所当然他们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大学生的而共同特点。这体现在发型、服装、饰物、使用的通讯工具上。在调查中,有近50%的人的消费用于形象消费,这方面男生的消费占得比例比女生高,这说明男生也较注意形象。

3 日常生活消费特征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杂合对于大学生也不例外,日常生活消费时大学生群体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群体主要项目中,饮食消费明显高于其他消费,在调查中有93%人认为饮食消费时每个月的主要消费,可知,大多数学生消费时用于饮食消费。在调查到消费时考虑的因素时,有57%的学生认为在购物时以经济实惠为宜。有30%的学生认识在购物时以兼顾实惠和高标准为准,其次,也有很大部分的学生在购物时是尽量追求高标准的,其中部分占总比例约10%。我们在购物时考虑的因素往往很多,如:价格、质量、品牌、外形、时尚等。在大学生看来,质量和品牌占的位置较重,有47%的人考虑质量,27%的人考虑品牌,着说明大学生的消费观是既关注质量又关注品牌。在每个月的消费盈余情况调查中,每月有盈余但不多的学生占60%,超支的占13%,这说明大学生消费计划性较差,盲目花钱的行为时有发生。当今是个开放的时代,大学生谈恋爱已不是新鲜事。在调查中发现,在情感投入方面,27%的学生用于谈恋爱,这方面,男生的消费水平比女生高。 4.消费观念与态度

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处于半独立状态,即经济来源的依赖性即消费行为的独立性,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意识正处于逐步形成阶段,消费经验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调查中,我们把问卷中的消费方式设计有三个方面:能省就省、做好计划再花、能花就花。其中有8人选择了能省就省,占比重的27%,14人选择了做好计划再花,占比重的47%,有8人选择了能花就花,占比重的27%。也就是说有些大学生还是不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体恤父母的辛劳,只要有钱就是能花就花,月生活费几乎没有剩余的。调查中还是有让我们可喜的,那就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方面还是做得非常好的,因为他们懂得做好计划再花,这是理财的一种好方法。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月消费中是能省就省,他们在消费中属于理性消费的,不易冲动购物。

5 大学生由于还处于学生阶段,经济来源受限制,也较单一,主要有来自父母给的、兼职、奖学金、勤工俭学等。80%的学生的消费来源于父母,13%的学生时来源于兼职。

四 大学生消费状况普遍存在的问题 1积蓄观念淡薄,财商有待培养和加强 2过分的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3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4 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5 恋爱支出过度

6 无直接经济来源,主要依赖父母支出 五

大学生消费问题建议

1 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

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总结

大学生消费行为属于未成熟与成熟的过渡时期,消费观念也属于形成阶段,消费经验少,主要表现在消费态度既理智又冲动,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还是合理的,但有一些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不正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所谓的从众和攀比心理,不仅城市与农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一样,男女生消费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是大学生普遍的消费为。

附件

关于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的调查

您好!我们是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现在正在做一份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调查,以便更好

地引导大学生消费,特此展开这次调查,谢谢您的配合!

1. 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2 您所在的年级?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3 您来自?

A 农村

B 城市 4 您的零花钱主要来源?

A父母给

B 兼职

C 奖学金

D 其他

5 您每月的生活费是?

A 300元以下

B 300—400

C 500—800

D 800元以上

6 您的消费方式是?

A 能省就省

B 做好计划再花

C 能花就花

7 您的消费项目?(多选题) A 伙食费

B 学习消费

C 休闲娱乐

D 人际交往 E 感情投资(恋爱所需支出) F 形象消费

G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

8 您的月生活费是否有盈余?

A 没有

B 有但不多

C 超支

9 您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

A .以经济实惠为主 B 兼顾实惠和高标

C .尽量追求高标准 D 不清楚

10买东西,你比较注重哪一方面?

A 品牌 B 质量 C .外形美观 D 价格

谢谢签名:

您的合作愿您学业有成!,

第5篇: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有几个显著特点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目的比较单纯。虽然部分高校群体事件是由于高校学生利益受损引起,但总的来说,高校学生参与群体性事件,出发点是为了表达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的责任感,并没有社会群体性事件那样明显的利益诉求。二是行为较少暴力性。在有些高校群体性事件中,有学生采取了打砸、破坏校内公共设施等比较极端的做法,但是总的看来,出现这些行为并不是大学生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目的,只是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学生受现场情绪感染,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模仿、升级、并逐步失去了平时应有的辨别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种发泄。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方面,大学生关心国家,关注社会发展,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强;另一方面,性格和心理还不成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不够,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往往比较偏激,有时受网络信息的影响,易图一时之快,采取过激行动。因此,大学生尤其要提高理性认识群体性事件并合法合理维权的能力。

一是要树立责任意识。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精英,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其一举一动都受社会关注,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很大,因此,大学生不能忽略自己作为主人的责任。不能因为学业、就业等方面的挫折、或一时义愤,就采用群体性事件的方式激化矛盾来维权,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高校学生还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和讲座,让自己真正了解社会,清醒地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维护社会正义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二是增强分辨能力。对于转型期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大学生应学会辩证分析,多从建设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看待网络言论,也要学会辩证分析,互联网是个匿名空间,发言人的情绪化程度往往大于理性思考,难免会出现一些夸大其词甚至不负责任的言论。如果不加思考,让自己的现实行为跟着网络情绪走,难免做出偏激的行动。

三是要利用正式组织和社团等,表达诉求、培养民主政治意识。对于如何看待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大学生可以多跟老师、家长或同学探讨、沟通,必要时可以召开一个座谈会讨论。据媒体报道,华东师范大学建立有“学生参议制”,大学生每月以专题形式组织参议会,配合相关职能部门、院系,对学风建设、后勤服务、学生党建、数字化校园建设等进行参议;贵州师范大学学生模拟人大常委会会议参政议政,献计建言关注民生。高校学生可以自己组织社团,通过类似做法,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民主政治意识。

第6篇:论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论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姓名:学号:班级:连锁学院:保定分析

** ** **班 **

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论文摘要: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费行为 和消费心理也表现出了非理性的倾向。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时又明显存在着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需要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引导和帮助。

一、导言

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思想。因此分析其消费行为和方式,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消费趋势。

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使人能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它必须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大学生的感知和鉴别能力是比较强的,因为大学生对自己的需要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大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也比较高,他们有着比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不过其购买决策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大多属于纯消费体,经济能力有限,所以购买时格外慎重,表现出犹豫不决的现象。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可以指个人的性情或脾气,也可以指个人心情随情境变化而随之改变的倾向,亦即个体的反映倾向。大学生中多为多血质和黏液质,而胆汁质和抑郁质只占一小部分。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例如,一个人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对人热情、与人为善,这种对人对事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大学生由于刚刚开始步入社会,其消费经验有限,所以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多属于情绪型消费者。大学生要做到不受广告影响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这个消费群体中属意志型消费者的较少。大多数大学生是理性的,也属于理智型消费者。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一)理性消费,实用,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1.合理计划。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消费时都是精打细算,消费的盲目性并不能够用来形容大学生整体,当前社会上普遍关注 的大学生超前消费只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少数现象。 2.理性消费。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当代大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可见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主流是理性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选择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二)追求潮流和品牌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喜欢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而且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其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导向性较强,即前卫,时尚的选择

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其中也包括新的消费方式。很多商家都将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目标顾客进行市场销售,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 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其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这些追“新”族。同样,金融机构也逐渐将业务延伸到大学校园,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作为新业务的推动,逐步拓宽市场。国内首张专门面向大学生的双币信 用卡——Young卡的推出及使用情况,也证实了大学生对于信贷消费这种区别于传统的新型消费方式的认可和接受。以上都说明了导向性的重要性。

四、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一)所处消费层次与消费水平的矛盾

大学生是消费群落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他们不参与生产,是纯粹的消费者。大学生消费基本来源于父母资助、奖学金和助学贷款,个人兼职收入等。其中大部分人的经济来源仍然是依赖于父母、家庭。这种依赖性,使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经济状况直接挂钩。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已经在一万元以上。大学生们既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却享受着高档次的生活,且消费水平和质量往往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呈现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费现象。这个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与他们所处的消费层次不甚协调。

(二)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两极分化分明

大学生的消费,基本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生活消费,如吃饭、购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休闲消费,如娱乐、购物及其他;学习消费,如购 买与专业相关的工具或书籍等。 在这三个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较平均,比如吃饭,大多数同学每月都用200元至300元左右。饮食支出与生活费月支出大约占总支出的31.9%,这说明大学生们的消费趋向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学生之间比较消费落差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闲消费部分,这些高消费包括电子产品、穿着打扮、 交朋会友、文化消费等等。旅游、电脑、手机、恋爱被称为大学生的四大消费。对于能体现社会年轻人时尚、前卫等特征的高消费, 如通信、旅游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较之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体现的更明显。追求品位、高 雅、时尚、情调的文化消费,是大学生的又一特点。与这些新出现的消费热点增长迅速相比,学习消费所占比重要小得多。

(三)消费心理易受外界影响走进消费误区

追求高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和超前消 费诠释了后现代性的消费主义消费方式,也极大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追求时尚、潮流和 高消费已渐成大学生的消费趋势。虽然在前面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理性化分析中我们看到,大学生普遍持有理性的消费方式,但消费品的品牌和时尚特质仍然普遍受到大学生的重视。当代大学生现有的消费误区具体表现有:庸俗性消费,突出表现是人情消费;超前消费,消费远远脱离了实际;炫耀消费和攀比消费,以追求高档、名贵商品为荣。大学生群体虽然由于经济来源的限制,在校阶段的现实消费方式是理性的、有计划性的,但在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种消费主义的消费方式,而一旦时机成熟,这种对高消费的诉求就将导致他们的消费理性的颠覆和解构。

五、如何引导大学生向着健康、良好的消费观念去发展 据此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宽阔的文化视野以及对新事物敏锐的反应能力,所以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我们应该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长、大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与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学 的措施,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精力之间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的消费方式。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在这里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家长应该教育正在读书的大学生子女明确自己的消费定位,不能过于纵容。父母应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同时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关注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尤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突出,单纯的说教效果不甚明显,对其应采用结合现状的引导,用事实来帮助大学生建立自己合理的消费定位,摆正消费心态。

第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 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 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建议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可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具体操作型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第三,通过良好的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大学生的思想、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很容易受到校园内各种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对此,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和校风的建设诱导学生主动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消费行为。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与优良学风和校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7篇: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特征与市场营销对策_张振英.pdf

一、研究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的意义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人数众多 ,年龄段集中 ,需求旺盛 ,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 ,已经成为一 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大学生思想活跃 ,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在消费行为上 ,喜欢追求新潮, 并敢于创新 ,是时尚市场 的追随者和代言者。大学生追求品牌和时尚, 加之生活地区集中 , 生活方式相互影响, 对新产品接受快、 认知性强,消费行为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对社会青年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其消费行为对社会 的消费行为特别对年轻人的消费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 , 消费市场呈稳健增长的趋势。国家 是 “再穷不能穷教育”, 家庭是“再穷不能穷孩子 ”,这种思想在我国已经形成普遍共识。在此影响下, 大学 生消费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因此 ,大学生群体消费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有自身的特点和营销规律, 通过对其市场的分析研究 , 可以掌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以便于为企业提供商机,同时也利于其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企业只有根据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的需求来生产适销对路、符合大学生群体消费潮流和消费水平的商品,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的研究, 可以 为企业制订营销战略规划和进行产品设计、市场细分、营销策略策划等提供依据 ,同时使所提供的产品性 能、款式、包装、价格、广告宣传等更符合大学生群体消费的市场特点 , 以满足大学生群体特定的消费心 理 ,这对于企业进一步开拓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特征

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 ,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支持 ,消费行为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 ,但同时他们在消 费过程中又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 ,消费观念也处于 形成阶段,消费经验少 ,时常有冲动性消费。 大学生群体消费观念与态度。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处于半独立状态, 即经济来源的依赖性及消费行为的独立性 ;同时, 消费观念与消 费意识正处于逐步形成阶段,消费经验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态度对其消费行为产 生重要影响。大学生在对花钱的态度时, 有近一半的人 花钱时知道节省 ,有一半的人花钱时无所顾忌。在购买商品或在衣食住行方面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主要考 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同时也追求浪漫、跟随时尚。在每个月的消费计划中 , 大学生消费的计划性较差 ,盲目花钱的行为时常发生。在购买较为贵重物品时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购物消费中, 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冲动性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 理智性。大学生群体在消费过程中 ,追求个性、追求时尚、追求新潮 ,对消费和购物充满着好奇, 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念。就购买动机而言 ,大学生购买商品以求实为主, 同时要求商品具有“廉、新、美 ”的特点。在追求商品 实惠和价格低廉的同时,要求商品具有个性特色 ,喜欢 用独特风格的产品, 来突出表现自己。因此 ,在大 学生消费群中,形成了以实用、方便、价廉、物美为主 ,以品牌质量为辅的消费观念。

就消费态度而言 ,农村学生以经济型为主, 对商品的价格非常敏感 , 以价格高低作为选购标准 ;城市 学生主要为习惯型,对某些商店或商品十分熟悉、信任, 以致形成某种定式和习惯性的购买行为, 如女生 使用的洗发液以飘柔、潘婷为主。同时大学生群体消费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 ,消费态度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主要表现 为消费态度既理智又冲动。大学生与同龄的社会青年相比 ,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 ,较强的信息和知识的 获取能力,购物时具有明确的分析判断。在购买商品之前, 广泛收集商品的有关信息, 了解市场行情 ,经 过周密的分析和思考 ,才慎重地做出购买决定。这是大学生购物的理智性。然而由于大学生购物经验不 足 ,时常会发生冲动购买行为, 情绪波动性大 ,对外界刺激敏感 , 没有明确的购买计划 , 易受外界因素影 响 ,凭直观感觉从速购买, 选择商品时考虑不周到, 买后常常感到非常懊悔。他们在购买商品时往往容易 受情感支配 ,富于联想 ,依情感需要进行购买决策。大学生消费容易受身边同学的影响或外界媒体宣传的诱导以及明星的示范效应 , 从而产生求同消费 。同学、朋友之间密切接触、相互影响, 并希望主动与大学生群体保持一致 , 这是大学生消费行为相互仿效和相互攀比的重要心理。 四 、基于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市场营销探讨

当今时代,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 ,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 ,具有较强的新信息接受能力 ,是一个充满着激情和浪漫、需求较为旺盛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既追求个性又相互模仿 ,追求品牌也讲究实惠,而且人数众多, 生活集中,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潜在的购买力, 这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商机。同时 ,大学生群体消费对社会消费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因此 , 有针对性地开发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对商家来说更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群体对电子科技产品有强烈的需求欲望。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跟随时尚, 追求浪漫、新奇和挑战 ,他们是新鲜事物的主动体验者, 特别对电子科技产品感兴趣 ,并有强烈的需求欲望。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他们就会成为电子科技产品的热情购买者 。目前在大学校园中,手机的普及率最高,、MP3或 M P

4、移动硬盘 、U 盘 、数码相机 、扫描仪等数字产品的使用在大学生中也相当普遍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电子类科技新产品的消费将会有明显增长。因此, 可以说, 大学生群体是电子类科技新产品的重要消费群。

2. 大学生群体体育运动消费值得重视大学生富有活力 、活泼好动 ,喜爱运动 ,体育活动是大学生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运动消费方面 ,体育器械和服装有很大的需求 ,消费水平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大学生群体购买过运动鞋或者运动休闲服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同龄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追求名牌体育服装成为一种时尚。因此 ,大学生体育运动消费将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 ,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 。 3. 大学生群体中隐藏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 ,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的经济支持 , 然而他们又具有强烈的独立消费的意识和倾向, 在消费过程中追求个性、追求名牌 、追求时尚 ,但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这些追求目前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虽然受经济条件制约购买能力有限 , 但他们具有较强的商品信息和知识的获取能力。大学生群体在消费观念和潜在商业开发价值方面, 更接近于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群体 。具有高学历 、高文化的大学生是未来个人收入水平较高的阶层, 将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 其未来的消费方式也受大学时代的影响,是未来一个较大的潜在市场, 也是大多数企业所看重的消费群体 。大学生消费的社会引领性也值得重视, 新科技、新概念 、新产品在大学校园的推广, 既影响到大学生的消费 ,也进一步影响社会群体消费。企业开 展产品和品牌推广, 近期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远期可以影响到较高收入阶层的消费观念。

4. 大学生群体消费的营销组合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营销方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素 。面对挑剔 、敏感的大学生消费群体,对企业来说 ,既存在着商机 ,也面临着挑战 ,如何唤起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意识是市场营销组合的关键 。大学生对先进产品、先进技术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认知性。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设计方面 , 要满足大学生群体的情感要求和消费心理特点, 突出创新与个性 、新潮与时尚, 激发大学生的需求欲望。也就是说产品设计要强调创新,反映时代特点 ,要能激发大学生的需求欲望 ,创造大学生的需要 。在价格方面 ,由于大学生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产品价格不能太高, 应考虑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 由于大学生对低价格产品的逆反心理,产品定价也不宜过低 。产品的实用性 、实惠性 、流行性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更具有实际意义 , “价格适中”是大学生购买商品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 产品的价格设计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价位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十分活跃的消费群体, 企业应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营销渠道 ,灵活选择各种营销方式, 进行营销组合。要注意发挥媒体宣传在校园促销活动中的作用, 以适当方式有效利用校园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巡展够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 , 同时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性, 从而可以获得较好的促销效果 。一些企业或商业部门在校园周边开设连锁店或超市,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 、快捷的服务, 赢得广大学生的信任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企业应结合不同推广方式的特点,制订科学的营销策略, 有效地开展营销活动 。大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流很快, 这就非常利于进行集中式重点性的促销活动 。在促销时给大学生一定的优惠 ,或者赠送一些时尚的小礼物, 会带来很大的吸引力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三种促销方式是 :打折 、派送和赠送小礼物。若大学生对产品或服务满意, 很可能会出现连续消费, 否则就会终止消费。大学生之间信息的迅速交流, 会感染到周围的同学。因此 , 企业一定要重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第8篇: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也渗透到了校园。在消费群体中,年轻人是其主力军,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指数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消费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对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的消耗。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描述大学生消费的现状,总结出大学生消费有以下特点:消费不平衡性、快速性、攀比性、从众性、超前性、以及消费节奏加快、男女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不同等等。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基本生活消费

基本生活消费是指在大学生生活最基本的费用,能够维持正常生活所必须的费用支出,比如正常的饮食消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地的大学生需要的生活消费也不一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的占3.87%,500-800元的占44.41%,在800-1000元的占34.17%。在1000 元以上的占9.33%。但是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在静态上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是两头小中间大呈菱形分布,在动态上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二)大学生的学习费用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课本费,考证消费等一切和学习有关的费用。 2.1学费

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区别。农、林、师范等院校因享受国家政策, 所收学费一般在2 500—4 000元, 而其他院校的收费也因专业的不同而不同, 收费在3 000—8 000元之间。另外,由于院校所处的地域不同, 收费标准也不尽相同。 2.2参考书

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其学习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上。他们每个月够买参考书或休闲刊物在50 元以下的占66.9%,51元至100 元的占7.8%,101 元以上的占2.9%。 2.3考证消费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由于就业压力,形成各种“考证热”。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托福GRE,公务员考试等等。相应的报名费、培训费、资料费等自然不非。据对广东高校的调查, 在校期间大学生投资的考证费用在300 元以下的约占50%,在300—500 元之间的占15%, 而有的则超过了1 500元。不少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增加在就业竞争中的筹码,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消费。

(三)休闲及娱乐消费

3.1旅游消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法定假期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外出旅游,欣赏大自然迷人的风景, 享受各地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 旅游被大学生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健康的消费行为。旅游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还能够增长见识,在年轻时候就应该多出去走走,所以旅游慢慢地被更多人所接受。来自山东某大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有80.4%在假期参加过旅游,到了旅游的地点,带回当地特产以及纪念品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也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的消费。 3.2娱乐消费

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水平相当可观。伴随着歌厅,酒吧以及KTV的逐步增多,并且尤其是在学校附近大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另外,在大学生群里中不乏追星族,为了自己喜欢的明星许多同学愿意花费很大的代价,这也成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对北京11 所高校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北京大学生年平均文化娱乐消费为700 元左右, 约占学生消费的9% 。

3.3休闲消费

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自习自修、读消遣杂志、读文学作品、书法音乐绘画等,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诸如参加课题,集体活动、打牌下棋、与人聊天等需要集体参与的交往性活动,有些学生却较少参加。主要是他们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之余,更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希望受到别人的干扰。为了得到一定的私人空间,许多同学也是要付出金钱为代价的,这也是大学生娱乐消费中的一部分。

(四)人际交往消费

4.1人情消费

现在,同学过生日、考试得了高分、得了奖学金、升为班干部、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请客的档次越来越高,赴请者随礼也就越来越高。这就给一些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不少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4.2恋爱消费 大学校园恋爱被视为一项不谈婚姻的爱情, 是一项明知没有结果的爱情。大学生的恋爱心态也有多种,一是为了弥补感情空白,作为一种清除寂寞,消遣时光的理想方式,二是为了选择伴侣取经,锻炼自己的恋爱感觉与技巧,增进人生体验,三是感情自然流露,比较投缘,能够找到那种令人心动的感觉,互相勉励和安慰,从中获得精神享受,有逍遥实在等。现在的调查显示,认为恋爱费用偏高的大学生占六成以上,而恋爱费用的来源, 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 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 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 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 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4.3通讯消费

随着通讯资费和电子产品价格的下降,调动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购买欲望。另外有些大学生中学时期在家里娇生惯养,突然离开家庭独自到外地生活,家长和学生都会觉得心里空虚,他们需要经常进行联络,所以通讯消费就成为了大学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调查显示, 在移动通信市场, 拥有手机的大学生占了整个消费群的10. 4%。在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 每月手机通讯费用在31—50 元的占26. 5%, 51—70 元的占23. 5% ,71—100 元的占30. 9% , 而在100 元以上的也占了16% 。另据粗略估算, 每年高校学生手机通讯费用约有0. 5 亿元。

二. 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2.1消费的不平衡性

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不平衡,另外各自的家庭结构不同,从而导致了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最低的二三百左右,最高的一两千甚至还要多。越是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中的大学,大学生基本生活费用就越高,发展一般的城市,基本生活费略低。

2.2消费的多样性

大学生的消费涉及到生活消费,学习消费,文化娱乐消费等诸多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学生消费多样性一方面受其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于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个人需要的多样性源于大学生多样化价值目标的存在. 2.3时尚消费增加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当今的大学生站在时代的前沿,他们标新立异,不断地追求时尚,不落后于潮流是他们的显著特点,另外在追求时尚的消费项目众多,这就理所当然的增加了他们的消费水平,不少高端消费进入了大学生的消费项目。比如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在校园中屡见不鲜,另外现在的大学生还热衷于去酒吧、咖啡厅等休闲娱乐场所。

2.4攀比消费严重

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虚荣心较强, 总是选择他人作为自己的参照标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休闲娱乐中, 总是有意无意地与他人作比较以求心理平衡, 获得自我认同。大家同处一个屋檐下, 谁也不想“矮人一等”。所以,攀比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主要误区,一些虚荣心强的大学生错误地把消费水平作为家庭经济状况的衡量尺度,为了显示家庭地位的优越性,便盲目的追求高消费。他们中有的追求“名牌效应”,衣服、鞋帽以及化妆品都是只认品牌,不管是否适合自己,有的学生频繁的更换手机、电脑,还有的为了面子,在人情、恋爱方面消费过多等等。

2.6.消费的超前性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 其父母对他们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再加上近年来西方享乐主义的侵蚀以及我国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些失误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使得一些大学生养成出手大方、挥霍浪费的习惯。“吃要美味, 穿要名牌, 玩要高档”,这已成为许多大学生追求的目标。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 人人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 但如果买来不用, 或主要用来上网、打游戏, 不能充分发挥电脑的效用, 那就没有多大的购买必要性。同时学生生活相对独立, 与外界联系较少, 手机也往往只是一件装饰品或者身份的象征。

2.7男女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不同

女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消费比例远远小于男生,并且多数女生愿意在穿着打扮方面进行消费,比如购买衣物和化妆品;男生则很少对穿衣打扮方面有研究,他们相对来说更加愿意在人际交往和电子产品方面去投资,并且基本的食物花费在他们总体花费中占有很大比例。另外,居于消费两端的大都为女生。在调查的最低消费中,大多数都为女生,而且在高消费的群体中,女生也是明显的多于男生。消费低端的形成原因为: 一是女性基本生活费普遍较男性低, 也就是说从生存的角度看女性比男性消耗得少; 二是大多数女性比较节俭, 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

2.8消费的从众性

社会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由于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决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学生虽然接受的是先进的科技知识,具有理性的思维,但是有的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与虚荣心较强等,是得他们在消费中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例如家庭不富裕的学生, 看到很多人有手机, 自己也千方百计买一部, 以免被人看不起。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的影响因素 3.1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消费观,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在2010年对于山东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2%的学生认为要体现人生的价值就要追求即使享受,2%认为金钱是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6%的大学生认为金钱是事业成功的唯一标志,但是调查问卷中同时表明了这部分学生中95%具有超前、虚荣、攀比的消费心理。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这种消费心理导致了消费的超前性和攀比性。

3.2家庭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的子女上大学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简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了各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其他同学起到了误导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经济上也得到了保证,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往往借钱也要满足子女的需要。

3.3社会环境原因

社会文化决定社会心理。而大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地, 也往往是文化的聚集地和扩散地。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超前性, 导致青年大学生能更多更快地接触西方文化, 使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征、价值选择、行为趋向、生活方式等诸方面超越于一般的社会成员。有些大学生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花父母的钱圆自己的梦。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近几年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已经先富起来了,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阶段,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学校的贷款往往贷不出去,有的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宁可东拼西凑去向亲朋借钱也不愿意去用学校贷款,把贷款当做丢人的事。社会文化的种种因素造成了大学生消费的越来越趋于时尚化,以及从众性,大学生是青年与知识分子的交织,他们受社会各界的影响非常大。

3.4大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的关怀和照顾,中学时期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当家的困难,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到大学后远离家长独立生活,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下,不会有计划地开支,每当钱花完了,就会有种种理由,然后家长担心就会给孩子们汇款。此外还有大学生的虚荣心理,有人宁可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情绪化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中常见的,尤其体现在女生方面,许多女生通过购物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导致女生大约50%的消费来自冲动型消费。

结束语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消费观的塑造和培养不仅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的形成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引导和带动作用,所以,引导大学生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需要社会各界的人士,学校以及各个管理机构的共同努力。并且与家长和学生自己的努力改变也是分不开的,大学生以后的生活水平会逐渐提高,但是他们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而且对建设富强美丽的和谐山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长远利益。

第9篇:消费群体分类

消费群体分类 消费群体又有不同的划分标准

1按不同年龄划分

◆婴幼儿消费群体:年龄范围在0——6周岁,是年龄最小的消费群体。

◆少年儿童消费群体:年龄范围在6——1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消费者生理上逐渐呈现出第二个发育高峰。

◆青年消费群体:年龄范围在15——30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消费群体实际上可分为青年初期和晚期两个时期。

◆中年消费群体:年龄范围在30——6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心理上已经成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老年消费群体:年龄范围在60岁以上,这个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形成了具有特殊要求的消费者群体。

2按性别不同划分

◆女性消费群体

国外的一个调查资料表明,由妇女购买的家庭消费品占55℅,男士购买的占30℅,男女共同购买的占11℅,孩子购买的占4℅。我国的成年女性,多从事自己的职业,在消费中比重比国外的略低,但家庭购买仍然是以女性为主。

◆男性消费群体

3按不同职业划分

◆农民消费群体

◆工人消费群体

◆知识分子消费群体

◆行政单位工作人员消费群体

上一篇:计划免疫流程简介下一篇: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