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听王晓丽老师课有感

2023-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76听王晓丽老师课有感

听王崧舟老师《去年的树》课有感.2

观摩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后记

第十五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于今天上午八点二十准时拉开了序幕,作为观众席中的一员,无疑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我终于可以一览教育名家的教学风采,从中汲取经验,汲取理念,汲取心得。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首先登场。

《去年的树》我曾在杭州任教时也教过,当时自认为自己对这类童话故事教的还不错,表情丰富、表演也到位,上课气氛活跃,学生在快乐中度过了上课的四十分钟。今天听了王崧舟老师的课方理解“闭门造车”的真正含义,他提出的“诗意语文”着实让我感受颇深,一整节课下来我几乎被打动地快流泪了。“全文不写外貌、不写表情、不写心理,用浅近的语言体现了小鸟与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这是我给王老师板书总结的一句话,他让学生写外貌、写表情、写心理,体会文本,感悟文本,既让学生领悟了文本内在隐藏的诗意,又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此举甚妙,一举两得。教学看的是成果,现场立竿见影,听着孩子们的一次次朗读,看着他们的一次次进步,我从内心就断定了这就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通常在教学设计中,我也会经常的设计情境设置环节,现在方知我的设计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这是课文的第一段,还清楚地记得我当时上课的流程,我和王老师一样抓住了友谊,也抓住了显示友谊的词语“天天”,看似我牢牢抓住重点,可实际上今天我知道了,我只涉及了最表层。王老师设计了好多情境,抓住“天天”体会友谊的深厚,如:“当桃红柳绿,阳光明媚,鸟儿站在树上天天 ,树呢,天天 ;当星空点点,微风四起,鸟儿站在书上天天 ,树呢,天天

;当细雨蒙蒙,秋风吹过,鸟儿站在树上天天 ,树呢,天天 ……”通过这一系列的情境设置,孩子们立刻不由自主地根据老师的导语说出下言,在一次次的配乐中朗读着文本,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了大树与小鸟之间友谊的深厚,不得不由衷地佩服。

“语文要回家,语文课上我们要教会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会语言文字的表达。”这是王老师在上完课后给我们全场听课老师总结的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深度。2011版新课标中就说明了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立足于课堂。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自然不能机械化地训练,每一次都需要浓浓的场景氛围,文本本身就是一种情境,不能把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只放到习作课,只放到口语交际课,要把它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中,要学会创设语言文字表达的情境,尽量扩大语言运用的容量,因为语言运用的频率很高,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语言运用的品位。文章自身就有语言美,而孩子们的语言运用也要做到美,在课堂上要有相应的评价,有明确的要求,把握好语言环境的基调、语言环境使用的节奏。

王老师还说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还得落实三个融合:

一、要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情感的熏陶联系在一起;

二、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内容理解融合在一起;

三、把学习语言运用和思想的梳理融合在一起。王老师谈的这三个融合仔细想来非常正确,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把两者孤立,文章有文章自己的主线,我们创设的语言文字运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文本内在情感的领悟或熏陶,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完成我们设定的教学重难点,是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为了让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更深。所以必须做到这三个相融,不能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诗意语文”是这次教育培训中我新接受的教育名词。王老师的课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情中有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场面?”“你想说些什么?”“你能写下来吗?请记住用„树啊树……‟的句式”,他把小鸟与大树的约定变成了春天的约定,变成了心心相印的约定,超越时间,超越语言,让在坐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学生体会了生命无常的哀歌,感动人,温暖人……王老师的每一句导语就是一句诗;学生的每一次回答就是一句诗;文本的每一个小情节就是一句诗……把这一句句诗汇集,整堂语文课就是一首完美的诗,“诗意语文”没错的!

我庆幸,我还是一名新老师;我庆幸,我刚来淝小就有机会来观摩;我庆幸,我今天听了王崧舟老师的课;我庆幸,我仔细聆听了王老师的教育观点;我庆幸,我今天就领悟了这些;我庆幸……我有好多庆幸,这些庆幸,只因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要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语文老师!

第2篇: 听王海燕老师讲座有感

听了王海燕老师的讲座,对其中的观点“教师的发展不是抽象的”印象很深。教育理念的更新对老师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是给老师宣讲那些深奥的理论,而不让他切身感受到运用这些理论会给教学带来何种具体的改变,教师是不会从心底接受这些理论的。教师的发展不是抽象的,要在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中,就应该让老师能感受到自己的发展轨迹会是什么样的,自己的教育未来蓝图是什么样的。让老师自己能感受到自己的发展不是虚幻的梦想,而是可以实现的未来。

而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看教育的实现过程,如果教育过程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教育的作用没有发挥,那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无从谈起。教师的发展是与学生的发展同时发生的。学校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很多学校和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只关注眼前,不去想学生的未来,不去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竭泽而渔的教育做法是应该被时代抛弃的。能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教育者,必将在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发展。

教育学是迷恋别人成长的学问,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成长,研究学生的成长,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培训,也要具备情境性,教会老师在具体的情境中,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在教育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次讲座还让我对课程有了新的认识。课程是教育实现的路径,课程具有复杂性,关联性,层次性,有显性课程,也有隐性课程。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和课程建设能力。把老师零散的一些做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提升,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我市在这方面与一些教育发达地区有差距,希望通过老师们的努力,今后在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方面能够有所进步。

第3篇:听王春明老师讲座有感

吴西茜

王老师此次讲座的主题是《课标与教材,教材与教法》,刚听到这次讲座的名字我就很想参与了,因为工作的时候知道课标很重要,但自己并读不出其中的精华,缺少把课标借助教材表达的技巧。教材与教法更是我要学习的内容。因此对此次讲座冲忙了期待。

首先,王老师强调要弄清本学段的任务,相邻学段的目标也要关注。我觉得自己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他们已有知识的了解。假设在他们都较好的掌握了学段任务的基础上,我也可以知道如何教学完之后,做出的预设也就会合理一点。不会像现在这么盲目。

其次,王老师讲到要盯着习题写目标,尤其是语文的课后习题。其实自己备课也有感觉,那些习题不仅是本课的主要训练点,而且还是文章的一种线索和思路,也是它存在于本书的意义之一。教学目标的三维性一定要关注,讲生字要注意音、形、意、用,我在上课的时候,常常忽略字的意和用。这是很好的提示,我以后会注意的。

同时王老师还指出,课后习题、教学目标应该是在课上完成的,同时训练学生说完整话和倾听的习惯。教学过程要设计每个学生都参与的环节。我班学生的听课习惯较差,但我发现他们都喜欢回答问题,很积极,即使有时候是乱说的,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引导他们,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知道如何正确回答问题,根据学生不同,请他们回答难易有别的问题,也许是个途径。

最后,此次讲座最深刻的印象是王老师引导教师们朗读的场景。那时候我觉得仿佛自己是学生,在上一堂语文课,对陌生的课文理解不深刻的情况下,王老师通过简单的提示,所有老师都能及时调整读书的语气和感情,氛围自然亲切。我想,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并不是完全一致,必须什么语气的,应该有学生自己的理解,那老师就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经历,知识水平去读书,才能读出他的理解,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第4篇:听王竑锜老师讲座有感(1)

听传统教育讲座有感

卉原中学地理组——牛吉祥

2014年11月28--30日,我校组织传统教育道德大讲堂活动,听了企业家王双利老师,中国汉字专家张凯和史春东老师,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晶晶老师;不再卖腐烂猪肉的罗光升老师还有《90后的坏女孩变成淑女开启了孝心》的牛文荣老师 ,素有儒商义商美誉的全国著名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王竑锜老师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特别对王竑锜老师讲座听后感受颇深,深受启发。

王竑锜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对传统经典文化进行了系统演讲,从传统文化铸就灵魂的角度,通过对佛教的觉悟、圣经的感恩博爱、古兰经的至善至德、道教的无我无为,以及儒家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外道德学说理念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了大爱无疆的道德精髓和“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回报社会”的人生追求。正像他所说的,将创业的艰辛留给自己,将成功的喜悦奉献给黎民百姓,永远地在艰辛中饱尝人生的快乐。

王竑锜老师以铜钱为例,人在方孔里便是一个“囚”字,所以人不能钻在钱眼里,能放下钱的人才会有智慧。铜钱内圆外方,中间空心,三重含义:圆:代表包容、理解的胸怀;方:代表仁、义、礼、智、信的端正的人品、人格;空心:代表无我的境界,为大众而作,为社会做贡献。做个什么样的人?进一步进行了阐释。人身在世,是社会关系之和,有父母、兄弟、夫妻、朋友、领导、自然等等,在人周围编制了一张网,每道线代表一个关系,

— 1 — 每个关系内涵孝悌、仁、义、礼、智、信。每处理好一道关系,便解除一道线,人就在关系中获得了“解放”,成为独立的、大写的、上可通天、下可入地、顶天立地的人,等等。在这些传统文化种子的散播中,充满了他的人生故事,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透视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告诉我们“德行”的重要性。

王老师对深奥的国学精髓有着独到的领悟,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为何行善、为何尽孝、为何感恩,用自己的“道德之光”,点燃了我们的“心灵之灯”。王竑锜老师的精彩演讲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要常怀感恩之心。一是感恩父母,这是做人之本。父母给了我生命和一个温馨的家庭,把浓浓的爱延伸到整个家,他们不辞辛劳的照顾着孩子,让我们专心工作,无后顾之忧。二是要感恩组织和领导,这是立身之基。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离不开组织和领导的教育培养。因此,要把忠诚领导、忠诚组织、忠诚事业贯穿于一切工作全过程,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心,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和领导的培养。三是感恩同事,这是为人之道。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除了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还离不开周围同志们的关心帮助。正是他们感染着我,让我在和谐、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获得收获,逐步成长,享受工作的快乐。

— 2 —

(二)要提高道德素养。牢固树立“立德固本”意识,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弘扬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精华,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培养高尚情操,巩固做人之本。

(三)要有奉献精神。树立多干工作、奉献社会光荣的意识,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快乐工作,树立“任务就是机遇”、“压担子就是关心培养”的理念,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实现自我。

(四)要不计得失。王竑锜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把100元钱放在眼前,你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当他把钱放下了,又能看到前面的路了。因此只有把利益看淡,你的路才会无比广阔。在工作中,要时刻以大局为重,服从集体利益,从王老师的血缘关系图中可以看出,大家都是亲人,亲人之间就要团结干事、不计个人得失,这样才能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要努力践行。学习传统文化,要自觉践行传统文化。今后,我将把学习、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情趣,同时,把学习传统文化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感恩、回报社会、回报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4年11月2日星期日

— 3 —

第5篇:听王文丽老师观摩课有感

平安堡学区实验小学 冯海艳

2011年12月29日,我在兴隆县一中礼堂聆听了由王文丽老师执教的词《渔歌子》和她对“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什么”的阐述,对于这一节课感触良多。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在这一节课上,王老师采用“读”、“说”、“写”、“想”、“听”等形式进行教学,课堂上氛围浓郁。

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意境和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教学难点。品悟词的意境和词人的内心情感世界的引导很精彩,徐老师采取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理解诗中词语:先让学生读词,读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的意思和用意。

二、然后再欣赏歌曲《渔歌子》,学生听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描述的同时学生掌握了词的意思。

三、学习新课,由教师归纳,教师用语言描绘学生读出相应的词句。这一环节的设计巩固了学生读词的理解。整节课上没有一句词意思的讲解,但是通过课堂效果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已经掌握了这首词的含义。

四、反复读词,理解体会“这是什么样的江南”。在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适当引导再让学生读词读出依依不舍的感受。

五、欣赏古人吟唱的《渔歌子》,了解古人吟唱的特点。 这样的层次安排,让学生在深入品悟、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既让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发挥得淋漓尽致,又使学生学到了诗词学习的重要方法。整堂课清新而又舒适,词美,音乐美,歌声美。

这节课最打动我的不仅仅是老师对教材的挖掘,理解的深入,设计的巧妙,更多的是名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魅力以及他们无私奉献精神和不尽的风采。以后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自己无愧于这份光荣的职业。

第6篇:听王学辉老师优质课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观摩课心得体会

龙门爱心希望小学 赵旭华

今天是一个令人兴奋日子。 我们龙门爱心希望小学的一行教师来到了赵各庄总校听涞水一小来的名牌教师的高效课堂观摩课。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置身于课堂之中,倾听着王老师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教材视角独特

听完王学辉老师的精彩展示后,我认为她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重点,一步步地深入阐述。朗读课文生动形象,韵味悠长,并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课文《可贵的沉默》中,她让学生反复读“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用学生们举手的动作来感受课文中学生的心情,用学士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来理解什么是“异口同声”这个成语,用学生们的肢体语言来理解什么是”左顾右盼”。她这样符合课文情境的讲法简直妙不可言。最后,让同学们把自己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到书本上并大声的读出来,使得文章感情得到了升华。他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王老师环环相扣的提问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2、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此,王学辉老师在她的讲座上给了鲜明的见解。她建议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更加注重融入情境、体会课文情感。有感情的朗读文中的重点句子,要多读、反复读让学生们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她说朗读真的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还要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还建议我们在班里培养读书小助手,这样在上晨读的时候小助手就可以领读,帮助老师培养同学们的朗读兴趣。

3、注重“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王学辉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王老师在上《可贵的沉默》时,就及时纠正学生们的字音,要求在课下一定要预习课文,学生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另外在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般阅读类课文由学生分组讨论自学解决问题。还要求学生把认为文中的好句子反复地朗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好的评价语言

这次学习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王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那么的亲切、贴切和到位,王老师经常使用“你真聪明”、“你今天的表现真棒”、“你就是我们班的小明星”等词语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无华,自然到位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语文课。

5、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王老师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王老师在上《可贵的沉默》时,在上课通过问学生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之后又问“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进一步深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很荣幸听了汪老师的课,让我对如何上语文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但是现在老师有一桶水已经是不足够的了。特别是我是个新教师又处于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这就更需要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的思想,陶冶我的情操,提升我的语文素养。还有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在教学中要真正实践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我们引路人的职责。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