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逻辑分配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罗默重构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研究

摘要:剥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因其科学性和实践性引起了众多西方学者的研究,其中尤以罗默为主要代表。罗默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研究基础上,认为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有不完善的地方,他致力于用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来重建马克思的剥削理论。罗默在重构马克思剥削理论时为求达到其研究目的,精准、确切地阐释马克思的剥削理论,采用了经济学数理模型等方法来重建剥削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舍弃或否定了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基础和衡量剥削的尺度,即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再代之以“折中的经济结构”来试图解决资本主义剥削问题。从研究方法和论证过程来看,罗默所重构的剥削理论偏离了马克思。通过研究,本文主要观点有三个。一是本文认为罗默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重构主要体现在定义、内容和逻辑三个方面。在对剥削的概念定义上,罗默用技术性定义和财产关系定义来体现。在对剥削内容的重建上,罗默提出了有关剥削的四个理论形式,分别是“一般剥削理论”、资本主义剥削理论、“技能和地位”剥削、社会必要剥削理论。罗默指出了这四个剥削理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不道德的。在对剥削的论证逻辑上,罗默遵循的逻辑是:生产资料初始分配不公正,进而剥削及资本主义是不公正的,最终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公正的。在这个论证逻辑中,罗默几乎就是把财产的初始分配不平等等同于剥削,在后面两个论证过程中,始终是在围绕生产资料初始不平等分配问题来讨论剥削的不公正。二是本文认为罗默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重构偏离了马克思。罗默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偏离体现在他的分析过程和研究方法上,归纳起来在于理论前提假设、研究方法和批判目的三个方面存在偏离。在理论前提假设上的偏离体现在缺乏客观性和脱离社会性。在研究方法上的偏离体现在他过于注重抽象的数理化模型分析和倚重方法论个体主义。在批判目的上罗默集中在对剥削的道德批判,导致了他对剥削的批判不彻底,对资本主义批判不彻底的另一方面体现在他否定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在批判了“人民资本主义”的主张后,提出了他所设计的“折中经济结构”,其实质关注的是分配问题,想要从分配上来解决剥削问题。三是本文认为罗默重构马克思剥削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非教条地对待马克思理论和研究方法上。

关键词:剥削理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数理方法;重构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2 马克思剥削理论相关概述

2.1 马克思的剥削概念

2.2 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研究方法

2.2.1 唯物辩证法

2.2.2 科学抽象法

2.3 马克思剥削理论的主要内容

2.3.1 剥削理论的基础:劳动价值论

2.3.2 衡量剥削的程度:剩余价值率

2.3.3 剥削的消解: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

2.4 马克思剥削理论的论证逻辑

2.4.1 剥削的起点:资本主义私有制

2.4.2 剥削的过程:劳动的异化

2.4.3 剥削的结果: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

3 罗默剥削理论的形成依据

3.1 罗默剥削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3.2 罗默剥削理论形成的理论依据

3.2.1 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理论影响

3.2.2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4 罗默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重构

4.1 对剥削概念定义的重构

4.1.1 技术性定义剥削

4.1.2 以财产关系定义剥削

4.2 对剥削理论内容的重构

4.2.1 “一般剥削”理论

4.2.2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

4.2.3 “技能和地位”剥削

4.2.4 “社会必要剥削”理论

4.3 对剥削论证逻辑的重构

4.3.1 生产资料初始分配不公正

4.3.2 剥削的不公正

4.3.3 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正

5 罗默重构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偏离

5.1 理论前提假设的偏离

5.1.1 理论前提假设缺乏客观性

5.1.2 理论前提假设脱离社会性

5.2 理论研究方法的偏离

5.2.1 依赖数学模型的形式化表达

5.2.2 倚重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5.3 理论批判目的的偏离

5.3.1 对资本主义剥削的道德批判

5.3.2 对资本主义剥削批判不彻底

5.4 重构剥削理论的意义

5.4.1 理论意义

5.4.2 现实意义

6 结语

参考文献

B.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上一篇:中职教学电子专业论文提纲下一篇:论交流与沟通的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