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数学大班学期计划

2023-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蒙氏数学大班学期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蒙氏数学大班学期计划

大班下学期蒙氏数学教案:圆柱体

蒙氏数学: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2、会辨认圆柱体的物体,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1、 发展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圆柱体的积木若干;

2、操作册:第6册P53.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走线,线上游戏:摸摸**快回来。圆圈中摆放若干大砖块、大积木、易拉罐。幼儿听音乐在圆圈周围自由走动。

2、集体活动。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感知圆柱体。

请一名幼儿把双手伸到相中选中一个几何体,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后大声地向其他幼儿描述魔道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认识圆柱体。

游戏继续进行,当幼儿摸到圆柱体,经过描述后,其他幼儿不能准确猜出是什么几何体时,教师举起圆柱体,告诉幼儿:这种形体叫圆柱体。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出和圆柱体的积木相同形体的物品,通过自有触摸和摆弄,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3)请幼儿试着滚动圆柱体和球体,观察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一样。并尝试从写披上向下滚,看看谁滚得快、滚得远。

3、完成操作册。

(1)教师示范、讲解操作册习题。

(2)分发幼儿操作册,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

(3)教师批改幼儿操作册,错误的地方督促幼儿订正。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指导幼儿参观学习同伴的活动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第2篇:大班蒙氏数学:

8、9的分解与组合

活动目标:

1、了解

8、9的集合体,学习

8、9的分解与组合。

2、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分解与组合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摇摇乐、瓶盖、石子、纽扣、万能棋、房子试的记录卡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过7以内数字的分解与组合。

活动过程:

一碰球游戏导入,复习7以内数的分解组合。

师:上周我们完了碰球游戏,现在我们玩一个合起来是7的碰球游戏。 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你的1球碰6球;1和6合成7) 师:对、对、对,你的1球碰6球。(教师表换数字,游戏继续)

二幼儿分组自主探索8的分解组合,并记录。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了7以内数的分解组合,知道总数可以分成好几个组数的方法,这些本领你们都掌握了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房子宝宝8,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玩具,摇摇乐,瓶子里一边是红色的,一边是黄色的,里面装有8颗小石子,操作时,你们就摇一摇,然后,数数红色一边的有几颗,黄色一边有几颗。如:我现在摇一下,落在红色边的有3颗,黄色边的5颗,然后在记录卡上的红色方格中记录3,黄色的记录5.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按分区活动分成六组,动手操作并记录。

师:记录完之后,老师弹琴之后,把记录卡拿上来。

三、总结8的分解组合的规律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说8可以分成几和几?你是用什么方法分出来的?(教师记录)

(没有规律的记录卡)师:你们认真观察这张记录卡,它有什么规律? (交换位置)师:那这张呢,有什么规律?

师:两组数的交换,他们的总数是不是一样的? (递增递减)师:那这张呢,有什么规律?

师:这三种方法你们觉得用什么方法好?

四、 运用所学的分解规律,迁移学习9.

师:刚刚我们学了这么多的本领,现在我要考考你们,9可以分成几组,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分出9的分和式,看看9都有哪些分和式。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说说9的所有分和式。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分出了9的分和式,知道9可以分成1和8,1和8合起来等于9。

师:现在我们玩9的碰球游戏,小朋友们认真听。

师:我的1球碰8球是几球,我的4球碰5球是几球?

教师总结: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

活动延伸

幼儿完成《操作册》第五册第31~32页的内容。

第3篇: 大班蒙氏数学小结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让幼儿经历100以内数与量对应的过程。

2.操作中,继续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专注、细心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金色珠;数字卡片;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2.学具准备:金色珠;数字卡片;橡皮泥;写好的数字卡片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2122页。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游戏:点兵点将。幼儿站成圆圈,教师站在圈内,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儿歌附后),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逐个抚摸幼儿的头。当念完最后一句后,所有被摸过头的幼儿高高举起右手,大喊一声:到!

2.集体活动。

① 复习数位。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123,请幼儿说说这个数字个位是几、十位是几、百位是几。

② 学习按数取珠。

创设情境: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金色珠要和数字卡片做朋友,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教师拿出一粒金色珠,提问:有几粒珠子?可以用哪个数字卡片朋友表示?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放在这粒珠子的下面。

教师再取出一串金色珠,提问:一串珠子有几粒,它的数字朋友是谁?接着问:两串呢,三串呢,一片金色珠呢?

教师拿出数字片,如78,先读出数字卡片,然后取出7串金色珠和8粒金色珠摆在数字卡片78的下面。

③ 幼儿自由操作练习。

3.游戏活动。

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报数或出示数字卡,幼儿迅速拿出相应数量的金色珠,并相互检查。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4.分组活动。

教师:数字卡片和金色珠想分头说说悄悄话,我们来把它们组织在一起。

按数取珠。幼儿两人一组,一人出示数字卡片,另一个按数字卡片取相应的金色珠。

按数做珠。幼儿自由分组,每组45人。每组提供数字卡一张。幼儿按照卡片上的数字,用橡皮泥做出等量的泥珠。绿色的橡皮泥代表个位,一粒绿珠表示一个1;蓝色的代表十位,一粒蓝珠表示一个10。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做简单小结,引导幼儿将学具收拾好。

第4篇:大班课后蒙氏数学班

数学活动:《按数群计数》

活动目标:

1、 尝试按树群整

5、整10数数,并说出总数。

2、 能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 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猴子捞月”;挂图“猴子捞月”;挂图“数手印”;音乐磁带一盘;

教室的地上画6个圆圈(圆圈里写有不同的数字)。

2、 学具准备:“猴子捞月”;“金色珠子①②③”中的串珠;花生1袋。 活动过程:

1、 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

2、 集体活动

① 创设情境:看谁数得快又准。

教师:今天我们来举行数数比赛。首先老师要给你们讲《猴子捞月》的故事,小朋友们根据故事内容数数。(教师一边出示挂图“猴子捞月”,一边讲故事)有一天,1只小猴到河边玩,看到水里有个黄黄的月亮,大叫:“月亮掉进水里了!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许多小猴来捞月亮,大家看,先来了几只小猴(出示5个一组的教具小猴),又来了几只小猴(依次出示几组),一共来了多少只小猴?

② 引导幼儿说出总数,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出来的。如:我是1个1个数的;

我是先数先来的5只,再接着1个1个地数后面的。

③ 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能数得更快呢?引导幼儿用5个一数或10个一数的方法

数出总数。教师再依次出示教具“猴子捞月”中的若干组猴子(数量视幼儿能力定),引导幼儿用最快的方法说出总数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跳绳练习

户外活动:看书

下午Z

数学活动:《感知数位》

活动目标:

1、 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个位、十位、百位,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

2、 喜欢认识数为的数学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挂图“数酸奶”;两位数、三位数数位板各1张。

2、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金色珠①②③”。

活动过程:

1、 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

2、 集体活动

① 认识数位

教师出示“金色珠”中的3串串珠和9颗粒珠,创设情境:小猪嘟嘟的串珠店开张了,它一大早就起来做串烧了,做着做着,迷糊的嘟嘟竟忘了自己拿了多少粒丸子出来了,我们帮帮它吧。教师引导幼儿将3串串珠摆在右边,下方摆出数字卡片30,9个粒珠摆在右边,下方摆出数字卡片9.

教师:这么多的丸子,到底怎么来表示呢?教师示范将数字卡片30放在事先准备好的两位数数板中,再将数字卡片9放在个位的位置。

引导幼儿认识数字39中,数字9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数字3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也就是个位上是数字9,十位上是数字3.

用相同的方法认识数字139,认识百位。

② 幼儿自己去卡片,拼成200以内的数,再说说个位是几,十位是几,百位是几。 师幼共同小结:个位的“1”表示1个1,十位的“1”表示1个10,百位的“1”表示1个100.

第5篇:大班蒙氏数学活动设计

设计思路:班上的孩子再过几个月之后就即将升到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在老师给孩子们渗透小学的一些知识时,很多孩

子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几个月是多久啊!有多少天

呢?面对幼儿对年、月、日这样抽象的要领掌握起来有很大难

度,而数学教育能激发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从孩子

们的问题入手,设计了这节课,这个活动将“年、月、日”人物

化并带入到故事中,设计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以送礼物的“形

式”出现,以童话般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了12月,大月、小

月。使原来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

儿更好地理解“年、月、日”这一抽象概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

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过游戏,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

它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

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自制房子外形的1

月——12月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年历、台

历和挂历各一份。

2、小字卡(年、月、日)和数字卡片(12、28、30、31、 365)铅笔,人手一份。 3、2010年年历人手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脱到年

底剩张皮。

二、以到日历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哪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三、以给日历送礼物的方式,出示数字卡12、28、30、31

、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幼儿摆弄数字并认读。

——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关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四、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

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房子”里的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

——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

1、日历妈妈的孩子一共建了有多少座房子?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2、大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大?

3、小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小?

4、最小的房子是谁?为什么它最小?

五、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认识日历,台历和挂历。

——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认识年份、生肖、月份。

——幼儿尝试在年历上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 附:故事 附:故事 日历妈妈有许多宝宝,妈妈总是害怕自己的宝宝找不到自己,就为它

们盖了12座大小不同的漂亮房子,并且给这12座房子分别起了名字。它就让它的宝宝们分别住进了这些房子里。日历妈妈非常细心,总是担心宝宝丢了,就从第一个座房子的宝宝开始数起,一直数到最后一座房子的

宝宝,妈妈数完她365个宝宝以后才放心地带着宝宝去另一个美丽的世界。第二年新的日历妈妈来了她又像第一位日历妈妈一样重复同样的事情。

第6篇:小班下学期蒙氏数学—数学教案比一比

活动名称:《比一比》 活动目标:

1、巩固对1和许多的认识,能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物体。

3、学习按数取物,会用数字

1、

2、

3、表示物体的数量。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彩色小棍每组若干,

1、

2、3数字卡片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带领幼儿完成律动《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

二、导入:教师谈话导入,播放PPT导入本课图片;

三、观察图片《比一比》 ;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画面上有哪些动物,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2、幼儿比较鸡妈妈和小鸡的数量,感知1和许多。

3、比较蚂蚁和豆子的数量,并用多、少和一样多表示其数量。

4、引导幼儿用手指1,2,3,分别表示画面中物品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5、启发幼儿说出画面中哪些物品可以用数量1,2,3来表示。

四、数玩具

1、教师说出某一个数,请幼儿从众多材料中取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2、引导幼儿抽取卡片,按照卡片的数量从操作材料中分别拿出数量是3以内数的物品,请幼儿和同伴比较,并说出两组材料中哪些多、那些少或一样多。

活动延伸:

1、家长带孩子散步时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周围各种食物,让孩子数一数所见物品的数量。

上一篇:读执行力一书有感下一篇:大学物理判断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