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教学

2022-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职思政课教学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目标浅析

摘要:高職院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应突出高职特色,切合高职学生思想的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将教学目标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应根据政治思想、公民意识、人生价值、职业精神目标等要素,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系统,以解决人们在思政课教学目标方面的困惑。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目的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具体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要认真落实“05方案”规定的三门必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同时,要围绕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将三门必修课的教学目标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以政治思想、公民意识、人生价值、职业精神等为系统要素,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系统,注重目标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有序性和最优化,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政治思想目标

政治思想目标是思政课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思政课意识形态性质的具体体现,是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措施。政治思想目标就是要使大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使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思政课教学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重点,教育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深入了解中国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历史进程和规律性,科学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方针政策。同时,突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教育学生坚持“三个代表”的根本立场,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掌握对立统一(矛盾)的分析方法,提高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社会、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政治觉悟。

公民意识目标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在现代法治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民众意识,它表现为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公民意识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公民对于社会系统以及各种政治问题的态度、倾向、情感和价值观。公民意识大致可以分为公民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信仰几个方面,体现在视自己和他人为拥有自由、权利、尊严的有价值的人,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和人格尊严,具有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自觉地履行公民义务。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对于中国社会未来的主人——当代大学生而言,具有公民意识显得尤其重要。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的保障,也是文化建设的要求。因此,必须将公民意识作为思政课的目标之一。

通过三门必修课教学,一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宪法的宣传和普及,使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成为公民生活的准则。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教育。要大力颂扬“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的道德楷模,要深刻阐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定律,要告诫大学生必须坚守“关爱他人”的一般道德原则和“不伤害他人”的底线。三是要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使学生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牢固树立对真善美的信仰。

人生价值目标

人生价值目标主要是关于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等问题,涉及人的本质、人生目的、价值、态度、行为、责任、道路以及健全人格等理论。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课教学要抓住时机,为大学生释疑解惑。

在人生价值观教育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从人的社会本质和实践性分析人、把握人,从人的主体性、历史性、发展变化性讲清楚人生价值观的基本问题,使学生正确把握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人才、怎样才算成才成功等。

在方法上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以学生为本,做到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要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人性从“政治人”到“经济人”、从“客体人”到“主体人”、从“简单人”到“复杂人”的巨大转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已经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做到以主导性引领多样性。

职业精神目标

职业精神是对职业的崇敬、热爱、执着乃至献身的精神。职业精神是基于对职业的正确认识,建立在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之上的。现代社会的职业精神以敬业意识为核心价值观,是包括职业意识、诚信意识、责任(道德)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等内容的观念体系。

弘扬职业精神,既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今社会最应坚守的价值理念,更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显著特色。以职业精神作为思政课教学目标,其核心是培养敬业意识。要教育学生敬畏职业,信守诺言;忠实履行职业义务、遵守职业道德;热爱自己的职业,珍惜自己的工作,感恩职业给自己提供了体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在行为上做到敬业、乐业、勤业、精业。要使大学生明白,从人的生命历程来看,职业即生存、即人生,职业劳动是人的生活来源、生存基础、价值体现,也是一种寄托、一种情感、一种追求、一种理想,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思政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包括主体、客体与介体,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手段等内在因素),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政治思想、公民意识、人生价值、职业精神等)也构成一个系统。系统论告诉我们,事物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任何系统都具有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和动态有序性等特征。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系统中,政治思想、公民意识、人生价值、职业精神四大要素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一方面,各个要素从不同方面为人的素质发展提出了具体标准和要求,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对高职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发展方向、公民权利、人生道路、职业选择等重要问题的回答,其中政治思想是方向,人生价值是根本,公民意识是基础,职业精神是特色。另一方面,四大要素相互渗透、相互贯通,政治思想统领并内在于其他三要素之中,三要素更生动具体地包含着政治思想教育内容。

在思政课教学目标系统中,各要素是有序排列和开放动态发展的,并在与外部环境的不断耗散中运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及其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影响,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在有形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通过三门课程、四项目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上达到最佳结合,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信心,有高尚人格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是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人;是愿意为社会甘作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人和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胡孝四.人性的演变与高校德育的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09,(3).

[3]袁继道.论职业精神[J].科技创新导报,2008,(3).

作者简介:

袁继道(1954—),男,湖北麻城人,湖北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作者:袁继道

第2篇:浅析“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

【摘要】现阶段的高职思政教学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基于大思政教育的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应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从而为促进高职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针对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分析了大思政教育的内涵,提出了几点改革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大思政教育 高职思政教学 内涵 策略

一、大思政教育的涵义

大思政教育是党中央十六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的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思路,高校应以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德、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此来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人才强国的战略得以充分的实施,从而促进我国民族复兴的发展目标。政策的提出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进而转化为大思政教育理论。大思政教育理论为高校思政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教学方向,注重以实践教学为主,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二、简述“大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思政教师应从教师型向导师型转变

对高职学生自身来讲,其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形式是一个阶段与连续性统一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直接决定大学思政课程教育目标。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要求思政教师应与时俱进的转变教学理念,以及自身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身份定位。在以往的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仅担任着思政课程的教学任务。而在“大思政”视阈下的大学思政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在思政课程中的身份,应在课程实践教学中真正做到从教师型到导师型身份转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在思政课程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和理解思政课程理论知识,同时思政教师也应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给予及时的引导,成为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思想成长上的导师。从而切实转变以往思政课程在大学课程中被边缘化的窘境,真正发挥思政课程在大学课程中的作用。

(二)突破课堂限制,打造多维度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模式

“大思政”背景下的思政課程教学,应不断更新教学教学及教学模式。在思政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应从以往的教师单向教学向交互式教学转变,单一的书本口头教学向案例教学转变,打造良好的思政教学情境,由静态向动态教学而转变。然而在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活跃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要求高校思政课程也应走出课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公益活动以及校企合作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拓展高校思政教育途径。并且,也可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种活动,作为思政教育和教学的载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思政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从而转化成学生自身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养成和发展。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思政学习对其自身思想心智成长的重要意义。高职教育教学中社会实践、生产实训以及勤工俭学等已成为常态,思政教育也应随之跟进,对学生社会实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支持。比如,在学生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同时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方法,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本质,从而更好地开展实践工作,切实提升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并体会到爱岗敬业、爱国精神、文明和谐以及自由平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养成和发展。

(三)创新思政教育途径,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作用

在突破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的前提下,要求思政教学应进一步向更深层次的展开,从而切实推动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开展和渗透。例如,可充分利用校内网,指派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针对大学生当前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主流思想以及大学生思想兴奋点展开针对性的研究,从而切实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并制定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和引导策略,让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又比如,可设置心理咨询相关的思政问题探讨信箱,或者通过在线问答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动态进行实时掌控。上述种种策略能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途径和手段,让思政教育教学更具创新型和有效性,与此同时也对思政教师自身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要求教师应对马列主义有着坚定信念以及扎实的思政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对社会热点事件和新闻敏锐的捕捉、分析和理解能力;与学生良好沟通能力从而实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真正的将思政课程融入到大学生生活、学习以及思想成长过程当中去,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推动大学生身心多方面积极健康发展的作用。

三、结束语

在大思政教育理论的指引下,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应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以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将大思政教育理论灌输为思政课教学的依据,切实的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于兴艳.体验式教育视域下高职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2017(9):43-45.

[2]陈金平.“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职教通讯, 2017(20):71-73.

作者简介:

钟敏华(1972.10-),女,汉族,江西省兴国县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心理学。

作者:钟敏华

第3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难点和重要环节。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感、吸引力和实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借鉴国外思政课实践教学经验,研究和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 实践教学

本文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院级教研教改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编号:12JY0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对比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感、吸引力和实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实践环节薄弱甚至缺失的现象,成为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高校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美国大学设置的课程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思想政治课或者德育课的名称,但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大学都设置有依据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课和德育课。美国大学课程设置不是统一的,但是,每个大学都有多门实际上反映国家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课,比如经济学方面,是《西方经济学》,政治思想方面,有《美国政治传统》、《国家与市场》、《公民与法》、《经济、伦理与社会》等等。美国高校注重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生社团组织,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和道德实践教育,在美国各地有种类繁多、大少各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服务良好、深人浅出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和基地。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比比皆是,从联邦、州到市县、镇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肯花本钱投资建设。这些场所既集中反映了美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又是向大学生进行美国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大学的社团组织是以兴趣和志同道合的小组为主体。国外的留学生也可以组织社团,开展各种活动。他们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寓于各种社区服务、社会服务之中,并提供大学生与社会密切联系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通过参观访问、募集资金、竞选宣传、慈善服务等社会活动让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提高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效果。

我国高校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都是由教育部统一规划,从大纲、教材、课时都统一规定,学校缺少自主性,课程缺少丰富性和张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老师课堂讲授多、灌输多,让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去体验品味,然后内化为主体的内在自觉的少。虽然教育部和许多高校领导也呼吁和强调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一般号召和形式主义的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从总体上讲,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差,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与内容的脱节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看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课时划分为“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比如采取“1+1”模式,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从理论上讲,这样的教学计划可以从课时安排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堂灌”的倾向,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事实上,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课程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在理论教学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这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课内”、“课外”的划分,无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务的落实。

2、对实践教学形式的误解

在一些人看来,只有走出课室,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或展览馆、博物馆等,或者走出校门到工厂、农村、社会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才算得上是实践教学。其实不然,聘请学校或社会的专家给学生做专题报告,在校园内举行专题辩论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小组或宿舍里对某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课室内观看某些专题录像片并谈感想体会等都属于实践教学。对于实践教学,不能用过于狭隘的眼光看待它,否则就会错误地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课内”、“课外”的划分。

3、思政课教学实践经费不足

任何学科实施教学实践环节都是要有经费来支撑的,如有的实验室建设资金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还没有专项经费,这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实践教学需要交通费、门票费、企事业单位接待人员的讲课费等。开展活动,首先要解决经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重视和经费不足,不但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而且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了没有实践支持的“资料”性建设,这必然降低课程质量。

4、教师对实施实践教学缺乏积极性

在思政课教学实践环节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既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参加者,又是主要组织者和指导者,身兼两职。在现实中,虽然有一些教师自觉努力地进行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发挥的作用不尽如人意,他们仅仅关注和满足于课堂讲授任务的完成,对实践教学或认为条件不具备,或感到力不能及,或认为报酬低而调动不起积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合理也是原因之一。教师安排一次校外实践教学,前后需要约1~2周时间,需完成提前联络、实地考察、申请经费、组织参观、批改实践教学报告、报销实践经费等繁杂工作。但是,教师的劳动与报酬不成比例。只是按实际实施的课时计算工作量,不再另外计酬,挫伤了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安排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构建符合新形势发展的、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1、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社会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并不意味就一定要走出课室、走出校门,而应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主要有两门:第一门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二门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属于日常思想行为规范课程。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应各有侧重。要求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践环节的设计应体现时代性、富有实效性、并具有可操作性。

2、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创新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和形式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顶岗实习、科技服务、志愿者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但对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鲜有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范畴,使“知”和“行”脱节,思政课教学成为“两张皮”。

3、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

在经费安排上,要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相比,具有面广、参与学生多的特点,与课堂教学相比,工作的难度要大得多。学校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的投入,以保证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从教学经费中划拨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经费,用于实践教学的交通费、门票费、讲解费、教师实践教学酬金、总结实践教学经验的出版费用、教师社会实践考察等。这项基金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的物质保障。

4、发挥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 5号)》两个文件精神,加强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两支骨干队伍,他们在思政课理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整合两支队伍,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思政课教师的“育人”作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特点,既包括理论灌输(知识),也包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行为),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畴,二者密不可分。但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作为中坚力量的辅导员队伍,目前分属教学和行政两个部门,思政课“知识”与“行为”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必须进行有效整合,使“知行合一”。将辅导员纳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2005-2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 2008-9

[3]李志辉.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借鉴意义[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6)

[4]陈再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的结合[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

作者简介:

董方侠,女,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董方侠

第4篇: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摘 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其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关键,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调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才能有效地带动和帮助高校学生梳理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可行性,以此达到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11-01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分类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性”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教学评价体现“综合性”。它既不同于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也不同于中等和初等教育的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时它既不同于专业课教学,也不同于实习、实验课教学,也不同于公共文化基础课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教师主导法、学生主体法、社会实践法。

教师主导法主要是指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处于演员地位,学生处于观众地位。“演员”表演的思想水平、艺术水平影响到台下观众的兴趣和收获。

教师主导法,具体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等四种形式以及开展调查学生情况和家访等活动。

学生上课法指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当“教师”讲解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通过该方法、学生主动查资料写讲稿、试讲、正式讲解、评讲、锻炼学生胆量和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法是指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充分遵循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即培养高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实践中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明白道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参观、访问、调查、服务、参加读书会、参加“四学”小组、参加班团活动、研究课题、听报告、看电视、电影、录像、多媒体学习、文娱晚会、心理咨询、道德咨询、法律咨询、宣传模拟法庭、法庭旁听、办黑板报和学习园地、组织兴趣小组。

二、教学方法创新的依据

唯物论: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辩证法:辩证否定观、创新意识

认识论:实践是认识基础

这里不加赘述。

三、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探讨

常规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似乎不能引起兴趣,这就要多研究新的方法。

1、案例教学法;

2、互动参与式教学法;

3、启发式教学法;

4、专题式教学法;

5、激励教学法;

6、分层次因材施教法;

7、多媒体教学法。

清华大学的“因材施教”提升实效性法

近年来,清华大学在研究型教学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和积极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新模式,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把握教学对象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兼顾教学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型,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增强教学针对性的同时,有力地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大连理工大学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促进自我教育法

经过多轮的实践探索与总结,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取得了良好效果。

南京师范大学的网络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法

2009年开始,南京师范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精神,探索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全面改革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两平台三实训”提高职业素养法

学院紧紧围绕高职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切实改进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灌输轻内化、重认知轻体验、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创建了“两平台、三实训”相结合的体验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的“四维并进”创新教学方法

几年来东北师范大学从学生、教材、教师和合力四个维度,深入研究、强力推进,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规律把握与教学改革相统

一、教材指导与学生接受相统

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互动相统

一、教学即时性与教育日常化相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四维并进、集成创新”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离不开学校的高度重视。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的“挂牌选课”法

在2016年3月开学后,实验“挂牌选课”的方法,就是让所有上高职同一门思政课课程的老师,在同一个时间,上同一专题的内容,让学生选择希望上哪个老师的课。这个方法有些残忍,就是要逼迫老师们积极备课,而且是要花精力备课,要准备每一堂课都是“精彩一课”,每个老师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去寻找适合高职民汉族学生听课的方法,把每一堂都上成“优质课”。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们的眼睛和注意力。

教师是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反映的是一门课程的总体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是教师形象和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该做到有极强的政治责任感,对自己的思政课教学要有信心,对自己的教学有问题意识,思政课教师具备这样的素质,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也就自然成为上好一堂课的内在要求。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法为研究视角,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切入点,分析了教法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而探讨了将先进的有意义的教学方法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保障高职生思想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也面临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希望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期保证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

第5篇: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新视野

---------有感于我院骨干教师培训会议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如何从微观教学改革入手推动整个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我院以教学改革为主要议题的骨干教师培训会议隆重召开之后,我深刻感受到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感,我结合自身所在专业即思政课和讲授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透过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和执行框架,以探索的姿态作一番思考和分析。事实上,在《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中虽然设置了27个涉及各专业案例,为高职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教学改革的参考案例,但其中没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案例呈现,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的理念与这一课程的特殊性对任教者来说是视野的新拓宽和一次跨越性的挑战。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思政课运用需要达成的共识

“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教学理念在专业课教学中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可以规范化、体系化,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对教学方面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

1、思政课内容的特殊性需要拓宽对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理解

众所周知,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都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即使在高职的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游离于课程改革体系之外,因而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就集中在教学形式上了。我们似乎很难看得出项目驱动教学法和我们这门培养学生思想意识的课程有密切的关联,对其可行性,很多人在质疑。

如果我们这样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教学内容可以看作是有形与无形的结合,它可以用思维创造出一个精神产品,这种精神产品它可以渗透到学生的能力中,而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转业知识的接受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来理解这门课程对于沟通思政课与专业课有很大好处,拓宽了我们教学改革的思路,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课堂讨论等方法促进这一教学理念的实现。

2、高职学院的特殊性需要拓宽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解

“高”和“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高”即高等教育,它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共性的一面;“职”即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它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和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再加上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点缺乏应有的认识,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普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缺乏自主创新。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建设,首当其冲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从普通高等教育到高职教育的转变,积极探讨适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新路径。在高职学院学生和思政课之间应该有某种特殊的结合点,高职特有的培养目标已经给思想课打上了具体的烙印,思政课教学应当为高职教育服务。

我们应当从高职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出发,重点研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原则,应体现出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思政课运用的策略定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与专业课程相比,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真正做到恰如其分的项目驱动教学是比较困难的,怎样把理论与学生的需要、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设计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项目,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是最大的问题。

1、项目设置的科学性

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我们可以在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找出教学重点,围绕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知识点,集体备课,设计出教学情境,由学生完成项目,运用讨论式、启发式、互动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的运用来提高教学效果,而这些项目的设置有别于专业课,相对社会化,但并不妨碍教学效果的达成,恰恰契合了本课程的特征,而从表面上看可能不太像“项目”。思政课项目设置的科学性建立在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更象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引导员,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帮助引导构建更为科学,更适合其发展的精神大厦,帮助其完成人的社会化,使他们不仅形成与自然物质世界和技术世界相对应的能力结构,更要了解社会发展的现实并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形成与社会主义精神世界相对应的人性和心理结构。

2、评价标准的适当多元化

在专业课教学中,项目是十分具体的,评价标准也是相对容易制定的。然而对于思政课来说,评价标准应当适当多元化。一个班级学生在一个学期思政课的学习中形成了某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班级的学生在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上更为系统化、理论化,更懂得辩证,等等,这些难以用具体数据来评价的教学效果如何来界定成了一个影响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的新问题。因而在评价标准中,我们可以增加学生的访谈方法,增加系部评价方法、增加学生跟踪调查方法等。

3、理清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科学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平台,必须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实训的关系,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贴近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社会、贴近实践、贴近生活,促进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在达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目的的同时,为解决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探寻科学的结合点。

在寻求思政课教学新视野中,我们常常忽视或误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就不能将思政课与高校其它课程的知识教育关系相脱节。要保持思政课与其它各类课程的关联关系,首先就应明确思政课的属性和作用关系。也正因如此,《意见》才明确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事实上,在各学科专业知识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本门学科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都离不开“思政课”所传授知识的基础理论支柱作用。由此应当明确,要确保“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就不宜忽视认清其基础知识的属性及与各学科专业知识间的关联关系。

思政课作为基础课对应专业课而存在,基础知识对应专业知识而存在,缺少思政课,学生的知识学习就会不完整。其后果,也就难免形成“思政课”教师难保教学质量,非思政课教师忽视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关联关系,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产生歧见等局面。学生对思政课教学认识不清,就可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业的完成效果,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也会因此缺少全面性。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体,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院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怎样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使学生既真正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锻炼思维能力并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我们有必要认真的思考。

思考为前行作了先导。在这次培训中,我感受到了改革沉重的任务和客观阻力,但同时也认清改革的必然和前景的美好,期间我们该付出怎样的努力和探索都将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社科部 马晶

2010.01

第6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之改革

摘 要: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思政课则主要负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目前多种因素促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教学效果并不佳,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政课的实效,真正发挥思政课堂的思想阵地作用,这是当前思政课的当务之急。该院思政课教师根据该院学生的实际,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着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c)-0177-02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高素质”不仅体现在高技能上,也体现在高境界、高人格、高品质上,思政课就起着这样一种作用。但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的多极化,使得人们的思想出现了诸多变化,高职学生也不例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并不佳,学生认真听课的比例不高,旷课率与专业课相比却高了很多,这是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现状。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现状?应如何改革才能打破这种常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呢?该院思政课教师围绕该校学生实际,共同讨论原因,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之道,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1 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1)高职学生甚至是一些专业课教师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的现象。很多学生认为到学校是来学技术,认为两年开三门思政课,实无必要,加上个别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有意无意流露这种倾向,使得部分学生上课情绪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带着抵触情绪,上课玩手机、讲话或逃课现象比较普遍。

(2)文化与文化间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中国开展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加强,加上高度发达的传播媒介,使的其他国家各种思想文化快速进入中国,引起我国传统价值观念与外来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另外,由于我国近几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但文化发展却并没有跟上,使得道德滑坡现象非常严重,人们对善恶美丑的观念越来越混淆不清,信仰丧失。这种现状对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巨大威胁,部分学生开始认为思政课与现实脱节,不能很好指导现实行为。

(3)学生自身因素。一般进入高职的学生的分数比较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兴趣不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上课很容易开小差。

(4)教师的因素。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还是以满堂灌为主,虽然这几年一直在倡导教学改革,有很多老师也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在课堂上多举实例,以求理论联系实际;或者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精美的PPT等等,并没有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模式,加上很多高职院校还是以大课堂为主,这样更不利于师生互动,上课效果自然也不会好。

2 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1)改革教学观念。中国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本身,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学生才是教学的着入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参与到课程中来,加强师生互动,才能增加课堂时效性。

(2)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将其变为互动性教学。相关调查表明,学生对思政课呆板的教学模式早就失去了兴趣。因此,该院思政教师根据该院学生实际,采取了以下做法:①开课前5~8分钟说评新闻。每次课提前吩咐2~4个学生(根据班级人数确定人数)提前准备说评新闻,并把这作为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之一。说新闻,就是在一分钟之内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把新闻表达出来,新闻可以是国际新闻,也可以是国内新闻,既可以是报纸上的新闻,也可以是我们亲眼所见的。评新闻,就是让学生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谈自己对这个新闻的看法。最后老师进行简单点评。这一做法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让学生慢慢地学会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国家。也可以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大家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把学生分组,课程分块,拿出部分课程让学生自己制作PPT,自己进行讲解,老师最后进行补充讲解和点评。任课教师必须提前把课题选好并公布下去,由于高职学生相对来说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对有些相对比较难的课题有时候有必要把框架细分给学生做参考,同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所变动。在学生分组问题上,人数不宜过多,3~4人为宜。同时,每个成员要有明确分工,但又要讲究团队协作。同一个内容,可由2~3个小组共同承担。学生参与讲解的课题不宜过难,最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有话题的,网上好收集资料的内容。这一环节能很好地把学生拉入课堂,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这种方式,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把握的也更全面。这种任务型的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也是高职学生非常缺乏的。③一个学期可适当进行1~2次的辩论赛。在辩论赛题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当前争议比较大的热点难点时事,也可以是课本内容里学生感兴趣并有争议的课题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论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释放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容纳自我,还可以培养大家团结协作精神、探究求索的科学精神等。

(3)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思政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任。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第一课堂是远远不够的,第二课堂的作用不可忽视。该院思政课部联合学工处一学期会举行1~3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是尽可能地结合学院各专业的实际。例如,该院联合校学工处举办了评选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活动、青年志愿者举行阳光义卖活动、参观昙华林、毛泽东故居、辛亥革命纪念馆、湖北省博物馆等;步行长江一桥;徒步东湖;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征文比赛等;联合民政管理学院学工到养老院关爱老人;联合康复学院到福利院、省残联和武汉麟洁康复中心关爱儿童等,通过第二课堂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改革思政课的考核方式。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应突破传统学科考试的模式,改变以往单纯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行为品质培养的片面做法。考试考核方法要全方位、多角度,增强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该院采取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作业、堂课表现(说评新闻、讨论和辩论等表现),学生平时的德育行为也列为了思政平时考核范畴,期末考核是在考核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偏重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的实际效果,必须打破原来的以老师为主的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思中动,动中学,把课堂和学生的业余活动和平时行为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才德兼备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芸.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探索[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3(9):46-47.

[2] 邹?u.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6):143-144.

[3] 彭新丽.深化四个结合打造美丽高职思政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3(19):52-53.

第7篇:高职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调查报告

高职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不仅肩负着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当前,虽然思政课进行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硬性灌输过多、情感互动较少、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使得高职学生难以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影响教学效果。本课题组以高职院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中“问题教学法”为调查对象,对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高职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入式;另一种是互动式。在思政课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最经常用的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模式,它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服从者,这种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他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①而互动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由教师“一言堂”课、学生被动接听的单一知识传递方式,通过加强师生之间多种感官的充分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耳感知、动脑思维,从而促进师生情感和谐和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有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的共同点是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互动的特点。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境互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能力,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

2 高职思政课问题教学法介绍及调查分析 2.1 问题教学法介绍 问题教学法属于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区别于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教师在充分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综合教学目的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创设问题情景,力争做到所设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即学生在预习或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由教师引导其他同学来解答和辩论,共同探讨,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最后由教师给予点评。学生要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前必然要主动阅读、思考、生疑、提问,因而这种问题教学法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②当学生提出某一问题,或回答某一问题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会有成功的喜悦,形成一种情感体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2.2 问题教学法调查报告分析 在 2012-2013 上学年,课题组对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2012 级部分班级所上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所使用的“问题教学法”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现将调查进行数据汇总分析(表 1)。

调查数据问题分析:

(1)问题设置难度适中偏易。从问题设置来看课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考察为 29 次,约占比例为 55.7%,这部分问题较容易;而综合素质及拓展能力考察问题为 23 次,约占比例为 44.3%,这部分问题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思维含量较大。问题设置较容易是因为所教对象为高职大一学生,其高中知识相关基础较差,容易问题较能调动其兴趣,难度较大问题较难唤起学生的思维。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中,问题的难易度应存在一定平衡系数,所教学生其知识基础较好,则加大难度加大问题数量,学生较差则减低系数。

(2)教师对课堂提问褒多贬少。从调查来看教师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及鼓励学生提出和回答问题较多,褒奖 35 次,约占比例为 67.3%;中性点评 15 次,约占比例 28.8%,两者相加约为 96.1%,而批评诱导式启发只有 2 次,约占比例为 3.9%。从这些数据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回答进行褒奖,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照顾了其自尊心。但从实际课堂中看,由于提问回答过于顺利地得到教师的褒奖,学生对问题有些不加思索,随口作答,也限制了其思

维的广度和深度,弱化了教师的引导。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思维遭遇到撞击或部分否定时,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完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1)预设的教学问题内容应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语言精确、目标明确、指向性清晰而且问题设计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有很好的诱导性和难度,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 (2)注重对学生回答后的点评的褒贬方式使用。学生作答后不宜全部褒奖,可先褒后贬,事先在问题中设置陷阱,引诱其上当型等多种提问方式结合语言的变化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中设置“干得好还是嫁得好?”的问题,首先引导学生质疑,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幸福的人生只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但通过课堂讨论,教师批评诱导式点评,让学生认识到除了应具备自食其力的职业能力,也应该“嫁得好”, “嫁得好”不应只看到物质上的财富,也应看到嫁的人的品质、忠诚等。这个案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使问题来自学生,又通过学生解决,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3)问题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有典型性和时代性。通过案例分析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须精心筛选具有代表性、针对性、时

代性并且能揭示矛盾、反映问题的典型实例;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案例的设置要注重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这样做一开始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引导。

以上高职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调查报告是课题组为了改善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的一次总结,是对近年来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中“问题教学法”的总结,仅仅是本课题组的一管之见。俗话说,“因材施教”,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有其长必有其短,“问题教学法”也是如此,但只要根据教学对象用之得法,因材施教,一定能提升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第8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摘要] 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从更新观念、科学安排实践的内容及形式、健全其运行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以更好的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确保“思政课”教学实效。[关键词] 思政课 实践教学 改革

一、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保证其成为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措施;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必备的专门知识,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应特别重视实践教学,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和缩短其社会化过程,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这一点已经形成共识。各院校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及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在尝试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同时,也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诸如实践教学的模式老套,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组织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还是带学生外出参观、要求学生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后形成调查报告等传统内容,学生参与的程度和积极性均不高,导致实践教学徒有虚名;再如,实践教学过程缺乏制度保障,没有专门的教学计划、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使得实践教学基本处于无章可循、可有可无的状态。这些问题的存在均直接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的实效性。为改变这一状况,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对其加强改革。

二、如何有效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为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需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促使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任课教师需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充分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

实践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程,不可能脱离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也不可能背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而生存。况且“思政课”本身在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比如《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和内心感悟,才能真正把社会的道德规则和法律规范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

但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更多关注对学生政治方向、思想意识和所谓知识点的灌输,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接受程度及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设计各种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充分体验,唯有如此,所学理论知识才能切实转化为内在素质,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2.科学安排和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应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出发,结合理论课程的内容综合考虑。

(1)人生观教育主题班会

经过高考的洗礼,同学们走进大学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这里并非大家梦想的乐园。一方面,相对于本科而言,高职的生源高考分数较低,但同学高考前对自己的期望值普遍较高,因此,相当一部分同学有一种失败感;加之大学全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大一新生一时间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同学们抱怨最多的就是郁闷和迷茫。如何帮助大家走出困境,以昂扬的姿态踏上新的征程,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对此,笔者尝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思考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即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组织人生观主题班会,教师可做必要的指导,但不做统一要求。主题班会活动效果很好,形式上各班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内容也十分丰富,同学们或引经据典,或探讨突出的社会现象,或讲出自己的生活经历等等。由此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又使学生真正思考了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人生的大问题。

(2)“新老生互动”活动

在大一新生面临的所有困惑中,对自己专业的理解和学习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问题的准确把握,无疑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为新生授课过程中,笔者在老生中找出若干位优秀学生代表,组织了“新老生互动”活动。

实践表明,学生交流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专业课的学习,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参加社团活动、做学生干部与学习的关系,本专业就业情况等等很多方面。这对于引导和帮助大一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的主要任务具有积极意义。

(3)开辟网络咨询空间

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接受各类信息的速度快,对社会关注程度高;但另一方面,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往往具有肤浅和片面的特点,有时甚至容易走极端。因此,在课堂之外加强师生交流、纠正其错误认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选择了QQ、E—mail等网络交流方式。一方面,QQ和邮件本身是同学普遍感兴趣的事物;同时,通过网上交流,同学可以打消一些面对面交流的顾虑,使得师生交流更充分。这对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3.逐步健全实践教学的运行保障机制

目前实践教学中还缺乏统一的、操作性强的计划安排,活动的开展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且考核标准不确定,出现了一小部分同学浑水摸鱼的现象,在其他同学中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要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需建立相应配套机制对其予以规范。其中重点内容包括:制定统一的实践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保证实践教学的基本课时和有序开展;根据学生学科特点和学校业务关系,加强与社会各单位、部门的联系,逐步建设一批相对固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如:在评价内容上,不只是对知识性内容的考核,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考查;在评价方式上,可笔试与答辩相结合,避免单一死板,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小露.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班荣鼎.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3]赵华.对加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2009,(2).

第9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利用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思政课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客观要求。但目前利用实践教学资源还存在不足,应对存在的问题做详尽的分析,并就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开发、整合、利用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大学生队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他们思想素质的高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来说文化理论课成绩较差,他们对思政课热情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思政理论课是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把课程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并把其内化为学生个人思想素质并转化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利用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须不断对思政课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充分开发、整合利用实践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成效。

一、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客观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既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具体表现,一是职业性,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二是应用性,高职院校根据市场岗位实际需求,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各种合格的生产、管理、建设及服务等职业人才;三是地域性,高职院校的根本职能是要为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把学生培养成其职业岗位的社会人,而实践教学则必然成为高职院校培养真正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开发利用实践教学资源,走实践教学之路,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思政教学的客观要求。

2、是适应高职思政课的特点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相比其他学科,高职思政课与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联系密切,它既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又强调能力培养,具有开放性、时代性等特点。思政课的这些特点要求思政课教学必须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充分开发、整合、利用实践资源,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开放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实践中进行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非观,并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

3、是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因材施教”的需要

相对普通高校来说,高职院校学生高考入学分数普遍较低,素质参差不齐,自觉性较差,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性不高,受社会消极影响较大。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具有较高的就业忧虑度。对于专业技术课、实验课等能提高专业实际操作技能与竞争力的课程有比较大的兴趣,但对理论课会认为学而无用,从而对其产生抵触、排斥和厌学的情绪。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偏好实践、实际操作类课程和因文化理论水平较低,而较能接受实践教学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必须大力开发、整合和利用实践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体会、领悟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内容。

二、目前高职院校在利用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资源是指能够被利用来进行有效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条件总和。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内部条件资源与外部条件资源;根据它的性质,可以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硬资源主要包括实践场所、师资力量、教材等;软资源主要包括教学制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内容等。

1、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硬资源利用不足

高职院校因为培养目标的不同,有其教学特殊性。高职院校普遍建立有众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硬资源有电视机、录像机、视频系统、幻灯机、多媒体设备、互联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但思政课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实践基地的利用率不高,不善于利用现成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设备,习惯于传统教学法,简单地应用备好的实践硬资源,使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收效不高。

2、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软资源利用不足

思政理论课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安排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或者把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编成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程,使实践教学内容能对学生产生生动的感性认识,在实践中体会和领悟思政课的理论精神,但是当前鲜有老师能做到这点。实践教学的方法也不够多,目前普遍采取的有社会实践报告与调查报告两种形式。另外,实践教学中欠缺富有经验的实践基地或相关部门的思政领导做指导。

三、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成效

1、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硬资源

第一,充分开发校内外实践基地,建立系统的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群。充分开发校内外实践基地,并根据专业需求,建立系统的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群,这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首要任务和必备条件。

第二,整合利用思政实践教学的基地群。根据基地群各个基地的软硬条件,取长补短,整合优质资源,根据思政实践课的内容需要,整合利用,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

2、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软资源

第一,培养、整合利用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能把握住时代脉搏,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人格素养,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与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是取得思政课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整合、利用社会上、实践教学基地里的富有经验和高素质的思政工作者充当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指导老师,也是提高与保证思政课教学成效的重要方法。

第二,制定好思政实践教学的计划、内容与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联系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做好利用实践教学资源的计划、实施方案与实践内容;根据实践基地的环境,选择最好的教学办法;最后还需根据现实的需要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的内容与进度等,以保证思政课育人的连贯性和深刻性。

第三,充分开发、整合利用实践教学的网络资源。网络的开放性,适合随时随地进行思政课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通过建立教学互动网络平台,根据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设计各种相关栏目,让不同的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学习需要,安排和选择实践学习的内容。在通过电邮、QQ群、飞信群、留言薄、博客、个人网页等形式交流中,教师与学生能不受时问与地点的限制,其中渗透了思政教育的教育学,提高了思政课教育的成效。

第四,充分整合利用各相关部门的人力资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涉及的面较广、涉及的点较多,它所需的人力资源与理论课教学资源相比较多,这就需要整合各相关部门的人力资源,如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员、教务处负责人员、学生处负责人员、团委负责人员等等。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员与老师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同程度上受到各参与思政实践教学的领导与老师的思想的熏陶与行为的引导,这也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与思政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的考评制度。具体操作的重点,一是考评需保证科学、客观、公正原则;二是考核内容需包括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调查能力、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重点要突出创新能力;三是要采取灵活方法,如实践场内专家考核、场外专家考评;实践过程评价、实践中期评价、实践结果评价;口试、笔试、实操等。通过合理的考评,督促与监督学生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思政课教学效果。

上一篇:企业值周领导职责下一篇:施工安全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