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实训大纲

2022-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儿科护理学实训大纲

儿科护理综合实训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儿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培养儿科护理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专业。本文对当前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儿科护理综合实训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儿科护理实践型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儿科护理 人才培养 综合实训 教学对策

【基金项目】2014年河南省卫生厅青年项目,项目编号:WJLX2014203。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儿科护理教育过程中,综合实训教育是一个基本要求,也是该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儿科护理教育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综合实训教学,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实习训练,将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体现出来,培养创新型生命科学人才。

一、儿科护理专业综合实训教育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实践,是深化综合实训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训教育与传统的理论教育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也能发现自己专业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儿科护理专业中,有的学生认为该专业就是掌握各种专业的儿科护理技巧,并且能够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儿科护理过程中,提高儿科护理水平。综合实训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實习的岗位;在校内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

二、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理论教育大于实践教育。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理论化教学理念对现代教学创新改革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中,理论化教育只会让学生成为理论人才,缺乏实践经验,不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开展护理工作。

第二,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弱。在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能力比较薄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吸收知识,而且知识难点长期累积,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儿科护理知识的学习比较浅显,没有掌握专业护理技巧。

第三,缺乏儿科护理实训教学基地。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有的院校不注重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育,也主要以案例教学为主,对儿科护理人才的培训工作产生影响。

三、儿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改进儿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儿科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掌握娴熟的护理技巧,能够在实践工作中加以应用,提高护理水平。比如第一,加强对实践教学理念的应用,例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以问题导入,或者在课堂上模拟儿童护理的场景,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学习如何护理。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学生可以首先进入一体化教师观看多媒体短片,然后进入实训室,由学生准备具体的操作器材,由学生分组练习,然后教师要观察学生在实践练习过程中的表现,给每一个小组打分,小组成员也要开展自评,每组要派出代表人员对护理技巧进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各种知识的记忆能力。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真实的操作氛围。在课堂上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缩短课堂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十分重要,使得患儿可以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更积极地接受治疗。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践能力的场所,实训室的环境、操作设备等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很大影响。由于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在实训室中应该要加强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备,在实训室中尽可能模拟儿科病房,病房中挂上精美挂图、操作流程等,模拟真实的儿科病房环境,使得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实训学习过程中。另外,仪器设备也是实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是开展实践教育的基础,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践练习时所需要的各种护理设备等,为学生实践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要配备一直高素质教师队伍,并且定期对教师的技术操作情况进行考核,将其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不断拓展知识领域,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一体化发展。

(三)加强医校合作

医校合作是儿科护理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方法,加强医院和学校的合作,也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习岗位,让学生跟着有经验的儿科护理人员学习最新的护理技巧以及护理过程中的要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护理水平。在实践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进行培养,还要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进行培养,使得教师能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对各种实际的护理过程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在对学生开展教育的时候也能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四)加强实训考核

考核与评价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行测试的重要环节,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对护理技能考核方法进行改善,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定,而不只是评价学生掌握知识、记忆知识的能力。要对传统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改进,提高日常表现评价在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重,考试的内容应该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心理辅助能力、与患儿和家长的沟通能力等方面。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综合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是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校内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力度,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君丽.儿科护理综合实训教学方法探讨[J].心理医生月刊,2012(12)

[2]刘迎,贾俊红,马冬梅.儿科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方式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6(01)

[3]马洁.提高儿科护理实训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1(01)

作者:郭萍

第2篇:中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摘 要】目的:通过改革中职儿科护理实训的教学模式,加强护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将2010级中职护生265人设为实验组,采取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训;对照组为2009级护生253人,采取传统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对两组护生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然后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而操作考核成绩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儿科实训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护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儿科实训教学;教学模式

《儿科护理学》是中职护生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而注重培养护生实践能力更是中职教育重要的教育目标,因此儿科护理实训教学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缩短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距离的桥梁课程,也是儿科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通过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新模式呢?通过对实习护生及在校生进行调查问卷,我们对2010级中职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1.对象

对象为本校2009级及2010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共518人。将2010级253人设为实验组,采取新的实训教学模式,2009级设计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年龄,文化层次,平时学习成绩无明显差异。

2.方法

2.1 对照组

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授课。首先是课堂上将实验所需的理论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到实验室,按照操作示教-模拟练习-学生演示-教师归纳总结的流程进行;而应用护理程序制定护理计划部分通常采用:大班课讨论-教师讲解-写出整体护理计划-批改反馈。

2.2 实验组

采取改革后的新的教学模式授课。

2.2.1 培养目标

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熟练动手实践能力、零距离上岗的实用性人才。

2.2.2 教学目标

根据护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层次制定适合中职护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力求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有合适的评价机制,保证护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锻炼护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细化的教学目标为:1)热爱儿童,有责任心;2)接受新知识的能力;3)熟练掌握儿科常用护理操作技能;4)能理论联系实际,处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2.3 课程安排

传统的儿科实验教学课时少,以演示为主。改革的主要措施首先是加大实训课时的比例。对2010级中职护生的理论与实训课时比由原来的2:1调整到1.5:1,由原来的实验课调整为实训课。主要区别是实验课为上了理论课后直接到实验室上实验课,而实训课为将所有理论课教授完毕后,儿科护理实训操作的内容集中进行。其次,对实训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对内容进行优化时,遵循的原则为:1)针对性:儿科护理的群体具有特殊性,年龄小,以独生子女为主,家长特别关注小儿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知识,针对这种需求,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我们将护理措施的重点由原来偏重疾病的护理逐渐转向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方面,并将之作为实训考试的内容,从而提高了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意思。2)实用性:根据儿科临床的实际,将《儿科护理学》教材中的儿科护理操作项目进行筛选,对临床常用的“婴儿沐浴法”、“约束法”、“更换尿布法”、“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法”、“股静脉穿刺法”、“暖箱、蓝光箱使用法”六项内容作为实训的重点,增添了临床常用的小儿“体格测量法”以达到结合的临床,学以致用;3)前瞻性:在实训教学中,将最新的护理技术和思维方式引入课堂。例如在进行“婴儿沐浴法”操作实训教学中,引入目前医院广泛进行的“新生抚触法”,又如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法”操作实训教学中,将临床目前广泛使用的静脉留置针介绍给护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2.4 教学方法

改变以往实验课上“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三段式实训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实训教学。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1)思考-推进教学法:对操作难度较大的如“头皮静脉注射、暖箱、蓝光箱的使用”等操作常采用该方法。以新生儿蓝光箱的使用操作为例:将整个实训过程分思考-推进两个阶段。首先,思考阶段:首先播放蓝光箱使用的录像,然后教师进行讲解与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整个操作过程。然后教师质疑:为什么退黄疸要用蓝光进行照射?进行蓝光照射前需要准备哪些用物?蓝光照射前、照射时、照射后的护理要点有哪些?从哪几方面来观察蓝光照射的效果?蓝光照射有哪些副作用?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呢?带着这些问题,安排护生分组进行实践,通过个性化练习,亲自体会、思考操作技能。其次,推进阶段:学生演示-师生点评、小组交流-学生自我评价、完成实训报告-教师批改反馈。该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强调了师生的互动和合作,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讲评并进法:对一些较为简单的实训操作,如“体格测量法”、“更换尿布法”可采用此方法。先将学生分组,由学生根据教学项目的操作标准进行边熟悉边演示,教师巡回点拨辅导。讲评并进,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3)案例讨论法:理论课每上完一个系统,教师将整理好的典型病例发放给学生。讨论前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从病史资料的评估、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小组的护理方案。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组派代表来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归纳和答疑。最后完成书面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反馈。案例讨论教学法使师生处在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4)角色扮演法:在每一个疾病进行健康教育时或者体格发育测量法的操作训练时均可采用角色扮演法。例如对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将学生分为二人一组,一人扮演责任护士,另一人扮演患儿母亲,要求“护士”对患儿母亲进行宣教,要求“家长”提出咨询。形式自由发挥,扮演后由师生共同评价。角色扮演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激情由感而发,不仅掌握了已学内容,而且熟悉了护患沟通的技巧。

(5)PBL(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教师根据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教学提纲。拟定教学提纲时,注意把实训教学目的问题化,设置疑问和创造悬念,以激发护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提纲学习,指导护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实训课堂上教师向护生提问,学生作答,最后教师总结。此法可提高护生自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调动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中职护生来说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2.5 教学设施

根据专业特点儿科护理实训室,购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如保暖、光疗合二为一的婴儿恒温箱、婴儿头皮静脉注射模型、静脉留置针等,建立了模拟新生儿沐浴室为护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和学习条件。建立实训室开放制度,实验设备的管理采取实训组长登记负责,没有实训课的时候完全开放。

2.2.6 评价制度

为了保证儿科实训教学质量和检验实训教学效果,我们编写了每个项目详细的百分操作标准,作为实训考试的评分依据。编写了供中职护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实训实习报告》,从而提高了实训教学效果。

3.结果

为客观评价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前后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我们对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进行了对照。结果显示:两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而操作考试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4.讨论

改革后新的儿科实训教学模式,在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注重师生互动,整个实训过程贴近临床实际,不仅可以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而且在实训过程中还潜移默化地对护生进行了德育渗透,培养了其良好的医德和护患沟通能力。对中职护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今后要继续不断改革和完善这种儿科实训的教学模式,将中职护生培养成临床不可缺少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绳杰清,冯子维.自主设计实验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3):739.

[2]周银玲,宋丽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5,6(2):82-83.

作者:段慧琴

第3篇: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对儿科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儿科护理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希望可以有效地提升当代高职高专院校的儿科护理教学水平,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儿科护理领域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 儿科护理 实训课程 教学改革

前言:

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培养专业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大批量的人才,而儿科护理工作需要拥有大量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护理人员,因此传统的高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儿科护理人才的专业需求,必须要对学校的实训课程项目进行专业化的教学调整与改进。

一、儿科护理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高职高专的课程教学中,儿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能够拥有足够多的实训操作练习机会,一般来说,将会开展三大类型的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比如说新生儿的护理,儿童保健以及患病儿童的护理训练,事实上,每一项实训课程的开展,都是要根据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教学条件来进行的,像是在新生儿的健康促进项目中,可以使用蓝光治疗的方式进行光照治疗,对于患病儿童的护理治疗,很多学校并没有能力去安排心肺复苏技术的治疗学习,而是采用静脉输液练习的方式来代替。

二、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目前基本上分为两大类的教学改革内容,其一是通过模拟情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过去的教学情境比较单一,那么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可以向多种教学情境方向转变,从传统的实验室模拟变成现代化信息技术下的sim baby智能模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其二是在儿科护理工作流程上展开的教学改革,有效地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实践法的教学方式,将实际的儿科护理工作流程融合到实训教学当中,实现实训课程和高职高专临床实习项目的完美衔接,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素质[1]。

三、儿科护理的实训课程反馈

(一)加强实训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培养

在实际的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课程练习当中,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这样有助于和孕妇、新生儿妈妈以及新生儿之间的有效沟通,更重要的是能够建立良好而和谐的医患关系,让儿科专业的学生能够关注到孩子以及孩子家长的需要,对他们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护理以及心理护理,让这部分高职高专儿科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发挥出来,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水平,以更加专业、细心的服务态度,来满足儿科的护理需求。

(二)通过模拟情景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其次,在实际的儿科护理实训课程中,还要求能够通过设计复杂情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心理素质,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即使是在儿童哭闹的情况下,或是儿童家长无理取闹,轻视儿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时候,也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理解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可以对儿童,对儿童家长充满同理心,进而提高儿科护理专业学生的忍耐能力以及自我心理调节、控制能力,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都可以保持稳定的情绪,对儿童的需求随机应变[2]。

(三)做好儿科护理专业技能的培养训练

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一定注重对学生专业护理能力的培养训练,尤其像是难度比较大的新生儿危重疾病护理和抢救,必须要针对学生进行真正的实践经验培养,比如说针对早产儿的护理练习,都要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足够多的案例来预习,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临床实习结果进行考核,将学生对儿童的耐心、爱心以及责任心纳入到考核的范围之内,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全方位培养。

结论:

综上所述,既然我們已经了解了高职高专院校儿科护理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那么在今后的实训教学中,更要有目的地让实训教学改革能够满足当代儿科的护理需求,加强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培养,并通过模拟情景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做好儿科护理专业技能的培养训练等。

参考文献:

[1]曾丽娟.情境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14,21(07):89-91.

[2]盛晓燕.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改革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1):260-261.

作者简介:

马雪春(1979.12.27-),女,新疆奇台县人,昌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护理专业,研究方向:儿科护理。

作者:马雪春 陆明琰 李强

第4篇:《儿科护理学》考试大纲

一、总要求:

1、从新的医学模式出发,阐明儿科护理的功能转变及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2、说出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各年龄阶段小儿的身心发育、营养、喂养及教养的特点。

3、能运用护理程序对个体、家庭、社区进行儿童保健的指导和卫生宣教。

4、能运用护理程序和护理操作技能,对常见病患儿做出护理评估并实施整体护理。

5、学会与儿童及其家长、社区群众进行有效的沟通。

6、在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儿童的热爱、关心、爱护、同情患儿,表现出对小儿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二、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

一般:儿护学的任务与儿护学的范围(了解)

第二节

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一般: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了解)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护理重点 重点:小儿年龄分期(掌握) 一般:各期小儿的特点(熟悉)

第二章

儿童保健 第一节

生长发育

重点:体格发育(掌握)

一般: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因素、小儿N、精神发育(熟悉)

第二节

小儿营养与喂养

重点:婴儿喂养(掌握)

一般:小儿营养需要(熟悉)1岁后小儿的膳食(了解)

第三节

儿童保健

重点:预防接种(掌握)

一般:各年龄期的保健重点、日常护理、小儿教养、体格锻炼、婴幼儿生

长发育监测。(了解)

第三章

第一节

儿科医疗机构组织特点 儿科门诊

一般:儿科门诊设置要求、护理管理(了解)

第二节

儿科急诊

一般:儿科急诊的范围、特点、设置要求、护理管理(了解)

第三节

儿科病房

一般:儿科病房的设置要求、护理管理(了解)

第四章

儿科基础护理

第一节

护理程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重点:护理程序的步骤(熟悉) 一般:护理程序的意义(了解)

第二节

儿科病房护理常规

一般:入院护理常规,住院护理常规,出院护理常规(了解)

第三节

儿科基础护理

一般: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睡眠与游戏的需要、

观察与记录(了解)

第四节

儿科常见症状的护理

掌握:发热的护理

一般:器闹、呕吐、腹痛、厌食、腹胀儿护理(熟悉)

第五节

小儿用药护理 重点:小儿液体疗法与护理(掌握) 一般:小儿用药特点与护理(熟悉)

第六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重点: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新生儿护理(掌握) 一般:新生儿特点(熟悉)

第二节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重点:早产儿护理(掌握) 一般:早产儿特点(熟悉)

第三节

常见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重点:新生儿黄疸、颅内出血、硬肿症、败血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措施(熟悉)

一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破伤风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措

施(熟悉)

第七章

营养缺乏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营养不良

重点:营养不良的病因、护理措施 一般:概念、护理评估

第二节 佝偻病

重点:病因、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一般:发病机理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般:上、下消化道特点、免疫、粪便特点

第二节

口腔炎

重点: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第三节

婴儿腹泻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发生机理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般:解剖、生理、免疫特点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重点:护理评估

一般:病因、护理诊断、措施 第三节

哮喘性支气管炎

重点:护理评估

一般:病因、治疗措施

第十章 第一节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重点:各年龄组心率、血压的推算公式

一般:胎血循环及生后改变、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重点:护理评估

一般:病因、分类、护理诊断、措施

第十一章

贫血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血象特点

重点: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蛋、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特点 一般:血红蛋白种类

先天性心脏病 第二节

小儿贫血概述

重点:定义、诊断标准 一般:分类

第三节

营养性贫血

重点: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评估、诊断、措施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般:解剖、生理、排尿及尿液特点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发病机现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治疗原则

第四节

重点:护理评估

泌尿系感染

一般:病因、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重点:脑脊液特点

一般:脑和脊髓、神经反射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结核病患儿的护理 概述

重点:结核病患儿的评估、预防措施 一般: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原则

第二节

重点:护理评估 一般:病因、预后

第三节

重点:护理评估 一般:病因、预后

第四节

重点:护理评估 一般:病因

结核性脑膜炎 急性粟粒型肺TB 原发型肺结核

第五节

结核病患儿的护理 重点:护理诊断、措施

第十五章

常见急诊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科ICU概述 重点:定义

一般:收治对象

第二节

小儿惊厥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治疗原则

第三节

急性心力衰竭 重点:定义、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治则

第四节

急性呼吸衰竭 重点:定义、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治则

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

填空题

30% 10%

名词解释 15% 简答题 15%

综合题 30% 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 30%

中等难度题50%

较难题 20% 重点与一般比例:60-70%:40-30%

《传染病护理学》考试大纲

一、总要求:

1、了解传染病的常用术语及有关概念定义。

2、说出传染病的基本特征、预防措施及隔离、消毒等方法。

3、理解常见传染病的病原学及发病机制。

4、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5、能正确的说出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方法,并进行卫生宣教。

6、在实践中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程序。

二、内容:

第一章

第一节

总论

感染与免疫

重点:定义、感染过程的表现 一般:机体免疫应答作用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重点:传染病流行的因素 一般: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第三节

重点:基本特征 一般:临床特征

传染病的特征

第四节

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一般:传染病的治疗原则、诊断原则

第五节

传染病的预防

重点: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第六节

传染病的护理

重点:传染病护理工作特点、传染病的隔离、传染病的消毒、常见症状及

其护理程序。

第二章

第一节

病毒性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治则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发病机制

第三节

流行性感冒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发病机制

第四节

麻疹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发病机制

第五节

水痘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发病机理

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发病机制

第七节

狂犬病

重点:护理措施(犬咬伤后的处理) 一般:病因、发病机制、护理评估

第八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发病机制、治则

第九节

艾滋病 重点:病因、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评估

第三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伤寒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原则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发病机理

第三节

霍乱

重点: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一般:病原学、发病机制

第四节

百日咳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 在、发病机制

第五节

猩红热

重点:流行病学、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原学、发病机制

第六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原学、流行病学

第四章

第一节

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钩端螺旋体病

重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病理改变、流行病学

第五章

第一节

原虫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疟疾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疟原虫、生活史、流行病学

第二节

阿米巴病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发病机制、治则

第六章

蠕虫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血吸虫病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原学、流行病学

第二节

钩虫病

重点:护理评估、诊断、措施 一般:病因、发病机制

第三节

蛔虫病 重点:护理评估、措施 一般:病因、发病过程

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

填空题

30% 10%

名词解释 15% 简答题 15%

综合题 30% 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 30%

中等难度题50%

较难题 20% 重点与一般比例:60-70%:40-30%

第5篇:11《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附件1: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Byh19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 分 数:4 学 时 数:64 适用专业:护理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 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 学科。儿童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儿科护理学自始 至终贯穿这一动态发展的特点。《儿科护理学》是建立 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 性应用科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任务是 通过学习儿科疾病及其护理,从身体——心理——社 会三方面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从而真正体现以人 为本的特点。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明确儿科护理学的任务目标

2.明确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

3.明确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佝偻病、肺炎、小儿腹泻、

贫血

4.掌握泌尿系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

的护理

5.掌握缺铁性贫血小儿铁剂的治疗和护理

6.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小儿喂养的知识 2.学会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

3.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 3.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3.了解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任务和范围

一、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第二节 儿童年龄分期

一、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三节 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一、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第四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第二章 儿童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规律

2.掌握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

正常或异常的方法

3.熟悉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4.了解儿童发展的一些相关理论

5.了解小儿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及其干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规律

2.掌握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 正常或异常的方法

3.熟悉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规律

二、影响生长发育因素

第二节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二、出生至青春期前体格生长规律

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各系统发育

一、骨骼发育

二、牙齿发育

第三章 儿童保健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生儿期及婴幼期小儿的保健要点

2.掌握预防接种的免疫方式、注意事项

3.熟悉常见生物制品(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麻

疹减毒活疫苗、百白破、 流脑、乙肝疫苗)的特点及 接种方法 4.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小儿游戏的特点及发展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预防接种的免疫方式、注意事项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

一、胎儿特点及保健

二、新生儿特点及保健

三、婴儿特点及保健

四、幼儿特点及保健

五、学龄前特点及保健

六、学龄期特点及保健

七、青春期特点及保健

第五节 计划免疫

一、免疫方式及常用制剂

二、免疫程序

三、预防接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四、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第四章 儿童营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对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

2.掌握按照体重、热卡计算牛奶配方的方法并能指导 母亲进行正确的人工喂养

3.掌握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及方法

4.熟悉母乳喂养的优点并能指导母亲正确进行母乳 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按照体重、热卡计算牛奶配方的方法并能指导 母亲进行正确的人工喂养

2.掌握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及方法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能力与营养素的需要

一、能量的需要

二、营养素的需要

第二节 儿童喂养与膳食安排

一、婴儿喂养

二、幼儿膳食安排

三、学龄前儿童膳食安排

四、学龄前儿童和青春期膳食安排

第五章 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时期小儿对住院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重点

2.熟悉小儿用药特点 3.熟悉药物选择的注意事项(抗生素、退热药、镇静

止痉药、止咳平喘药、泻 药和止泻药、肾上腺皮质

激素)

4.了解药物剂量计算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各时期小儿对住院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重点 2.熟悉小儿用药特点

3.熟悉药物选择的注意事项(抗生素、退热药、镇静

止痉药、止咳平喘药、泻 药和止泻药、肾上腺皮质激 素)

三、教学时数 1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三节 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一、各年龄阶段患儿对疾病的认识

二、患儿对住院的反应及护理

第八节 儿童用药特点及护理

一、儿童用药特点

二、儿童药物选择及护理

三、儿童药物剂量计算

四、儿童给药方法

第十节 儿科护理技术

第六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生儿分类方法及相关的概念、新生儿的几种

殊生理状态、早产儿护理重点(体温、呼吸、喂养、

感染)

2.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3.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

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4.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5.熟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因、分度、治疗要

点及护理

6.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及护理

7.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及护理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新生儿分类方法及相关的概念、新生儿的几种

特殊生理状态、早产儿护理重点(体温、呼吸、喂养、

感染)

2.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3.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

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4.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生儿分类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正常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第五节 新生儿窒息

第六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十节 新生儿黄疸 第十一节 新生儿溶血病

第十三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及护理措施

2.掌握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护理要点、急救措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及护理措施

2.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护理要点、急救措施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二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营养性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腹泻的护理

2.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3.了解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4.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5.学会液体疗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腹泻的护理

2.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3.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4.学会液体疗法的计算

三、教学时数 8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四节 婴幼儿腹泻

第九节 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肺炎的护理

2.熟悉小儿肺炎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3.熟悉小儿肺炎的主要合并症的表现及处理 4.了解小儿肺炎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 5.了解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肺炎的护理

2.熟悉小儿肺炎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3.熟悉小儿肺炎的主要合并症的表现及处理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四节 肺炎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

2.熟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3.了解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 2.熟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治疗要点及护理

2.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治疗要点及 护理 3.了解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治疗要点及护理 2.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治疗要点及 护理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 肾病综合症

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

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2.熟悉两种营养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

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造血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小儿贫血

一、概述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三、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重点、

不同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 2.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特征及检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重点、不

同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第三节 病毒性脑炎

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分类及散发性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护 理

2.掌握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儿童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酮症酸中毒的监 护过程;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使用胰岛素 3.熟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分类及散发性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护

2.掌握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儿童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酮症酸中毒的监 护过程;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使用胰岛素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二节 生长激素缺乏症

第五节 儿童糖尿病

第十五章 免疫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对风湿热患儿的休息安排和健康教育;儿童类风

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护理要点

2.熟悉风湿热、儿童类风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 现、治疗要点

3.了解风湿热、儿童类风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发 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4.了解小儿免疫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对风湿热患儿的休息安排和健康教育;儿童类风

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护理要点

2.熟悉风湿热、儿童类风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 现、治疗要点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四节 风湿热 第六节 过敏性紫癜

第七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

第十六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遗传的定义,遗传病的种类及各类特点

2.熟悉21-三体综合症、糖原累积病、苯丙酮尿症的 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要点

3.了解21-三体综合症、糖原累积病、苯丙酮尿症的病 因与发病机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遗传的定义,遗传病的种类及各类特点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二节 21-三体综合症

第三节 苯丙酮尿症 第十七章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与其它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要点、麻疹的护理要点

2.掌握典型水痘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护理 3.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标准及临床意义;常用

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

4.熟悉原发性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护

理要点

5.了解麻疹、水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与其它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要点、麻疹的护理要点

2.掌握典型水痘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护理

3.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标准及临床意义;常用抗 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毒感染

一、麻疹

第三节 结核病

一、概述

二、原发型肺结核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崔炎.《儿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年11月

[2] 肖红玲.《儿科护理学》第二版.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2年10月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门课程采用期末集中闭卷考试。理论考试成绩为

70%, 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 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 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 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20%,包括儿 科护理技术(头皮静脉注射,喂药方法、用药计算)、 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 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撰写体检报告、学 习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

七、其他说明

1.本大纲教学内容除规定要掌握和熟悉外,其他内容要 学生了解。

2.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不一定都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 允许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在教学顺序上也可以 进行适当的调动。但必须保持课程的基本体系。

大纲执笔人:赵莉娟

大纲审定人:

第6篇:儿科护理见习大纲@徐医

《儿科护理学》临床见习大纲

肺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肺炎的病原、病理生理及预防措施。

二、熟悉小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处理。

三、掌握肺炎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地点】儿科病室,教学综合楼。

【时数】2学时

【教具】输氧设备,听诊器,体温计,病例。

【见习内容及方法】

一、教师带领学生见习典型急性支气管肺炎病例。

(一)询问病史重点:

1. 发病诱因:受凉史,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接触史。

2.询问疾病的发生经过,如发热(体温变化、热型)、流涕、鼻塞、打喷嚏、咽痛、咳嗽性质,气促、发绀、呼吸困难及中毒症状,烦躁不安与精神萎靡、抽搐、呕吐、腹胀、腹泻等。

3. 既往健康情况:佝偻病、营养不良、结核病或结核感染、先心病等病史,是否常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等。

4. 免疫史:询问卡介苗接种情况。

(二)体查要点:

1.注意发育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病容,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呼吸与脉搏比例,鼻翼扇动、三凹征、发绀等;观察流涕、鼻塞、咳嗽情况,重症病人应测血压。

2. 注意病变体征(粗湿罗音、细湿罗音、哮鸣音等)。

3.注意腹部有无腹胀,肝脾大小、质地、压痛、肠鸣音及心脏情况。

二、通过病例分析了解支气管肺炎的

(一)实验室检查:

1. 周围血象应注意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是否增加或降低。

2.重症时血气分析的变化。

3.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查等。对重症肺炎或有脓毒血症表现者,应作血培养或局部分泌物培养。

(二)主要症状体征,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等)及主要治疗。

三、由教师带领学生制定肺炎的护理计划。

【思考题】

一、试述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时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疗程。

二、阐明重症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

三、试述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指征。

四、如何识别肺炎的并发症。

【病案分析】

患儿,女,3岁,因持续高热、咳嗽、气促2周入院。患儿病始洗澡受凉,咳嗽,为单声咳,喉中有痰鸣,持续发热39~40℃至入院时不退,同时伴有气促。在外院已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10天未见效,起病来无吐泻及抽搐。体查:T39.8℃,P150次/分,R50次/分,Wt 9kg。精神差,气促,面色较苍白,鼻翼扇动,口周发绀。咽部充血,颈软。有少许湿罗音。心率150次/分,心律齐,心音可,未闻杂音。肝肋下3cm,质地软,脾未扪及。无脑征。血象:WBC

9/13.5*10L,N 0.70,L 0.30。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⑴患儿的临床诊断

⑵制订一份护理计划

※<标题二>

《儿科护理学》临床见习大纲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新生儿(包括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高危儿)的定义、生理特点和护理。

二、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三、熟悉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几种病因及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四、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

五、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地点】新生儿病房

【学时数】2学时

【教具】帽子、口罩、拖鞋、棉签、听诊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

【见习内容及方法】

一、由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各种新生儿的定义(最好采用多选题方式讨论复习)。

二、每个同学穿好隔离衣,戴好口罩、帽子,在新生儿病室门前换鞋,进入新生儿病室参观新生儿的护理。

护理内容:

(一)保持室温在18~22℃,相对温度40~50%。

(二)每天全身沐浴一次(注意保护脐部、眼、耳)。

(三)脐部护理:先用2%碘酊消毒脐孔,再用75%酒精涂擦一次,若脐带已干燥,可用消毒剪刀断脐。

(四)臂部护理:沐浴后擦干臂部并涂鞣酸软膏。

(五)密切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哭声,有无黄疸,胎便及小便情况等),若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

三、教师示教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上的区别,新生儿体温、呼吸、心率、皮肤、粘膜、口腔、脐带、大小便、神经反射的特点以及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假月

经)。

四、参观母婴同室,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方法。

五、观察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并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持续时间,消退时间,全身情况判断新生儿黄疸属生理性抑或病理性,并讨论理由。

六、由教师在新生儿专科病房给学生介绍温箱的使用、兰光治疗仪的使用

七、由教师带领对母婴同室的母亲进行相关健康指导

八、一般介绍新生儿呼吸管理的内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法及辅助呼吸)。

【思考题】

一、 围生期、新生儿期的定义是什么?

二、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有什么特点?

三、小儿出温箱的条件是什么?

四、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五、母乳喂养的优点?

六、 如何鉴别引起新生儿呼吸障碍的各种疾病?

【病案分析】

张小毛,女,1.5天,发现皮肤黄染20小时入院,系第一胎,足月平产,于生后12小时发现患儿皮肤黄染,不烧,不呕,无抽搐,吃奶尚可,解胎便1次,尿色深。

PE:T37℃(肛),R35次/分,心率120次/分,足月新生儿貌,哭声宏亮,全身皮肤及粘膜中度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巩膜明显黄染,口唇不红,咽部正常,心肺正常,腹平软,肝右肋下1.0cm,脾未及,脐干燥,脊柱四肢无畸形。

血常规:Hb 100g/L,WBC 14.0×109/L,N 0.35,L0.45,Pt 350×109/L

血生化:肝功能正常,HbsAg(-), 血清总胆红素,18mg/dl (307.8umol/L),直接胆红素 1.0mg/dl(17.1umol/L)。

问:1. 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

2. 最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3、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第7篇:基础护理学实训大纲

本大纲根据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护理学基础》有关章节中“ 技术操作” 部分的内容制订,为该学科实训教学的指导性纲要。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 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示教,学生回示、练习,并作为操作考试的重点; 第二级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教师示教,学生回示、练习; 第三级为学生了解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

由于临床医疗器械、设备更新较快,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删减或补充介绍本学科技术操作的新进展、新内容,学时分配可酌情变更。

实训一 铺床法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铺床的目的、种类及用物。

(二) 熟悉备用床、暂空床和麻醉床的操作方法。

二、 教学内容

(一) 备用床。

(二)暂空床。 ( 三) 麻醉床。

三、 教学学时安排: 4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训二 各种卧位及保护具的使用

一、目的要求

(一) 了解保护具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二) 熟悉协助患者采取各种卧位的目的、要求及方法。

二、 教学内容

(一) 患者的卧位。

(二) 各种保护具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1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实训三 患者搬运法、平车及轮椅使用法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平车、轮椅运送患者的目的和用物准备。

(二) 熟悉搬运患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熟悉平车及轮椅运送患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一)患者搬运法

(二) 轮椅运送法。

(三)平车运送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1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实训四 无菌技术

一、目的要求

(一) 了解电煮锅、高压蒸汽灭菌锅、紫外线灯及臭氧机的使用。

(二) 掌握无菌技术的目的及操作原则。

(三) 掌握口罩及帽子的使用方法。

(四) 掌握洗手方法。

(五) 掌握无菌盘的准备方法及无菌手套的戴、脱方法。

二、 教学内容

(一) 口罩、帽子的使用方法。

(二) 洗手及泡手的方法。

(三)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7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实训五 穿脱隔离衣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隔离衣的规格要求。

(二) 掌握穿脱隔离衣及使用避污纸的目的。

(三) 掌握隔离衣的穿脱方法。

(四) 掌握刷手的方法。

二、 教学内容

(一) 穿脱隔离衣的方法。

(二) 刷手的方法。

(三) 避污纸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2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实训六 床上浴

一、目的要求

(一) 了解床上浴的目的与用物。

(二) 熟悉床上浴的操作方法。

二、 教学内容 床上浴。

三、 教学学时安排: 1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训七 卧有患者更换床单法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卧有患者更换床单的目的与用物。

(二) 掌握卧有患者更换床单的操作方法。

二、 教学内容

卧有患者更换床单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2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训八 特殊口腔护理

一、目的要求

(一) 掌握特殊口腔护理的目的、适用症及用物。

(二) 掌握特殊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特殊口腔护理。

三、 教学学时安排: 3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实训九 床上洗头

一、目的要求

(一) 了解床上洗头的目的与用物。

(二) 熟悉床上洗头的操作方法。

二、 教学内容

(一) 床上洗头。

三、 教学学时安排: 1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训十 医疗文件书写

一、目的要求

(一) 掌握体温单的绘制方法。

(二) 掌握医嘱的处理方法。

二、 教学内容

(一) 体温单的书写方法。

(二) 医嘱的书写与处理方法。

(三) 计算机在医嘱处理中的应用。

三、 教学学时安排: 4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实训十一 氧疗法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氧疗的目的、种类与用物。

(二) 掌握鼻塞吸氧、鼻导管吸氧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一) 氧气表的装卸方法。

(二) 鼻塞吸氧的方法

(三) 鼻导管吸氧的方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3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训十二 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吸痰的目的、用物及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熟悉体位引流的目的、用物、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 熟悉肺部叩击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一) 吸痰法。

(二) 体位引流的方法。

(三) 肺部叩击的方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2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训十三 测量血压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血压计的种类与构造。

(二) 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一) 血压计。

(二) 血压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2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实训十四 温水擦浴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温水擦浴的适应证及用物。

(二) 掌握温水擦浴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 掌握冰袋及热水袋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 冰袋及热水袋的使用方法。 ( 二) 温水擦浴。

三、 教学学时安排: 2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验十五 鼻饲法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鼻饲的目的、适应证及用物。

(二) 掌握安插胃管、喂食及拔管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鼻饲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3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验十六 灌肠法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各种灌肠法、 结肠灌洗、肛管排气的目的及用物。

(二) 熟悉小量不保留灌肠及保留灌肠、 结肠灌洗、肛管排气的操作方法。

(三) 掌握大量不保留灌肠、 结肠灌洗、肛管排气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一)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二) 小量不保留灌肠法。

(三) 保留灌肠法。

(四)结肠灌洗。

(五)肛管排气。

三、 教学学时安排: 4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验十七 导尿术、膀胱冲洗法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导尿术和膀胱冲洗的目的、适应证及用物。

(二) 熟悉男性导尿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 掌握女性导尿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一) 男、女性导尿术留取尿标本法。

(二) 男、女性留置导尿术。

(三)膀胱冲洗。

三、 教学学时安排: 5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验十八 口服给药法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口服给药的目的与用物。

(二) 熟悉摆药及发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口服给药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1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验十九 吸入法

一、目的要求

(一) 了解雾化吸入法的目的、适应证及用物。

(二) 熟悉氧气雾化吸入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 掌握超声波雾化吸入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一) 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二) 氧气雾化法吸入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1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验二十 注射法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注射泵的使用方法。

(二) 熟悉划痕法的适应证、常用部位、物品准备及操作方法。

(三) 掌握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的适应证、常用部位与物品准 备。

(四) 掌握注射原则。

(五) 掌握皮内注射(含皮试液配制)、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的操作方法及 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一) 注射前准备。

(二) 各种注射法。

(三) 注射泵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15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实验二十一 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静脉输液的目的、适应证及用物。

(二) 熟悉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

(三) 熟悉输液泵的使用方法。

(四) 掌握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一) 静脉输液法。

(二) 输液泵的使用方法。

(三)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6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实验二十二 静脉输血

一、目的要求

(一) 了解静脉输血的目的、适应证及用物。

(二) 掌握静脉输血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一) 静脉输血。

三、 教学学时安排: 2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验二十三 洗胃法

一、目的要求

(一) 了解洗胃的目的、禁忌证、适应证及用物准备。

(二) 熟悉洗胃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一) 洗胃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1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验二十四 尸体护理

一、目的要求

(一) 了解尸体护理的目的与用物。

(二) 熟悉尸体护理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尸体护理。

三、 教学学时安排: 1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验二十五 标本采集法

一、目的要求

(一) 了解留取血液、尿液、 粪便、痰液、咽拭子标本的目的与用物。

(二) 熟悉采集各种标本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一) 血液标本采集法。

(二) 尿液标本采集法。

(三)粪便标本采集法。

(四) 痰液标本采集法。

(五) 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三、 教学学时安排: 1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

实验二十六 严密隔离、人体屏障系统防护技术

一、目的要求

(一) 掌握严密隔离区域划分及隔离要求。

(二) 掌握严密隔离区域出入方法。

(三)掌握人体屏障系统防护技术的综合方法

二、 教学内容

(一) 严密隔离区域划分。

(二) 严密隔离的隔离要求。

(三) 严密隔离区域出入方法。

(四)人体屏障系统防护技术。

三、 教学学时安排: 2 学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实验二十七 实验设计

一、目的要求

(一) 了解评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一) 分组报告实验设计项目的名称、思路及应用。

(二) 讨论。

三、 教学学时安排: 2 学时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 实验二十七 综合实验

一、目的要求

(一) 熟悉护理基础操作技术的种类与目的。

(二) 掌握护理基础操作技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 教学内容

护理基础操作技术的考核(铺床法、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卧有病人更换床单 法、特殊口腔护理、氧疗法、鼻饲法、灌肠法、导尿法、注射法、静脉输液)。

三、 教学学时安排: 4 学时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

第8篇:护理实训大纲草稿

石阡县职校护理专业实习实训大纲

一、实习目标

通过毕业实习,树立学生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具备较强的爱伤观念,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严谨求学的工作态度,踏实诚恳,吃苦耐劳,恪守职业道德,牢记慎独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培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团结协作、沟通交往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熟悉护理程序,在教员指导下根据不同层次实习要求熟悉与掌握入院介绍、健康教育、出院指导,以及专科护理、护理管理等工作。熟悉医院感染监控的措施及实施,各项风险预案的实际运用,以及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断获取本专业的相关新知识。努力促进学生人文素质、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组织领导

由医院与学校双重领导,医院护理部、训练队、学校教务部共同管理。护理教研室定期召开教员、学生座谈会,进行带教经验总结了解学员意见与建议。训练队进行日常行政督导,及时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三、对实习生的要求

(一)实习学生必须按毕业实习大纲要求进行工作和学习。

(二)实习学生应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实习医院的各项活动(政治学习、

学术活动、义务劳动等)。

(三)实习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要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培养自己,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精神为指导,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培养良好的护士素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实习学生入科后要尽快熟悉环境,了解常规制度。避免发生差错事故,一旦发生差错事故要及时向带教教员报告,以免失掉挽救的机会。

(五)学生入科两天内对自己所负责的病人应全面了解(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对所负责的新入院病人需在24小时内写出入院评估,并在规定期间内完成所负责病人的入院和出院等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

(六)每天提前10分钟入病房,在交班前了解自己所负责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做好当天的工作准备。在工作时间内要经常深入病室,尤其对危重病人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带教教员汇报,以便给予相应处理,并写好护理病程记录。

(七)结合自己所负责的病人,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完成查房实践,在查房的同时,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教员对查房的意见,并有查房记录(包括外语查房)。

(八)每天要参加护士交接班,对危重和有特殊变化的病人,在交班是要向接班者报告。

(九)参加护士长、带教教员的护理查房(不论上、下夜班或者休息都必须参加),并记录在实习手册上。

(十)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离职守或迟到早退。对确实因故必须请假的实学生,先请学校将传真发至护理部,再由实习队长、科护士长、护理部逐级批准,并写

保证书,方可离岗。因病请假应付当天诊断书,事后请假或补病假(诊断书)一律无效;因公务,如学生分配等事由,需要学生离岗,也要按以上程序以书面材料形式请假,准假后方能离岗,否则按违纪处理。

(十一)工作时间与带教教员同步,以便全面掌握临床护理工作程序,有特殊情况,由该科护士长负责协调。

四、实习时间及科室安排 8-10个月 内科、外科、急诊科、妇儿科(妇科、产科、儿科)、康复科、中医科、ICU、护理部等进行轮转,每科实习期为4—6周。

备注:在不影响实习目标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对实习科室进行适当调整。

五、实习方法及实习成绩的评定

(一)在护理部、总护士长、各科护士长的领导下,学生由具备教学能力的教员带教,采用启发式教育,放手不放眼,随时提问,学习互动的方式,经常了解和检查同学完成实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临床护理工作,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主动的接受教员的指导,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师生关系。

(二)每科实习期间,各科组织1次专题小讲座,组织3-5次的专科理论小讲课,要求学生按时听讲,认真做好笔记。每科轮转最后一周,进行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并于轮转结束前完成。理论考试主要以基础理论、专科特色理论为主,技能考核包括基础护理技能和专科技能。

(三)每实习完一个科室,由学生进行书面自我小结,带教教员根据学生在科期间 各方面的表现情况,打出实习成绩并写出评语,护士长检查并签字。

(四)学生成绩

1、出科理论考试: 由科护士长统一命题,并由各科组织考试、评卷,与考试结束一周后将成绩上报护理部。该成绩占毕业实习成绩的40%。

2、综合能力测试:

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护理技术操作成绩占毕业实习成绩的40%,平时实习表现站毕业 实习成绩的20%,共占60%。

毕业实习成绩=理论考核成绩*40%+操作考核成绩*40%+平时表现成绩*20%

(五)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由护理部对实习鉴定进行审查。

(六)科室实习大纲

(七) 总 论

1.能正确处理各类医嘱。

2.能正确处理入院、出院、转科、手术、死亡等病人和病案。 3.能按要求书写病室交班告。 4.能叙述病区各项规章制度。

5.能简述病区常用药物、剧毒药、麻醉药、贵重药物的领取及保管方法。

6.能简述所在科室常用药物的剂量、剂型、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会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7.能对病人进行晨、晚间护理。

8.能独立正确得实施各项基本护理操作。

9.能识别正常心电图波形及常见疾病的异常心电图波形。 10.能对接受常见辅助检查的病人做准备工作。

11.掌握常见的化验检查标本采集方法和结果判断。 12.能准确配合各种常见的诊疗技术操作。

13.能对危重病人进行初步的处理并配合医生抢救。

14.会运用护理程序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可在教员的指导下),找出有关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准确实施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15.会应用预防保健知识,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且在病人出院前写出有针对性的保健指导计划。

六.实习实训主要任务

(一)内科护理实习大纲 (1). 目的要求:

1. 熟悉内科病房护理常规工作。

2. 巩固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并用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3. 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综合应用于“整体护理”工作中,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模式。

4. 具有运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掌握护理病史的采集及护理查体的方法,并及时正确书写护理病历。

5. 巩固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熟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及专科技术操作,掌握内科重危急症的护理及抢救配合。

6. 熟悉内科新技术、新疗法和仪器使用的方法及护理配合。 7. 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2)业务要求: 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1.了解内科门诊和病房诊疗护理工作程序,了解内科护理学的范畴和发展,以及主要规章制度。

2.科重危急症的护理及抢救配合。

3. 熟练地运用视、触、叩、听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并能准确地发现阳性体征。

4.掌握以下各系统常见病的病因、病理、危重病人的观察和护理重点、临床表现和诊治护理常规以及预后护理:上感、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高血压、肺心病、胃炎、消化性溃疡、贫血、肾炎、有机磷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中暑等。

5.了解下列各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防治:肺脓肿、肺结核、胸膜炎、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炎与心肌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白血病以及季节性传染病等。

6.熟悉内科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和护理处理方法与原则:发热、休克、昏迷、心力衰竭、咯血、急性腹痛、胃肠道出血、尿少及尿闭等。

7.熟悉所在病区主要收治内科的诊治常规、并能正确地执行医嘱。

8.掌握内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指征、适应症、禁忌症、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并在上级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或独立熟练操作以下技术:吸氧、吸痰鼻饲、皮内试验、肌注、静脉穿刺及注射、静脉滴液、洗胃灌肠、导尿、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 9.掌握内科常用药的剂量、功用、使用方法和毒副反应。

10.熟悉内科常用实验室诊断的指征和意义,了解内科病人的治疗原则,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手段。

(3).实习内容: 1).心内:

主要内容:a.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护理原则和实施正确的护理。

b.掌握专科护理操作技术。

c.掌握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及护理。

d..掌握临床常用药的浓度、剂量、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2).消化

主要内容:a.掌握消化系统病人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

b.正确识别消化系统常见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急性中毒病

人抢救及实施正确的护理。

c.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诊疗技术。 4).内分泌:

主要内容:a.正确识别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处理原则及实施正确的护理。

b.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c.掌握血糖测量及判断,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d.熟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常用的诊疗技术。

(二)外科护理实习大纲 (1)目的要求:

1. 熟悉外科病房护理常规工作。

2. 熟悉并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外科危重急症的护理及抢救配合。

3. 巩固基础和临床知识,并以此指导护理工作实践,并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护理。

4. 将所学的医学知识、护理学知识以及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综合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护理模式。

5. 熟悉应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常见护理问题,掌握护理病史的采集及护理查体,并及时完成护理病历的书写。

6. 熟悉外科护理的新技术、新业务和先进仪器的使用及护理配合。 (2)业务要求: 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1.熟悉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2.掌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并能正确进行敷料交换。

3.要求新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护理评估及记录,寻找出主要的护理问题,按照人类需要层次论原理有针对性地提供首要的护理措施。

4.对重危病人应24小时连续进行护理记录,按护理计划完成护理措施,并评价措施是否有效,及时完善护理计划。

5.掌握所在专科常见的外科护理操作技能,如:胸腔闭式引流、T管引流、等护理操作。

6.针对主管病人,恰当应用沟通交流技巧,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手术前、手术后以及出院前的健康教育(疾病知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

7. 在带教教员指导下,组织完成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单位的健康教育一次。 (3)实习内容

1.手术室 :主要内容:a.掌握手术人员的准备,注意无菌原则等。

b.掌握与手术有关的各项操作。 c.在教员的指导下配合手术。 d.能正确留送手术标本。

3.泌尿科 :主要内容:a.掌握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和检查、护理等。

b.掌握掌握泌尿系统的护理操作技术。

4.骨科 :

主要内容: a.掌握骨科病人一般护理、生物力学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石膏绷带术外护理、腰腿痛及颈肩病人的护理、骨关节等病人的护理、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损伤病人的护理、手外伤等。

b.常见四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c.熟悉牵引、石膏固定、骨科康复锻炼。

5.五官科 : 主要内容:a.掌握常见的五官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b.掌握五官科常见诊疗技术及护理。

(三)妇产科护理实习大纲

(1).目的要求:

1.熟悉妇产科各科室各班组工作职责及工作程序。 2.掌握各科病人心理特点及专科护理常规。

3.巩固和加强妇产科专科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并了解妇产科护理新进展及新技术的运用。

4.掌握护理程序的应用,并应用护理程序、沟通交流技巧对所在科室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5.掌握产程的临床意义,能处理胎儿和新生儿窒息,掌握会阴撕裂的缝合术护理。 6.掌握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各种疾病的护理,包括先兆流产、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娠期流血、高危妊娠、异位妊娠、骨盆狭窄、胎位异常、产力异常、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产科休克等。

7.掌握产妇、新生儿及家属的心理、生理特点及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过程,并 指导产妇及家属尽快适应产后心理变化、产褥期及新生儿护理。 8.熟悉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新生儿意外的急救。 9.熟悉妊娠合并症的护理。

10.熟悉产后出血的原因、处理原则及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11.掌握母乳喂养健康指导内容及指导方法,并正确指导产妇正确哺乳。 12.了解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13.熟悉各产程的观察护理、产程图的绘制、新生儿早吸的方法等。 14.熟悉分娩期焦虑及疼痛产妇的护理要求。 15.熟悉高危待产产妇的观察及护理。

16.熟悉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的抢救与配合。

(四)儿科护理实习大纲

(1)目的要求:

1.熟悉儿科各班工作职责及工作程序。

2.掌握儿科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及专科护理常规。

3.巩固和加强儿科专科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并了解儿科护理新进展及新技术。 4.掌握护理程序的应用,并应用沟通交流技巧对儿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5.掌握病室管理、临床教学特点。 (2)业务要求:

1)病房

1.掌握儿童各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学会与儿童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2.掌握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3.熟悉下列小儿特点和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3)新生儿室

1.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暖箱、光疗机、监护仪、呼吸机、高压氧仓等)。 2.熟悉新生儿室的常规制度(如:消毒隔离、差错事故的防范)。

3.了解各高危新生儿的评估要点及护理(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等)。

(五)急诊护理实习大纲

1..掌握急诊预诊分诊方法,掌握预诊步骤。

2.掌握急救原则,配合医生抢救。 3.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

七、实习鉴定手册

(一)、 实习考核手册须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填写。

(二)、 实习内容由实习生按实际情况填写,每周由带教老师核实后签字。

(三)、 实习小结内容包括:实习的主要收获、体会、存在问题和建议。

(四)、 科室意见、带教老师签字并盖科室章或护理部公章,若不加盖章视为该科室实习无效。

(五)、 实习生考勤情况及出科考试成绩由带教老师填写并签字。

(六)、 本手册在全部实习结束时,由实习生各组组长统一交回护理系。

(七)、 本手册记入个人档案,应妥善保存,切勿遗失。

(八)、实习生的基本任务与守则:

1. 实习生应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完成实习大纲所规定的全部内容。 2.认真参加政治学习,热爱护理事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3.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做好护理工作。

4. 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立即报告老师,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5. 尊敬老师,谦虚谨慎,勤学好问,团结协作。

6. 关心病人,态度和蔼,服装整齐,仪表端庄,语言文明,对病人一视同仁。 7. 爱护公物,注意节约,损坏物品及时报告,酌情赔偿。 8. 严格组织纪律,服从安排。 9.考勤与成绩管理: (1)、 考勤 :1) 在实习期间,除特殊情况需本人亲自处理外,一般不得请事假。请假必须按实习医院规定办理请假手续,经批准后方有效。

2)因病休假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

3) 在内、外科实习期间,积累缺勤不得超过所在科室实习时间的四分之一,其他科室不得超过三分之一,超过者应补该科的实习。病、事假超过实习总时数的四分之一者,应随下一届学生重新进行毕业实习。 (2)、 成绩: 1) 各科考核均采用百分制综合评分法。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试和综合素质等项内容。其中综合素质考核应根据劳动纪律、服务态度、尊重老师、团结协作、考勤及差错事故等方面综合评定。

2)单项考试成绩不及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

3) 出科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待全部实习结束后,重新实习该科。

二0一三年三月

第9篇:《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

课程代码:0210039

学时:64(理论32,实践32)

学分:4

开课学期:1

适用专业:营销与策划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课

一、实训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开阔视野,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管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目的是:

1.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2.培养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沟通与激励的能力、控制与管理创新的能力。

3.具体技能:通过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具体管理技能

二、实训的基本内容及课时

1.管理学基础知识,管理者角色扮演,管理者职责与素质。(2课时)

2.组建模拟公司。(4课时)

3.编制活动策划书。(4课时)

4.设计组织结构。(4课时)

5.模拟企业招聘。(4课时)

6.模拟决策。(2课时)

7.模拟就职演说(4课时)

8.模拟实地交际与沟通(4课时)

8.制定目标管理方案。(4课时)

三、实训方法与手段

综合实训课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学生分组在学校或企业进行综合实训。通过企业参观、实验、现场讨论、交流、现场会、现场讲解、现场报告会等方法,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企业管理人员、营销师、业务人员等进行教学,学校教师进行全程辅导、管理。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20 % ,形式有:出勤、课堂反馈、课后反馈。

2.实训成绩占20 % ,形式有:实训记录,实训报告和实训效果评价。

3.考试成绩占60 % ,形式有:试卷考试。

五、参考书目

1.《管理学实训》.单凤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2.《管理学实训教程》.陈世艳.济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上一篇:因为我是你媳妇儿下一篇:苏教版推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