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七夕作文

2023-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们的节日七夕作文

我们共同的节日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窗口

——祝贺《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

在全党全国隆重纪念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喜逢《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值此,谨向贵刊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音乐教育》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音乐教育学术杂志,它不仅是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学习交流园地,也是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研究的学术论坛,更是反映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窗口。20年的时间,对于人生来说并不算长,但对于不断在踏实前行的《中国音乐教育》来说,这20年刻下了它从初创到发展的历史足迹。不论是“特稿”、“论坛”、“乐评”,还是“教学园地”、“教师教育”、“杂谈随感”,它总是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内容、敏锐的前瞻、务实的操作,来体现鲜明的实践性与时代性。不论在栏目设置、选题策划,还是在素材搜集、文章选用等方面紧紧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教学实际紧密相连。

从90年代初的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开始,到90年代末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音乐教学大纲的修订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国音乐教育》都以它敏锐的触角,将有关的文件、法规、教育观念、教学研究和探讨及时地反映出来,使高师的改革不断从教学方法的改变,到教学内容体系的调整,以及课程结构的重新建构,一步步深入,扎实并富有成效。

《中国音乐教育》是目前国内为数甚少的不收版面费的杂志之一,这不仅体现了杂志的精神追求,也反映了编辑们的职业品德。20年间,《中国音乐教育》始终践行它的办刊方针、宗旨,深深植根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土壤中,关注和惠及着音乐教学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它无愧为中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学业良师和挚友,是被公众认可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和加油站。

借此《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之际,谨向坚持杂志工作但却默默无闻的编辑们致以深深的敬意!正是你们的辛勤劳动才有了今天《中国音乐教育》的成长硕果!祝愿你们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时度势、创新发展、坚持特色、求真务实,为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再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尹爱青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全国音乐教师的家园

——贺《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

今年是《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师音乐教育工作的普通教师,我表示由衷的祝贺!

2002年10月,《中国音乐教育》走过了百期的光辉历程,记得我曾在百期贺文中写道:“《中国音乐教育》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紧密相连,《中国音乐教育》以她积极的进取态度、严谨的学术规范、敏锐的改革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是这种不断进取、锐意改革的精神,使《中国音乐教育》站在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作为一本全国性音乐教育理论权威刊物,《中国音乐教育》紧紧把握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宗旨,以它丰富、科学的栏目安排,优质、实用的论文成果,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宣传国家有关美育、音乐教育的方针政策,使读者及时了解国家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指导方针。二是在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方面,《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举办了一系列全国性的音乐教研活动,如已举办了5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全国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和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以及全国音乐教研员培训班等,这些活动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促进音乐教育科研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针对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争鸣和讨论,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对加深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在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方面,刊物紧紧把握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应适应基础音乐课程改革需要的宗旨,发表了一系列质量较高的论文,这些论文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教育部2006年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之后,刊物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文,对如何试行该课程指导方案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这些论文对实施该课程指导方案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四是翻译介绍了一大批外国音乐教育的文献资料,为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研究、学习、借鉴外国音乐教育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五是《中国音乐教育》为全国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进行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园地,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音乐教育的专家、学者。这20年来,笔者的一些音乐教育科研成果正是通过该刊面世而产生一些社会影响。

《中国音乐教育》是全国音乐教师的家园,我们衷心地祝福她在新的历史时期越办越好,为中国音乐教育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师音乐教育的一面旗帜

在我们伟大祖国即将迎来建国60周年的大好日子里,《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也迎来了20周年的生日。从1989年创刊至今,这本专业性刊物一直陪伴着我们每一个热爱音乐和献身教育的忠实读者,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翻开摆放在书架上的一本本《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仿佛能看到这20载每一篇文章背后作者的全身心投入和编辑们的辛勤劳动。

《中国音乐教育》一直都关注高师教育,经笔者粗略统计,自创刊以来刊出的相关文章近二百篇。其中很多论题都是围绕高师的音乐教育与改革及专业课程的教学法研究展开的,此外还有数十篇国外高等教育概况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文章,足见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大家庭中的地位和本刊的重视与关爱。刊出的文章几乎涵盖了高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专业课(如钢琴、声乐和器乐技巧课)和理论基础课(如视唱练耳、和声、指挥、合唱、音乐史和作曲等)两大方面的教学法研究,同时还涉及到了高师的“教育实习环节”及“招生考试环节”两大问题的探讨。其间,关注最多的问题就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对于“如何面对市场,培养市场所需人才”的担忧最多,讨论也最为激烈。一本本杂志细读下来,感觉这里既是一个学习提高的平台,又是一个畅所欲言的乐园。

伴随本刊一路走来,从文章关注的层面来看,笔者发现,面对高师音乐教育,大家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并不断深化和细化。创刊初期,问题多集中在“改革的目标”这个层面;而随后的几年,出现了诸如“对改革的再认识”、“理论思考”等方面的文章;进入21世纪后,“观念转变”、“多元化”、“学科渗透”及“中西方比较”等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在2008年,“人本论”这个新角度的出现正与教育改革的新方针不谋而合——未来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作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摇篮”,高师音乐教育要在丰富办学模式和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在强调师范性的基础上推广“大教育”观念,将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教育与艺

术教育三者统筹兼顾,培养文化水平高、理论视野开阔、专业技巧精通和知识结构全面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中国音乐教育》自创刊以来,一直都全心全力服务于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在未来的日子里,期望杂志举办更多的研讨会和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和编作者研讨教学方法或向读者介绍一些新教材,以加深大家对教学资源的认识;同时多组织一些学习活动和各种赛事,既能分享成功者的学习经验又能鼓励师生参加各项比赛。如果能在互联网主页上增设一个类似“交流园地”的栏目,那将会是读者们交流心得的新平台。

20年正逢人生青春华彩的黄金时光,对于一本集专业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刊物来说,20载也迈入了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望《中国音乐教育》能够在新形势下,吹起“教育创新”的号角,奏响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历史新篇章。

老朋友,祝你生日快乐!

今年是《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我很想对他说,老朋友,祝你生日快乐!

回忆起20年前,当我拿到《中国音乐教育》创刊号时,心情非常激动。作为一个在高等师范院校从事“音乐教育学”教学与理论研究的教师来说,我好像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新朋友,一个在学术上帮助我、引领我的好老师。我也好像找到了一块可以耕耘、收获的新天地。从那时起,每一期《中国音乐教育》我都要认真地阅读、学习,从中获取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最新理论、最新方法,使自己总是走在音乐教育改革的最前列。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作为一本权威性的音乐教育专业刊物,这20年来系统、真实地反映了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全过程。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及时向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传达并诠释我国政府关于音乐教育改革的文件、政策和精神,是教育部组织全国音乐新课改的重要喉舌。例如,《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时,《中国音乐教育》在第一时间花大量的版面进行了宣传和解读。

第二,紧扣音乐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研究。《中国音乐教育》不仅有许多音乐教育学、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史学等层面的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文章,也有许多与教学实际紧密联系的优秀音乐教案、音乐教学纪实,可以帮助音乐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提高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对音乐新课改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第三,内容丰富,涉及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中国音乐教育》不仅涉及了基础音乐教育,也涵盖了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不仅有在职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研究,也探讨了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诸多问题。此外,每期都有关于国外音乐教育方面的文章,体现了一种开放的编辑思想。

第四,采用稿件以质量为标准,具有开拓精神。我不仅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忠实读者,也是忠实作者。这20年来我在《中国音乐教育》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从来不需要找关系,所以,我很愿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发表。去年我承担了湖南省的一个社科课题研究工作,内容是研究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因为在此之前《中国音乐教育》没有刊登过有关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文章,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了一篇这方面的文章,没想到竟发表了。这说明《中国音乐教育》不墨守成规,具有开拓精神。

20年了,要讲的话很多,但我最想说的还是:老朋友,祝你生日快乐!感谢你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我将继续做你的忠实读者和忠实作者。

感言与感谢

——贺《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创刊20年随想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音乐教育杂志,创刊20年来,《中国音乐教育》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最前沿,伴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音乐教育的革新而革新,所刊载的文章质朴真实、雅俗共融,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展示了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推动新时期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双月刊到月刊和,不断增加的栏目中可以看出,刊物的作者遍及全国各地,内容从幼儿音乐教育实践到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研究,从最偏僻的边疆小学音乐教学感想到最发达城市的高中音乐教学成果,从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教师的教学经验介绍到音乐教育家的新观念和新思维,从中国的教育发展方针政策到国外发达国家教育新信息和新动态等包罗万象。《中国音乐教育》不仅为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使第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者与国家教育政策制定部门之间有了沟通、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感谢《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她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准确的办学定位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理论依据。面对不断深入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地处西部最偏远的一所综合大学内的音乐教育专业,如何培养拿得出、用得上的中小学音乐师资,是我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首先考虑的大事,在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时,资料的缺乏和信息的闭塞让人不知从何下手。一次带领学生到中小学校实习,偶尔在音乐教师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翻开内容一看,我欣喜若狂,丰富的音乐教育研究内容为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充分的理论依据,专业培养计划在她的关照下也很快有了明确的思路。从此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十余年来一期不差的订阅研读下来,不仅对如何办好音乐教育专业感想颇多,有时和专家的想法还不谋而合呢,那种满足是从心里释放出来的。

感谢《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她更新了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观念。在一次研讨会上,为了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我为系里的专业教师定购了两份《中国音乐教育》杂志,期刊内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国外音乐教育的新信息和新理念以及大量的来自教学一线的大、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学研究者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介绍和学术成果,着实为促进教师音乐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打开了一扇门。受益于《中国音乐教育》的教师们,在教学内容的更新上、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教学手段的革新上都更贴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也自然更加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由于常年在高校教学,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情况了解不多,能直接深入中小学开展调研活动的机会也很少,自从订阅了《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使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全国大、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新动态与最新成果。十多年的研读与资料的积累,不仅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为此,感谢《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及其幕后做了大量工作的编辑工作者。

愿贵刊在繁荣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指导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桥梁·窗口

——我心目中的《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了,1993年初识它时,我是一名刚

开始从事音乐教育学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从那以后,我一直是该杂志的忠实读者。20年,虽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在人生中她可谓是我的老友兼良师了!

众所周知,高师音乐院系的教学与科研如果没有进行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的,坚持走教育科研与基础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道路,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十几年来,通过《中国音乐教育》这一联系基础教育的桥梁和窗口,我密切关注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动态,向战斗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学习。她们发表在杂志上的教学科研成果常常成为我的《音乐教材与案例分析》课程的范例。特别是跨入新世纪后,教育部推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的“新课程大家谈”、“教学园地”栏目为我们提供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可以说,它们使我的教学更具理论性、前瞻性和实践性,更受学生的欢迎。

2008年4月“特别关注”栏目《各地热议京剧进课堂》一文,发表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各界人士和媒体对这一文件精神的热议。在其启发下,我带领学生申请了一个“大学生课外研究性课题”,围绕京剧进课堂的问题在广州及深圳两市进行试点学校的调研。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师资是“京剧进课堂”能否顺利实施及成败的关键。学生们通过课题调研,意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欠缺,加上我将贵刊承办的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的获奖课例《京剧的行当》(胡樱平执教)、《京剧大师梅兰芳》(张亚娟执教)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学生们对京剧的学习有了空前的热情。由此,我们与广州市京剧团合作,请京剧演员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传授京剧知识、教唱十五个必唱曲目,为培养能尽快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未来教师开辟另一通道。

贵刊为音乐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心得、科研成果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专家信箱”栏目为我们答疑解惑,“他山石”为我们提供国外音乐教学的可借鉴之处,“教师教育”为我们展示兄弟院校的改革动向……

感谢编辑部的全体工作人员,你们的辛勤劳动使杂志更精彩!期待《中国音乐教育》能一如既往,把握、引领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音乐教学中的“听”之见

程建平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听觉体验是学习和理解音乐的基础,是实现音乐方面的教育和通过音乐进行教育的保证。因而,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则成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并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把握“听”的内容和方法?如何提高“听”的效用和质量?尤其在由过去的“说音乐”转为当下的“听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听”的行为与过程均发生了质和度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音乐教学中的“听”予以深入探讨。

“给谁听——了解“听”的对象”

对于听觉器官正常的人来说,一切来自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都会对其产生经验性的作用,如敲门、汽车轰鸣声、风声、雷声等。但音乐中的声音,无论其长短、高低、强弱都是音乐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并希望引起听者共鸣而人为地创造出来的一种声音信息。这些声音信息并无明确的语义概念,对于没有经过音乐训练的耳朵来说,其产生的作用和意义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达到“听”的最佳效果,就必须要了解音乐听者的听觉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音乐听赏活动。

一般来说,学生在音乐听觉上的差异主要源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与阅历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有所不同,这其中与听者的生活阅历、理解程度、知识积累以及文化底蕴等有着直接关系。比如,与中小学生相比,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在以往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经历中,已经在有意或无意中锻炼了听的耐心和自制力,具有听的主见和选择,同时也具备了听的积累和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就要针对其特点认真设计听的环节和方案,最大限度地唤起他们的听觉注意力和听觉好奇感。

2、专业基础与音乐资历的差异。现今的学生中有很多自小就开始接受音乐某些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学习能力;有的在长期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中也潜移默化地增长了较全面的音乐素养或积淀了较好的音乐基础。面对这些学生,过于浅显的音乐或较为简单的音响形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听觉需求。因此教师就要在规定的音乐听赏作品中,尽可能地去挖掘相同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或音响效果,这样就可顾及到这些学生的听觉需要。

3、音乐兴趣与关注度的差异。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对音乐缺乏兴趣或兴趣不大的学生,其听觉上的注意力及关注度也不高。对于音乐这种在时间中展示自身内涵的艺术,声音稍纵即逝,如果听者的注意力不十分集中的话,就不可能通过听觉的渠道进入音乐。尤其在音乐的普及教育中,教学对象的兴趣和爱好千差万别,对所听曲目的接纳程度也各有所好,因此,这些听者主观能动上的差异也是直接影响其听觉注意力的主要原因。

纵观以上各种差异,教师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了解并引导他(她)们。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提高一群对音乐富有求知欲的学生的听觉能力并不难,难的恰恰是激发一班专业基础和兴趣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听觉兴趣,并由此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听什么——发掘“听”的内涵”

音乐的内涵其实都渗透在鸣响着的声音里,只要会听,就能与听者的心灵产生对应和共鸣,就能享受到音乐所散发的愉悦感和美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最大限度地发掘音响所散发的声音信息中,最大范围地激活学生的听觉意识,诱导学生从听觉的渠道走进音乐,感受并理解音乐。在此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1、听“门道”,从音乐本体的技术元素中了解音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所呈现出的高低、长短、强弱和粗细就是在以自身的表现元素和声势形态诉说着音乐的内涵,并牵引着听者由表及里地深入音乐的本体。其实,音乐外在的音响声势是比较容易辨听的,关键是隐含于之中的音响寓意如何去发掘。透过旋律高低的走向,节奏强弱的趋势以及和声、曲式变化的形态,进而深入音乐的内核,即可大致了解和把握音乐家的创作意图及欲要传达的意向。而这些常规的且老生常谈的音乐听赏“门道”却往往被文学释义的路径所取代。因此,听音乐只能以音乐的方式为首选,只能以音乐的元素为先导,否则,任何脱离了音乐元素的“听”,最终获得的只能是与音乐本体寓意相距甚远的主观猜想。

2、听“情思”,从音乐传达的情感信息中体味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其传播过程中,它的每个音符、每个和弦、每句旋律乃至整个

段落都在散发出一种可感的情绪导向,并直接影响或“侵袭”着听者的心境。但音乐所外露的情感信息是多解性的,需要与听者的情感相融合并产生共鸣后才能真正发生效用。其中包括音响本身所透射出的客观情绪、听者本身对音响所赋予的主观情绪,以及音响对听者所引发的反应情绪。这几种情绪的交融渗透即唤起一种“积极的”或“消极的”等总体的情绪指向,或“明快清新”,或“华丽流畅”,或“奔放豪爽”,或“抑郁低沉”,或“暗淡悲哀”。一旦听者置身于这种强烈的情绪氛围中,其内在的、具有个体经验的情感思绪就会情不自禁地随之涌动,并潜移默化地明晰着自身对“爱、恨、情、仇”的情感态度。因此,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只有唤起了听者潜伏的情绪反应,才能使音乐的情思与听者的感触产生碰撞和共鸣,进而产生“以情动人”的情感效应。

3、听“美感”,从音乐展示的美的韵律中享受音乐。美感总是和视觉与听觉结合而产生的,但听觉美感与视觉美感相比则更直接,更具渗透性。那么音乐中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声音美。比起自然界里的声音,音乐中的声音净化并超脱了自然界的声音概念,倾注了大量的人的情感因素和美学信息,声音的概念已被上升为具有强烈震撼力和渗透力的美感“基因”,它给人的听觉以全新感受,使其听觉得以极大的享受和满足。其次是形式美。音乐的形式已超越了形式本身的意义,负载了大量的美学信息,渗透了大量的潜在内涵。正如汉斯立克所说:“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失,——这些东西以自身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论音乐的美》,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第49页)第三就是意韵美。这是一种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美。如旋律的线条、节奏的律动、和声的叠构、结构的匀称以及音调的韵味等,这些美的元素相互交织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4、听“历史”,从音乐散发的人文气息中感悟音乐。自音乐艺术出现以后,音乐一直在记录并见证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文明进步及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情态。因此,一段经典的旋律、一首熟悉的歌曲可以引发听者的历史追忆或联想,也可以诱导听者从音乐文化的视角去品略当时的人文气息,帮助听者从音乐的层面去感悟和见证历史发生和存在的意义。实际上,很多音乐作品也都在描述着一段难忘的历史故事或经历,或在刻画着人类不同时期的生活景象和思想境界,这正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发掘的历史元素。这些层面的开掘不仅辅助了音乐教学,同时也拓展了相关历史的视野。

5、听“文化”,从音乐反映的时代风貌中认知音乐。在时代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需求中,音乐一方面以其独有的方式反映着时代的精神与风貌,另一方面音乐也在不断创新并完善着自身的表现功能。每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每个音乐家的艺术手法都毫无例外地留下了时代的烙印并反映着时代的审美需求,也都如实地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演进过程并刻记下了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这些都为后人理解和把握音乐的时代特征及风格品质提供了有益的帮助。由此介入将会更深刻地认知音乐生成、延续和传承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将使听者的视野得以延伸,思维得以扩展。这也是通过音乐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

“怎样听——

注重“听”的方法”

音乐教学中的“听”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听赏行为,与其他场合或形式的“听音乐”有较大区别。由于课堂听音乐的时间有限,因而“听”的方法和过程格外讲究。以下几点应引起教师们的注意:

1、追求完美地听,避免匆忙应付地听。对于人的听觉来说,优美的声音、优质的音响永远是被优先接受的。因此,选择美的音乐音响、美的音响设施,营造美的音响环境是保证听者“享受音乐、愉悦身心”的基本条件。教师对所听音乐的版本、质量及音响效果要首先试听把关,如果连教师自己都不满意的音响坚决不要让学生听,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听赏兴趣,也会在无意识中污染学生的听觉器官,阻碍学生听觉意识的顺畅发展。

2、尽量完整地听,避免支离破碎地听。音乐的时间性及不可中断性决定了音乐在传播中的连贯性特点,人的听觉思维也需要在声音连续的比照和鉴别中加深记忆。因此,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听觉过程是提升音乐听觉意识和听力水平的基本途径。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听音乐的过程和行为,实际上也是在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一种听音乐的习惯,相对完整和连贯地“听”是对音乐的尊重和对听者的信任,尤其是面对较高学龄段的学生,更要避免以“说”代替和干扰“听”的现象。

3、富有引导地听,避免稀里糊涂地听。音乐教学不听不行,光听不说也不行。但什么时候说、说什么、怎么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问题。笔者以为,在听音乐的教学中,教师的说应该是:启发性的引导而不是直白式的概说;描述性的讲解而不是解释性的灌输;逻辑性的深入而不是程式化的分析;意向性的领悟而不是具象化的归结;探究式的对话而不是权威式的解答。音乐的多解性为教师的“说”开阔了空间,音乐的意味性也为学生的“听”注入了自由想象的因子。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归到感性,听音乐的过程就会在一个合理的循环往复中得到质的飞跃。

总之,音乐教学中“听”的环节看似简单,其实很有讲究。尽管音乐的声音发聩于耳,由听觉来接受,但最终达到的却是震颤于心,由心灵予以照应。因此,听音乐不仅要入耳,还要人心,更要入神。只有打通了从听觉体验到心觉感受,再到神觉领悟这样一个由生理到心理、由智力到精神的递进渠道,才能最终实现培育“音乐耳朵”的教学目标。

向音乐教师的心灵净土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位最真挚的伴随者,陪我走过了很长一段从青涩向成熟过渡的事业人生,她就是《中国音乐教育》。最初与之相识就注定了今生的不解之缘,因为,当我轻轻翻开那一页页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文本,感受到的是一种自然、一种亲切、一种激励,更是一种期待已久似曾相识的邂逅。那一个个充满生命动感的音乐教学事件,一段段耐人寻味的教育反思,一篇篇发自肺腑的经验交流,一次次成功活动的举办纪实,一句句充满激励和展望的话语,这不正是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音乐教师的真实的教学与生活的写照吗?我细细品味着这些鲜活的文字后面隐藏着的灵魂独白,默默感受着与这些看似静止的文本进行的心灵交流。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在心灵因无所依托而感到迷茫与困惑之时,我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心灵净土。在这片土地中,我找到了主人翁的感觉,看到了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默默耕耘,播种下一个个美好的希望,收获了一秋又一秋的累累硕果。这片净土远离世俗和功

利,播种的是纯洁的生命的种子,承载着来自一线教师的喜乐哀愁,承载着一代音乐教育工作着的美好心愿,见证了我们中国音乐教育20年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谱写了辉煌的音乐教育历史的篇章……

在这收获无数感动的瞬间,我深刻感受到《中国音乐教育》带给我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她给予我教育事业上很多的指引和帮助,使我从中找到了音乐教师的价值意义,同时也铸就了坚定执著的职业精神。在多年的高师音乐教学中,我已习惯将《中国音乐教育》的一篇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带到课堂上,与学生们一同分享、一同思索,在一次次的启示和感悟中,一次次的心灵碰撞中,获得了许多珍贵的教育经验和灵感。《中国音乐教育》伴随着我和学生们不断成长,共同进步。《中国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音乐教育界最权威的一本刊物,以其视野广阔、远见卓识、内容丰富、信息及时的特点,已成为了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更是我们在音乐教育航程中的“导航员”,它将引领着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乘风破浪,满载着信心和希望不断前进。

《中国音乐教育》,你是我们音乐教师的一片心灵的净土,有了你,我们心有所依、情有所属。在你创刊20周年之际,除了对你深深的感激,还有最衷心的祝福,祝愿你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收获更多的美好和希望!我们共同的节日——《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系列连载之三

尹爱青等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窗口

——祝贺《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

在全党全国隆重纪念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喜逢《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值此,谨向贵刊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音乐教育》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音乐教育学术杂志,它不仅是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学习交流园地,也是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研究的学术论坛,更是反映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窗口。20年的时间,对于人生来说并不算长,但对于不断在踏实前行的《中国音乐教育》来说,这20年刻下了它从初创到发展的历史足迹。不论是“特稿”、“论坛”、“乐评”,还是“教学园地”、“教师教育”、“杂谈随感”,它总是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内容、敏锐的前瞻、务实的操作,来体现鲜明的实践性与时代性。不论在栏目设置、选题策划,还是在素材搜集、文章选用等方面紧紧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教学实际紧密相连。

从90年代初的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开始,到90年代末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音乐教学大纲的修订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国音乐教育》都以它敏锐的触角,将有关的文件、法规、教育观念、教学研究和探讨及时地反映出来,使高师的改革不断从教学方法的改变,到教学内容体系的调整,以及课程结构的重新建构,一步步深入,扎实并富有成效。

《中国音乐教育》是目前国内为数甚少的不收版面费的杂志之一,这不仅体现了杂志的精神追求,也反映了编辑们的职业品德。20年间,《中国音乐教育》始终践行它的办刊方针、宗旨,深深植根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土壤中,关注和惠及着音乐教学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它无愧为中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学业良师和挚友,是被公众认可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和加油站。

借此《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之际,谨向坚持杂志工作但却默默无闻的编辑们致以深深的敬意!正是你们的辛勤劳动才有了今天《中国音乐教育》的成长硕果!祝愿你们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时度势、创新发展、坚持特色、求真务实,为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再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尹爱青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全国音乐教师的家园

——贺《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

今年是《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师音乐教育工作的普通教师,我表示由衷的祝贺!

2002年10月,《中国音乐教育》走过了百期的光辉历程,记得我曾在百期贺文中写道:“《中国音乐教育》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紧密相连,《中国音乐教育》以她积极的进取态度、严谨的学术规范、敏锐的改革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是这种不断进取、锐意改革的精神,使《中国音乐教育》站在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作为一本全国性音乐教育理论权威刊物,《中国音乐教育》紧紧把握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宗旨,以它丰富、科学的栏目安排,优质、实用的论文成果,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宣传国家有关美育、音乐教育的方针政策,使读者及时了解国家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指导方针。二是在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方面,《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举办了一系列全国性的音乐教研活动,如已举办了5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全国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和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以及全国音乐教研员培训班等,这些活动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促进音乐教育科研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针对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争鸣和讨论,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对加深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在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方面,刊物紧紧把握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应适应基础音乐课程改革需要的宗旨,发表了一系列质量较高的论文,这些论文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教育部2006年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之后,刊物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文,对如何试行该课程指导方案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这些论文对实施该课程指导方案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四是翻译介绍了一大批外国音乐教育的文献资料,为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研究、学习、借鉴外国音乐教育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五是《中国音乐教育》为全国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进行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园地,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音乐教育的专家、学者。这20年来,笔者的一些音乐教育科研成果正是通过该刊面世而产生一些社会影响。

《中国音乐教育》是全国音乐教师的家园,我们衷心地祝福她在新的历史时期越办越好,为中国音乐教育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师音乐教育的一面旗帜

在我们伟大祖国即将迎来建国60周年的大好日子里,《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也迎来了20周年的生日。从1989年创刊至今,这本专业性刊物一直陪伴着我们每一个热爱音乐和献身教育的忠实读者,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翻开摆放在书架上的一本本《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仿佛能看到这20载每一篇文章背后作者的全身心投入和编辑们的辛勤劳动。

《中国音乐教育》一直都关注高师教育,经笔者粗略统计,自创刊以来刊出的相关文章近二百篇。其中很多论题都是围绕高师的音乐教育与改革及专业课程的教学法研究展开的,此外还有数十篇国外高等教育概况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文章,足见高

等师范音乐教育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大家庭中的地位和本刊的重视与关爱。刊出的文章几乎涵盖了高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专业课(如钢琴、声乐和器乐技巧课)和理论基础课(如视唱练耳、和声、指挥、合唱、音乐史和作曲等)两大方面的教学法研究,同时还涉及到了高师的“教育实习环节”及“招生考试环节”两大问题的探讨。其间,关注最多的问题就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对于“如何面对市场,培养市场所需人才”的担忧最多,讨论也最为激烈。一本本杂志细读下来,感觉这里既是一个学习提高的平台,又是一个畅所欲言的乐园。

伴随本刊一路走来,从文章关注的层面来看,笔者发现,面对高师音乐教育,大家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并不断深化和细化。创刊初期,问题多集中在“改革的目标”这个层面;而随后的几年,出现了诸如“对改革的再认识”、“理论思考”等方面的文章;进入21世纪后,“观念转变”、“多元化”、“学科渗透”及“中西方比较”等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在2008年,“人本论”这个新角度的出现正与教育改革的新方针不谋而合——未来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作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摇篮”,高师音乐教育要在丰富办学模式和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在强调师范性的基础上推广“大教育”观念,将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三者统筹兼顾,培养文化水平高、理论视野开阔、专业技巧精通和知识结构全面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中国音乐教育》自创刊以来,一直都全心全力服务于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在未来的日子里,期望杂志举办更多的研讨会和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和编作者研讨教学方法或向读者介绍一些新教材,以加深大家对教学资源的认识;同时多组织一些学习活动和各种赛事,既能分享成功者的学习经验又能鼓励师生参加各项比赛。如果能在互联网主页上增设一个类似“交流园地”的栏目,那将会是读者们交流心得的新平台。

20年正逢人生青春华彩的黄金时光,对于一本集专业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刊物来说,20载也迈入了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望《中国音乐教育》能够在新形势下,吹起“教育创新”的号角,奏响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历史新篇章。

老朋友,祝你生日快乐!

今年是《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我很想对他说,老朋友,祝你生日快乐!

回忆起20年前,当我拿到《中国音乐教育》创刊号时,心情非常激动。作为一个在高等师范院校从事“音乐教育学”教学与理论研究的教师来说,我好像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新朋友,一个在学术上帮助我、引领我的好老师。我也好像找到了一块可以耕耘、收获的新天地。从那时起,每一期《中国音乐教育》我都要认真地阅读、学习,从中获取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最新理论、最新方法,使自己总是走在音乐教育改革的最前列。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作为一本权威性的音乐教育专业刊物,这20年来系统、真实地反映了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全过程。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及时向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传达并诠释我国政府关于音乐教育改革的文件、政策和精神,是教育部组织全国音乐新课改的重要喉舌。例如,《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时,《中国音乐教育》在第一时间花大量的版面进行了宣传和解读。

第二,紧扣音乐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研究。《中国音乐教育》不仅有许多音乐教育学、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史学等层面的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文章,也有许多与教学实际紧密联系的优秀音乐教案、音乐教学纪实,可以帮助音乐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提高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对音乐新课改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第三,内容丰富,涉及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中国音乐教育》不仅涉及了基础音乐教育,也涵盖了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不仅有在职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研究,也探讨了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诸多问题。此外,每期都有关于国外音乐教育方面的文章,体现了一种开放的编辑思想。

第四,采用稿件以质量为标准,具有开拓精神。我不仅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忠实读者,也是忠实作者。这20年来我在《中国音乐教育》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从来不需要找关系,所以,我很愿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发表。去年我承担了湖南省的一个社科课题研究工作,内容是研究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因为在此之前《中国音乐教育》没有刊登过有关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文章,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了一篇这方面的文章,没想到竟发表了。这说明《中国音乐教育》不墨守成规,具有开拓精神。

20年了,要讲的话很多,但我最想说的还是:老朋友,祝你生日快乐!感谢你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我将继续做你的忠实读者和忠实作者。

感言与感谢

——贺《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创刊20年随想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音乐教育杂志,创刊20年来,《中国音乐教育》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最前沿,伴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音乐教育的革新而革新,所刊载的文章质朴真实、雅俗共融,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展示了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推动新时期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双月刊到月刊和,不断增加的栏目中可以看出,刊物的作者遍及全国各地,内容从幼儿音乐教育实践到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研究,从最偏僻的边疆小学音乐教学感想到最发达城市的高中音乐教学成果,从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教师的教学经验介绍到音乐教育家的新观念和新思维,从中国的教育发展方针政策到国外发达国家教育新信息和新动态等包罗万象。《中国音乐教育》不仅为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使第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者与国家教育政策制定部门之间有了沟通、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感谢《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她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准确的办学定位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理论依据。面对不断深入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地处西部最偏远的一所综合大学内的音乐教育专业,如何培养拿得出、用得上的中小学音乐师资,是我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首先考虑的大事,在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时,资料的缺乏和信息的闭塞让人不知从何下手。一次带领学生到中小学校实习,偶尔在音乐教师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翻开内容一看,我欣喜若狂,丰富的音乐教育研究内容为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充分的理论依据,专业培养计划在她的关照下也很快有了明确的思路。从此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十余年来一期不差的订阅研读下来,不仅对如何办好音乐教育专业感想颇多,有时和专家的想法还不谋而合呢,那种满足是从心里释放出来的。

感谢《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她更新了高师

音乐教育教学的观念。在一次研讨会上,为了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我为系里的专业教师定购了两份《中国音乐教育》杂志,期刊内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国外音乐教育的新信息和新理念以及大量的来自教学一线的大、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学研究者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介绍和学术成果,着实为促进教师音乐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打开了一扇门。受益于《中国音乐教育》的教师们,在教学内容的更新上、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教学手段的革新上都更贴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也自然更加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由于常年在高校教学,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情况了解不多,能直接深入中小学开展调研活动的机会也很少,自从订阅了《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使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全国大、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新动态与最新成果。十多年的研读与资料的积累,不仅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为此,感谢《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及其幕后做了大量工作的编辑工作者。

愿贵刊在繁荣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指导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桥梁·窗口

——我心目中的《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创刊20周年了,1993年初识它时,我是一名刚开始从事音乐教育学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从那以后,我一直是该杂志的忠实读者。20年,虽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在人生中她可谓是我的老友兼良师了!

众所周知,高师音乐院系的教学与科研如果没有进行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的,坚持走教育科研与基础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道路,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十几年来,通过《中国音乐教育》这一联系基础教育的桥梁和窗口,我密切关注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动态,向战斗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学习。她们发表在杂志上的教学科研成果常常成为我的《音乐教材与案例分析》课程的范例。特别是跨入新世纪后,教育部推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的“新课程大家谈”、“教学园地”栏目为我们提供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可以说,它们使我的教学更具理论性、前瞻性和实践性,更受学生的欢迎。

2008年4月“特别关注”栏目《各地热议京剧进课堂》一文,发表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各界人士和媒体对这一文件精神的热议。在其启发下,我带领学生申请了一个“大学生课外研究性课题”,围绕京剧进课堂的问题在广州及深圳两市进行试点学校的调研。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师资是“京剧进课堂”能否顺利实施及成败的关键。学生们通过课题调研,意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欠缺,加上我将贵刊承办的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的获奖课例《京剧的行当》(胡樱平执教)、《京剧大师梅兰芳》(张亚娟执教)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学生们对京剧的学习有了空前的热情。由此,我们与广州市京剧团合作,请京剧演员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传授京剧知识、教唱十五个必唱曲目,为培养能尽快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未来教师开辟另一通道。

贵刊为音乐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心得、科研成果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专家信箱”栏目为我们答疑解惑,“他山石”为我们提供国外音乐教学的可借鉴之处,“教师教育”为我们展示兄弟院校的改革动向……

感谢编辑部的全体工作人员,你们的辛勤劳动使杂志更精彩!期待《中国音乐教育》能一如既往,把握、引领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音乐教学中的“听”之见

程建平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听觉体验是学习和理解音乐的基础,是实现音乐方面的教育和通过音乐进行教育的保证。因而,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则成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并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把握“听”的内容和方法?如何提高“听”的效用和质量?尤其在由过去的“说音乐”转为当下的“听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听”的行为与过程均发生了质和度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音乐教学中的“听”予以深入探讨。

“给谁听——了解“听”的对象”

对于听觉器官正常的人来说,一切来自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都会对其产生经验性的作用,如敲门、汽车轰鸣声、风声、雷声等。但音乐中的声音,无论其长短、高低、强弱都是音乐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并希望引起听者共鸣而人为地创造出来的一种声音信息。这些声音信息并无明确的语义概念,对于没有经过音乐训练的耳朵来说,其产生的作用和意义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达到“听”的最佳效果,就必须要了解音乐听者的听觉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音乐听赏活动。

一般来说,学生在音乐听觉上的差异主要源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与阅历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有所不同,这其中与听者的生活阅历、理解程度、知识积累以及文化底蕴等有着直接关系。比如,与中小学生相比,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在以往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经历中,已经在有意或无意中锻炼了听的耐心和自制力,具有听的主见和选择,同时也具备了听的积累和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就要针对其特点认真设计听的环节和方案,最大限度地唤起他们的听觉注意力和听觉好奇感。

2、专业基础与音乐资历的差异。现今的学生中有很多自小就开始接受音乐某些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学习能力;有的在长期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中也潜移默化地增长了较全面的音乐素养或积淀了较好的音乐基础。面对这些学生,过于浅显的音乐或较为简单的音响形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听觉需求。因此教师就要在规定的音乐听赏作品中,尽可能地去挖掘相同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或音响效果,这样就可顾及到这些学生的听觉需要。

3、音乐兴趣与关注度的差异。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对音乐缺乏兴趣或兴趣不大的学生,其听觉上的注意力及关注度也不高。对于音乐这种在时间中展示自身内涵的艺术,声音稍纵即逝,如果听者的注意力不十分集中的话,就不可能通过听觉的渠道进入音乐。尤其在音乐的普及教育中,教学对象的兴趣和爱好千差万别,对所听曲目的接纳程度也各有所好,因此,这些听者主观能动上的差异也是直接影响其听觉注意力的主要原因。

纵观以上各种差异,教师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了解并引导他(她)们。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提高一群对音乐富有求知欲的学生的听觉能力并不难,难的恰恰是激发一班专业基础和兴趣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听觉兴趣,

并由此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听什么——发掘“听”的内涵”

音乐的内涵其实都渗透在鸣响着的声音里,只要会听,就能与听者的心灵产生对应和共鸣,就能享受到音乐所散发的愉悦感和美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最大限度地发掘音响所散发的声音信息中,最大范围地激活学生的听觉意识,诱导学生从听觉的渠道走进音乐,感受并理解音乐。在此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1、听“门道”,从音乐本体的技术元素中了解音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所呈现出的高低、长短、强弱和粗细就是在以自身的表现元素和声势形态诉说着音乐的内涵,并牵引着听者由表及里地深入音乐的本体。其实,音乐外在的音响声势是比较容易辨听的,关键是隐含于之中的音响寓意如何去发掘。透过旋律高低的走向,节奏强弱的趋势以及和声、曲式变化的形态,进而深入音乐的内核,即可大致了解和把握音乐家的创作意图及欲要传达的意向。而这些常规的且老生常谈的音乐听赏“门道”却往往被文学释义的路径所取代。因此,听音乐只能以音乐的方式为首选,只能以音乐的元素为先导,否则,任何脱离了音乐元素的“听”,最终获得的只能是与音乐本体寓意相距甚远的主观猜想。

2、听“情思”,从音乐传达的情感信息中体味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其传播过程中,它的每个音符、每个和弦、每句旋律乃至整个段落都在散发出一种可感的情绪导向,并直接影响或“侵袭”着听者的心境。但音乐所外露的情感信息是多解性的,需要与听者的情感相融合并产生共鸣后才能真正发生效用。其中包括音响本身所透射出的客观情绪、听者本身对音响所赋予的主观情绪,以及音响对听者所引发的反应情绪。这几种情绪的交融渗透即唤起一种“积极的”或“消极的”等总体的情绪指向,或“明快清新”,或“华丽流畅”,或“奔放豪爽”,或“抑郁低沉”,或“暗淡悲哀”。一旦听者置身于这种强烈的情绪氛围中,其内在的、具有个体经验的情感思绪就会情不自禁地随之涌动,并潜移默化地明晰着自身对“爱、恨、情、仇”的情感态度。因此,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只有唤起了听者潜伏的情绪反应,才能使音乐的情思与听者的感触产生碰撞和共鸣,进而产生“以情动人”的情感效应。

3、听“美感”,从音乐展示的美的韵律中享受音乐。美感总是和视觉与听觉结合而产生的,但听觉美感与视觉美感相比则更直接,更具渗透性。那么音乐中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声音美。比起自然界里的声音,音乐中的声音净化并超脱了自然界的声音概念,倾注了大量的人的情感因素和美学信息,声音的概念已被上升为具有强烈震撼力和渗透力的美感“基因”,它给人的听觉以全新感受,使其听觉得以极大的享受和满足。其次是形式美。音乐的形式已超越了形式本身的意义,负载了大量的美学信息,渗透了大量的潜在内涵。正如汉斯立克所说:“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失,——这些东西以自身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论音乐的美》,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第49页)第三就是意韵美。这是一种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美。如旋律的线条、节奏的律动、和声的叠构、结构的匀称以及音调的韵味等,这些美的元素相互交织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4、听“历史”,从音乐散发的人文气息中感悟音乐。自音乐艺术出现以后,音乐一直在记录并见证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文明进步及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情态。因此,一段经典的旋律、一首熟悉的歌曲可以引发听者的历史追忆或联想,也可以诱导听者从音乐文化的视角去品略当时的人文气息,帮助听者从音乐的层面去感悟和见证历史发生和存在的意义。实际上,很多音乐作品也都在描述着一段难忘的历史故事或经历,或在刻画着人类不同时期的生活景象和思想境界,这正是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发掘的历史元素。这些层面的开掘不仅辅助了音乐教学,同时也拓展了相关历史的视野。

5、听“文化”,从音乐反映的时代风貌中认知音乐。在时代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需求中,音乐一方面以其独有的方式反映着时代的精神与风貌,另一方面音乐也在不断创新并完善着自身的表现功能。每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每个音乐家的艺术手法都毫无例外地留下了时代的烙印并反映着时代的审美需求,也都如实地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演进过程并刻记下了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这些都为后人理解和把握音乐的时代特征及风格品质提供了有益的帮助。由此介入将会更深刻地认知音乐生成、延续和传承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将使听者的视野得以延伸,思维得以扩展。这也是通过音乐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

“怎样听——

注重“听”的方法”

音乐教学中的“听”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听赏行为,与其他场合或形式的“听音乐”有较大区别。由于课堂听音乐的时间有限,因而“听”的方法和过程格外讲究。以下几点应引起教师们的注意:

1、追求完美地听,避免匆忙应付地听。对于人的听觉来说,优美的声音、优质的音响永远是被优先接受的。因此,选择美的音乐音响、美的音响设施,营造美的音响环境是保证听者“享受音乐、愉悦身心”的基本条件。教师对所听音乐的版本、质量及音响效果要首先试听把关,如果连教师自己都不满意的音响坚决不要让学生听,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听赏兴趣,也会在无意识中污染学生的听觉器官,阻碍学生听觉意识的顺畅发展。

2、尽量完整地听,避免支离破碎地听。音乐的时间性及不可中断性决定了音乐在传播中的连贯性特点,人的听觉思维也需要在声音连续的比照和鉴别中加深记忆。因此,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听觉过程是提升音乐听觉意识和听力水平的基本途径。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听音乐的过程和行为,实际上也是在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一种听音乐的习惯,相对完整和连贯地“听”是对音乐的尊重和对听者的信任,尤其是面对较高学龄段的学生,更要避免以“说”代替和干扰“听”的现象。

3、富有引导地听,避免稀里糊涂地听。音乐教学不听不行,光听不说也不行。但什么时候说、说什么、怎么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问题。笔者以为,在听音乐的教学中,教师的说应该是:启发性的引导而不是直白式的概说;描述性的讲解而不是解释性的灌输;逻辑性的深入而不是程式化的分析;意向性的领悟而不是具象化的归结;探究式的对话而不是权威式的解答。音乐的多解性为教师的“说”开阔了空间,音乐的意味性也为学生的“听”注入了自由想象的因子。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归到感性,听音乐的过程就会在一个合理的循环往复中得到质的飞跃。

总之,音乐教学中“听”的环节看似简单,其实很有讲究。尽管音乐的声音发聩于耳,由

听觉来接受,但最终达到的却是震颤于心,由心灵予以照应。因此,听音乐不仅要入耳,还要人心,更要入神。只有打通了从听觉体验到心觉感受,再到神觉领悟这样一个由生理到心理、由智力到精神的递进渠道,才能最终实现培育“音乐耳朵”的教学目标。

向音乐教师的心灵净土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位最真挚的伴随者,陪我走过了很长一段从青涩向成熟过渡的事业人生,她就是《中国音乐教育》。最初与之相识就注定了今生的不解之缘,因为,当我轻轻翻开那一页页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文本,感受到的是一种自然、一种亲切、一种激励,更是一种期待已久似曾相识的邂逅。那一个个充满生命动感的音乐教学事件,一段段耐人寻味的教育反思,一篇篇发自肺腑的经验交流,一次次成功活动的举办纪实,一句句充满激励和展望的话语,这不正是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音乐教师的真实的教学与生活的写照吗?我细细品味着这些鲜活的文字后面隐藏着的灵魂独白,默默感受着与这些看似静止的文本进行的心灵交流。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在心灵因无所依托而感到迷茫与困惑之时,我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心灵净土。在这片土地中,我找到了主人翁的感觉,看到了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默默耕耘,播种下一个个美好的希望,收获了一秋又一秋的累累硕果。这片净土远离世俗和功利,播种的是纯洁的生命的种子,承载着来自一线教师的喜乐哀愁,承载着一代音乐教育工作着的美好心愿,见证了我们中国音乐教育20年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谱写了辉煌的音乐教育历史的篇章……

在这收获无数感动的瞬间,我深刻感受到《中国音乐教育》带给我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她给予我教育事业上很多的指引和帮助,使我从中找到了音乐教师的价值意义,同时也铸就了坚定执著的职业精神。在多年的高师音乐教学中,我已习惯将《中国音乐教育》的一篇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带到课堂上,与学生们一同分享、一同思索,在一次次的启示和感悟中,一次次的心灵碰撞中,获得了许多珍贵的教育经验和灵感。《中国音乐教育》伴随着我和学生们不断成长,共同进步。《中国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音乐教育界最权威的一本刊物,以其视野广阔、远见卓识、内容丰富、信息及时的特点,已成为了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更是我们在音乐教育航程中的“导航员”,它将引领着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乘风破浪,满载着信心和希望不断前进。

《中国音乐教育》,你是我们音乐教师的一片心灵的净土,有了你,我们心有所依、情有所属。在你创刊20周年之际,除了对你深深的感激,还有最衷心的祝福,祝愿你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收获更多的美好和希望!

作者:尹爱青等

第2篇:大姜小学“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方案

大姜小学“我们的节日·七夕节”

主题活动方案

七夕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突出爱情忠贞、家庭幸福等文化内涵,引导人们追求爱情美满、家庭和睦的美好生活,促进现代家庭观念的健康成长,激励全区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精神动力。“我们的节日〃七夕节”主题活动,如下:

一、活动内容

1、开展七夕文化传承活动。

学校通过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引导师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结合孝敬教育、传承家风等主题,开展家庭文化宣传活动,培养人们爱亲、爱家、爱国的良好品质,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

2、开展文明出行专项行动。

利用七夕节有利契机,倡导举止要文雅: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出行要文明:排队上下车,礼让斑马线,停车有秩序。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未成年人文明交通教育活动,引导全区广大群众做文明人、行文雅事,共建美好家园。

二、活动目的与要求

1、引导广大青少年认知传统,感恩祖国,亲近中华文化,热爱和传承华夏文明。

2、号召学生分享每个家庭的幸福感人故事,弘扬家庭责任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强化幸福的生活体验。

3、各班开学初举行一次“七夕文化”主题班队会活动,宣传弘扬和培育民俗文化意义。(8月28日下午下班前上交主题班会图片)

4、开展黑板报、手抄报评比活动,深化民族精神。低年级学生以诗配画或儿童画的形式,高年级的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对传统节日的了解。(8月28日下午下班前每班上交5份学生作品)

大姜小学

2017年8月23日

第3篇:我们的节日作文

我们的节日作文(精选多篇)

第1篇:我们的节日 作文

我国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清明,端午。各种节日有各种节日的风俗。

春节是中华人民,炎黄子孙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如何庆祝这个节日,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例如-扫尘,贴春联,春花,贴“福”字,年画,爆竹,等还有包饺子等食俗。从古到今,人们的进步不是固守已有的传统。尽管21世纪后,人们过春节更多的是自由,快乐,还有吉祥,平安,团圆和喜庆等观念一直没有改变过。

作为中华人民最有代表性,最有魅

力的传统节日,我们保留的是它的概念,继承的是它的理念。

春节一般都过4天,分别有-大年三十,大年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4天。

大年三十那天,吃了团圆饭,我们都出去玩,到了晚上12点的时后,就开始放爆竹。表示去处一年的晦气。

第二天,就是初一。今天,早上一般吃汤圆,大家都穿上新衣服,表示新的一年到了,准备又开始过新的一年了。

第三天,就是初二,大家都上街上去买东西和回老家看望亲人等。

第四天,就是初三,人们大多都到山上去扫墓……

中国还有清明传统节日。

在很多人认为,清明节就是扫墓,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不只是怀念故人,还有亲近大自然,珍爱身命的意味。节日精神是“将生死并置”。

清明作为节气最早出现于先秦,后来,由于注入了扫墓,踏青等习俗活动

才逐渐成为节日。清明作为一个独立的节日,大约形成于唐朝。正所谓: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人们一直认为清明下雨是好事。

端午是一个敏感应对气候时节令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节日,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系列中国人强烈认同的节日文化,并作为习俗传承了下来。

端午自古有许多名称。古人有的端午节用兰草淋浴的习俗,所以称为——“浴兰节”;端午节前后,总是出嫁儿女回娘家的时候,端午节又可以俗称“儿女节”。

虽然有些端午节风俗在今天已经没有了实际成功,但是粽子是中华最有深厚文化的一种不可缺少的一种食俗,强化了端午节的爱国传统文化。

中国有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中秋节又称仲秋节,

团圆节……中秋节一般都要吃月饼表示团团圆圆的意思。吃月饼之前一般要先拜过月亮。

中华人民的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我相信这四个节日一定会越变越闻名。

会东县会东中学初一:张明恒

第2篇:我们的节日 作文

我们的节日,捎一封休战书,

撒下和平种子。

是六月一日。没有战争

这一天,没有饥饿,

大家都像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让全世界的孩子,

兴高采烈的飞进茂密的花从中,享受六一的快乐。

在花瓣儿上打滚儿……

与花骨朵亲密相吻。

这一天,

大家犹如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儿,

自由自在的飞翔在瓦蓝的天空,

饱览群山的苍劲巍峨,

领略大海的波澜壮阔。

这一天,

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那就是

变成一只和平鸽,

衔一片橄榄叶……

第3篇:我们的节日 作文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们的节日有很多,中秋、端午、清明、元旦、春节和重阳。我就来说说我过的民族节日。

今年端午,我去我们学校参加庆端午活动。一进门,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打扮成古代男子的体育老师,在我们的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一个“王”字,据说这能起到辟邪的作用。然后,又发给我们一个香袋和一个香蛋,据说这能驱虫。到了教室,老师给我们讲了端午节的来历: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

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身为楚国的忠臣,尽忠职守却不为君王所亲近,被贬流放。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出了我们中华人民的崇高的品质。屈原他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表现了屈原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醒。

在端午节中有许多传统的礼仪,如吃粽子,划龙舟等。屈原他怀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却最终因亲眼目睹楚国几近灭亡,而抱石沉河,在汨罗江中结束了他的一生。人们为了不让河中的鱼虾吞食屈原的尸体而向河中投入粽子,于是,每逢端午吃粽子就成了这个节日的传统。为了表现人们争先恐后、争分夺秒地挽救屈原,端午节又有了划龙舟的传统节目。划龙舟还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屈原的爱戴。

当汉代司马迁在汨罗江边含泪缅怀屈原的精神与雄志时,就可以看到屈原的伟大深深影响着后代的众多文人。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是

要借端午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将屈原的伟大精神与人格传承下去。

第7篇:我们的节日 作文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它是我们全国小朋友的节日。为了这个节目的到来我们班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呢!

其中我们班准备的节目的名字就叫“彩虹的微笑”。这可是一个集体节目,要很多小朋友参加的。为了这个节目能在全校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同学们练的可认真了,它们一定会获得很好的名次,我们全班都为他们骄傲,加油!

我希望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全国小朋友都能过的开心、愉快!

我们班的“四大风流才子” / 谢阿里

第8篇:我们的节日 作文

我们的节日 佚名

盼星星,盼月亮,我们终于盼来了六一儿童节。这一天,我特别兴奋,因为,我们将举行庆祝六一游园活动。

到了学校,我们谈笑风生,读书的劲都没了,只顾着吃、玩。到了八点半,游园活动正式开始了。

我先到自己班里玩保龄球,说是保龄球,其实是是个装满了自来水的矿泉水瓶。我拿起一个实心球嚷了出去,只投了两次,十瓶矿泉水全倒了。哈哈!免费告诉你秘诀吧,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后瞄准目标,投!就先倒了四瓶,再用这动作来一次,剩下的六瓶全倒了,掌握绝窍,多容易啊!得分:5分。

接着,我来到403班参加夹弹子游戏。我拿好筷子,努力地夹,可能是紧张的缘故吧!我夹了半天,一颗也没有夹到。我放松了点,果然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连续夹了十多颗,直到时间到为止,我一共夹了十五颗。得分:5分,

然后来到405班,这里的游戏”掌上明珠”可是我在行的,说白了就是运乒乓球。我规范地拿好乒乓球拍,将乒乓

球放在上面,不要放得太重,不然它马上会滚下来的。开始了,我像脱了僵绳的马般冲了出去,5秒钟左右就到达了终点。得分:5分。

最后一个,我玩的是夹豆子,没看清楚啊!左边还有两个字:左手。左手夹豆子?谁会呀?除非那人是左撇子。说实话,我连左手拿筷子都不会,就不用说夹这样小的一颗毛豆了。终于轮到我了,我马马虎虎地拿起筷子,夹不住竖了竖直,又开始夹起来,终于夹到一颗了。我按照这样去夹:要夹两面略平的地方。这样,不一会儿功夫就夹到了三四颗。游戏时间到时,我共夹了六颗,还算不赖吧,本次得分:3分。

最后,我的总得分是47分,得到好几份奖品呢!这一天,我过得特别充实。

401班虞一添

第9篇:我们的节日 作文

我们的节日

三班

今天,是我们少先队员建队五十五周年纪念日。

下午,我们班举行了庆祝活动。第一个节日是比赛系红领巾,一组一组的比,系好了的同学就站起来,我们这一组系得又快又好,特别是王银科系得最好,最后,我们得了第一名.第二个节目是比赛敬队礼,我们这组朱师逊同学敬得最标准, 但是,整体上是第三组敬得最出色,他们取得了第一名.第三个节目是唱《中国少先队队歌》,首先齐唱,我们都歌得十分的投入,认真.歌声动听,悦耳,表达了我们少先队员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向往共产主义的美好心愿.然后,我们分组唱,大家你追我赶,难分胜负,经过激烈的角逐,我们四大组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我们高兴,我们欢呼,我们自豪.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轻松的笑容.

”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爱学习,爱劳动……”.我们低呤着,在愉快的欢笑声中结束了今天的庆祝活动.

第10篇:我们的节日作文

我们的节日

早晨,我格外兴奋,因为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一大早,同学们就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虽然下着雨,但我们的庆祝会照常进行。

庆祝会开始了,看!四位主持人精神抖擞地上了台,我们班的梁斐婕、邵承祖也是小主持人。“哇!”市委书记带领许多领导来慰问我们啦,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带来了祝福,同学们激动万分,掌声四起,还有新华书店的叔叔、阿姨们也送来许多许多的书。今天我们太幸福、太高兴了。

文艺表演开始了,先是集体舞,女孩子的头发都盘着,戴着金冠,穿着玫红色的公主裙,男孩子穿着白色的燕尾服。他们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出色的表演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听同学说这个集体舞在建德市艺术大赛获得了一等奖。终于盼来我最爱看的节目——《大书包》,因为小演员里有我们班的徐欢、廖井源、梁斐婕。她们戴着白

色的帽子,梳着马尾辫,穿着白色的衣服,背着红书包。她们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和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跳着优美的舞姿。这节舞蹈也获得了市艺术节舞蹈比赛一等奖,这个舞蹈排练了两个多月,她们用汗水为学校争得荣誉。后来,还表演了小交警的手势操等,今年“六一”节的节目真是精彩。

表演结束后,老师发给我们许多糖果、棒冰,我们吃着香甜的糖果,回味着精彩的节目,享受着党的温暖,我们太幸福了。

“六一”节真快乐啊!

指导老师:吴玉明

我们的节日 娄卓瑜

第11篇:我们的节日 作文 六月,有满湖开放的荷花,

六月,有南风吹来的彩霞,

一年有那么多的节日,

今天属于我们大家。

张开鲜花般的笑脸,

穿上彩云般的衣褂,

唱起蜜糖般的歌儿,

声声感谢祖国妈妈。

六月,有满天飞翔的白鸽,

六月,有太阳染黄的葵花,

它们向红领巾祝贺,

前程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跳起天鹅般的舞蹈,

挂出玫瑰般的灯花,

敲响春雷般的队鼓,

声声感谢祖国妈妈

妈妈!

第12篇:我们的节日 作文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农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也叫过年,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都会吃人或动物,后来人们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爆竹声。因此,每当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贴上红对联,燃放爆竹,这样就可以把年驱赶走了,就形成我们现在过年的这

些风俗习惯。

除夕,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崭新的对联。上面写着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憧憬。傍晚,家家都会灯火通明,准备着丰盛的年饭。每年这时我都会和爸爸妈妈去爷爷奶奶家吃年饭,连姑姑一家也从外地赶回来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大家相互敬酒彼此祝福,诉说以前的往事。在这全家团聚的时候,大家都开心极了。吃完年饭后,我们小孩子就拿着烟花兴高采烈地到楼下放。这时很多邻居小朋友们也下楼了,大家你放一个我放一个,一个比一个的烟花更好看,大人们看到好看的烟花也开心的笑了,一时间充满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孩子的嬉戏声和大人的欢笑声,真是热闹非凡。可是,奶奶和妈妈却忙个不停,准备着明天的饭菜。八点到了,春节晚会开始了,我们开始看电视,都坐下来欣赏精彩的表演。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相声、小品让我们捧腹大笑;唱歌、跳舞让我

们跟着载歌载舞;魔术、杂技让我们啧啧称赞。晚会逐渐进入了高潮,“当当当……”十二点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临了。我暗暗地许下心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学习成绩能更上一层楼。

第二天就是盼望已久的大年初一了,我早早的就起了床,换上了妈妈早已为我准备的新衣服高高兴兴去给爷爷奶奶拜年,带去新的一年对爷爷奶奶的祝福,祝福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也会得到了很多压岁钱,压岁钱是大人对孩子的一种祝福。接着我们还要去很多的亲戚长辈家一一给他们拜年。春节的街头可热闹了,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男女老少脸上挂着笑容,享受节日的快乐。大街上的颜色也比平时鲜艳多了。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迎风招展。商场门口都挂起了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湛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气球在阳光的照耀下艳丽夺目。微风拂过,大小气球迎风起舞,又仿佛在向路人点头致意。商场

里欢快嬉闹的场面透过明亮的玻璃门窗,射入路人的眼里,使人不由自主地随着彩色的人流,汇入其中。春节是大人的节日,更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儿童玩具、书籍、文具柜台更是异常热闹,孩子们来了一拨又一拨,领走心爱的玩具,留下欢声笑语。

春节是一个辞旧迎新、团圆祥和的节日,父母也总希望我享受节日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能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所以我会在节日里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两本好书,学习更多的知识。

南昌市南京路小学四年级:徐灿

第13篇:我们的节日 作文

元旦、端午节、 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 …… 在现代生活中节日与我们形影不离。但同学们可曾知道节日是怎样来的?祖先的生活中为什么又会有节日的出现?是他们出自于春耕秋收的喜

悦,对于某些事件和人物的怀想,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节日。

每个节日都有一个自己的习俗:一碗腊八粥、一顿年夜饭、踏青、祭祖……每个节俗在他们的生活中都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正是这个原因,许多节日历经漫长岁月一直流传至今。

就拿我们刚刚过完的传统节日--春节来说吧: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每逢春节, 贴春联、守岁迎春、和家团聚、燃放鞭炮、互相拜年……这些传统习俗都是必不可少的。春节更是我们小朋友最高兴的事了:新衣服、新气象、新目标,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还有压岁钱拿呢!每当新年的第一天早晨我们全家便会互相祝福‘新年快乐!’,喝一杯

糖水, 象征着一年的生活能甜甜蜜蜜, 早饭是糖年糕,是祝愿我年年长高,也祝愿爸爸妈妈事业年年高的意思。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通常来说元宵节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每逢

元宵节,吃汤圆这个习俗总是必不可少的。节日吃汤圆是为了乞求家庭团圆、亲情友好。台湾有句民谣:“吃了汤圆,好团圆。”正是这个意思。赏灯也是一大乐趣。古代的花灯是以大红灯笼为主。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灯笼的样式更是五花八门。大到两三米高的荷花灯;小到五厘米左右的茶壶灯;会动的走马灯,会

动物的、植物的、人物的, 能模仿动物的叫声呢,真是应有尽有。各式各样的彩灯的大 地漫天通红,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此起彼伏,色彩绚烂的烟花腾空而起,将节日的气氛烘托的热闹非凡,不禁使我想起了欧阳修的诗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不正是现在大街上张灯结彩的情景吗?

外国节日也同样丰富多彩,欧美国家的圣诞节相当与我国的春节,目的上有些相似,但过法却截然不同:圣诞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也是许多欧美国家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12月24日是平安

夜。想必大家对圣诞老人一定并不陌生。传说圣诞老人住在北极,身穿红袍,头戴红帽,银白色的头发和胡子,仁爱慈祥。每当圣诞夜来临,他总要驾着雪橇车而来,从烟囱走进各家各户,把圣诞礼物装进孩子们床头的袜子里。圣诞老人更是孩子们梦中最受欢迎的客人。欧美人过圣诞节的食品以火鸡、鹅为主。进餐时,全家人喜欢围坐在诞树下,齐声唱圣诞歌曲。怎么样,也别有一番风味吧!

节日丰富多彩,传统节日 、现代节日、 外国节日, 不管是什么节日都有自己的节俗、 来历,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伴随着祖国不断走向繁荣强大。同学们,让我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建设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14篇:我们的节日作文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其中春节是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这也是我最喜爱的节日。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习惯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春节总要贴春联、贴年画和窗花、放爆竹烟花、拜年祝贺……我们倒贴“福”字,拿压岁钱、包饺子、吃年糕……在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都“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过年当然要做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

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在除夕,外婆叫我去帮她按花印,我听了,很高兴,连忙答应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地来到了外婆家里。外婆把搓好的面粉团包上馅,交给我,我把面团放在花印板上,用手按下去,一个就做好了。做完之后,外婆拿去蒸,蒸好后,我尝了一个,真甜,真好吃啊!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时间过得真快,年夜饭即将开始。哇,太丰富了!有鸡、有鸭还有鱼……。,每一种菜都是有寓意的鱼的寓意当然是

年年有余啦。看了看这一桌子的好菜,一时半会儿我都不知道该吃什么了呢,看着我茫然的眼神,爸爸好笑的看着我“光看什么快吃啊!想吃什么自己夹啊!”我点了点头,呵,瞧,这苍翠欲滴的莴笋,我夹了一点,放进嘴里嚼起来,香溢满口,别提多好吃啦!我不禁又夹了一口,再看看这油光四溢的红烧排骨,看着就让人流口水啊!我夹了一块放进嘴里,肉质松嫩,吃起来香甜可口,真是人间美味啊!鱼是年夜饭中必须出现的,但是却不能吃,要等年夜饭吃完了以后,才能动。为什么呢?因为年年有“鱼”嘛!

晚上吃过年夜饭后,就开始发压岁钱了,同时也要向老人们所一些吉利话拜年,讨红包。那场面,人人不甘落后、奋勇向前,“剑拔弩张”、热闹非凡。

不知不觉,七点半到了,大街上的人都散的差不多了,我和我的家人家中,爸爸妈妈早已经在家中守候着电视机了,终于,让人期盼已久的《春节联欢

晚会》终于都开始了!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逗笑的小品,不时的发出笑声来,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热闹啊!不知不觉,晚会就要结束了,当赵本山上台表演节目时,街道上就已经放起了炮竹,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第一天,随着2012年第一天钟声的响起,做生>

我们的节日 林小霞 1

意的老板们燃起了迎接新年的炮竹,这叫做开年。十二点已过,按照以前的习俗,守岁的时间到了,我走到窗前看向窗外,大街上一片灯火通明,家家都留了一盏灯!渐渐地人都已经入睡了,

年初一到了,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俨然一副喜庆的样子,玩儿的不亦乐乎,在这一天早就把什么作业啊,书本啊,抛在了脑后。只想痛痛快快的玩一场呢!

年初二是外嫁女回娘家的日子。嫁出去的女儿陆陆续续回娘家看望亲人们。年初三是去给朋友拜年的日子。

年初一到初三大家都忙忙碌碌,年初四就基本恢复原状了。

一个节日,就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姿。在当今很多洋化了的节日文化的冲击中,愿我们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

2011年已经结束了,它将成为历史!所有的一切将会被时间记载下来!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抓住今天,展望未来!让我们忘记2011年所有的不痛快!铭记2011年所有的快乐,向未来出发,去寻找、去探求!

广东广州海珠区广州市xx中学初二:林小霞

我们的节日 林小霞 1

第15篇:我们的节日作文

六月的 第一天,我们迎来了一个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不,今天我们去大礼堂看演出。

一到礼堂这里仿佛是欢乐的海

洋! 第一个演出是‘街舞’一群男孩,在表演时同学们看得哈哈大笑,因为‘街舞’里有一个动作像奥特曼的动作,同学们的笑经好发达····接下来是吹竖笛的,演员们的手指在吹竖笛时,忽上忽下笛声一致好像是一个人在吹。邵春洁同学神态自若,仿佛台下没有一个人,一点儿也吧紧张。

最好的演出是爵士舞啦!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拿着一个金色的棍子,音乐一响她们便神情专注的跳了起来,抬起,下弯,十分整齐特别是她们在舞台上围成两个圈时,没有一个人是落伍的,又快速回到自己位置上。步伐随着音乐走动,一切顺其自然,十分有规律。她们跳的舞,似乎让我看见了一个民族的古老文化,十分优雅。

最后一个是拉丁舞,不知是它难跳,还是有人‘混水摸鱼’有人几乎跟不上节拍,有的人手先落下,有的人手后落下,还有一个人望着旁边的模仿她跳,动作不一致。不过期待下一次演

出时她们跳的会更好!

这场演出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期盼明年的‘六一’过的更加丰富多采!

我们的节日 翁菲

第16篇:我们的节日作文

六一儿童节是儿童的盛宴。在儿童节里,我们欢庆着属于自己的时光。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每一位同学的脸上都挂着欣喜、快乐的笑容。我们来到大礼堂,准备参加六一儿童大合唱,和其他班的同学来个pk比赛!

我们上场了!我们走上台,微笑着面对观众。音乐响起,清脆的歌声也随之响起,流淌在同学们之间。第一首是《一千零一个愿望》。唱着,唱着,大家好像都沉醉在歌声中,伴着同学们一起歌唱,直到音乐结束。大家还没缓过神来呢,轻快、活泼的乐曲就又响了起来。哦!《叮叮当》已经开始了。我们立刻换上了一副高兴的笑容,活泼的演唱这首歌。大家好像也被我们感染了一样,俏

~ 26 ~

皮的笑容展开在脸上。表演结束了,立马台下的掌声响起来了!

都说小朋友表演的节目最自然,最好看。果不其然。我最喜欢的就数144班的《爵士舞》了。同学们站在舞台上,欢快热情音乐响起,大家轻盈的跳起舞来。他们跳的把我们所有台下人都的深深的迷住了。跳完了,我们还傻傻的望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过了会一儿,才从睡梦中醒过来。

活动在同学们的歌声、笑声中结束了。我们班得了第一名,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这最灿烂的笑容。

广东深圳罗湖区华英学校四年级:薛军豪

我们的节日 薛军豪

~ 27 ~

第4篇:小学作文:我们的节日我们的舞台

我们的节日我们的舞台

那天,王老师对我们宣布:“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每一个班都要表演两个节目,一个是合唱,一个是集体节目。”听了王老师的话,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就像乱了阵的蚂蚁一样议论开了,有的说:“合唱什么歌,难不难啊?”有的说:“是不是唱流行歌啊?”有的说:“应该是唱红歌才对。”还有一些学过跳舞的同学也趁机炫耀说:“我学过跳舞,舞又跳得好,老师一定会选我参加跳舞表演。”讨论持续了许久,王老师才说出了跳舞的几个同学的名字和我们合唱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之后,王老师一有时间就把我们召集在一起来练习合唱,几个星期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在这几个星期里,我们调整了伴奏,加了指挥,加了动作,我们一天天地练习,歌唱得一天比一天有感情,指挥的技术也一天比一天精湛。

表演开始了,我紧张极了,似乎每走一步就会呼吸困难一点,我只能摒住呼吸,激动地走上舞台,幕布拉开了,我既紧张又高兴,望着成千的观众和一个个评委露出了笑容。指挥收回了我的注意,荡出了双手,歌声便在舞台上开始荡漾,我放开了我所有的嗓门,轻松地唱了起来,心里不再紧张,脸上的笑容也带着一丝丝严肃,我的表情也随着歌声的快、慢、轻、重地变化时不时地转变着。没过多久,我们的歌声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随后,其他班也表演了很精彩的节目。大家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次“六一”。

第5篇:小学作文:“六一”,我们的节日

“六一”,我们的节日

今天,花儿开的更艳了,同学们脸上的微笑也更加迷人了,究竟是什么把这一切变得如此美好呢?哦,原来,今天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我一到学校,老师就急着帮我化妆,因为,我要上台表演节目啦!这不,老师先用我带来的口红帮我化妆,化好了,只见同学们都捧腹大笑了起来,连老师也笑了,我一照镜子,发现自己活象一个吸血鬼,满嘴沾满了“血”。没办法,只能洗掉用老师的口红了。

到了大会堂,那里人山人海。同学们个个浓妆艳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庆祝活动开始了,节目精彩纷呈:看,六(3)班的校园S.H.E充满了青春活力,她们能歌善舞,在台上跳得那么的放松;一(5)班的这三头“小猪”简直是太像了,瞧,身子后面还有个小尾巴呢!……啊,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简直让我陶醉了。

轮到我们出场了,我们表演的是自制时装秀??“冰凉夏日”,这些“时装”可是我们自己动手利用废旧材料做的哦。音乐一响起,我一时间没反映过来,过了5秒钟,我才开始起步走。记得每次训练的时候,老师总是说,微笑是最美的,所以练习的时候,我总是微笑着。可今天,我一上台,面对台下那一片黑压压的观众,你让我怎么放松心情啊?此时的我,心如鹿撞,板着个脸,怎么也笑不出来。

接着,是我的两位老搭档出场了,瞧,她们多自然啊,微笑着走了出去。最后一组是用挂历纸来做的衣服,他们一出场,全场同学就轰动了,掌声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我想,我们这个节目应该是最受欢迎的吧。

今年的六一节过得真快乐,我真希望明年的六一节快点来临。

第6篇:我们的节日(8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我们的节日(800字)作文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但最让我们喜欢、期盼,能让我们尽情玩耍的节日:春节即将来临。

春节里,可以满足人们释放压力、调养生息的心理需要,是辛勤工作的人们得到适当休息的最佳时段,借此得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满足。每逢佳节,家人团聚,朋友相邀,说说暖心的话,缓解一下心理的疲劳,放慢生活的节奏,以逸待劳,乐观前行。在这个节日里,由于大家都急着购买年货,所以早早的就忙开了。我的父母也不例外,春节前几天就带着我去超市购买年货和礼品。这样一来,车上必定是大包小包,装得满满的。

到了除夕夜,一切准备就绪。听妈妈说:因为做年夜饭太累了,吃完饭又得刷那么多盘子,很辛苦的,所以爷爷就建议,今年就从饭店吃。我们来到了饭店。开饭了,一盘盘美味可口的菜陆续端来。爷爷开始讲话了:新的一年到来了,祝老年人身体健康,祝年轻人工作顺利,祝小朋友们学习进步。说完,我们高兴地举起了酒杯。此刻,我好高兴啊!体会到了过年浓浓的气氛。吃完饭,我们回到了爷爷家。娘娘拿出红包给了我,我忙说:祝娘娘新年快乐!说完,我又坐回电脑桌前,疯狂的给同学们拜年。屁股还没烫热乎呢!奶奶就要发红包了,我连忙鞠躬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

夜幕降临,走在回家的马路上。由于近期光发生雾霾天气,国家提倡尽量少放烟花爆竹。所以今年放鞭炮的人比原来少了好几倍。因此,我们家今年就没放鞭炮。

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打开电视。春节晚会都已经到第一个节目了,是凤凰传奇唱的《中国味道》。摇摆摇摆,摇摆摇摆&&我情不自禁的唱了起来!到了我最爱看的节目了,曹云金和刘云天的相声,这事儿不赖我这句话都成了曹云金的口头禅了,听都听烦了。我从中学会了一幅春联:吃饺子,看春晚,一碗一晚;贴春联,送祝福,一幅一福。祝小家庭和和美美,祝大家挺幸福安康。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中国年是幸福年,中国梦是强国梦。祝福每一天都是好日子,祝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山东济南市中区舜耕小学五年级:艾欣婧

篇一:小学作文:我们的节日

我们的节日

中国的节日有很多。而且,每一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动人传说。祖先们一代又一代的延续着这些传统。就是这样,这些节日流传到现在。随着时光流逝,在节日大家庭中,也加入了些新生儿。可分成两类:西方节日和中国节日。不过,这些节日的背后有一些小秘密。读完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我从中了解到往日我不知的,关于节日的资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错,这首诗正是苏东坡的《守岁》。谈起着首诗,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没有理由忘记自己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一碗腊八粥、一顿年夜饭、龙舟竞渡、中秋赏月、踏青、祭祖、登高,每一个节日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看了《我们的节日》后,我知道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节日的由来与风俗,让我受益匪浅。

“元旦”、“三八”、“五一”、“六一”,这些世界性的节日走进我们的生活,使我国的节日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表明我国对人权的尊重和夺世界闻名的接纳。从书中了解到:我国的节日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表明了我们中国的迅速发展。

《我们的节日》讲述的传统节日,让我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地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为我国在本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地伟大复兴而尽自己的力量。

篇二:初中作文 我们的节日

我们的节日

盼着,盼着,我们的元宵节终于来临了。在这个欢乐的佳节里,每家每户都高兴地品尝着汤圆,赏月、观花灯。我们家也不例外,吃完汤圆后,我和爸爸妈妈到广场去观赏花灯。天气十分晴朗,月亮高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银光洒满大地。

马路上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车水马龙。人们穿着各式的衣裳,汽车像一条长龙在马路上飞驰,到处喜气洋洋。宽阔的马路两旁张灯结彩,挂着一排排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宫灯:特别是吊在小商铺门前那几盏大红宫灯,灯罩上写着“财源广进”、“吉祥如意”、“元宵佳节”等吉祥词句,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我们来到人民广场,这里灯火辉煌,使夜色下的广场更加美丽。广场四周草坪空地上全部挂着五花八门的花灯,令人目不暇接,广场上东西、南北相对各矗立一座彩门,上面全部挂满红红的大灯笼,各个溜光异彩,挨着草坪边缘的树上披了一层彩灯闪闪的新衣裳,它们栩栩如生,让我赞叹不已。

广场四周的花灯真是各式各样、千姿百态,有的是象征吉祥如意的吉利灯,有的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各种动物或卡通人物形象的塑料彩灯,有的是古老的纸宫灯、跑马灯、龙灯、米老鼠灯、孔雀开屏灯,有花草虫鱼、十二生肖、奥运福娃灯等,各种各样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象征着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有的小朋友是和爸爸妈妈陪伴出来,你瞧!他们手里提着栩栩如生的花灯,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有的还三五成群地在比花灯呢!花灯的形状可真多,花灯式样繁多,造型美观,新颖别致,玲珑剔透的宫灯光彩夺目,活灵活现的走马灯异彩纷呈,栩栩如生的动物灯银蛇飞舞,富有时代气息的广告灯彩灯高挂,吉祥如意的荷花灯灯若繁星,舞姿婆娑的仙女灯绚丽多姿,红彤彤的霓虹灯五彩斑斓,在这喜庆的正月十五,炮竹声声,火树银花,到处洋溢着喜气的气氛,使我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那各式各样的花灯,一幕幕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令我想起了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的景象。这些一闪一闪的花灯好像天上眨眼的星星,给这元宵花灯之夜增添了欢乐气氛,使我留恋往返。

我回想着爸爸说的话,心里默念着:我们应该为边疆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丰富的广场文化而感到自豪,应该为它争光添彩啊!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9点多了。我们离开了人民广场回家了,今晚真是一个愉快又难忘的元宵之夜。

篇三:我爱我们的节日(作文) 难忘的除夕夜

每到除夕,人人都会自觉地贴春联,放鞭炮,有的还放烟花呢!因此,除夕是美丽的,除夕是热闹的。 吃完美味的团圆饭后,家家户户就都热闹起来,有的去放烟花,有的去放鞭炮,还有的去花市看花呢!我们家也不例外。

我和堂姐们一起去买了许多烟花,有“小蜜蜂”、“小地鼠”、“闪光棒”、“烟花喷泉”„„各式各样,无奇不有!每一样烟花都很好玩,很有趣,很漂亮,但我认为,在我们买的这些烟花之中,最漂亮的还是“烟花喷泉”。它的形状是一个三角体的,像一个小小的喷射口,只要点燃喷射口上的引燃线,无数颗五光十色的闪光点就会从喷射口中四面喷出,形成了一个五彩喷花的喷泉。它时儿金灿灿,时儿银闪闪,时儿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我们不但可以放烟花,还可以赏烟花呢!远处的大烟花可真美啊!

它们像一颗彩色彗星,带着长长的彩尾巴,一飞冲天,然后向四面绽放,无数个五颜六色的小蝌蚪就从彗头一跃而出,瞬间,就形成了一朵五彩洒金的大圆花,最后渐渐消失了,留下了星星点点的光辉,整个过程让人目不转睛,目迷五色,美得让人流连忘返!许许多多的烟花都在空中绽放,把整个天空变成了光的世界,花的海洋!

人人都穿着新衣服,儿童都挥舞着金光闪闪的烟花,他们笑得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人们的欢声笑语,烟花炮竹的响声,谱出了一支正演奏的迎新辞旧的幸福之歌!在这美丽的奇景中,我不知不觉进入甜蜜的梦乡„„

半夜,我被一阵震耳欲聋的炮竹声吵醒了,我打开窗户一看,大吃一惊!啊!窗前全是烟雾,迷蒙一片。前面有什么东西,根本看不清,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几点灯光。听着这轰鸣震耳的炮竹声,我不禁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诗:《元日》——“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啊!除夕,你是美丽的,你是热闹的,你是幸福的,你是迎新辞旧的„„而这次,你是难忘的!

难忘除夕 1.除夕夜,我们小区的家家户户都吃来放烟火,天空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另人眼花缭乱,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我们一家人围着电视机看“春晚”,窗外电闪雷鸣,声声不绝于耳,我再也按捺不住了,于是我大声嚷嚷:“去放焰火吧!”说罢,我就去阳台捧出我心爱的焰火,迫不及待地破门而出。 我从琳琅满目的焰火中挑出“大礼花”,点上火,只听“啪”的一声,“大礼花”飞上了天,天空中顿时像天女散花一样,千万朵彩花落了下来,我们顿时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一样,好美呀!礼花还没从天幕中隐去,我便拿出了“冲天炮”,我点好火后急忙躲到一边,只听“咻——”的一声,“冲天炮”飞上了天,在空中形成一道壮观的彩虹,若隐若现,又飞了一炮,这下却形成了八个美丽的夜明珠,在天空上疑熠熠生辉,仿佛要照亮人间,把幸福与安康送给我们。接下来,舅舅拿出了鞭炮,吊在树上,点好了火。“噼里啪啦„„”我捂住耳朵,这鞭炮的每一声都寄托着我们对新年的希望,当鞭炮响起的那一刹那,我们就已奏响了新一年新的乐章。妈妈在一旁终于忍不住了,点燃了“新年礼炮”,顿时,天空中出现了佛手似的金色条纹,耀

眼的金色普照大地,我看呆了,此刻,这金色已不再单调,而是那么的光彩夺目,这“佛手”和空中其它五光十色的焰火形成了最夺目的风景,我的视线无法从它们身上转移„„ 啊!美丽的除夕夜!我爱你!是你为我带来了快乐!真是难忘今霄啊!另我梦魂萦绕的除夕夜,我们明年再见!

开头:除夕夜,爆竹声声,烟花绚烂,浓浓的过年气氛点缀着空寂的夜空,把冰冻的寒气击得粉碎。眺望窗外,训练场上一片沉寂,大地正在安睡,满天星辰深情的注视与夜风轻轻的拍打更衬出除夕夜的温柔与和谐。此刻,13年前的那个除夕夜又闪现在我眼前„„

除夕之夜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伴随着这人们这欢天喜地的声音,春节在大家的翘首期盼中降临了。今天是大年三十,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每家每户都高挂着大红灯笼,门两旁贴着写着吉祥话的春联,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全家围坐在桌边一起吃年夜饭,大家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吃完年夜饭,我们就围在电视机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春节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有舞蹈,有唱歌,有相声,还有小品??让我看了直鼓掌。最引我注目的,就是小品《家和万事兴》,那里面的故事十分感人,精彩不凡,引起了观众的流泪与掌声。

到12点了,古老的钟声“咚、咚——”的响起,我们来到走廊,只见场地上人生鼎沸,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喜悦与兴奋的笑容,喜气洋洋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场地。

现在开始放鞭炮和烟花了,爸爸点燃起鞭炮,鞭炮立即 “啪啪啪”得响起,象是在迎接新的一年。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非花却比花甚之”的烟花了,只见几十只烟花直射深蓝色的天空,在天空中炸开,化作无颜六色的小火星,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把天空映得五光十色的,把大地照得白白亮亮的。,“轰、轰”几声,又有几个大白火球前仆后继地蹿上夜空,“蹦、蹦”的两声,冒出了几朵美丽的大礼花,就像是泉眼里的清泉,撒向人间;又像是颗颗珍珠,自天而降;又如同朵朵白菊,开满乾坤??瞧,那边升出了“ 千枝吐蕊 ”,这里出现了“春风杨柳”,再看看那里的“飞驰伞兵”天空中顿时成了“花”的海洋,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啊!

人们的欢声笑语以及鞭炮声,汇聚成了新春交响乐。这时,月亮以悄悄得躲到云层里去了,我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卧室,进入了2005年的

除夕之夜

每到除夕,人人都会自觉地贴春联,放鞭炮,有的还放烟花呢!因此,除夕是美丽的,除夕是热闹的。 吃完美味的团圆饭后,家家户户就都热闹起来,有的去放烟花,有的去放鞭炮,还有的去花市看花呢!我们家也不例外。

我和堂姐们一起去买了许多烟花,有“小蜜蜂”、“小地鼠”、“闪光棒”、“烟花喷泉”„„各式各样,无奇不有!每一样烟花都很好玩,很有趣,很漂亮,但我认为,在我们买的这些烟花之中,最漂亮的还是“烟花喷泉”。它的形状是一个三角体的,像一个小小的喷射口,只要点燃喷射口上的引燃线,无数颗五光十色的闪光点就会从喷射口中四面喷出,形成了一个五彩喷花的喷泉。它时儿金灿灿,时儿银闪闪,时儿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我们不但可以放烟花,还可以赏烟花呢!远处的大烟花可真美啊!

它们像一颗彩色彗星,带着长长的彩尾巴,一飞冲天,然后向四面绽放,无数个五颜六色的小蝌蚪就从彗头一跃而出,瞬间,就形成了一朵五彩洒金的大圆花,最后渐渐消失了,留下了星星点点的光辉,整个过程让人目不转睛,目迷五色,美得让人流连忘返!许许多多的烟花都在空中绽放,把整个天空变成了光的世界,花的海洋!

人人都穿着新衣服,儿童都挥舞着金光闪闪的烟花,他们笑得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人们的欢声笑语,烟花炮竹的响声,谱出了一支正演奏的迎新辞旧的幸福之歌!在这美丽的奇景中,我不知不觉进入甜蜜的梦乡„„

半夜,我被一阵震耳欲聋的炮竹声吵醒了,我打开窗户一看,大吃一惊!啊!窗前全是烟雾,迷蒙一片。前面有什么东西,根本看不清,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几点灯光。听着这轰鸣震耳的炮竹声,我不禁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诗:《元日》——“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啊!除夕,你是美丽的,你是热闹的,你是幸福的,你是迎新辞旧的„„而这次,你是难忘的!

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打破了夜的寂静除夕之夜,总是令人难忘的。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们一家人来到外婆家过年。厨房里十分热闹,大家各自展示自己的厨艺。我也上去凑热闹,帮大人们包起饺子来。

三舅妈从菜盆里夹了几粒花生,包了一个花生饺子。她说:“谁吃到这个饺子,我们大家向他祝福!”在一旁看电视的外婆听了,连声说好。我默默地望着那饺子„„突然,我灵机一动,趁别人不注意时,我悄悄地在饺子上做了一个记号。不巧被妈妈发现了。

一会儿,三舅妈把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递到每一个人面前。我心里想着那个饺子,两眼不断搜寻着每一个碗。呀!花生饺子在妈妈的碗里,我松了一口气,因为妈妈在全家人身上倾注了她所有的爱,是应该祝福她!谁知妈妈却和三舅妈换了碗。三舅妈是个精明人,一下子全明白的,于是,她把那碗换给了我。这叫我怎么办呢?忽然,我有了主意,调皮地对外婆说:“我吃不了这么多饺子,给

您分几个好吗?”说完,便夹了几个饺子给外婆。外婆不知道我的用意,对我说:“你这孩子,平时不是很喜欢吃饺子吗?今天是怎么搞的?”一边说,一边夹起一个饺子,咬了一口,呀!是花生饺子!

满屋子沸腾了。“外婆吃到花生饺子喽!”表弟跳着欢呼起来。外婆的嘴唇在微微地抖动,她深情地望着大家,说:“我有这么孝顺的儿孙,也算是有福了。祝合家欢乐,欢乐、幸福!”“祝大家欢乐,幸福!”欢声笑语编织在一起,荡满整个屋子,飘向节日的夜!

啊,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除夕夜!

除夕之夜

今天是大年三十,也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只见每户人家都忙忙碌碌的,正为新年做好充过年了!过年了!„„”伴随着这欢天喜地的声音,春节在大家的翘首期盼中降临了,鼠年的结尾,迎来了它的新朋友牛年,让我们共同欢送那2008年,共同迎接这2009年吧! 晚上,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丰盛的佳肴喝着香醇的美酒,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有的滔滔不绝地讲着这一年辛辛苦苦的365天;还有的投入遐想,盼望着牛年更加顺利。总之,大家显得无比高兴,有的,笑得嘴巴都合不拢;有的,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有的,仰着头望着天花板傻笑;还有的,笑得打嗝„„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吃完饭,我们就来到家门前,和小孩子们一起玩着绚丽的烟火。我们首先放了“小烟花”五颜六色。接着,我们大孩子又放了,80株的大礼花,光彩四射。就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勾引出了,我们大孩子的童心。

渐渐地到了晚上8点,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将要开始了。我们就便各自回家,坐在电视机旁津津有味地看着那精彩的节目。最精彩的要属刘谦的魔术了。他尽然可以把硬币从手中变到封闭的水杯中;更精彩的是,居然可以把戒指从手中变到完整的鸡蛋中,太不可思议了。随着欢声笑语,嘻嘻闹闹,不知不觉的晚会已接近尾声,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所有的大街小巷,都放起了鞭炮来。“嗵啪”又是两声“天地响”现在可热闹了。响亮的,清脆的声音,还有那闪闪烟花激起了我们小孩子的兴趣。于是我们又拿着我们心爱的烟花玩了起来。“噼噼啪啪”多么悦耳的鞭炮声啊!估计过了一个小时左右,鞭炮声渐渐减弱了。 我们也都陆续地回家了,我一看手机,已经1点半了,然而却没有一点睡意。我站在窗前向外望去,啊!大街小巷灯火通明,要照平时来看早已是夜深人静了,这是一个多么不平凡的夜晚啊,一年才有一次,我永远不会忘记。

除夕之夜分的准备。

到了傍晚,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坐到圆圆的桌子旁,准备吃团圆饭。刚一开饭,只见外婆端来一碗又一碗的菜,大鱼大肉挤满了桌。团圆饭中,我们一家人有说有笑,到处传递着祝福的语言,我祝外婆、外公“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爸爸“工作顺利,财源滚滚!”祝妈妈“越来越年轻,越长越漂亮!”爸爸妈妈祝我“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就这样,我们的团圆饭是吃得好,吃得饱,吃中还有笑。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就到了8点钟,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就要拉开序幕了,我们一家人便都坐到了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机,等待春节晚会的到来。不一会儿,从电视里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始了。我们全家人一边有吃有喝,一边津

津有味地看着春节晚会,晚会里的歌声悦人耳目,里面的小品令人捧腹大笑,只见爸爸被赵本山的小品逗得前俯后仰,我和妈妈哈哈大笑,我们一家人开心极了,这也大概是我童年中最幸福、最开心的一个夜晚吧。

快到12点钟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了,只见时钟指着钟盘上的12,分钟渐渐向钟盘上的12靠拢,直到11点59分50秒,春节晚会里的主持人朱军,领着观众们一起数“......

五、

四、

三、

二、一”哇!2010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到了,顿时,我家四处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火也不停的向天空中直冲,好似把新一年的愿望冲上了天,此时,整个黄州城都沉浸在这片沸腾中,新的一年来到了,我们儿童又长大一岁了,童年的岁月正由水一般“哗啦啦”地流过,但是我们的知识在一天天增长。

啊!这个美好的除夕一定会永远刻在我的脑海中,这个令人难忘的今宵将会成为广大人民的一个美好回忆,我想,大家一定会在新的一年里做出更大的成就!我们学生应该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除夕之夜

2007年的除夕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外婆家,一起度过了美好的除夕之夜。吃团年饭了,团年饭可丰盛了,有鱼、鸡、香肠、腊肉„„可好吃了,嘻嘻。吃完了团年饭,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小品、相声、歌舞表演、杂技表演,每一个节目都非常好看,特别是《梦幻家园》这个小品,菜明特别搞笑,把我肚子都笑痛了,先在想起那句台词还想笑:“为什么呢?”哈哈哈哈!爸爸妈妈也很喜欢这个小品呢!看完了春晚,天空已经黑了,到了放礼花的时候了,我们先拿了一个大礼花,哇----好漂亮啊!五颜六色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真是太好看啦!放完了礼花,外婆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吃元宵啦,外婆告诉我们,元宵里包有硬币、辣椒、糖„„吃到硬币就是好运,吃到了辣椒,呵呵,就倒霉了!我们为了公平,自己舀自己的,每人一个我爸爸运气可真是好,吃到了一枚硬币,我还算可以,吃到了一块糖,妈妈也是糖,可怜啊!妹妹吃到了辣椒,被辣得说不出话来了,嘻嘻!吃完了元宵外婆给我和弟弟妹妹发红包,呵呵,太开 ...

难忘的春节

一年中除了生日,最让我向往的日子就是春节。

寒假一到,我就在心里计划好了如何度过这即将来临的最美妙的时光特别是年三十的分分秒秒,我要快快乐乐地吃喝,萧萧洒洒地疯玩,欢欢喜喜地网游,就连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的看姿我都设计好了:沙发上的我,头枕在妈妈的怀里,脚跷在爸爸的腿上,别提多惬意了„„

可是,可是一件意外事故的发生,让我的计划化作了泡影,我的外婆,在离春节一个多星期的时候,把腿跌断了。杂乱、无序、痛苦、焦急的情绪取代了春节来临的喜庆,妈妈把医院当作了家,而且,我从大人们的对话中,知道了“伤筋动骨一百天”俗语。天啦,春节外婆肯定是出不了院了,虽说我是外婆带大的,可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失望,难道今年的春节,我们家要在医院过?

春节一天天临近,窗外雪下得更大了,我好羡慕那些在雪地里和爸爸妈妈闹成一团的孩子们,过不了几天,他们还可以更尽情地享受春节的美妙时光。不行,我不想在医院过年三十,我想留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在家里陪伴我的外公勉强地点了点头。 近一个星期未见的妈妈突然回来了,我不禁喜出望外,妈妈是回来帮我洗澡的。妈妈的手温柔地搓洗着我的身体,一边了解我这几天在家的情况,忽然,妈

下页篇四:我们的节日 春节作文 我们的节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作为中华民族最传统、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春节即将来临,它象征着团结兴旺,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了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见证了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

在这个节日,由于亲戚们都要聚在一起,人们早早的就忙开了。我的父母也是如此,春节前几天就拉着我一起去超市、菜场采购年货。既要考虑到一帮小孩聚到一起又疯又闹地,得准备点他们爱吃爱玩的:又得想到大人们谈笑风声必备的瓜子、花生„„。这样一来,我们回来时,车上必定是大包小包,装得满满的。

到了除夕夜,一切准备就绪,亲戚全都到齐了,一家人便围着桌子坐好吃团圆饭,大家个个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开饭了,一盘盘带着宁波气息的佳肴从厨房陆续端来——红膏呛蟹、新风鳗鲞、春卷等等。爸爸正和伯伯、叔叔谈着这一年来的事业、楼市、股市;妈妈正和姑妈、婶婶说着家常,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而我则什么都不管,一心吃着妈妈烧的美味佳肴。酒过三巡,大人们纷纷拿出红包派发给孩子们,这也是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刻!能拿到红包,孩子们个个嘴上像抹了蜜——“万事如意”“事业成功”“长命百岁”“寿比南山”等拜岁祝福的语言一句句从小小的口中溜出,一声比一声甜。吃完饭,一家人团团围坐,吃着糖果,品着茶,茶香弥漫,全家人其乐融融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手机里贺新春的短信更是络绎不绝。人们的手机不停地送出祝福,收到祝福,不亦乐乎,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到了12点,大家都会下楼放鞭炮、放烟花。一道道光划过天空,绽开一朵朵花瓣,而地上也是火树银花、多彩绚丽?? 到了

和大家一样,我也深爱着这个让人喜悦的节日──春节。在那熟悉的除夕之夜,似乎到处都弥漫着年带来的欢乐与激情。“嘀嘀嘀„„”是好友送来的新春祝福,“嘀嘀嘀„„”是亲戚寄来的温暖问候,“嘀嘀嘀„„”是同事带来的体贴提醒„„这些短信像天使的翅膀守护着我们、温暖着我们。一道道美味的佳肴被端上了桌,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唠起了过去一年发生的事、唠起了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吃过饭,大家坐在电视前享受着中国人民新年中的一道共同的盛宴──春晚。突然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打开门一看,只见县城内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红的似火,白的象雪„„有得象盛开的菊花,有得象神州七号呼啸着直冲云宵,有的象流星雨一样在天空。远处的高楼大厦都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噼里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就象音乐家在弹奏新年的音符。热闹过后,回到房间,春晚已经开始了。全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我们被赵本山的小品给逗得捧腹大笑,被周杰伦的歌曲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在12点的钟声敲响后,全家人的情绪也被带入了高潮阶段,随后那优美的舞蹈节目也把我们深深地打动,在这个夜晚我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息中。

第7篇: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作文七夕佳节习俗

文秘助手()之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七夕佳节习俗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上一篇:医师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下一篇:重庆高层屋面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