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育理论的组成部分, 由若干要素构成。实施体育教学评价有利于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往的体育学习评价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 即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只有极少数, 大多数学生属于中等, 还有少数学生是学习有困难或学习态度不认真者。在这种假设下, 只有少数人获得鼓励, 体验到成功, 大多数学生都成了体育学习的失败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 试图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1 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概述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标, 采取科学的方法, 对教育工作中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教学评价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的, 如教学过程、教学计划、学生成绩、教学主体等。它是依据社会一定的教育方针、政策, 运用有效的手段, 对所确立的目标所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 最终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而所谓体育教学评价是以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为评价对象, 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 对体育的“教”与“学”的过程及其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这一工作贯穿体育教学目标确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 其目的是及时修正体育教学目标、解决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现体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组合, 追求最佳效果和目标的达成, 是一项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工作。

体育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性、导向性、激励性和预测性等功能。其中诊断功能是对教学现状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诊断, 以便为体育教学的决策或改进指明方向。通过诊断性评价, 其目的在于弄清学生的学力基础, 以便为实现新的教学目标作好准备;导向功能是体育教学评价要为师生指明教与学的努力方向, 为教师和学生确定明确的达成性目标;激励功能是能够为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的管理等方面, 提高其效果;预测功能是指评价以评价对象的现状为依据对评价对象的发展趋势及可能性进行预见和推测的功效与能力。

2 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1) 行为目标模式评价理论。行为目标模式评价理论又称“教育评价模式”, 是西方现代教育评价史上第一个影响较大的理论模式。这种评价模式是把行为目标当作是教育过程中教育的评价依据。教育评价的目的就是要确定实际教育活动达到预定教育目标的过程, 把所要评价的内容分成具体可操作的, 强调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测量与统计。 (2) 教育目标分类模式评价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完善了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他把整个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三个领域, 每个领域都设定了相应的目标系列。同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 要注意不同层次目标的联系和有机结合。再次, 人本管理理论。人本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发展态势。这一理论认为人在组织中的价值。以教师为例, 教师通过评价, 在组织的目标范围内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不断地自我创造和提高。

3 完善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策略

从体育教学实践来看, 体育教学评价技术和手段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是实施科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基础, 没有评价方法就不知道“怎么评”, 也就无法评了。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教学评价都要求有各自的评价技术和方法。构成体育教学评价结构的基本因素是“为什么评”、“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等。对此, 我们根据这四个最基本问题, 对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作一些宏观理论的阐释。

3.1 加强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认识

有效的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教学评价, 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对学校管理来说, 可以通过评价来制定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等;对学生而言, 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 体育教学评价具有许多功能, 学校在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时, 应该加强对这些功能的认识。

3.2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制定和完善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教育机构的管理部门在构建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上, 应该打破以往单纯的政府管理式的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模式。学校在制定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之前, 必须认真了解我国体育教学的总目标和学校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行,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此同时,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 政府对教学质量高度统一, 忽视了地方、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这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课程改革新背景下, 必须使体育教学评价成为体育教学实现飞跃式发展的内在需求, 制定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3.3 建立开放性的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制, 注重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对象在其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的体育教学评价体制是根据教育发展的多元化利益主体而确立其相应的评价主体的, 不同评价主体应根据国家和自身的位置, 制定其体育教学评价职能, 保证体育教学各评价要素之间的相互促进。与此同时, 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对象和主体是复杂的。从被评价对象的体育教师来举例, 以往忽视体育教师自身在评价中的主动性, 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新课程要求把体育教师的自我评价放在了一定的位置, 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教学反思, 更有利于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体育教学评价中, 还有家长、社会人士代表的评价, 关于这些评价也有许多方法, 是辅助性的评价方式。

摘要:学校体育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来进行的, 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和教学理论中的难题。这个难题源于体育学科目标的多样性和体育教学内容的非逻辑性有关系。本文通过体育教学评价概念和功能的诠释和梳理, 对其作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评价,评价功能

参考文献

[1] 毛震明.体育课程与教学新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 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

上一篇:VR技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下一篇:如何开展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