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的名人轶事

2023-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关于信的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茶墨之争>

宋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既爱饮茶又擅长书法,一日司马光问他:“茶以白为贵,墨却以黑为贵;茶以身重为好,墨却以身轻为好;茶讲究在新,墨却讲究在陈。人们对茶与墨的追求正好相反,而您恰好喜好这两样东西,这是为何?”苏东坡巧妙答说:“上好之茶与妙品之墨都有陶然清香,这是他们共有的品德;茶与墨坚结实在,这是他们同具有的节操.贤哲和君子都有共同的品德和节操,一个长的皮肤黝黑,一个却长得白皙,这其实是同一个道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茶墨之争的故事。

纪晓岚对对联

清朝大学士纪晓岚一次奉旨巡查,乘船过一个河道。走到一处很窄的地方,正好与一大船相遇,互不相让。纪晓岚就呵斥对方让路。没想到对方是当朝的一员战功赫赫的老武将。对方也不示弱,正在僵持着。那个老武将听说是纪晓岚大学士,就提出了对对联的要求,。武将出上联,纪晓岚对下联,如果对上了,老武将自己让路,对不上,他纪晓岚让路。纪晓岚一听连说行,没问题。武将的上联是: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橹速,暗含三国的文臣鲁肃。帆快,暗指刘邦手下的武将樊哙。整句话是说”文臣不如武将。)纪晓岚也看出来了这副对联的巧妙,就是一时对不上。急得一头汗也没对上,只好认输,给武将让路。纪晓岚闷闷不乐乘船到达了目的地。刚一下船,欢迎他的场面特别热闹。有锣鼓,有唢呐,有吹笛的,有吹箫的。他突然来了灵感,想到了下联:八音齐鸣,笛清哪如箫和。(笛清,暗指,西汉武将狄青。箫和,暗指刘邦手下的文官,有名的宰相萧何。整句话说武将不如文臣。)正好对上句,可惜纪大学士当时没对上,输了一回,总算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糊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代诗人萧抡谓写有《读书有所见作》诗:“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2篇:名人轶事

关于名人励志的故事广播稿素材:李嘉诚还伞

李嘉诚还没成功的时候,曾经流落街头。一天,天正下着大雨,李嘉诚无处藏身,就躲在学校门口的一棵树下,破衣服全都淋湿了,冻得他瑟瑟发抖。这时,一个中学生打着伞上学来,见他冻成那样,就走上前去,把伞递给李嘉诚,说:“叔叔,用我的伞吧。”李嘉诚看看中学生,问:“那你呢?”中学生说:“我跑进去就行,放学时你记得还我。”说着,就跑进了学校。

李嘉诚打着那把伞,避过了那天的大雨,但那天放学的时候,他却因为到处奔波没能给中学生送伞。第二天,李嘉诚给中学生去送伞,可等了一天,也不见中学生从校门里出来。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李嘉诚一直在学校门口转了七天,始终没见到那个中学生。

后来,李嘉诚成事了,有钱了,可他只要有时间,就会拿着那把伞到那所学校门口转一圈儿,想找到那个中学生,把伞还给人家,可他却一直没能如愿。再后来,李嘉诚成了全球华人首富,那所中学也搬迁易址,但李嘉诚还是不死心,每次出门的时候都带着那把伞,希望有一天能遇到当年送他那把伞的中学生。

二十多年过去了,李嘉诚还在寻找当年的那个中学生。但他已经没有精力自己寻找,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行政部张经理,他说,只要找到伞的主人,就让伞的主人马上去见他。张经理恭敬地收下那把伞,说会尽力寻找伞的主人。

可是后来,李嘉诚多次催问,张经理都说没有找到。李嘉诚认为张经理办事不力,决定把他下放到下属公司。临走那天,张经理找到李嘉诚,希望能带走那把伞。李嘉诚说:“不必了,寻找伞的主人会有人继续做。”张经理沉思良久,说:“李总,你不用再找了,我就是伞的主人。”李嘉诚笑了:“你就是?我不希望你跟我开这种玩笑。”张经理说:“我没有开玩笑,我就是当年送你伞的中学生。”

张经理说,他当年送给李嘉诚伞之后,曾在放学的时候寻找李嘉诚,但李嘉诚没在学校门口。第二天,他就转学去了别的地方,再后来又到英国上大学,时间一长,他就把送李嘉诚伞的事儿忘了。大学毕业回到香港之后,张经理应聘到李嘉诚的公司,他看见李嘉诚经常拿着一把伞,也一直在寻找伞的主人。而张经理也认出了那把伞,那把当年他送给一个街头小贩的伞。如今,街头小贩已经成了香港赫赫有名的人物,成了他的顶头上司。他没有去认领那把伞,他不想用那把伞在公司里遮风挡雨,不想借着那把伞往上爬。他从小职员干起,一直干到公司行政部经理,但他始终没对李嘉诚说那把伞是他的。今天他找李嘉诚,也不想向李嘉诚提什么要求,只是想澄清事实。

张经理说完,李嘉诚愣了好久。突然,他走到张经理面前,郑重地给张经理鞠了一躬:“小张,谢谢你,谢谢你当年对我的帮助,我知道你不想让我为你做什么,但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你送我的那把伞,我在创业时一直使用它,因此,我把它算做了10%的创业股份,现在,我把这10%的创业股份还给你,请你接受。”10%的创业股份是多少钱,张经理心里清楚,但他却摇摇头,说他的那把伞不值那么多钱,只希望李嘉诚还给他那把伞。李嘉诚被张经理深深打动了,恭恭敬敬地把那把伞还给了张经理。

以后的故事不必再说,但我们不能不为李嘉诚的诚信和张经理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的精神震撼。做人一定要讲诚信,受人滴水之恩,就当涌泉相报。但做人更应该大度,既然帮助了别人,就不要念念不忘,更不要苛求别人给予回报。不求回报的帮助,往往会得到比回报更多的回报。

第3篇:清代名人轶事

篇一:2011年----《清代名人轶事_将略篇》 罗 提 督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还没有到,众人认为要等待禧恩来了再进攻。罗提督说:“包围时间长了我方军队会懈怠,叛军必定会逃跑。”于是违背众人的意见马上进攻,叛军几乎全部被消灭。

译:东乡人罗提督的战功在《圣武记》中记载得很详细了。他的智慧也足可以谋划大事, 不是只凭借武力称雄一时。罗提督曾经率领军队进入南山,搜捕残余的贼寇,村民深受猴群偷吃田里的粮食之苦,早晨必须用火器才能惊跑猴群。罗提督问明原因,让人捕来一只猴子,剃除猴子身上的毛,在这只猴子的脸上画上大眼睛等又丑又怪的形状。第二早晨等群猴来时,把那只猴子放回去,猴群都惊吓跑了,以后再也不来了。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稍)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译:罗提督常向别人讲述自己年轻时做贼时的事,一点都不忌讳,并且请读书人详细地记 载他做贼的事,真的是不一般的男子汉啊!(罗提督)改变品行后,才娶了妻子,他忽然患上了怪病,各种方法都治不好。一个道人路过门前说:“我有办法可以救你,只是要拿三万钱才能给你配药。”罗提督自忖家里贫穷,哪里拿得出三万钱,就对他的妻子说:“我病得就要死了,你也会饿死。如果卖掉你,得到钱去买药,那么我们俩都可以活了。”妻子哭泣着听从他,后来他的病果然好了。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译:(罗提督)官至夔州游击时,夔州关靠近夔州峡,山水迅猛湍急,瞬间千里。贩卖私 盐的船到了(往往)就敲锣呐喊,越过夔州关走了,他们的船都配备大炮器械,船两旁绑着大毛竹,像弓一样弯着。有别的船要追上时,就吹断绳子将毛竹发射出去,追的船一定翻倒,没人敢触犯(他们)。罗提督招募擅长游泳的人,拿着锋利的锯子事先藏匿在上游的水中,等盐船经过时,靠近船用锯子锯盐船的舵。盐船抵达夔州关时舵正好断掉,盐船不能前行,触碰礁石被撞破,贩卖私盐的人就全部被抓获。

罗 既 官 游 击 ,乃 遣 人 访 其 妻 ,以 重 金 赎 还 。为 夫 妇 如 初, 报 其 鬻 身 救 夫 之 义 也 。此 事 不 足 训 ,然 以(之) 视(那些) 少 共 艰 苦, 既 贵而 厌 弃 其 糟 糠 者 ,其 厚 薄 之 区 ,殆 不 可 以 道 里 计。 天 生 豪 杰, 磊 磊 落 落, 安 得 以 道 学 家 之 律 绳 之?

译:罗提督做游击官后,就派人寻访他的妻子,用重金将妻子赎回,还像当初那样做夫 妻,报答妻子当年卖身救自己的恩情。这事不值得效法,然而拿这与年轻时共同经历艰苦、富贵后厌恶嫌弃糟糠之妻的人比较,这当中的重情与薄情的差别,几乎不能用里来计算。罗提督天生豪杰,光明磊落,怎么能用道学家的法则来衡量呢?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púfú)至一老妪(yù)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chái等辈、婚配)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译:罗提督年轻时是无赖之徒,多次行窃,县令抓捕到他,用棍杖将他打晕,将他抛弃在 荒野。(罗提督)半夜苏醒过来,艰难地爬到一老婆婆家,老婆婆救了他。于是他改变品行,投身行伍,在同辈中是最骁勇善战的。当赵金龙发动叛乱时,罗提督接受任命,和总督卢坤前往平叛。叛军已经疲困,就要被擒获了。当时宣宗皇帝命令尚书宗室禧恩前来监督军队,(禧恩) 注释 韬:(韜)tāo

1、 弓或剑的套子。

2、 隐藏,隐蔽:~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 使外露。亦作“韬晦”)。

3、 用兵的谋略:~钤。~略。

夔:kuí

1、〔~~〕敬谨恐惧的样子。

2、〔~立〕肃立。

3、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撄:(攖)yīng

1、接触,触犯:~怒。~其锋。

2、扰乱,纠缠:“不以人物利害相~”。~ 宁(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境界,指心神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扰)。

洵:xún

1、 诚实,实在:~美。《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2、 疏远。

3、 流泪:~涕(默默流泪)。 窭:(窶)jù

1、〔~数〕用茅草结成的圆圈。放在头上做顶东西的垫子。

2、 贫穷,贫寒:~家子(贫穷人家的子弟)。 瘳: chōu

1、 病愈。

2、损害,减损。

鬻: 本义为“粥”,引申为“卖”。鬻文(为人撰写文章而接受酬劳,即“卖文”),鬻技(出卖技

艺以谋生),鬻歌(卖歌,以歌唱谋生),鬻爵(出卖官爵)。成语“卖官鬻爵”,形容政治 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 训: 典式,法则。成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糟糠:酒糟糠皮,是穷人赖以生活的食物。后常用“糟糠”形容穷困共患难。“贫贱之交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知心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道里:指道学家主张的法则、规律。

磊磊落落: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绳: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绳墨,准绳,

绳正,绳之以法。

【答案】c (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例:《列子·汤问》:“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b.释放;放走。例: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d.到达,抵达。例: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 【答案】b (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a.他的,代词。c.他,代罗提督。d.将,将近,副词。)

7、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答案】b (①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④叙述他投身行伍。⑥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这点勉强可算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答案】d (“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 考 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 .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碰到 .篇二: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茶墨之争> 宋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既爱饮茶又擅长书法,一日司马光问他:“茶以白为贵,墨却以黑为贵;茶以身重为好,墨却以身轻为好;茶讲究在新,墨却讲究在陈。人们对茶与墨的追求正好相反,而您恰好喜好这两样东西,这是为何?”苏东坡巧妙答说:“上好之茶与妙品之墨都有陶然清香,这是他们共有的品德;茶与墨坚结实在,这是他们同具有的节操.贤哲和君子都有共同的品德和节操,一个长的皮肤黝黑,一个却长得白皙,这其实是同一个道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茶墨之争的故事。

纪晓岚对对联

清朝大学士纪晓岚一次奉旨巡查,乘船过一个河道。走到一处很窄的地方,正好与一大船相遇,互不相让。纪晓岚就呵斥对方让路。没想到对方是当朝的一员战功赫赫的老武将。对方也不示弱,正在僵持着。那个老武将听说是纪晓岚大学士,就提出了对对联的要求,。武将出上联,纪晓岚对下联,如果对上了,老武将自己让路,对不上,他纪晓岚让路。纪晓岚一听连说行,没问题。武将的上联是: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橹速,暗含三国的文臣鲁肃。帆快,暗指刘邦手下的武将樊哙。整句话是说”文臣不如武将。)纪晓岚也看出来了这副对联的巧妙,就是一时对不上。急得一头汗也没对上,只好认输,给武将让路。纪晓岚闷闷不乐乘船到达了目的地。刚一下船,欢迎他的场面特别热闹。有锣鼓,有唢呐,有吹笛的,有吹箫的。他突然来了灵感,想到了下联:八音齐鸣,笛清哪如箫和。(笛清,暗指,西汉武将狄青。箫和,暗指刘邦手下的文官,有名的宰相萧何。整句话说武将不如文臣。)正好对上句,可惜纪大学士当时没对上,输了一回,总算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糊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代诗人萧抡谓写有《读书有所见作》诗:“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篇三:名人轶事录 出版说明

本丛书从二十世纪中华浩瀚文海中精选中华名家巨擘的佳构杰作妙 笔精华汇为一秩其内容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蚊蝇之微举凡名人的涉笔成 趣之作诸如写山水名胜宠物雅品读书之乐名人趣事烟酒茶食鬼 鬼神神幽默调侃之精品尽收其中其可谓篇篇绝妙好辞字字玑珠华美 ●人有我有人无我有本丛书对二十世纪中华名人名作妙笔精华 收罗最广编选最精如当年林语堂几大弟子之作一些文名不让林语堂 梁实秋等人而至今鲜为人知的名人名作皆可在本丛书中一睹风采 ●体例得当规模宏大首推八卷编排新奇且每卷皆在二十万字左 右既精致又雅重改变了近年很多散文小品薄薄一册的旧貌 可忱畔夜读闲暇翻看可馈赠亲朋高雅庄重可藏之名山传之后 代可养性怡情增添品位

可为有志于散文小品创作者提供最佳范本亦可满足世纪末的中国人回

首往事的怀旧情绪是二十世纪中华文学宝库是二十世纪中华文化名人智慧的流露是精 品更是经典

《名人笔》丛书八卷共收有100多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名篇散文其 中主要的名作家有

鲁 迅 林语堂 张爱玲李健吾

贾平凹 李大钊 端木蕻良

陈独秀 徐懋庸 海 戈叶圣陶

杨 朔 胡 适 秦 牧陈西滢

储安平 柯 灵 周犁庵丰子恺

茅 盾 俞平伯 郁达夫臧克家

刘白羽 梁实秋 沈从文文载道

朱自清 老 舍 徐蔚南周楞伽 徐志摩钱歌川许地山梁启超 方令孺 周作人 许钦文 廖沫沙 郑振铎 陈子展谢冰莹 碧野 庐 隐 曹聚仁 吴伯萧郭沫若

夏丐尊 施蛰存李广田 沙 汀 钱钟书刘海栗

文洁若 朱 湘 章克标 吴组缃 张秀亚 王了一 台静农

冰 心 聂绀弩 梁遇春 陈从周 周瘦鹃 罗念生 钟敬文 孙犁 文载道 林 庚 苏雪林 靳 以 赵景深 吴秋山唐 弢 王任叔 夏 衍徐 訏 谢六逸 王鲁彦 祝秀侠

马国亮 陆侃如 王礼锡沈启无 陈衡哲林徽音马子华 吴 晗陈西滢 潘序祖 秋 翁 柳无忌 缪崇群 邵洵美阿 英苏 青 叶灵凤 老 向 1《且说中国人》

本辑收五四以来鲁迅胡适林语堂等三十余位文学文化大师的杂感 随笔和杂文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抨击中国人的弱点揭示中国人性格描 画中国人形象是对二十世纪中国人的传神写照文笔或庄重或辛辣或 委婉或幽默或庄谐杂出或沉痛评说干姿百态中却皆显现出一颗拳 拳赤子之心 2幽默人生语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是春日里会心的微笑中国现代散文史曾出现一 批智商极高的幽默大师他们多以生花妙笔笑说人间百态从种种人生情 状中发现可笑可乐之事妙语连珠词采风趣读之令人忘忧令人喷饭 令人会心一笑或乐不可支如参禅悟道一样进入妙可不言的境界 3《雪夜话读书》

雪夜闭门读禁书向被视为读书人最大乐趣本书精选文化名人大师

近百篇美文看他们各以生花妙笔谈读书札记读书的习惯方法与乐趣爱书买书卖书乃至晒书焚书的苦乐书林书话及中外著名书店的种种

轶闻趣事从书里到书外娓娓述说中包含有人间百态人生甘苦 4《山水名胜游》

俗话说看风景不如听风景听风景不如读风景本书中的几十位名人大 家足迹遍布海内外一生好入名山游乘兴游尽山水名月生之后复以生 花生色之笔将人间美景移在纸上令读者在品味其游记美文的同时亦足 下出户而能遍游天下一举两得美不胜收且名人之笔往往为山水增色 读这类游记比亲游

山水名胜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5《烟酒茶食趣》

烟酒茶食为人生四乐不论伟人平民皆难以在割舍本书作者皆为文人 名人更与烟酒茶食为友为兄且比常人更能体味品尝出其中之味之趣看 他们谈烟之趣酒之味茶之品食之美 人生之乐尽在其中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6《宠物雅品迷》

第4篇:名人轶事阅读理解

体裁:记叙文 话题/题材:个人情况 词数:250词以下 易读度:70-80

J.K. Rowling is the writer of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books.

J.K. Rowling was born in Bristol in 1965. She has one sister who is two years younger than her. Both girls loved listening to their father reading bedtime stories to them. They loved stories about the magical (有魔力的) world. Rowling wrote her first story, called Rabbit at the age of six.

After she graduated (毕业) from the university, Rowling worked in London. During that time, on a long train trip in the summer of 1990, the idea of a boy who has magic but doesn’t know it came to her. In 1992, Rowling began to teach English. She lived with her daughter, Jessica, and spent much time finishing the first Harry Potter book for young readers. It came out in 1997. To her surprise, the book was very successful. The film came out in 2001. Now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is popular with people of all ages.

Why is the series so successful? Many other magical stories take place in faraway lands or in the past or future times. But Harry lives in modern England. He’s also a very normal (正常的) boy. When other children read the story about Harry, they can imagine (想象) being like him.

J.K. Rowling is very happy with her success. She says she will go on writing children’s books.

1、From the passage, we learn that J.K. Rowling _____. ○ A:has two sisters ○ B:lives with her son ○ C:worked in Bristol after university ○ D:wrote a story when she was six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由第二段Rowling wrote her first story, called Rabbit at the age of six.可知D正确 考查类型:细节理解

2、The first Harry Potter book came out in _____. ○ A:1990 ○ B:1992 ○ C:1997 ○ D:200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由第三段She lived with her daughter, Jessica, and spent much time finishing the first Harry Potter book for young readers. It came out in 1997.可知选C 考查类型:细节理解

3、The Harry Potter series is _____. ○ A:written for young people ○ B:only enjoyed by children ○ C:about an old woman ○ D:not very popular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由She lived with her daughter, Jessica, and spent much time finishing the first Harry Potter book for young readers. 可知选A 考查类型:细节理解

4、In Rowling’s story, Harry lives in _____. ○ A:the past

○ B:a faraway village ○ C:modern England ○ D:the futur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由第四段But Harry lives in modern England可知选C 考查类型:细节理解

5、How is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different from other magical stories? ○ A:There are magical things in it. ○ B:It takes much time to finish reading. ○ C:It has seven books. ○ D:The stories take place in the modern world.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由第四段内容可知选D 考查类型:细节理解

第5篇:二十一则外国名人轶事

惜珍 发表在 参考文摘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

1.精彩比喻

1920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在一次会议上作报告。当时,有些农民对工农联盟的重要性不甚理解,向加里宁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对于苏 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对此,加里宁提高嗓音反问道:“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左腿还是右腿?”农民们听了以后欢呼起来,掌声经久不 息。

2.总统与小偷

这发生在美国前总统柯立芝掌权后不久。

柯立芝醒来看见一个陌生人正在翻他的衣服,拿出了一个钱包和一条表链。柯立芝说:“我希望你不要拿那个。”小偷问:“为什么?”“我不是指那条 表链,那仅仅是小饰品,把它拿到窗边看看后面写的什么?”总统说。小偷读了出来:“赠给卡尔文•柯立芝。”“你是柯立芝总统吗?”总统回答说:“是的,众 议院把那个小饰品赠送给我。我非常喜欢它。这东西对你没有用。你需要钱。咱们来谈谈。”

小偷举起钱包,低声说:“我就拿这个。”柯立芝知道钱包里有80美元,便说坐下来谈谈。小偷告诉总统他和他的室友度假超支了,结果没有足够的钱付旅馆账单。柯立芝计算了一下房费和两张回程火车票的费用,然后拿出32美元,给了他,说这是一笔贷款,要小偷今后还钱。

3.民主原则

有一天早晨,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在一个朴素的华盛顿公寓醒来,穿好衣服,去参加他的总统就职典礼。正式宣誓就职后,他来到餐厅,发现餐厅 里每个座位都有人坐了。在场的人没有一个站起来把座位让给总统,直到肯塔基参议员约翰•布朗的夫人提出要把她的座位让出来。杰弗逊彬彬有礼地谢绝了,默默 地接受了民主原则(先来先就餐),美国第三任总统没有吃早餐就回家去了。

4.起哄

乔治.费多是著名的法国戏剧家,特别擅长于写滑稽剧,《马克西姆家的姑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可是该剧在首场演出时却不被观众看好,但该剧演出时却深深打动了观众,剧院里的喝彩声此起彼落。费多那天晚上也在看戏,而且也和其他人一样大喊的叫。

“费多,你难道疯了吗?”朋友迷惑不解地问。

“没疯!”费多解释说,“只有这样我才听不见观众谩骂的声音,使自己不会因此而伤心难过。”

5.大衣

爱因斯坦成名之前,生活拮据,衣着随便。有一位朋友曾劝他说,应该添置一件大衣,否则难以进入社交界。他笑着答道:“我本来就默默无闻,就是穿得再漂亮也没有人会认识。”几年后,成了大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和从前一样,依然衣着简朴。那个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像样的大衣,以便与自己的身份相符。他还是笑着回答说:“现在即使穿得更随便些,同样也会有人认识我。”

6. 契约

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一生贫困,但却生性乐观。

一次,他与房东签订租房契约,看见上面写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房客因为用火粗心大意,致使房子起火,必须赔偿15000卢布”。

克雷洛夫不但没有异议,而且在“15000”后再加上两个“0”。

“1500000卢布!”房东大为惊喜地喊道。

“先生,不要大惊小怪,”他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我反正赔不起。”

7.玩笑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是比较解剖学的奠基人,对古生物学也很有研究。一天,他的学生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当时,居维叶正在工作室里忙于实验。突然,门被两只犄角顶了开来。一个怪兽随后冲了进来,张着血盆大口,獠牙又尖又长。居维叶听到声响,抬头看了一眼,又低头做事了。

事后,学生们好奇地问道:“先生,您怎么一点也不害怕?”

“这很简单,因为所有带蹄子的动物都是食草动物。”他笑笑说。

8.简朴生活

美国《时代》周刊的创办人亨利·鲁斯,虽拥有万贯家财,但他的生活却十分简朴,外人简直无法想象。

有一次,《时代》周刊芝加哥办事处的职员为亨利·鲁斯在旅馆订了一间套房,好让他能在那里更换正式的礼服,去参加一个政治性的晚宴。

亨利·鲁斯听说那间套房要花54美元时,不禁抱怨:老天呀,难道我就不能在洗手间更衣吗?

9.机敏的回答

约翰·威克斯是英国十八世纪的一位作家和政治活动家。有一天,上议员桑得韦奇当众辱骂他说:“你将来不是死于梅毒,就是死于绞架。”

威克斯答道:“那就要看我是拥抱阁下的情妇或是阁下的理论了。”

10.半个指头

乌克兰诗人塔·格·谢甫琴科,于1814年生于一个农奴之家。他后来虽然赎了身,却因为写了许多革命诗歌,被沙皇贬为士兵,流放到奥伦堡草原。他为人幽默 而倔强,尤为傲视权贵。谢甫琴科喜欢随渔夫去划船,捕鱼后就到小酒店去闲坐。有一次在那儿遇见一位权贵,此人和他闲聊了一会儿,分别时,向他伸出手来,却 只给了一个指头。”说:“当我向地位相等的人表示敬意时,我伸出全手;比我低一级的人,我伸出四个指头;再低一点的是三个指头;更低的是两个指头;对其他 一切人则是一个指头;谢甫琴科笑道:“我是个农民,没有官位,怎么办呢?先生,我给你半个指头吧。”说毕,他将拇指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露出半个指头,向 权贵伸出手去。

11.拿破仑的字典

近代英雄拿破化最会善用时间,一天18小时都在书桌前办事,不然就是请仆人读报纸给他听,甚至边听边洗澡。他每天只睡三小时,不论在战场或枪林弹雨中,都 毫不畏惧。在安静的办公室里,他细读一张一张的枯燥文件,以了解官府或军队的财务状况。他努力从各方面来关心法国,实行新的政治,发挥自己的禀赋。虽然他 人在巴黎,也能预测东方及美国的命运,是一个富有想像力的天才。

此外,拿破仑还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个性及坚毅不移的决心,决定的事无论如何都要贯彻到底。他自豪地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

12.总统扔香肠

70年前,美国的食品卫生管理相当混乱。有一本小说里详细记载着芝加哥市屠宰和肉食加工业的内幕:“一个工人不慎滑进了正在滚开的炼猪油的大锅里,谁也没有有注意到。几天以后,人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其余的连同所炼的猪油一起拿到市场上去出售了。

为屠宰和加工出售结核牛的贿赂钱每周支出2千美元。对在运输途中死亡的霍乱猪,同样采取贿赂的办法,运往印第安州,就成了肉食加工的珍品。

在肉食车间里,把毒鼠药和毒死的老鼠一起扫进投料口,加工香肠。”

……在白宫里正一边看着这本书一边轻松地进行早餐的罗斯福总统突然跳了起来,大叫一声,把盘子里的香肠扔到了窗外。

由于罗斯福总统读了这本小说,制定食品加工法规的时机一下子成熟起来,不久便公布了《联邦肉食检查法》

13.心有灵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一次庆功宴上,邱吉尔夫人正好和戴高乐将军并肩而坐。她发现很难和这位将军交谈。因此,心想当戴高乐的夫人一定不容易。这时,戴高乐突然俯在邱吉尔夫人耳旁说道:“我在想,你当邱吉尔的太太的处境一定很艰难。”

14.拒为自己塑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相邱吉尔对英伦之护卫有卓著功绩。战后在他退位时,英国国会拟通过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铜像,置于公园,令众人景仰。邱吉尔听后回绝说:“多谢大家的好意,我怕鸟儿喜欢在我的铜像上拉粪,还是请免了吧!

15.”愚人节的玩笑

有一年“愚人节 ”,纽约的一家报纸跟马克·吐温开了个玩笑,报道说:“马克·吐温某月某日辞世了。”当马克·吐温亲自迎来那些个吊唁的朋友时,许多人又惊讶,又气愤,大 家纷纷遣责那家不负责任的报纸,但是马克·吐温一点也不发火,而是诙谐地说:“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把日期提前了一些。

16.从左到右

在一个宴会上,美国著名作家埃内斯特·海明威正在苦苦思索着他的一篇小说中的某个情节。这时,在他旁边坐着的一个令人讨厌的富翁却老在打岔,想同海明威攀 谈,希望向他请教写作的捷径。富翁问:“到底哪一种写作方式是最好的呢?”海明威双手一摊,说:“从左到右!”

17. 以牙还牙

有一回,马克·吐温准备向啬吝的邻居借阅一本书,邻居说:“可以,但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图书必须当场阅读。” 一星期后,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用割草机,马克·吐温则笑着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家里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

18.居于中间

一天,谢里登从朋友那里回来,走到伦敦街上,他迎面碰上了两个皇家公爵,这两个人平时总爱挖苦这位作家出身的议员。 他们俩很亲热地与谢里登打了招呼,其中一个拍拍他的肩膀说:“喂,谢里登,我们正在争论这个人是更无赖些还是更愚蠢些?” “哦!”谢里登立即抓住他们说,“我相信我正处于这两者之间,这就是答案。”

19.坏的一面

有一位著名女舞蹈家给萧伯纳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在信中她建议道:“如果让我们俩结婚,这样一来,对后代和优生学都是一件大好事。”同时,她还着重指出:“将来,生个孩子有你那样的智慧和我这样的外貌,该有多么美妙!”

幽默的萧伯纳在回信中表示,他不能接受这番好意,并说道:“那个孩子如果只有我这样的外貌和你那样的智慧,就糟透了。”

20.贫穷与富有

伟大的诗人但丁,曾在他的保护人坎·格朗德的宫廷里住过一段时间,不过他们的关系并不真正融洽。宫廷里另外一位官员,狂妄无知,却能获得大量的金钱。一 天,这位官员对世界名著《神曲》的作者但丁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像我这样无知愚笨,却这么得宠而富有。而你学识渊博、聪明非凡,却穷得像乞丐?”但丁回 答说:“原因很简单,你找到了一位与你类似的君主,要是我也找到一位像我这样的君主时,就会和你一样富有了。”

21.与狗商量

作家泰戈尔年青时曾经收到过一个姑娘的来信:“您是我所敬慕的作家,为了表示我对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心爱的哈巴狗。” 泰戈尔给这位姑娘写了一封回信:“我同意您的打算,不过在命名之前,你最好和哈巴狗商量一下,看它是否同意。”

第6篇:天门名人 —蒋立镛(清代状元)轶事及书法欣赏

蒋立镛(1782-1842):清代嘉庆16年状元。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卒于清道光二十二年,享年六十一岁。蒋立镛出生世代书香之家,自幼耳濡目染,养成了勤奋好学、多思善辩的性格。

【生平简介】:蒋立镛:清代官员。字序东,号芝山,又号笙陔。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嘉庆十六年进士;殿试中,以一甲一名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国史馆纂修、协修,后历任翰林院学士、朝考阅卷大臣、内阁学士。为官时,曾协助家乡竟陵治水患。善书法、对前人墨迹收藏颇多,著有《香案集》。

少年时蒋祥墀把儿子立镛放到家乡一个叫“粟洞”的山洞中,让他隔离世事,专心攻读。天长日久,虽然双腿得了关节炎,但经过严格训练,他更加学识超群、才思敏捷了。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状元。是科二甲四名便是禁烟英雄林则徐。蒋立镛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史馆协修及纂修,朝考阅卷官等。嘉庆十八年,出任河南乡试副主考官。

嘉庆二十四年,出任广西乡试主考官。由于蒋立镛性格耿直,不喜逢迎拍马,故仕途不畅。其家乡湖北天门流传着不少关于他敏捷善对的故事。

青矜争出玉宫;(嘉庆帝)

朱笔独点天门。(蒋立镛)

——蒋立镛应对嘉庆皇帝

相传,蒋立镛参加殿试过后,文华殿大学士董浩和户部尚书曹振镛等人初拟的名次是一甲第三名。当天下午,嘉庆帝在御花园见从进士,进行“御批”。他翻看了初拟的一甲前十名的卷子,突然发现蒋立镛为湖北人,便问:“汝系湖北人?湖北人要开天门才能点元的。”蒋立镛不慌不忙地回答:“臣正是湖北天门人,此次是从天门赶来应试的。”嘉庆帝一听,心想,我只是一句戏言,想不到来人正是从那里来的。然而君无戏言,正要点他为状元时,又转念一想,这不是让他轻而易举地中了状元?不能,我还得试一试他的才学。打定主意,嘉庆帝和颜悦色地说:“朕出一联,还望卿能立即对上。”他瞄了一眼旁边的莲花池,便吟出了上联。“青矜”是古时对读书人的称呼;“玉宫”即皇宫。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读书人齐集在皇宫,争相脱颖而出。蒋立镛一听,心想:内涵虽然如此,但表面上还是写的眼前景物:“青矜”又可理解为荷叶;“玉宫”还可理解为水晶宫。这一句如此解来,便成了描写青翠欲滴的荷叶,从碧玉般的水面争相而出的美景。他注意到皇帝曾向莲花池瞄了一眼,自己也暗暗地向那里瞅了一眼,只见株株粉荷含苞待放,直指苍穹,顿时心里一亮,便朗声对出下联。嘉庆听罢,不由拍案叫绝。于是朱笔一挥,蒋立镛便成了状元。

千年古树晾衣架;(杨建廷)

万里长江洗澡盆。(蒋立镛)

——蒋立镛应对塾师杨建廷

蒋立镛幼年时,其父蒋祥墀便为他延聘了以严厉著称的老塾师杨建廷来府授教。杨先生培养了不少高才生,身为翰林蒋祥墀亦出其门下。杨先生重讲衙背。每讲一课,学生都要认真复讲,还须背得烂熟。他惩罚学生既严又怪,学生偶有过失,便立即以戒尺、竹片重打手掌和屁股。打过,他还要让学生对对联,若对不出,就关禁闭。他从不随便离开教室,也禁止让学生乱跑。这对活泼好动的小立镛来说,无异于进了牢笼。有一天,小立镛实在打熬不住,便背着先生与几位同窗溜到河里去游泳。一会,先生就手持戒尺赶来,大喊学生上岸。学生们怕打,谁都不敢上来。先生见状,就说:“好吧!这回先对对子,谁能对着,免打!”说完顺手把衣服往河边的树上一挂,捻了捻胡须,抑扬顿挫地念出上联。最小的蒋立镛望了望又宽又长的河水,便稚声对了下联。老先生听了不禁暗暗称奇。

稻草系秧父抱子;(蒋祥墀)

竹篮提笋母怀儿。(蒋立镛)

——蒋立镛应对父亲蒋祥墀

有一次蒋祥墀自京城回乡省亲。时值春耕,乡亲们都在秧田里拔苗,边拔边用稻草所了一把把的。蒋翰林兴致颇高,就对前来迎接他的县吏、儒生们戏出上联。在场各位苦苦思索,都对答不上。翰林转而考问儿子。立镛笑道:“这有何难?”便脱口对出了下联。大家听了,齐声赞道:“老子出得好,儿子对得巧。”蒋立镛从小练就的这种敏捷善对的本领,在以后夺状元时充分发挥了作用。

宝塔矗矗,七层八方四面;(李翰林)

玉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蒋立镛)

——蒋立镛应对李翰林

道光初年,李翰林外放湖北乡试主考。刚到任,便见试院门前高悬一匾,赫然丹书“惟楚有材”。他暗忖:“湖北人如此自负,我倒要试试看。”乡试放榜后,他将新取的举人召集到试院前,指着匾冷笑道:“鄂人自称‘惟楚有材’,我看未必。现出一对,各位有人对得出,留下此匾;若对不出,便将此匾摘下藏起来!”说完,指着院前的七层宝塔,笑着吟出上联。众举人面面相觑,只是摆手,无人应声。李翰林见状,哈哈大笑,命随从将匾取下。回京后,一次公余,他语带讥讽地对湖北籍状元蒋立镛谈及此事。将状元问:“众举子有何动作?”那李翰林鄙夷地说:“还能有什么动作?惟有连连摇手罢了。”蒋状元说:“我湖北人喜欢以手求语,他们对的是:‘玉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那李翰林听后,面红耳赤,叹道:“绝对!”此事传至家乡,乡人纷纷称赞:“蒋状元真是才高八斗,为楚人争了光。”

上一篇:it公司年会三句半剧本下一篇:会计基础练习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