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撰写读书报告

2023-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读经典撰写读书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读经典撰写读书报告

读书要读经典名著

一、七年级必读书目

《繁星•春水》《爱的教育》 《论语》《安徒生童话》 《我们没有富爸爸富妈妈》《上下五千年》 《男生贾里》《女生贾梅》 《童年》《鲁滨逊漂流记》 《昆虫记》《世界五千年》 《小鬼鲁智胜》《花季•雨季》 《唐诗三百首》《老人与海》

二、八年级必读书目

《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呐喊》 《边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福尔摩斯探案集》 《西游记》《海底两万里》 《名人传》《三国演义》 《彷徨》《聊斋志异》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三、九年级必读书目

《傅雷家书》《水浒传》 《培根随笔》《儒林外史》 《哈姆雷特》《平凡的世界》 《格列佛游记》《简•爱》 《泰戈尔诗选》《红楼梦》 《论语》《威尼斯商人》

四、初中生选读书目(中国文学作品)

《今古奇观》《浮生六记》《野草》 《家》《子夜》《包氏父子》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梁实秋散文集》 《围城》《我们仨》《人间草木》 《金锁记》《雷雨》《沈从文文集》

《平凡的世界》《射雕英雄传》《浮躁》 《贾平凹散文集》《哦,香雪》《穆斯林的葬礼》 《青春念想》《撒哈拉的故事》《左手的掌纹》 《余光中诗选》《野火集》《这个动荡的世界》 《山居笔记》《我的精神家园》《大地上的事情》 《一个人的村庄》《活着》《海子诗集》 《草房子》《楼》《毕淑敏散文集》 《周国平自选集》《史记》《古文观止》《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五、初中生选读书目(外国文学作品)

《哈姆雷特》《堂吉诃德》《鲁滨孙漂流记》 《忏悔录》《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 《远大前程》《八十天环游地球》《复活》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羊脂球》《吉檀迦利》 《巨人三传》《热爱生命》《变形记》《昆虫记》 《喧哗与骚动》《老人与海》《麦田里的守望者》 《百年孤独》《小王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阿甘正传》《苏菲的世界》《哈里•波特》

初中朋友们阅读初中生必读书籍请谨记以下七条老师们的教诲:

1、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作者:卢梭

2、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作者:伊萨克·巴罗

3、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4、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作者:雨果

5、我没有什么特别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作者:爱因斯坦

6、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 作者:徐特立

7、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作者:高尔基

第2篇:悦读经典读书会申请书

关于成立悦读经典读书会的申请书

尊敬的校领导:

为提高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现申请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在学校内成立“悦读经典读书会”的社团,主要形式为:

1、每半个月阅读一本经典书籍;

2、读完后组织同学交流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3、组织学生成立“拖中讲坛”,鼓励学生每月开展一次好书推荐活动,并邀请学生做阅读经典书籍后的报告。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读书是学习知识和工作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习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有助于组织中的个人转变观念,使个人行为更趋于理性,符合组织的需要。因此,申请在学校内成立“悦读经典读书会”,初步考虑频次为每半个月阅读学习一本书,并形成学习总结,个人总结提交给社团负责人。

经初步酝酿,如果本社团获得通过,成立后,本社团开展读书学习活动的书单如下:

(1)《没有任何借口(经典版)》,作者:施伟德; (2)《把信送给加西亚》,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 (3)《你在为谁工作》,作者:陈凯元; (4)《赢在执行(员工版)》,作者:余世维; (5)《有效沟通Ⅱ》,作者:余世维;

(6)《职业化团队(基业长青的源动力)》,作者:余世维。 此项工作计划由团支部负责组织实施,由我本人参与并负责督促实施过程,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总结。

恳请领导批准!

第3篇:“读经典文化,品幸福人生”《做幸福的教师》 读书汇报

读经典文化,品幸福人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仅书名就对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幸福‛二字,不单单是所有教师的迫切追求,也是任何一个人的毕生所愿。带着好奇翻开这本书,阅读时内心却掠过一丝震撼,生出好多感动。做一个幸福的人,是人人都期盼的。因为人生追求的不同,信仰的不同,人们对幸福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读着陶老师对幸福的诠释,感觉对自己的心灵是一种甘霖般的滋润——原来幸福可以是这样的,不求功名,不求利禄,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以一颗豁达的心,以平常心看待世间万物。

首先,请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陶公其人:

陶继新,1948年生,山东教育社编审,《新世纪文学选刊》(教育文学)执行总编。曾任曲阜师范学校教师,《山东教育》编辑,《当代小学生》主编,山东教育社副总编、总编。曾荣获《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陶公,走进本书,感受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而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的是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在陶继新看来,读书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是获取文化最关键的途径之一,正像人需要吃饭、休息一样,这是必须且必要的事情。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他认为, 作为教师,其既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文化代言人和传播者,又应是道德的完善者,而要做到此点,多读书、读好书而无疑是教师存在和发展的必须。对于有些教师抱怨没有时间读书,陶教授给予这样的解答:我想是你没有寻找读书的时间,没有充分认识到读书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写教案确实需要很长时间,如果这样日复一日地写下去,你还是在写别人的东西,即使花了很长时间,仍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形成不了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而当‚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即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

我们该如何读书呢?首先,要把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

其次,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陶老师在书中,向我们列举了许多就在我们身边的‚普通‛教师不‚普通‛的事例。这些教师除了都视读书为生命之外,应该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把自己读到的书中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思想。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当文字一旦经过大脑转变成思想,就不再仅仅是知识了,他已经到了智慧的层面。就像陶老师说的‚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 反思体会:

我读完‚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一部分,内心涌生出一股读书的激情与信心。 ‚腹有诗书气自华‛,陶老师的讲座中对这一观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我对读书也有了新的认识。平日里,我们告诉学生,要多读书。可是,说的再多,也不如自己的以身作则。一位爱读书的教师,不光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学生。陶老师一再强调‚经典为伴,幸福一生‛,有了经典文化的滋养,真善美才会在人心中如影随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要努力做到坚持阅读,形成习惯,读写结合,不断反思。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书丰盈我们的心灵世界,只有我们的文学底蕴厚实了,才能更轻松地驾驭自己的课堂,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陶老师说:‚生命不是对既有状态的重复。今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昨天的陶继新;明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今天的陶继新!‛多么自信的话语,多么豪迈的气魄!作为我们,还有理由在原地徘徊吗?为了让自己的生命也有一丝华彩,即使是星微的一丝亮光,我也要为自己积累一点文化资本。让自己的心在岁月的磨砺中仍然能感受温暖的来临。 威廉布莱克有这样一首小诗:‚从一粒沙中看世界,在一朵花里看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把永恒在刹那间收藏。‛每一本经典的书籍,就像是能看到世界的一粒沙,能看到天堂的一朵花,我们都能从中读到‚无限‛,收藏‚永恒‛。让我们把《做一个幸福教师》中的‘幸福’二字放进自己的行囊,在无限的努力中去收藏永恒的幸福!

第4篇:我读经典

——读《白鹿原》有感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于1998年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因为王全安导演拍摄的电影《白鹿原》将于今年九月份上映,出于好奇,我读了它,一个让人感觉神秘的内容,他描写的是关于一个 “原” (渭河平原)上人民的生存,信仰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在时间跨度上它经历了50年,其中以白家和鹿家为主线,扩写出了两大家的人世变化,并折射出了当时中国社会中所反映的人民的生活状况,社会的历史变迁,读了它唯一的感受就是震撼!黄土塬上白鹿的传说,是美丽的、迷人的,带有几分神秘感。白鹿另有一种美好事物的象征之意,其为当地的一个传说,传说遇到白鹿就会有好运,而男一号正好有幸遇到了所谓的“白鹿”。白鹿原——位于关中,水深土厚,气候恶劣自古以来民风醇厚尚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理存在。家庭的纷争、家族的争斗、改朝换代的动荡一一上演在这个神奇的地方。

在这个小说中,我所感受最深的是白、鹿两家之间的人世变迁。在作者笔下,其中男一号为白家之子白嘉轩,其命硬连克六妻,至第七房时才受别人的药物帮助结束了克妻之路。令一鹿家之子鹿子霖。两家人世代里共同维护和主持这原上的生活及和平问题,在一个个繁杂的事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慢慢凸显,白嘉轩、鹿三的顽强、坚毅、保守,鹿子霖、田福贤的奸诈、自私自利,黑娃的诡异多变„„由于每个人信仰、人生观的不同,虽然出生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分离开来。

小说对民族传统文化精义的叙述和张扬。主要是通过一种文化人格的塑造来完成的。这种文化人格的具体化、对象化的过程,就是白嘉轩,朱先生等形象性格逐渐清晰浮现的过程。也可以说,作家在对这些艺术对象的精神世界的解密和描述中,充溢着一种对圣贤文化及其圣贤文化所造就的思想人格的景仰和向往。 其中的白嘉轩是一个以大为重的比较稳当且有主意的好领导人,在对于军阀来逼迫他作为族长去收取粮食,以拒绝的态度面对那时的权势人;在面对黑娃把田小娥带回原上准备成亲时,有显现出了作为领导者的聪明和理智行为:令鹿三到黑娃做工的地方去打听黑娃和田小娥的事情,他并不是那种听信别人的一言之

词就会轻易做出判断的人。其实在整个的社会变迁中,白嘉轩总是能在乱中处理各种不安事情,使他原上的人民受到最少的损失,他得到的是整个底层社会的尊重,并且和后来区领导的尊重。

鹿子霖,鹿家的顶梁柱,但不怎么是原上的。因为白嘉轩是族长,虽然在处理事情方面,也能说上话,但是却不能拿主要主意的人,他一直视白嘉轩为他鹿家的敌人,是一种人前说人话,人后干不是人的事情。在最初的社会变迁动荡时,他是原上第一个把辫子给剪了的。在后来因为黑娃的农协会失败后,逃离了原上,田小娥为了使自己的夫君能够早日回到自己的身边,并且不被处理,便和她的叔,也就是鹿子霖在一起了,这是一种乱伦,但是他却能坦然自己的侄媳妇。并暗中指使田小娥和白嘉轩的长子白孝文(当时的族长)勾搭在了一起。并且在白孝文落魄的时候,鹿子霖表象为了解救白孝文便买下了白孝文家的房子,实则买过之后就把房子给拆了。这些表象或是解救某些人,但是这些都是给白嘉轩的生命中以致命的打击。他赢了吗?没有,赢得或许只是他那心中狭小的空间里的满足感,但是失去的有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自己的家庭,并且最终自己孤独一人。

《白鹿原》里面的人物有特色的人有很多,但是白嘉轩和鹿子霖是其中的具有鲜明对比性的,其中还有黑娃结束了自己的土匪生涯后,虔诚拜师念书,“求学问为修身为做人”。由此,黑娃真正开始了自觉的脱胎换骨的修身。另有朱先生、田小娥等。

《白鹿原》以其鲜明的人物性格,曲折的故事情节,多彩的风土人情,厚重的历史色彩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它所描写的白鹿原上的那些事,是整个中国近代史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有一种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第5篇:用心读经典

用心读经典,感悟之精髓 ——阳坝小学晨读实验纪实 郭楼镇阳坝小学 郭玉华

用诵读开启生命的黎明,读出诗文的美妙,读出成长的喜悦。晨诵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丰盈孩子当下的生命,带着美好的情感开启新的一天,体验诗歌的美好,体会诵读的快乐。阳坝小学的晨诵课程,是一种结合了经典诵读,易于儿童接受和引动的课程,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作为教学实验教师,在开发清晨诵课程中,也慢慢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理解其精髓;从接受学习到深入喜爱。我们所有的实验教师一起,播散汗水,收获欢笑;点燃智慧,流淌幸福。

一、晨诵,是一种仪式

用一种仪式诉说一个庄严的故事,用一种仪式开启一个美好的清晨。仪式可以使某一天与其他的时刻不同,仪式,可以使一天比一天幸福。我们实验小组规定,在每一天伴随黎明开始的时候,学生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班主任的主持下,要用一个诵读仪式来开启这一天的课程。晨诵不仅让学生与黎明共舞,也是开启学生新一天生活的一个庄严又美好的过程。每天早上和孩子们一起经历:开启黎明—重温昨晨—韵白清晨—余韵无穷。这样相约在清晨的仪式上,我们一起走进了新的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开启诗在一个时间段内是固定的,用诗歌的形式师生之间互相问好,诉说期待,营造和谐的氛围。重温昨晨,复习了昨天学过的经典,也重温昨日清晨的情怀,然后是一首新学的经典,不必过多的讲解,只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让教师、学生、经典三者交织在一起,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感染诗的情愫,唤醒心灵深处的美好。在晨诵课的引领下,让学生逐渐喜欢上阅读,让走近书中的世界,感受那里的真善美。

二、晨诵,萌动诗意的生活

在晨诵题材的选择上,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关注了不同的季节和时令。晨诵诗的选择,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顺序,我们选择不同类型的儿歌、儿童诗、古典诗词、、古文经典、现代诗歌等以更广阔的视野诵读经典的诗集,让孩子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好,让不同时段都有伴随他们心灵和感触的属于自己的诗歌。晨诵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吟诵,一起感受,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寻觅“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的春日诗韵;夏天到了,我们一起去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情怀……晨诵中,我们的灵魂就这样时不时地碰触着,互诉着,倾听着。为了对每天的晨诵进行一个总结和升华,每个周三的下午的最后两节课,我们又开设了“读写绘”的活动,精选本周晨诵时的一到二首诗歌,完成晨诵作业,办手抄报,总结一星期的学习和生活。看着孩子们自己编写的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绘本故事,我再一次被孩子们惊人的创造力所折服,让诵读和想象融和,让文字留下串串足迹。

在一些特定的时刻里给他们送上特殊的礼物,营造良好的氛围,翻开新的日历,让晨诵陪伴开始崭新的历程。如:开学、生日、节日里情景诵诗会让这些特定的时刻更加富有诗意。在孩子的晨诵本上,我也看到了他们稚拙可爱的话语,王然说:我喜欢晨诵课,喜欢晨诵课上生动有趣的儿歌,有时我是《明天要远足》中那个辗转在激动与快乐中睡不着的孩子,有时候我又想做《爱读书的树叶》里那个捧着阳光,兴奋满脸的孩子,我喜欢《秋天的颜色》、《雪花的快乐》……每次读来,细细碎碎的幸福总会涌上心头。陈祥宇说:在晨诵课上,老师和我们一起读了《瞌睡虫》这首儿歌,早上暖洋洋的太阳照着我不肯起床的时候,我就对站在床边生气的妈妈背儿歌:“妈妈请您原谅我,我的眼皮越来越重,都爬满了瞌睡虫……”看着妈妈阴转晴脸,笑声化作了我儿歌的串串省略号。欣喜他们的敏锐的触角,也感动于诗歌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晨诵,穿越美好的课程

让晨诵成为一个课程,就像把诗意与浪漫融汇进每一个黎明,每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共同穿越优美的诗词,一起穿越一个季节,共同经历一段旅程,通过诵读与孩子们的生命进行对接。春天到了,我们一起用吟诵开启春的旅程。从《元日》里的爆竹声声满地落红,到一场悄然而至的《春雪》,我们一起细数春天姗姗走来的脚步。游走在《春天的阔叶林》,听家家春鸟的鸣叫,看啄新泥的新燕,我们一起感受着春风点染下的了唐诗宋词中的青山绿水。

王涵是后来转入我们班的孩子,因为陌生的环境,和她内向的性格,王涵不仅沉默寡言,也很少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在她生日之际我们在晨诵课上给她送上了《芬芳女孩》——送给汪涵的生日诵诗。活泼如燕子,忙碌如蜜蜂。我们喜欢这样的女孩,她叫王涵。聪明如宝石,纯洁如珍珠,我们喜欢这样的女孩,她叫王涵。谦逊如紫罗兰,可爱如玫瑰绽放,我们心目中的天籁,她叫王涵。伴着成熟的硕果,踏着金秋的铃声,来到人间的天使啊,就是芬芳女孩王涵!祝王涵同学生日快乐!永远快乐!在大家的诵读声中,第一次看到她发自内心的微笑,美丽也动人。同学们还纷纷送上了自己创作的诗句,张子文对她说:“平凡的日子 因为你,而与众不同, 王涵啊—— 今天,是你的生日,今天,也是你走向崭新征程的日子让祝福伴你启程 。”王文君对她说:“你从这里走过 ,我们大家架起了心桥,让我们一起走过阳光明媚着微笑……”在孩子们的祝福声中,看到她们拥抱、握手,我知道在这一刻她才真正融入这个集体中来。

四、晨诵,我们结伴同行

我们的晨诵课程也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在互动中才提升,在碰撞中促相长。

从2012年开始,学校专门成立了新教育共同体,研发卓越课程,由老师们分组进行研讨,对诗歌进行筛选,然后备课,制作课件,晨诵课程也在憧憬与聆听,跋涉与期待中美丽绽放。每个清晨我们以诵读开启黎明。诵读主题精彩纷呈。“触摸童真”、“吟诵四季”、“亲近自然”、“感谢有你”、“家国情怀”、“拥抱生命”。不同年级分层呈现,逐级提升。每个年级预定诵读程序:一到三年级:开启黎明—重温昨晨—韵白清晨—余韵无穷;四到六年级:开启黎明-重温昨晨-韵白清晨-书写今朝-余韵无穷。每个阅读主题又细化成许多小主题,如 “吟咏四季”分为“诗词中探春”、“诗词中消夏”、“诗词中觅秋”、“与严冬一起吟咏”等四个大板块,在每个版块中又有几个小版块。如在“诗词中探春”中又有“春之声”、“春之色”、“春之山”、“春之水”、“春之花”等。像所有的人一样,跋涉的过程中有风吹过、有雨停落,因为渴望远方美丽的风景,所以心手相牵一起努力,梦想摇曳在路上,枯了又荣,而我们,在晨曦的鼓舞下,踏步向前。

教育是唤醒,也是给予。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一首首晨诵诗,时时拨动着学生心中诗意的琴弦,学生生命的黎明时分,在诗歌里得以自由舒展。班级里,课堂上,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味。晨诵帮助孩子点亮阅读,点亮心灵!晨诵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是丰富孩子当下生命润泽幸福的过程。

第6篇:“文化强国”读经典

河南省西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牛正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文化强国‛的任务,这一伟大号召,将把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读书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坚定性推进一个新的热潮、高潮、大潮。也就是‚文化强国‛要多读书、读好书,尤为重要的是读经典。古人云:‚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在漫长的历史演义、变迁、进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先贤、圣人、哲人创造了、积淀了、留下了灿烂、辉煌、历久弥新的文化、泽被后世的中华经典。经典,是浓缩的文化精品、是岁月长河中的精华、是民族的智慧、是人类的结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具有恒久的真理性、科学性和生命力。经典,有文学、史学、诗歌、伦理、哲学、楹联、故事、小说、绘画等形式,它记录了、印证了、表达了、折射了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在经受千百年的考验之后,其沧桑的历史、智慧的光芒、思想的价值,跨越远隔的时空,是至真至纯的思想和情感,蕴含着丰厚的思想哲理和人文内涵,汇聚着人类最重要的理念、生存经验和生命智慧,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具有普及性与现代价值,是支撑中华民族精神的永久脊梁。从分量上看,经典以一当十。读点经典,在理想信念、修养品德、做官从政和为人处世方面,能够给我们以指导,提升我们的境界和层次。司马迁《报

- 1照汗青‛,等等。河南省内乡县衙古迹几幅楹联,意蕴绵远,至今仍引人深思:‚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为了加强对官员的警示,有的甚至辅之以鬼神知、因果报、子孙福的劝诫。如‚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要一分非分钱,幽有鬼神,明有国法;做半点昧心事,近报自己,远报儿孙‛等。阅读经典、学习经典、内化经典、运用经典,可以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塑造品德、净化灵魂。特别是在眼下这个‚深刻变革、深刻变动、深刻调整、深刻变化‛的时代,读经典能帮组我们处理好个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群体、与自然、与历史、与国家、与财富等各种关系,使我们有涵养与情趣;能让我们的人生态度有所依归、理想更加坚定,更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感。当今,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和‚文化强国‛中读点经典,对于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能增强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又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凝聚民族力量,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大有裨益的。

‚文化强国‛要读经典知民意。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在历代经典中充满着民为邦本的思想、理念。‚读典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从《诗经》、《楚辞》、《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左传》、《战国策》、《史记》及后来的

- 3(鉴)‛,‚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凶‛;有以民为秤的标准,比如,谚云:‚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古人说:‚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从古代经典中,使我们明白了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为官以民为本,对共产党人来说,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的力量之源、生存之本、胜利之基。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深知党的宗旨是‚执政为民‛,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我们的官员是‚人民公仆‛,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当官就是为民,为民才能当好官。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只有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理念,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决策是否正确的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目的,才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人民主体论‛的价值判断,体现了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才能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文化强国‛要读经典树官德。中国经典文化传统的主体和核心,在于道德修养理论,特别是为官从政者的‚官德‛修养尤为重要。老子说,爱民治国集中表现为‚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怎样才能实现爱民治国的‚四自‛理想状态和治国目标呢?老子认为,最重要的是治国理政者具有无为而治的政德。

- 5无形、可以侵润万物‛,‚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这种以义至上的道德观,将会鼓舞激励人们追求道德高尚,重视礼义廉耻,坚持人格尊严,从而,在政治上凸显‚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文明特色,从而在价值取向上明确了‚明辨义利、明理节欲‛的修养和在道德上明确了以义树德的尊严及标准;在社会上能形成中华民族‚崇德尚义‛、‚礼仪之邦‛的道德风尚。二是修己求仁。古人在看待做人者、当官者,把修己求仁这个道德范畴,既作为做人的标准,又作为从政的标准,特别是做官从政者,要求更应严于修己求仁。做官先做人、做人先树德,所以做官要修己求仁,求仁立德。《论语》载:‚颜回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就是指克制自己的私欲;‚复礼‛就是按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行为规范行事。通过这种强制性复礼活动,‚仁‛就会逐步内化为人的本质、转化为德。‚求仁‛要靠主体自身的努力,才可能求仁而获仁,如果没有这个努力,便不可能达到休养为道德的目的,这就是‚求仁由己‛,求仁者德。在这个问题上,孟子提出了‚反身而诚‛、‚存心‛、‚养性‛的修养方法。荀子提出了‚化性起伪‛,形成以礼教为主的修身方法。同时,古人还提出了‚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福生于清俭,命生于种畅‛,‚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不难看出,以‚修己求仁‛为中心的修养之道是内外统

一、主客一致、以自律为主与自律他律并重的修身之道,是‚德‛以生存的内在因素。三是修齐治平。修齐治平,这是道德修养的

- 7从政无德不足于建功‛,‚立身立业,必先养德‛,指出‚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对党政干部来说、德的核心是党性,德的要义是心纯,德的内涵是品正,德的表现是清廉。要常学习以明德,善修身以立德,保本色以养德,用好权以行德,勤为民以施德,严律己以守德,强监督以严德;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居高官而纤尘不染,理万财而分文不贪‛。清清白白为官、实实在在办事、堂堂正正做人,始终做到宗旨永不忘、名节永不丢、品德永不褪、本色永不变,展示出‚修齐治平‛之品德。

‚文化强国‛要读经典重廉洁。中国廉政文化精大博深,内容广泛,引人注目,历代相传,为之生辉。老子在自律方面有‚不欲以静,天下自正‛;在‚圣人不积‛上,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在讲私欲是罪恶之源上,有‚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足,咎莫大于欲得‛;在推功揽过上,有‚能受国之垢,乃天下王‛;在为人勿贪上,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在施政勿乱上,有‚无为而治‛;在待民勿欺上,有‚圣人无常心,当以百姓之心为心‛。在对待清廉的品位上,庄子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桀士为夹‛;在廉洁的情怀上,庄子曰‚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之‛;在廉政形象上,庄子曰:‚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在内心素净上,庄子曰:‚清静无为,忘我无欲‛,‚至人无己,

- 9才能看到百姓的心,有廉心的人,才有大爱,照亮一方天地;有廉心的人,才能为民造福而无怨无悔;有廉心的人,才有人性的馨香。今日现实社会之纷繁、欲望之无穷,党员干部只有具备清廉的高尚品质,才能真正懂得乐不藏在自身和自心,美不源自自私和自大。古人云:‚公廉第一难。‛对于公职人员来说,廉可以促公,公可以补廉,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公廉思想,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在古代社会绵延数千年,是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朝历代的先贤们都非常崇尚和追求公正清廉的人格品质,《淮南子〃修养训》中就曾有这样的记述:‚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指出统治者只有做到公正无私,他的主张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一致赞同。宋人吕本中所著《官箴》说:‚当官之法,为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我们要以此为座右铭,做到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做一个不法之言不说、不义之财不取、不净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心灵纯洁、两袖清风,无私奉献、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正派做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文化强国‛要读经典长气节。气节,即志气、节操。气节,是人的第二生命,是精神之骨和支柱,体现的是一个人在政治上、道德上、人性上的坚定性、原则性、纪律性、纯洁性。中华民族自古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临时守节‛,‚时穷节乃见,

- 11什么都可以缺,唯独一样东西不可少——气节。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特质‛。任何人,一旦没了气节,即使他身有再大的官职,在世人的心目中,也不是一个‚大写‛的人。古往今来,为了守住做人的气节,有的人可以把尚未戴热的‚乌纱帽‛抛而弃之,有的人甚至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也要呵护人格尊严。如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于公元405年秋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不久,上司派了一名既粗俗又傲慢的官员前来视察。一向气正骨直的陶渊明感叹道:‚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的人折腰。‛他遂辞去只当了80多天的县令职务,又如东魏元景皓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最终遭到高洋的杀害,用鲜血和生命为后人诠释了‚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深刻寓意。同时,在历史上王安石有‚矫世变俗之志‛,王贞仪有‚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岳飞有‚壮志饥餐胡虏肉‛,魏源有‚师夷长技以制夷‛,周恩来有‚面壁十年图破壁‛,毛泽东有‚不到长城非好汉‛,都表达出非凡的志气。气节是一种品质、一种追求、一种气魄、一种境界,它是一个人的情绪、精神、心理、气度、志向、人格的综合反映。气节,是横马立刀的胆识,是壮怀激烈的抱负,是仰天长啸的豪气,是力挽狂澜的魄力。气节,具有君子之胸,哲人之怀,平和之态,愚公之志。经典里倡导的人生气节,应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今天仍应得到弘扬,其主要表现应在于心系天下,志在为国,为民谋利。然而,在如今某些领导干部身上,却很少看到革命先辈

- 13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新的重要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方面取得新的重要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诗人李白说:‚忽魂悸以魄动。‛亚里士多德认为:‚肉体只是质料,灵魂才是实体。‛灵魂是生命的绿洲,失去它,思想的旷野只能是一片杂芜,行动的驼队永远也不能走到理想目的地。从读经典中所知,在历史上、史书上,中国民族之魂其本质,就是爱国主义。读经典,有助于铸造爱国之魂。春秋时期孔子的保卫‚父母之国‛,强调的‚君君、臣臣,君子之仕行其义‛的思想。孟子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爱国思想隐约包含其间。战国末期,出现了楚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诗歌《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穿越时空,至今感召后人!《汉书》的《苏武传》对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作了极其生动的描绘:‚幽武臵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臵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汉代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明朝戚继光的‚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清朝林则徐

- 15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的献身;从中折射出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情怀,彰显了爱国主义的高尚品格,绽放出了献身于祖国的鲜血之花,这就是忧国之情、爱国之心、献身之行派生的大气、豪情、雄心、赤胆。试看,在经典国魂之精神的支配下,钱学森、朱光亚等许多科学家毫不犹豫地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历经周折回国报效自己的祖国;在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数十万人民解放军将士用热血和青春修建了被称为‚天路‛的青藏公路,4000多人为此长眠雪域高原;今天成千上万个爱国者,脚踏祖国的大地,背负民族的重任,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为祖国作出无怨无悔的奉献,特别是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举国上下同心协力,海内外炎黄子孙和衷共计,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赞誉。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尚,使中华民族虽历尽沧桑和劫波,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正因为如此,在祖国大地上,才有摇篮里婴儿甜蜜的酣睡、校园中琅琅的读书声、田野间五谷丰登的飘香、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繁荣、、、、、、,所以,当《歌唱祖国》的幼嫩童音声响起时,多少中国人热泪盈眶,心潮澎湃、、、、、、,没有爱国主义焕发出的强大力量,就没有中华民族和中国今天取得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中华经典,包含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

- 171819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