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制度

2023-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前人经验与血泪的总结和提炼,是行为的基本准绳,必须执行到位。如何制定一般制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制度》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制度

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制研究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地铁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我国的规模和速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8年底,我国大陆地区地铁交通开通运营线路总长度达5761.4公里,较2017年底增长了14.5%。截至2018年底,全国在建线路总长6374公里。尤其是北京、广州两市,在建规模超过400公里;杭州、武汉、成都三市在建规模超过300公里;全年建设投资5470.2亿元。2018年,北京地铁交通线网里程突破700公里,成为第二个国内里程超过700公里的城市;广州线网里程突破400公里,重庆、南京突破300公里。由于人们出行需求的提高,“十三五”时期我国还要继续加大发展力度,有望在2020年达到6000公里,地铁交通预计出行率将大幅度提升。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地铁交通的城市有40个,另外还有80个城市正在进行建设的前期工作。为维护地铁交通网络安全运营和城市安全,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在全国各地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关 键 词】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研究

一、研究现状

近些年,我国的众多优秀学者对地铁交通应急管理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例如,《公共危机与社会治理》、《公共危机治理》、《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务》,为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提供了有力参考。编制、分类和评价三个方面在地铁应急预案研究中最具价值。其中张平远提出首先要认识到地铁应急预案在地铁应急管理中的地位,并建议对地铁预案编制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雷长群提出了目前地铁应急预案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包括内容、实施程度重叠,应急卡实施不到位、人员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本文总结了地铁应急预案试点取得的成果,并对地铁应急预案科学化趋势建设提供了自己的思考。这些学者在地铁交通安全建设和应急预案中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二、事故统计分析

(一)突发事件概念

突发事件在一般情况下指的是一切突然发生的危害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给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的事件。因此,在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研究中所提到的突发事件是指对社会局部造成一定程度危害的大事件。

地铁突发事件定义:地铁突发事件是指在地铁运营之中,因外界环境、设备故障、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线路运行中断、人员伤害、人员被困秩序混乱等影响地铁系统正常运作的事件。

另外,“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突发事故类型

1.运营生产类

地铁是一个纵横交错复杂多变的系统,它是由许多相互制约又独立的系统所构成的,其中设备系统是地铁应急管理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影响城市交通效率,也能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地铁的设备系统主要有下列几类:电梯系统、车辆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信息系统、信号传输系统、监控系统以及火灾报警系统。

2.公共安全类

公共安全类事件主要是人为原因的消防事件和社会治安事件。在日常的地铁运营条件下,地铁运营人员能否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提前预知和采取行动是突发事件发生与否的重要原因。而在应急响应条件下,相关地铁应急人员在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能否快速反应、积极执行和调动,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突发事件的发展走向和一些连环事件发生的机率。

在地铁运营服务中,占据最大比例的人群就是乘客,其不合理行为可能导致运营事故,如携带危险品、或与其他乘客发生纠纷等都可能导致地铁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乘客对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的掌握与否也影响地铁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

3.自然灾害类

城市地铁交通的运行线路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高架桥、地下和地上线路三种,除了不容易受到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的地下线路外,地上线路和高架线路都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其中最可能导致地铁突发事件的环境因素主要有:霜冻降雪,台风,沙尘暴,洪水,泥石流等。

4.公共卫生类

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或是疾病传播所造成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包括有: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突发疫情等。

(三)事故数据统计分析

由互联网统计2008年1月1日至今日的54起事故分析数据得如下:

1.生产

三、应急预案实施方面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缺失

地铁运营单位对于现行应急预案的演练方面存在空白。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是预案设计的重要内容和前期准备之一,能有效地检验应急预案的全面性和可操纵性。只有经过演练控制,才能及时发现预案的不足之处,及时有效调控救援队伍。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对各行业应急预案的实战演习作出规定,要求政府部门、机构单位定期开展各类应急预案的实战演习。但是,有些部门单位不按规定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缺少对应急预案的培训。

缺乏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会造成两方面的不良影响。一个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救援队伍无法立刻根据现场状况进行应变救援。二是缺乏演练无法总结应急预案的缺点和有点,在针对不同情形的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做出恰当判断,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应急体制方面:缺少地铁突发事件综合管理部门

在我国的现行应急体制中,缺少一个对于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统筹管理的地方部门。在应急管理部建立后突发事故被统筹整合在应急管理部的13个部门中,但地铁应急管理职能却依旧分散在各个部门,地方上缺少一个能集合各分散职能统筹管理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的部门。在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按照现行的应急预案各救援模块听从应急部指挥,分场所调动,无法做到及时统一更加高效。设立一个地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部门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迅速地做出反应,在日常的工作中组织规划应急预案的演练,分析各地区事件特点修改具有地区突发事件针對性的应急预案。独立的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决策时间,能减少各部门联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能减少物资借调的时间,对于地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有重要的意义。

(三)应急法制方面

地铁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法规欠缺对各应急联动部门间联动机制的相关规定。我国的应急法律是根据部门,灾害种类进行规定划分的,在各部门依照规定行动时却缺少宏观上对于各部门间联动协作的规定,造成了应急部门之间的配合不通畅,协调易受阻的情况。

国家应急基本法的教育普及力度不够,各部门只顾完成自己的规定任务,缺少配合团队精神。缺少对于应急基本法的学习。

四、建议优化措施

(一)设立地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

在地方应急管理部下设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可以有效解决多个部门机构在合作联动是出现的沟通不充分,目标不一致,信息不统一的问题。在现行的应急体制下各部门在地铁突发事件应急救灾中只从考虑自己部门的工作,容易忽略与其他部门更好的协作配合,不能更好的完成处理工作。虽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有应急指挥部进行统、指挥,但不同部门对于各地方的实际情况了解不相同,不容易达成共识,获得统一的信息,有可能造成配合不利。

地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在平日中也可规划,设计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监督完成应急预案的演练。根据演练情况和地方不同的实际情况增添修改出能针对具有地方特性突发事件预案。

(二)建立地铁应急预警信息系统

在5G快速发展,全面普及的时期,建立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监控城市地铁运营状况。系统可以解决信息碎片化、信息不流动等问题。地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的建立以信息统筹收集,实时监控,统一分析储存为基础。系统设计范围广,应包含如列车运行状况,站点人流量统计及安保人员分布等信息。

预警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各部门的信息联通,不同应急管理部门可以同时掌握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预警系统包含的数据广泛,信息具有时效性,可以但部门掌控全地区的地铁运营状况。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借助系统更全面有效的分析情况,制定应急方案,指挥应急现场,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总结

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制的研究,首先对现有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制进行研究。交通应急管理的基本法对地铁的突发事件已经具体涉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急法》,但是应急管理基本法的普及培训不够充分,基本法在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面宏观规划不到位,且法律培训普及力度不强。

随着城市地铁发展加快,地铁使用范围更广,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仍具备很大的研究空间。在研究过程中,直接统计的数据较少,各城市缺少地方地铁事故数据统计研究,整体没有关于地铁突发事件的大数据统计分析。又因专业知识有限,只对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进行了比较粗浅的研究,对我国的地铁事故数据进行粗略的统计分析。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还需各行各业研究者深入研究,共同研究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年总目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12).

[2]鄧奇.基于车车通信的地铁列车应急追踪预警方法研究[J].科技视界,2017(08).

作者:袁丛简 吴逸凡 康尔帅 强添云

第2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研究

【摘要】 本文在阐述高校突发事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内涵,认识到高校师生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了提高高校师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对象和基本方法,对于有效处理高校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敏感性及快速蔓延性等特点,与正常状态有很大的差别。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是指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包括现场师生及相关管理人员)所做出的反应与控制行为。这种反应与控制行为与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行为是有区别的,它所显示的是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且正在发生过程中的现场应急与控制事态发展的过程,而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行为所体现的是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经过讨论研究后所做出的综合性的决策和行动。但二者也是有联系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果越好,越有利于突发事件的事后救治;反之则相反。

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始终备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与关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尤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需要高校所有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突发事件意识以及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正常状态下很难获得,只有通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即不断进行突发事件知能的培训并模拟突发事件情境才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内容

1、更新管理理念,强化危机意识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学校内多元主体同时反应的互动网络,需要借助和发挥校内各方面的力量来完成。然而,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仍将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救治及处理当作突发事件处理的全部内容,高校部分领导以及很多教师和学生尚未树立危机意识,仍然把突发事件的处理看做是学校某些部门的事情,体现出危机认识不足、危机发生后的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缺乏等现象。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首要内容是更新管理理念,针对危机意识淡薄的老师和学生开展应急教育、应急意识培育等培训;同时,尽量将校园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及行动方案等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以做到寓应急管理于日常工作之中。

2、普及基本法规,强化法律意识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效运行有赖于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然而由于传统的影响和国家目前尚无专门法律规范突发事件状态下的具体行为的关系,当前我国高校在突发事件处理中体现出“行政性强而法治性弱”的状态,这种状态无法规范学校和学生的行为,增加了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造成严重后果的机率。因此,在校园内普及基本法规如《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使师生明确校园内的犯罪与违反治安问题、学生伤害和教师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等突发事件的法律要件,从而进一步从法律上界定学校、个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和义务,减少部分事件的发生并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普及心理知识,预防心理危机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加之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的缺失,导致高校心理问题类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普及心理知识培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匿名咨询及宣传栏等方式对在校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处理紧张心理的训练,以使高校师生能够了解、认可心理疾病并主动寻求帮助以预防心理危机,从而减少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普及心理知识可以让高校师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突发事件的特征,做好防范突发事件和承受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4、加强知能培训,提升应急技能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师生鲜有定期开展自护自救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模拟演练的,缺乏系统化、正规化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和教育,安全卫生知识薄弱,自救互救能力较低,突发事件紧急应对能力亟待加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指的是对高校师生开展关于突发事件识别、防范、处理、恢复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培训,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举办培训班、模拟演练和沙龙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基本知识的认知、沟通技巧的培训、应急处理预案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的演练等内容的培训。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对象

1、以学生为培训主体

目前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参与力量不足,尤其是作为高校主体的学生未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各类学生社团及组织更多地扮演被管理者的角色,致使很多有效信息无法及时联通,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将学校各方面情况及信息比较完整快速地传递给学校决策层。因此,要通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推进突发事件的成功解决,首先要将广大学生纳入培训对象,以学生为培训主体,逐级开展从学校到学院、年级、班级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基本技能培训,同时在各类学生社团及组织尤其是在志愿者中开展不同专题的应急处理培训,在培训他们的同时以他们为媒介向其他学生辐射,尽量在学生中开展全覆盖、重突破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培训。

2、以学生政工干部为培训重点

学生政工干部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成绩等基本状况;而且,一旦学校有突发事件发生,学生政工干部都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并积极配合相关专家开展稳定学生情绪、平息事态的工作。以学生政工干部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重点,开展法律规范、学校相关政策、心理干预基本方法、沟通技巧及突发事件状态下自救、互救及逃生技能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政工干部在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前提下,积极有效的参与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

3、以专业教师为培训关键

高校能够成为科研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专业教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教师是学校科研和教学的主体力量,更是广大教职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持高校的稳定,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是关键。开展对专业教师的培训,要将校园应急处理的理念、案例及行动方案等融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具体来说包括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了解(如刑事犯罪、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安全防护技能的掌握,以及通过社会援助和社会支持系统来保护自己之知识的获得等方面。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方法

1、课堂教学法

课堂教学法就是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纳入课程设置,以课堂教学的形式由培训者将培训内容传授给培训对象的方法。课堂教学法可以采取授课法、案例分析法和分组讨论法等形式进行,以利于培训对象直接通过培训者讲授获得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的基本知识,通过阅读案例并进行讨论掌握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和控制突发事件及最终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和知识。课堂教学法一般适用于培训初期至中期阶段。

2、宣传普及法

宣传普及法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和其他支持性资源进行的培训方法,培训者将要培训的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或刻录成光盘软件,以网络为媒介,由培训对象自行下载拷贝后自助学习。在电脑和网络日益普及的高校校园,宣传普及法具有学习时间、地点及方式灵活的特点,有利于培训对象多次反复的学习培训内容,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不足的是该方法较大程度的局限于培训对象的学习主动性,对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培训对象而言,难以及时掌握所要求掌握的相关内容。

3、工作指导法

这种方法要求把应对突发事件的任务分解成若干步骤,向培训对象演示每一个步骤并让他们练习以掌握各步骤的要点,如此边讲边学,直到完成所有步骤。在适用该方法的过程中,培训者可以仔细观察培训对象的掌握情况,如果培训对象掌握的较好,培训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行为模拟法进行进一步的直观指导:指导培训对象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及根据自己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相互合作来处理突发事件,并和培训对象一起对该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以达到改进行为、加深印象的目的。

4、实地演习法

实地演习可以较为真实地显示突发事件情境,有利于培训对象切身感受突发事件状态,同时还有利于培训对象在该件情境下学习使用各种技能和知识。实地演习还可以有效地评估高校应急管理预案的可行性。演习工作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井井有条地进行,包括确定目标和任务、拟定计划、实施训练、总结评估四个步骤。实地演习法要求参与演习的对象已经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技巧如沟通、自救及救护等技能,一般适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中后期阶段。

四、结语

为了培养高校师生突发事件应对意识及提高他们应急处理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基本技巧和方法,高校应切实提高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的重视程度,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对本校师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降低突发事件发生后给学校带来的危害。

(注:基金项目:2012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 庞爱莲:高校应对突发事件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4).

[2] 田川: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

[3] 夏彩亮、陈冬林: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0(1).

[4] 胡象明、张智新:应急管理研究:理论探讨与政策创新的统一——“应急管理与政策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J].理论探讨,2007(1).

[5]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

[6] 杨德才、严晓:探析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

[7] 张娅岚: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

(责任编辑:胡冬梅)

作者:谭立满

第3篇:浅谈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摘 要 作者从一名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出发,阐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表现,并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进行梳理,最后说明如何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 校园公共卫生 应急处理 学校 健康教育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表现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表现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严重性和群体性等特点外,其某些特点比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更加严重,导致事件的处理更加困难。

(1)更加难以提前防范。校园内学生聚居生活,人员密度大,尤其是一些大中专院校,几乎学生的全部活动时间都在学校,但学生多缺乏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据调查显示,只有38%的学生能够较准确的认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约10%的学生认为它是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严重损害公众健康的事件。

(2)事件原因或源头更难查找。校园内学生的活动多是交叉进行的,比如多个班级轮流在一个教室上课,很多学生同时在操场进行身体锻炼,学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会相互影响,这种交叉性大大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救护人员和安保部门对事件原因或源头的查找难度,同时增加了事件发生后的控制难度。

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现状及效果

(一)应急处理现状

学校是比较特殊的公共场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和出于对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各级学校普遍都建立起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以便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应对。目前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情应对现状如下:

(1)消极预防。目前我国校园管理层普遍还没有正确形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意识,缺乏专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员,对于事件的预防普遍不够重视,即使有专人负责,也存在责任分配不到位现象,反应迟缓。这种消极预防的思想,大大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也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埋下了消极因素。

(2)信息不畅。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多关注事件直接受害人的情况,对于事件的进展和所采取应对措施的公布严重滞后,这种信息不畅容易使周围人产生易信谣言和恐慌情绪,这种情绪如不能很好的控制,将产生不良后果。重视信息的公开、公布,让周围人能够尽早了解实情,有利于减少对事态的控制,也便于采取正确、高效的应对措施。

(3)管理组织流于形式。大部分学校均建立有相关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但在细节工作方面不够明确,流于形式,虽制定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细则,但因为没有明确到人,在具体落实上容易现在互相推诿的现象。甚至有些学校的应急队伍中只有学院领导,而没有专业救护人员,直接导致救护人员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事件而失去了控制事件进一步扩展的最佳时机。

(4)缺乏卫生安全知识教育。由于学校很少开展卫生安全教育,学生缺乏卫生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注重卫生安全习惯的培養和保持,也是学校卫生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处理效果

由于我国学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在应急处理时往往出现隐瞒事情真像、迟报事件,使得事件处理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基本上都是在事件发生后疲于应付,应急处理机制无法起到相应的快速反应和积极处理事件的作用。

三、进一步提高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为了提高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

(1)明确工作目标。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2)细化工作内容。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定期出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知识,加强学习、演练各种防治技能,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储备物力、财力,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3)落实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并根据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向当地街道(乡镇)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因此,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影响极大,各级部门应当完善应对机制的具体细则,使之发挥应有效果。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有章可循、应对有序,充分利用相关专业知识,以有效预防、解决和控制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周思玲.构建高等学校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2(6):268-269.

[2]冯增强.构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探讨[J].海南医学,2007(18):106-107.

[3]刘庭甫,莫健新等.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探析[J].管理观察,2009(4):104-105.

作者:薛晓华

第4篇: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第一条

为及时掌握、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进一步加强公司抗御灾害及危机管理的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公司品牌美誉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可能与公司相关的、突然发生的,可能影响或者危及公司经营管理、正常运行或社会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重大上访事件以及公司认为应当采取应急处理机制的其他重大事件。

第三条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措施到位。各支公司要遵循这一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报告和处理。

第四条

办公室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归口部门,负责指导各支公司建立相应制度,并协调、检查、督促市分公司相关部门及各支公司做好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

第五条

各支公司主要负责人是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第一责任人。各支公司要根据情况,成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第六条

市分公司分管办公室的领导是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的主要责任人。市分公司办公室是负责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工作的专门机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进行全过程地了解和监控,主动实施报告制度。

第七条

符合下列规定情形之一的重大突发事件,各支公司要及时向市分公司办公室及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一)台风、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二)暴雨、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涉及或可能涉及我公司承保责任,可能造成报(估)损金额1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或者死伤人数10人(含)以上的;

(三)突发性严重传染性疾病或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涉及或可能涉及我公司承保责任的;

(四)特大火灾爆炸、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事故或意外交通事故等,涉及或可能涉及我公司承保责任,报(估)损金额1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或者发生死伤人数10人(含)以上,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

(五)我公司承保的飞机失事、轮船航行事故等特殊风险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

(六)20名(含)以上被保险人或员工、相关事故受害人及其家属集体上访、静坐或采取其他过激行为,或者虽然不足20人但影响较大的;

(七)50名(含)以上被保险人集体退保或者起诉我公司的;

(八)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被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

(九)计算机系统发生系统性故障,造成大量客户数据资料丢失的;

(十)按干部管理权限属省分公司负责管理的人员突然失踪、病故、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者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

(十一)其他与公司相关、社会影响大、危害程度高的重大突发事件。

第八条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性质和影响范围;

(二)当前事态的最新发展状况;

(三)对公司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的损失或者影响;

(四)拟采取或已经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

(五)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九条

理赔系统的灾情上报要严格按照理赔管理有关要求,同时报告理赔中心。

第十条

各支公司要秉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报告重大突发事件,不得瞒报、缓报或谎报。 第十一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支公司要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告市分公司办公室,24小时以内以电子邮件或传真形式作出书面报告,并随时补充报告事态发展的最新情况。同时,根据需要撰写新闻宣传稿,由市分公司办公室审核后上报,经总、省两级公司核稿后,及时向外部媒体发布,以掌握舆论主导权。

第十二条

未经批准擅自向外部媒体及外界发布信息的单位或个人,公司将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影响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支公司要严格按照《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灾害和有重大影响事故”理赔处理应急预案》(人保财险发[2004]262号)、《保险业重大上访事件处理办法》(人保财险发[2003]94号)、《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暂行规定》(人保财险董发[2003]9号)等相关制度规定,认真做好查勘理赔、解释劝导、信息报送等相关应急工作,尽可能地减少灾害或事故损失,降低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公司经营管理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支公司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负责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信息报送,保证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

第十五条

市分公司值班人员要认真履行值班人员职责,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记录,并及时报告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第十六条

各支公司要加强与政府、同业、媒体、客户、社会公众的沟通和协调,切实履行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职能,注重危机公关,防范和化解舆情风险,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十七条

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各支公司要进行总结评估,针对事件的起因,评价各个环节的反应处理力度和速度,总结成功经验,查找不足和漏洞,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建立专门档案,以备日后查询。

第十八条

各支公司要加强危机公关管理,进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影响的,将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5篇: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2013年3月23日修改版)

一、目的

为了快速、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更好地维护企业形象和利益,特制订同步齿科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二、突发事件的概念和范畴

突发事件是指超出门诊及公司日常经营计划范围内,已经或可能对公司的正常经营、财务管理、品牌形象等产生严重影响的事件。包括有计划停电、有计划停水、有通知的行政检查、记者采访等紧急事件及突发性停水、突发性停电、无通知的行政检查、记者暗访、不利传言等突发性事件。

三、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一)保证门诊正常运营的原则

(二)突发事件首先上报的原则

四、突发事件责任人

门诊(部门)负责人为门诊(部门)突发事件的第一责任人,其中设有门诊总监的门诊,门诊总监为突发事件第一责任人,未设置门诊总监的门诊,门诊主任为突发事件第一责任人。

五、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

(一)有计划性停水事件

1. 接到停水通知的员工应向发出停水通知的部门或机构了解停水的具体情况,包括停水时间、原因、恢复供水时间等,并将此详细信息在30分钟内上报门诊(部门)负责人。

2. 门诊(部门)负责人接到停水信息后,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上报分管副总经理,同时关闭门诊非营业区域的水龙头或水阀,保证储备用水能够保障门诊12小时基本诊疗用水供应。

3. 副总经理在接到门诊停水的信息后,应在1小时内做出工作安排,保障门诊的正常营运。

(二)突发性停水事件

1. 员工在发现停水后应在5分钟内将情况上报门诊(部门)负责人。

2. 门诊(部门)负责人在接到突然停水的汇报后,须立即联系物业管理处,了解紧急停水的原因及恢复供水的时间等情况,并在10分钟内将情况上报分管副总经理。争取把因停水的损失降至最低。

3.分管副总经理在接到门诊突发性停水的信息后,应做出工作安排,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门诊的正常营业,并把因停水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三)有计划性停电事件

1. 接到停电通知的员工应向发出停电通知的部门或机构了解停电的具体情况,包括停电时间、原因、恢复供电时间等,并将此详细信息在30分钟内上报门诊(部门)负责人。

2. 门诊(部门)负责人接到停电信息后,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上报分管副总经理,同时做好安排,保证在停电前30分钟将门诊电源切换至备用电源。

3. 副总经理在接到门诊停电通知后,应在1小时内做出工作安排,包括协调备用发电机发电、协调维修事宜、做好客人安抚工作等,保障门诊尽快恢复正常营运。

(四)突发性停电事件

1. 员工在发现停电后应在5分钟内将情况上报门诊(部门)负责人。

2. 门诊(部门)负责人须立即开启门诊的备用发电机,并立即联系物业管理处,了解紧急停电的原因及恢复供电的时间等情况,并在10分钟内将情况上报分管副总经理。争取把因停电可能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

3.副总经理接到门诊突发性停电的信息后,应在30分钟内做出工作安排,包括协调备用发电机发电、协调维修事宜、做好客人安抚工作等,保障门诊尽快恢复正常营运。

(五)设备、设施故障事件

1. 门诊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应在10分钟内报告门诊(部门)负责人。

2. 门诊(部门)负责人在30分钟内上报后勤维修、材料采购等负责人,协调故障解决事宜,并充分利用门诊现有设备保障门诊正常运营。同时将情况上报分管副总经理。

3. 副总经理接到门诊设备、设施故障的信息后,根据设备、设施的故障情况组织协调设施和设备抢修、其他门诊设备调度等工作,保障门诊正常营运。

(六)客人发生药物过敏、昏倒等事件

1. 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应谨慎使用易过敏药物,严格遵守药物使用程序。一旦发现客人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按急救操作流程组织急救并通知门诊负责人。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 客人出现昏倒、呕吐、摔倒等非药物过敏事件,医护人员应立即按急救操作流程组织急救并通知门诊负责人。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3. 门诊负责人在接到情况反馈后,应保证客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同时上报分管副总经理。

4. 副总经理做好工作安排,包括协调急救后续事宜、安抚客人及家属等,以确保事件对公司产生的影响最小。

(七)医疗纠纷事件

1. 一旦发生客人投诉、客人医疗纠纷事件,门诊前台应立即将纠纷客人安排到独立的诊室或候诊室进行安抚,以免影响前厅候诊区患者。同时将信息报告门诊负责人,请门诊负责人出面处理。

2. 门诊负责人在接到纠纷事件信息后,应了解事件原委然后安抚客人,同时向分管的副总经理报告。

3. 分管副总经理在接到门诊负责人上报的信息后应立即赶往现场处理。争取在造成最少的经济损失和最小的负面影响情况下,让客人满意。

(八)员工人身安全事故

1. 员工在工作场所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在场人员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组织人员进行有效的救治,同时报告门诊(部门)负责人。

2.门诊(部门)负责人接到员工受伤情况报告后,应首先保证受伤员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然后将情况上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3. 常务副总经理接到员工受伤的信息后,应即刻赶往事故现场,做好员工就医、家属安抚等工作安排。维护好员工及公司的利益。

(九)偷盗事件

1. 门诊及公司一旦发生设备、设施、财物被盗事件,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拨打110报警号码,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2. 发现被盗情况后,应在5分钟内通知门诊(部门)负责人。门诊(部门)负责人及时赶往出事现场了解事件及公司财物的损失情况。之后向分管副总经理和常务副总经理汇报。

3. 分管副总经理和常务副总经理根据岗位职责做好相关事宜协调、处理工作。

(十)政府主管部门行政检查

1. 任何人员在接到工商、税务、医疗等政府主管部门对门诊或公司的行政检查通知后,应在1小时内将检查信息上报门诊(部门)负责人。

2. 门诊(部门)负责人接到汇报后,将检查的内容及部门等详细情况及时上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并按检查项目准备资料。

3. 一旦出现工商、税务、医疗等政府主管部门突击检查的情况,第一接待人员应即刻通知门诊(部门)负责人做好接待工作。门诊(部门)负责人在接到汇报后,即刻上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并将检查人员安排至门诊会客室接待。接待中须注意礼节、礼貌。

4. 常务副总经理须做好相关工作安排以应对检查,保障公司声誉不受影响及门诊正常运营。

(十一)校验

1. 总经办负责督促门诊负责人办理门诊校验。

2. 门诊负责人按照政府相关部门的规定做好门诊校验工作。

3.办事人员在校验工作中遇到任何超出个人权限的事情,须立即向总经办汇报。

4. 总经办负责人接到汇报后,依据职能权限处理,超出权限的情况须立即向公司分管领导汇报。

5. 公司分管领导做好协调、处理工作,确保公司利益和声誉。

(十二)媒体采访、暗访

1. 任何员工接到媒体人员采访要求,应礼貌地请来访者到会客室休息,并立即通知门诊(部门)负责人接待。若为电话采访,应将电话转接至门诊(部门)负责人处。

2. 门诊(部门)负责人向采访人简单了解采访的目的、缘由等相关情况,交谈过程中注意语气、说话内容。

3. 门诊(部门)负责人了解采访意图后,应避开采访人后将情况向常务副总经理进行汇报,并根据常务副总经理的工作安排做好媒体采访接待工作。维护公司的利益与声誉。

4. 任何员工一旦发现门诊或公司有人暗访,应即刻将情况向门诊(部门)负责人反映。门诊(部门)负责人即刻将暗访人员情况向常务副总经理汇报,同时告知接诊的医护人员按规定操作,把优质的服务传递给客人,维护公司的形象。在媒体暗访接待中应注意说话的语气与内容。

5. 常务副总经理接到媒体采访或暗访的信息后,应告知门诊(部门)负责人处理方法、注意事项,并视情况决定是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接受采访,以确保公司的形象与利益。

(十三)医闹

1. 门诊或公司一旦发生医闹事件,接待人应立即向门诊(部门)负责人汇报并安排相关人员到相对独立的房间。

2. 门诊(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将情况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进行汇报,并做好安抚工作。

3. 常务副总经理接到汇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事情进行处理,以确保公司的形象与利益。

(十四)其他

1. 各部门、门诊接到政府职能部门了解关于公司投诉事件、门诊情况的电话或接待相关人员时,只需礼貌地请对方与公司相关负责人联系,联系电话为15820421606,胡先生。电话收线后,须在第一时间将情况向常务副总经理胡党力汇报。

2.凡发生本制度中未列明的突发事件,须第一时间向常务副总经理胡党力汇报。

五、处罚

(一)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的失职行为按照《同步齿科员工工作失职问责制》进行处罚。

(二)凡因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失职,造成公司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5万元(含5万元)以上者,当事人除赔偿公司损失外,公司将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

六、本制度自2011年4月2日起生效,2013年3月23日进行第一次修改,修改版于修改之日起生效。

深圳市同步齿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第6篇:突发事件救助、应急处理制度

上海四团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四团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突发事件应急救助、处理报告制度

1. 目的:

为提高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效控制事态的局面,切实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小经济损失,维持公司正常经营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日播公司全体员工及所有驻外机构的员工。 3. 定义:

针对本公司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公司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 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卫生事件和安全事件。 4. 预案管理:

4.1. 本预案由总经办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并按规定报上级相关部门备案。

4.2. 总经办根据公司具体情况,结合日常突发事件应对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5. 组织指挥

5.1.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抢险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组织指挥工作。

组 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 组 员:二级单位负责人

5.2.应急抢险领导小组下设安全保卫组、疏散引导组、后勤保障组、通讯组等4个工作小

组,负责突发事件人员疏散防护的各项应急工作。 5.2.1 应急抢险领导小组职责: 5.2.1.1 负责抢险、应急疏散的总体决策和实施并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预案,采取

相应措施,保证救援、应急疏散工作顺利进行;

5.2.1.2 及时调配疏散、抢险力量,并做好与政府专职应急救援抢险机构的联络、配合

及协调工作;

5.2.1.3 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划定警戒区域,组织疏散区域内的人员和物资,禁止无关

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

5.2.1.4 根据事故程度确定是否对危险源现场实施管制,并控制相应事故造成的伤害;

上海四团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5.2.1.5 组织调配抢险和疏散救生器材等;

5.2.2 安全保卫组职责 5.2.2.1 5.2.2.2 根据事故特点,采用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开展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工作。 抢险过程中首先要注重人员的救援。扑救火灾时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

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战术原则。

5.2.2.3 抢险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对于能迅速控制的险情,要抓住战机,迅速消灭。

对于短时间不能控制的险情,应集中力量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隔离或低害化处理,防止险情进一部扩大,为彻底扑灭险情创造有利条件;

5.2.2.4 在抢险力量较强时,抢险和救人可以同时进行。在抢险力量较弱时,要把疏散

员工放在第一位,安全保卫组可以现场进行分工,主要力量疏散员工,其他人员进行抢险;

5.2.2.5 5.2.2.6 5.2.2.7 在保证险情现场人员安全疏散的前提下,要积极抢救和疏散现场周围的物资; 及时将现场情况向指挥部报告;

做好现场保护,积极协助单位和政府相关机构调查事故原因。

5.2.3 疏散引导组职责 5.2.3.1 5.2.3.2 迅速地、正确地引导员工有序地向安全区域撤离;

做好人员的清点工作,记录所有到达安全区的人员,并根据现场员工名单表、

各宿舍人员登记表,确定事发现场人员名单,判断是否有被困人员,并及时于安全保卫组联络予以救援。

5.2.4 后勤保障组职责

5.5.4.1 为抢险和疏散工作提供和调配抢险器材、救生器材,及相应的破拆和清障工具。 5.5.4.2 为安全防护救护工作以及抢险需要,备好急用车辆,做到随时调动,随时使用; 5.5.4.3 备好临时照明器材。

5.5.4.4 为抢险、疏散工作提供必要用具、用品。

5.5.4.5 对从抢险现场疏散出的员工物品,负责守护和看管。

5.5.4.6 负责物资和医疗卫生的应急保障,以维持正常生活秩序;负责对现场人员进行

紧急救护工作,及时组织救治及护送受伤人员到医疗及机构医治。

5.2.5 通讯组职责 5.2.5.1 保证事故现场与相关部门及应急救援机构的通讯畅通;随时与应急抢险领导小

组、安全保卫组、疏散引导组、后勤保障组、保持通讯联络。

5.2.5.2 认真做好指挥部与各行动组的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联络工作。

上海四团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5.2.6 各行动组的权限和义务 5.2.7.1 5.2.7.2 为了及时抢险和安全疏散的需要,有权破拆相连或相邻的建筑物

在抢险过程中,为了抢险和疏散的需要,若发现门上锁,道堵塞,以及其它影

响抢险工作的障碍物,有权破拆和清除. 5.2.7.3 5.2.7.4 为了抢险和疏散的需要,有权利用现场及周围的一切可利用设施、设备及工具。 各行动组和参加抢险、疏散的人员,必须无条件的听从指挥部的指挥和调动。

5.2.7 突发事件调查。

5.2.7.1 事故调查,做到“三不放过”。 即:灾情原因不清绝不放过、责任者和员工

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良好的改进措施不放过; 5.2.7.2 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应及时组织恢复受事故影响区域的正

常秩序,根据有关规定及上级指令,确定是否恢复生产,同时要积极配合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及处理工作,并整理提交《突发重大事故报告》。

6. 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6.1. 快速反应原则:事故处置要坚持一个“快”字,做到反应快、报告快、处置快。事故

现场发现者迅速报警,应急抢险领导小组成员要尽快到达事故地点。

6.2. 统一指挥原则: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由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内部的统一指挥、

统一调度,保证处置工作的统一高效。

6.3. 协调作战原则:各部门在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各自职责,

相互协作,积极配合,共同做好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

7. 突发事件处理程序:

见附件:《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图》 8.通讯联系:

8.1. 匪警:

110、火警:119 、 医疗急救:120 8.2. 公司电话: 57883232 9. 处罚:

对事故相关责任人依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罚。 10. 附则:

本规定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公司总经办。

第7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1、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部门职责、监测、预警、报告、程序、应急处理等。

2、定期对全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并组织演练。

3、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储备,并进行动态管理。

4、疫情报告。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应听从政府统一指令,服从统一指挥,做好报警、人员疏散及现场抢险等各项工作。

6、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控制、监测和医疗救治工作。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书写完整病历记录,协助转送病人。

7、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8、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应急预案的修订和补充。

第8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

一、卫生院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领导小组,拟订全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协调有关部门处理全乡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认真收集全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及时上报县控中心进行调查核实,同时报告县卫生局卫生应急办及镇政府卫生应急办,配合县疾控中心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核实及处理。

三、健全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

四、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药品、器械等物资的供给和储备。

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演练,每年应根据情况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六、卫生应急办应组织人员主动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后续调查工作,相关科室应积极予以配合。

七、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值班人员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要详细询问疫情和事件发生情况,认做好疫情记录,并立即向分管领导和卫生应急办公室报告。

兴华乡中心卫生院

第9篇: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一、建立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二、建立并坚持晨检制度,做到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提高认识,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教育贯穿在教育之中,结合季节、突发性传染病进行健康教育及宣传。

四、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如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幼儿园保证在第一时间逐级上报,同时积极协助和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救助幼儿,开展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建立并健全幼儿园卫生工作人员通讯联系网,保证节假日期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控工作。

六、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健全并保障人员及物资的配备。

东关幼儿园 2016.8.25

上一篇:司法所法律援助流程图下一篇:街道做好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