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

2022-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

中考英语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记叙文是记人叙事的文章,它主要用于说明事件的时间、地点、起因、过程及结果,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五个“W”(when,where,what,who,why)和一个“H”(how)。记叙文是最普通、最基本的一种文体,也是中考书面表达中最常见的一种命题方式。这种文体题材广泛,选材比较容易,可以记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想到的人物或事情。中考主要考文字提示类记叙文和图画提示类记叙文,相对来说文字提示类记叙文稍难一点。尽管记叙文的难度不是很大,同学们在写作时也容易出现一些错误,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会出现哪些常见的问题。

1. 时态误用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在写作之前没有判断好整篇文章主要用哪种时态。常出现该用一般现在时的用了一般过去时;而该用一般将来时的却用了现在完成时。下面我们以中考题为例来看看我们怎么解决这类问题。

(2015年 新疆自治区)亲爱的同学们,课余时间、周末、假期,你们通常都是怎样度过的呢?请以“My Free Time”为题,写一篇短文。

信息提示:参加运动,强身健体;娱乐活动,放松心情;做家务,帮助父母;课外阅读,开拓视野。

解析:本篇书面表达是一篇记叙文,要求我们根据提示内容写一篇关于业余时间是如何度过的文章。可以写“参加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写“参加娱乐活动,放松心情”;写“帮助父母做家务活”;还可以写“进行课外阅读,开拓自己的阅读视野”。认真审题的学生不难判断出本文应主要用一般现在时,但是我们有时可能在写作前没有好好审题,还没有判断好整篇文章主要用哪种时态就动笔写了,本来应该用一般现在时的却用了一般过去时。如:本想表达“我放学后经常做运动”,应该用一般现在时却写成 “ I usually took/ played sports after school.”一般现在时,主语非第三人称单数,谓语动词用原形就可以,只要把 took/ played 改为 take/ play 就行。把“ I play basketball three times a week. Sports can keep me healthy.” 写成了“I played basketball three times a week. Sports could keep me healthy.”

第二,同学们还会在各种时态的谓语构成上出现表达错误。由于同学们对各种时态谓语部分的构成掌握得不好,常常将所学的各种时态混淆,以致出现如下错误,我们一起用中考真题来分析一下:

(2015年 湖北省襄樊市)做家务是家庭成员的义务。作为家庭成员之一,你一定做过不少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请根据提示写一篇英语短文,讲述一次你做家务或学做家务的经历或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

写作要点提示:你是否喜欢做家务,你常做哪些家务;重点讲述一次你做家务或学做家务的经历或故事(包括起因、过程、结果等);你父母对你所做家务的评价或你个人的收获、感受。

写作要求:短文的内容应包括所提示的要点,语言要流畅,可围绕提示要点适当增加情节,以使短文的意思连贯;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及地名;短文的词数在90词左右。

解析:本篇书面表达是一篇记叙文,要求我们讲述一次自己做家务或者学做家务的经历或故事。根据要点提示可知,本文应以一般过去时为主,有些地方也要用到一般现在时。判断好文章的整体时态后,有时因为我们对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谓语部分的构成不太清楚,会把“I like doing housework in my free time,I often help my mother clean the room and cook dinner on weekends.”写成了 “I am like doing housework in my free time,I am often help my mother clean the room and cook dinner on weekends.”或者写成“I likes doing housework in my free time,I often helps my mother clean the room and cook dinner on weekends.”还会把 “ Last weekend,my mother was very busy,so I cooked dinner for my family. First,I washed the vegetables,then I cut potatoes into pieces.”写成“Last weekend,my mother very busy,so I was cook dinner for my family. First,I was wash the vegetables,then I was cut potatoes into pieces.”

2.汉语式英语

由于受汉语的影响,再加上对英语句子结构掌握得不好,导致同学们常常按汉语的词序来翻译句子,如在书面表达中,我们往往就会出现以下错误:

(2015年 宁夏自治区)假如你是李明,请你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汉语提示,用英语写一篇日记,记述你5月30日参加的一次郊游活动,并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解析:本篇书面表达是一篇提示性记叙文。根据提示,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参加郊游活动的日记,并简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内容包括以下五个要点:郊游活动地点、交通工具、时间、内容和感受。人称以第一人称为主,时态应使用一般过去时。日记属于应用文,应以记叙为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很容易写出汉语式英语,会把“We went to Li Lake by bike in the morning. It is about ten kilometres from my home.”写成“We by bike to Li Lake in the morning. It from my home about ten kilometres.”还会把“We started at nine and arrived at ten in the morning. We spent the whole morning rowing boats on the lake.”写成“We at nine started and at ten arrived. We the whole morning on the lake rowed boats.”这类错误主要是由于我们没有注意英汉语序的差异,再加上对英语句子结构掌握得不好造成的。

3. 逻辑错误

在做书面表达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一拿到考题就慌慌张张地开始写,在写之前没有构思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内容应该略写,哪些内容应该详写,而是一边写一边构思,从而导致整篇文章逻辑不清,层次感不强,甚至不知所云。我们用真题来分析一下:

(2015年 吉林省)回顾三年的初中生活,父母的教诲与支持始终伴你成长,使你进步。那些发生在你与父母之间的故事,看似平淡却值得回味与珍藏。请以“The Story of My Progress”为题,写一篇文章。

解析:本篇书面表达是一篇话题作文,主要写三年的初中生活中,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及父母的哪些教诲陪伴我们成长。写作时,应使用第一人称,描写故事时,用一般过去时;描写一般事实时,用一般现在时。这里要注意的是,必须先构思,要保证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思路要清晰,逻辑性要强。若我们不在动笔之前构思好,而是边写边构思的话,就会导致整篇文章逻辑混乱,语言不流畅,层次感不强,整篇文章就会显得不知所云。

4. 单词拼写错误

由于有些同学平时不注意记忆单词,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所以在文章中常常出现单词拼写错误。还是以真题为例来看看我们会出现哪些拼写错误吧。

(2015年 陕西省)请根据提示内容,以“A visit to _______ ”为题,为学校英文报写一篇短文,叙述你“走亲或访友”的一次经历。

要求:请将短文题目补充完整;参考提示内容,可适当发挥;语句通顺,意思连贯,书写工整;文中不得出现任何真实信息。

提示:When?Whose home?How?What?Your feelings...

解析:本篇书面表达要求我们写一篇记叙“走亲或访友”的一次经历的文章。要按照时间、地点、如何到达和感受来写,并要把题目补充完整。时态用一般过去时。假如题目为“A visit to my friend’s home”,不注意记忆单词的同学会将“I went there by bus.”写成“I want three buy bus.”同学们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went与want不分;there 与three 不分;by 与buy不分。

5. 缺少衔接

有些同学虽然在词汇运用、书面表达方面能够达到基本要求,但由于句子之间没有添加适当的衔接成分,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连贯,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效果。

就拿上面的真题“A visit to my friend’s home”来说, 应该学会运用适当的连词,例如,可用:“It was not far,so I went there on foot.”“We also made some toys with some old clothes. It was not easy,but we tried.”若没有连词so或but,句子之间会缺乏过渡和连贯,表达效果也会差一些。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以上错误,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必须做到:写作前认真审题,确定好整篇文章的时态,并搞清楚各种时态的谓语部分的构成;掌握好英语句子的结构,平时多留意英汉语序的差异;写作之前先构思,做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平时注意单词的记忆与积累,以免出现单词拼写方面的错误;尽量学会运用所学的连词,比如:and, but,though,however,so 等等,使句子之间与段落之间衔接自然,语言流畅。

作者:韩桂英

第2篇: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记叙文概要写作教学设计

摘要:笔者从英语学习活动观出发,探究记叙文概要写作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结合记叙文六要素,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在此基础上形成语言流畅,要点齐全,逻辑合理的概要写作文章。

关键词:概要写作 英语学习活动观 记叙文

1、现存问题

概要写作作为英语核心素养评价方式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一大挑战。现阶段的概要写作,学生出现了对文本理解偏差,无法准确掌握文本信息,使用原句复述等情况。而教师在以往课堂教学中侧重语言知识的教授,缺乏对学生文本解读的引导以及语言综合应用的训练。因而,概要写作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的难题。

2、研究目的和意义

概要写作作为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一种评价方式,能够有效体现学生对所给文本要点、细节以及情感态度的理解。教师在英语学習活动观的指导下,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与延伸,将阅读作为完成其他任务的基础(冀小婷,2018),最后指导学生形成一篇符合要求的概要写作。在此过程中,达到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目的。

3、研究理论依据

概要写作指在阅读后对文本素材进行整体理解和自主归纳,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张庆柳,2018)。即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下运用简洁的语言,使用准确的词汇、短语和恰当的句型概括文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文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培养目的同概要写作考察的能力相契合,因此在概要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文本解读中,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帮助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并梳理、整合,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在一定的语言支撑下,通过应用实践类的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对所掌握的基本信息展开阐释、判断等活动,实现语言知识和文本意义的内化。最后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一篇语言流畅,要点齐全,逻辑合理的概要写作文章,实现学生深度学习以及能力的提升。

4、课例实践

(1)教学背景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材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模块二第三单元Computers中的Workbook阅读篇章The Sporting Robot,文本围绕运动机器人华飞的奥运会经历展开。本节课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本内容,获取华飞的基本信息,了解记叙文的特征,从而学会记叙文概要写作的要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写,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也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具备基础的读写技能及将其归纳总结的能力。

2.学情分析

读写课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只是盲目的读,读后所获信息杂乱无章,面对读后的概要写作任务无从下笔。所以,笔者认为教师要将课程中的每个环节设计得简洁易懂,确保学生能够获取文本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下进行文本深度挖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语言的优化,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可以发现,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记叙文知识,但在语言转化部分,由于语言基础以及思维方式等问题,并不能够写出理想的文章。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此部分为教学难点,要进行详细解说并反复练习以巩固课堂所学。

(2)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

Activity:Lead-in and Warming up

教师以提问的形式,询问什么是概要写作,文章的问题有哪些。

Teacher:①What is a summary writing?

Student 1:It’s a shortened passage about 60words.

Student 2: It retain the key points of the original one.

Student 3: It is restated in your own words.

Student 4: It should be a readable whole.

Teacher: ② What’s the types of literature?

Student 1:Argumentation.

Student 2: Exposition.

Student 3: Narration.

【设计目的】通过提问,引入本课话题,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热身,活跃课堂整体气氛。在此过程中,巩固学生的记叙文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阅读及写作作铺垫。

Step 2:Reading

Activity 1:Read for form and structure

1Which form of the passage The Sporting Robot is?

Student:Narration.

2How many parts can this article be divided into?

Student: 3 parts.

3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very par? Please do the match.

4What are the six factors of Narration?

Student 1: When, where and what.

Student 2: Who, why and how.

【设计目的】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文本文体,结构以及文本大意,为后续的详细阅读作铺垫。

Activity 2: Read for basic information

1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about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Hua Fei

2Why Hua Fei failed to win the game?

Student 1: Programmer fell ill

Student 2: Frightened; no confidence.

Student 3: Parachute problem

3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about the treatment of Hua Fei

4Summary: 6 factors of narration

Who: Hua Fei

When: In the 23rd century

where: 78th and 79th Olympics

What: Win a silver medal; failed

Why: His programmer fell ill; no confidence; parachute problem.

How: Great treatment (new legs and head)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文本详细阅读,找到文本的基本事实信息,完成表格,问答等各种活动,获取文本的基本信息,同时将文本的基本信息进行深度挖掘。

Activity 3:Combine the information and polish

Ways to combine and polish:

1Change the sentence structure

2Use synonyms

3Change the voice

4Combine sentences

5Add linking verb

Sample:

Para1:

Hua Fei is a sporting robot of the 23rd century. He is an expert at high flying exercises. He took part in the 78th Olympics and won a silver medal.

Rewrite Version:

Hua Fei, a sporting robot of the 23rd century, who is good at high flying, got a silver medal in the 78th Olympics.

【设计目的】以课文段落为例,通过多种改写方法,让学生学习语言改写的方式,以供学生模仿,为后续写作活动提供语言支撑。

Step 3: Post-Reading

Activity 1: Writing and Sharing

1Please finish this summary writing and assess your own writing according to the check-list.

Checklist

Do you cover the basic information in this story?

Do you use your own words to restate the story?

Do you use linking verbs to polish your writing? Is it coherent?

2Please share your writing with classmates.

Activity 2: Summary: the steps to write a summary (Narration)

1Read for form and structure.

2Read for basic information (6 factors of narration).

3Rewrite the basic information and polish.

【設计目的】 学生将所获取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和筛选,并结合所学语言转化和润色的方法,完成阅读文本的概要写作。教师对写作步骤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5、教学反思

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对于概要写作仍未形成概念。因此,教学中,笔者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文本解读,培养学生正确的读的过程,为概要写作任务作铺垫。

实践表明,教学中如果能够简洁明了的向学生指出概要写作的注意点,系统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及方法,就能够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实现培养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庆柳.2018.高中英语概要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 2018(18):71-74.

[2]冀小婷.2018.“六要素”整合下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及其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8(19):64-66

作者:蔡惠枫

第3篇:高中生记叙文写作问题分析与写作指导

【摘 要】

记叙文写作考查学生叙述和描写能力,是检测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考查手段。虽然高中生已经学过较多的记叙性文章,也获得一些写作技法的指导;但是在写作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作文能力不强,写出的记叙文不够优秀。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记叙文写作 问题分析 写作指导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抒情等方式为主的一种植根生活的经历与体验且表现生活情感和思考的一种文体。记叙文不仅要结构清晰,内容充实,还要有一定的真挚情感。这是我们学生应该掌握和能够写好的文体,但是我们高中生所写的记叙文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生记叙文写作问题分析

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写人,或是记事,或是写景或状物;我们高中生所写的记叙文较多的是写人记事的。但是,我们学生要么是流水账写作,内容平淡;要么是文体不清,议论抒情比比皆是。

1.结构布局凌乱,少文体意识

记叙文有六要素,在作文具体写作中至少需要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我们学生没有处理好记叙的结构,导致记叙散乱无章。如我们学生在记叙文开头不知道迅速入题,在“美在心中”为题的作文练习中,有学生所写的记叙文开头就是一段议论: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因为一花一木皆有美,无论夏花之绚烂,还是秋叶之静美,都是不同的美,我们感受美需要善于发现和感受,如果我们不用心、不用情,那么,美丽都在别人的心中,我们内心就缺少美。如此议论为哪般?记叙文上来是交代事件缘由,而不是定基调。有的学生在结尾知道照应题目和开头,但是却还是用议论或者抒情结尾。这样,造成文体不清。当然,较多的学生缺少线索,缺少必要的详略;也使得文章结构不够严谨、内容不够集中、中心也很难突出,记叙的人物不够鲜明。

2.记叙重点模糊,缺少典型性

我们的作文是写人记事为主的,但是我们在记人和记事上还是有侧重的。我们是在事件的叙写中刻画人物,但是有的同学写父爱,过多的将事件来龙去脉写的详细,结果冲淡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如“感动”为题的一篇习作,写作者本想通过父亲的那种不张扬的爱来表现父爱,结果大段写父亲做的早饭多难吃,还逼着自己吃,导致父子之间的争吵,自己带着气上学,早读课下却看见父亲提出买来的早点站在门口。这样,先抑后扬写法运用的比较糟糕,父亲的形象和性格前后变化太大,显得别扭。其实,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在开头结尾都重在写人,并且记事是为记人服务的,是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当然,学生写的事情缺少典型性,高中生了写老师都是小学初中的,写生活感受都是小学生时候自己犯错改错,少有贴近时代和高中生的生活气息。

另外,我们的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缺少生动的细节和灵活多样的叙事方法。当然,语言表达乏力,表达情感不够深刻也是重要原因。

二、针对问题有效指导提升记叙能力

我们学生记叙文写不好,一方面是没有很好的知识储备,也就是没有重视生活感受和体悟;再就是在没有审清题目的前提下就匆匆写作,没有构思好匆匆下笔,导致所学的记叙文没有较高的质量。

1.提高审题能力写作立意精准起来

我们江苏高考的作文一般都是新材料作文,我们能够写好记叙文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审好题目。如2015年江苏高考卷是关于智慧的材料作文看上去审题没有多少难度,但是有学生竟然立意为“爱国是智慧”,这样的文题不是很好的记叙文的题目,而且即使写也将爱国作为重点了,偏离材料主旨。我们要提升学生审题能力和精准立意的能力。还要在拟题之后,审体裁、审范围、审题眼、审人称等,在写作之初要精心谋划,思考布局。如“变化在我身边”这个题目,先要明确写作重点是“变化”,那么,是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影响,这会是一件什么的样的事情?其次,变化在“我”的身边,那么,变化不是我的变化,但是和“我”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这种变化可能是因我而起,我做了什么而使得周围发生了变化;最后这篇文章写作应该是我的变化改变了周围的人和氛围,相对而言,写我身边、周围的变化是重点。

2.精心选择提炼素材让内容充实起来

写好作文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记叙内容即素材很重要。我们学生不知道留意生活,不懂得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合理表述和内涵意义的挖掘。如写“困惑”为题的作文,我们较多学生会写学习上遇到困惑,这是大路货,大家都写,高下一比较就明显了;也难有新意。我在讲评指导中,就让学生思考除了学习之外有什么困惑或者遇到什么难题。如班干可以写班级管理中管理班级的困惑。修改后,团委书记就写了一次班主任安排收钱结果最后少了20多元钱,是自己贴,还是用班费,班主任没有明确自己很困惑。这样的素材不是每个学生都遇到的,如果这位同学能够合理组织内容和语言,我想是一篇很能反映学生真实生活和情感的记叙文。

另外,我们还要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和中心凸显的方法。如记叙文写作要重视结构,即良好的运用“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方法。如一篇“美在心中”为题的作文,学生在第一段写到“君子兰不曾开花,父亲买来一盆君子兰却邀我一同养花。”这样,简短的开头就让我们知道这篇文章的写作内容,也生出阅读兴趣。

总之,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要让学生形成文体意识,能够秉承化叙述为描写,能够让叙述方法多样起来,使得文章灵动有新意。只要重视指导,加强学生修改和反思的能力,在不断训练中提升一定能够写出优秀的记叙文。

【参考文献】

【1】储艳.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15(04)

【2】陈刚. 浅谈高中记叙文写作策略【J】.课外语文,2015(16)

作者:陆飞燕

第4篇:初中英语作文-记叙文写作要点

美联英语提供:初中英语作文-记叙文写作要点

英语作文中英语的记叙文一般都是用的第一或第三人称来叙述的。用第一称的好处是由作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益处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经由过程“我”来告诉给读者。

英语作文在记叙文中,记和叙二者都离不开动词。所以动词使用率最高,且富于变化。这是英语记叙文区别于汉语记叙文的关键之处。英语写作的美妙之处就在于这些动词时态的转变,这就是这一点才使得叙述具有鲜活的动态感、层次的条理感和形象的立体感。

初中英语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

记叙文是记人叙事的文章,它主若是用于声名事务的时刻、布景、原由、过程及结不美观,即我们凡是所说的五个" W "( what, who, when, where, why )和一个" H "( how )。记叙文的重点在于"述说"和"描写",是以一篇好的记叙文要论说条理清嚣张,描写活跃形象。下面就谈谈英语记叙文的特点和写好记叙文的根基体例。

一、记叙文的特点

二、写好记叙文的根基体例

1、头绪分明,脉络清嚣张

2、凸起中心,详略适当

3、用活说话,正确活跃。记叙文要器具体的事务和活跃的说话对人、事、物加以论说。一篇好的记叙文的说话既要切确、活跃,又要默示力强,这样才能把人、事描写得具体活跃,其可读性才强。

总之,在写英语作文时,就要刻苦学习,下苦工去写,认真选材,要符合中心。开头要开门见山的点题,这样写作文不容易走题,要按照记叙文的三部分去写,写出的文章结构紧凑,语言优美,中心明确,你们要好好的学习呀,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美联英语:

第5篇:浅谈初中英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 何凤【专题名称】中学外语教与学 【专 题 号】G381 【复印期号】2007年03期

【原文出处】《教学月刊:中学版》(杭州)2006年11上期第18~19页

【作者简介】何凤 浙江宁波市北仑区白峰中学,315813

记叙文写作是书面表达的关键,在初中英语书面表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最基本、最常见、最重要的书面表达形式。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要重点抓好记叙文写作教学。

一、帮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体裁格式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也是英语作文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文体。一般说来,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六要素。记叙文的重点在于“述说”和“描写”,一篇记叙文只要把这些要素写清楚,文章就会内容具体、眉目清晰、中心意思明确。写人时,要注意介绍人物的身世、经历和事迹等;叙事时,要写清事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等。

二、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一)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

(二)时态

记叙文一般分为事实记叙文和想象记叙文。事实记叙文是写已发生的真实事情,常用一般过去时;想象记叙文是写虚拟的故事,常用一般现在时及将来时。

(三)叙述顺序

初中记叙文写作最常用的叙述顺序有以下几种:1.以时间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展开;2.以地点为线索,以地点的转移为顺序展开;3.以事件发展的过程为线索或以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展开。

(四)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

(五)叙述与对话

引用故事情节中主要人物的对话是记叙文提高表现力的一种好方法。适当地用直接引语代替间接的主观叙述,可以客观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和心理状态,使记叙生动、有趣,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具体。

三、采取多样化的写作训练途径

抓好记叙文写作教学,加强记叙文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使他们掌握简单实用的写作方法,与其他的写作体裁融会贯通,在以后的书面表达中能够游刃有余。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训练写作形式的多样化。

(一)仿写

仿写是初中生的一种主要写作形式。它不是机械的语言形式的练习,而是以教材为蓝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所进行的较自由的书面表达练习。仿写前要从时态选定、句型预设、内容选材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辅导,让学生明白模仿什么,怎样模仿。在模仿写作中,格式、构思、表达方式等均可模仿,但必须要求学生灵活变通,切忌生搬硬套。语句要通顺,要符合英语表达方式。初中教材中有大量的素材可供学生进行记叙文仿写练习。如学了JEFC Book 2B Lesson 100后,可以要求学生模仿第三部分的短文内容和时态,写一篇描述交通事故的记叙文。故事主人公可以是第一人称也可以是第三人称,故事的结尾可以加以评论。这样的练习方式既能锻炼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又能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二)改写

改写,即对目标材料的文体、句式等进行改编的一种训练方式。无论是改人称、改时态,还是改对话材料为叙述性文字,都既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还能起到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初中阶段常见的是把对话改写成记叙文。如在教学 JEFC Book 3 Lesson 40时,可以要求学生以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为线索来展开叙述,把第二部分对话改为记叙文。文章开头部分已给出:“Last Saturday afternoon, Wei Hua and her classmates were visiting the History Museum…”这样,学生在操练听、说、读后,通过写来巩固学到的知识,实现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转变。这类训练适合在课堂内听说训练后及时进行,这有利于及时巩固,强化记忆,又能加深印象,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书面叙事能力,促使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以及确定文章主题、选择材料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图画形象直观,通过一幅或多幅图画提供的信息反映某一主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练习记叙文的好材料。如JEFC Book 3 Workbook Lesson 12中的第4题。这是一个虚拟的故事,可以用现在时态叙述。为了避免学生无话可说,应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细节,从周围环境和人物表情入手,分析其心理活动,加以想象、扩展、补充,并从正在发生的事情中挖掘其内在信息。又如JEFC Book 3 Workbook Lesson 24中的第7题。此题共有六幅图画,学生似乎不愁没话可写。但随着学习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教师应适当点拨,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来叙述图画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引用故事情节中主要人物的对话,客观生动地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同时,表达内容应连贯、完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过渡要自然。

(四)根据表格提示写作

在“Co for it”教材中有相当丰富的表格资源。表格中给出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主要内容,为记叙文写作教学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如在教学“Go fo it”七年级下册Unit 10 Section A 2b时,学生在做完听力练习、完成了表格并口头操练完毕后,即可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写一篇不少于50词的记叙文来叙述Nancy,Kevin和Julie是怎么度过假期的。要求学生以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或以事件发展的过程为线索展开叙述。写作时可适当增加内容,对文章加以扩展。

(五)根据要点提示写作

根据要点提示写作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式。此类题目用英语或汉语给出要点,并提出写作要求。如: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短文。1.昨天方老师带我们到飞云山野餐。2.清早在校门口集合,乘公共汽车前往。3.自带食物饮料。要求:主题明确,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无明显错误;词数在70- 80个。在这类写作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看清楚题目要求,确定人称、时态和中心思想,灵活使用恰当的连词,写出合乎逻辑、语句通顺的文章。注意不要逐句翻译,不要遗漏其中的要点。这类题目叙述作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应当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

四、结束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记叙文写作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它涉及学习者词汇的积累、句型的熟练、语法知识和篇章结构的掌握、阅读量的大小、对中外文化的了解程度等因素。而且,要加强写作意识,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在平时必须把写作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即把写作教学与词汇、句型、语法教学以及课文内容篇章结构的分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地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的写作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有质的飞跃。只有这样,学生在考试中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思如泉涌,下笔有神。^

第6篇: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记叙文?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分类

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五、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叫顺序。顺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材料的方法。应做到层次明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要注意做好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工作。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写在后面,这种写法叫倒叙。倒叙方法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文章平铺有叙,能使结构富于变化,引人入胜。运用倒叙的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在倒叙与顺序相接的地方把时间交代清楚,要有必要的交代语句,使读者觉得头绪清楚。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叙部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得当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逼真,叙述内容更详尽易理解。 (4)补叙

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简称“补笔”,它可以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六、记叙文的中心

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反映的范围,是文章的内容。中心是全部材料所表现的主旨。中心必须借材料来体现,材料必须通过中心来组织,材料是受中心支配的,为中心服务的。而离开材料,中心是无法单独存在的;离开中心,材料仅仅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素材,不能算作一篇文章。中心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生活实践中,从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提炼时要求中心思想积极、集中、深刻。

七、材料的选择

在一篇记叙文中,不要对所有的人物或事件都平均用力一一写来。也就是说,记叙应当有详有略。一般地说,记叙文的开头、结尾部分较简略,而中间部分较详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出身来历等叙述较简略,而对其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或事件的具体经过等描写较详细;对不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时比较简略,而对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表达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则比较详细。就人物而言,详写的是其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就事件而言,详写的是具体的经过。一人几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件事,略写其他;几人做一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人而略写其他。这样,才能详略得当平中有奇,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八、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 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 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 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的运用应做到以下两点:

1、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写记叙文应有一个最起码的认识,就是文章的叙述性要强,叙述能力要高,这种叙述不能是平铺直叙的,不能是干涩无味的,也不能是直白空洞的,应学会完整生动的叙述。

描写对于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来说,主要指肖像要神似,动作应传神,心理需真挚,语言必个性;对于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来说,则离不开场面描写;而对于所有的记叙文体来说,细节描写用的好,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多种表达方式应综合使用

正如上文所言,运用具体、详实、生动的记叙能给人以鲜明的形象,但在记叙文中,只有记叙描写而没有议论、抒情,文章的中心就无法突出,具体内容也显得苍白,所以揭示事物的深刻内涵就十分重要。这时议论抒情就可粉墨登场了。

七、

九、记叙文的线索

1、什么是线索?

线索就是记叙文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文中的场景、人物、事件、情感、思想等连接起来,形成贯穿全文的整体。一般一篇文章一条线索,也有多条的:主线和副线,明线和暗线等。写作记叙文,往往先确定线索。

2、记叙文安排线索的几种方法

A、 事物线,以某一贯穿始终的物品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如《倚天屠龙》、《一双绣花鞋》、《项链》、《党员登记表》。

B、事件线,以事件的发展经过为贯 穿全文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如《杜十娘怒沉百宝 箱》《武二郎醉打蒋门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C、人物活动线,以某时某地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主来贯穿全文。如《雷雨》、《包身工》、《茶馆》、《荷花淀》。

D、人物感情线,以人物的情感发展变化为主来组织材料贯穿全文。如《藤野先生》、《琐忆》、《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一)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四)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

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五)渲染。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隐晦、严寒、寂静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条、没有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

(六)白描。简练、质朴、轻捷、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它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这就是白描的写法,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

第7篇: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写作

一、要做到: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第四,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二、常见的问题:

1.故事老套陈旧;

2.塑造的人物过于模式化;

3.写作技巧有待提高。(1)缺乏对人物的描写,使人物显得干瘪。(2)叙述太过平淡,不带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作品是没有办法感动别人的。(3)表达方式太单调,只有平板的叙述,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

三、提高记叙文写作的步骤:

第一步:课外的功夫

1. 观察生活,用心体会。

2. 随身携带笔记本,不错过任何一个小小的灵感,任何一个感动你,让你震惊的瞬间。

3. 从阅读中模仿人物的刻画,从阅读中汲取材料。

第二步:确定好中心

写人通常都是为了表现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更深入,可能是为了赞颂或者批判这个人,表达对这个人的怀念;又或许,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描写,来以小见大地反映社会背景,比如说《孔乙己》就是这样。因此,我们写人的记叙文可以确立这样几个中心:

1、单纯表现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赞颂或批判这个人的品质特征;

3、通过回忆“我”与这个人的交往,表达“我”对他的怀念;

4、通过对某个特定人的描写,来表现这个社会上和他具有同样的特征的一群人,反映一个社会背景。

第三步,确定几个人,几件事

写人记叙文可分为写单个人、写两个人和写群体的。写单个人可以“以一事写一人”或“以多事写一人”。写群体的文章就像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实际上是写一个团体的共性,但不主张大家写群体。其余的几种模式是各有千秋的,也有其要注意的重点。

(1)一事一人

这样的记叙文通过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要求事情具体、生动,因此我们要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的最典型的事件,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能使自己感动的事情来写,要求这个事件表现的是这个人物最典型的特征,或者这个人的多个特征在这个事件中慢慢呈现出来。就好像,我们摄影的时候,镜头慢慢推进,人物在叙述的过程中慢慢丰满起来。

(2)多事一人

初中记叙文要求的字数是600字,因此我们用多事写一人,也是有限制的,通常是两三事,如若超过四五事,那么这样的文章就让人生厌了,因为写的事情太多,只能匆忙一笔带过。这样的文章要求详略得当,段落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写多事通常也就代表着多角度,

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的几个特征;当然,并不排除用相互联系的几件事情来写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典型性格

(3)两人文章

通常都是为了体现两人之间的某种情谊或人物间的新型关系,写这类文章之前要弄清两人之间的联系和主次地位,意识到两个人物之间应相互映衬,相互影响。

我们谈到这个步骤是因为只有确定了要写几个人,怎样写,知道写的重点应该是什么,才方便我们真正动笔的时候有备无患。

第四步:审题

正确的审题应该做到三点:

1、看题目要求是写人还是写事,如果是要求写人的文章,叙述的重点就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人物;如果是写事的文章,人只是其中的主角,主要是通过整个完整的事件来突出主题。

2、看题目限定的范围。在题目中也许已经限定了写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人。如《我的辅导员》就限定了必须使用第一人称;有的在材料中要求写你身边的人;有的材料要求写在学校和在家里,一个人的不同表现;有的题目是《爸爸变了》就要求你写以前和现在爸爸的不同样貌。

3、看题目有没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指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比如说一篇文章叫做《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你不可以大量笔墨来写我多么崇拜这个人,喜欢和崇拜是不同的情感。《奶奶的微笑》题眼在于微笑。

第五步:拟题

一般来说鲜明的要求写人的记叙文都已经给出题目,大部分是命题或者半命题,当然也存在让你拟题的可能。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拟一个好题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怎样拟好写人记叙文的题目呢?

1、通常我们以写的人为题,这样可以一目了然让人了解你是在写人,在题目中,也可以加入一些修饰语,把这个人的主要特征写入,如《可爱的老爸》;或者把我对一个人的情感写入《难忘的他》,这里面“我”基本上是不对人物进行议论的。

2、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你对这个人的主观感受,可以在题目中表现,用上“我最尊敬的„„”,“让我感动的一个人”等。

3、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一个人的变化过程,你可以写“他变了”,“张小宝新记”、“浪子回头金不换”等。

4、如果你强调两者的关系和交往,可以写“一起走过的日子”,“最好的朋友”、“永远难忘的情谊”等。

人物角度的作文题形式多样,除常见的直言式外,还有比喻式:如《我身边的雷锋》;倾诉式:《老师,您听我说——》;赞叹式:《他是好样的》;陈述式,如《我最了解他》等。

第六步:选材

在上篇中我们提到了同学们在选材的普遍问题,可以说选材是写人记叙文的一个坎儿,很多同学就摔倒在这里了,我们说选材创新不能只是塑造完美的人物,当然也要注意选材创新不等于描写社会阴暗面,总体来说,我们的文章都是要积极向上的。审卷老师讨厌那种大而空,而且不切生活实际的材料,如写父亲冒风雪骑着自行车送我去医院,这样的事情发生在21世纪几乎是不太可能,打的已经变得非常便利了。那么,我们怎样选材呢?

1、写生活的小细节。要写父母,其实是最容易的,每天生活在一起,注意一下生活的细节就可以找到无穷的材料,爸爸每天等你自习回家做夜宵,或者为了你改掉了一个怀毛病;妈妈有时候很唠叨,可是和你却情同姐妹。看似不经意的东西,其实已经包含着爸爸妈

妈的爱在里头了。不论写谁,我们都可以考虑从一些生活小细节入手,然后扩大加以描写。

2、以写人反映时代新风貌,要写一个人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请摆脱陈旧的套数,要明白,时代日新月异,每天都出现新人新事,比较于自己小的时候,身边的人从各方面是不是也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比如说竞争意识变强后,人怎么变化了。

3、写某个具体时期或者某个具体地点的人,在特殊时期的人,常常会表现出特殊的状态,如非典时期,你身边的人怎样表现的?在不同的社会地点,一般人们表现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家的和在办公室的爸爸一定看起来很不一样。

第七步:结构

怎样给一篇文章搭上一个好的框架,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要怎样写,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确定了我们在开头、主体和结尾分别应该写什么。写人记叙文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

1.引入:人物外貌描写+点明题旨;

2.蓄势:从不同的角度选取;

3.揭题:详写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内涵的一件事;

4.点化:紧扣题旨或议论或抒情。

四、人物描写

人物是写人记叙文的重点,写人记叙文的目的就是要写出个性鲜明的人物,怎样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怎样让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动人心弦呢?每个人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语言、行动,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因此写人第一宝典就是描写。

人物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第一、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进行外貌描写有几大技巧:

1、简笔勾勒特征;

2、运用修辞手法;

3、寄托作者爱憎;

4、一人几幅肖像;

肖像描要注意两点:

一、肖像描写不是说把一个人,从眼睛写到鼻子,从鼻子写到嘴巴,从嘴巴写到耳朵,从耳朵写到头发,从脸写到身材。通常我们只是选取这个人的外表上一个最最鲜明的部分进行特写,比如说,写眼睛,鲁迅说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我们不是说都要写眼睛,而是说鲁迅用了“画”这个字,强调对人外貌最具有特征的部分的特写,通常写人的外表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性格服务的。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 "花白的头发"(表现其悲惨的命运);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重点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二、肖像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通常外表和人物性格的反差可以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说:《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美丽俊俏,却心狠手辣。

第二、通过人的语言来写人。

1.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鲁迅先生指出:“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

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如《孔乙己》当中的孔乙己总是“之乎者也”,在文章当中描写一个农民说的道理,言语一般都是朴实的,如果你写得文绉绉的,显然就脱离了生活实际。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孔乙己说的话就处处表现出了他的酸腐气。 第

三、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和性格的表现,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谋略的机智和武艺的高强在描写人物行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第四、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等。

不是每篇文章都适合出现心理活动的,我们在写心理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

一、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才会产生的心理活动,记得《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本来寒冷的冬天,卖炭翁纵然身上衣衫单薄,为了卖炭只能希望天更冷一些。

二、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第

五、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茅盾也认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因此写人的记叙文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两类:

(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抓住景物特征描写。

2、要选好写景的角度。

3、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应该有意识地把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4、可以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5、自然景色可以暗喻某种社会环境,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社会环境描写应该注意几点:

1、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我们所处的时代常常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

很多典型的世纪新人,新新人类,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产生的。

2、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鲁迅在写《祝福》时,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鲁镇的风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我们讲述了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能够善用我们的这几种描写方法,我们笔下的人物一定可以从干瘪逐渐丰富,跃然纸上的。

第8篇: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二)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三)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四)写法上,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在这里强调一定的细节描写

(五)语文表达差

1.对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语文基础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一)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 个生活片断。

(二)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猪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我们学写记叙文必须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表达与语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鉴与改造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

注:

一、对人物描写观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

例如“他的 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郭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 “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郭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郭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郭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 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 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最好让你所写的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例如《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张校长,“星期六上午我们也得上课。早晨, 我早早来到教室,刚脱下外衣,就冷得打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教室里暖气热吗?‟那么亲切 。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张校长。她走到暖气前,摸了摸,摇摇头,显出几分焦急和不安……快上课了,张校长 又来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 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然后用手扶了一下眼镜,到别的班去了。”这篇作文,注意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 ,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三、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 其中的一两个。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 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一字之争》,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贺知章的诗《 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衰”字读成“cuī”了。 罗飞雪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 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他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 有查到。罗飞雪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 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 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高兴地叫起来,说这里就是读(cuī),“爸爸错怪你了,向你 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工程师,知识渊博,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 爸爸。”

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四、片断写作训练

怎样写好片断呢?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例如《街头见闻》,全文是这样的: 今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看上去只有

六、七岁,红润的脸庞上,有一双 明亮的小圆眼睛,翘着小鼻子,穿着一件花毛衣。她手里拿着一封信,蹦蹦跳跳地跑到邮筒前,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她踮着脚尖,刚要投入,忽地又把手缩了回来,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而后,她又踮起脚,当她 再一次投放的时候,她又犹豫了。接着,她又把信很快地抽了回来,在信封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才投进信筒 。之后,才蹦蹦跳跳地跑远了,一个小花点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我猜测着,她的信是寄给谁的呢?但我深信,无论是寄给她远在外地的父母,寄给抚养她长大的奶奶,还 是寄给她的伙伴,她的真挚的感情,都会使那个人感动的。她不是把我这个与她素不相识的姐姐都给感动了吗 ?

这篇片断把小女孩投信时,那欲投又舍不得投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小女孩纯真的感情,着实令 人感动。这个小片断虽不足四百字,却像一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颇有感染力。

第9篇:初中记叙文写作教案

1、导入

(1)明确“记叙”(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记叙文的理解来描述记叙文的内涵)

记叙文:记叙文是文体的一种。是运用语言文字将关于人或不关于人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发生的前因,经过,结果描述出来。在该叙述过程中包含了叙述者对该事件或现象的理解和情感。

(2)生活处处有“记叙”

(举例)《新闻联播》是学习写记叙文最好的教材。《新闻联播》对每个事件的报道在技

术层面上非常好。

2、介绍记叙文的文体构成要素(可与学生进行讨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

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

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

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

3、如何运用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写一片好的记叙文 (1)、先欣赏一篇文章

此时此刻,我已不能压抑我心中的喜悦,不知道今天妈妈爸爸会送给我什么礼物。放学后,我背起书包一溜烟地冲回了家。来到家门口,我本想拿起钥匙打开门。如果爸爸妈妈提前回了,在家里摆了个大蛋糕,桌子上有好多好多礼物。就想给我个大惊喜。我这样开门,万一搅了局,可怎么办?虽知道这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机会。但我还是把钥匙拿回了衣袋。郑作其事地敲着门,说说:“妈妈,我回来了。”过了会儿没有动静,可能他们还忙着收起礼物吧,我整了整衣领,又敲了敲,不知过了多久,我才醒悟过来,这只是我的一个幻想。我无力地打开了门,坐在了沙发上,望了望钟,才6点,早在学校就把作业写完了的我现在不知要干什么,不禁仰天长叹:“无聊啊!”

一阵声音把我从无聊中拉了回来,呀!是不是妈妈爸爸回来了,才不是呢,是我这不争气的肚子。好吧,今天我这“寿星”也来大干一场。说不定,爸妈还会夸奖我,想着便冲进厨房,把门一关:油炸声,油烟机声,咳嗽声,锅铲声,一时其发。望着这好不容易炒出的饭菜,我有点伤心,都七点了。怎么他们还没回,对平时来讲,打110报警失踪都不足为奇。更何况,今天是他们女儿的生日。我慢慢地拔通了电话:“喂?”听到妈妈的声音,可真开心!“妈妈„„”我还没讲完,里面传来了妈妈急切的声音:“女儿,我现在还在厂里,今天要加班,爸爸出差了,你自已搞饭吃,啊!对了,今天是你的生日,爸爸妈妈祝你生日快乐!”

我没什么好讲的,双方都挂了电话。今天的菜,不知怎么的无论放多少的蚝油,都没有味道。要睡觉了我拖着拖鞋一路拖到房间,突然有个念头,不如钻进被窝里大哭一场。但那泪水是咸的,还是没有味道呢?我坐在床边,掀开被子,突然看见里面有一个盒子。,上面写着:生日快乐。里面还有一个图画册,十分地漂亮,上面署名:爸爸妈妈送,琳收。这时,带着咸味的泪水终于涌了出来。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你的时候,请拿出你的手,摸摸你的左心房,是谁给了你心脏的跳动。 (2)、通过对上文的阅读,(和同学讨论)概括上述记叙文较突出的地方: A、留心观察,注意积累生活素材。 B、把事件、人物要写得具体典型。

C、材料详略得当具有典型性,最能表现文章主旨。 D、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升华主题。

E、写完以后多读几遍,用自己的阅读感受来检验语言是否通顺畅达。 (3)、(讨论)明确好的记叙文应该具备的艺术特征: A:人物事件要典型 B:叙事详略要得当 C:叙事曲折有层次 D:感情升华要到位

(4)、在理解了记叙文的文体特点与艺术特征后,进行写作实践。介绍相关写作技巧。

(提问)如何将记叙文写好?(答)在这里是有技法的。 如:叙述方法(顺序、倒叙、插叙)

细节描写 修辞的使用

语言运用(新闻联播的语言很干净,没有一句废话) 议论抒情感情的控制

上一篇:春运坐火车下一篇:安全教活动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