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控护士岗位职责

2022-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质控护士岗位职责

精神科护士长夜查房质控分析及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护士长的夜班查房工作展开质控探讨,并指出相应规范管理办法。方法: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精神科的夜班查房和有关医护管理工作为探究对象,抽取当中249次护士长夜班查房质控巡查结果展开集中研究,在提出夜查房护理缺陷的同时,总结相应的规范化处理办法。结果:经评估护士长夜间质控巡查记录,此次质控调研活动中共计29次出现护理缺陷或不当问题,占比11.65%(29/249)。结论:护士长强化夜间精神科病房的质控巡查管理力度,有助提升夜间值班护理的总体服务质量。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长;夜班查房;质控管理

夜间时段的巡查护理工作关乎精神科病房内病人的安全性,伴随夜班护士制度的逐步更新完善,本院精神科越发注重提升夜班护士的医护与巡查管理质量[1]。本文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精神科的夜班查房和有关医护管理工作为探究对象,抽取当中249次护士长夜班查房质控巡查结果展开集中研究,并在提出夜查房护理缺陷的同时,归纳出相应的规范化处理办法,现将本调研内容作以下陈述: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精神科的夜班查房和有关医护管理工作为探究对象,主要评估当中249次护士长夜班查房质控巡查结果,护士长自定质控巡查的时间,并对夜班护理出现或潜在质量缺陷实施纠正处理,结合护士长夜班查房的各方面记录问题开展整合研讨。

1.2调研方法

护士长夜间时段的查房管理以单独巡查或两人联合巡查形式为主,且不定时地开展各班次各岗位夜间护士的质控巡查,并详尽记录下精神科病区、值班时间、巡查病例数、值班护士姓名及其各种护理中存在或潜在的不当问题。夜间巡查内容涉及:精神科病房管理、一般性护理、消毒区隔离、遵医嘱处理、视查病人病情、记录病人睡眠、在岗具体职责、外表仪态等。

1.3统计学数据处理研究

运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护士长夜班质控管理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x?±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

2.结果

经评估护士长夜间质控巡查记录,统计整合出249次查房结果中护理缺陷及有关问题,此次质控调研活动中共计29次出现护理缺陷或不当问题,占比11.65%。具体数據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3.1护士长夜间质控巡查管理中出现的护理不当问题

由于精神科接收并行治疗的病人多属思维紊乱者,其日常行为时常不受正常意识支配,一些病人可能存在自残、自损方面的倾向问题[2]。为此,精神科夜间值班护士需格外注重病人于夜间的病征起伏状况,以防诱发较严重的医护事故后果。此次质控调研活动中共计29次出现护理缺陷或不当问题,表现为一般性护理、精神科病房管理、视查病人病情、消毒区隔离、记录病人睡眠等多个方面。例如,病人穿着外衣、外裤入睡;护士没有帮助病人铺盖好棉被;病人保护带束缚得过紧;精神痴呆者尿床后没有及时替换受污床单;病房内摆放的物件杂乱;病室地面有水渍或有明显垃圾;病人卧床吸烟;各岗护士没有熟练掌控各病室病人的疾病状况;不了解新病人具体病情;消毒区内的医护物品超出使用期;浸泡器物的操作不当;遵医处理之后不签名;医嘱记录单的填写内容有错误;巡视病人睡眠情况后不做记录;巡视后再补填记录;在岗状态不佳;出现迟到或早退现象等。

3.2提升夜班护士医护与巡查管理质量的解决办法

3.2.1进一步强化护士长夜间巡查实行强度

护士长在精神科护理部中属管理层人员,其重点作用在于:及时调动各岗护士积极参与到各环节医护事务当中,使夜间护理及质控管理的效果得以提升。在夜间查房期间,护士长重点视察各个岗位护士的具体职责实践情况,并有效纠正查房流程中暴露的不当问题,然后将其反馈给当天值班的护士,协助当值护士妥善处理有关问题,谨防护理偏差持续进展[3]。

3.2.2注重提升一般性夜间护理实施质量

护士长于夜间质控巡查时,需将检查重点落实到一般性夜间护理具体操作上,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情起伏大、新入院病人等方面的夜间监护工作更需提高关注度。对于一些自控力偏低病人,强化其夜间防护力度,积极提升夜间护士对精神科病房、一般性护理等的岗位重视程度,使夜间护理的整体实施成效得到提高[4]。

3.2.3注重各岗护士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

开展各岗护士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时,以新护士、工作年限不长的护士为关键对象,强化这些护士的技能操作质量,积极传授夜间监护工作经验,实现继续护理教育的落实效果。

3.2.4坚持法制教育活动的积极开展

各岗护士法律方面意识的提升关乎其日常护理活动的质量情况,护士长除了纠正夜间护士的技能操作问题外,还需着重强调护士的监护责任心,将护理职责及工作制度意识强化于每位护士的工作思想当中,使精神科全体护士的工作风貌得以较快改善。同时强化夜间值班护士的内部管理力度,护士长安排下级人员参与到医疗法规、法律的教育活动中,注重增强护理安全教育工作,以规避夜间护理差错事件的人员管理因素[5]。

【参考文献】

[1]周玉娟,何玉兰,唐宁,等.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对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4):95-96.

[2]王正华,张光华.主任、护士长联合夜查房在精神科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4):179-179,180.

[3]王韵,陈俊,陈静,等.案例和问题为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查房模式与传统教学查房模式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66-168.

[4]洪霞,赵晓晖,曾平,等.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联络会诊精神医学服务模式探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5,(2):103-107.

[5]曾钢,林建葵,孙彬,等.改良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精神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2):4056-4060.

作者:方军

第2篇:探索品管圈在病区质控护士医保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索品管圈在病区质控护士医保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由7个病区质控护士组成品管圈,分析医保管理缺陷的原因,通过品管圈活动进行自我和相互启发,形成相应的医保管理共识。结果:住院病人回访医保满意率由87%降至95%(P<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到病区质控护士医保管理中,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医保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医保管理水平,为参保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医保管理;医保回访满意率;患者满意度

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扩大,逐渐改变了医方在医疗服务、医疗质量以及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的主导局面。如何创新医保管理模式,合理控制医保费用,减少医保管理缺陷,降低患者医保管理投诉,提升医保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已成为病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院自2011年针对出院病人医保管理回访满意率偏低的情况,病区质控护士自发组成小团体,应用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1]的品管圈 (QCC: Quality Control Circle)管理模式,通过汇总分析存在的医保管理问题,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逐渐形成医保管理相应对策,达到改善医保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圈员7名,其中病区护士长2名,病区质控护士5名。推荐专业能力强的护士长担任圈长。

1.2 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17例医保投诉和500名出院病人医保管理回访中反映的问题,通过特性要因图(又称鱼骨图)[2],进行原因分析。17起投诉中,因医务人员医保政策宣传、制度沟通不到位的8例,占47.1%;患者对医保政策掌握不全面而引发误会等投诉的4例,占23.5%;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因重复计费、超额计费等3例,占17.6%;检查、治疗、用药不合理的4例,占23.5%。500名出院病人医保管理回访中反映存在医保管理问题的有42名,占出院病人的8.4%;反映问题有67项次,其中认为医疗费用偏高的有21项次;认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偏低的有19项次;认为存在医疗自负费用沟通、告知不到位的有8项次,认为医务人员责任性不强引起的有4例;认为存在不合理检查、治疗、用药的有12项次。

首先通过品管圈活动,结合医保管理投诉和出院病人回访情况,提出五个医保管理需改善、提高的命题,返回病区在医生、护士中展开讨论,最终筛选出“学习宣传医保政策,树立患者第一理念,提升医保管理水平”的品管圈活动主题。

每月组织1—2次品管圈活动,1、每次活动,围绕每次活动设定1—2个医保管理命题,品管圈活动通过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形成相应的管理共识,再带回病区,在护士中展开自我管理大讨论。2、将经自我管理大讨论的医保管理共识,逐项形成管理措施,并在科室逐项推行,在推行中寻找不足。3、及时反馈具体措施推行的实效,并提出整改、完善意见,持续改进。

2 结果

通过半年的质控护士品管圈活动,展开讨论并最终形成医保管理共识的五条,2011年7月至12月医保管理投诉8起,比上半年下降9起例,下降52.9%;回访2011年7月至12月500名出院病人医保满意度,反映医保问题的有31项次,比上半年下降53.7%。

3 讨论

病区质控护士通过品管圈活动,创新医保管理模式,形成“自觉学习宣传医保政策、重视医保管理缺陷分析、坚持缺陷整改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有效提高医保管理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品管圈活动完成以下命题讨论,完善以下相应对策:

命题一:完善医保政策培训机制对策。1、每年有计划组织一次全院医务人员医保政策培训;2、对新聘用的医生、护士增加医保政策培训考核;使医务人员自己掌握好、向患者宣传指导好、在诊疗工作中应用好各项医保政策;3、利用院内宣传栏、视频、印制医保宣教单等加大患者医保政策宣传的力度;4、医保政策告知、咨询、沟通、释疑工作责任到床位医生和护士。5、实施一日清单、出院费单、自负签单。减少医务人员或患者因政策不熟悉、缺乏沟通而引起误解和投诉。

命题二:强化医保管理制度对策。1、建立医保管理人人有责管理机制,医务人员都应参与到医保管理工作中来;2、严格医保政策执行力,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原则。3、严格物价收费标准,不重复收费、分解收费、换名目收费等;4、根据病历记录审核医疗费用,做到有收费有可查的病历记录依据,合理收费。

命题三:建立医保管理缺陷登记、讨论机制对策。1、病区做好医保管理缺陷登记,院医保办每月汇总;2、透彻分析医保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后果。3、每月通過院报提出医保管理品管圈活动命题开展讨论,汇总讨论意见,提交品管圈活动形成相应的管理共识。

命题四:探索医保费用有效控制对策。1、建立科室定额控费管理制度,根据各科室上年次均住院费用及医保局与我院签定的定额,定出各科室的定额。2、围绕以医疗质量为重点,有效控制人均医疗费用,制订科室医保目标控制指标,将完成指标与绩效挂钩,确保科室医保管理绩效。3、完善有效监督机制。建立医保缺陷信息动态反馈机制,医保办及时将科室医保管理缺陷、科室超医保定额等信息(如:符合出院指征而未及时办理出院者;不符合现行住院指征,特别是医保特殊慢性病可以在门诊治疗而办理住院者。)及时反馈到科室,科室及时改进。

命题五:建立缺陷整改持续提高机制对策。1、促进医保服务管理规范化。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加强全科护士三级管理制度,提高督查力度,加强先进管理经验推行。2、加强管理,及时反馈医保管理缺陷整改情况,并总结在实施过程的遇到的新的问题,更好落实持续改进措施。

通过病区质控护士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形成鲜明的活动主题;围绕存在的问题,以命题的方式展开大讨论,形成人人参与氛围,提高了病区质控护士的团队精神,增强了质控护士参与医保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3],充分发挥出护理人员医保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4]。在此过程中,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增进了理解,创造了和谐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毛晓萍,常后婵,张秦华.品质圈活动在手术室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04-105.

[2] 曹颖蔚.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门诊抽血项目准确率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12):94-95.

[3] 杨艳,张莉国.品质圈活动在提高小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0-111.

[4] 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16(1):255-256.

作者:范雪琴

第3篇:质控护士职责(范文模版)

放疗科质控护士职责

一、在主任、护士长领导下负责全科各个护理环节的总体监控,特别是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二、研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加强日常监控的工作方法。建立护理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三、定期、不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检查、考核和评价,判断医疗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一) 负责基础质量的监控

1、协助完善有关的医疗规章制度。

2、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二) 负责环节质量的监控

1、每天对当天运行病历进行查对,每周组织运行病历的环节质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2、负责检查有关规章制度的落实:包括晨间护理、晚间护理、病房管理、三短六洁、基本技能操作、感染控制、护理文件书写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对相关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负责终未质量的监控

1、对病区出院病人的终末处理进行及时监控,包括:床单位整理、病室环境处理、终末消毒等情况的质控。

2、定期召开科室护理质量通报会,对科室护理质量完成情况、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对相关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第4篇:院感质控护士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护士的职责:

1、 在科主任护士长及院感专职人员的指导下,检查督促本病

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常规、手卫生的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2、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发现病人有感染征象,及时报告主管

医生,并协助督促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标本送检,降低漏报率,预防控制感染。

3、 指导本科室正确合理使用消毒剂,指导护士抗菌药物的正

确配置。

4、 监督检查病房日常消毒、终末消毒管理情况及一次性医疗

用品使用及用后处理情况、以及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情况,完善各种登记记录。

5、 负责本病区院感知识的宣传,并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参加医

院感染管理及自我防护知识的培训。

第5篇:内科质控护士工作职责

1.熟悉护理质量检查标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确保护理安全及工作的持续有效。

2.指导护理技术的规范操作,熟悉护理程序的应用。

3.负责全病区病人护理文书的检查、修改、补充,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4.每周对护理工作(治疗、病区管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危重患者管理、护理文书等)及服务质量(入院接诊流程、 出院回访、首接负责制、传呼铃接听等)检查,做好护理缺陷管理, 发现问题隐患及时记录并向护士长报告。

5.对出院病历检查完善,护士长不在班时,负责将出院一周的病历送病案室归档。

6.每周协助护士长行政查房,参与护理质量分析、评价、解决。 7.每月对护理质控情况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两份,上报护理部一份,科室一份。

8.履行质控小组成员的职责,按期参加质控小组活动,当好护士长的助手。

第6篇:康复科质控护士对终末病历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康复科使用质控护士的管理方法对终末病历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康复科病历224份,随机等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对护士进行质控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护士对终末病历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 采取质控护士的管理与对照组的终末病历多项质量结果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质控护士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康复医学科的终末病历质量。

关键词:康复科;质控护士;终末病历

病历作为反映医疗质量各个环节的重要资料,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消除安全隐患有着重要的意义[1]。而对终末病历(出院病历)进行质控,更是具有的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康复科(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一级学科[2],对其病历质控,有利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减少护理纠纷。作者通过对我院康复医学科采取质控护士管理的研究,探讨其对终末病历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病历224份,将其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112份,两组病历差异值P>0.05。

1.2 方法 对照病历组的护士采用常规管理,按照正常流程进行日常操作。管理病历组护士采用质控管理,其具体管理方法为:

1.2.1成立质控小组 根据制冷检查标准,将护理质量进行划分,成立6大质控小组,其分别为病历书写、病房管理、急救药物物品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技术与消毒隔离、健康教育6大方面。

1.2.2制定检查制度 护理管理部门根据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制定6大质控方面相关管理制度,以及质控护士的推选要求、责任制度、操作流程等。根据推选要求,推选出2名责任心强、技能水平较高的护士作为质控护士。

1.2.3 质控检查 质控护士根据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每日对病历进行质控,同时随机抽查上月终末病历进行质控,其抽查率约为科室当月终末病历的5%左右,并将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护生长反馈。护士长则在每周的行政查房过程中,对质控护士进行监督检查,并在月例会进行分析总结。

1.3质控内容 质控内容包括:病历首页、三测单(脉搏、体温、呼吸)、评估单、护理记录、长期和短期医嘱单以及医疗费用核算等7个护理记录项目。

1.4评价方法 制作病历质量评价表,按照满分百分的计分制进行计分,即护理记录为30分,长期医嘱和执行单合计25分,短期医嘱15分,三测单为10分,病历首页和护理评估单均为5分,医疗费用核算10分。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士通过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其病历质量评价分数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通过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两组终末病历评分结果有着明显的差异,见表2,P<0.05。

3 讨论

由于我国目前护理实践质量标准体系偏重于基础质量[3],对终末质量控制程度不高,其通过基础质量标准反应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容易造成护理工作的被动性。开展质控管理,可以帮助护理人员认识到病历的法律效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相关问题,并且提出合理预防措施,避免今后类似情况的发生。

我国《病历书写的基本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病历在书写要字迹工整、清晰,语言表达准确、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不得有刮、涂、擦、粘等现象出现,如出现书写错误需按照规定修改并签名。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常规管理的对照组病历中,多次出现涂改现象。通过开展质控管理,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全面的发现护理人员在病历书写时存在的问题,并做出针对性的教育,避免由于疏忽造成的病历质量缺陷,使医院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4]。

质控护士由护士自主报名,通过投票选举出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用于创新、善于沟通的专业护士所产生,其在工作中有着监督和被监督的性质,有利于发挥出其质控作用。质控护士每年进行一次选举,成绩不佳者将被淘汰,极大提高其进取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质控管理作为医院科学管理的应用,是一种现代化医疗质量管理模式[5],其要求病历档案整体化、规范化、信息共享化,有效的提高了终末病历的书写质量。通过采用评定评分表,可以随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及时、准确、规范、真实的病历记录,是医疗机构综合水平的反映,其也是医疗管理中的难度与要点,通过开展质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终末病历质量[6],提高医疗水平,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金朝霞,赵永胜.探讨环节质控对终末病历质量的影响[J].新疆医学,2014,(44):110-112.

[2]杨万章,张鸣生,向云.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病历质量现状调查和建议[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07)669-671.

[3]蒋芙蓉.行为质控护士在康复科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0(11):203-205.

[4]胡立珍,徐艳辉.终末护理病历全质控对提高护理病历质量的分析[J].当代护士,2008(01):106-107.

[5]马国胜,蔡曦光,张东.实施临床路径对终末病历病案质量的影响[J].中国病案,2013,14(5):30-32.

[6]吴秀兰.对病历终末质量监控的看法[J]中国病案,2005,6(7):4-5.

编辑/张燕

第7篇:质控办岗位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质控科的行政管理工作。根据医院工作计划,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按期总结汇报。

2、建立健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运转有效。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实施方案,报请领导批示后,组织实施。

3、督促各职能部室(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管理等)制定和完善各相关工作质量目标和考核标准。监督和检查各职能科室考核工作的落实情况。

4、 定期组织开展质量考核工作,对各科室医疗文书书写、核心制度落实(危急值管理、不良事件上报 、住院超过30天患者管理等)、环节质量控制和科室质量管理等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跟踪验证整改结果,并向主管院长汇报。

5、做好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督办、反馈及落实工作。每月组织召开考核通报会,反馈考核结果,实施奖罚兑现。

6、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促进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工作。定期组织会议手机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认真总结工作中经验、缺陷,及时向院领导反馈相关情况,并向有关部门质量控制结果。

7、定期通报医疗、后勤保障质量管理情况。

8、定期对科室管理人员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9、对住院病历终末质量进行三级质控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反馈相关职能科室。

10、负责本科室人员的考勤、考核及业务培训工作。

11、完善质量控制管理档案,做好医院质量管理资料的登记、整理、归档、保管工作。

12、实现绩效管理,合理拉开分配差距。

13、按时完成直接领导交办的临时性任务。

第8篇:质控小组职责

外二科质控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日常工作负责: 职责:

1、负责对医疗、护理、病历、药事、设备、医疗事件、预防保健、行政管理等按要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加强质控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

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医疗制度、护理制度、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并切实执行,严格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考核。

3、须订出全年质量控制计划,通过召开各种例会,通报情况,反馈信息,完善制度;订出提高医疗质量检查及评价,按医院有关规定接受奖罚,不断改进工作。

4、搞好标准化管理,包括技术质量的标准化,管理考评的标准化、医疗设备的标准化及工作方法程序的标准化。

5、每月按医务科通报病历检查及医疗安全情况质量控制小组对评定有关人员进行奖罚,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6、坚持开展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强全员“三基”“三严”训练,坚持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7、科质量控制工作应有完整文字记录资料,每月有总结。 外二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 组员:

日常工作负责: 职责:

1、负责对医疗、病历质量控制,加强质控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

2、建立健全各项医疗制度、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并切实执行,严格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考核。

3、通报情况,反馈信息,完善制度;订出提高医疗质量检查及评价,按医院有关规定接受奖罚,不断改进工作。

4、搞好标准化管理,包括技术质量的标准化,管理考评的标准化、医疗设备的标准化及工作方法程序的标准化。

5、每月按医务科通报病历检查及医疗安全情况质量控制小组对评定有关人员进行奖罚,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6、坚持开展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强全员“三基”“三严”训练,坚持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7、科质量控制工作应有完整文字记录资料,每月有总结。 外二科病案质量管理小组

为提高医疗质量,严把病历质量关,科室特成立病案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 组员:

日常工作负责: 职责:

1、依法行医,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根据要求做好病历质量管理,开展各项工作。

2、带领科室各级医师认真执行卫生部2010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认真做好督导,定期参加全院病历质量检查,查找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病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不断提高甲级病案率。

3、定期召开病案管理工作会议,通报全科病历检查情况,对病历质量和病案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

4、严格执行我院《病案管理规定》,对不合格病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外二科医疗感染监控小组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现责任制管理,根据医院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职责,特成立本小组,科主任作为科室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日常工作负责: 职责:

1、定期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学习卫生疗《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行业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细则》相关法规及知识和参加医院组织的全员培训,根据本科工作特点,制定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自查工作,有总结分析和持续改进,对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病历、感染危险饮食感染环节进行监测控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本季度将持续整改反馈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3、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24小时内通过医生工作站医院感染上报系统报告或填报医院感染病历卡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或暴发流行时,按照卫生部标求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调调查。

4、监督指导本科室医务人员按照医院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加强管理。

5、监督指导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和消费隔离制度。

6、负责本科室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指导和管理工作。

7、负责本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8、对本科室卫生员、配膳员、陪护人员、探视者等进行有关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卫生宣教和督导。

9、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时,按照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送医院感染管理科疫情室审核后网报。

10、负责完成其它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工作。 外二科药事管理小组

组长: 组员:

日常工作负责: 职责: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医院药事管理的规章制度,监督和检查医务人员贯彻执行国家药政法规,药事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

2、监督药品预算,决策和执行情况。

3、审核拟购入的药品品种、规格、剂型。

4、审议药品采购计划,以民主集中制原则,科主任最后决定,凡未经药事委员会讨论擅自申购的药品责任自负。

5、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6、审核申报医院制剂。

7、对医院制剂,购入药品及用药质量监控制定质量监控制度和措施的执行情况实施有效控制。

8、管理科室药学信息,人员的学习和进修。

9、承担对药品不良反应、药品差错的分析与质量改进的监控,对质量改进的方案进行审批。 外二科输血管理小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卫医发【1996】31号《关于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的紧急通知》、【1999】6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2000】184号《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结合医院相关制度、规定,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安全、科学、合理用血,科室成立输血管理小组。

组长: 组员:

日常工作负责: 职责

1、认真学习贯彻落实1998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及毕节地区医院《临床输血的有关规定》等输血的法律法规文件。

2、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培训,确保临床医师熟练掌握输血适应症。

3、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积极推广成分输血。

4、加强临床输血的规范管理。监督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与处理规范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输血的不良反应,配合临床作好对症处理,严防输血的差错事故发生,保证临床输血安全,促进我科成分输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上一篇:供应商食品安全责任书下一篇:生物实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