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七课

2023-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七课

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框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第7课第2课时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人在多个集体中承担多重责任,知道怎样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理解怎样处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以及集体中的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能理解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教学难点: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活动内容)

列出你在不同集体中扮演的角色,数数有多少种。

提示:社会、家庭、学校、班级......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列举,我们发现,每个人在不同的集体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正如每种节奏在不同的音乐中都有应用,但是在节奏与音乐的旋律协调时,声音才是那么悦耳。同理,我们身处不同的集体中,但我们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节奏,那么怎样让个人的节奏与集体的节奏和成优美悦耳的旋律呢?通过这节课:节奏与旋律,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在多个集体中

活动一:情景探究

(多媒体链接展示材料、配上相应的图片)

情景一:小倩两周前给校长写了封信,在信中,她结合自己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建议,她的做法得到了校长的肯定,却遭到了一些同学的讥讽,有人甚至认为她出卖了班集体。

想一想:

(1)小倩这是出卖班集体吗?你怎么看待小倩的做法?

提示:不是,她这样做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会带动班级的发展,所以不是出卖班集体。

情景二:小鑫随手乱扔垃圾,被学校值日生“逮”个正着,她“灵机一动”,故意报错自己的班级,没有扣她们班的积分,有同学说:“小鑫真棒!维护了我们班的荣誉!”

(2)小鑫的做法是维护班级荣誉吗?你怎样看待小鑫的做法?

提示:不是,班级荣誉应该通过正当方式赢得,小鑫的将自己的过错推给了别的班,是道德错误,虽然没有扣自己班级的积分,却不利于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

特别强调:集体不止包括班集体,还有学校、社会等集体,我们在不同的集体中都有自己的责任。

活动二:我来帮帮他

(多媒体出示课本68页材料)

想一想:

(1)材料中“我”都在哪些集体中?扮演什么角色?

提示:集体:足球队、班级

角色:足球队员、学生

(2)面对这样的冲突,“我”该怎么做?

提示:尽量兼顾,实在难以兼顾的情况下,有所取舍,衡量紧迫程度与重要性,从大局着眼。

教师讲述:如何认识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之间的冲突?

个人节奏有时会与集体节奏有冲突,这时应树立大局意识,从大局着眼,在解决不同角色的集体冲突中学会怎样过集体生活,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的关系。

目标导学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活动三:探究分享

在集体中,尤其是班级体中,常常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会形成一个小群体.

(1)你身边有这样的小群体吗?(有)

(2)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小群体现象?

提示:性格相似、志趣相投、家庭背景相似、在一起玩的开心 活动四:情景剧

(1)分组讨论两分钟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演出你身边的小群体平时的生活片段。(两分钟)

教师预想:积极向上的小群体;沾染歪风邪气的小群体

(1)请你任选一组展示的小群体生活片段给出评价。

(2)你怎样看待集体中的小群体现象?

提示:小群体的出现是正常现象,积极向上的小群体能够给人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个人成长,也能融入班集体节奏中,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但有些小群体沾染上江湖义气,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形成极端个人主义与小团体主义,对自身成长和班级建设都有很大危害。

活动五:探究分享

(多媒体出示课本70页探究与分享)

(1)如果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提示:明辨是非,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坚持正确的做法,反对小团体主义。

活动六:(多媒体出示以下图片)

思考: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提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多媒体出示课本71页“相关链接”材料)

教师总结:面对小团体与集体的冲突,我们心中应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即使是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会有不一致的时候,在面对不同集体的多重责任时,会出现角色冲突现象,我们应有大局观念,懂得如何取舍;同时也认识到集体中存在的小群体现象有其合理性,但也常常会发展成极端利己的小团体主义,对此,我们心中应时刻有自己的是非观念,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从宏观上来讲,这种个人与集体达成的“和谐”,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意义,与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也有着密切关系。

❸板书设计

节奏与旋律

一、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

(一)角色冲突

(二)大局观念

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一)合理性与问题

(二)坚持正确的判断与价值观

❹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贴近生活,但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且对于集体的认知不够全面,对于说教形式的教学方式就很难接受,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循循善诱,引导其自己分析出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的关系,并探究怎样处理其中的角色冲突,以及群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冲突。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列举材料、情景剧、案例分析等形式特点,用多种形式的设计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同时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交流。

第2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一框

家的意味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的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目《家的意味》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有一下几大构建:

1、生命的居所;

2、中国人的“家”。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并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并了解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再加上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该有的家庭温暖。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了解家的意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亲情之爱,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家庭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的含义、家庭功能、识记家的作用,知道在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并能说出孝亲敬长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学生探究体验为主,采用情景感染、合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增强学生孝亲敬长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培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家的含义和中国人的家。

教学难点:理解子女为什么要孝亲敬长,为什么尽孝在当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教学相长的含义;

2.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4.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公益视频短片《爱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

【教师活动】刚才播放的是中央电视台做的一个公益视频短片。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则负责相亲教子。家这个字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家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宝盖头,它代表着屋檐,下部分是一个猪,代表着食物,一家人在一块儿,有着遮风挡雨的屋檐,在一块儿吃着饭,这就是家,那家有着怎样的具体含义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对家有个形象的感受,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预习新知 幻灯片出示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在课本上找到答案。

【教师活动】教师限定时间2分钟,并用电子白板的随机数产生器的方法提问学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自学新知,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四)新课教学

活动一:话说我家,体味亲情 1.生命的居所

【教师活动】幻灯片出示关于三毛的图片,问三毛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呢?三毛最渴望自己能有一个家,那么,家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家”并回答。

【教师点拨】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这些是广义上的家。狭义上的家与家庭有关,即“小家”。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得出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谈谈对家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思维。)

2.心灵的港湾

【教师活动】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可是有家的人却说自己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幻灯片上的两则小故事,同时请大家思考富豪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中年男子为什么找到自己的女儿后说“我又有家了”?

【教师点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两则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家的根本特点,感受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中国人的“家”

多媒体放映电影人在囧途截取片段

【教师活动】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思念亲人的心情在中国春运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的春运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远方游子归家的心?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在中国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中,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设计意图:在图片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回忆,体会中华文化下“家”的特点。)

过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不仅是一个避风港,它还是我们的天然学校。

活动二:孝亲敬长 学会践行

幻灯片出示一则小故事

【教师活动】从这则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教师点拨】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法律对孝亲敬长也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孝亲敬长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尽孝在当下。孝敬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课堂巩固 学以致用 幻灯片出示随堂训练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六)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轮廓。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对父母的热爱,懂得尽孝在当下。)

(七)布置作业 提升能力

写一段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探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1.下列属于确立家庭关系的有( )

①小李和小王结婚了②小张的儿子出生了③老刘通过民政局到福利院收养了一个孤儿④小贾和小陆已离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呀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从这段歌词中你对“家”的理解是( )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②家只是一处住所,是吃饭的地方 ③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有贫富之分,贫穷的家庭无可炫耀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八年级学生文文的博客摘要:我有一个温暖的家,爸爸对 我的爱是在生活上的,妈妈对我的爱是在学习上的。家庭生 活中,虽然会有许多的烦恼,但更多的时候,给予我的是巨 大的快乐,我爱我家!文文爱自己的家是因为( ) ①家是她成长的摇篮,是她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 ②父母是她最亲的人,也是她的第一任老师 ③父母一味地迁就她,满足她所有的要求

④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爱护她,使她尽享家庭的亲情和 温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教学反思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是介绍了家的含义、家庭的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框题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而宝贵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所以本框题也为第四课《生命的思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的孩子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同时,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困难。而本

框题所涉及到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还是较为浓厚的。本框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思想,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设计了“话说我家,体味亲情——晒晒家规,传承家风——孝亲敬长,学会践行”的教学过程,巧设情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热情,同时把课内知识与德育相渗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第3篇: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倾听自然的声音第七课生命之间第2框我们的依靠教案人民版

我们的依靠

【教学目标】认识到动植物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朋友,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危难时刻,动物充当了人类的救命恩人。了解人与动植物的关系,动植物为人类带来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 【教学重点】动植物为人类带来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 【教学难点】动植物为人类带来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大自然中,人类与动物都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帮助人类工作,丰富了人们得生活:骆驼是沙漠之舟,它除了是交通工具之外,他的体毛可以织布,织毛衣。可以做衣服,它是人类的好朋友。狗能为主人看门,帮助打猎,牧羊等等。总之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们。

动物们这样不求回报,默默的为人们无私奉献,却没有一句怨言。动物把我们当作它们的朋友,可是我们人类并没有把动物当成自己的朋友,反而为了一己之私滥杀无辜,这些人是要受到惩罚的。

而这些动物,都成了我们的牺牲品;它们有的成为了我们的药品;有的成了我们的衣服;有的成为了我们口中的美食;还有的成为了我们口袋中白花花的钱。

人们把蛇杀后,惨无人道的把蛇胆拿去调药,把蛇胆调治成药后,让病人吃下去。当这个人的病好的时候,他可否想过,自己的病竟是自己看不上眼的蛇治好的,是蛇的死换来了自己的生。你可否想过要感激它呢?

某些饭店为了提高经济利润,而捕杀珍惜动物,使它们成为了盘中的美食,我的心中都会隐隐作痛,我无法想象,当人类看到那盘中的美食,怎么忍心去吃它们,使自己一饱口福,它们可以去吃自己的朋友!在享受美食时,它们可曾想过自己的这点快乐是建立在这些无辜的动物之上。人们想到这些,可是否还有心情去吃它们呢!

我们人类要人人平等,但人和动物也要平等。在大自然中,人与动物的关系难道不是平等的吗?人类在捕杀动物时,可否想过它们的感受如果被杀害的是人类,人类一定会很痛苦。同样,动物也有同感。既然动物把我们当作朋友,我们也应该把动物当作朋友。

朋友的定义是双方交情的关系,动物帮助过人类,人类也会帮助动物,地球上有先见的人类建立了很多动物保护协会,甚至激进组织,他是真正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人,是动物的真正朋友。假如没有动物,世界就不会那么有生气,假如没有动物,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当人类能够直立行走、制造工具、会思考的时候,就从动物这条主脉区别开来。可是人类还是动物,这是无庸置疑的,没有人类,动物仍然逍遥自在的生存,没有动物,世界就不在是世界。动物反被大自然所主宰,被人类所影响,然而,它们无怨无悔,直至生命最后的鲜血奉献给人类,它们怎么能不是人类的朋友呢!

人类,醒醒吧!不要再乱杀无辜了!

二、新课讲授

探究

1、为什么说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点拨:

我们的生活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动植物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依靠。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各种物质资源,还陪伴我们在地球上生存。如果没有这些动植物,我们的衣食住行便毫无着落,

1 生存环境将极端恶劣。同时,我们也会因失去了他们的陪伴而感到孤独和寂寞。

2、阅读73-74内容,探究分析:

我们使用的各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与动植物有什么关系? (1)动植物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物质资料。例如: 羊绒衣的原料是羊身上的毛;

我们每天吃的蔬菜、水果由植物提供;中草药主要来自于动植物; 我们呼吸的氧气由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供给; 我们喝的牛奶由奶牛分泌;

我们吃的肉食、蛋类由禽类和畜类供给 (2)动植物是人类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把自然界的动植物作为精神寄托;

现代人养花种草,饲养宠物,以此怡情养性,排解孤独,填补精神空虚。

(3)四川一位老人爱人早丧,子女各在一方。他养了一只心爱的狗,这只狗与老人朝夕相处,相伴相随。一次,体弱多病的老人从床上摔下来,幸亏狗报信,才使得老人得救。临终前,老人把自己的全部财产留给了与他相依为命的狗。他的子女执行了父亲的遗嘱。你怎样看待此事? 点拨:

我的看法是:

在老人孤独的时候,是狗陪伴着他,做他相依为命的“伙伴”,充实了他的精神生活,尤其是在他遭遇不测的时候,是狗报信救了老人,老人将其财产留给狗是应该的,理应得到子女的支持;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子女,一定要在工作之余,多抽时间回家看看老人以给予老人精神上的安慰。

3、故事感悟:

(1)阅读教材P73-74页《信鸽——绝望中的救星》,说一说:这个材料包含一个什么道理? 点拨:

患难见真情,危难时刻见“友谊”,患难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 (2)你听说过动物救人的故事吗?

这是个难以置信的故事。Jo Ann Altsman在美国北部宾夕法尼亚森林度假时心脏病发作,家里只有一只经过驯化的越南小猪露露。露露马上跑了出去,试图载停每辆路过的汽车。当车子没有如愿的停下,它又会跑回主人身边看看她。最后,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停了下来,跟着露露进了家里。他拨打了911,Jo Ann Altsman的生命得救了。

大象救孩子

在泰国普吉岛,有一头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许多孩子,并逃到了安全地方。英国游客芭妮特说,海啸发生当天,当巨浪直扑普吉岛的时候,一头海滩供游客拍照的大象成了人们的救命英雄。因为大象主人在千钧一发之际,把许多小孩都抱到象背上,大象于是背着他们逃离危险的海滩,最终成功脱险。

狗救回7岁小主人

在海啸重灾区之一的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海边小村,一条名叫“塞尔万库马”的小狗救了它的小主人迪纳卡兰。海啸来临时,迪纳卡兰的母亲桑吉塔只能抓住两个年幼儿子的手,拼命向高处奔跑,并希望自己最大的孩子、7岁的迪纳卡兰也能跟着她一起逃出险境。但迪纳卡兰并没有跟上母亲,而是向他自认为最安全的地方--离海岸只有大约40米的一个小棚屋跑去。

危急关头,“塞尔万库马”毅然掉转头去追小主人。它一路咬着小主人的衣服,间或用鼻子拱着小主人,硬是将他给拽回了附近高处的安全地区。最终得救的迪纳卡 2 兰感激地说:“塞尔万库马咬着我衬衫的衣领,把我拽了回来。”

4、阅读教材P74页“材料”议一议: (1)鼠尾草消失的后果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虽然对我们没有用但却必不可少的植物? 点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鼠尾草对人类有直接用途,但我们从材料中却看到了生态退化,生命世界被破坏。

水草、海藻、灌木、杂草等。

各种动植物都是人类值得依赖的朋友,我们要善待它们。它们也会为人类提供各种需要和帮助。

这个活动旨在让我们认识到有些动植物虽然对人类没有直接用途,但是它们在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要进一步认识到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想一想: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如果生物链中缺少了一环,那么食物链上层的生物就要死了。如苍蝇没有了,燕子就要挨饿了;蚊子没有了,青蛙就要减少了。地球上的生命是经过许多年的物竞天择而生存下来的。一只麻雀,一条蛇,甚至一只蚂蚁都是生物链的重要一环,都是一个生命。每一种生命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生命应该没有尊卑、贵贱之分。

可以说每一种生命在生态系统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是生态意义上的价值。其实,单就对人们有直接利用价值而言,我们所认为的有害动物和微生物,只是现在人类还没有发现它们的用途,它们未来的潜在价值是无限的。

(3)有人说,象蚊子这类害虫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没有益处的动物,应该灭绝它们。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蚊子叮人,并且传染疾病,常常令人深恶痛绝。但是人类只能控制它的种群密度和数量。无论是使用化学虫剂,或者培育和释放天敌,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要一劳永逸地消灭某一害虫这个物种,这是做不到的。 而所谓“害虫”,这是有关价值评论的概念。它之所以称为“害”是以人的利益为尺度进行评价的,因为它侵害了人的利益。而在自然系统中,它们并不存在着利和害的问题。因为它们按照生态学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它们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动植物是我们的朋友,它们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危难时刻,动物还救人于水火之中;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人类与所有生命之间要相互依存、和谐共处。

四、课后思考讨论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它生命之间需要相互关爱。

这种观点是对的。因为地救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人类只是自然界生命的一部分, 人类应该与其它生命和谐共处。

原因如下:①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维护生命的丰富多彩,需要我们关爱这些生命;② 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各种生命息息相关,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爱;③ 随意践踏地救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 存的生态环境,最终爱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第4篇: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练习课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练习课

练习目的:通过复习知识点和做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

1、在社会中成长

2、合理利用网络

练习方式:师生一起做练习 练习课时:1课时 课型:练习课 教学过程: 强化重点知识 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年12月1日,北京陈经纶中学的31名学生来到甘家口大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商业经营、发展,体验甘家口大厦“亲朋式”服务。参加这一活动能使学生( ) A .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B .体会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C .感受到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D .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2.2017年1月,期末考试一结束,杭州第二中学高一年级同学纷纷走上了社会实践岗位,开始了他们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真正有了个“亲密接触”。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学生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②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③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④有利于引领学生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 .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4.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在社区,我与李奶奶是邻居。我与李奶奶的关系属于( ) A .血缘关系 B .地缘关系 C .业缘关系 D .法律关系

5.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表明,人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成长与互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立足优秀的中华文化,我们更应当通过时代精神与民族文化气质的内在契合来丰富完善人们的精神世界,推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因为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 ) A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B .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C .不断增强自己的规则意识 D .日渐养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分享、合作、助人、安慰、赠予等,是一种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主动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②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③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④增强忧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为培养亲社会行为,我们应该( ) ①主动了解社会②关注社会发展变化③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④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乱贴广告而无动于衷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8.2017年4月6日中国经济网消息,日前,TCL 宣布加速转型,业务模式从单独的卖硬件、卖产品转型到产品+服务。为加速发力互联网市场,TCL 正式发布了全新的互联网品牌“雷鸟”,同时联合阿里、腾讯发起新一轮进攻。这是继去年TCL 发布高端副品牌“创逸”后,对其旗下品牌阵营的又一扩充。这说明 ( ) A .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 B .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C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D .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9.陈女士的儿子上学期迷上了手机,放学后边玩手机边做作业,晚上要玩到十二点以后才睡觉。让陈女士担心不已的是,以前孩子常和她说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什么烦恼,自打孩子爱上玩手机后,在家基本就不和她交流了。陈女士的儿子应该懂得沉迷于网络( ) ①影响学习和生活②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③耗费了自己的时间④影响现实的人际关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我国的网民队伍庞大,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遵守网络规则,争做好网民,是每一个网民的共同责任。下列行为属于遵守网络规则的是( ) A .制造和传播谣言 B .泄露他人隐私 C .恶意攻击他人 D .诚信友好交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漫画题

11.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漫画谈谈你对网络信息的认识。(6分) (2)漫画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4分)

(三)、简答题(共10分) 12.2016年11月11日和11月18日,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的约四百名学生开展了以“规划未来,成就梦想”为主题的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为青少年群体提供实践平台的企业包括:国美电器、京师律师事务所、富德生命人寿、全聚德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盈科律师事务所、凯撒旅游、中国平安、宜信财富、新东方、团中央未来网、上海夸客优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三元食品、码高机器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十五家企业单位。

(1)该校学生到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会有哪些感受?(6分) (2)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4分)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13.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修改的《党章》的总纲中,在“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后,特别加上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材料二:2017年4月1日下午,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真爱志愿者服务站启动仪式在天鹅湖校区报告厅顺利进行。启动仪式前期,五十中新校团委充分利用三月“学雷锋月”这一良好契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多样,形式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植树造林、安全用电宣传、防空防灾宣传、文明交通引导、环境卫生清扫等,并在全校范围内发起倡议,积极招募天鹅湖校区和望岳校区学生志愿者、家长志愿者和教师志愿者,组建形成五十中真爱志愿者服务队。真爱志愿者服务站启动仪式的顺利启动,为五十中新校志愿服务工作搭建了一个新平台,有助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1)请你从“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角度说说党和国家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4分)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属于亲社会行为吗?中学生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7分) (3)联系你参与的社会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4分)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小册子第一单元填空题

第5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八课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第一框 单音与和声

教学目标:

1、知道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有冲突,找到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冲突的办法;明白如何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知道坚持集体主义。

2、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

3、 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规则意识和集体主义的大局观念。

教学重点: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下列情境)

情境一:学校严令穿校服,可是校服的样式、颜色我实在不喜欢。

情境二:我想带手机上学,可学校不允许。

情境三:学校田径队吸纳我为新队员,可是田径队员每天都要早起训练,太累了,我不想去。

想一想:

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过类似冲突吗?你是怎样做的?(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阐述)

教师总结:我们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知道团结就是力量,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我们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可是,正如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一样,有些时候我们的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会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通过“单音与和声”这节课的学习来找出解决办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一致与分歧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活动一:材料分析

周日,七

(一)班同学组织游山,同学们都很开心,都按规定的时间早早地集合在学校门口,到了景点,老师说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以后必须准时在规定地点集合,有一小部分同学想再多逛逛,可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最后决定坚持原计划,一个小时后集合。可是小玲、小丽、小文太想多逛逛,小玲说:“我们就多逛一会儿吧,反正同学们不会丢下我们自己走的”,于是三人没有准时归队。一个小时过后其他同学都到了约定的地点,只差小玲、小丽、小文三个人,同学们等不到她们,怕发生什么意外,就焦急的分头去找,40分钟后,终于找到了她们,同学们都怪她们没有集体意识,可她们也很委屈:好不容易来一次,我们不过是想多逛一会儿......

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提示:个人意愿与集体意愿出现了分歧,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

(2)你怎样看待小玲等人的做法?

提示:一方面,小玲等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理解;

但集体有集体的规则,应遵守集体规则

(3)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提示:小玲等人应认识到到这是集体活动,该有集体意识集体:尽量协调同学们的意愿

教师讲述:在这个案例中,小玲等人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了分歧,其实我们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分歧,例如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中所举的小例子。

(二)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冲突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出示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

(1)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集体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无法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局面混乱,集体无法正常运转

(2)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个人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个人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同学的个人意愿无法实现

(3)个人意愿一定要服从集体规则吗?

提示:换位思考,个人应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也应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

活动三:辩论赛

正方:死守规则最重要,无视规则是胡闹

反方:修改规则最重要,大家满意才是好

(1)学生举手分正反方

(2)辩论时间5分钟

教师讲述:俗话说:众口难调,在很多情况下,因为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导致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能够遵守集体规则就显得尤为可贵。但个人意愿并非总是要屈从与集体规则,当集体规则不合理时,理应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找到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最优组合。

目标导学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活动四:案例分析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我们学校每月都有星级班集体评选活动,而这个月的评选结果下来,七年级某班争当星级班级体的美好愿望又一次落空了,很多同学很失望,这时有人说:“我们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班级里的事咱们瞎操什么心呀,有班主任和班干部呢!”

问题: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应关心集体利益 活动四:材料分析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图片及问题)

河南淅川移民丰碑共有56座,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的名

字。一行行,一列列,不是简简单单的名字而已,背后是16.5万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为了南水北调,从2009年到2011年,他们拜别祖先,带上一缸家乡水、一捧家乡土,挥别丹江奔赴省内的一个个新地方开始生活。

(1)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淅川人民把集体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上

(2)个人利益总是要屈服于集体利益吗?

提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有分歧时,我们要积极遵守与维护集体规则。但二者又经常会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个人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去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化解冲突。与此同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也会存在冲突与分歧,究其根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常常是一致的,当出现冲突的时候,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这不仅对于一个班集体有重要作用,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也有重大意义。

板书设计

单音与和声

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1、一致与分歧

2、化解冲突

二、让和声更美

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2、坚持集体主义

第二框 节奏与旋律

教学目标:

1、知道人在多个集体中承担多重责任,知道怎样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理解怎样处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2、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以及集体中的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3、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能理解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教学难点: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活动内容)

列出你在不同集体中扮演的角色,数数有多少种。

提示:社会、家庭、学校、班级......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列举,我们发现,每个人在不同的集体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正如每种节奏在不同的音乐中都有应用,但是在节奏与音乐的旋律协调时,声音才是那么悦耳。同理,我们身处不同的集体中,但我们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节奏,那么怎样让个人的节奏与集体的节奏和成优美悦耳的旋律呢?通过这节课:节奏与旋律,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在多个集体中

活动一:情景探究

(多媒体链接展示材料、配上相应的图片)

情景一:小倩两周前给校长写了封信,在信中,她结合自己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建议,她的做法得到了校长的肯定,却遭到了一些同学的讥讽,有人甚至认为她出卖了班集体。

想一想:

(1)小倩这是出卖班集体吗?你怎么看待小倩的做法?

提示:不是,她这样做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会带动班级的发展,所以不是出卖班集体。

情景二:小鑫随手乱扔垃圾,被学校值日生“逮”个正着,她“灵机一动”,故意报错自己的班级,没有扣她们班的积分,有同学说:“小鑫真棒!维护了我们班的荣誉!”

(2)小鑫的做法是维护班级荣誉吗?你怎样看待小鑫的做法?

提示:不是,班级荣誉应该通过正当方式赢得,小鑫的将自己的过错推给了别的班,是道德错误,虽然没有扣自己班级的积分,却不利于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

特别强调:集体不止包括班集体,还有学校、社会等集体,我们在不同的集体中都有自己的责任。

活动二:我来帮帮他

(多媒体出示课本68页材料)

想一想:

(1)材料中“我”都在哪些集体中?扮演什么角色?

提示:集体:足球队、班级

角色:足球队员、学生

(2)面对这样的冲突,“我”该怎么做?

提示:尽量兼顾,实在难以兼顾的情况下,有所取舍,衡量紧迫程度与重要性,从大局着眼。

教师讲述:如何认识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之间的冲突?

个人节奏有时会与集体节奏有冲突,这时应树立大局意识,从大局着眼,在解决不同角色的集体冲突中学会怎样过集体生活,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的关系。

目标导学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活动三:探究分享

在集体中,尤其是班级体中,常常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会形成一个小群体.

(1)你身边有这样的小群体吗?(有)

(2)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小群体现象?

提示:性格相似、志趣相投、家庭背景相似、在一起玩的开心活动四:情景剧

(1)分组讨论两分钟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演出你身边的小群体平时的生活片段。(两分钟)

教师预想:积极向上的小群体;沾染歪风邪气的小群体

(1)请你任选一组展示的小群体生活片段给出评价。

(2)你怎样看待集体中的小群体现象?

提示:小群体的出现是正常现象,积极向上的小群体能够给人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个人成长,也能融入班集体节奏中,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但有些小群体沾染上江湖义气,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形成极端个人主义与小团体主义,对自身成长和班级建设都有很大危害。

活动五:探究分享

(多媒体出示课本70页探究与分享)

(1)如果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提示:明辨是非,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坚持正确的做法,反对小团体主义。

活动六:(多媒体出示以下图片)

思考: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提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多媒体出示课本71页“相关链接”材料)

教师总结:面对小团体与集体的冲突,我们心中应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即使是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会有不一致的时候,在面对不同集体的多重责任时,会出现角色冲突现象,我们应有大局观念,懂得如何取舍;同时也认识到集体中存在的小群体现象有其合理性,但也常常会发展成极端利己的小团体主义,对此,我们心中应时刻有自己的是非观念,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从宏观上来讲,这种个人与集体达成的“和谐”,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意义,与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也有着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节奏与旋律

一、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

(一)角色冲突

(二)大局观念

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一)合理性与问题

(二)坚持正确的判断与价值观

第八课 美好集体有我在 第一框 憧憬美好集体

教学目标:

1、了解集体愿景的内涵及其作用;理解美好集体的内涵及其对我们成长的意义;掌握美好集体需要哪些良好的氛围

2、通过对美好集体特征的理解,认识到一个美好的集体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学习如何与集体相处后,能正确处理班集体中不同的异见、竞争与合作,正确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我们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我们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

中国航天工程的数据展示:

直接参与单位110个,

接参与单位30000多个,

共有数十万人参加这一工程。

想一想:

材料表明了什么原因促使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

(学生从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等角度思考阐述)

教师总结: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集体将大家团结到一起,促使大家共同进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我们生活的集体。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共同的愿景

(一)我们的集体

活动一:描绘我心中美好的班集体

(多媒体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学生自行写出自己心目中憧憬的或者喜欢的班集体特征。

2.小组内收集、归纳本组成员所绘集体特征,并分享出来。

讨论:美好集体的特征是怎样的呢?我们怎样建设这样的美好集体呢?

教师归纳:集体的愿景

大家对美好集体表达了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的愿景。相信大家在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时,也能承担共同建设美好班集体的的使命,引领我们班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二)集体中的我们

场景一:甲同学,请问你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时,摔了一跤,是什么力量促使你马上爬起来,并且奋起直追呢?

场景二:乙同学,你这次考试进步很大,能分享一下前进的秘诀吗?

场景三:丙同学,你的人缘好像特别好,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和你玩呢?你一旦有需要,总是或有很多同学环绕在你身边。

思考:(1)上述采访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它给你带来了什么?

教师归纳:美好集体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在美好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

目标导学二:良好的氛围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集体中的异见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张聪经常给班级提合理化建议。为了保持教室卫生,他建议每位同学准各个废物袋装废纸、杂物;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同学的学校生活,他建议建立家长交流群;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他建议用竟选方式产生班委他的建议大都被班级米纳,有的甚至在全校推广。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集体建设建言献策。

思考:(1)在集体生活中,你会像张聪一样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吗?为什么?

(2)为你所在的班集体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思考这些建议会给班集体带来哪些变化。

教师讲述:

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对于集体事务,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应得到尊重和重视;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共同的规则,在规则面前没有特权和例外;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没有偏见与排斥。

活动三:电影分解——集体中的友爱

(多媒播放《谁的青春不迷茫》中高翔被殴打的视频片段)

思考:(1)如果易地而处,你是高翔,面对同学的陷害、侮辱、打骂,你会怎样想?

(2)如何评价视频中同学的做法?

提示: ①可以从道德、法律相关角度综合回答此问题。②连接时政新闻:2016年九部门联手向校园欺凌“亮剑”:整治群殴、辱骂、拍裸照!引起学生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并引导学生发生、发现校园欺凌事件时,要及时向学校、家长、甚至是警察反应情况,将伤害降到最低。

(3)面对高翔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提示:注意帮助同学时,要有具体的行动,也要采用得当的方法,讲究交往的艺术。

(4)视频中的画面可以避免吗?它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

提示:特别提醒学生,要保护个人隐私,不能以爱之名,给别人带来二次伤害。

教师强调: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待、礼让他人,相互包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不仅有关怀与友爱之心,而且有具体的行动和得当的方法;不以关爱之名行“伤害”之举,也不因外貌、性格、家境等歧视、欺侮他人,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集体的共同愿景,知道了集体带给了我们的力量。希望大家在学习了如何与集体相处后,能正确处理班集体中不同的异见、竞争与合作,正确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培养出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处理集体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憧憬美好集体

1、我们的集体

2、共同的愿景

3、集体中的我们

第二框 我与集体共成长

教学目标:

1、了解我与他人集体关系,学会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

2、通过开展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体会温暖与力量。

3、热爱集体,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有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教学重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维护集体荣誉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P76拓展空间,美好集体特征或你理想中集体的样子,描绘心中的集体

想一想:

(学生回答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等词语)

教师总结:集体建设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为建设美好的集体你能做些什么?你觉得自己做得怎样?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我与集体共成长。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共建中尽责

活动一:情景再现——在共建中尽责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77“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提示:可以从卫生、纪律、体育、集体氛围各方面来列举。

活动二:想一想我们班的班委、班级目标、班级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多媒体出示此问题)

提示:投票产生的,是每个人参与的结果。

思考:

产生之后是不是其他同学就无所事事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呢?

学生回答:每个人都需要参与。

教师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身为集体一份子的你,要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建设美好集体的活动中来。

讨论:怎样在共建中尽责?

(1)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领导者的品格与才能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领导者。

(2)需要我们的“自治”精神。这种“自治”表现为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3)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一个集体成长的过程,也是正气和凝聚力形成的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舆论氛围、积极的精神气息,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目标导学二:在担当中成长

(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七年级(9)班,参加了学校举行的体育文化节,在运动节这天,小高擅长长跑报名参加后,取得了3000米冠军的好成绩,小明呢擅长跳高,班长组织能力好,就带领同学们做好后勤工作,大家齐心协力,最取得了班级总积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问题: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感想?

学生回答: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做出贡献;我虽然参赛,但是听到宣布自己的班级取得第一名的时候,我感到很自豪……

教师归纳:

①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②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

③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细心呵护。

④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是自我磨砺的过程。

讨论:怎样承担建设集体的责任?

①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职责不管大小,事情无论巨细,都要主动作为,使集体活动得以有序开展。

②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与集体的关系,感受学校的幸福生活,体会团结的力量,让我们一起为集体做出贡献,让我们的班集体越来越好。

板书设计

我与集体共成长

一、在共建中尽责

1、尽责的重要性

2、尽责的具要求

二、在担当中成长

1、担当的重要性

2、维护集体的荣誉

3、在集体中承担责任

第6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框家的意味教案

7.1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分析

本课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 “交往与沟通”部分编排。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 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 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 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增强与家人共 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教 学,旨在引导学生在深刻认识到父母无私关爱的基础 上,培养学生孝敬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增进与父母 长辈的感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 教材分析

《家的意味》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分为两个层次:其一通过对家庭功能的分析和对亲情的情感体验,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其二通过体悟“中国春运”这一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理解在中华家庭文化中,家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家规”“家训”的探究,引出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家庭美德深入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孝亲敬长。 学情分析

初中生对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而且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学法指导

为了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引导学生 讲体会、谈感受、说感悟;在课外,帮助学生查阅资料、 制订方案、落实行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 热情,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热烈 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并将课堂上培养起来的情感 化作课堂外的实际行动。 教学准备

(1)了解本班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 (2)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本课的教学内容。

(3)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教学所需要的资料。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

(2)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和家庭的功能。

(3)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展示“家规家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2)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家庭对成长的意义,热爱自己的家庭 难点:孝亲敬长的意义与做法 【教学方法】

(1)教法:创设情境、设疑提问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 图片及相关人物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枝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父母就开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梦想甚至为我们起好了名字。(请2~3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名字的含义)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父母对我们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

那么,什么是家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吧。 自学互研

(1)自主学习:认真熟读教材P71-75内容,独立完成学案中的填空部分内容,并在教材相应位置标记。 (2)合作讨论:各小组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给老师。 (3)小组要求:学习组长、政治学习组长认真负责,做好督促检查,确保共同提高。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 生命的居所

多媒体展示材料,请学生自读下面材料思考并探究问题,小组交流。

2015年6月9日,中宣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10户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的先进事迹。汪宝桂、刘世昌、刘聪玲等10户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崇尚家庭美德、注重家庭教育,悉心建设家庭这个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用优良家风涵养子女心灵,用言传身教促进子女成长。在全社会公开发布他们

的事迹,对于引导人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1)家的含义是什么?

(2)我爱我家:家有着浓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你认为家意味着什么? (3)感受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你认为家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归纳:

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班级是我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狭义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

家意味着:①家是生命的居所。②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③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④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家庭最大的特点是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记忆,展示知识点:

1.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知识点二 中国人的“家”

多媒体展示新、旧两首《游子吟》,请学生自读下面思考并探究问题,小组交流。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问题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新、旧两首《游子吟》的感受。 (2)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3)如何孝亲敬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归纳:

游子吟 新编 老爸手中钱, 儿子身上花, 临行迟迟给, 意恐进网吧。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这两首诗均表达了父母的关爱,父母对自己生活的关心,对自己品行的关注。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我们要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

做到孝亲敬长我们要懂得:尊敬、倾听、感恩。 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记忆,展示知识点:

1.孝亲敬长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 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尽孝在当下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 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家的内涵、家庭关系及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作用。

人生旅途,不管我们在哪里,最终会回到那个属于我们的温暖的家,让爱常驻你我他的家。 网络构建

课外拓展

新“24孝”行动标准

0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0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0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04.亲自给父母做饭。 0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0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0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0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当堂演练

1.有这么一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说明家庭具有( A ) A.教育功能 B.抚育和赡养功能 C.人口生产功能 D.消费功能

2.“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你对“家”的理解是( B )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②家是一个住所,只是我们居住吃饭的地方

③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 ④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回家给父母洗洗脚”。这里某校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 D ) A.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学习压力 B.从小学会自立自强,争做家庭小主人 C.让学生明白洗脚是孝敬父母的最佳方式 D.体会父母辛苦,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 4.“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下列语句不适合作为“好家规”的是( C )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百善孝为先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不学礼无以立

5.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1)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略。

(2)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什么?

0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3)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你打算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②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③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里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