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美丽的家乡鸡西

2022-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爱美丽的家乡鸡西

“我爱家乡沙家浜”实验项目的实践与启示

摘 要: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是推进一个地区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主要动因,推进社区教育外延发展的重要手段。“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充分利用沙家浜镇的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来推进沙家浜镇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文章主要论述了“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确立的有利条件、项目实验的意义、组织实施、活动形式和成效,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项目;实践;探索

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建设,以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推动社区教育中心的能力建设,促进社区教育整体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就是促进沙家浜镇社区教育发展的一种实践和探索。

“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

实验项目确立的有利条件

《成功的项目管理》一书作者杰克·吉多(Jack Gid0)认为:项目就是以一套独特而互相关联的任务为前提,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独特的目标所做出的努力。

沙家浜镇是一个有千年历史,深厚文化积淀和革命历史的水乡古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活跃在这块土地上,同日寇、伪军、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涌现出有许多抗日救国的人和事,沙家浜人民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上世纪七十年代,京剧《沙家浜》红遍神州大地,“沙家浜”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沙家浜”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代名词,阿庆嫂、沙奶奶成为抗日爱国民众的杰出代表,以郭建光为首的十八个伤员更是代表了坚持敌后抗日的新四军的英雄形象。在沙家浜镇辖区内存有多处新四军活动遗址,如修枪所,后方医院,八字桥等;沙家浜风景区建有“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新四军”研究会分会,还有许多宣传新四军在沙家浜地区坚持敌后抗日的书籍,如:《沙家浜战士足迹》《春来沙家浜》《沙家浜昨夜风云》《战火中的歌声》《沙家浜民间传说与旧闻轶事》等。

“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就是充分利用这些社区教育资源,对社区居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家乡教育,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素质的过程。

“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

实验项目意义

沙家浜镇经过六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沙家浜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河滩、洼地,茅房草舍,窄小的泥路,如今已不见踪影,随处可见的是农田成片,渔塘成片,厂房林立;昔日贫穷落后的水乡小镇,如今已建设成为家家住楼房,户户有电话;家家有存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我们沉浸在今日的幸福生活里,很少去思考这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抛头露颅洒热血换来的。开展“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重要意义在于唤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勿忘沙家浜的革命传统。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不能把革命先烈忘怀,不能忘了党的英明领导,改革开放的政策决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使当代沙家浜人对发生在本地区的革命历史有了了解,认识到沙家浜人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有着鱼水之情,唤起沙家浜的一代新人,继承和发扬爱国拥军的革命传统,树立为建设繁荣、富裕、和谐沙家浜的坚定决心。

“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

实验项目的组织实施

为了确保“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取得预期的效果,首先我们成立了“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领导小组,我们做到“三明确”,“五落实”。

“三明确”是,明确责任:镇社区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是项目领导,镇成教中心校校长、镇文化站站长、中小学校长、教育馆馆长和各村社区学校负责人是实验项目的责任人。明确分工:镇社区教育中心负责整个实验项目的实施方案制订、落实、检查;沙家浜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负责编写《我爱沙家浜》社区教育读本;沙家浜镇文化站负责举办“沙家浜论坛”;沙家浜革命教育馆负责组织社区居民参观教育馆;中小学结合“京剧进课堂”负责组织本校学生观看京剧《沙家浜》、教唱《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军民渔水情》《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等歌曲;村社区居民学校负责发放《“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读本,举办“沙家浜故事”讲座,组织本社区居民参加“沙家浜论坛”。明确要求:参与“我爱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活动的人数达社区居民总人数的50%以上,每个中小学生至少会唱一段京剧《沙家浜》的选段、会背一首先烈诗词、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落实”是:计划落实、人员落实、教材落实、场地落实、经费落实。为了确保“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有序开展。镇社区教育中心各成员单位都制订“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活动计划,并能按计划开展活动。镇社区教育中心组织了一支有20多人由社区教育志愿者组成的“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辅导员队伍,为各村、各单位开展“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活动提供服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各村、各单位提供“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所需的文字、音像资料。《我爱家乡沙家浜镇》社区教育读本人手一本。镇、村两级社区居民学校向辖区居民开放,提供活动场所。镇政府拔款10000元作为“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活动经费。

“我爱家乡沙家浜”丰土区教育

实验项目活动形式

在开展“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中,我们采用看京剧《沙家浜》、读《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读本、唱京剧沙家浜、听“沙家浜论坛”、观“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访“新四军活动遗址”、写学习心得等形式增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可操作性,通过组织交流学习心得,故事演讲比赛、革命歌曲演唱比赛,评比优胜学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来增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趣昧性。

“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

实验项目的成效

“我愛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从2008年1月启动到2009年底结束,历时两年。我镇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和村社区教育学校先后开办社区居民各类教育活动60场次,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20000多人次;社区居民参与率达55%,中小学开展“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活动32场次,100%的中小学生参与了活动。“京剧进校园,唱响沙家浜”活动,成为本镇广大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阿庆嫂智斗刁德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阿庆嫂、沙奶奶、郭建光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大人们常常为影视《沙家浜》中的人物原型而争论不休,学生们为扮演《沙家浜》剧四正面人物而争持。如今的沙家浜人,特别是中小学生,没有不会唱京剧《沙家浜》片段的。通过开展“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

项目,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讲沙家浜革命故事,唱《沙家浜》歌曲,扬“沙家浜精神”,做沙家浜传统接班人的良好氛围。全镇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开展“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

实验项目的一点体会

1.社区教育资源要丰富

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确立要以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为基础。“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就是以沙家浜镇所特有的社区教育资源为依托,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开发整合本地区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将它们有机地加以整合,形成了具有沙家浜特色的社区教育。

2.实验项目实施方案要可行

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实施方案一定要注意可操作性,在活动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活动形式上要做到形式多样,为社区居民所接受。“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看、读、唱、访、写、谈多样化结合。

3.课程要配套

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要有科学合理的社区教育课程相配套。有教材作支撑。“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与“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课程相配套,既有多媒体的视频教材,又有阅读的革命书籍,更有能唱的革命歌曲,还有参观的革命教育基地;既能集中教育,又能单独自学;既有坐下来,又有走出去;既有静,又有动。

4.群众参与要积极

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开展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是社区教育中心领导的一场群众性的社区教育实践活动,没有群众广泛参与和认可,该活动就失去了意义,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社区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适合各类人群,易以普及开展。爱看电视的,没有文化的可以通过电视机看京剧《沙家浜》《芦荡火种》、电视剧《沙家浜》;爱阅读的可以阅读《沙家浜战士足迹》《春来沙家浜》《沙家浜昨夜风云》《战火中的歌声》《江南抗战春讯》《新四军中上海兵》《沙家浜民间传说与旧闻轶事》等革命书籍;喜欢唱歌的可以学唱《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军民渔水情》《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沙家浜總有一天会解放》等到革命歌曲。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幼的;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无论是有文化的还是没文化的;无论是喜欢动的还是喜欢静的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因为“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所以参与率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5.活动要丰富

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开展要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为载体,要结合条线部门的活动来开展。在开展“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时同党委政府的创先争优活动、争创沙家浜镇学习型家庭和个人、创建学习型组织、文明家庭评比、特色文化家庭评比、青年标兵评比等结合起来,拓展实验项目的外延,丰富实验项目的内涵。

6.部门要合力

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开展,单靠教育部门(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我们在开展“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活动时就充分发挥了团委、妇联、党校、中小学、文化站、广播电视站、村社区居民学校的作用,形成了由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村社区居民学校、中小学为主,团委、妇联、党校、文化站、广播电视站为辅的社区教育教育力量。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村社区居民学校、负责“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读本等资料的发放,组织社区宣讲,文化站负责定期举办“沙家浜论坛”,中小学重点抓好开展“京剧进课堂,唱晌沙家浜”活动,广播电视站负责播放影视作品,团委、妇联组织演讲、演唱、征文比赛。

通过开展“我爱家乡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实践,我们觉得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是推进一个地区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主要动因,推进社区教育外延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有利于促进社区教育队伍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我们要充分利用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来推动社区教育的整体发展。我们要在积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促进沙家浜镇社区教育再上新台阶。

作者:陈金兴

第2篇:我爱我美丽的家乡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中小学生征文

征稿启事

活动目的: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全面提高新疆地区各民族中小学生文化素养及人文精神,倡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让阅读陪伴成长的生活习惯,歌颂赞美我们美丽的家乡。由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作家协会新疆儿童文学研究会、《双语杂志》联合,在新疆地区中小学中举办以征文为主的文化教育推广活动。

活动宗旨:

此次征文比赛活动的宗旨是为了从小培养和提高新疆各民族少年儿童热爱伟大祖国、热爱美好家园的思想意识。

征文原则:

此次征文比赛活动实行公正公平、注重实效、强化素质、提高水平、减轻负担的原则。

征稿对象:

新疆地区的中小生征文文稿均可以参加评选,民族不限,以汉语或双语征文为主。

征稿要求:

参评征文必须紧扣主题——“我爱我美丽的家乡”,每篇最长不得超过2000字,以记叙文为主,未曾发表过。同时请附上详细通信地址、学校指导老师和联系电话或家长电话。请务必在信封或电子邮件主题上注明“征文”字样。参评稿件不退,请自留底稿。

活动时间

2011年4月20日—8月30日。截止日期为2011年8月30日(以邮戳或电子邮件发送时间为准。)

活动安排:

活动组委会将组织由儿童文学作家、资深编辑和高级教师组成的专家对征文进行评选;优秀征文可优先在《双语杂志》《少年文摘报》上发表,优秀征文获得者可成为新疆儿童文学研究会“小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参加由“小作家”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出版社将对优秀征文安排结集出版。组委会届时将组织儿童文学作家进校园活动,与中小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学校择定则根据学校推荐入选稿件情况而定。

投稿地址:

乌鲁木齐市西虹西路36号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少儿读物编创室邮编:830000电话:0991-4523324邮箱:biranshiwo@sina.combirandexj@163.com

第3篇:我爱那美丽的家乡

我爱那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在这其中有:有鲜花盛开的龟角尾,有美如仙境的通天岩,还有那古色古香的郁孤台。不过,在这其中我还是最喜欢那美如仙境的通天岩。在通天岩最多的要数树木了。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阳光照耀着它,雨水滋润着它;夏天,郁郁葱葱的树枝把美如仙境的通天岩遮得严严实实的;秋天,苹果、梨子、葡萄都成熟了,美味极了!冬天,杨树,杏树,万年青等等……数木像一个个卫士似的,保卫着美如仙境的通天岩。晴天,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雨天,烟雨蒙蒙,美如人间仙境!真是人间能得几回闻啊!

在通天岩最古色古香的要数石窟了。石窟有的盘腿坐着;有的好像在说:南无阿弥陀佛;石窟还有的是诗人,好像在说:通天岩不愧美如仙境啊!

树木美,石窟古,还有许多地方的优点,等着你去发现快来看看吧!这就是我那美丽的家乡——赣州!

第4篇:我爱家乡美丽的桥

将来,就是走到天涯海角,就是满头白发,我也不会忘记我的家乡——天津。尤其是母亲河上那一座座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桥。

我们的母亲河——海河,就像一条银色的项链,拴在祖国母亲河的脖子上。一座座新建的桥梁更像是一座座雕塑镶嵌在海河上。漫步三岔口,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金刚桥。这是一座双层大桥,上面行驶机动车,下面是人行道。桥的两面是石质的围栏。从远处看,金刚桥的形状是一个大弧形,就像一道彩虹从天而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彩虹桥”。

往下游走是狮子林桥。这座桥每个桥墩两面各有一个神态可爱的小狮子雕塑。总共999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铜狮子。有的小狮子依偎在母亲两边说悄悄话、有的小狮子在玩皮球、有的大狮子在给小狮子挠痒痒、还有的小狮子歪着头,好像在欣赏美丽的天空„„

古文化街旁边的金汤桥就更有意思了!这里原来是解放天津时解放军会师的地方。两边的引桥是玻璃砌的,阳光反射过来就像蓝宝石一样。桥的两边还有喷泉,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喷出的水珠还有不同的颜色,美丽极了!桥下有船通过的时候,座桥还可以旋转90度。以便让船通过。这可是中国唯一一座可以旋转的桥啊!再往下游走,还有欧洲风格的北安桥,桥上那一座座欧洲风格的雕塑,矗立在桥身上,

很有异国情调。在它的旁边还有一座新建的,展开双翼,像蝴蝶飞舞一般漂亮的大沽桥„„

美丽的海河上有许多漂亮的桥,装饰着我的美丽的天津,见证了家乡的变化。漫步海河,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美丽的天津。

育婴里小学五年级:李元博

第5篇:我爱你,美丽的家乡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龙额完小五年级 叶浩

我的家乡在南方,那里气候宜人,景色美丽,她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村子—宾阳县南阳村。

我从小就一直生活在这个村子里,对村子这几年的变化了如指掌。你看,在村口那个嵌有“南阳村”三个字的大门多气派!入村的水泥路宽阔而平坦。道路两旁种满了一排排郁郁葱葱的风景树,她们仿佛是一群妙龄少女正手持鲜花列队欢迎进村的客人。村子里一座座涂着墨绿色环保油漆的小楼房,在树木的掩映下,充满生机、和谐的景象。村边的游乐场里,各种娱乐设施应有尽有。环村的花园种满了万紫千红的鲜花,朵朵开得争奇斗艳。小蜜蜂和蝴蝶在花间盘旋。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好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清澈的池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鱼虾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不时蹦出几条小鱼来,打破了这平静的水面。闻着一阵阵花香,听着一声声鸟鸣,看着一片片美景,真让人心旷神怡。生活在这样环境中,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原来村子里只有一条晴天尘土满天飞,雨天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河水浑浊,脏兮兮的,河里不见鱼虾,河面上还漂流着各种各样的垃圾,叫人恶心。空气中散发着一阵阵臭味,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稀稀落落的几棵小树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人们每天只是重复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村里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村里人告诉我,这几年村民们已经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家分别在村东头和西头建起垃圾处理池,从此不再乱扔垃圾

了。对村集体的林地,也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每一位村民严格遵守,这样乱砍滥伐树木的现象不见了,相反还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大家也不乱污染水源,而是自觉地保护环境。各家各户都建起了卫生间,有的还建起了沼气池,用上了沼气。就这样环境变好了,苍蝇、蚊虫、老鼠自然就少了,人们的身体也变得更加健康、生活也更加幸福了。为了让村子里的环境保持得更美好,今年还专门请了两位保洁员每天负责全村的环境卫生。如今家家户户就像城市一样富有、美好!

我想,每天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这样优美的环境里谁都会感到快乐,感到满足。我爱你,美丽的南阳村!评语:本文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写,紧紧抓住村庄环境发生巨变这个中心,抒发对美丽中国,美好家园的热爱。文章结构严谨,紧跟时代步伐,内容健康向上。

指导老师:梁培亮

邮编:530415

联系电话:13737170229

第6篇:我爱美丽的家乡扎兰屯

我眼中的美丽新扎兰

我的家乡----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座落在祖国的东北边疆。那里有平坦辽阔的草原,有连绵不断的山岭,还有那碧波荡漾的雅鲁河。

我的家乡景色迷人,人称塞外小苏杭。这里的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四面环山,绿树成萌,市内遍地翠绿,城市里的街道整整齐齐,路旁有青松垂柳作伴,更有青草花朵相依,美丽极了!中央大街的两旁有鳞次栉比的商场店铺,有时装店、皮具店、鞋店……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不愧为“小苏杭”的名称。市内一片片住宅新区。错落起伏,气魄宏伟,小区内绿地整洁、鸟语花香,真是居住的好地方。还有一座座新的高楼拨地而起。色彩不一。有淡绿色的。还有淡黄色的。在阳光下交相辉映,那么淡雅,那么庄重。

春天,满山遍野的杜鹃竟相开放,组成了花的海洋。花的景色。杜鹃花俗称达达香,又名映山红,是呼伦贝尔市市花。每年5月中旬,是兴安杜鹃花盛开的时节,兴安岭林海与满山红遍的杜鹃花衬着尚未消融的皑皑白雪,让人领略兴安杜鹃的风姿和大兴安岭独特的森林风光,同时了解北方狩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为了展示“塞外苏杭扎兰屯”的迷人自然风光和厚重的民俗风情与多元化的文化底蕴,提高扎兰屯的知名度,推动扎兰屯市乃至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发展。每年在扎兰屯市都会举办呼伦贝尔市杜鹃节。 2010年5月8日在扎兰屯拉开帷幕的呼伦贝尔杜鹃节,打开了呼伦贝尔旅游春天的大门。

到了夏天。我的家乡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邀你一同前往,最著名的秀水山庄,那里山青水美。自然景色怡人。去喇嘛山看日出,去鹿鸣山庄漂流,去柴河欣赏天池群。美丽的景色数不胜数,让你流连忘返。

深秋时节,路边的杨树,柳树都脱掉了华丽的衣裳,准备迎接下一个季节,树木下,似乎有成群的蝴蝶在飞舞,原来是落叶踏着旋转的舞步。又欢喜而又依恋地投向大地的怀抱,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也都穿上了厚毛衣,一家人欢欢乐乐的迎着朝阳去秋游,采摘当地的特产:山里红、山丁子、榛子……近年来,我市又增加了新的旅游项目,举办了采摘节,让人们充分体验劳动的快乐。许多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一筐筐沙果、苹果、梨等,满载着扎兰人的希望,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严冬到来,北风呼啸,大雪漫天飞舞,轻柔、洁白、像鹅毛,像白花。如轻烟,如柳絮,纷纷扬扬地飘撒在大地上。房屋、树木都披上了白色的外衣,成了粉状玉砌的世界。我市又新建了内蒙古扎兰屯市重点旅游建设项目——金龙山滑雪场,2009年3月竣工,经过9个月紧张施工建设,于2009年11月底正式向中外游人开放。该滑雪场的建成不仅填补扎兰屯市冬季旅游的空白,同时提升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增加扎兰屯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扎兰屯市金龙山滑雪场目前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雪场整体功能设施已完成,其中包括5条初、中、高级雪道及场地的平整、索道支架安装、造雪系统和游客大厅工程。人们穿着各色的冬装,去滑雪、滑冰,和严寒进行零距离接触。充分体验冬日滑雪的快乐。

为了让这座小城更加优美,提升小城的知名度。扎兰屯市政府又开展了卫生文明城创建活动,我校也加入到了卫生文明城的创建之中。在开学初,学校要求我们种植树木,绿化校园。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公共财物。我们知道小城变干净了。清洁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好了。乱写乱画的人也没有了。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许多外地人来观光旅游。

干净、清洁的文明新扎兰。我爱你!

第7篇:我爱家乡,美丽的盘锦(xiexiebang推荐)

我爱家乡,美丽的盘锦

小时候,妈妈总是抱着我站在阳台上,哼着歌谣,然后握着我的小手,指指这里,指指那里,她温柔地说: “看!这里是你出生的地方,它叫盘锦,是一块美丽的风水宝地”,那时懵懂的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会这么说,我只识得头上方的那一块天空很蓝,蓝的就好像童话里美人鱼生活的那片海,所以儿时的我把蓝色看做是盘锦的颜色。

长大后,我慢慢发现盘锦就如她名字里的那个“锦”字一样,像一块五彩的锦缎,华丽但不俗气,盘锦绝不刻意装作清高,她把与生俱来的自然美和历史积淀下来的人文美和谐的交织起来,最终融合为一体,这就是盘锦她独特的魅力。

所以盘锦她不只是蓝色的,她还是白色的,清秀的颜色,就好像丹顶鹤舒展她圣洁的羽衣,在芦苇荡里翩翩起舞;就好像记忆中在校园里反复吟唱的那首经典老歌,小女孩和丹顶鹤的故事;盘锦的白还是大米的颜色,是盘锦人洒在土地上的汗水的颜色,所以盘锦的白绝不是空洞的白色,而是一种能够穿梭时空的色彩,就好像夜晚遥望星空,即使很微弱的星光也是来自百年前的问候,盘锦的白色也能够开启你的记忆,让你的思绪跟随着轻轻飞过的丹顶鹤,回到那曾经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

盘锦她还是红色的,是迷人的红海滩的颜色,宛如新娘的头纱在微风中曼妙的浮动,红海滩就好像盘锦的心脏,跳动着盘锦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红色是一种吉祥的颜色,盘锦的红好像一盏盏温暖的红灯笼,映着盘锦人的脸,让你从心底上对生活的这片土地有种踏实感。跳动的红色带给盘锦人更多的是一种平静,这种平静叫做“归属”,这是家的感觉。

盘锦她是绿色的,不仅是树木的颜色,还是蔬菜的颜色,不管是整整齐齐的生长在密闭大棚里,还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农家小院里,亦或是被城市的小清新们供养在高楼阳台里,盘锦人随处可见如玉般的绿,这样的绿实现了盘锦人自给自足的理想,更炼就了盘锦人自力更生的意志。在绿色的熏陶和渲染下,盘锦人知道如何去创造绿,更感恩于被绿色所创造。于是盘锦的绿变成了盘锦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感情,在心中渐渐地发芽,长大,并最终绽放在子孙后代的血液里。这种绿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延续,更是盘锦人生命的延续。

盘锦她还是黑色的,是石油的黑色,那是一种财富的颜色,带给她另一种高贵的气质,四十年的奋斗和拼搏,盘锦人用行动在家乡的土地上创造出一朵朵宝石花,盘锦的黑衬托着盘锦的夜晚,让她变得更加璀璨和繁华,盘锦的黑让这个鱼米之乡增添了现代的气息,让盘锦从此走向了世界。

这就是盘锦,繁华似锦,前程似锦,我爱我的家乡,五彩的盘锦,美丽的盘锦。

上一篇:诚信大学生立身之本下一篇:媒体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