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竞赛项目为依托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建筑模型制作》课程为例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的“十九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做了新的部署, 其中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化改革, 坚持把提高人才质量作为根本, 创新教育方式, 将实训教学、课堂教学与实习教学结合起来, 拓展出课外创新创业实践、作业实践、与企业真实项目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方式, 在培养人才的全过程中贯穿创新创意创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同时, 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双创时代, 大学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力军, 高等院校是建设创新型社会、提高自主化创新能力的动力基础, 培养大量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化人才, 是新时代高校应尽的职责与使命。教育部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近年来举办了大学生挑战杯、黄炎培、互联网+等创新创业计划大赛, 并通过创办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富有成效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活动载体和实训平台, 本文以大学生竞赛项目为依托, 对《建筑模型制作》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实施进行分析研究, 为环境艺术设计各专业课程有计划性地开发创业教育提供科学参考与有益借鉴。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现今, 国内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不景气, 究其原因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实际操作能力差, 主动设计意识不强, 缺少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创意创业意识, 各大高校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研究工作,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由于观念、师资、机制、资金等多因素的限制,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某程度只停留在团委、就业指导处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上, 与专业课程教学并无交集。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模型制作》课程一直是中国设计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领域, 它早已是商业地产在环境艺术设计环节中的重要表现手段, 特别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近年来这门课程教育一直沿用传统式教学方式:基本伦理、设计要点重点、制作方法的讲授、国内外优秀模型的临摹, 结合教案分析, 由指导教师依据经验对学生的作品做主观评价, 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依据。这种教学方法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创意能力、创业能力、专业能力的提高, 积极开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 以专业课程作为创新创意创业教育的切入点, 打破传统专项知识传授手段的课程界限,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 构建适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任务,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质量工程研究课题。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的方法与实施

1. 营造“三创”的课堂氛围

通过设计与启动创业竞赛, 全面梳理、解读和宣传国家、省市、行业等促进创新创意创业的相关政策, 激发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热情, 渲染鼓励创新、支持创业褒扬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创意创业课堂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创业竞赛积极寻求多种形式的媒介合作, 加强舆论导向, 突显竞赛中创业有成项目和往同专业创新创业项目有成的学生代表示范作用, 及时总结经验, 通过各类大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更好地促进“三创”的课堂氛围。

2. 发挥竞赛的“窗口”功能, 深化校企合作

将创新创意创业竞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健全课堂体系、促进专业教育、实习实践等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课程、企业项目化课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实现课程与企业对接, 此外, 应吸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创新创意创业经验和有创新创意创业资源的校友、企业家等, 参与到课堂上指导实训环节, 专业教师也应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企业进行学习锻炼, 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把最新行业信息、专业热点和岗位信息带回课堂, 使课堂、行业、岗位与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对接。

3. 研究适合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

研究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机制的课程考核评价,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 弱化了过程性考核, 这种考核方式对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并不合适, 只能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此《建筑模型制作》实训课程的考核标准应与创新创意创业竞赛标准相对接, 有目的性的设计专创融合课程, 增加实训的过程性考核比例, 将学生分成若干创业小组, 以虚拟的创新创业竞赛模型制作项目为导向, 扩充教学知识结构, 教学知识内容从单一的重视设计表现技法的运用转移到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性应用, 考核模型制作、团队协作能力、客户服务、运营结果等方面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促使考核方式多元化, 进而反应学生对《建筑模型制作》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对应岗位的核心情况、职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创意创业能力等情况。

4. 实现创业导师与跨专业实训课程的紧密对接

把深化创新创意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跨专业学科的紧密对接, 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会计、计算机、管理等专业学生的紧密对接, 完善创新创意创业教育机制, 有目的性地设置“校友创业论坛”“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等课后特色创业论坛、讲座, 使学生能够有机会站上讲台自我发挥, 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 有助于活跃创新创业学术气氛, 并可遴选一些具有创业意愿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生与跨专业学科的学生组成“创业特色班”“创业特色小组”, 由环境艺术设计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进行项目化培养, 聚焦创业驱动, 实现创业导师与跨专业实训课程的紧密对接, 加大对创业团队的培育。

摘要:双创时代, 大学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力军, 具有艰巨的历史使命, 本文以大学生竞赛项目为依托, 对《建筑模型制作》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实施进行分析研究, 为环境艺术设计各专业课程有计划性地开发创业教育提供科学参考与有益借鉴。

关键词:竞赛,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创业,建筑模型

参考文献

[1] 徐红香.基于技能竞赛《电子商务》课程实训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 (20) :418.

[2] 蒋丽君, 顾鸣镝.以竞赛为载体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 (10) :71-75.

上一篇:懂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抓学生的训练方法技巧并重下一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