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贵州农村教育的差异性研究 ——基于普定县号营村和望谟县纳王村的比较

摘要:农村教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非常薄弱的一部分,虽然国家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教育均等化问题也凸显出来,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将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区别开来进行研究。其实,不同的农村,它们的村庄教育会有不同,教育现状有差异,对村庄教育发展采取的对策也会有差异,本文将对贵州两个村庄的教育进行对比,研究农村教育内部的差异性。论文写作的调查田野点,一个是安顺市普定县马官镇的号营村,该村离县城较近,另一个是黔西南州望谟县油迈乡的纳王村,该村距离县城相对远一些。在贵州像这两种类型的村庄有很多,本文以这两村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梳理村庄的教育历史,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综合分析,结合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对农村教育进行差异性对比及分析,探讨社会资本积累以及公共空间的形成在农村教育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策略,为实现城乡教育均等化贡献一份微薄力量。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本部分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对学界各位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借鉴他们在理论方法上的许多重要成就,为本文的写作奠定学理基础。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即田野点背景考察。本文的田野点有两个村庄,也对两个村庄的概况进行描述,分别从地理环境、历史流变、生计方式、民族及村庄社会组织、生命仪礼与岁时祭仪、信仰方面进行概括,这些概况都与村庄的教育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章,即号营村的教育。采用时间段的分法,从明朝的卫学建立初始,一直到现在,将号营村教育的历史脉络详细介绍出来,可以看出号营村自历史以来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并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层面来介绍当下的号营村教育现状。第三章,即纳王村的教育。与号营村的教育相对应进行概括,也是分时间段介绍历史上的纳王村教育。第四章,即两村教育的差异性及原因分析。本章节是本文的重中之重,将采用教育人类学、反贫困、民族教育、农村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结合调查访谈资料,对诸多相关表格进行综合分析,从历史资源与文化底蕴、城乡关系与社会流动、社会主体与村庄治理、国家支持与内生动力四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在整个教育历史中,两个村庄的公共空间、社会资本有一定差异,村庄的教育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存在的差异相结合,造成两个村庄社会发展的差异。第五章,即贵州农村教育的可行性策略。本章节根据前文的分析,以号营和纳王两个村的案例延伸至贵州农村教育,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层面提出可行性的参考性建议,主要围绕城乡教育均等化、教育公平的主题来展开。第三部分是结语部分。本文通过对贵州两村教育的差异性对比,最终要回归到整个农村教育,尤其是贵州的农村教育,在社会资本的积累上重视,拓宽农村的公共空间,解决农村贫困代际传递问题,通过教育实现能力素质的提升,从而摆脱贫困,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关键词:农村教育;差异性;教育公平;公共空间;社会资本

学科专业:民族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田野点背景考察

第一节 号营村概况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流变

三、生计方式

四、民族及村庄社会组织

五、生命仪礼与岁时祭仪

六、宗族文化及信仰

第二节 纳王村概况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流变

三、生计方式

四、民族及村庄社会组织

五、生命仪礼与岁时祭仪

六、自然崇拜及信仰

第二章 号营村的教育

第一节 历史脉络中的号营村教育

一、明清时期的号营村教育(1368——1911)

二、民国时期的号营村教育(1912——1949)

三、1950 年代后的号营村教育(1950——2000)

四、撤点并校后的号营村教育(2001 年以后)

第二节 当下的号营村教育

一、号营村的学校教育

二、号营村的社会教育

三、号营村的家庭教育

第三章 纳王村的教育

第一节 历史脉络中的纳王村教育

一、明清时期的纳王村教育(1368——1911)

二、民国时期的纳王村教育(1912——1949)

三、1950 年代以后的纳王村教育(1950——2000)

四、撤点并校后的纳王村教育(2001 年以后)

第二节 当下的纳王村教育

一、纳王村的学校教育

二、纳王村的社会教育

三、纳王村的家庭教育

第四章 两村教育的差异性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两村教育的差异性

一、学校教育的差异

二、社会教育的差异

三、家庭教育的差异

第二节 两村教育差异性的原因分析

一、历史资源与文化底蕴

二、城乡关系与社会流动

三、社会主体与村庄治理

四、国家支持与内生动力

第五章 贵州农村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第一节 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农村的学校教育

一、加大教育资金的扶持力度

二、加快农村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

第二节 父母陪伴成长,完善农村的家庭教育

一、减少外出人员流动,并解决就业问题

二、经常与孩子互动,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

三、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

第三节 拓展村庄公共空间,改善农村的社会教育

一、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内外互动的联系

二、加强村庄社会组织管理,提升村民的能力素质

三、丰富村庄集体文化活动,增强村庄内部凝聚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上一篇:银行业务论文提纲下一篇:项目预算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