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上语文第13课

2022-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部编版二上语文第13课

部编版二上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一、复习课文

1.《场景歌》通过简单生动的内容,让我们了解了(数字)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懂得了(量词)的用法。

2.《树之歌》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十一种树木的特征及生长习性,激发了我们(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拍手歌》展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和谐生活)的美好画面,告诉我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4.《田家四季歌》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以及主要的农事活动的描述,表现了四季的(不同特征),赞美了(农人的辛勤劳动)。

二、背诵

《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十二月花名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三、听写

花园、孔雀、石桥、人群、队旗、铜号、欢笑、杨树、壮大、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树叶、从林、深处、竹林、六月、熊猫、九个、朋友、四季、吹风、肥胖、归来、辛苦、一年、春季、春风、农事、月光、秋季、身体、冬季、棉衣、播种、插秧、耕田、采桑、除草、割麦、打谷、积肥、红领巾、 拍手歌、

四、比较组词

园(花园)

队(队列)

铜(铜号)

领(带领) 扫(打扫)

圆(团圆)

认(认识)

桐(油桐)

顶(山顶) 归(归来)

巾(毛巾)

杨(白杨)

壮(壮大)

柏(松柏) 次(次序)

币(货币)

扬(飞扬)

状(形状)

拍(拍手) 吹(吹风)

棉(棉衣)

杉(水杉)

化(文化)

桂(金桂) 季(四季)

锦(锦鸡)

衫(衣衫)

花(花朵)

挂(悬挂) 李(桃李)

丛(丛林)

深(深度)

处(四处)

猫(熊猫) 朋(朋友)

从(从来)

探(探望)

外(外面)

描(描画) 明(光明)

五、填入合适的动词

(披)绿装

(写)字

(采)蚕桑

(守)北疆

(保护)动物

(插)秧

六、近义词 新奇——新鲜

伙伴——朋友

飞翔——飞行

嬉戏——游戏

保护——爱护

辛苦——劳苦

喜洋洋——喜滋滋

七、反义词

朋友——敌人

新奇——普通

轻——重

肥——瘦

保护——损害

忙——闲

八、量词

一(只)海鸥

一(群)海鸥

一(排)海鸥

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

一(条)帆船

一(只)帆船

一(艘)帆船

一(枚)导弹

一(挺)机枪

一(支)步 一(池)湖水

一(行)垂柳

一(座)花园

一(道)小溪 一(丛)翠竹

一(群)飞鸟

一(面)队旗

一(把)铜号 一(粒)稻谷

一(片)欢笑

一(队)“红领巾”

一(个)鸟 一(朵)白云

一(方)鱼塘

一(孔)石桥

一(座)石桥 一(面)镜子

一(个)村庄

一(个)小岛

一(间)教室 一(个)鱼塘

一(片)鱼塘

一(亩)鱼塘

一(头)大象 一(声)祝福

一(件)衬衫

一(条)裤子

一(个)神话 一(亩)稻田

一(块)稻田

一(片)稻田

一(根)翠竹 一(片)树林

一(条)帆船

一(群)飞鸟

一(座)高楼 一(竿)翠竹

一(群)飞鸟

一(座)大山

一(只)鸽子 一(片)翠竹

一(丛)鲜花

一(条)裙子

一(条)小虫 一(丛)翠竹

一(片)树叶

一(次)比赛

一(艘)潜艇 一(片)草地

一(颗)草莓

一(位)同学

一(只)蝴蝶 一(位)老乡

一(种)颜色

一(棵)梨树

一(只)乌鸦 一(篇)文章

一(所)小学

一(块)黑板

一(辆)马车 一 (道)数学题

一(只)天鹅

一(件)事情

一(把)神斧 一(声)巨响

一(道)血痕

一(只)老虎

一(条)帆船 一(阵)旋风

一(座)石桥

一(条)小河

一(个)口袋 一(头)毛驴

九、特殊词语 ABB式:

白花花、亮晶晶、绿油油、胖乎乎、笑哈哈、喜洋洋、笑盈盈、兴冲冲、白茫茫、懒洋洋、水淋淋、骨碌碌、

第2篇:部编版二上语文第六单元生字组词

第六单元

15.大禹治水 会认生字

沿 井沿 河沿 沿用 边沿

答 回答 答题 答案 答谢 渴 口渴 干渴 渴望 渴求

喝 喝水 喝茶 喝酒 喝粥 话 说话 话语 写话 话别

弄 弄错 玩弄 弄假成真 错 对错 错误哪 天哪 嗯哪 会写生字

洪 洪水 洪灾沿 井沿 河沿渴 口渴 干渴话 说话 笑话

会认生字

háo号 号叫 呼号fânɡ缝 指缝 墙缝鹊 喜鹊 鹊桥衔 衔接 头衔劝 劝说 劝学将 将来 将要 错话 错字

际 国际 交际 实际 无边无际 加油干哪

抬 抬头 抬手 抬举 抬爱 洪亮观 观看 奇观 景观 走马观花 沿用 沿海

答 回答 答题 答案 答谢 止渴 渴求

喝 喝水 喝茶 喝酒 喝粥 写话 话别

际 国际 交际 实际 无边无际 13.寒号鸟

哀号 号啕大哭

堵 堵车 围堵 堵口 一堵墙dànɡ细缝 天衣无缝

当当真 上当 恰当 家当

jiūzhànquâcháo鸠占鹊巢朗 晴朗 朗读 朗诵 开朗

军衔 衔命

枯 枯草 枯叶 枯萎 枯木逢春劝架 劝告

趁 趁机 趁早 趁热 趁火打劫即将 将心比心

且 而且 尚且 况且 姑且

腊 腊月 腊肉 腊梅 腊八节

狂 狂风 狂热 疯狂 狂草 吼 吼叫 吼声 狂吼 震吼

复 复习 复印 复活 复杂 哀 哀号 悲哀 哀求 哀伤 会写生字

面 南面 脸面 面粉 面向

阵 阵风 阵雨 阵线 严阵以待 朗 晴朗 朗读 朗诵 开朗

枯 枯草 枯叶 枯萎 枯木逢春却 座位 单位 床位

将 将来 将要 即将 将心比心纷 纷纷 纷飞 纷乱 纷至沓来 夜 夜晚 黑夜 夜雨 夜以继日

14.我要的是葫芦

会认生字

葫 葫芦 葫芦娃 糖葫芦

芦 葫芦 芦花 芦苇 芦荟 藤 藤条 藤椅 瓜藤 顺藤摸瓜 谢 感谢 谢谢 谢绝 闭门谢客 蚜 蚜虫 麦蚜 菜蚜 棉蚜

盯 盯住 盯人 盯梢 紧盯 啊 啊呀 好啊 是啊 在啊

赛 比赛 赛跑 赛马 赛车 感 感谢 感恩 感想 感情

怪 奇怪 怪物 怪事 奇形怪状 慢 慢跑 慢走 快慢 且慢

会写生字

棵 一棵草 一棵树 棵松

谢 感谢 谢谢 谢绝 谢客 想 感想 思想 想念 想家

盯 盯住 盯人 盯梢 紧盯 言 语言 名言 言行 三言两语 邻 邻居 相邻 邻里 左邻右舍 治 治病 治理 治安 治国安邦 怪 奇怪 怪物 怪事 奇形怪状

2 形近字

渴(口渴)

话(说话) 沿(井沿) 抬(抬头) 观(观看) 喝(喝水)

活(生活) 铅(铅笔) 治(治安) 现(现在)

狂(狂风) 纷(纷飞) 课(课本)

井(水井) 往(来往) 份(月份) 棵(一棵树)开(开门)

反义词

错——对

懒惰——勤劳

温暖——寒冷

多音字

哪 na

是哪 nǎ

哪里

号 háo 号叫

hào 号码 当 dāng 当心 dàng 上当

将 jiāng 将来 jiàng 将领 缝 fãng 缝衣服 fâng 细缝

和 huo 暖和 hã 和平

量词

一(口)井

一(堵)石崖

一(道)缝 一(条)河 一(棵)杨树

一(棵)葫芦 几(朵)小花 几(个)小葫芦

几(个)虫子

词语搭配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温暖的窝里 呼呼地刮着

不停地叫着

3 冻得直打哆嗦 冷得像冰窖 热得直冒汗 热得像蒸笼

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课文理解

1.坐井观天:批评见识少,不听劝告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我们要有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见识。 青蛙:目光短小,见识少,自以为是。 小鸟:目光远大,见识多,谦虚。

2. 《寒号鸟》中,喜鹊因为(勤劳)所以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因为(懒惰),所以最后被冻死了。

3.《我要的是葫芦》种葫芦人错在哪?

首先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 他认为没有必要治;其次他不听邻居劝告。

第3篇:2017部编版二上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定稿)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1.内容方面:本册第四单元围绕“爱祖国、爱家乡” 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和语文园地四组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2.语言表达特点:本组教材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景色为线索,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通过简练优美的词汇,还有意境深远的古诗,展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 (二)教材位置

学习本组教材,应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范写和范读。

二、学情分析:

这是二上的第四组课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以“爱祖国 爱家乡”为主题的文章,识字方面,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识字能力,但是学生之间,在识字能力和识字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根据

1 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三、教学目标: 1. 本组共要认识66个字,会写36个字。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 能背诵指定课文,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4.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和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

5.继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养成积累词会的习惯。

6.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 7.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8.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9..巩固识字,规范书写。

五、课时安排:

8.《古诗二首》…………………………2课时 9 .《黄山奇石》…………………………2课时 10 .《日月潭》…………………………2课时 11.《葡萄沟》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2课时 共计…………………………… 10课时

2 第四单元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大意,培养热爱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3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讲解文章大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5 1.了解古诗大意,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引出作者――李白

2.介绍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诵读汇报

(出示《望庐山瀑布》课件)集体齐读《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6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学习一类生字。(出示4个生字:炉、烟、流、银)

①指名认读、组词。

②仔细观察4个生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同桌说说,再提问。)

③比一比: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出来写一个字。点评时指出注意事项。

④比赛谁写得好: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上练习写这4个生字,同桌互评。

⑤我们把生字都送回课文中,齐读一遍。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意。

1.指导学生读诗,要求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律美。 (1)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老师范读。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全班一齐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四、讲解文章大意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最后一句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生动形象的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六、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2)朗读并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8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2-5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黄山的风景名胜。(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弄清“区、滚、著、状”的字形。

(二)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

9 仙境”的黄山。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四)汇报学习情况。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二)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11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②提出不懂的问题。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6)指导背诵。

1.朗读2-5段,要读出语气来。 2.指名有语气地读全文。 (7)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

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黄山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让我们一齐亲眼目睹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8)请一位同学读全文,同时放一段黄山风景的录像,使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老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 13 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四)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10日月潭

教学目标:

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日月潭的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日月潭的风景名胜。(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不要加字,减字。)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

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附近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建筑

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15 2.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C.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D.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交流讨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5.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游客呢?(对日月潭的总体介绍)

你能来试一试吗?(多请几名学生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不看书;再介绍给同桌听)

6.说说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请每位同学在学习小组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7.你最欣赏哪位导游?能说说理由吗?

8.请学生再次观看有关日月潭的视频,几位优秀导游为大家作介绍。(集体评议,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向好友介绍日月潭。(此内容也可在课后进行)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可背诵。

四、课外拓展,组织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台湾风景名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放有关台湾的风景短片,请小朋友来当当小导游,介绍景点。 2.知道在台湾还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吗?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五、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

说说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六、课后作业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介绍日月潭。

2.画画你心中的日月潭。

3.把你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载在好词佳句本中。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17 第四单元

11葡萄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理解并能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的句子。 3.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活。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三、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课文录音、梯田图片。(教师) 2.朗读并熟悉课文(学生) 3.制做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2.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18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啊?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我们国家盛产葡萄的吐鲁番葡萄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教师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三)解决预习要求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2.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已经认识生字,注意指导学生书写并组词。 2.注意区分“蜜”和“密”。 (一)教师引导

(1)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葡萄沟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而且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二)教师小结

(三)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四)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20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生词。 2.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3.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习题,标出难点。(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请同学们认读(先自愿再抽读) 昌 铺 调 硬 卧 限 乘

(2)结合课本现由老师范读,再让学生齐读

二、字词句作用

(一)下面事物像什么?看谁想的多。 柳条云朵枫叶鞋路灯椅子胡子

(二)试说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隐藏 烦恼 流连忘返

21

三、写话

结合书上所给范本(称呼,事由,时间)在下列情形中任选一例写话。

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2.通知小芳明天早上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四、我的发现

你发现了什么呢? ①老师给予引导 ②同学们集体分组讨论 ③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

五、日积月累

①让同学们集体朗诵 ②老师讲解 ③请同学起来背诵

六、我爱阅读

1.让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画家乡》 2.老师大致讲解

3.请同学们画中自己的家乡

七、总结

八、教学反思

22

第4篇:部编版二上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4、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重点难点:

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学生动手连线。

4、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6、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一言不发 不言不语 三言两语 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 少言寡语 自言自语 甜言蜜语

2、你可以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吗?试试看。

3、选两个说一句话。

4、全班交流。

5、读句子。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6、和同桌用“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说话。

7、全班交流所说的句子。

8、补充句子。

(1)天空飘着气球。

(2)池塘开满荷花。

9、学生汇报。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3、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4、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四、我爱阅读:骑驴-

1、读一读。

2、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故事讲下来。

3、讨论:老爷爷应该怎么做呢?说说为什么?

4、全班交流。

5、师小结。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第5篇:部编版二上语文期末复习之「词语搭配复习」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复习(词语搭配)

班级:

姓名:

ABAB式词语:

打听打听、、雪白雪白、火红火红、金黄金黄、碧绿碧绿、

ABB式词语:

喜洋洋、笑盈盈、绿油油、红艳艳、乐呵呵、笑哈哈、金灿灿、

亮晶晶、水汪汪、笑眯眯、红通通、白花花、胖乎乎、干巴巴

AABB式词语:

隐隐约约、许许多多、明明白白、多多少少、大大小小、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平平安安、仔仔细细、认认真真、日日夜夜

ABAC式词语:

无边无际、无法无天、无穷无尽、自言自语、自生自灭、自给自足

动词搭配:

播种、积肥、耕田、除草、打谷、割麦、穿衣服、披红袍、甩甩头、摇摇头、插秧苗、采蚕桑、弹钢琴、练舞蹈、画图画、捏泥人、

下围棋、滚铁环、荡秋千、唱京戏、滑滑梯、穿草鞋、戴斗笠、

挑粮食、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治理洪水、

疏通河道、恢复生产、驱赶猛兽

词语搭配:

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黑灰色的身子、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蛋、乌黑的头发、水汪汪的眼睛、波浪似的头发、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金光闪闪的雄鸡、

奇形怪状的岩石、薄薄的雾、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

热情好客的老乡、鲜红的地毯、欢乐的鼓点、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细长的葫芦藤、茂密的森林、飘荡的风筝、

高高的树枝、美丽的风筝、淘气的孩子、顽皮的孩子、美丽的白云、

很轻很轻的水汽、

快活地游、紧紧地闭着、微微地笑着、呼呼地刮着、不停地叫着、

激动地说、悠闲地散步、得意地端详、伤心地哭、仔细地看、

懒洋洋地趴着、激动地说、断断续续地流着、飞快地跑、

冻得直打哆嗦、热得直冒汗、冷得直发抖、急得直跺脚、

冷得像冰块、热得像火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又高又大、又细又长、又说又笑、又唱又跳、

飞来飞去、走来走去、跑来跑去、游来游去、跳来跳去、说来说去、

带有动物的四字词:

一马当先、九牛一毛、画龙点睛、叶公好龙、车水马龙、天马行空、

马到成功、千军万马、小鸟依人、猴年马月、一马平川、打草惊蛇

表示不说话的词语:不言不语

表示话说得很少的词语:只言片语、三言两语、少言寡语

表示话说得很多的词语:千言万语

与春天有关的词语: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春色满园、鸟语花香、万物复苏

与天气有关的词语:

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雨雾缭绕、寒风刺骨

鹅毛大雪、电闪雷鸣、风和日丽、阳光灿烂、万里无云、大雪纷飞

第6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玲玲的画

第5课玲玲的画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一篇结构简单,意蕴深刻的文章。故事描述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从而引出本文的观点——“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通过本文的学习,意在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就是这样,要乐观,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学情分析

二年级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有上进心,知识面宽,朗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较强。这个简短有趣的故事学生并不难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教学目标

1. 会认“玲”等15个生字,会写“画”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教学方法

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突破措施:

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玲”等15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①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②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①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③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④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ɡ”,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ɡ”,心脏的“脏”。

⑤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三、理解感悟

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四、全班交流

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得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

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五、拓展延伸

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会认字,指导会写“画”等10个字。

2.进一步理解课文,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① 认读生字词。 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三、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议。

四、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① 抄写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② 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小结

五、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满意──难过──满意 肯动脑筋,坏事变好事

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是一文内容浅显,篇幅较短,容易理解。主要是说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经过动脑思考,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盖上污渍,因此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把深刻的生活哲理赋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启发学生在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时,要像玲玲一样开动脑筋,并且临危不惧。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玲玲的情感变化上,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我引导学生充分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上一篇:安全事故案例总结下一篇:展览合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