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志愿服务总结

2022-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博物馆志愿服务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博物馆志愿服务总结

深化我国服务业综合改革的经验总结与建议

摘要:基于对“十二五”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效、经验和困难问题的分析,提出对“十三五”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建议,即加强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统筹协调和规划布局,做实服务业发展部门合作机制;明确“十三五”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支持方向,更好地瞄准具有共性的重点难点问题,并鼓励先行先试。

关键词: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0年组织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科学遴选了37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自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各试点区域以加快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产业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改革对发展的促进作用,着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积极探索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随着“十二五”转入完成,“十二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已经结束,从“十二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的运行情况来看,服务业改革和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下发《关于做好“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确定37个市(区)作为“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已经并将继續发生深刻变化。为更好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应该基于对“十二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和问题分析,科学把握服务业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和发展要求的变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1)

一、“十二五”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一)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路径

按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十二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围绕培育主体功能突出的国家或区域服务业中心、建设生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创新生活服务业发展方式、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科学调整服务业结构和布局等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选择的37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涵盖14个省会城市、4个计划单列市、7个中心城市主城区、8个地级市(或自治州)、2个县(或县级市)和2个产业园区。围绕这些主要任务,绝大多数试点区域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科学选择服务业综合改革的内容和路径。如济南市打造金融、信息服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商务会展5大区域中心,青岛市深入推进金融、现代物流、旅游、科技、信息、文化创意6大产业改革。武汉市江岸区以机制改革为重点,支持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和中介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等支柱产业创新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向功能板块集聚。哈尔滨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搭建云计算、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创新等平台,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和提档升级。长春净月高新区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低碳生态服务业集聚区综合改革。山西文水县以特色农业服务业为重点,通过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甘肃酒泉市在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海南三亚市重点推进国际著名热带滨海度假目的地、三亚国际购物中心等建设,推进旅游房地产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并在金融业、总部经济、邮轮游艇、低空旅游等新兴产业谋求突破。

(二)鼓励先行先试,涌现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业发展模式

如武汉市江岸区建立了华中地区首个民间金融街和华中互联网产业基地。济南市成立了全国首家物流专业银行。杭州市成立全国首家文创专业银行。天津南开区已形成骑鹅公社等10个特色鲜明的创意产业园,天津民俗文化博览园已成为体验老城韵味的文化名片。云南大理州按照“精品景区+民族文化+城市品质”方式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按照“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特色领域”方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按照“生产基地+科技示范+专业市场”方式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福州市鼓楼区启动福州软件园创客谷、金牛山互联网众创空间等项目,积极打造“凤凰谷创业咖啡”等创业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一站式服务。鼓楼区还建设集“楼宇经济、综合治税、服务业统计”三位一体的经济运行云服务综合平台,打破原有单一部门的数据采集模式,全面整合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数据,推进全区信息资源高效利用、动态分析和宏观调度,强化对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动态监测。济南市主要通过行业协会引导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推动成立了济南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开展联合采购、联合营销、融资规划、资源对接、政策宣讲等活动,探索引导中小企业与有核心技术、市场渠道和高端人才的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制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并将整个产业链引导植入闲置楼宇的UBC模式。乌鲁木齐市通过快速推进民办孵化器和知识产权保护及交易平台等建设,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

(三)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

如上海市闸北区创建合作共赢的工业用地开发模式,探索土地有条件出让的复合出让盘活机制,其市北高新园区已成为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重庆渝中区成为全市首个试行“先证后照”、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城区。银川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组建行政审批局,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济南市实行开发区或连片开发区域综合审批制度。青岛市创新区域经济管理体制、行业管理体制和口岸通关工作机制,创新大科技、大旅游、大交通等管理体制。青岛、成都两市率先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宁波市推进工业用地“退二进三”发展服务业创新。深圳市全面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罗湖国际消费中心两大先行先试区域建设,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以前海蛇口自贸区为载体推进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方面起步较早,效果良好。厦门市围绕海峡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先行先试两岸直接往来便利化管理办法进展顺利。

(四)试点区域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结构优化和集聚集群有效推进

如北京石景山区从2010年到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较GDP同期增速快4.1个百分点,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该区重点培育的现代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旅游休闲等5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已达40%,有效推进了服务业高端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秦皇岛市试点区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年均增速超过服务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黄山市在“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高于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期增速7个百分点;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年均增长5.2%,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长22.5%。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带动下,宁波市逐步形成以港航物流、现代金融、国际贸易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银川科技大厦、银川市IBI育成中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集群、高端发展、品牌发展成绩喜人。贵阳市通过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现了以物流、金融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以旅游、健康服务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发展,数据服务、节能环保等新兴服务业态蓬勃发展。深圳市通过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已引入汇丰银行等53家世界500强企业,初步形成以金融业为主,创新性、多元化、高端化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呼和浩特市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质资源优势,打造“中国夏都”、国际草原文化创意和交流中心、呼包银榆经济区最具活力的会展中心,有效培育了地域特色鲜明、民族文化浓郁的特色服务业。拉萨市以旅游业为重点,基本形成了“百业扶旅游,旅游兴百业”的良好局面。

二、“十二五”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主要经验

(一)对接国家或区域发展的战略需求,加强对服务业综合改革的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

许多试点区域跳出服务业抓服务业,面向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和现实需要,加强对服务业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政策谋划,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如浙江宁波市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港口经济圈”、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等中心工作,推进发展大宗商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国际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海洋经济等改革试点。厦门市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自贸区试验任务紧密结合,加快推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建设等;利用交通部在厦门开展油轮运输试点的契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设计厦门至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结点城市油轮精品航线。沈阳铁西区依托制造业基础和转型需求,把推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试点内容,走出了促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新路。

(二)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合作、区域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服务业门类行业众多,涉及领域广泛,影响因素复杂。许多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的经验表明,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政府重视、上下联动、部门合作、区域协同、社会参与,是推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的保障。如哈尔滨市围绕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互相衔接,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杭州市在全国首创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三级服务业协调例会制度,解决用地指标、税费优惠、规划调整、高新企业认定、总部奖励政策等长期积累的跨部门难题,形成“合力兴服”的良好氛围。上海闸北区市区联手,创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项资金,将政府对服务业的资金扶持方式由政府单一奖励拓展到市区共同出资、以项目为主体支持产业发展。沈阳铁西区建立了省、市发展改革委和区政府三级联动机制,成立了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组和定期会商制度。南京市在市内推进4大片区产业功能置换,对产业布局实施根本性调整;在市外创新合作机制,成立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山东省将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作为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性工作来抓,出台了新的《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健全试点区域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并在济南、青岛两市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同时,启动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济南市发起成立了京沪高铁城市旅游联盟、山东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推动成立了濟莱协作区现代服务业促进会。

(三)强化政策落实和创新保障,优化服务业发展的要素和环境支撑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涉及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出台较多,但“政策好,落实难”的问题在总体上较为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集中“优势兵力”攻坚克难,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政策好,落实难”的问题,激发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推动服务业改革、创新、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分类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有利于服务业改革发展在示范引领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创新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取得新成果,在营造发展环境方面夯实新基础。如湖南衡阳市通过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有效推动了全市服务业用水、用气、用电与工业同价等政策的落实,还出台了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等政策措施。南京市加强对服务业集聚区的认定管理,创新其培育模式和政策保障,有效提升了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集聚功能。青岛、济南、厦门、杭州等市积极推进服务业财政资金扶持模式的创新,设立现代服务业股权投资基金或债权投资基金。《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17)》将铁西区作为全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试点区”,支持从高新技术企业分离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分离企业享受土地、水、电、气等经营要素与工业同价政策。

三、试点区域服务业改革发展面临的

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中央和省级政府对服务业改革发展的统筹协调不够,部门合作机制亟待加强

服务业涉及15个行业门类、数十个行业主管部门,从国家到地方尚未形成独立、权威的服务业综合协调机构。政出多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的现象比较常见。各级发改部门囿于自身人力和机构设置所限,对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落实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督查和约束机制。金融、税务、海关、电力等中央垂直管理部门的基层单位,往往只执行国家相关部委的政策,对执行发改部门甚至国务院文件“讲条件、打折扣”。这往往导致发改部门甚至国务院文件涉及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精神,容易因缺乏相关“条条”专门发文而难以落地。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甚至服务业其他行业的高融合性,也增加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复杂性。如现行统计制度导致大量小微企业的经济活动难以得到准确反映,也难以显示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情况。解决这一问题,单靠统计部门难以胜任。

(二)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碎片化”问题较重,缺乏统一、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赋权-免责机制

当前,就总体而言,各试点区域开展的服务业综合改革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分散独立进行。这对于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深化改革有其必要性,但容易导致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碎片化”现象,影响政策的普惠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成为导致地区之间服务业不公平竞争的重要原因,妨碍全国统一的服务业市场形成。如据有关试点城市反映,近年来国家对天津、上海航运企业实施减免税政策,导致总部原在该市的远洋、航运企业将总部迁至天津、上海,对该市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和行业税收影响较大。这两家企业曾占该市水路货运周转量的70%以上。

在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一定错误甚至失误,往往是难免的。但由于国家尚未出台强有力的统一覆盖全部试点区域的专门政策,试点区域在行政权限方面改革创新的空间并不很大,要解决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普遍性问题难度较大。况且,服务业改革发展中涉及的诸多敏感问题,如用地、税收、融资、价格、规划等事权都在省级以上政府,地市级或其以下政府缺乏必要的自主决策权。受上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影响,由于缺乏必要、强有力且可操作性强的赋权-免责机制,稍有突破,就难以规避“改革与守法”的矛盾。这很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在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中“缩手缩脚”,自由决策的空间和规避风险的余地有限,局限于在审批流程再造等运行机制方面“小打小闹”。少数地区较强的问责督查机制、事实上“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政绩考核和舆论环境,也容易导致试点区域更多地把推进改革的希望寄托于来自上级政府部门的“尚方宝剑”,削弱其因地制宜推动改革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助长试点区域“为了不出事,最好少做事”的倾向。有些地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绕道走”,用发展政策替代改革突破,甚至把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的希望主要寄托于寻求优惠政策,与此也有一定关系。

(三)服务业改革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亟待创新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思路和路径

与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时相比,当前服务业改革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2]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服务业成为三次产业中占GDP比重最大、吸纳就业最多的行业,产业结构在总体上进入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阶段,经济发展亟待培育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引擎”。2016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57.4%。信息化深入发展,经济服务化与产业信息化如影随形。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对服务业发展和布局调整的影响迅速深化。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还对发展服务业不断提出新要求。在此背景下,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发展动力亟待转换的新形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正视服务业改革发展的新问题,还要求我们努力探索老问题的新解法。因此,推进“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不能简单套用“十二五”的老办法,探索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新路径新举措,已成当务之急。

四、对“十三五”深化服务业综合

改革试点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统筹协调和规划布局,做实服务业发展部门合作机制

服务业涉及面广、渗透性强、产业融合特征显著,有些地区已经成立服务业促进局或类似机构,以便加强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许多服务业试点区域反映,国家发展改革委应该成立服务业司,在中央与省、市之间形成上下联通、衔接顺畅的服务业工作网络。但在现行体制短期难以改变的背景下,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理想办法,是做实服务业发展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借助服务业发展部际联系会议制度这个平台,加强“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顶层设计,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政策和制度创新,强化政策的实施机制,更好地解决政策落地问题。也要鼓励省级政府做实服务业发展的部门合作机制。建议尽早召开全国性的“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系统总结“十二五”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经验,分析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十三五”支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方向和工作部署,引导督促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发挥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出台高规格的《“十三五”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借助这个《指导意见》和服务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引导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深化对服务业发展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认识。在此基础上,(1)统筹解决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中面临的共性或普遍性问题,及时推广已被先行地区或多数试点区域证明、较为成熟的服务业综合改革经验,加强对部门之间、区域之间服务业支持政策的整合集成和综合协调。(2)增进试点区域之间服务业支持政策的普惠性和统一性,切实加大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的支持力度。努力避免借推进综合改革试点之名,人为营造较长时期的“政策洼地”,形成区域之间服务业发展的不公平竞争。如明确在特定试点区域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除现行法律法规明令禁止者外,同类试点地区经备案后可参照执行。对于试点地区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切实提供可操作性强的赋权-免责机制,科学厘清改革过程中正常失误与违法违纪的界限,有效鼓励先行先试、探险探路。(3)对“十二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实行毕业制,经考核合格者,鼓励其申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引导其进一步增强改革引领发展、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对考核不合格者自动淘汰。(4)加强对“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要积极对接“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战略,加强布局规划,防止同质竞争,并在工作推进上鼓励适度竞争。

(二)明确“十三五”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支持方向,更好地瞄准具有共性的重点难点问题并鼓励先行先试

基于对“十二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的分析,“十三五”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需要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统筹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重点,鼓励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推进服务业跨界融合和监管创新,促进服务业开放合作、协同发展和优化布局,引导服务业加快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完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和要素支撑体系,并重点在这些方面推进先行先试。当前,就全国总体而言,服务业“补课式”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推进服务创新、服务贸易、服务品牌化、标准化和服务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越来越成为时代要求,亟待加强改革试验和政策支持。目前,应结合这些方面,加强社会信用体系、诚信环境建设,着力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加快推进产权和要素市场建设,探索缓解要素供给约束的新思路新路径;鼓励试点区域突破体制机制约束和政策障碍(见表1),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3];引导服务业推进开放合作、协同发展和优化布局,加强国家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公共平台在服务业发展中发挥引领支撑作用,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

注释:

(1)鉴于研究对象的敏感性,笔者特别说明,本文只代表作者意见,不代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部门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姜长云,邱灵,洪群联.服务业发展形势和未来选择[J].宏观经济管理,2015,(1):20-21.

[2]姜长云,洪群联,邱灵.服务业大趋势[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姜长云.发展壮大服务业亟待解决的若干障碍[J].经济纵横,2013,(8):40-44.

(責任编辑 吴晓妹)

作者:姜长云 邱灵

第2篇:浅谈开展气象科技创新管理及对科技服务工作的分析总结

摘 要:本文中,笔者介绍了当前气象科技服务的范围,分析了气象科技服务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强化管理,创新服务”的思路,希望以此来促进气象科技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的气象事业服务。

关键词:气象科技 服务范围 存在问题 强化管理 创新服务 发展

1 当前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气象科技服务不断发展,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提供的渠道不断拓宽、收益不断增加,局面一片大好。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当前的气象科技服务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气象科技服务部门的管理还相对较弱,运行过程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工作管理不到位;(2)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适应;(3)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4)人才严重缺乏;(5)专业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宣传缺乏

2 气象科技服务要不断强化管理,创新服务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项科技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气象科技也不例外。在当代社会,气象科技服务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强化管理,创新服务。

2.1 依靠现代科技开拓新思路

气象科技服务要想不断地提高营业收入,就需要依托自身的部门优势,不断地进行服务方式创新,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升服务的效率以及服务的准确性。[1]气象科技服务关系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想在新的社会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准确性,同时不断创新思路,与新兴的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寻求新的结合点,不断发展壮大受众人群,从而获得增收途径。

2.2 不断拓宽气象科技服务范围

气象状况关系到每一个人,不断拓宽气象科技服务有利于人们提前应对灾害性的天气,为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减少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害。拓宽气象科技服务范围的主要方向有:不断增加气象科技服务的提供渠道,例如通过手机短信、开通气象预报微博、以及气象预报客户端等渠道提供气象科技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租用公共场所的电子屏来进行宣传等,来扩大气象科技服务的受众范围,为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3 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技术

现代管理技术是在综合考虑各项条件的基础上对资金以及人员等进行的合理配置。在气象科技服务中,我们通过采用先进的资金管理技术,使得以最少的资金创造出最大的效益,从而使气象科技服务资金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

2.4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气象科技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气象科技服务进行规范,使得气象科技服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行;二是对气象科技服务提供法律支持与法律依据,使得气象科技服务能够取得群众的信任,进而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对损害气象科技的行为进行打击,避免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气象科技服务的名义来进行牟利,损害气象科技服务的形象。

2.5 开创新的用人与激励机制

气象科技服务需要我们不断对气象科技服务的提供者进行培训,创建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公司员工的服务质量,激发其工作动力。使其能够自主自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气象科技服务。同时,我们也要靠良好的社会保障来吸引高素质的气象科技人才,使其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来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收益,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2.6 建立覆盖城乡的气象科技服务体制

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以气象现代化为依托,形成了完善的气象科技服务提供产业。我们要想做好坐大气象信息产业,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建立完善覆盖市县乡各个领域的气象科技服务机制。通过对市县乡三级的气象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形成规避风险并且效率不断提升的气象科技服务体制,从而使整体优势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3 对气象科技服务的一些思考

3.1 新时期,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要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

地方政府对气象科技服务的支持至关重要。只有取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气象部门才能完备自身的基础设备,才能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提供部门一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严格遵守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部门条例。[2]在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之下认真学习《气象法》以及领域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之中做到努力遵守这些政策法规,熟悉自己的业务知识与业务范围。

3.2 增强气象科技服务活力,使气象科技产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

气象科技服务产品要向现代化转型,就必须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操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气象科技服务提供人员牢牢把握市场规律,不断地开拓创新,形成气象科技服务提供的新思路,使得气象科技服务不断地再创新。[3]同时,我们的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要想取得长足地发展,就必须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开展同行业以及跨行业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最少的资源提供出最好的服务。

3.3 努力引进高水平的气象专业人才,对老职员进行业务培训

采取各种措施来吸引高水平的气象专业人才,有利于气象科技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质量,同时跟有利于提供给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效率,使得气象部门能够产生巨大的收益。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来吸引人才。

首先,提高对高水平人才的补贴。很多高水平人才不愿意留在小城市的原因在于小城市的工资水平较低,加大补贴力度能够响应地吸引到人才。另外,对老职员进行业务培训,有利于其了解现在的气象科技发展动态,促使其能够应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可以通过引进的高水平人才对老员工进行培训以及开设培训班的方式来进行业务培训。

3.4 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

虽然现在人们对于气象科技知识的依赖程度增加,但是由于气象科技专业性强,术语多等,很多人对基础的气象科技知识依然不了解[4]。对于此种现象,我们应该通过加大宣传,在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在公用电子屏滚动宣传、组织气象科普人员进小区以及在学校进行气象科技培训等方式来增加人们对气象科普知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华岩.山东气象局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

[2] 胡惠萍.经济欠发达地区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 张斌.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和发展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0):286-287.

[4] 赖虹.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气象科技服务[J].北京农业,2013(15):189-190.

作者:周丹 孟令通 郑潮宇

第3篇: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模式总结与机制创新研究

[摘要]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需要。当前,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有效和谐社区建设以社区服务参与模式为主,社区调查参与、社区教育参与以及社区岗位参与模式为辅。考虑到浙江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在激励、保障、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因此有必要从志愿者激励、志愿服务保障和评估等方面健全和创新相应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和谐社区;模式总结;工作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218

1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和谐社区的内涵

高校青年志愿者是指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利用业余时間,无偿地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高校青年,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范围包括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赛会、应急救助、海外服务等(刘雨青,2015)。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具有服务主体的青年性、服务行为的自愿性、服务目的的高尚性以及服务形式的组织性等方面的特点(刘宏涛,2005)。

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非常之多,但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主要集中在探访老人、关怀残障人士、社区儿童学习辅导、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有困难的居民提供帮助、开展社区环境保护活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社区的相关调研活动、到社区挂职、参与社区工作的组织与开展等方面。

2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需求

21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2005),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青年志愿服务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青年志愿者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弘扬正气,善意传递,感化他人,为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2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对个人发展意义重大

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对个人社会化的提升、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个人实践能力的提升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个人社会化的提升表现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大学生职业认同感;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表现在专业化形象的提升、专业化评价的提升以及專业化道德的提升三个方面;而个人实践能力的提升则表现在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以及职业适应能力的提升两个方面。

3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与模式分析

31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笔者于2016年7月1日至9月4日,面向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大学生发放了340份关于浙江高校青年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调查问卷,实际回收340份,有效问卷31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206%,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311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时间

调查显示,浙江省高校大学生有9297%的人参与过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但也存在着703%的大学生没有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这主要以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为主。进一步调查表明,浙江省高校的大学生选择志愿服务的时间集中于课余时间和双休日为主,占被调查人数的6942%和1924%。这部分大学生认为学生还是应以学业为重;还有412%的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很高,认为任何时间都可以参与志愿活动;当然还有少数同学愿意在节假日参加社区志愿活动。

312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频率

调查显示,195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1个月一次,213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1~2个月一次,由此可见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频率是较高的,部分学生(1856%)选择的被调查者选择3~6个月一次,1753%的被调查者选择6个月以上时间参加一次,访谈发现,这一部分的大学生大多在大一、大二时期参加过志愿服务,但到了大三、大四时期对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兴致不高了。

313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

调查显示,“想通过社会实践提高个人能力”的参与动机排在第一位,占2594%;“为志愿活动做贡献,承担社会责任”的参与动机排在第二位,占1913%;“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体验为别人服务的快乐”的服务动机排在第三位,占1770%。此外,也有部分同学是带着“希望以后自己的简历更加充实”“为了完成学院的德育要求”的参与动机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二者的选择次数分别占到1445%和1292%。

314社区志愿服务的收获

高校志愿者期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有很大的收获,调查表明,当问到志愿服务活动的收获时,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期望能增加社会阅历,工作经验,占总选择次数的2357%;在志愿活动中可以结交朋友,扩大朋友圈,占总选择次数的1768%,通过付出劳动来实现个人价值或提高个人能力,分别占总选择次数的1464%和1721%。但是访谈也得知,部分高校青年志愿者并没有达到所预期的收获,这在一定程度极大地打击高校志愿者的积极性。

32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模式分析

参照祝京衢(2010)的分类方法,我们将大学生服务和谐社区的参与模型归纳为社区调查参与模式、社区服务参与模式、社区教育参与模式以及社区岗位参与模式。其中,社区调查参与模式主要是指高校青年志愿者通过社区对社区的发展问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社区以促进社区发展;社区服务参与模式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在实际行动中,直接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为社区提供服务;社区教育参与模式主要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在社区开展义教、贫困助学等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提高学生成绩等;社区岗位参与模式,即高校青年志愿者通过岗位参与辅助社区组织开展活动。统计数据表明,浙江省各高校采取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中,社区的调查参与模式占1679%,社区服务参与模式占被调查人数的3809%,社区教育参与模式占被调查人数2942%,社区的岗位参与模式占1191%。比较发现,高校志愿者社区服务是以区服务参与模式为主,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街道社区居民,尤其是特殊家庭、困难家庭、敬老院或老、病、残、弱的弱势群体。

4促进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对策

41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机制问题

411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能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当大学生当被问道“何种激励方式最能让志愿者满意”时,4121%的被调查者希望获得优先评优机会,3674%的被调查者希望学校可以颁发证书,3514%的被调查者希望获得德育学分。对于“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方式”,2039%的人认为可以给志愿者发放荣誉证书来激励他们;也有不少人同意以发纪念品或货币补贴方式进行物质奖励等。上述回答也是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权利的相应诉求。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激励机制,以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412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需要相应的活动资金和舆论支持。在资金问题上,高校志愿者组织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大多是由所在高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高校共青团和各院系的活动经费有限,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往往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会导致一些志愿者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需要自己支付一些路费、餐费等,这将会大大降低参与者积极性。此外,扩大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社区得形式,能够很好地在社会上传播一种先进、高尚的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但目前这方面的宣传工作还做得不够充分。这表明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413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的管理评估机制不健全

評价考核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服务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对工作进行总结,才能保障工作质量。一般来说,对于社区志愿服务的考评主要以包括志愿者社区的工作态度、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参加活动的次数、时间、出勤等方面作为考核依据。但调查也发现,部分高校并没有对社区志愿服务构建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往往重视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项目的组织和开展,而忽视对服务过程的监督及考评,更不能形成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和评估机制。

42健全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

由于浙江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在激励、保障和管理评估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长效的工作机制,因此有必要创新和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421健全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培训机制

专业技能的培训是保证社区志愿者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基础。做好社区志愿者培训工作是构建社区志愿者发展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社区志愿者的培训主要包括岗前培训、普适性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环节。其中,岗前培训主要是针对新招募的社区志愿者,为了他们能够快速有效地适应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而进行的培训;普适性培训主要是介绍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礼仪文明用语规范、作为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应对应急情况下如何处理问题;专业技能的培训由有关管理机构的优秀老师或者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技能方面的现场教授及讲解。

422健全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激励机制

作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他们凭着无私奉献、利他主义的精神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摒弃了利益的计较,但这并不意味着社区志愿者就不需要一定的激励。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认为:“人的动机是以满足需要为目的。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只有未被满足的需要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基础。”适当的激励是对社区志愿者工作认可、鼓励和监督的重要方法。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热情。对于社区志愿者激励可采用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423健全浙江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评估反馈机制

评估是指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考察和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志愿者的过程。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激励社区志愿者并及时纠正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所谓的反馈是社区志愿者在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向社区志愿管理部门提出相应的工作的建议和改良方法,使社区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中来,调动社区志愿者的积极主动性,提升社區志愿者服务和谐社区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05-06-27(1)

[2] 刘宏涛 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3] 刘雨青共青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建构与完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5

[4] 马娜娜 宁波市社区体育志愿者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3

[5] 邢姝,包玲艳,游嘉慧,等 专业化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证分析[J]. 北京教育:高教,2015(4):62-64

[6] 祝京衢 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模式调查及思考[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1):105-108

[基金项目]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7B06),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编号:ZMZC2016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5YJA630061)。

[作者简介]徐建军,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杨晓伟,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非政府组织管理;唐果,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社会救助。

作者:徐建军 杨晓伟 唐果

第4篇: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2015年9月12日星期六,我们举办了吉林市博物馆志愿者培训活动。此次活动是由吉林市博物馆和北华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青工部共同举办,主要是为了让志愿者们更近一步的了解在博物馆的服务内容,熟悉讲解技巧,规范讲解姿势,以及以后的一些其它注意事项。

此次培训活动从上午9点开始,到10点半结束。在这一个半点的培训中,我们先后参观学习了金意庵艺术馆、由守义易拉罐艺术展、牛子厚与京剧艺术展览、松花湖浪木艺术馆、吉林历史陈列展览。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一幅幅展板汇成一幕幕的历史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让原本枯燥的参观充满了活力,我想这就是讲解员的魅力吧。仍记得讲解员说:“一个优秀的讲解员,站在人群里毫不起眼,但一讲解一定会光芒四射。”

经过这次参观,我们看到了讲解员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对于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来说,绝对是一次很好的锻炼。通过为游客讲解可以提高我们的自信,扩展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还能磨练我们我们的意志,因为在培训过程中博物馆的静姐一直说志愿者贵在坚持。

总体来说,作为我们青工部的第一次活动,此次活动是富有意义的,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为我们今后的志愿工作打下了基础,我相信博物馆有我们这些志愿者的加入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这次活动也让我们的志愿者们学到了许多的东西,得到了锻炼。希望我们的志愿者能够坚持下来,时刻践行志愿者精神,在今后的一次次志愿服务中不断完善自我,相信怀揣着这样的精神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也会活得照样精彩。也祝愿博物馆明天更加美好。 共青团北华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青工部 2015年9月13日

第5篇:工程认知博物馆志愿服务总结

2011年,接近年终的时候,导员在班中发布了一条通知,内容大致就是学校最近有一个新的机构“工程认知博物馆”将要成立,现需招募一批志愿者去做志愿工作。我自己考虑了一下,认为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就报名参加了。

后来,从面试到录用也都十分顺利,不仅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更幸运的是担任了“汽车工程厅”的小组负责人,对自己一直以来都十分感兴趣的汽车领域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的机会和途径。

从去年到现在,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但我还清晰记得开始做这件工作时那激动的心情。去年试开馆期间正直期末考试,同学们正在紧张的复习,老师也非常的忙碌,没有太多的时间指导我们,很多的时候都是我们自己主动去做,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找资料,安排值班的时间,布置各人的工作职务等。在工作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大家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工作的那种精神,那种团结一心,积极向上的拼搏勇气。我感觉到,自己真的受益匪浅。

从今年开学到现在已经有半年时间了,半年的工作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这半年的值班经历真的对我影响很大,使我深受启发。首先,是对“工作”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在以前的人生阅历中,我一直是在上学,大环境一直是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徘徊,很少真正的融入到社会发展的组织架构之中。以前,也只是做过兼职,打过暑假工什么的,算不上什么真正的工作经历。但这次不同,这里有标准的规章制度,怎么做,怎样做都有着标准和底线。既然来了就要做

好,既然要做好就要按标准规范自己。

其次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负责的展厅是汽车工程方面的,既是自己感兴趣的,又是不是太精通的。很多的展品都是第一次见,很难得。通过老师的细致讲解,结合实物的具体分析,我们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家在一起,有问题共同讨论,有哪里不会就向老师请教。遇到参观者的提问,不能解答的我们就课下抽时间找书找资料,自己琢磨。慢慢的,我们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所拥有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既开阔了眼界,又提升了自己。真的非常感谢大家,感谢老师能给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一个舞台。

最后,还有一点是值得总结的,那就是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精诚合作。通过这半年的经历,我深深的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有时想做成一件事,只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集体的潜力却是无穷的。如何最大限度的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尽可能地使集体中每个人的作用得以发挥,成了以后我在工作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总之,这次经历对我自己来说收获还是蛮大的,虽然是做志愿服务,虽然有时有点辛苦,但那一切在现在想想都是值得的。人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经历中才渐渐凸显出它的价值的,所以,有付出,就有回报。

第6篇:XX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文明建设结硕果

单位发展谱新篇

XX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近年来,XX博物馆在各项创建工作中先后荣获 “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4A级国家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以XX博物馆为龙头的XX市环濠河博物馆群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近两年来,XX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了志愿服务在XX博物馆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以及志愿服务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的积极推动作用。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队伍建设

首先,XX博物馆组织讲解员队伍近年在争创省级青年文明号活动中,以“三贴近”为指导思想,认真履行优质服务的承诺,以“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工作,成为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岗位成才、建功立业的有效途径,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次,在全苑职工队伍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履行社会职责,通过组织职工义务献血、帮扶贫困家庭、捐助地震灾区、慰问受灾青少年、与安徽省贫困村结对共建等活动,提升社会效益。

再次,XX博物馆成立了“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将成为XX博物馆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创建、文明成果展示的传播员和宣传员。XX博物馆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XX博物馆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动态、创建成果、先进事迹等情况,编发相关文字、图片及音视频材料,协助XX市文明网内容建设;组织撰写重要稿件和评论文章,供中国文明网、中央和地方重要新闻网站及相关网站刊发;利用中央和地方重要新闻网站及相关网站的博客、论坛、网络百科、网络问答等互动阵地,传播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内容等。

二、打造活动载体

作为江苏省“学校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XX博物馆在长期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积极推进文博场馆和学校地“结对”共建,充分发挥教育基地、文化阵地的作用,先后与市内十多所学校签定了教育基地协议书,使XX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第二课堂”,成为青少年学习地方历史、科学文化知识的实践基地。

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XX博物馆开展了“七彩夏日”自然科普展览、“小小讲解员”培训、“知XX爱家乡”巡讲等主题活动,先后进入14个社区和10多所中小学校,共吸引25000余人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受到广大师生、市民的普遍欢迎,XX

市内外的大中小学纷纷前来与XX博物馆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德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等。同时XX博物馆积极组织讲解员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和寒暑假走出苑门制作文化、科普展板,送展到社区和中小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并在学校和社区内建立了XX博物馆辅导站,经常举办“兴趣小组”、“青少年知识讲座”等活动。

目前,以XX博物馆讲解员青年集体为主开展的“博物苑一日游”、“青少教育专题讲座”、“青少年夏令营”、“文博之星——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等主题活动,已成为XX市未成年人教育的知名品牌,并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树声的肯定。

三、拓展自然科普领域

近年来,XX博物馆在举办好《天产物华——XX市自然资源陈列》和《腾飞之龙——恐龙专题展》等基本科普陈列的同时,还经常组织自然博物专家走进地方高校,开设讲座;精心制作《走近昆虫》、《放飞翅膀,共享蓝天——XX博物馆“爱鸟护鸟”校园巡回展》、《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XX市爱鸟活动启动仪式》、《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XX市“爱鸟护鸟”主题科普巡回展览》等展览在XX市的文化广场、大中小学校、社区流动展出。

此外XX博物馆一直重视自然类专业人员的培养,培养了一批在本市有一定影响的自然类专家和自然标本制作方

面的专业人才,并利用专业特长,积极帮助、支持社会机构开展科普宣传工作。为XX中泰海底世界制作多种海洋鱼类标本。上述工作的开展,在实现双赢的同时,也使XX博物馆看到了标本制作技术、自然标本藏品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地方企业共同做好科普宣传工作的前景。为适应时代的发展,XX博物馆更新了网站,在内容上,注重本地区自然人文的宣传,特设自然标本、生物世界、天文地理、园林园艺、野生动物保护等专栏,为广大网民提供了解自然的便捷途径。

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了广大职工的思想品德,调动了XX博物馆职工自觉参与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的热情,为形成公共文明建设志愿服务的良好局面,提高城市公共文明水平,促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志愿服务活动事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XX博物馆将努力做好长效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机制,开创志愿服务活动新局面。

第7篇: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者活动总结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文化之旅——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部门:团委社团部

日期:2012年11月19日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活动总结

一、活动概述

矗立在博物馆大厅中的中国文字载体发展史、中国书法史、甲骨文和少数民族文字四面浮雕,吸引了寻访团的目光,在最直观中描绘出中华文化的源头与辉煌。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各个展厅,追溯汉字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研读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字,在展馆中感受信息时代的魅力。一日千年,穿越了历史和时空,寻访团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到人民群众的大智慧大力量。走出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化之旅——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就圆满的画上了句号,得到了沉甸甸的收获,它必将影响到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人生。我们也将永远牢记寻访中的所见所闻所得。不论过去了多少岁月,逝去的是时间,不朽的是精神。

二、活动意义

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一座全面反映、专题研究中国各民族文字、文字历史、文字文明的专题博物馆,通过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反映中华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再现了中华文化的源头与辉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长远的、深刻的影响。我们这次组织大学生参观文字博物馆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这次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学们通过这次参观可以更加了解我们文化的历史,增强民

族自豪感。对我国文字、文化、文明的传承和保护、研究和发扬产生深远影响。

三、活动名称

“文化之旅——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四、主办方

微凡志愿者协会

五、活动时间

时间:2012年11月17日

六、活动地点

中国文字博物馆

七、活动亮点

到达了博物院所有会员充满热情的在博物院门口合影留念。之后进入博物馆中进行自由参观,自由参观后会员之间交流感受。有秩序地回到学校。经过本次活动所有参与人员了解了历史的发展。在这样的活动中,增强了我们民族自豪感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本次活动中所有的参与人员都满腔热情,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八、活动教训

但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以下的不足:

1.会员到达博物院时有些散漫,秩序不好。部分会员集体荣誉感不强,不但没能注意个人形象,而且严重影响了我院在社会的形象。在以后志愿活动中,我们一定严谨认真的挑选,保证参与者的质量;

2.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缺少一个讲解员,同学们对于一些成果还不能有更深的认识。我们缩减了组数,增加小组成员。以处理此问题,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不但要做好物资的准备,同时也不能忽视人员的安排,条件允许的话,宜设立一个机动备用小组;

3.在参观后没有举办一些有特色活动进一步加深参与人员对文字文化底蕴的了解。以后我们更应该,使活动具有连贯性,让大家对活动的主旨有更深刻的了解,让大家能从活动的各个方面学到更充实的知识。

九、总结经验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这些大学生逐步了解了中国文字,阔了视野增长,并在活动进行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能够进行客观评价。本活动的成功,是离不开张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微凡志愿者协会的大部分会员的积极付出的。

部门:团委社团部

日期:2012年11月19日

第8篇:苏州革命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

苏州科技学院电子学院“春雨”青年志愿者协会

“苏州革命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是苏州科技学院电子学院“春雨”青年志愿者协会在苏州革命博物馆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内容主要为组织志愿者为苏州革命博物馆进行场馆维护、游客讲解以及大型展览的宣传讲解等项目。该服务活动开展近两年,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

服务对象的定位:苏州革命博物馆。每周安排志愿者对苏州革命博物馆进行场馆维护、游客讲解,并在其有大型展览的时候召集志愿者进行培训并帮助展览的顺利举办。

志愿者的招募:每周由电子学院“春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在各班招募志愿者并且进行培训筛选。利用个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合理安排每次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

活动内容:志愿者们每周周末抽出两到四个小时在苏州革命博物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场馆维护、游客讲解以及大型展览的宣传讲解等项目等。现今在苏州革命博物馆的志愿服务活动已形成固定的活动。

培训和管理:对志愿者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内容包括怎样保质保量的进行场馆维护、怎样与游客进行交流、熟知苏州革命博物馆的历史、命历史陈列以及展览品的内涵,加强志愿者团队之间的合作,提高志愿者们的组织能力。带领组织志愿活动的志愿者每周汇报志愿活动开展情况,包括上传照片、总结体会等。每月写一次活动策划以保证活

动的顺利举办。每隔一段时间在电子学院学生会进行活动宣传汇报,以提高活动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志愿者投入该志愿服务活动。定期与苏州革命博物馆进行交流以保证志愿活动举办的更加圆满。 工作宣传:每周在各班进行走班传,在学生会内部加强宣传,利用学生会的力量增加此项志愿活动的影响力。同时将每次活动上传到学校团委、电子学院学生会网站以及苏州志愿者网站。利用活动周年时机举办庆典活动,扩大影响力。

第9篇:

上一篇:高校文明寝室评选办法下一篇:二级学院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