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 医学检验质量以及检验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临床医学中, 血液检验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评估、疗效评价以及预后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一项常规检验操作, 因此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意义重大[1]。该研究中出于对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以及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 对该院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需要接受血液检验的临床患者病例的血液标本展开分组管理, 并对比分析两组血样的检验结果误差发生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该院收治的需要接受血液检验的临床患者病例, 抽取其中的236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 每组118例, 对照组中有男67例, 女51例, 年龄3~78岁, 平均 (43.7±14.6) 岁, 观察组中有男68例, 女50例, 年龄4~79岁, 平均 (44.5±14.7) 岁。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 在血液分析过程中, 观察组患者血液标本接受质量控制管理, 对照组不接受质量控制管理, 仅常规展开检验, 而后对比分析两组血样检验结果误差发生率。

1.2.2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1) 对影响血液分析质量的因素进行评估。通过经验总结和文献报道, 对血液检验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评估, 包括检验前、检验过程中以及检验后。而后针对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显示, 检验前的误差发生率明显高于检验过程中和检验后, 应给予特别注意。 (2)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在血样采集的过程中, 应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 争取做到一针见血, 并嘱咐患者在采血前应空腹12 h, 并切忌服用药物;送检过程中应注意血样的保存, 避免光反应、细胞代谢以及微生物反应等对血样成分造成影响;在血液送检后, 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应做好沟通工作, 充分对检验的目的、项目以及指标进行了解, 并且临床医师应认真填写检验申报单, 检验医师在核对无误后再开始检验操作[2]。 (3) 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根据检验的项目、指标对合理的检验方法进行选择, 并在检验开始前对各项设备仪器等进行校准, 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检验过程中所用试剂应为专业配套试剂, 检验用水应经过纯水设备处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检验仪器的操作要求进行, 并设置对照组[3]。 (4) 检验后的质量控制。在血样检验结束后, 检验人员应进行结果复核, 若是存在疑问或者是异常, 应争取同临床的联系, 进行重新血样采集和检验, 同时应对检验结果留有备份, 以备不时之需[4]。

1.3 统计方法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针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经统计得知, 观察组血样检验结果的误差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检验工作中, 血液检验为一项常规且重要的检验项目, 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评估、疗效评价以及预后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因此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意义重大。在医学检验工作中, 出于对血液检验结果质量进行控制的目的, 应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检验过程, 包括检验前、检验过程中、检验后者3个阶段, 并针对各环节所存在的影响因素展开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确保血液标本采集、保存、检验以及结果统计等各个环节均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 最终实现降低误差发生率的目的, 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在该研究中, 对观察组血样标本在整个检验过程展开了质量控制管理, 并同对照组进行了误差发生率对比, 结果发现, 观察组检验前、检验过程中以及检验后的误差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 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 合理实施质量控制管理, 并将管理贯穿在整个检验过程, 能够有效降低误差的发生, 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以及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9年11月—2012年11月间该院收治的需要接受血液检查的临床患者病例236例, 将其血样标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而后对观察组患者血液标本在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实施质量控制管理, 而后对比分析两组血样检验结果的误差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样在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的误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血样检验过程中实施合理的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对于避免检验误差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液样本检验,误差,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Chen J, Galt JR, Case JA, et al.Transmiss ion scan truncation withsmall-field-of-view dedicated cardiac SPECT systems:Impact and au-tomated quality control[J].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 2005, 12 (5) :567-573.

[2] 崔海, 崔红花.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34) :175-176.

[3] 郑智明, 邓念美, 陈炜烨, 等.血液标本采集送检和退检原因分析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 (12) :1800-1802.

[4] Tavares SB, de-Sousa NL, Manrique EJ, et al.Rapid pre-screening of cervical smears as a method of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n a cervical screening programme[J].Cytopathology, 2008, 19 (4) :254-259.

上一篇: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微创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疗效分析下一篇:儿童高血压与营养过剩性肥胖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