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范围

2023-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考作文命题范围

从高考作文命题看话题作文教学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趋势,指出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并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话题作文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命题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就是以话题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内容进行选材,由此写出一篇文章。此类作文题表面通常不包含观点,内容上也没有限制,话题作文其实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话题,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但并未限制取材范围与表达形式,因此话题作文给学生预留的写作空间更大,但在写作时,学生往往会遇到困惑。对于高中教师来说,话题作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学生的高考成绩,而且还与学生的综合素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剖析高考话题作文命题思路来明确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趋势分析

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一直以一种稳定的趋势向前发展,并不难发现有一定的规律存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的视角来对自身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使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

笔者通过对最近 20 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探究和总结发现,话题作文是近年来经常出现的高考作文形式。例如,2014年北京市的高考作文题目“老规矩”就属于典型的话题型作文。高考作文从1998 年就开始由传统的命题作文逐渐向话题作文转变,当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的作文题目就属于话题作文的初级形态,当时的作文命题方式已经初步有了话题作文的影子。如作文命题者在给出作文材料之后,又分别给出了两个作文题目,并且题目中有这样的要求:考生可以在两个作文题目中二选其一或者重新自拟题目;二是表达方式不受限制,既可以选择一种方式也可以融合多种表达方式。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出题者虽然给出两个作文题目,但是并没有规定学生一定要从中选择,唯一可以明确的就是要求学生围绕“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一中心话题来进行写作。这种虽然给出题目但是可以另行自拟题目的命题方式,给学生的作文写作留出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因此可以说,题作文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命题形式了。

(二)高考命题者正在逐步减少对话题作文的思想限制

从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要求看,我们不难发现出题者对学生思想的限制正在逐步减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无疑给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了较多的自由。这种做法也是非常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下的时代要求,既可以充分发扬新时代学生特有的个性,同时也是对学生自由创作的一种尊重。话题作文的出现代表了高考作文正在朝着开放式的方向发展,高考作文不再局限于题目和题材,高考作文开始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大胆发散自己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例如,2003 年的高考话题作文“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这是一个生活化且非常富有哲理的题目,学生在写作时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是感情因素可以影响我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另外一个则是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不会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这是两中截然相反的观点,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诠释自己对其中一个观点的理解。由此可见,高考正在放宽对学生思想表达的限制,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二、高考视角下如何有效提高话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按照话题作文的特点来审题

话题作文属于用一段提示语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同时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即为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要求学生按照试题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等,写出一篇或记叙,或议论,或其他形式的文章。话题作文仿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花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尽快摘取适合自己的那朵花,而不是流连于花园。

面对“大而空”的话题作文,让学生学会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通常都是学生熟悉的或者有所了解的内容,学生往往能有所感触、有话可说。话题材料给出了划定范围和思考对象,学生可从材料入手,但不能拘泥于材料。话题作文要求较为宽松,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拓宽写作思路,走出只针对材料写材料作文的困境。在写话题作文时,学生可以按照话题内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避免大家都写同一种文体的情况。此外,话题作文在表达形式上较为灵活,文章的字数一般不低于 800 字,学生可以按照话题材料与自己选材的特点等自拟题目,展现文体的个性。

(二)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好话题作文的主旨含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阐述,我们明确了话题作文将会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学生首先应在读题过程中准确把握话题的主旨含义。所谓话题作文,其实通俗来讲就是出题者给考生划定了一个自由发挥的范围,考生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自由发挥。话题的范围通常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话题范围就十分宽广,如 1999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在这个话题作文中,出题者没有附加自己的主观意识导向,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凭借自己的价值观和想象力自由发挥,既可以在文章中认可和赞扬记忆移植的价值和作用,也可以反对和否定记忆移植的存在可能,由于出题者没有给出明确的衡量标准,因此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是非常宽广的。有的话题范围则相对较为狭窄,如 2002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在这个话题作文中,出题者表现出了明确的道德导向,考生必须按照作者的道德思维去进行写作,自由发挥的空间有限。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审题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出题者的意志导向以及话题范围,才能准确抓住题目的主旨含义,这对于考生的作文写作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导学生在话题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笔者对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和分析后发现,高考作文的出题教师正在提高对作文真实情感表达的要求,相比于辞藻的华丽和精致,阅卷教师更加侧重于学生是否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这里所述的真实,并非是指学生在作文中一定要写真人和真事,而是要学会把笔下的各种形象描写得更加真实和生动,且不能凭借自己的想当然来描写,读者会因为文章的情节不够合理而产生厌烦。故意给人物形象强加上各种光环,表面看来人物的形象更加耀眼,其实读起来则会感觉干瘪无力。如 2002 年的高考話题是“心灵的选择”,一位高考考生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描写的是江姐这个英雄人物形象。为了突出江姐在面对生死时从容不迫的高尚品格,这名考生想当然地把江姐的内心描写变成了一场记者和英雄人物的对话。“你后悔吗?”“我自从入党后就没有后悔过。”“这就是你内心的选择吗?”“是的,这是我心灵深处的选择,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最后时刻。”读完这段文字,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话语其实都是作者强加给江姐的,硬是把江姐这一人物形象绑架到了“心灵选择”这一话题上,这种表达方法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强调表达的真实性。

总而言之,从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当采取上述有效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作文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13(24)

[2]任雅玲.高中作文教学高效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18)

(责编 郝 勋)

作者:陈富洪

第2篇:高中作文教学应对高考作文命题变化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高考作文的命题也在不断变化,透过高考作文命题可以窥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中语文教师想要确保作文教学的质量,就要针对高考作文命题变化进行深入思考,把握命题变化的趋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转变学生的写作思路等,实现学生写作能力与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高考;作文教学;命题;策略

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1]。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存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統一的特点[2]。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重视作文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体现个人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3]。同时,在高考语文科目中,作文所占分值比重很大[4]。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与个人能力有关,而且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存在紧密联系。高考作文的命题是存在变化趋势的,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这一变化的方向、特点等进行把握,才能更好地开展作文教学,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一、高考作文的概述

在高考作文当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给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命题限制较为严格,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类型的材料作文也在向着话题作文方向转变,限制会变得更为宽泛。对于这种类型的作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确保找到最佳的写作角度,在行文的时候要做到严丝合缝。给材料作文可以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严密性,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严格的给材料作文逐渐暴露出限制学生思想的弊端,无法体现学生的写作个性与特点。

与命题作文相比,话题作文的写作体裁更为宽泛,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最为擅长的写作文体。相关统计显示,在话题作文当中,绝大多数优秀作文的文体为散文。高考作文的命题虽然越来越宽泛,看似写作难度出现了下降,却是对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包括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材料整合能力等。话题作文带有不确定性,可以体现学生的写作个性。但是话题作文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语言个性化太过强烈,强点题情况严重等。

此外,在高考作文当中,还会有漫画作文这种类型。无论高考作文命题如何变化,都是与当下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相关的。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写作思维、表达能力的培养方面,并且强调写作的实践性与时代性,引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断联系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6]。

二、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随意性较强

在高中作文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存在教学随意性较强的问题。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自己对于某一类文体、写作内容的偏爱来开展教学,将教师本人的喜好、兴趣等强加在学生的身上。还有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完全遵循高考作文命题来展开,教学缺少灵活性,高考作文写什么,教师就带领学生练习什么内容。这种教学缺少有效的思考,教师未能把握高考作文所要考查的能力是什么,导致教学的质量不高,也无法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性[7]。

(二)忽视阶段性训练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阶段性训练,在学生刚刚升入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按照高考命题的方式进行写作练习。这会导致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无法跟上教师的写作教学思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将作文教学的总目标分解为不同的子目标,可以在不同学年和时间段推进,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确保学生逐渐掌握写作的重点,慢慢取得进步。

(三)评价方式机械化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评价较为重要,可以及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掌握接下来的写作重点。但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的评价中存在机械化、程式化的特点。一些教师在点评作文的时候语言较为呆板,缺少个性与激情,也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导致学生没有将教师的点评放在心上,单纯关心作文的得分。长此以往,这种机械化的评价会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完全当作一项应付差事的任务[8]。

三、高考作文命题变化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本质内容

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当中需要严格明确教学的本质。很多语文教师认为高考作文考查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表达只是作文的一种能力,学生的表达需要依附于个人思维[9]。一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文笔优美,技巧娴熟,但是内容较为肤浅,这与学生个人思维能力不足有关。当下高考作文命题变化的一大趋势就是更为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思维,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积累素材,多在生活中观察和体验,在生活中发现灵感随时记录下来。

(二)反对套作与迎合

一些高中语文教师未能正确认识高考作文的命题变化,在教学中投机取巧,出现了套作和迎合的情况。这会导致作文写作出现“一材多用”的情况,造成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用其他文章进行拼凑,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情况。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作文教学中坚定方向,不要迎合阅卷人的喜好等,也不要抱着“一本万利”的心态。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高考作文命题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面对高考作文,就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更为生动、融洽的写作氛围与环境,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比如,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是针对一段材料进行写作,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一家书店为24小时营业模式,每日走进书店的人有市民、大学生,也有外来务工者与流浪者、拾荒者等,书店从来不会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认为只要有人进入书店,自己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在讲解这个材料作文当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生活化情境,提示学生思考,如在生活中是否经常逛书店,在书店中遇到过什么样的顾客等。学生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将材料中的内容与个人生活进行联系,并且在写作的时候融入自己在书店阅读时的感受、思考等。这种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材料作文的主旨,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联系个人生活,让作文内容更为生动,形象,真挚,不会出现“假、大、空”的情况[10]。

(四)合理转变评价方式

对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来说,教师在高考命题变化的背景下,需要不断转变作文的评价方式。教师应当积极动员学生参与作文评价,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公。学生通过自评,可以找到自己在作文寫作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

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对方的作文,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在评价他人作文的时候也能学会欣赏,并且让学生提高自审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写作和表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宽个人思维,也能提高观察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自评和小组评价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在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出现争论的时候,适当进行干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免在作文评价中出现不和谐的问题。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要掌握高考作文的命题变化,并且了解高考作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高中语文教师积极转变思路,并且结合高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趋势、特点等来开展作文教学,确保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较好提高,保证高中作文教学的整体质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高考作文成绩的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熊丙奇.从浙江“满分作文”事件谈专业与舆论在评价上的边界[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0,9(05):23-26.

苏尹祯.通过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研究作文教学新思想[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9):111-112.

殷晓.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与教学策略[J].教育探索,2020(02):27-30.

张祖荣.增强应用文写作意识 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试论在高考作文中应用文的命题及其应对措施[J].应用写作,2020(01):42-46.

张虹.从高考作文命题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9(10):105-107.

高海芳,刘宏英.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作文教学探微[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5):114-117.

余树财.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评析及其教学启示[J].教育科学论坛,2019(28):24-26.

程丽娟.解码命题规律 有的放矢备考——2018高考作文命题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49-51.

戴愉岳.高考作文给高中作文教学带来的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8(07):90-91.

刘庆龙.高考命题“城市化”:一个需要重新看待的问题[J].重庆高教研究,2017,5(02):30-36.

作者:蔡园

第3篇:2009 年高考作文命题分类浅析

【摘要】2009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试题呈现出时代性、开放性、生活化等特点,本文对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试题作了深入的综合分析,指出了今后命题发展的思路和趋势,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高考语文 作文 命题

2009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试题呈现出时代性、开放性、生活化等特点。命题越来越回到语文教学的基本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此我对2009年作文命题作一初步的分析。依照命题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给材料作文(根据所供材料,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自行命题立意)

1.全国卷Ⅰ(陕西卷同题):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加油!”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评析:该题属于“新材料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是指一则材料里面包含有多个主题,但审题难度不大。材料贴近生活,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寓言故事有一定的趣味性,很人性化。该材料审题难度适中,立意容易把握;有限制又有开放,比较利于不同经历、不同水平的考生发挥自己的水平。有专家认为是今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中的亮点!

2.全国卷Ⅱ:给了三则材料,分别为英国人道尔顿发现色盲症,日本人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以及法国人乔利发明干洗剂的故事。

评析:也属于“新材料作文”。材料明白易懂,但构思角度单一,不利拉开距离。三则材料,学生审题立意,有一定的难度。一是三个类同的材料,本身是一种干扰;二是材料叙述文字较长,可能误导学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三是色盲、方便面、干洗剂三件事本身并不相干,学生难以整体理解,从而无法正确理解三个材料的共通点,无法确定最佳立意。

3.海南卷(宁夏卷同题):主题——诚信善良。

一则材料为:三个男同学去打篮球,路上遇到一个乞讨的小女孩,女孩在地上用粉笔写着“我因为出来旅游钱包被偷,请资助我”。其中一名男孩给了女孩10元钱。另两名男孩说这个男孩上当了,因为出来旅游不会带着粉笔。另一则材料是:某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几天后,救护队员找到了遇难者的尸体,在一个叫聂文清的矿工身旁,他们发现了一顶用粉笔写有遗言的安全帽,上面写着:“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200元,欠邓曙华100……”。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以诚信和善良为题写一篇作文。

评析:属于“新材料作文”。材料提示语言明确,淡化审题,中心是善良、诚信,贴近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符合高考精神。内容传统而常见,体现了新大纲的精神,稳定中有变化。审题难度不大,让考生容易发挥。多则材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4.浙江卷:根据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的主旨自拟题目作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评论,也可以写自己身边故事。

评析:属于“新材料作文”。给出了材料出处,歌词材料本身语言比较规范,歌词含义明了单一,有一定的写作价值,且“绿叶与根”的寓意比较传统,审题立意难度不大。但歌曲的含义单一,不太具有开放性、多元性,不利于想象能力丰富、写作水平较高的考生发挥。

5.上海卷: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评析:属于“评论性新材料作文”。材料选择有意思,但审题立意有一定难度。部分考生可能摸不着头脑,但有利于捕捉语言信息较敏锐的考生发挥水平。

6.江西卷:今年3月15日,在国人的强烈发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篇哗然。有人称其为名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评析:属于“材料作文”。材料紧扣社会热点,反映社会现实,但因“材料”类似于政治考题,即便是了解此事实的考生,也很难写出个所以然来,加之可能许多考生不一定就了解此事的背景,所以很难写出有深意的作文,只好就事论事。

7.安徽卷:“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弯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

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评析:属于“新材料作文”,带有引导语。两段材料相互补充,第一段是叙述性的,能有效激发考生的写作思路;第二段是评论引导性的,避免了学生立意走偏。

8.辽宁卷:讨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有五种观点,包括明星代言的影响、责任和管理等。

评析:属于“选择性材料作文”。命题有较好的开放性。材料揭示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于这类的作文,考生要找准主流立意,再结合整个材料,可能从明星承担社会责任谈起。但材料内容有点偏离学生实际,考生审题立意有一定得难度,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实属不易。

二、话题作文(围绕话题,自行命题立意)

1.天津卷:以“我说90后”为话题。

评析:属于“无材料话题作文”。话题前卫大胆,开放程度较大,针对性强,切合考生实际,这与高考作文要求学生了解自己和周围的生活、“有事可写有感可抒”的要求是相吻合的。

2.广东卷: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评析:这是今年比较“特别”的作文题目,不属于材料作文,但有引导写作的“话语”,也不完全属于“话题作文”,但有控制写作的“写作域”。有专家称作“话引”作文。“话引”语提示明确,以小见大。审题空间大而有度,考生能言之有物。

三、命题作文(题目基本确定,注意提示语,自行立意作文)

命题作文又可分为直接命题和半命题两种。直接命题的有:

1.四川卷:熟悉?

评析:属于“全命题作文”。题目四平八稳、缺少创意。但更贴近考生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考生自然能有话可说,因此,审题时应将题目具体化,作文要言之有物,可以抒真情、表真意。

2.湖南卷:踮起脚尖。

评析:属于“全命题作文”。题目形象,给考生的想象空间较大,但审题有一定的难度,关键是“踮起脚尖”做什么,立意要明确,主题要鲜明。

3.江苏卷: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摩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摩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积淀为经典。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评析:属于“材料性命题作文”,材料本身不错,“品味时尚”侧重于人与时代潮流的交融共生。要求考生不仅仅要写到时尚,还必须兼顾“品味”,“品味”作动词讲的意思是仔细体会、玩味,“时尚”的含义是当时的或者时兴的风尚;其实,“时尚”的所指应是很丰富的,可以是社会、生活、人生追求方面,也可以是历史、名人、文化、政治等等。

但后面一段评论“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似乎限制了考生的思路。

4.北京卷: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

赏析:属于“语境性命题作文”。这样的题目形式新颖,令人耳目一新,也让人联想到一首广为传唱的励志歌曲《隐形的翅膀》;但材料内容模糊,引述前后语境不完整,虽有利于考生发挥想象,但总体看不太成功。貌似给学生留下了十分开放的构思空间,但十分不利于公平竞争。不过此题有利于那些想象力比较丰富、文学水平较高,有一定的诗词、歌词欣赏水平的考生写作。

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1.湖北卷:站在的门口。

评析:属于?“半命题作文”。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命题形式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虚构和猜题押题的现象,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水平。

2.福建卷:这也是一种。

评析:属于“半命题作文”。这种“半命题”式作文,很有创意,会使考生感到很亲切,很兴奋。这种半命题作文,其实最不好出,给出的内容太宽泛,考生一头雾水,无从把握;给出的内容太狭隘,又限制了学生的发挥,不利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的积极性。此题关键是“横线”上的内容一定要明确。

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在依据“考纲”的基础上,遵循“新课标”教改规律,着重考查考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文题的设置,话题作文将会淡化,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相对稳定,虽然各地命题存在一定的延续性,但命题形式上已表现“稳中求新求变”,形式多样,审题难度降低,力求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命题趋势。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明达中学。

作者:李卫星

第4篇:高考作文命题范围

高考的命题范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揣摩和准备。

1、人生态度:可以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乐观积极豁达的方面去思考。

2、爱国主义:可以从赞美祖国、民族尊严、国家繁荣、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去思考。

3、理想信念:可以从怎样树立自己的理想、青年人应该有怎样的理想、怎样克服理想与实现的矛盾、勇敢面对挫折,自强不息和不懈追求等方面去思考。

4、传统美德的继承与现代人格的培养:可以从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珍惜时间、乐观进取、拒绝冷漠等方面去思考。

5、科学思维方法:可以从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创新的观点等方面去思考。

调研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内容上关注现实生活,常考的角度如下:人生哲理,如冷热、远近、曲伸等;

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

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

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

传统美德,如诚信、礼貌、孝顺、谦逊等;

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

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

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

心理健康,如承受力、战胜孤独等;

人文关怀,如敬老、关爱弱势群体等;

为人处世,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

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

所写内容尽量贴近生活,借古论今,重则重,轻则轻,相辅相成,不要捏造事实

第5篇: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范围预测

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范围预测:紧扣八大题型 占高考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要想猜中作文题目是很难的,所以猜题押题无此必要。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范围定位在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健康心理素质,关注现实生活,倡导科学思维方法,注重个人品德修养,追求崇高思想境界,倡导人文关怀等方面内容。按照“不陈旧、不怪诞、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命题规律,冠华作文网提醒广大考生,201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范围,会侧重以下几个方面,考生不妨围绕这些万变不离其宗的作文命题预习:

①人格精神(爱心、自信、自强、追求、奉献、坚强、诚实)

②情感关怀(亲情、友情)

③传统道德(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知恩图报)

④科学思维(辩证、发展、创新)

⑤人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⑥ 人际关系(和谐平等、交流互助)

⑦教育成长(文明、律己、尊重、执着、兴趣、习惯、方法)

⑧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万物和谐)。

尽管考题年年推陈出新标新立异,但广大考生只要关注生活、贴近生活实际、抓住规律,掌握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备考就能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第6篇:2011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范围

2011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范围,会侧重以下18个方面,考生在临近高考前5天内不妨围绕这些万变不离其宗的作文命题预习:

1、人生哲理,如冷热、远近、曲伸等;

2、为人处世,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

3、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

4、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

5、人际关系,如和谐平等、交流互助等;

6、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7、人格精神,如爱心、自信、自强、追求、奉献、坚强、诚实等;

8、人文关怀,如老人、残疾人、乞丐、农民工等;

9、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

10、教育成长,如文明、律己、尊重、执着、兴趣、习惯、方法等

11、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

12、传统美德,如礼貌、孝顺、谦逊等;

13、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

14、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

15、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

16、心理健康,如自卑、承受力、孤独等;

17、情感关怀,如亲情、友情等;

18、科学思维,如辩证、发展、创新等

尽管考题年年推陈出新标新立异,但广大考生只要关注生活、贴近生活实际、抓住规律,掌握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备考就能有条不紊,事半功倍。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所有考生金榜题名!

第7篇:高考作文命题技巧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

任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决非信手拈来的,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下面介绍几种从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总结出的拟题形式,供考生参考。

1.形象描绘式

此类题目将所要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文章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言浅意深”的效果。如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作文,一考生将自己的作文题拟为“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题目中的藤索正是文中老师的建议,迷惘中的“我”正是抓住了这根藤索,才走出“暗无天日的洞穴”。

2.貌离神合式

此类作文题目多将几个毫不相关的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而通常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名词却被作者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重庆一考生的题目拟为“诗人 明月黄花”,这样一个题目会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愿望:这三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3.诗文化用式

此类题目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中,作者借用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为题,形象地揭示出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又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作文中,一考生的题目为“争渡!怎渡?”,便是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争渡”写出了人们竞相争渡的情形,而“怎渡”提出了怎样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行程,暗合了话题的内容。

4.妙趣横生式

此类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题目的幽默趣味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如《森林公审大会实录》一文,童话般的题目马上勾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希望一睹为快。还有一题为《审苍蝇》的文章,也以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阅卷者的喜爱。

5.经典改编式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聪明的作者也正借用对文学经典作品的改编让自己的文章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如《〈孔雀东南飞〉新传》这样的题目,别出心裁,改编原著,以全新的面貌诠释了“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话题。又如《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中,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于音乐描写的诗句与父母对我的教育一一对应,述说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6.流行时尚式

此类题目能够将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时尚元素与话题相结合,以新奇的方式让题目引人注目。如《“爱”在心头口难开》,化用歌曲《爱你在心口难开》,将父子间的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风靡一时,有考生立即借用,拟题目《谁动了我们的文化观》,足见聪明之处。

7.直现文体式

此类题目直接显示出文章的特殊文体。同一般的文体不同,它是别致的,与众不同的。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通过文中“望诊”、“把脉”、“医生建议”,写出了“吴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极具新意。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话题的认识。

以上所列出的题目类型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题目式样。重要的是考生能够从这些题目中得到一些启示,再融入自己的思考,也能拟出精彩的题目。

第8篇:高考命题作文题目

要求:1.题目

2.专家审题(题目分析也可以)

(例:2009年高考北京市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特歌外,体裁不限。 专家审题

考生在审题立意和构思行文的时候,要抓住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我”、“隐形”和“翅膀”。 1.何谓“我”

“我”是这双具有领跑和导航的神奇力量的翅膀的主人,“我”可以有多角度的理解,而非一个固定的、单一的意象。

首先,“大我”与“小我”均可。这里的“我”可以是中华五千年沧桑历史之“我”,也可以是历经磨砺的婉约之“我”;可以是发展创新、宏大辉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我”,也可以是活力四射、平凡普通和微小个人之我”„„

其次,“实我”与“虚我”均可。考生可以写实“我”——考生自身的经历、感受、故事等,围绕十八载青春岁月中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内容取材。如林则徐的一心为公、执著奋斗的精神给予“我”的诸多启发;如古典诗歌对“我”心灵的开启和文学世界对“我”灵魂的引导等。考生可以写虚“我”——“我”可以是黄土高原、经济特区、北京城等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地域的代称,也可以是司马迁、李白、杜甫、贝多芬、居里夫人、菲尔普斯、周杰伦等历史文化名人和现代名人的自叙,甚至可以是一块石头、一盏路灯、一条胡同等意象的代言„„简言之,“我”可以是一切,一切皆可以成为“我”。

上述关于“我”的诸多意象都可以成立,关键是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第一人称“我”来构思选材,选择推动“我”成长、激励“我”发展、鞭策“我”进步的“翅膀”,着重写出“翅膀”于“我”的价值和作用。 2.何谓“隐形”

“隐形”说明它是抽象的或者是不易察觉的,需要用心品味、感悟的,精神的、意志品质层面的,“隐形”的不应是实体,如果是实体,也应回归到隐形上来。如欲说毛笔是隐形的翅膀,则应落实到书法艺术是隐形的翅膀。 3.何谓“翅膀”

“翅膀”是一个比喻或者说是象征,翅膀,是行为的动力,隐形的翅膀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翅膀要真正能起到动力的作用。“翅膀”的意义或作用可以与任何事物产生关联。“翅膀”要能够为“我”发现,为“我”发展,为“我”实现超越,为“我”获得自由等,担当工具、提供保护、提供动力。例如理想、梦想、追求、信念、亲情、关爱、良知、责任、勇气、文学、艺术等。选择“翅膀”一定要合理、新颖,应写出翅膀的内涵和特征,而不是简单地贴上一个标签。

容易出现的不足:(1)全篇不写“我”,而写奥巴马、霍金、普京等旁人;(2)不止写“一双翅膀”,而是写了多双翅膀,如分别论述了理想是“我”隐形的翅膀,乐观是“我”隐形的翅膀,智慧是“我”隐形的翅膀。)

1.【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挖掘题目中“这道坎”的深层含义,只有把它的含义具体化、明确化,才能审题清楚;我们可以将其寓意(比喻义)理解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社会甚至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考生既可以从小处(个人或家庭)入手,也可以从大处(社会或国家民族)着眼,同时可联系古圣先贤的人生经历,如屈原的放逐、司马迁的宫刑、陈子昂的怀才不遇、苏轼的屡遭贬谪、文天祥的逃亡、蒲松林的落第、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汶川地震灾难、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受阻、666农药发明的665次失败、诺贝尔实验炸药导致实验室爆炸等等;明确之后,选择其一,即可成文。

2.【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也是一道典型的比喻型的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挖掘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的深层含义:一是“春光”,二是“妈妈”,三是“看妈妈”,三点缺一不可。首先,“春光”可实可虚,实指春天的美好事物(如淡香的康乃馨、甜美的巧克力),虚指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顽强的拼搏、美好的情感等;其次,“妈妈”也是可实可虚,实指赐予生命的妈妈、谆谆教诲的良师、临危济困的路人,虚指山水灵动的自然、亲情弥漫的故乡、欣欣向荣的祖国;第三就是“看妈妈”,关键是如何理解“看”字,题目中的“看”有“回报、感恩、反哺、报效”之意,而不仅仅是“看望”。因此,只有将整个题目的深层含义都发掘出来,才能够全面准确地审清题意。

3.【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道题中的“隐形的翅膀”就是一个比喻或象征,先必须弄清楚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来。根据题目给出的歌词材料:“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隐形的翅膀”可以比喻为“理想、信念、梦想、自信、执着、坚守、勇敢、无畏、毅力、恒心、智慧„„”,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关爱、良师的教导、朋友的警醒、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宽容、国家的强盛„„”,也可以是“真善美的力量、偶像的榜样作用、曾经许下的诺言„„”,还可以实指个人的特长,如“绘画、音乐、舞蹈、运动技能„„”,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引领我“飞翔”的“翅膀”,助推我前行成长的力量。

4.【2008天津】《人之常情》,可以通过两个问题将一个宽泛无边的“人之常情”具体化、精确化,第一个是“哪些情感属于人之常情?” 如亲情、友情、恋情、师生情、思乡情、爱国情、忧乐情、同情之心、趋利之心、护短之心、向亲之心等等,都是人之常情;但这道作文题决不仅仅是要你告诉阅卷老师“人之常情有哪些”就可以得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一些所谓的‘人之常情’?”,这就是第二点,如:中学生想穿好一点时尚一点,是人之常情;想上网聊聊天,或玩玩电子游戏等,是人之常情;对异性有些好感,想谈情说爱,是人之常情。还有人都不想得罪他人、愿做好好先生,这是人之常情;面对金钱,面对权力,人都有趋利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亲朋好友或乱了纪,或犯了罪,你有庇护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有了弱点短处,不太愿意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面对这些“人之常情”,我们应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

知晓利弊,坚持原则,决不因为是“人之常情”而扭曲了对事物的认知,甚至走入歧路。

5. 【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添加语素法”,增补新的信息,将这个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6.【2006辽宁】《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参照朱自清的《背影》) 如果“肩膀”虚指,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联想,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如我们平时说“借你的肩膀靠一靠”,这里指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对象,从这个角度向友情、亲情挖掘也未尝不可。②基础,外力,前人的成就。我们平时常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思是在他人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由此可联想到荀子的名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说,要实现“志”,除了有“志”与“力”以外,还必须借助外力。还有《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都体现了借助外在客观条件、充分发挥内在优势的智慧。还可从“并肩作战”(团结协作)、“身肩重任”(承担责任)等角度进行联想与想象。

7.【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8.【2007天津】《有句话常挂嘴边》,“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9.【2007湖南】《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的眼睛

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10.【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如何解读?题眼在“自然”一词,可以联想当今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而“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点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生活”等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的主题范围。

11.【2006江苏】《人与路》,“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抓住第一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可以谈筚路蓝缕,以开荒荆;可以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抓住第二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而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人与路的关系还有另外几个“版本”: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也还是没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这两个推理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般说来伟大的道路大都需要人的合力开拓,单打独斗力量毕竟有限,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学会通力合作,使路越走越宽,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拟虚想象是抓住“路” 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给自己退路,失意时给自己出路”;智慧的考生会发现 “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比如路路相通才有活力,人与人沟通,才有生机。

12.上海卷:高考命题作文《他们》

“他们”可写的对象十分宽泛,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他们”。“他们”可以是不同的辈份,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以是不同的职业,如教师、医生、解放军、护土、农民工;可以是不同的时代,如"80后”一代、“90后”一代;可以是不同的类型,如古今中外的伟人、英雄,当今活跃在各种媒体上的文艺、体育、学术明星等等。写作的角度丰富多彩,命题开放而有张力。但开放之中又隐含一定限制,题目有一段说明:“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这段说明既是一种提示,又是一种限制。它暗示我们,在集中笔墨写“他们”的同时,不能丢失“我”或“我们”,而应该通过“我们”的眼来观察“他们”,认识“他们”,这样才吻合题目中“把视线转向‘他们”’的要求。

13.高考命题作文《认识自我》

这是一个极具思辨性和启发性的话题作文材料。首先必须理解“自我”与“认识自我”的具体含义和区别。其次要在实际生活中撷取“自我”与“认识自我”的具体现象或事例。写作的重点在于辨证地阐释“认识自我”的命题含义。正如材料所说,“认识自我”,就是与自己对话,就是自我评介、自我教育、自我发现。认识另一个自己,认识一个真实的自己,认识自己的局限、偏见、愚昧、

丑陋、冷漠、恐惧,认识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创造力、想像力和独特的个性。一个人多多少少是分裂的,在分裂的各个自我之间进行平等、理性的对话,正是一个人内省和认识自我的过程。正如真理越辩越明,人在各个自我之间的诉说、解释、劝慰乃至激烈的辩论的认知自我的过程中,人心深处的仁爱、智慧和正义感就有可能浮出水面。认知自我的话题,最好写记叙文。可直接写由一事一物触发的反省,也可写由回忆引发的反思。可写一段思想斗争,也可写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评价。写议论文忌泛泛而谈。要能列举出生动的事实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认知自我的方法、意义。

第9篇:2012高考作文预测命题

预测命题1

有一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写了一首短诗,这首诗被镌刻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

一开始他们来抓共产党,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

他们来抓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然后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然后他们来抓我,已经没有人能留下来为我说话了。 【写作指导】

当纳粹对“我”身边的人进行迫害时,“我”三缄其口,不肯说话,因为“我”认为自己不属于那一分子,他们的生死与“我”无关。而当最终纳粹的黑手向“我”伸来时,周围已经没有人能留下来为“我”说话了。“我”的冷漠不仅害了别人,更害了自己。

而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冷漠的今天,在享受孤独和学会漠视的今天,这则材料无疑更具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警示意味,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它告诫人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等紧密,我们绝不能断言“我绝不会麻烦别人”“X人X事与我无关”“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很多人的命运,进而影响着自己的命运。那么,在这个充满了联系的世界中,我们就应该对他人保持谦和诚恳的态度,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也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世界观。由此,我们可以谈个人对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价值与作用,不能因为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而是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帮助他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座孤岛。

【同类素材】

1.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约翰·多恩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2.《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3.中国第一个真正让世人接受的并有华尔街称号的古城是山西的平遥,为此平遥还准备“申遗”。而平遥古城中让人最为惊叹的是统治中国金融界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山西票号的没落。由于各个票号各自为政,难以联合起来组成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大金融集团,而且资本量小,所以竞争力就很弱,无法与后起的银行抗衡。这是山西票号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4.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第一棵树的砍伐,最后导致了森林的消失;一日的荒废,可能是一生荒废的开始;第一场强权战争的出现,可能是使整个世界文明化为灰烬的力量。

预测命题2

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虽然中

国自古就有俗语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王蒙却依然把“不设防”看作是自己始终不悔的人生信条。

这则材料中的“不设防”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 【写作指导】

材料中被王蒙视为信条的“不设防”的意思是: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不文过饰非,坦荡真诚,光明磊落。这则材料教育大家在为人、处事、交友中要态度诚恳,不掩耳盗铃,也不拒人千里之外,对青少年有着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当我们弄清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之后,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为什么不设防?

首先是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一来自己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二来如果设防,就要装腔作势,装模作样。结局必定是言行不一,当众出丑,徒留笑柄。不设防,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乃至敢于自嘲,意味着清醒,更意味着自信,意味着真诚。三者,设防就要戴上假面,拒真正的友人于千里之外,终于不伦不类,成为孤家寡人。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以亲切和坦荡的态度,赢得家人与友人的了解与支持。还有,不设防意味着放弃了警戒、紧张的心理,以一种放松、坦然的姿态去面对自己、面对他人以及社会时,因为消弭了紧张情绪而使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怎样才能做到不设防?

要除去功利心,拒绝物质、名利的诱惑,淡泊宁静。要敢于正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一个有立体感的不戴面具的人。要自然、率真,不必处心积虑,从而活得踏实、轻松,洒脱自如。

【同类素材】

1.《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就是不设防的人,所以他总有机缘凑巧,最终成为一代大侠;而慕容复却徒具南慕容的美名,处处防人害人,最终非但光复祖业无望,而且身败名裂,贻笑大方。

2.人在两种情况下没有影子,一是黑暗中藏匿,二是太阳下躺着。

3.王维: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无事更相疑。

4.巴金在《随想录》中坦陈自己在“文革”时期的行为,对自己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5.只有在高度放松的时刻,注意啊,这种放松可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一种运筹帷幄的淡定,是一种对自我高度信任的冷静,大智若愚无为而治,你的潜能就秣马厉兵地活跃起来。——毕淑敏《像烟灰一样松散》

6.《晋书·阮籍传》:“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预测命题3

材料一:诺基亚曾是欧洲上个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曾是欧洲人与硅谷进行技术竞争并因此创立企业巨头的典范;在2000年的时候,诺基亚也是美国投资者“皇冠上的珍珠”,它的股价一直相当坚挺,始终在上升;一直到3年之前,也还没有人能设想如此一头巨大的庞然大物会面临危机。

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爬到了事业的巅峰的诺基亚,在很长时间内都对市场的变化不以为然,固执地相信着自己的固有优势。当iPhone推出时,它一直对其发展势头置若罔闻。如今,当注重握在手里的时尚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心于iPhone时,诺基亚的风采也就不复存在。

材料二:一只野狼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由多则材料组合成的材料作文。对于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含的意义,准确把握命题意图。而材料间的关系,大致有以下三种:

1.同义关系。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相同。

2.类义关系。指材料表面看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深入内里,却能发现,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具有相类似之处。

3.反义关系。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作文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对立点,深刻剖析这种不同所反映的问题实质。

抓多则材料间的“关联点”有两种基本思维方法:

1.求同法。提供的几项材料在形式、内容上虽不相同,但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审题时就要找出材料间的共同点。

2.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形成立意。

这是一个具有反义关系的作文材料:诺基亚惨遭滑铁卢就在于自我陶醉,安于享乐,没有危机意识就会面临杀机,危险必然悄然降临;而野狼做事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由此可见,对于对手、对于未来,应一直心存谨慎,只有居安思危,具有忧患意识,才能高瞻远瞩,防患于未然。小到个人、团队的进取,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世界的发展,无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同类素材】

1.2011年8月的强台风“梅花”,最终与浙江擦肩而过,数十万不眠不休、严阵以待的浙江干部群众再一次经历了“十防九空”的防台过程。这些工作虽然不如形象工程好看,也不能直接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为地方GDP添砖加瓦,却能大大降低灾难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这恰恰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最大的功绩。对于生命,不仅仅只是遇难中伸出援助之手,更应该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之中高度重视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患于未然。

2.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总共造成法军近500万人的死伤,战后,惨痛的教训使法国民众陷入一种极端的情绪中,那就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敌人的再次侵略。在这种背景下,一条长约700公里,耗资近50亿法郎的军事防线建成了。这就是以当时法国战争部长安德烈·马其诺的名字命名的、闻名于世的马其诺防线,因为拥有着极高的安全系数而被当时的法国人津津乐道,法国人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但就是这样一条曾经号称“固若金汤”的钢铁防线却成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笑话。可笑恐怕就在于,这样一个庞大、先进而又史无前例的防御工事居然不废一枪一炮就被德军轻易攻破。1940年5月,德军机

械化部队突袭比利时,翻越阿登山区,侵入法国,直接插到马其诺防线的背后,同时兵临巴黎城下。而此时,固守在马其诺防线的法国士兵居然没有向首都方向抽调一兵一卒,还在顽强地等待着敌人的正面进攻,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3.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4.项羽入关后分封诸侯,为了压制刘邦,立刘邦为汉王,并由秦之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对之进行合围封锁。刘邦在入巴蜀时烧绝栈道,以示自己并无东出之意。项羽被迷惑,从而放松了对刘邦的戒心。后来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最终打败项羽,江山尽归汉室。

预测命题4

请以“余音未了”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余音未了”,这样一个主谓短语的字面含义是音乐的效果仍未结束。联系生活实际,它一方面告诉我们胜利、喜悦和灾难、不幸等事件过后,在它的影响仍在持续时,在它的阴霾还未散尽时,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奏响人生乐章?我们可以从事件的发展历程角度思考它成败之所在,深入分析探讨它给我们的启示与借鉴,切中肯綮,显示出一种沉着冷静的思辨色彩,这是这则材料立意的最普通也最容易的角度。

比如,可以从中国或者世界发生的大事件切入:2008年汶川地震、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舟曲泥石流、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 2011年日本大地震与核辐射、2011英国伦敦骚乱„„在这里,“余音未了”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胜利、喜悦和灾难、不幸之后,我们从中得到对待胜利与灾难的态度:在成绩面前,我们要继续向前;在灾难面前,我们更不能妥协、退让。

不过,由于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基本相当,所以在取材的时候容易出现雷同,会不约而同地触及到人尽皆知的热点,如果对于问题的思考又不够鞭辟入里,极易流于肤浅。因此,不如另辟蹊径,避重就轻,避实击虚。这就需要放弃表象的“实”,挖掘内在的“虚”。

如果能从文化、哲学、历史的角度进行反思,从历史事件、文化的发展、变迁、融合、消亡等方面入手,以史为鉴,以史为戒,将古今融合,借古讽今,就不难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

【同类素材】

1.2010年末,史铁生走完了自己多舛的人生。在他去世后,夫人陈希米郑重地签署了捐献肝脏和角膜的文件——“铁生讲过,把能用的器官都捐了。”史铁生23岁就下肢瘫痪坐到了轮椅上,无法像我们一样站起来生活,但是,他的死让他高高地站了起来,而且站到了中国人的道德高坡上。他让我们每个人思考生的价值、死的意义。正如在《相约星期二》中,莫尔教授告诉他的学生,死亡不过是走过一座桥,到远方去旅行,肉身是无法永恒的,永恒的是人类的精神和爱。

2.1968年4月,美国黑人人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时被人谋杀,年仅39岁。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他的事迹一直鼓舞着美国黑人为民主、为自由而斗争。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沧海桑田人间巨变,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不仅已经变成现实,黑人的孩子奥巴马更是把马丁·路德·金梦想中的自由平等带到了一个曾经不可思议的高度——经过民主自由的选举荣任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

预测命题5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

就是没有照见自己

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

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写作指导】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2.抓意象,抓关键。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

3.析主旨。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结合这首诗歌材料来看,这首短诗共四句,短小精悍,寓意浅显明了,诗歌中的物象是镜子。说的是镜子,一辈子只照别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直到有一天,偶遇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首先,通过关键语句,把握材料的感情倾向。

“照了一辈子人”貌似赞扬无私奉献,但“没有照见自己”“看见自己的真面目”却将感情极力地扭转为贬斥,联系全诗,诗歌意在批评镜子只能鉴人,不能鉴己;只能明察秋毫别人的得失,却看不到自己的庐山真面目;只能知人,不能知己。

另外还有关联词,“就是”“才”也可以作为佐证。表明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深深的惋惜,是浅浅的责备,是淡淡的批评。由物及人,诗歌意在告诫我们:不但要知彼,更要知己。要认清自己,不但要知人更要察己,不但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别人,更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要为自己准备一面“镜子”。

这也是作文的立意,当然还可以化大为小,从如何认清自己入手,如材料找另一面镜子,论述“以人为镜,看清自己”。这里的人,可以指大众,可以指领袖、精英、榜样。可以从大众身上看到人类的劣根性、人性的丑陋,从而反省自己丑陋的一面;也可以以领袖、榜样、楷模为高标,感知差距,寻找自身的不足,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具体说,“以人为镜”中的人,可以指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诤友、知音、爱人、师长、同事、邻里,也可以是素昧平生、萍水相逢之人,甚至可以是对手。

还可以史为镜,前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吸取教训,认清自己,

不让悲剧重演。如毛泽东“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然,要认清自己,不一定非得借助外在的“人”“史”“物”,还可以为自己准备一面心镜,即“反躬自省”“三省其身”,时时开展自我批评。

作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1.知人更要知己。辩证地谈,前者作铺垫,着重论述后者。2.以人为镜,看清自己。3.诤友——生活中的明镜。4.知音——人生的一面镜子。5.要利用好对手这面镜子,看清自己。6.以史为镜,看清自己。7.反躬自省,吾当三省其身,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8.要认清自己,着重强调认清自己的意义。

【同类素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朋友应该是你的一面镜子,正所谓“道义相砥,过失相规”。

3.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考兴衰;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上一篇:煤矿环保工作汇报下一篇:社区劳动保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