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基于“陆港通”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摘要:近年来,我国综合实力持续提高,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显著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资本市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领域之一,也迎来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2014年11月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起点,深港通、债券通和沪伦通等多项改革措施相继落地,为海内外投资者跨境交易创造了全新的模式,实现了更多市场参与者的投融资目标,对我国资本市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角度来看,股票市场互联互通制度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途径,加速了资金在全球资本市场间的相互流动,进一步提高了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从微观角度来看,来自发达地区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治理意愿,这些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后,能够在提高企业信息质量和治理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因此,在资本市场开放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研究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对后续深度开放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发现,现有关于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可以分为宏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学者们主要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信息质量、治理水平、融资行为、投资及投资效率和企业创新等方面,鲜有学者深入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作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帮助企业维持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使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外部资源的支持,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另一方面,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且利益相关者的反馈过程较为缓慢,这可能会对企业的短期业绩带来不利影响。在现代股份制企业中,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得管理层较为重视企业的短期业绩,因此管理层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不足,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短视行为,导致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较低。那么,资本市场开放后,上市企业能否充分利用境外投资者在改善信息质量和治理环境方面的优势,促进自身信息透明度和治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推动社会责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以陆港通的开通为背景,以2012—2019年中国上市企业的数据为样本,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研究结论:(1)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和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是资本市场开放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的重要机制;(3)在非国有企业、信息质量低和融资需求高的企业中,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更加显著;(4)本文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安慰剂检验、剔除交叉上市等样本以及剔除当年被陆港通标记的样本等一系列分析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首先,政府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同时还应注意防范化解相关风险,加大对国际资本的监管力度,让金融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企业不仅要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而且要着力提升治理水平,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全面推动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最后,中介机构应该扩大业务范围,加大对分析师的培训力度,加强行业内部监管,树立分析师的合规意识,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

关键词:资本市场开放;企业社会责任;陆港通;双重差分模型

学科专业:应用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框架

1.4 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回顾

2.1.1 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

2.1.2 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

2.1.3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2.2 文献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2 委托代理理论

3.1.3 迎合理论

3.1.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2 研究假设

3.2.1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3.2.2 资本市场开放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分析

3.2.3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基于产权性质的分析

3.2.4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基于信息质量的分析

3.2.5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基于融资需求的分析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4.2.1 变量定义

4.2.2 模型构建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基本回归分析

5.3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机制分析

5.3.1 影响机制分析:信息透明度

5.3.2 影响机制分析:管理层短视

5.4 异质性分析

5.4.1 基于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分析

5.4.2 基于信息质量的异质性分析

5.4.3 基于融资需求的异质性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5.5.1 平行趋势检验

5.5.2 PSM—DID

5.5.3 安慰剂检验

5.5.4 剔除交叉上市等样本

5.5.5 剔除当年进入名单的样本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创新模式企业会计论文提纲下一篇:消防车辆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