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小故事分享与感悟

2023-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工作小故事分享与感悟

习近平与北大学生座谈 分享求学和出访小故事

据新华社电昨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习近平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习近平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习近平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新京报记者采访北大学生和工作人员,还原习近平昨日北大之行。

1 9时北大李兆基人文学苑

同8旬学者促膝交谈

昨日8时40分,习近平一行乘车从北大西门进入校园,首先来到的是北大李兆基人文学苑。

李兆基人文学苑位于未名湖东北侧,2009年开始建设,2011年竣工并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北大文、史、哲三系的教学、科研、办公等需求。

一名现场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说,习近平一行首先进入了李兆基人文学苑的3号院,参观了这里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展览,展览内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与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与中国价值等,并陈列了与之相关的学术著作。

随后习近平参观了左右两个陈列室,左边的陈列室有人文社会科学类著作,右边的陈列室则展览着部分从日本回购的中方典籍。这些回购的典籍目前正在北大图书馆进行展出。

参观结束后,87岁的著名哲学家汤一介从研究室走出来欢迎习近平,习近平快步迎上去同汤教授握手。在汤教授研究室里,习近平同他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问他有什么困难和需要,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

随后,习近平一行与院系教师进行了一场座谈,座谈中,习近平对北京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成就给予了肯定。研讨会结束后,汤一介与习近平手牵手,送习近平离开。

2 约9时40分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为回国工作学者“点赞”

离开李兆基人文学苑后,习近平一行来到了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成立于2010年的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利用最先进的生物成像和基因测序手段,从事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研究。

习近平来到这里,观看多媒体演示,了解胎儿遗传疾病筛查、癌症早期诊断等新技术研究应用的情况,并通过显微镜观看动物卵细胞受精和极体细胞提取过程。习近平勉励科研人员刻苦攻关、勇于创新。

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告诉习近平,他已下定决心回国全职工作。习近平连声说“很好,很好”,“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动,支持你回国创业。”

习近平说,我们有凝心聚力办大事的自信,要把最好的资源凝聚起来,发挥各类人才的智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3 10时15分北大静园草坪

学生诗会“偶遇习大大”

当习近平步入静园草坪时,这里正在举行纪念五四诗会。静园草坪是燕园内最大的一块草坪,是北大师生们一个重要的课余活动场所。北大百年校庆时的文艺晚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北大外国语学院大二年级的黄同学早上9点就抵达静园草坪聆听诗会,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在4月20日报名参加的,当时并不知道习近平要来。这场纪念诗会是学校团委组织的,各院系对诗歌感兴趣的同学和老师都可以报名参加。

“还有外国留学生在台上朗诵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黄同学说,“朗诵的诗词很多,有毛主席的,有原创的。诗词有很多北大元素和五四元素。”

“在听到《聆听青年》这首诗歌的时候,我们注意到习大大从南边走了过来。看到他之后,台上正在朗诵诗歌的同学就停了下来。习大大和同学们握手,然后站在台下。台上的同学们继续朗诵。习大大和学生们一起聆听诗歌。在朗诵完《沁园春·长沙》后,习大大和朗诵完毕下台的学生们在舞台侧面交谈了一会儿。离开的时候边走边和学生握手。”黄同学说。

习近平对同学们说,你们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令我很有触动,希望你们勇担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一名工作人员说,上午的活动现场很热闹,大概有几百名学生参加。

“我们从3日上午就开始搭舞台了。舞台朝东,8米长,4米宽。”他指着身后的被褥说,因为3日晚上风大,怕把台子吹倒,晚上安排了有工作人员留守现场。

4 10时40分北大英杰交流中心 与学子座谈座位“随机”

10时40分,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中心位于北大的东南门附近,这里是北京大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习近平与北大学子进行了1小时左右的座谈交流。参加座谈的北大社会学系2012级本科生曾格说,之前看报道,感觉习总书记很亲民,在现场觉得更亲切。

曾格说,校方早就通知他们五四期间将有一场座谈会,但并不知道是习总书记要来,直到昨天(3日)才接到通知确认习总书记要来学校和同学们交流。参加座谈会的同学都是各院系的学生代表,现场没有特意安排座位,同学们来了之后都是随机坐的。

座谈会上给曾格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习近平多次提到了文化自信。曾格说,习近平和青年学子分享了自己在求学和出访中的小故事,希望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时30分左右,活动结束,习近平一行离开北大,参与欢送的学生代表岳俊说,虽然没有言语交流,但与习近平的握手仍然让岳俊感觉很激动,“他给人感觉和电视上没有区别,本人比电视上更帅。”

本版稿件/新京报记者韩旭阳闫欣雨实习生范小洁

第2篇:小故事分享--晨会

有一种失败,叫做瞎忙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但是这小徒弟内心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他对老禅师说:“师傅,我太累,可也没见什么成就,是什么原因呀?”

老禅师沉思了片刻,说:“你把平常化缘的钵拿过来。”

小徒弟就把那个钵取来了,老禅师说:“好,把它放在这里吧,你再去给我拿几个核桃过来装满。” 小徒弟不知道师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进来。这十来个核桃一放到碗里,整个碗就都装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你还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里放吗?” “拿不了了,再放核桃进去就该往下滚了。” “哦,碗已经满了是吗?你再捧些大米过来。”

小徒弟又捧来了一些大米,他沿着核桃的缝隙把大米倒进碗里,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进去,一直放到都开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来,突然间好像有所悟:“哦,原来碗刚才还没有满。”

“那现在满了吗?” “现在满了。” “你再去取些水来。”

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里倒,在小半碗水倒进去之后,这次连缝隙都被填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这次满了吗?”

小徒弟看着碗满了,但却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师傅是不是还能放进去什么东西。 老禅师笑着说:“你再去拿一勺盐过来。” 老禅师又把盐化在水里,水一点儿都没溢出去。 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禅师问他:“你说这说明了什么呢?” 小和尚说:“我知道了,这说明了时间只要挤挤总是会有的。”

老禅师却笑着摇了摇头,说:“这并不是我想要告诉你的。”接着老禅师又把碗里的那些东西倒回到了盆里,腾出了一只空碗。老禅师缓缓地操作,边倒边说:“刚才我们先放的是核桃,现在我们倒着来,看看会怎么样?”老禅师先放了一勺盐,再往里倒水,倒满之后,当再往碗里放大米的时候,水已经开始往外溢了,而当碗里装满了大米的时候,老禅师问小徒弟:“你看,现在碗里还能放得下核桃吗?”

老禅师说:“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当碗中全都是这些大米般细小的事情时,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么放得进去呢?”

小徒弟这次才彻底明白了。

如果你整日奔波,异常的忙碌,那么,你很有必要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先将核桃装进生命当中呢?如果生命是一只碗,又该怎样区别核桃和大米呢?”

如果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么,生活就简单轻松了。我们要把核桃先放进生命的碗里去,否则一辈子就会在大米、芝麻、水这些细小的事情当中,核桃就放不进去了。

枯木逢春

德惠大师慈悲为怀,潜心研习佛法,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圣僧,慕名的香客络绎不绝。

某天,来了请求留宿的书生,这个书生是一个面目清秀的落魄年轻人。高僧看此青年,双眸清澈,可是黯然无神;神情慈善,却一副厌世神色;正是大好年华,却一副年迈无奈的举止,不禁心生关切,特嘱咐小和尚准备了干净的书斋,供其起居。

连日来,年轻人朝起晚睡,每日读经派遣时日,偶尔也会在寺院走走,却不和众人闲谈,遇见德惠师父,简单问候,并无攀谈询问之意,只是热衷于浇灌门前一株枯木,浇完沉思良久,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某日清晨,突见年轻人长跪寺前,众人劝说,年轻人执意要见德惠师父。师父不语,年轻人硬是等了一个白天一个黑夜。

德惠师父扶起年轻人,年轻人喜出望外,领着德惠师父来到枯木前,喜极而泣,“师父,看枯木逢春啊!枯木逢春了!”

年轻人和德惠师父诉说了自己不幸的经历,轻叹:“连枯木都可逢春,我还有属于我的未来吗?”德惠师父,叫年轻人伸开手掌,顺着年轻人的掌纹娓娓道来:生命纹,直抵掌缘,乃是长寿之相;姻缘线„„

年轻人大惑不解,“您是得道高僧,悟得天地真谛,一定掌握着人的命数命运。恕我直言,可是我的少年得意,青年落魄,似乎和您说的并不相符啊?”

德惠师父微笑,“世人说我是高僧,愿来我这里祈福保平安,我佛慈悲,本该保佑苍生,可是我院内枯木确是你救活的啊。”年轻人不解。

德惠师父让年轻人握掌成拳,轻言:“孩子,生命的纹路最终都在你的掌心,是你自己掌握的。就像那枯木,只有自己愿意去吸收你赐予的甘露,拼命生根,才能吐翠啊。你的人生也一样的。”

年轻人突然大悟,这个年轻人后来重归于世。从最小的幕僚做起,直至成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重臣,他就是李鸿章。官场沉浮一生,他始终记得一切均掌握在自己手中。

乞丐与玫瑰的故事

大街上有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发现天色渐晚,决定早点回家。但她手上还有一朵玫瑰花没有卖出去,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乞丐,于是就把那朵玫瑰花送给了乞丐,然后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这个乞丐从来没有想过居然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从来没有想过居然会有人给自己送来玫瑰花,当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也许乞丐从来没有用心爱过自己,也没有接受过别人对自己的爱。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当天不行乞了,回家!

回到家之后,他找出一个瓶子装上水,把玫瑰花插进去养起来,然后把花放在桌子上静静地欣赏着玫瑰的美丽。忽然他似乎想到什么,他马上把花拿出来,把瓶子拿去洗干净后再把花插进瓶子里! 原来他突然间觉得,这么漂亮的花怎么能随意插在这么脏的瓶子里?所以他决定把瓶子洗干净,这样才配得上这么美丽的玫瑰!

做完这些工作后,他又坐下来静静欣地赏着美丽的玫瑰,突然间他感觉这么漂亮的花和这么干净的瓶子怎么能放在这么脏乱的桌子上?于是他开始动手把桌子擦干净,把杂物收拾整齐!

处理完后他又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眼前的一切,突然间他感觉到这么漂亮的玫瑰和这么干净的桌子怎么能放在这么杂乱的房间里呢?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把整个房间打扫一遍,把所有的物品摆放整齐,把所有的垃圾清理出房间„„.

突然间整个房间因为有了这朵玫瑰花的映射而变的温馨起来!这时他仿佛忘记了自己所在何处,正在陶醉时,突然发现镜子中有一个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衣裳褴褛的年轻人,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是这个样子,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呆在这样的房间里与玫瑰相伴呢?

于是他立刻去洗了几年来唯一洗过的一次澡,洗完之后找出几件虽然显得有点旧,但稍微干净的衣服,刮完胡子之后,把自己从头到下整理了一番,然后再照照镜子,突然间发现一个从未有过的年轻帅气的脸出现在镜子中!

这时候,他突然间觉得自己也很不错,为什么要去当乞丐呢?这是他当乞丐以来第一次这样问自己,他的灵魂在瞬间觉醒了,其实我也很不错,再看看房间中的一切,再看看这朵美丽的玫瑰,他当下立刻做出了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他决定第二天不再当乞丐而是去找工作,因为他不怕脏和累,所以第二天他很顺利就找到了一份工作,或许是因为他心中盛开的玫瑰花激励着他,随着他的不懈努力,几年后他成了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企业老板!

朋友,不要把自己沉沦在失败的边缘,赶紧寻找到你生命中那支美丽的玫瑰,立即让自己开始小小的改变,你变了,你的世界就变了!

如果你因此而拥有了一大片玫瑰,请你一定要慷慨地把象征希望和正能量的神奇玫瑰给身边需要玫瑰的每一个人!

千两黄金的福报

有一个青年,二十岁的时候,就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了。他到了阎王爷的面前,阎王从生死簿上查出,这个青年应该有六十岁的年寿,他一生会有一千两黄金的福报,不应该这么年轻就饿死。

阎王心想:“会不会是财神把这笔钱污掉了呢?”于是把财神叫过来质问。财神说:“我看这个人命格里的文才不错,如果写文章一定会发达,所以把一千两黄金交给文曲星了。”

阎王又把文曲星叫来问。文曲星说:“这个人虽然有文才,但是生性好动,恐怕不能在文章上发达,我看他武略也不错,如果走武行会较有前途,就把一千两黄金交给武曲星了。”

阎王再把武曲星叫来问。武曲星说:“这个人虽然文才武略都不错,却非常懒惰,我怕不论从文从武都不容易送给他一千两黄金,只好把黄金交给土地公了。”

阎王再把土地公叫来。土地公说:“这个人实在太懒了,我怕他拿不到黄金,所以把黄金埋在他父亲从前耕种的田地,从家门口出来,如果他肯挖一锄头就挖到黄金了。可惜,他的父亲死后,他从来没有挖过藁锄头,就那样活活饿死了。”

最后,阎王判了“活该”,然后把一千两黄金缴库。

这是一个流行的民间故事,里面含有非常深刻的寓意,是说一个人拥有再大的福报和文才武略,如果不肯踏实勤劳地生活,都是无用的!

另一个寓意是,对于肯去实践的人,每一步,每一锄头都价值一千两黄金。如果不去实践,就是埋在最近之处的黄金也看不到啊!

该带多少行李

一和尚要西行取经。师父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和尚回答,“旅途遥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取货后就动身。”

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我来请信众捐赠。”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好几十名信众送来草鞋,堆满了禅房的一角。隔天一早,又有人带来一把伞要送给和尚。和尚问:“你为何要送伞?”“你的师父说你要远行,路上恐遇大雨,问我能不能送你把伞。”和尚非常感念师父的细心。但这天不只一人来送伞,到了晚上,禅房里堆了近50把伞。

晚课过后,师父步入和尚的禅房:“草鞋和伞够了吗?”“够了够了!”和尚指着堆在房间里小山似的鞋和伞,“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带着。”“这怎么行呢?”师父说,“天有不测风云,谁能料到你会走多少路、淋多少雨?万一草鞋走穿了,伞丢了怎么办?”师父又说:“你一定还会遇到不少溪流,明天我请信众捐舟,你也带着吧„„”

和尚这下明白了师父的用心,他跪下来说:“弟子现在就出发,什么也不带!”

下定决心,立刻执行。不拖泥带水。做事成功与否,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完备,而是有没有决心。“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顾风雨兼程。”

第3篇:“节约”小故事分享

好习惯之节约每一分钱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十九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

洛克菲勒享有九十八岁高寿,他一生至少赚进了十亿美元,捐出的就有七亿五千万。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车回家,缺下美分零钱,就向他的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你,免得我忘了。”

秘书说:“请别介意,十美分算不了什么。”洛克菲勒听了正色说:“你怎能说算不了什么?把一美元存在银行里,要整整两年才十美分的利息啊!”

还有一次,洛克菲勒尽善尽美到一家熟识的餐厅用餐,餐后,给服务生十五美分的小费。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给了五美分。服务生不禁埋怨说:“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钱的话,我绝不会吝惜那五美分。”洛克菲勒听了笑了笑说:“这就是你为何一辈子当服务生的缘故。”

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进士出身,屡官天章阁侍兼侍讲、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后追封为温国公。他著述宏丰,其名著《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工作作风稳重踏实,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

据有关史料记载,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他在《答刘蒙书》中说自己“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

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痱,极力提倡节俭朴实:

其一,不满于奢痱陋习。他说,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又说,近几年来,风俗颓弊,讲排场,摆阔气,当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也脚上穿着丝鞋。为了酬宾会友“常数月营聚”,大操大办。他非常痛恶这种糜烂陋习。他慨叹道:“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其二,提倡节俭美德。司马光赞扬了宋真宗、仁宗时李亢、鲁宗道和张文节等官员的俭约作风,并为儿子援引张文节的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告诫儿子这句至理名言是“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他又援引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他对道德和俭约的关系作了辩证而详尽的解释。说:“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反之,“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其三,教子力戒奢侈以齐家。司马光为了教育儿子警惕奢侈的祸害,常常详细列举史事以为鉴戒。他曾对儿子说:西晋时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痱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准生活豪侈冠于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实质上却是兴家繁国之基业。正是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司马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已成为世人传诵的名言。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誉于后世。

对于我们中小学生来说,节约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节约粮食、水电,不随意浪费和抛洒粮食;

爱惜玩具、文具、图书、衣物及其他物品;

学会节制不合理的欲望,不该买的东西就不要买;

爱护公物,对损坏的公物懂得报修或学者修理。

„„

第4篇:早会小故事分享

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

很久以前,在一家香火旺盛的寺庙,有一只蜘蛛,它把自己的网结在佛祖的塑像前。日久天长,蜘蛛沐浴着寺庙香火的熏陶,逐渐有了灵性,于是她决定修成正果。一千年过去了。一天,佛祖出现在她面前,问她:你认为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她想了很久,最后说:是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佛祖什么话也没说,独自离去了。接下来的日子,蜘蛛继续修行。突然一天,天起了大风,一颗寺庙门前草丛中的一颗露珠被大风刮到蜘蛛网上。她看着这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十分喜爱。于是,她从此便目不转睛地看着这颗美丽的露珠,一步也不肯离去。但是,经历着风吹日晒的露珠在一天一天变小。终于有一天,这颗美丽的露珠消失了,她痛苦万分……日子还是在一天一天过去。

转眼间又是一千年。这一天佛祖又出现在她面前,还是问这同样一个问题: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她想起了那颗已经消失了的晶莹剔透的露珠,于是仍然回答说: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这一次佛祖很生气,就把她贬下了凡间。又是很多年过去了。一天,宰相大人的千金小姐要在京城比武招亲,比武那天,很多人到场,就来当朝的太子草也去了。蛛儿坐在观礼台上,这位名叫蛛儿的小姐有着天仙般的美貌。羞涩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她在人群中发现一个似曾相识的亲切的面孔,她问身边的人,他们告诉她,那个人是这次科考的榜眼,名叫甘露。比武结果是太子草胜利了。但是蛛儿回家后却念念不忘甘露英俊的面孔和高大的身影。

一天,蛛儿陪母亲前往一家寺庙烧香,刚出庙门她就发现了甘露,她高兴地走上前去对甘露说:我是蛛儿,我们见过的。谁知甘露却摇摇头,一脸的茫然。蛛儿悲痛万分,回家后就病倒了。这时,皇宫里传来圣旨,皇上要给太子草和蛛儿以及甘露和丞相的女儿长风这两对年轻人完婚。病重的蛛儿朦朦胧胧看到太子草亲自来看望自己,细心照料,还为自己请来宫中最好的太医,送来宫中最好的药材。蛛儿很感动,病一好她就和太子草完婚了。并且从此他们俩幸福地生活着。在幸福的日子里,蛛儿渐渐老了。终于,人生最后一刻来临了,这时距离当初佛祖把那只蜘蛛贬下凡间又是一千年。在蛛儿弥留之际,佛祖又出现了,对她说:知道吗?你就是当年的那只蜘蛛,甘露就是那颗沾在你网上的露珠,长风就是那一阵大风。有些不是你的东西,不管你怎么追求,甚至小心翼翼地守候,最终还是会失去。露珠是风带来的,毕竟还是要被风带走。你只知道你对露珠爱之甚深,失之甚痛。但你却不知道,寺庙门前的那棵草对你已经整整仰望两千年了,他就是现在的太子草……蛛儿静静地听着……最后佛祖问她: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蛛儿微笑着回答: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现在所拥有的。佛祖满意地点点头,蛛儿也带着安详的、恬静的微笑离开人世……

井底的驴

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他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

农民把所有的邻居都请来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

驴子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哭叫。不一会儿,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

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很地用脚踩紧。

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在场的

每一个人都惊诧不已。

启示:

其实,生活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如尘土一般落到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因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

第5篇:精益管理小故事分享

精益管理小故事分享--水开了

最近看到了一个关于精益管理的小故事,大概意思如下:

一个车间是长方形的,饮水机放在南北两侧。对于靠近饮水机的员工来说,当他们需要添加饮水时,就路程来说是方便多了。但是对于处在中间三分之一区域的员工来说,往南或往北,距离都是一样的。

员工们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除非饮水机上的绿灯亮了(表示水已经煮开),他们才会去添水,否则就会等待,直到红灯熄灭。对于南北两处的人员,当他们走到饮水机前,发现红灯还亮着的时候,往往就是再走回头。但是对中间区域的员工来说,再走回头路,实在是一段遥远的路程。

有一天,负责中间区域生产线的主管跑来跟生产经理说:“我的组员只要一离开岗位去倒茶水,没有10分钟是回不来的!”“为什么?”生产经理问。“因为他们要嘛在哪里等绿灯亮,要嘛就趁机会上个洗手间,反正水要开没那么快!”

这位组长有几天被这种糟糕的生产效率逼急了,就找生产经理。于是生产经理找来大家讨论这个问题。

“没有办法!”电工先这样说:”一定要走到饮水机前才能知道水到底开了没有。”

“那就在车间中央再装一台饮水机。”那位组长这样提议。

“不行!”负责安全生产的人首先反对:”那是违反安全规定的。” “水开没开怎么确认?”生产经理问。 “„„„„。”

他们瞪大眼睛地看着生产经理,好像对于生产经理这样超幼稚的话感到丧气。 “看饮水机上的指示灯是亮红灯还是亮绿灯啊„”电工这样说。 “什么时候看哪?”生产经理又问。

他们一群人看起来就快要晕倒的样子„。

“走近饮水机的时候啊!”电工一付要扑过来揍生产经理一样的表情。 “一定要走近饮水机才看得到吗?”生产经理又问。 “啊„„”他们张大嘴巴。表情很难形容,好像是被生产经理搞得快发神经,又好像是有所顿悟的样子。

后来他们把饮水机那个显示红绿灯的线路延长出来,装上一个大红灯泡,挂在饮水机的上头。

从此,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那个红灯泡,只要它还亮着的,那就表示水还没开哪!因此,就有很多人连头也不抬的问他们组长:“水开了没?”然后继续工作。

这就是精益管理。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片面的理解了精益管理,比如把精益管理局限于搞6S,又把搞6S局限于保持现场干净整洁;还有人认为搞精益管理是个很复杂、很高深的事情,需要专业人士制定方案,由高层推动。就拿这个小故事来说,员工喝水常常因为水没烧开,而跑来跑去影响正常生产,小组长对此也是一筹莫展。在会议之初,大家也是没有头绪,但在生产经理启迪之下,大家终于抓住了问题关键点:将水烧开的信号更方便的传递给需要喝水的员工。于是解决的办法立刻就出来了。这其实只是一个很小很简单的改造,但就是精益

管理的体现。精益管理的目的就减少浪费,企业实际生产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很多,常见的有:错误——提供有缺陷的产品或不满意的服务;积压——因无需求造成的积压和多余的库存;过度加工——实际上不需要的加工和程序;多余搬运——不必要的物品移动;等候——因生产活动的上游不能按时交货或提供服务而等候;多余的运动——人员在工作中不必要的动作;提供顾客并不需要的服务和产品。努力消除这些浪费现象是精益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

要把企业做强做久,就需要大家在企业生产运营中做个有心人,去寻找企业里还存在的各类浪费现象,小到一个螺丝、螺帽,大到公司业务流程。简单的小改善,可以立刻着手实施;牵涉到公司流程的,涉及面广的,可以通过提案形式提出来,公司审议后认为有意义的,由公司组织实施。

推行精益管理,需要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而积极主动性来源就是合理的激励。尤其是当员工意见被采纳,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被验证有效,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或是创造了价值之后,就应当及时对其实施奖励。这种奖励既是对员工物质或是经济上的奖励,更是对员工积极参与管理,主动进行改善这种行为的认可。这种奖励和认可必须注重时效性,过期之后的激励效果会大打折扣。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注重及时激励,精益管理落地生根并发挥成效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第6篇:早会管理小故事分享

不凡的人生源于一个小小的发明

一个好的主意,纵使听的人有几百甚至几千,真正会采取行动将其付诸实践的却往往寥寥无几。罗伯特,约翰逊在一次会议上聆听了约瑟夫,利斯特对细菌学这门科学的描绘及其改善医院卫生条件的呼吁。大部分与会者对此持怀疑态度,在那个年代,人们难以想象有那么一些“小病菌”在作怪。然而约翰逊却利斯特所言深信不疑,他鼓动了兄弟爱德华和詹姆斯一起开发产品以响应利斯特的呼吁。

1886年,他们兄弟几个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约翰逊公司,并且开始推销他们的消毒纱布。随着医学界逐步认识到细菌感染的威胁,形势开始对约翰逊兄弟有利。到1910年,公司发展到需要40幢楼来生产医疗设备。1920年的一天,公司一位名叫厄尔迪克森的职员给同事看了他在家使用的自动黏贴绷带。厄尔用一小块纱垫粘在胶带上,从而把一些绷带粘在一起,用于保护家人割伤和擦伤。公司立即意识到了这项小发明的潜能,于是不久“邦迪创口贴”就进入了千家万户。

不凡的人生源于一个小小的发明,而这一小小的发明,正是因为聆听并采纳了周围人的一个新点子。

聪明的经理不施压

在经济滑坡时,为了应对消减成本的压力,管理者下意识的做法便是向员工施压,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然而,这并不是你的最佳选择,而且弊大于利。

一个更好的做法是,去了解员工在生活方面真正关心什么,从而让他们有更好的工作表现。如果你真诚地去做,而不是仅仅摆摆样子,搞些虚情假意的福利项目,那么,你不仅会减少压力,而且也会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让员工信任公司,回复活力。

在困难时期,一名经理可能会以下面三种方式对待某个员工,请比较一下: “嗨,莎拉,今年光景不好,所以如果你想拿到奖金的话,你就必须扛住压力,比以前更勤奋。抱歉,我知道这很难,但这就是现实。”

“嗨,莎拉,我知道你现在有很多压力,我们所有人都一样,真的。我想知道你能否搞定一切。如果需要帮助,请告诉我。”

“嗨,莎拉,我知道你现在有很多压力,我们所有人都一样,真的。我想确保你能将重要的事情都妥善处理,在这特别紧张的时期不至于心力交瘁。要吧工作做好,你有什么小小的改进点子吗?这些点子可让生活变得更加容易,那样,你就拥有把业务做好所需的优势和专注,因为公司非常需要你最优异的表现。”

第一种方式可以让莎拉正视,甚或应对残酷的现实,这是经理基本工作的一部分。你将物质激励与她的绩效挂起钩来,尽管绩效标准不是基于结果而是基于行为,通常这不是一种有效的 工资分配方式。但是你并没有涉及莎拉生活的任何方面,所以莎拉被弄得精疲力竭的风险很高。

第二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你的同理心,表明你有兴趣提供支持,但是显得被动、含糊不清。所以,这不可能改变莎拉的行为,她也不会感到你是真的药提供支持。

第三种方式最能产生你对莎拉的期望。你承认了现实压力,从一个人的角度,二不是员工的角度为莎拉着想。这种关怀将获得忠诚及超长努力的回报。你表达了自己的期望,让莎拉提出一些可以改善绩效的切实想法,而且这些想法能让莎拉生活得更好,有更好的机会完成重要的事情。这让莎拉感到你希望听到这些想法,同时愿意做出尝试。风险也低,因为你没有告诉莎拉她可以做任何事,你只是告诉她,你愿意尝试那些对她以及对公司都有好处的新方法。除了这些好处,当你在整个团队表达这种期望时,你将有机会了解员工当中谁能通过创新最好地应对危机,这会为你提供更多的信息去评估每个人的晋升潜力。

然而最重要的是,如果你采用这种方法,你会发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工作,满意度和绩效都出现了改善。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发现,当人们进行聪明的试验来创造我所谓的“四赢”——工作、家庭、社区和自我(包括心智、身体和精神)都获益,他们将把部分注意力从工作转移到其他领域。然而,在所有领域,包括工作,满意度及绩效都会得到提高。一个悖论是:如果你更多地关注人们工作之外的生活,你就能使人们更高效地工作。这一点在遇到重大危机时尤其重要,因为在这个时候,人们在家庭、自我、社区方面都承受着特别大的压力。

人性化服务

小区门前新开了一家汽车保养专营店,可以提供汽车的各种日常养护服务,他们的工作人员经常进入小区宣传推销。一日,我开车刚驶进小区,一位小姐便递给我一张宣传单,并且一路跟我到了楼前,希望我能够成为他们的VIP会员,并承诺加入他们,不仅可以得到各种优质服务,而且可以享受免费洗车、服务打折等各种优惠。

我哦仔细看了上面的说明,虽然成为他们的VIP会员能有一些好车和方便,但每一项的收费标准却很高。我用车机会并不是很多,便婉转回绝了。

一次我下楼准备开车出去,突然发现昨天灰头土脸的车,竟然被擦得干干净净,我正猜想是哪位好心人做的,那位促销小姐又出现在我的面前:“您看我们擦得怎样?还满意吗?如果您要是成为我们的会员,我们保证将为您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没想到,第二天他们依然如此,我车一到楼下,他们的工作人员便会给我免费擦车,我拦也拦不住,而且天天如此,周围的邻居同事见我都问:“你一定成为他们的会员了吧,你看人家的服务真好。”他们的工作人员在楼下给我擦车时,促销小姐则借着这个机会,在一旁给小区居民宣传他们的服务,往往引来一群人围观。有几次我急着出去,由于人多,我却无法行驶。

有一次我强烈地向服务小姐抗议:“请你们不要再这样做了,你们已经严重干扰了我的生活。”

没想到小姐却对我说:“先生,我们这是人性化服务,我相信,您过不了多久,一定能够接受的。”

果真如此,经过他们一段时间的“人性化服务”,我终于受不了了,没过多久,我便成为了他们的VIP会员。

房间里的成功秘诀

什么是成功的秘诀?我在自己的房间里找到了答案。 屋顶说:胸怀大志,目光高远。 风扇说:遇事冷静,谨慎小心。 钟表说:珍惜时间,争分夺秒。 镜子说:认清自己,有的放矢。

窗户说:放眼时代,明察秋毫。 日历说:千里之行,始于当前。

抱怨的数量和“质量”

工作中的抱怨,是一种负面情绪,弊多利少。

然而人是有感情的 ,有情绪总要发泄,少量有分寸的抱怨也许不可避免,所以抱怨很有讲究,以下总结除7条技巧。

1、限制抱怨的数量

一天中只能抱怨2-5%的事,多了就令人烦了。

2、控制好情绪

再有理,也要等自己心平气和了再抱怨,而且就事论事,切忌抖出往事,避免变成人身攻击或贬低对方。

3、提高抱怨“质量”

可以用幽默、自嘲方式让抱怨变得有趣;切忌喋喋不休反复抱怨一件事;还要看准了听众再抱怨,让抱怨发挥作用,否则说了也白说。

4、注意场合

尽量在私下里表达,避免在公开场合使人难堪,伤害对方自尊心很容易遭受报复。

5、选择时机

当环境氛围不好或对方心情不佳时最好不要抱怨,否则不仅没人听,还会招人讨厌。

6、提出积极建议

抱怨之后,要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即可减轻对方的不愉快,又能让对方觉得是在为他着想。

7、不耽误工作

切忌把委屈和抱怨情绪带到工作中,不要影响工作进度,更不要消极怠工,否则有理也变无理。

“做完”与“做好”

“做完”是交差了事,是最起码的要求,“做好”是尽力而为,追求完美。一字之差,却相去千里。

许多人做事都只求做完,品质粗糙,架构松散,许多加工品就是如此,只求量不求质,价值不高,口碑不佳。

但许多艺术品千锤百炼,千雕百塑,量虽不多,品质却完美,赢得不少目光与赞美。

“做完”、“做好”各有因由,各有需求,用力用心也各不同。无论人际,无论职场,无论托付,无论交代,无论交易,无论承诺,都应一做完做好为目标。

有位师傅要徒弟整理庭园。第一个徒弟粗心大意,割草砍树,未见庭园之美,反添荒凉之感;

第二个徒弟很用心,不但整地除草,还依地形地貌,植花莳草,庭园一下变得有气势、有特色。师傅对第一个徒弟说:“你做完了”。对第二个徒弟说:“你做好了”。差别立现。

有人为赶做完,草草了事;有人为求做好,尽费心力。结果一个有负所托,一个有了交代。当然评价不同。

聪明如你我者,“做完”需耐心,“做好”需智慧,有耐心,有智慧就能“做完”又“做好”。

报时型领导与造钟型领导

领导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报时型领导,整个团队都不知道几点了,只有领导知道,大家就都来问领导,领导能够准确地告诉大家几点。领导在的时候,一切正常。这样的管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尽管一切正常,但是领导自己会很忙碌、很辛苦,因为所有的人都来找领导,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领导来拍板;二是如果领导不再,大家找不到领导,正常的工作马上就会陷入混乱,找不到报时的人,大家都不知道几点了,都不知道工作该怎么干。

与此不同,第二类领导是造钟型领导。领导知道几点了,但是主要力量不是放在给大家报时上,而是集中力量给大家造一个钟,不管自己在不在,不管自己说不说,所有的人只要看看钟就知道几点了。让组织有一种自动运行的机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领导不需要事必躬亲,而应该只关注异常、不关注正常,只关注例外,不关注例行。因为正常的事情、例行的事情有制度管、有下属管,不用领导自己管。只有那些超出制度框架之外的事情,领导不管就没人来管,这时候才需要领导亲自上阵。

管理首先要把基础的、基本的事情做对。基本的事情就是为组织建立一个自动运行的机制,把基础的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基础管理的四化是制度化、标准化、结构化、流程化、。通过基础管理,要让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遇到了正常的、例行的事情时都知道该怎么做。这好比是一座大楼的框架和支柱,先把框架和支柱结实了,然后才能搞内部装修。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是所有组织的基础,一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于一座大楼,如果框架和柱子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建设者就热衷于搞内部装修赶时髦,那将是非常可怕的灾难。

管理就是“管”+“理”

一个老板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他有一个业务部门,由一个业务经理主管。这个部门有十几个人,其中有两个人业务做得最好,但是和其他同事关系不好。关系不好的原因在其他同事看来,是这两个人不合群,而且老抢他们的生意,致使他们的业绩不好。而在这两个人看来,是别人不像他们那样努力,因而妒忌他们。部门主管给老板建议,把这两个人赶走,以便重新建立部门的和谐。老板左右为难:是迁就那两个能干的人,还是迁就大家?

我问老板:这两个业务好的人人品有问题吗?老板说:人品没问题,但个性有问题。我说:那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部门经理,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这样的事情在每个企业中常常会发生。同事间出现矛盾,管理者就作出一个简单的反应:这个人对,那个人错。我们往往把问题归罪于某个人,以为把一个人处理了,我们就万事大吉了。但当我们把不听话的和不顺眼的人赶走了,企业缺少了不同的声音和竞争的动力,结果往往是公司的业绩也就跟着下来了。

正确的做法是让管理者成为真正的管理者。

什么是真正的管理者?真正的管理者一是要“管”,二是要“理”。

“管”意味着管理者学会看大局。什么是大局?就是企业的整体,企业的目标,而不仅是部门内部短暂的“和谐”。“管”意味着管理者自己成为大家的榜样,让大家向自己看齐。“管”意味着和下属打成一片。包括那些你不喜欢的,但人品上没有问题的人。“管”意味着知人善用,能把像“顺流”那样难管的人用好,而不是简单地把不好管的人开除。“管”意味着要学会授权授压,也意味着帮助下属解决问题。“管”意味着学会激励,学会表扬与批评,尤其是批评的

艺术。“管”意味着自己承担自己部门的责任,而不是简单地把问题看成是下属的问题,自己高高在上做裁判。“管”

更意味着结果导向,解决部门里出现的问题。

把这些运用到前面的例子中,就意味着部门经理要从改变自己的做法开始解决自己部门的问题,而不是把两难的决定推给老板。

通常,“管”的道理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管理者会越来越熟练地掌握管人的艺术。管理者真正难做到的是“理”,因为很多管理者根本不知道这是自己的职责,而是把管理简单地等同于指挥,等同于命令。

“理”是什么?“理”就是梳理,就是总结经验,总结教训,就是想办法从根本上改变一件事情。“理”就是重新定规则,从规则的角度彻底消灭问题。“管”的着力点在于改变人,改变人的态度,改变人的能力;“理”的着力点在于改变事,改变流程,改变不合理的做法。

如果管理者只“管”不“理”,即使你的“管”的能力再好,以后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就像本文中的例子,如果管理者不敏感地解决部门内任务分配规则问题,以后类似的矛盾还是会出现,只不过当部门有个性强的员工时会表现为公开的矛盾,而没有个性强的员工时矛盾会隐藏起来。但问题总是存在的,总是影响部门效率的一个原因。

对管理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管10个人和管1000个人有什么区别?

我想,在“管”的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理”的方面有非常大的区别。换句话说,管理者管理的部门越大、管理的人数越多,就越是要学会“理”,学会建立规则和调整规则。而这些要“理”的事情分别是:

1、 确定要做的事情和目标;

2、 确定组织构架,分而治之;

3、 确定具体的岗位;

4、 确定绩效和激励机制;

5、 确定制度,用制度而不是靠经理的魅力管理;

6、 确定流程,用流程而不是靠惩罚来确保做事的质量。

管理并不是很难理解的一件事。管理其实很简单,管理就是“管”+“理”。

上一篇:仔细的反义词下一篇:中级职称评审表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