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2022-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一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山东德州第一中学月考综合模拟数学试卷

(说明: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a2·a3等于( )

第2篇: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初一数学单元检测试卷

姓名学号得分

说明:

1、本卷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第一章;

2、本卷考试时间45分钟;

3、卷面分基础题100分,提高题20分。

一、精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36分)

1. 如果高出海平面20米,记作+20米,那么-30米表示( B)

(A)不足30米;(B)低于海平面30米; (C)高出海平面30米;(D)低于海平面20米

2.仔细思考以下各对量:

①胜二局与负三局;②气温上升30 C与气温下降30 C;③盈利5万元与支出5万元;

④增加10%与减少20%。其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 B)

(A)1 对(B)2 对(C)3 对(D)4对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B)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D)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整数。

4.零是(C)

A.最小的有理数。B.最小的正整数。

C.最小的自然数。D.最小的整数。

5.下列数轴的画法中,正确的是(C)

6.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C)

(A) 和0.2(B) 和(C)—1.75和(D) 和2

7.大于—2.6而小于3的整数共有(C)

A.7个B.5个C.6个D.4个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若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数必相等

B.若两数不相等,则这两数的绝对值一定不相等

C.若两数相等,则这两数的绝对值相等

D.两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

9.冬季某天我国三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10°C,1°C,-7°C,把它们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C)

A、-10°C, -7°C,1°CB、-7°C, -10°C,1°C

C、1°C, -7°C, -10°CD、1°C,-10°C,-7°C

10.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则这个数是

(B)

(A)—1(B)1(C)0(D)±1

11.数轴上到数—2所表示的点的距离为4的点所表示的数是(D)

(A)—6(B)6(C)2(D)—6或2

12.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本身,这个数是(C)

(A)0(B)正数(C)非正数(D)非负数

二、细心填一填(每题3分,共30分)

13.若上升15米记作+15米,则-8米表示下降15米______

14.写出一个负分数:-12。

15.一艘潜艇正在水下–50米处执行任务,距它正上方30米处有一条鲨鱼正好游过,这条鲨鱼所处位置的高度为______-20米__.

16.规定了__原点________、____单位长度________、_____正方向________的直线叫数轴.

17.用―<‖号或―>‖号填空:-9>-11。

18.抽查四个零件的长度,超过为正,不足为负:(1)-0.3;(2)-0.2;(3)0.4;

(4)0.05.则其中误差最大的是(3)。(填序号)

19.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8个单位长度到达P点,那么P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5_____.

20. 比—2.99小的最大整数是__-3________

21.绝对值大于3而不大于6的整数分别是-6,-5,4 ,4,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数轴上,绝对值小于3并且离—2两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_____0________.

三、认真做一做(本题共有4小题,共34分)

23.(本题4分)

=0.25+3*12

=0.25+36=36.2

524.(本题4分)

=17

25. (本题12分)把下列各数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数集内:

①1②-③+3.2④0⑤•⑥-5⑦+108⑧-6.5⑨-6 .

(1)正整数集{①⑦…}

(2)正分数集{③⑤…}

(3)负分数集{② ⑧⑨…}

(4)有理数集{1,2,3,4,5,6,7,8,

9…}

26.(本题6分)将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5, 5,0,-3,,-1。

27.(本题8分)出租车司机小李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向的人民大道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15, -2, +5, -1, +10, -3, -2, +12, +4, -5, +6.

(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65km

(2)若汽车耗油量为0.2升/千米,这天下午小李共耗油多少升?

65*0.2=13L

努力试一试(附加每题5分,共20分)

1.式子5- 能取得的最大值是5,这时 =1。

2.观察下面一列数,探求其规律:

(1)请问第7个,第8个,第9个数分别是什么数?

- 17 ,18 , - 19

(2)第2004个数是什么?如果这列数无限排列下去,与哪个数越来越接近?120040

3.如图,图中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点A、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C表示的数是__-1__________. ②如果点E、B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那么点D表示的数是_0__________,图中表示的5个点中,点___C_____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最小,是_____0______.

4. 某牛奶厂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上设有O,A,B,C四家特约经销店. A店位于O店的南面3千米处;B店位于O店的北面1千米处,C店在O店的北面2千米处.

(1)请以O为原点,向北的方向为正方向,1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画一条数轴. 你能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O,A,B,C的位置吗?

O:0km

A:-3km

B:+1km

C: +2km

(2)牛奶厂的送货车从O店出发,要把一车牛奶分别送到A,B,C三家经销店后再回到O店,那么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千米?

2+3+2=7km

第3篇:初一数学单元检测试卷

姓名班级得分

一、精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36分)

1. 如果高出海平面20米,记作+20米,那么-30米表示()

(A)不足30米;(B)低于海平面30米; (C)高出海平面30米;(D)低于海平面20米

2.仔细思考以下各对量:

①胜二局与负三局;②气温上升30 C与气温下降30 C;③盈利5万元与支出5万元;④增加10%与减少20%。其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 ﹙A)1 对﹙B﹚2 对(C)3 对(D)4对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B)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D)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整数。

4.零是(

A.最小的有理数。B.最小的正整数。

C.最小的自然数。D.最小的整数。

5.下列数轴的画法中,正确的是(

-1ABCD

6.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1

2和0.2(B)23和3

2 (C)—1.75和13

4(D)2和2

7.大于—2.6而小于3的整数共有(

A.7个B.5个C.6个D.4个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数必相等

B.若两数不相等,则这两数的绝对值一定不相等

C.若两数相等,则这两数的绝对值相等

D.两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 ) ) ) ) ) )

第4篇:初一上期数学第3单元试卷

班级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在有理数-7,

3

4

,-(-1.43),213,0,1.7321×105中,

属于整数集的有,属于负分数集的有;2.绝对值小于3的负整数有1的奇数次幂等于; 3.-4是的倒数的相反数,9是 4.64是的平方,-64是

5.绝对值大于2而小于10的数中,最小的整数是,最大的整数是满足条件的全部整数的和是; 6.近似数5.841 889,结果保留四个有效数字得精确到百分位得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 350 000应记作若测量得到某同学的身高是1.66米,意味着他的身高的精确值是在米和米之间; 8.在下列各式的()内填上适当的有理数,使等式成立:

(1) ()225=1;(2) 5

7

―()=―2.

9.在下列各式中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73)-46;(2) 

22

311

3

= 2.

二、

将下列各数按由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用“<”号连结起来:(此题满分5分)

―3,1531

6,―1,4

,0,8,―1.8.

三、 计算:(每小题5分,共35分)

1.23112;2.214

33

;3.242;

4.3985;5.323323

;

6.12563530;7.1413141112

422

.

四、(此题满分10分) 测得某小组12位同学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试用简便

方法计算该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精确到十分位)

162,160,157,156,163,164,169,153,161,155,166,159.

五、(此题满分10分) 你能不能在下面的式子中的左边任意添上若干个+、-、×或

÷号,使得到的等式成立.必要时可以将几个数字合并成一个数,也可以添上括号.例如,左边写成(1+23)×460(4) 12345 = 100(5) 12345 = 200

第5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本班应参加学生 35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 35 人。共 计 100 分。其中本班学生得分最高分 98 分,最低分 32 分。本班学生全部参考,平均分为60.5分。优秀率是25%;及格学生人数20人,及格率是57%。

现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情况分析

1、第一题填空、第二题判断题目难易适度,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第三题选择为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与灵活应用程度。

2、第

四、五大题计算题,包括口算与笔算。主要考察学生的计算水 平以及对运算定率与计算法则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 第六题解决问题, 全面综合地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 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 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试卷卷面分析 本次考试比较全面、 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日常教学情 况,同时从卷面上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1、基础概念理解不透彻,造成对基础概念不能灵活运用。如: 填空题 2 小题: 一个数 (0 除外) 乘以大于 1 的数, 积比原来的数 ( 一个数(0 除外)乘以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学却不知从何下手以致丢分。 ) ; )。

2、计算作为一个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加强练习。计算主 要考的是小数的乘法。学生计算不熟练,不知道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 怎样运用,简算题失分多,结果有的同学不细心看错数,或者按整数 计算,对积的小数点时出错,丢分很可惜。因此,在今后计算教学中 对计算知识还需要强化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加入口头 叙述计算的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与 检查习惯。

3、解决问题是日常生活在数学中的反映,既能发展学生数学思 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卷面看:

(1) 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2) 一小部分同学列式对,答案错误,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有待改进和加强方面 这次考试既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但同时暴露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

今后,在以下方面我应该加强:

1、重视学生的“双基”训练。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贯穿于整个教学重视学生的“双基”训练。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同时各种基础知识要学得准,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 其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的教学,不仅要教这些基础知识的本身,而 且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结论的得出 过程,重视知识本质的理解,而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要教育 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培养一定的思维习惯。基本知识和概念做 到举一反三,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在具体的情境中创造学生独 立、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探讨的习惯, 要多采用小组讨论法、 小老师辅导法、 针对性练习法、 步步引导法等, 形式多样, 激发兴趣。

3、培养学生检查作业的好习惯。要培养学生对已做完的作业仔 细检查,绝不能应付了事,或者完成了就万事大吉。

4、督促学生在细致、细心上下功夫。这次测评,一些基础较好 的学生反而丢分严重,并不是没掌握和运用,解题方法和过程都正确,但结果错了,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是运算符号看错、不细心写错等等。今后,应进一步督促学生更加细心,更加认真。

第6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一、试题情况分析

1、第一题填空、第二题选择为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与灵活应用程度第三题判断题目难易适度,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

2、第四大题计算题,包括口算与笔算。主要考察学生的计算水平以及对运算定率与计算法则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第五题解决问题,全面综合地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试卷卷面分析

本次考试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日常教学情况,同时从卷面上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一)基础概念理解不透彻,造成对基础概念不能灵活运用。如:填空题的2:一个数(0除外)成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成小于1的数,几比原来的数( )。一部分同学却不知从何下手以致丢分。

(二)计算作为一个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加强练习。计算主要考的是小数的乘法。学生计算不熟练,不知道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怎样运用,简算题失分多,结果有的同学不细心看错数,或者按整数计算对,点积的小数点时出错,丢分很可惜。因此,在今后计算教学中对计算知识还需要强化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加入口头叙述计算的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与检查习惯。

(三)解决问题是日常生活在数学中的反映,既能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卷面看:

1、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2、一小部分同学列式对,答案错误,计算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有待改进和加强方面

这次考试既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但同时暴露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今后,在以下方面我应该加强:

1、重视学生的“双基”训练。.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各种基础知识要学得准,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其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的教学,不仅要教这些基础知识的本身,而且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结论的得出过程,重视知识本质的理解,而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要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培养一定的思维习惯。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举一反三,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在具体的情境中创造学生独立、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习惯,要多采用小组讨论法、小老师辅导法、针对性练习法、步步引导法等,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3、培养学生检查作业的好习惯。要培养学生对已做完的作业仔细检查,绝不能应付了事,或者完成了就万事大吉。

4、督促学生在细致、细心上下功夫。这次测评,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反而丢分严重,并不是没掌握和运用,解题方法和过程都正确,但结果错了,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是运算符号看错、不细心写错等等。今后,应进一步督促学生更加细心,更加认真。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一、命题特点及概况:

本单元试卷包含五星种题型,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应用题,内容突出体现了基础性和普及性,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试题知识面覆盖广,取样有代表性。注重于基础知识,同时又切合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有甩侧重地安排了试题,尤其在填空、选择、计算上都突出了这一点,避免了偏题、怪题、总体看来深浅适度,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想能力是一份切合教学实际,目标明确的有价值的试卷。

二、答卷情况:

本次测试的是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一章,这次测试的试卷共有五个大题,从试卷分析,这张试卷的试题比较简单,题型也都是我们平时所做过的,学生们做答中出现的错误也比较少。这五个题,有一定的梯度,主要考查学生们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适合我们的同学做答。

三、学生做题情况分析

(一)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1.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待提高,有很多同学的计算题没有算对结果, 2.学生的试卷做得比较乱,书写不规范, 3.有各别的知识点掌握不扎实,

4.应用题方面发展很不平衡,有7名同学的应用题失分太多。

(二)具体分析

第一大题

主要的错题有

1、

4、6小题。如第1小题,1.5时=()分有大部分同学都填的是110分,说明学生对时间的转换还不熟练,对时间的进率还没记住,第4小题主要是学生没有把近似值写正确,这就说明学生对近似值的写法还是不正确,第6小题,学生们没有理解缩小到原来的1/2是怎么回事。

第三大题

主要的错题是第3小题,这个题与填空的第六小题是一样的, 第四大题计算

学生的失分比较多,主要的错题是第二题和第三小题,说明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

第五大题解决问题

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理解题的能力差,二是学生有的列对了式子可是没有算对结果。

四、改进措施

1.训练学生的答卷,让学生能够规范书写,

2.多进行口算和笔算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算中明白算理, 3.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技巧,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4.加强应用题卡和口算题卡的使用力度和指导

第7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河口小学 汪国春

一、试题概况分析

试题主要由知识演练(包括填空、计算、森林医生、对号入座)和应用天地(包括画一画,再解答、解决问题,你能行)两大部分构成。试题题型多、考查角度灵活。第一题“填空”,分值24分。第二题“计算”,分值26分。主要考查学生计算能力。第三题“森林医生”,分值4分。第四题“对号入座”, 分值8分。第五题“画一画,再解答”, 分值8分。试题对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把握是相当精当的。第六题“解决问题,你能行”,分值30分。该题贴近身边生活现象,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情境展示数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从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题目给考生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使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近了,感觉亲了,接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 应考:6人 实考:6人 总分:506分 平均成绩:84.33分

及格人数:5人 及格率:83.33% 优秀人数:5人 优秀率:83.33%

三、学生答题分析

1、计算题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强,能熟练应用解题技巧进行计算。

2、学生对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第一题第4小题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题意,找不到方法,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3、应用题偏知识应用,将繁、难的,脱离生活实际的一些应用题抛开。所以这套试题应用题的难度不是很大。

四、反思及改进措施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同时,要关注差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帮助他提高成绩。

上一篇:财务出纳工作计划下一篇:生态农业园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