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dr测量步骤

2022-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otdr测量步骤

铁路工程测量方法与实施步骤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铁路工程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以GPS RTK技术在铁路线路测量中的应用为研究背景,深度探讨了GPS RTK技术用于铁路工程测量的必要性、作业流程和优点,论文结合笔者参与的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剖析,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GPS RTK 线路测量 定线测量 断面测量 定位测量

在铁路工程测量中,常规地面测绘技术主要利用电子全站仪、水准仪等地面测量仪器,配合其他测量工具(如皮尺、塔尺等)进行。这种测量模式存在着作业人员和仪器设备多、野外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测量误差累积、现场测量成果不直观、自动化程度较低等诸多缺点。这些问题在工程测区内的通行、通视条件差时更显突出。相比之下,近年来出现的GPS-RTK定位技术具有实时、快速、精度好、所需控制点少、外业工作量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从而能有效地克服常规地面测量技术不能很好解决的通行、通视等困难。显然,RTK技术为铁路工程测量开辟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测量模式。本文结合某铁路工程测量实践,阐述了GPS-RTK技术应用于工程测量中的原理、作业流程和技术要点,通过试验分析,总结出了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RTK定位原理、方法及作业流程

1.1 GPS-RTK技术的工作原理

GPS-RTK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观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GPS-RTK定位由基准站和流动站两部分组成。基准站一般选设在视野开阔、地势较高的高等级已知控制点上,它主要是对GPS卫星进行连续跟踪观测,并通过数据链实时地将载波观测数据及基准站信息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1.2 GPS-RTK定位的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1)基准站的设置。根据工程需要在当地收集高等级已知控制点,并对收集到的控制点进行必要的检测,以保证起算数据准确可靠。多数情况下,收集的已知控制点不便于工程直接使用,此时要在测区内布设若干控制点,联测坐标与高程。RTK定位测量时,在选定的基准站上安置接收机,正确配置参数。(2)坐标系统转换。一般工程项目的建设都是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中进行,因此需要计算坐标转换参数。利用控制点(至少三个)进行RTK参数修正(必须解得七参数),求出坐标转换参数后,利用测量控制器即可实时解算出定位点的工程独立坐标。3)流动站测量定位。坐标转换参数确定无误后,即可在测区根据工程需要进行相关的测量定位放样和测绘工作。

1.3 GPS-RTK测量技术的主要优点

(1)可大幅度地减少控制测量的工作量。在常规地面测量中,一般按“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首先逐级布设测区控制网,然后再利用控制点进行碎部测量。而GPS-RTK技术则可免除繁琐复杂的分级控制测量工作,只需在测区布设少量控制点以建立基准站即可满足需要。(2)可全天候作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能同时接收到4颗GPS卫星的信号,并满足一定的几何图形条件,即能进行正常作业。(3)可根据要求精度来设置。实践表明:当观测条件良好时,采用性能良好的双频接收机观测2s~5s即可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结果,并且测量误差不会逐点积累,能显著降低外业返工率。(4)测量过程直观。采用RTK进行测量定位放样时,利用流动站接收机的测量控制器能直观地对测量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能及时查看坐标定位精度,这是常规测量技术无法实现的。(5)在地形起伏大、植被茂密的地区进行测量时,RTK技术能很好地解决测量过程中因通行、通视不便而造成的难题。

2 工程概况

某12km铁路工程项目穿过一省级森林公园,沿线地形复杂、山体高差较大(最大值达400m)、植被茂密、荆棘丛生。该铁路工程由隧道、桥梁、路基等分项工程组成,其中隧道11座,共长12901m(左、右线合计);特大、大、中桥13座,共长7359m(左、右线合计),匝道桥长5030m;桥、遂连接路线长约1500m。工程所处的特殊地理地形条件和工程自身的复杂性,对工程测量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项目工期要求十分紧迫,又进一步加大了测量工作的难度。

3 测量方法与步骤

3.1 基准站设置

由于收集到的已知控制点距线路较远,因此在线路附近按规范要求布测了15个平面兼高程控制点,用作GPS基准站。平面控制网按C级GPS静态相对测量精度施测,并按三等精度联测水准高程。相邻控制点平均间距大约为1km,最大间距为3km左右。

3.2 坐标转换参数的确定

由于本项目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大工作量的测量工作,因此必须应用先进的GPS-RTK技术。使用的仪器为Trimble 5700型GPS接收机,转换参数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1)利用RTK设备中测量控制器在现场进行测算,首先从平面控制点中选择至少三个点(三个点均要有高程),将其准确的当地坐标输人控制器中,然后在现场进行逐点定位测量,观测时间不少于5min,当三个点测量完成后,既可利用测量控制器中的自带软件计算出坐标转换参数。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现场花费时间较多,并不实用。(2)利用步骤1中得到的各个控制点的大地经纬度和测算出的当地坐标,在内业中计算得到坐标转换参数,直接将参数输人测量控制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算得的参数准确、花费时间较少。

得到参数后,在现场对控制点进行检核测量,每个检查点上观测3s。将GPS静态观测成果与RTK观测成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见表1。

由表1可得知,RTK定位成果能满足铁路工程中一般测量工作的精度需要。

3.3 分项测量

(1)普通控制测量。在收集的已知点或利用相对静态技术加密的GPS控制点上,采用RTK技术连续观测3min~5min加密测设部分控制点,满足局部区域使用全站仪进行分项工程测量的需要。

(2)定线放样。预先在测量控制器中输人线路中线的曲线要素,即可自动生成线路图。在整个放线过程中,控制器实时显示测点里程和偏移距,从而指导线路放线工作。

(3)地形测绘。利用RTK进行沿线及各工点局部地形测绘,因为一台基准站可以同时供多个流动站使用,因此外业测量中可以分若干小组同时开展工作,能显著提高测图效率。采用这种技术可独立地完成绝大部分的地形测绘工作,当测点位于高山密林且地势特别低洼处时,GPS信号严重受阻,则可采用RTK与全站仪相结合的方法测绘局部地形,即利用RTK技术测设必要的图根点,再设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实践证明:RTK技术与常规地面技术的合理组合是解决复杂条件下地形测绘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4)纵、横断面测量。本工程包括了隧道、桥梁和路基等多个分项工程,纵、横断面测量工作量大、工期紧、精度要求高,且现场地形情况十分复杂,若采用常规的地面测量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很难保证测绘成果质量。本项目中采用RTK技术进行工程地形断面测绘,达到了灵活、高效和质优的效果。

(5)专业调查与测绘。本项目设计中要求进行桥梁、隧道、路基等各个专业的调查和测绘工作,比如改河改沟调查、涵洞调查,被交叉道路(管线)调查,线路附近重要建(构)筑物调查等,这些工作不仅要进行实地调查,还要进行必要的测绘。采用RTK作业就能真正做到需要什么测量什么,避免了常规方法作业时频繁支点和搬站的劳累,提高了工效,保证了成果质量。

4 结语

GPS RTK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导致了铁路工程测量模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和发展。实践证明,RTK技术能显著提高测量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同时具有精度可靠、方便实用和灵活多变的突出优点,它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铁路工程测量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和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铁路测量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克服RTK技术的不足,以提高测绘成果精度和作业效率。

在地形起伏较大、森林茂密的山区或建筑密集的城区,基站与流动站之间的数据链通讯难度显著加大,RTK的最佳作业半径往往比标称的有效作业半径小许多,因此,一般认为作为基准站控制点的点间距应在标称半径的2/3以内,考虑到铁路工程的复杂性,作者认为相邻控制点间距宜小于标称半径的1/2倍,且RTK作业半径宜控制在5km~8km以内。

同时,基准站应尽可能设在地势较高处。利用RTK进行工程测量时,控制点的数量比以往大大减少,各测点坐标均依据基准站解算而得,与传统作业模式相比,其测量检核条件也明显减少,因此,必须采取已知点校准、重复测量等手段来检查测量成果的精度及其可靠性,作业过程中必须通过GPS接收机控制器实时监控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定位质量,同时必须严格遵守GPS测量中的相关技术规定,以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

RTK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因此在实际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者认为,制定RTK测量方面的技术规范乃当务之急,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卢吉锋.RTK和全站仪在线路工程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1):66-67.

[2] 韩伟信.浅谈全站仪对边测量原理[J]. 科技创新导报,2010(2):194-195.

作者:封钦

第2篇:浅谈大型调水工程施工测量步骤和方法

摘要:文章结合南水北调某渠道项目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方案,总结了大型调水工程施工测量的步骤和方法,并提出了在工程施工测量工作中联合使用AutoCAD和全站仪可真正实现测量工作内外业管理的一体化。

关键词:大型调水工程;测量控制网;施工;放样;一体化

在工程实施阶段,测量工作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的施工放样过程中,其重要性更突显于为各种决策及经济性分析提供原始数据。因此,在工程实施当中如何将测量外业与测量内业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及时、准确地为经营管理部门提供满足精度要求的测量成果是一项很重要的事情。以南水北调某渠道项目为例说明大型调水工程施工测量内外业资料管理一体化的步骤及方法。

1测区及工程简介

大型调水工程一般因其范围广,跨地区、跨流域的原因,其所经过地区往往地形地貌差异很大,这也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本工程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中典型的渠道项目,全长4.8 km。其中有交叉公路建筑物6座,另外在靠近标段起点段处有一中心线半径为500 m、中心角度为25°20′的圆弧段,渠底设计纵坡为1/25000,设计底宽13.5m,过水断面边坡系数为3.0。本工程位于石家庄市近郊,其平面控制系统为1954北京坐标系1°分带的第114带,高程控制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本工程测区为一长约5 km、宽约140 m的狭长地带,由于本工程在实施阶段将在渠道两侧堆放大量的挖方弃土,使得测区通视条件较差,故该工程测量工作的难点是测量控制网点的布设、圆弧段及渠底纵坡的施工控制。

2现有成果的分析使用

施工测量工作启动前,应首先对监理机构所提供的测量基准控制点、水准点的测量精度进行校测并对其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复核。在进行测量控制网选点布设前应进行现场踏勘、找点选线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地形地貌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有针对性的施测计划及施测方法。

本工程测区内有监理机构移交的测量基准点4个,为C级GPS控制点,分别为H02、H04、H05、IIML112,其坐标为1954北京坐标系1°分带的第114带;另有国家二等水准点5个,分别为H02、H04、H05、IIML111、IIML112,均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点,以上基准点成对分布于渠道两侧。

3测量控制网的布设

3.1测量控制网布设的一般要求

施工测量控制网用以控制工程的总体布置和各建筑物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并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其布设是整个测量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其精度将直接影响以后工程中的放样与施工控制精度。由于大型调水工程一般渠线较长,往往穿越农田或林带、居民点等,在进行测量控制网布设前,应根据已有的地形地貌资料先进行室内选线后再进行外业选线、布设。室外选线时应注意观察沿线的地形、地貌情况,并做好记录,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相邻点通视条件要良好,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量边测角并且有较大的控制范围。②导线点应选择在土质坚硬而且安全的地方,以便能将导线点长期保存和使用。③导线点应选择在地势较平坦,利于安放测量仪器的地方。④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相邻边长差不宜过大且使导线点均匀分布在整个测区内。⑤导线点应优先选择在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内,应根据施工组织的安排,埋桩位置应与施工作业互不干扰且不宜被破坏。⑥导线点埋设处应做好点之记。

3.2控制网整体布设方案

本工程测区为一长5 km、宽约140 m的狭长地带,5个测量基准点中有4个成对分布于渠道两侧,另一个靠近渠尾。考虑到施工阶段渠道右侧将堆放大量的挖方弃土,本工程测量控制网布设为直伸型附和导线控制网。由于测量控制基准点均含有平面坐标和高程坐标,本工程建立了三维测量控制网。

本工程测量控制网中附和导线总长约7 km,平均边长500 m,中间加密18个导线桩。根据测区已有的高程基准点分布情况,将本工程测区内高程控制分上、下游两段布设附和水准路线,构成基本高程控制网。沿基本高程控制网将高程引测到临时性作业点或永久占地边界桩上,即可作为施工放样的控制高程点。

3.3测量控制网的精度估算和最优化设计

大型调水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精度要求高,对于自流渠段的渠底高程控制测量精度要求更高,在施测过程中因观测误差和起始数据误差不可能完全消除,为此,在控制网布设后需要对其精度进行估算以优化控制网布设方案。对于直伸型附和导线控制网来说,附和导线精度最弱点位于导线中点处,对于该类型的控制网,可采用近似等边直伸导线最弱点点位误差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4内外业资料管理的一体化

内业资料应该是外业工作的真实记录和体现,然而在工程建设当中,内业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重外轻内”的思想在施工管理中更是普遍现象。如何管理好整个工程的内业资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测量工作作为工程建设当中各种量化手段的基础,其内业资料的管理尤其重要。

4.1内业资料管理的标准化

大型调水工程由于测量任务大、频次高,工程实施时往往会涉及到很多工作面同时开展,为便于管理,可依据工程特点及测量工作的要求制定出各種类型的标准原始数据记录表格、内业分析与计算表格及成果上报表格等。

4.2内业计算及成果归档的制度化

测量外业开始前,内业工作应先详细了解施测区域及沿线的地形、地貌情况。对于新建项目应察看其是否穿越农田或林带、居民点等;对于改建项目应查看其已建构筑物的使用状况,较重要的交叉建筑物等是否有可供利用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等据以编制作业计划及施测方案。

测量外业完成后,内业工作首先应全面检查外业观测数据有无遗漏,记录、计算是否正确,成果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等,当发现记录、计算有错时,不要改动原始数据,而是要认真地反复校核;其次,要根据已知数据和观测结果绘制外业成果注记图,当确定外业成果符合规范及工程使用要求后,才可进行内业分析、计算,并及时地将成果归档。

4.3内外业资料管理的一体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不断改进,尤其是全站仪在工程中的普及应用,使得当今的施工测量与传统的施工测量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利用当今比较成熟的绘图软件—AutoCAD及全站仪联合作业,可以非常容易、迅速地进行工程施工测量作业。

5结语

施工控制测量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施测原则,即先在施工现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然后以此为基准,测设出各个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大型调水工程一般渠线较长,往往穿越村庄、河流、山谷等,施工测量时由于通视条件差或测区面积狭小而增加了测量的难度。此外,大型调水工程一般质量要求高,尤其是渠底纵坡和渠堤边坡控制测量更是重中之重。在工程实际中,全站仪配合AutoCAD的做法可以很好地将测量工作的内外业管理统一起来,将控制网数据输入到AutoCAD中便可很方便地读出施工控制的一系列数据,从而真正实现了测量工作内外业管理。

参考文献:

[1] 康申利.大型调水工程施工测量步骤和方法探析[J].现代 农业科技,2009,(23).

作者:常江奇,李国芳

第3篇:测量步骤简介

“金堆城钼矿电能质量测试”项目

目的:大型厂矿都是非线性、冲击性、波动性的负荷,会导致电网的电能质量不同程度下降。本项目测量相应电能质量数据,分析金堆城钼矿电网电能质量情况,从电网本身用户两方面找出电能污染源,提出控制方法、整改措施,达到提高电能质量的目的。

第一步骤:了解车间工艺设备、用电情况、负荷分配。根据不同机电设备性质,决定测量对象。

第二步骤:制定测量顺序

测量原则:根据厂区供配电图,从进线到底层负荷逐级进行。同级车间根据负荷性质排序(变频、无功)。每个车间:1.变压器 2.重要负荷 3.补偿设备.

第三步骤:根据GB-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本次测量指标包括:电压偏差、频率偏差、谐波和间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波动和闪变。

测试工具:电气参数实时监测仪(Fluke 1760 ) 第四步骤:专家人员根据测量结果分析电能质量。

第4篇:GPS测量步骤

第一步:开机→双击hi-rtk road→进入菜单界面。任何工程在测量或者是交桩之前都必须新建或者打开要交桩的工程,在调试参数!!!

第二步:点击项目新建或者打开已知项目名称。

第三步:点击参数椭球84和北京54坐标,其次投影就是高斯三角带114,椭球转换盒平面转换都是无,特殊情况须在平面转换里设置四参数,最后点击保存。

第四步:连接GPS,先连基站,如果基站过期就要点注册否者不能正常测量,接着设置基站,如果基站是架在已知点上就要在点库里找到该点,不是就要测量(点平滑)该点坐标,天线高须用钢尺测量,数据链就是外部数据链,其他就是电文格式调成3.0点确定即可。 第五步:断开基站的GPS,连接移动站的GPS,数据链就是内置电台,频道必须要和电台的频道一致,其他也是把电文格式调成3.0,点确定即可。

第六步:点击测量,F1功能帮助,平滑就是踩点,一般采集的点都是在碎部测量里,碎部测量是一个小菜单里面有7个子项目要连直线,点击线放样,在记录点库找到要连接的两点即可,后面3个子项目都是按类型添加未知坐标的点。

第七步:要想知道两个坐标之间的距离点击工具→间接测量→距离方位→在记录点找到该点,或者输入该点坐标即可。

注:以上就是GPS用电台测量的主要步骤须牢记!!!

第5篇:OTDR购买申请报告

购买OTDR设备申请

尊敬的公司领导: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及相应的光应用技术的发展,光缆及相关的光设备在有线网络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由此也带来了应用传输中的各种光信号故障,这种故障以其全新的形式,即不同于电缆网络的故障现象表现出来。这是由光传输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决定易判断过程较为复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网络运营抢修部门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

由于公司区域范围大,现有的OTDR设备不能满足日常光点开通及抢修的使用,公司现有OTDR设备2只,b网1只9076,a网1只9081。由于OTDR的实用性,熔接人员往往每天一早都在抢用OTDR设备,因为在光缆施工与抢修中都必不可少。

光缆抢修性质的时效性要求,没能给我们抢修人员很大的回旋余地,例如1台OTDR设备在湍口抢修,1台OTDR设备在于潜施工,的电视出现故障,就会影响抢修效率,也会给公司的声誉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这种情况,常常会发生,由于数字兴农等工程,光点越来越多,设备的不足也导致了抢修效率的下降。

1.没有OTDR设备,会造成很多不便。如新架设光缆熔接过程中:由于光缆熔接过程中开缆、固定不当引起,或施工队光缆施工不规范,造成光缆弯曲半径过小,或损伤。对于熔接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的光信号故障,多表现为熔接完成后信号不通。一般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光纤,显示出光纤断裂的原因。光缆网络建设时最

好有详细的光缆光纤距离OTDR测量记录,这样就非常便于以后维修抢修找出故障点,更多节省解决故障的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只是小心还是不够的,如何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这些故障的发生是我们在熔接工作中关注的重点。显然我们只要每个熔接人员都能携带一台OTDR,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故障的发生。

2.在抢修光缆过程中,OTDR就更显的重要。由于在网络运营的过程中,无论是架空光缆还是地沟光缆,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被车辆挂断,其他单位施工把光缆挖断的情况。故障现象表现为停信号,没光功率,查找断点的方法是先根据路由判断哪个线路出的问题,然后必须使用OTDR测量,才能得出光缆断裂的基本位置,然后才能前去察看找出具体位置。这个时候,OTDR在光缆网络建设时的详细的光缆光纤距离测量记录,就非常便于找出故障点,节省了解决故障的时间。

3.现有OTDR设备不足,造成光缆熔接记录不全,从而引起抢修时间过长。无熔接记录或有熔接记录却与实际情况不符带来的故障和问题,虽然不是纯技术的故障,但却是我们在故障排除工作中最为困难的。一旦发生问题,信号不通,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有使用OTDR进行详细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来判断故障原因,查出光纤错在哪里。虽然,我们光缆的熔接过程中已经要求要仔细认真,熔接中要反复核对,熔接思路也要非常清晰,而且一定要有详细的熔接记录,按照路由登记造册,便于以后的查找。其次对故障的分析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全面性,不要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过于相信,要以科学的态度

对待并且解释发生的故障。但是原来乡镇站自己做的光缆,是没有任何信息资料的,或者有资料的,但设计与施工情况是不符的,都给我们抢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希望公司领导能给予再配备两台OTDR设备。推荐型号:安立MT9083A光时域反射仪

工程部:Xxx 2010年11月17日

第6篇:GPS手持机测量 南方手持简易野外操作步骤

简易野外操作步骤

首先将手机卡正确的装入手持GPS的卡槽里。

第一步打开软件

开机 (长按PWR键3-5秒等右下角指示灯闪了即可放开)

开机后按屏幕左下角的windows图标进入主菜单界面,下拉菜单栏找到GIS数据采集软件,单击进入软件界面。

第二步新建文件

管理→工程→新建文件

选择手动命名,文件命按自己需求建立或按日期建立,输入好文件命后直接点创建即可。

第三步CORS连接

管理→GPS→外部源连接(或直接点击屏幕上方的地球图标进入)

查看外部源连接是否正常(正常情况是接收栏中数据不停增加,状态栏中显示连接成功)如果有异常点停止再点开始。

第四步采集数据

采集前将平面坐标显示到屏幕下方,直接点击屏幕下方的经纬度选择北坐标或东坐标(这样方便坐标的查看)。并且把差分改为水平残差即HRMS(数字越小测量效果越好740W一般在2-3时即可采集数据,750G2一般在1-1.5时即可采集,周围环境不是很好时该数值可适当提高。该数值是衡量测量数据的效果不是衡量数据的精度)。

上述步骤都设置好后到指定点进行数据采集,采集时查看是不是差分状态,当GPS栏显示差分状态即可采集。点击屏幕右上方的加号键,或直接按ENT快捷键进入采集界面。进去采集界面设置下采集设置。点停止再点击采集设置在采集条件这一栏将限制条件修改下,一般限制PDOP改为15,限制HRMS改为10,限制VRMS改为15.点确定进入采集界面这样采集的时候就不需等太长时间。采集状态中显示采集完成后点确定进去名称编写界面,编写好采集点的点名后点确定,该点就采集完成。

第五步数据导出

作业→输出→数据文件

在数据文件中选择当天建的文件,然后在GIS格式中选择DXF格式,点击导出到本地磁盘,选择好路径点确定即可。然后将导出的数据通过TF卡将数据拷到电脑上。或者直接用USB连接电脑。(用USB连接电脑需要在电脑上安装下同步软件)。

坐标系统和参数以及CORS的帐号设置供应商都会帮助设置好。这样就方便贵公

司的外业工作。

如要详细了解及研究请参考产品及软件说明书。

第7篇:“六步骤”教学法在《工程测量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是工程测量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六步骤”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结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关键词】工程测量 六步骤 教学评价

【基金项目】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课题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34-01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是工程测量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测量只是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工程测量打下基础,GPS测量是工程测量的后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在工程领域中,工程测量工是本专业学生首选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工种,工程测量工考试说涉及的知识、能力和技能都是本课程所授知识。因此,该课程又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证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工程建设一线的工程测量能力,同时具有获取工程测量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能力。

一、新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工程测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分为课程任务设计、 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以及顶岗实践四个环节。在整个教学中以工程建设进度的不同工程类别的不同阶段的测量工作组织教学全过程。

工程建设进程分析工作任务,由工作任务构建教学项目,由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分析知识点、技能要求和人才素质培养要求。根据工程建设进度,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整个课程共安排3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将依据单元教学设计进行授课,具体见课程设计中的单元教学设计。

二、课前准备,实施“分工负责制”

为保证《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的良好组织与实施,该课程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势和特点,实施“分工负责制”,形成了分工协作的机制:其中,理论知识教学设计及实施主要以专职教师为主;实践技能训练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双师”资格教师讲授指导。

教研室组长一方面负责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的选取,并协调、指导专职教师进行情境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负责组织课题小组开展集体备课等教研室活动,对教学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讨论制定下阶段的工作计划。通过专兼职教师的分工合作,确保《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三、课堂组织,采用“六步骤”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基于工程测量工作过程的“六步骤”教学,集“教、学、做”一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做中学理论知识,学技能操作,学知识应用,在完成任务和项目的过程中提高技能和综合素质。

1.教。教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学校的专职教师,引入企业专家作为教师队伍的又一分支,同时,学校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来优化教师队伍。教的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时间技能。不仅要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确保学生有后续学习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因此,“怎么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结合工程测量典型工作任务和学生特点制定任务工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2.学。参考企业组建项目组的方法,采用组长负责制的分组协作方式开展学习;理论学习中,教师负责组织和引导,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及重难点的讲解,增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技能操作学习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力求演示准确、操作到位。

3.做。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较大的任务巩固知识和技能。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了团队合作意识,对于职业岗位有了基本的认知。

在实施“六步骤”教、学、做一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时。要求专、兼教师密切合作,专职教师在教授课程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技能操作的训练技巧,共同提高专业技能,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六步骤”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位置发生了变化。教师从演员变为导演,学生从观众变为演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教与学、学与做之间的界限。真正做到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实行动态管理

教学评价由“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两部分组成。“学生评教”实行民主不记名评教方式,每学期至少听取一次学生评教意见,对学生的建议、看法、措施等各方面的内容做出针对性地进行答复。不断改进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本课程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评学”,在该课程授课过程中将中级测量工考试纳入了校内考核,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加强了职业技能考核;期末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实现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社会考核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金炜,丁文卿,张宝娟. “六步式”教学法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 教育园地,119-120.

[2]王江涛. 高职商科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实证研究. 2014(3):57-62.

[3]曾苑,邓文博,董文.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商业经济,2010(8):120-122.

[4]李勤道.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6.

[5]吴卫荣,丁慎平,王寿斌.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职业技术教育,2012(23):26-2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