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及解决方法探析

2022-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学校教学、学生锻炼训练带来的冲击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必然会对学校的教学秩序, 学生的训练带来一定影响。有时是开放时间与教学时间、训练时间上的冲突, 有时是开放后场地设施、指导人员的分配上的冲突, 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里需要明确的原则是, 高校场馆的开放必须是在满足教学、训练之后的开放, 不能“种了他家的田, 荒了自家的地”。具体的做法可以合理统筹时间, 利用告示、网络等信息平台对开放时间予以公布;将同一场地的教学区和开放区合理分开等。

2 学校场地器材的损耗, 以及维修开放运作资金的来源

对于体育设施损耗以及资金来源问题上, 目前开放学校场馆的其他省市均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如广州市、武汉市、南京市等从2006年起每年给开放的每所学校提供不少于两万元的补贴;武汉长青中学、武汉四中、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等委托经营单位来经营, 双方签定协议, 明确责任、学校监督, 在器材的维护和使用上实行双赢。上海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为管理人员支付一定的场地管理费, 还通过体彩拨款、社区合办、企业承包的方式来缓解经费不足的问题, 在政府主导下, 通过财政税收等部门联动在各项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支持。在加强管理, 减少损耗同时, 应寻求政府的更大支持, 通过政府补助, 社会捐赠, 收费所得等对器材进行维修、添置, 保证开放顺利进行。

3 校内、校外人员安全责任问题

因为进校锻炼的人员层次复杂, 不易管理, 所以也不排除有别有用心的人员混杂其中对校园环境、校园正常秩序、学校, 学生财产安全、学生的思想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学校应在加大保卫和巡逻的基础上联合当地公安机关, 对进入学校锻炼的社会人员建立档案卡并在言行等方面进行规范, 建立相应惩治措施。为了妥善解决在场馆开放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安全责任问题, 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 北京中体保险和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共同提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专项责任保险, 我区可以鼓励进校群众投保, 确保人身安全。

4 收费问题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国有资产对民众开放, 其宗旨是服务, 存在一定的福利意义, 应该的收费与免费共存, 而不能过份追求经济效益。在收费上应采用区别对待原则, 首先应根据服务对象上校内外有别实行不同收费标准, 如校内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适当给予优惠;在对外开放中, 则可以根据运动项目、设施条件、服务质量和消费水平等因素, 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要。再次, 在收费项目上要注意运动项目成本高低有别进行不同收费。

5 开放模式的选择

目前我国以开放高校体育场馆一般采用传统式管理、专业化管理、混合式管理等三种模式。这些管理模式依然是将体育场馆承包给个人或单位或者学校的某一部门, 他们向学校缴纳一定的承包费然后自己经营, 多利多得, 但是仍然属于传统模式范畴, 没有系统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存在权责不明确、开放的宗旨不统一、体育场馆器材损耗严重等问题。另外一些高校也采用了两种新型管理模式;租赁承包模式物业管理模式。采用校内教师集体承包或者校内教师与校外团体共同承包的集体承包经营模式的学校,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经济责任目标明确、责任明确, 承包者要在完成承包目标的基础上盈利, 才会有自己的效益所得, 这样促进承包者改善承包环境, 加强服务质量。

(2) 排除了上级领导不必要的干涉, 克服了学校对教职工管理场馆的依赖心理, 承包者可以灵活改善开放方式,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3) 将场馆落实到个体, 促使承包者开源节流, 对场地器材加倍爱护与管理。

(4) 学校承担较小风险。可以说该模式是开放的首选。具体采用什么的管理模式, 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6 学校体育场馆管理队伍层次不高

通过抽样调查我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从业人员中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人的人几乎没有, 各馆管理者业务素质普遍不高, 大部分是兼职或者半路出家。表中数据显示, 高校体育场地的管理者中有5%是专门人员;有52.5%是体育教师;22.5%是学生兼职;20%是本校其他部分的闲职人员。其中体育教师受过高等教育, 有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训练经验, 这是从事体育健身指导和管理的潜在人才资源。但是, 体育教师在读书期间受高校课程设置的影响, 他们缺乏经济, 法律等方面等方面的知识, 另外主要承担体育教学任务, 从时间、经历管理经营方法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方面多少还存在着不足。

因此体育场馆专业管理人员应该是有体育专业的相关学历;有体育场馆管理的实践工作经验;有场馆发展的业务能力;有服务常识;懂一定法律并有充足时间的专职复合型人员。因此广西高校体育场馆者的素质水平应引起足够重视, 要有计划地补充有计划的培养此类人才。

7 高校体育场馆功能单一, 不能最大限度的开放利用场馆资源

通过调查发现, 高校综合类体育场馆较少且只局限在学生的教学、比赛以及学校大型活动使用, 其余时间则大门紧锁, 场馆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场馆的功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场馆造价较高, 学校具有一定的保护政策。

(2) 在设计建造时没有考虑到体育场馆的多功能使用问题, 造成功能单一, 配套设施不全。

(3) 在经营管理方面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多种经营, 实现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开发。

由此给高校的场馆建设与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设场地的时候, 充分考虑各方面需求, 例如为满足人们对气排球场地大量的需求, 可以在羽毛球, 乒乓球场地 (移动球台) 用容易区分的颜料划出场地规格。具体开放操作上可以分时间段分项目开放。也可以为健身爱好者服务的。在经营方面, 多办各种项目的学习班, 通过高校这一平台多吸引各种基层比赛或者活动, 展览会等来扩大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强化竞争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另外学校可以根据群众爱好的运动项目偏向羽毛球、健身、排球、气排球、乒乓球对场地要求低等特点, 因地制宜, 进行人员分流, 减轻场馆压力。

由此可知, 只要国家与地方, 社会与学校团结一心, 高度重视, 在政策支持、管理方法、和运行模式下多下功夫这些困难的影响是可以消除或者降到最低化的。

摘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面临多种问题。文章对可能产生的多种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并对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馆,开放

参考文献

[1] 顾渊彦, 李明.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2] 唐炎, 朱维娜.体育人才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7.

[3] 赵刚, 雷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9.

[4] 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 (上册) [G].北京:全国场地普查办公, 2004, 7 (l) .

上一篇:青海省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评价研究——基于因子分析下一篇:现代预防医学预防麻疹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