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的几种方式

2022-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阅读课文的几种方式

论音乐发展的几种思维方式(上)

摘要:以多年来音乐创作的小结和教学工作的归纳为出发点,论述音乐发展的几种思维方式,主要包括音乐发展的结构思维、织体思维、旋律思维、动机思维、音色思维、文学思维等几个音乐构成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音乐发展思维;音乐创作方法

音乐发展手法是一个久远而前沿的学术命题,中外各国、各时期学者专家均有过众多的著述。该文是本人在长期创作及教学中的点滴积累和个人在实际工作中习惯采用的一些技术手法,纯属一家之言,今日付诸文字,难免存在各种瑕疵,请读者指正。

一、结构思维

音乐发展的结构思维是一种相对客观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全局谋划的思维定式。因其听觉艺术与时间艺术的基本属性,任何音乐艺术作品的呈现以及它的审美过程只能被音响媒介记忆,并依靠音响来完成,相对于美术作品而言难以“回头再看一眼”。换言之,音乐作品的结构必然建立在一系列严密逻辑支撑的音响布局基础之上。在笔者看来,这些基础结构主要包括时间结构、曲式结构、对比结构、融合结构、版块结构和力度结构等。

1.时间结构思维

音乐是时间艺术,因此,用时间来结构音乐,是其传统的思维方式。如果它不走进曲式,而完全用时间来结构、计算、划分音乐的进展,又是非常现代的音乐结构方式,可能带来乐谱记载的变化,即由音符走向更趋向图谱、图形、图表的记录方式,这就与现代的音乐创作的记载方式更加接近,更加贴切,更加符合其规律本身。

但是,传统的乐谱记载方式同样可以体现出“时间结构”的概念。如:“每分钟等于多少拍”“每小节包含多少个四分音符”等等,都是被量化的时间记载方式。而在音乐的演奏过程中,以什么速度来完成一段音乐更是建立在时间结构基础之上的。我们通常用于记载音乐的结构部件,如乐节、乐句、乐段、乐章等等,它也是要在时间结构的基准上生成的;因此,时间结构就成为音乐艺术的基本的构思,成为创作、表演、欣赏等诸多环节的基础。

2.曲式结构思维

曲式结构是音乐的骨架,由多年的积累和人们审美的需求出发,形成由符合审美需求的、音乐基本规律的元素来构成音乐的各种局部结构方式。它是人们惯常接受的基本音乐思维方式,也是人们进行音乐作品创作最为明确的一种思维方式。曲式结构不仅在专业的音乐教育,如作曲专业课、作品分析课等课程当中是一种重要的创作依据和教学依据,也是人们欣赏音乐作品的一种重要审美依据,即通常说到的“结构之美”“形式之美”“形态之美”是也。在西方音乐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曲式结构体系。从乐句结构直至奏鸣套曲的曲式结构均有明确的理论依据、技术参数和创作范本。而中国的曲式结构也有如“散、慢、中、快、急”“摇板”“跺板”等乐曲性格的划分以及音乐形象与节奏形态的生动描述。

3.对比结构思维

对比是音乐创作甚至于其它一些艺术门类重要的创作手段之一。用对比来形成结构,以对比来推动音乐发展,让对比为人们的音乐审美提供情感的起伏等等,都是音乐艺术必须遵从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之所以于音乐更加重要,是因为听觉艺术给人的情感体验更加需要运用生动的对比思维来支撑,用对比的手段来形成音乐的多样性。这种对比至少包括:力度、音色、速度、色彩,疏密、音高、调式、调性,旋律走向、音区布置等各方面的手段,可谓丰富至极。

而形成这些对比手段的有效呈现,则需要多种因素的分离梳理、综合融汇、主次区别、长短搭配,色彩描绘、速度选择、音域划分、调性布局等等诸多方面的考虑与布置。最终,我们所讲的结构对比思维的实现,主要还是指某一段落与段落之间,某一版块与版块之间,某一曲式与曲式之间的横向的时间性的结构对比思维。

4.融合结构思维

把若干分门别类的元素加以综合、结合、整合,形成新的结构状态,这是融合性结构思维的重要举措。这种融合以能够产生新的动力、新的色彩、新的结构实体、新的结构状态以及新的听觉体验为其标准。融合结构与对比结构有所不同,但又不完全对立,此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显现,是一种不太张扬的、不太明显的、冲突但不极端的结构思维,它可能淡化、软化、模糊化结构之间的边界,使人的审美听觉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给人以润物无声的心灵体验,亦是一种中庸之道的情绪释放手法。

融合不同于混淆,它是将某些局部结构,相互渗透、嫁接、贯通、互补之后的新生、新创、新立,形成新的统一与协调,在结构的体量上通常是扩张、扩展、扩大的,当然也可能出现缩紧、缩小、缩压的情形。总之,是在融汇中的变化、变形之后的升华。是一个混合、混装、混搭之后的再度统一,诞生出一个全新的结构形态。

5.版块结构思维

版块结构思维强调版块本身的独立性,淡化连接、过渡、渐变等创作手段,从而形成音乐色彩、力度、情绪的突然转变,给人以突然转移的冲击性的强烈印象。对音乐而言,版块结构非常明显、突出、开放、鲜明、生动、强烈,而局部版块结构本身与宏观整体结构的关系是尤其需要注重的问题。尽量避免因为某种音乐版块的突然出现,不是有序对比的顺畅关系而带来杂乱无章的听觉感受。由此,版块之间的顺序先后、色彩安置、力度控制都是需要考虑的技术问题,这也是艺术构成的理念问题,必须加以重视,从而更加有机地布置看似无关的结构版块之间的联系。一般曲式结构中的各部分,虽然基本上也是以版块的形态出现,但常常伴以连接、过渡、转换、照应等因素的存在,给人以既有机联系又不断变化的印象。这里所讲的“版块”结构思维,是要有意打破这种关联因素,而使版块之间更加独立地凸显,但它的技术底线是不能給人有混乱、混淆之感。

6.力度结构思维

作为听觉艺术,音乐给人最为强烈的信息感受莫过于音响的强烈、柔弱、尖锐、平和、舒缓、激烈等等听觉因素的体验。因此,用音响力度的平衡、失衡、均衡来结构音乐,亦是一种有效的创作方法,当然对力度的控制需要与音乐的其他因素如色彩、速度、音高等关联在一起,否则难以构成传统意义上的音响审美体验。力度的布置,渐强、渐弱、突弱、突强等这些基本音乐力度构成都会给人留下生动、深刻、深远的音乐记忆,它为我们结构音乐的发展增加了打动人心的表现手段。但是,力度结构思维的实施,却需要伴以音乐动机、音色旋律、配器结构等音乐要素的存在而存在。这是力度记忆的原发性依托,甚至是以音乐为主,用明显对比的力度布置来完成音乐的呈现,至少是相互之间缺一不可的“相依为命”而综合实施的。

二、织体思维

织体的概念有编织、穿行、流动、静止、厚薄、快慢等等多种存在方式,加强音乐织体的思维来发展音乐、结构音乐、呈现音乐,这是必须遵循的。凡是創作、分析、理解多声部样式的音乐作品,无一能离开织体的结构而存在;因此,以丰富的织体思维来创造丰富的多声音乐织体,是我们必须用心用情、用技术理念、用艺术体验来完成的重要学术内容,也是多声部音乐的必然规律。

1.节奏性织体思维

“无音高”是节奏织体思维的重要指标与指向。节奏性乐器一般不制造音高,主要用以烘托气氛,提供风格的要求和目的。但是,有音高设置的节奏乐器亦是普遍存在的,如:定音鼓、钢片琴等等,不过它们的主要用途是节奏性功能。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有音高乐器也都可以运用在节奏性思维的创作中。应该说,节奏性织体思维支持下的节奏性织体设计在音乐织体中较为普遍地存在,它能使音乐生动活泼,风格突出,性格明显,受到众多作曲家的青睐和听众的喜爱;而它舞蹈性情绪的释放,是最有特点的状态,虽然无音高是其重要指标,但音高与节奏共存也是重要形态和呈现方式。

节奏性织体思维的广义理解与运用涉及到所有管弦乐队编制中的乐器配置。只要乐器之间的配合抑或单独呈现是为着节奏性目的的,它们就成为一种节奏型织体思维。其中,无音高乐器的节奏性存在最为典型,最能代表其含义,而弦乐、管乐两大组别的乐器可以是有音高的节奏化处理,甚至也可以无音高或无乐音音高地表达出节奏性的意义。如:弦乐的“打弓”奏法、管乐的“破音”奏法等等。

2.和弦性织体思维

“立柱式”型态是和弦性织体思维的明确划分与典型的存在。它因和弦及其转位的纵向结合状态而成立,像一根根坚实的柱体支撑起多声音乐的殿堂,雄伟、宏壮、厚重的感觉使音乐增加神圣感与立体感。当然,柱式的和弦在力度的适当布置下,在乐队配齐的特殊结构中,也可以产生温暖、神圣、天鹅绒般的美好感觉。在当下音乐新理念的驱使下,把传统的调性摒弃,使得任何立柱式音群的纵向结合都可以形成柱式的和弦织体状态,而它协和与否,已经远居次要位置。在和弦性织体思维当中,“立柱式”的音乐主体和为音乐主体配置的伴奏均属和弦性织体思维的状态;而和弦性“立柱式”织体思维中,出于音乐情感表述的需要,亦可有多种样式的存在,它们的不同处理直接塑造着音乐形象的成立,如:“短柱式”的坚定与尖锐,“长柱式”的稳重与牢固,“交叉式”的动荡与活跃,而长连音的柱式和弦即进入了之后将要提及的“静态性织体”思维的范围之中了。

3.流动性织体思维

“分解性”是流动性织体思维的必然呈现,分解性质的音流横向、纵向、斜向的流动均表现出流动性织体的思维定式。不论是以分解和弦的状态、分解和弦加外音的状态、旋律化的分解和弦状态,还是纯旋律性质的流动状态,均属于流动性织体的写作方式。“分解性”为其重要的特点之一。当然,也可以指音乐本身的流动、线性的旋律之下的流动性伴奏以及互为交叉的互动式、穿插式、填充式的流动均为此思维的呈现。在具体的配器过程中,如若要掀起波涛澎湃和巨浪之效果,它的流动性空间范围必将扩大其动态形状。那么,在一件乐器难以完成或不能胜任的情况下,乐器之间的上下转接就是必须考虑的手段之一了。这种转接当中的音区无缝对接、音色的融合过渡、音量的顺畅交替,都是创作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术手法;因此,熟练的了解“乐器法”就成为学习的必须。

4.静态性织体思维

“无节奏”是静态性织体思维的明显标志,“长音织体”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如:弦乐队整体的长音和弦式辅陈,它是柔美而相对静止的,给人以天鹅绒般舒软的感受。这种静态同样可以是音乐主体本身,也可以是为一个同样静态的主题或动态性的主题提供伴奏,抑或是为一串串飞炫流动的音束做辅承,也会引起神圣、柔美、和谐、甜美等良好的心理感受。当然,随着音区配置的不同,它能表现出声音色彩的或阴柔、或秀美、或沉厚、或明亮等不同侧面。然而,看似静态的织体配置,因为和声色彩的变化,亦可折射出静态之中的动态,平静之中的不平静,平和之中的音乐起伏。又因为长气息的貌似静态的旋律呈现,还可以表现出厚重的、丰满的、沉稳的音乐气质,而这种气质的内在元素是不平静的,它的精神气韵是热烈、热情、热切的。因此,静态性织体的思维并非是平淡、平静、平和的音乐形象的单一表达,它是可以构成音乐情感表达起伏的巨大而激越的波涛的。

5.复调性织体思维

“双重性”“多声性”是复调织体思维的重要体现,是复调性织体思维最重要的特征,是两声部的织体内容均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分主次的呈现。而由于乐器的音色、音区、音高的不同配置,又会给人以不同形象、不同色彩、不同份量的审美体验。复调性织体中亦可有相对动静之分,用以区别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气氛,但无论怎样,各个声部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就需要在写作和配置此类多声音乐时,尽量使每个声部都能听得见、听得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复调性织体的状态,可以是“追逐式”的,即一个元素的先后出现造成复调的感受;也可以是“对比式”的,即两个或以上的音乐元素在同等重要的安排下产生不同形象的音乐效果;亦可以是一个元素相对固定,而另一个元素变化、发展、更新;再就是“各吹各的调”式的纷繁、花哨的表达,这在织体结构当中是复杂的构造。如果音区、音色、音量处理得当,并且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它也会是能够成立的,但这种结合状态的出现一定是为着服务于某一个特殊的艺术目的而编织的。

6.陪衬性织体思维

“主次性”是陪衬性织体思维的不二选择,是典型的主调音乐的呈现方法和思维方式。它们之间总是一方为主,一方为辅,让人们能够清晰地区分出它们的主次关系。多声主调音乐写作中,陪衬性织体的写作思维,要求主调突出,陪衬次之,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状态。同时,陪衬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音区的陪衬、留白的陪衬、穿插的陪衬、强弱的陪衬,明暗的陪衬、音色的陪衬等等。陪衬得当,可使音乐增光;陪衬不当,可使音乐受到重伤。

这里要提到一个“动力化陪衬”的概念,即某一个声部虽然处于陪衬的地位,但它的音乐本身绝不是平庸的;反之,它是有着自身的“织体自信”而变化、发展、延伸的,此为“动力化”的字面解釋。还可以提到的是“保守型”的陪衬方式,这一概念支持下的音乐是保守、畏缩、低调的,如果是故意为之,它一定是为了更加突出主题音乐的绝对权威地位,最后可能导致“无声的陪衬”状态的出现,这一现象的产生,也恰恰是应和与借鉴了中国绘画理念中“留白”之状态的最大化。

三、旋律思维

旋律思维是音乐创作中甚为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说,绝大多数音乐的基本存在都结合着旋律的存在。因为只要音乐状态发生,即有动态,一有动态,便有旋律概念的生成。因此说,旋律思维包含了几乎所有的音乐成份,或者说在所有的音乐元素中都离不开旋律的存在。要树立明确的旋律观念,这个旋律的观念不光单指所谓主题旋律的概念,它贯穿于所有的音乐层面之中,没有生动的旋律,即没有生动的音乐存在。再者,在音乐的审美记忆之中,旋律的记忆总是最为常见的、最为普遍的、最为基础的记忆。

即便多声音乐中,旋律也是打动人心的最为重要的武器,没有之一。即便是内声部的织体当中,也有优化旋律性的理由存在,要塑造流畅的内声部,离不开旋律思维的支撑。即便是和弦式的内声,也有旋律化形成的要求,和弦外音的使用,从横向线条上的观察即是旋律化的处理需要。低音声部当中也要求流畅地表达并且支撑着所有的上声部,也是要有旋律的,哪怕是打击乐的演奏,其节奏、节拍、节律的安排也是离不开旋律思维的。在大型乐队的编制当中每一件乐器都是横向单一的存在(键盘类乐器除外),因此,其自身的呈现都表现为以“旋律”的方式存在。

1.单一旋律思维

中西方音乐的历史提醒我们,它们之间的区别一般而言或许就是线性思维与块状思维的区别。西方的音乐是以多声部为主体呈现的,而东方音乐多半是以线条化、单声部为主体呈现的。那么,在东方人看来,单一旋律思维,是由来已久的思维习惯,即便我们学习了西方的多声音乐创作方式,由于民族的音乐欣赏习惯使然,我们还是或多或少地以旋律为发展音乐的主要创作方式。因此,单一旋律的思维在东方人的审美取向中是存在的,或许还是比较主要的存在。也许这种思维与其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相关联,中国等东方国家基本上是以农耕文明为主要的文明发展方式,因此,中国或东方的乐器构成基本上是“农耕”的反映,最为突出的是以“树叶”“竹叶”等完全天然的“农耕”产品成为乐器,它肯定是单一的,而它的旋律自然也是单一旋律的。久而久之,形成的音乐思维当然也就免不了是单一旋律式的了。而西方工业文明之下的产品,以钢铁为主要成分,产生了钢琴这样的和声式乐器,由金属为基本原材料制造而成的各种铜管乐器和附加机械装置的各种木管乐器,都是工业文明的象征,虽然它们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也有“乡村牧笛”“狩猎号角”的印记,但它处于已经工业化之后的文化背景,是和声化、复杂化、多音化的构造,自然会产生多声化的音乐思维。

2.二重、多重同质旋律思维

所谓“二重、多重同质旋律思维”是指单一旋律的元素,配置为多重音色的合一状态,它的性质是非复调的,但它的音色可能是多源的、同组的,但不是同一音高和音色的。在多声器乐曲的写作中,这是常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它一方面增加了音色的混合度进而产生出新的“混合音色”,另一方面也许纯粹是为了音乐的音量响度考虑,使旋律在乐队织体中能够突出到所需要的音乐地位,因此必须配置为相应强度的音响地位,这就是多重旋律思维产生的基本出发点,有时就是简单的增加旋律力度、响度、亮度为目的的技术设计。当然,有水准的、有目的的、有技巧的配置多重音色同质旋律,还会产生生动的、鲜活的、新奇的、混合音色的绚丽色彩,使音乐更加符合、满足、达到人们对主题旋律、主要旋律的音响倾听需求和音色的多样化审美需求。

在当下,扩音技术的发展与丰富,对某一重要声部加以扩音、或在全部扩音的基础上强化某一声部的音量,这都成为最为简单的“刷子一推即可到位”的常规动作了,但是这种人为的突出可能会破坏了音乐(乐器)之间的一种纯粹自然生态的音响平衡,而这种平衡是和谐有序的、没有电声“污染”的、原生态化的平衡,这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本领。关于电声的配置,那又是另外一个领域需要讨论的问题了。

3.对比式旋律思维

两个以上旋律的对比,可以有音区的对比、音色的对比、音量的对比,还可以有速度的对比、音流走向的对比、节奏疏密的对比等等手段。对比式旋律思维,常常伴随着复调音乐元素的分配、分解、分离而存在,让人们能够在对比式旋律的状态下,领略复调多声音乐的动人魅力和独立存在的生动状态,使音乐丰富、丰满、丰盈,让音乐尽可能的立体化存在。同时,对比式的旋律思维也体现在主调音乐构成中的主次分明、主次分开、主次分离的设想之中,让主体音乐形象鲜明、声部明显、走向明晰,而配以适当的对比性旋律,更增加了音乐的立体感,主次感和多元并存的感觉。

对比式旋律思维中“对比”是其核心要义,一个旋律丰富多元,一个旋律简略概括;一个旋律温存柔美,而一个旋律刚毅果敢;它们更多地存在于精神气质的区别当中,但以上提到的技术处理手法,则是达到这些特定气氛和境界的必须手段,需要掌握其中的要领,来为“对比”这个主题服务。对比式旋律思维中还有“对话式”的对比,处于和谐友好的总体氛围之中的“夫唱妇随”似的表达;“对抗式”的对比,处于敌视的敌对的情绪之中的、相互争吵的关系当中的体现,当然还有“答非所问”的心不在焉的散乱状态下的“语无伦次”和分散麻木的情绪表达存在。此为几种常见的对比式旋律思维形态的描述,还可以举出好多类似的例子。

4.衬应式旋律思维

在一个主题旋律的“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远、近、前、后”配置相应的衬应旋律,是使主题旋律生动鲜活却又多样存在的思维方式。它的位置可以是在主题旋律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同时出现,又可以在主题旋律的前方先行出现,起到提示作用,又可以在其后方,追逐、补充、拖尾式出现,它的横向距离也可以有远近之分。总之,是为了让主题旋律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动态化展示的方法之一。当然,衬应式旋律本身的写作也是需要定位的,它也许是以混浊衬应明亮,以低沉衬应高扬,以阻滞衬应顺畅,以点式呈现衬应线条化形态,以节奏型元素衬应舒展的长音调旋律等等,衬应式旋律思维的要义,即主要使被衬应的旋律在衬应旋律元素的装扮下,更加生动、更加清晰、更加丰满而为人们的听觉所明显感知,并由此产生美好的感受。

既然是衬应,这一“衬”一“应”的功能需要准确的发挥,“衬”也许一直处于次要地位的,常常地、长时地、常响地存在于主要旋律的运行当中;而“应”,则可能是停顿地、間插地、偶尔地呼应着主要旋律的进行,因此,衬应旋律本身可能是零星的、零碎的、“零敲碎打”式的,但它的结构一定有严密的逻辑规律可以遵循,即便这种逻辑规律是以隐伏的形式存在的。

5.加花式旋律思维

简单对应着复杂。加花的旋律思维即是使旋律更加华丽。它应承着一种叫做“加花式变奏”手法的理论依据的存在,可以把一般相对简单的旋律变得纷呈、纷繁,此为单一旋律本身的加花变化方式。如果是在为一段多声旋律作加花式多声陪衬处理中,也可使用主题旋律以外的乐器为其做加花点缀。加花作为发展旋律的手法之一,有时也可以获得结构的扩充、扩展和扩大的艺术效果,在加花中延长旋律,在加花中引伸旋律发展,在加花中改变旋律的性格和形象等等。

与“加花”对应的方式可以“减花”的技术手法存在,即是将一段纷繁的旋律“减花”至简洁的存在,可以造成弱化、衰败、失落的艺术效果,同样也可以打造更加坚硬、宏伟、隆重的音乐形象。去掉了零零碎碎的饰物,使旋律更加本真,亦可以生成变花俏为朴实的艺术效果。当然,“减花”即可以起到压缩长度、裁减结构、清理积压的功能,使某一种结构的乐曲再重复时出现因“减花”手法的运用,而简化、减短、紧缩的目的。

6.伸展式旋律思维

横向的伸展为结构的扩展,纵向的伸展为音区的扩展,动态的扩展为时间、速度、力度、色彩等因素的综合伸展。它得使旋律通过伸展式的发展从而获得新的形象定位。节拍伸展可以舒缓节奏,速度的伸展可解缓和加密音乐律动,力度的伸展可以强化和弱化旋律的存在,而伸展式旋律思维的本体即是在一段旋律的结构前部、中部、后部做时值的伸展,直接的效果是扩展结构,伴随而来的是深化情感和改变音乐形象,与紧缩式旋律思维相对而存在。

那么,在旋律的前部加以伸展,通常叫“异头同尾”的处理方式;在旋律的中部加以伸展,即可称之为“同头尾,变中间”的处理方式;而在旋律的后部加以伸展,则可以表现为“同头异尾”的存在现象。伸展式的旋律思维是音乐变奏手法中、尤其与“加花”手法相比较,是非常动力化的变化方式之一,它不光可以加长旋律,还可以造成旋律形态的多种、多重、多彩的重要改变。

7.展衍式旋律思维

展衍式旋律思维相对于动机化旋律发展的手法而存在,也是单纯旋律写作的常见手法之一,典型的写作方式有“连环扣”“龙咬尾”等手法。当然,民间的“顺口溜”亦属此类写作方式,它的特点是音乐语言顺畅、流动、富于流淌感,缺点是其自由地流淌所带来的结构概念的淡化、弱化和失落。这就有可能背离了音乐作为听觉艺术重要的规律,即再现功能规律,它是让人能够并记住音乐进而听懂音乐和欣赏音乐,体悟音乐审美过程的要义之一。展衍式旋律的思维为什么广泛存在于民间,其中应该是有他的合理存在依据的,比如:民间说书、说词、说唱中,总是在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在塑造一个鲜活的人物,在描述一个动人的情节,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它有一条文学的线有机地牵引着。哲思的音乐,顺着故事或是跟着说唱者随性地、随意地、随便地展衍下去,似乎也不易被人察觉。况且,有些说唱形式,说说唱唱、且说且唱、说进唱出,他们的音乐本身就是似有似无的存在,是一种即兴的表演状态下的发生、发展,不被人察觉而被人接受了,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一种合理的存在和表达方式。

8.乐思发展式旋律思维

旋律化发展思维有一些更加严谨的方式。乐思发展式的旋律思维即是其中之一。它把一个重要的乐思按照塑造音乐形象的要求变化、发展、推进,使旋律在一个比较统一、鲜明、精致的乐思之中,不断发展、起伏、前进,使人既感觉浪漫的倾情又不失理智的建构,既有热情激动的场景感,亦有冷静、条理的技巧性支撑。这样的写作要求,是比较专业的旋律写作要求了。乐思发展式旋律思维,有一种一贯共性、变化统一性和万变不离其中的理论解读。乐思的形象可能基于一种音乐形象塑造,而乐思发展可能是巩固这一形象塑造,深化这一形象塑造,当然也可以是改变这一形象的性格与气质,如软化一个坚硬的主题;舒缓一种紧张的情绪构造,淡化一个场景的印象;提升一个主题的隆重感等等,都是可以依托乐思发展式思维来达到这些音乐构思的合理呈现的。

四、动机思维

动机思维是西方作曲技术理论之中的重要成份之一,亦是西方作曲技术手段中推动音乐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区别于东方的旋律展衍式思维的地方,在于动机思维之下发展、展开、延续的音乐是非常集中的,有鲜明的动机符号、特色和标识的,而东方的旋律展衍思维在推动音乐发展之中,容易流于句法、结构以及内容的松散以至于主旨不明显,甚至淡化、弱化、消失。这是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艺术所忌讳的。动机思维有立体式的亦有旋律式的,用分解和弦加上各种类型的“和弦外音”来构成旋律也是西方音乐的基本呈现。西方音乐是以“多声呈现”为其主要特征的,而东方音乐则更注重线条化的呈现方式,单声部、单音、单纯旋律则是其明显标志。悠长的线条化旋律自然少有动机化处理,与西方的和弦分解式旋律适合动机化处理相比较,这之间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只是民族、地域、群体的听觉需求不同,欣赏音乐、创作音乐、传播音乐的习惯不同而已。开阔一下眼界,深入一下历史,西方亦有改编民歌的旋律或直接引用民歌作为某些大型音乐作品结构中的主要成分,甚至成为中、小型音乐作品的全部音乐来源的现象大量存在。但是西方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是因为其民族、地域等原因,大多呈现出动机化的存在构架;而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悠长、空灵、舒缓,抑或是激越、铿锵、宽阔,虽然没有明显的动机格式,但它们的各种形态的“律动感”,亦是普遍地存在着。那么,在与“西方”接近的区域,由于其民族习俗的相近也有许多“中西合璧”的音乐样式展现在当地的音乐生活之中。

1.动机的形成式思维

动机的形成可能有几种思维取向:一是用和弦连接式思维来形成旋律或一个多声的立体化的音乐动机;二是用一个旋律片段加以横向紧缩、减化,纵向压缩、简化来形成动机,而在之后的“展开”当中亦会呈现较为有序、有机、有缘的伸展式辅成;三是用一个特性音调来形成动机,它适合在大型作品中一以贯之变化发展,提炼升华、延伸展开等等。

动机的形成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应该有以下几点:一是形成动机的特殊元素;二是形成动机的特殊音调;三是形成动机的可变性构想;四是形成动机的主体化结合之可能性(纵向);五是形成动机的核心音调与其他因素的可融合性(横向);六是形成动机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七是形成动机的音色可辨性;八是形成动机的节奏律动设计;九是形成动机的音响与力度的明晰性;等等。

2.动机的变型式思维

动机形成之后,在音乐的发展当中,尤其是在大型作品当中,在立体化的多声音乐当中,它必须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可以说动机的变化是音乐发展的必须手段之一,是重要的手法之一。音乐的发展应该就是一个“变”字所生成、包涵和外延。而在多声音乐的立体呈现之中,各同时呈现的声部可能是动机的加宽、紧缩、变化来呈现的,它会给人既有变化亦有根据的感受。

在动机的变型思维引导下,可以在一部大型作品的主题与副题、过渡、开展、结尾等部分的主题设计当中,采用动机变型的方法来构成,即形成新的主题音调与立体音乐元素。这样的主题形成方式,犹如种子的生根、生长、开花、结果,均由“种子”的发展变化而得来。它们的联系是有机的、紧密的,是一脉相承的。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符合该音乐结构气质、性格、色彩等功能性变化,一定要与原主题分离、分割、分散而成为一个新的主题构成。其方法应该是以变奏的手法为主,而更加侧重于使用性格变奏等动力化较强的变奏方法。如果是采用加花式的变奏手法,则其音乐性格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而流于“似曾相识”的平庸水准之中。

3.动机的对比式思维

一个动机中包涵两个细分的部分,而这两个细分的成份本身形成对比,这给以后的段落、曲式发展提供了最小的,而确定最为核心的对比元素。它经过发展可以成为两个对比明显的曲式部分,让音乐有如核分子裂变一般,但万变不离其中,多彩却有原色的基础。应该说“对比”是音乐区分的重要环节,对比是音乐之于人们审美心理希求的满足,它的过程可能是平衡、失衡、再平衡的过程。这亦是音乐给与人们以“戏剧性”的审美体验,还可以解释为:“平静、起伏、再平静”“激烈、舒缓、再激烈”“欢乐、悲伤、再欢乐”“快速、慢速、再快速”等等情绪的对比,给音乐以色彩绚烂、情绪生动、音响丰富的充满活力的生动呈现。

当然,动机的对比也可以是两个不同曲式部分的,不同性格与气质的动机之间的对比,它们之间也可以是没有“血统”联系的、没有主题关联的独立存在,这是设计大型音乐作品中常见的现象。这样的手法虽然没有“同根生”的共性,但可以取得各放异彩的多元艺术效果。因此,单个动机本身的对比与双动机之间的对比均为动机的对比式思维的组成部分而被广泛采用。

4.动机的延展式思维

动机形成之后,在音乐的展开过程之中,它必须变化,这变化之中有一种方式即是“延展”。同头异尾、同尾异头、同头尾异中间,都是发展变化中的一些手法,音数的延展、时长的延展、速度的延展、空间的延展、多声音乐之中和声的变化与延展,甚至动机的原样多次出现(在同一声部或在不同声部)都属于延展的过程与体现。动机的延展式思维,多用于大型作品的某个曲式结构的内部或某个段落内部的发展方式。它的特点是对比性不过分突出,而是强调它的趋同性发展,脉络一直延续下去。但不是突然地、生分地,跌宕地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它的延续可以是在同一声部中产生,亦可以在多声部音乐的不同声部之中去延续、展衍和生成。当然,在延展的过程中可能或可说最好是伴随有“变化”的发生:音色变化、音域变化、节奏变化、速度变化、时值变化。配器结构的变化等,都是可以考虑的变化手法。总之,动机的延展式思维的总体气质是强调融合与统一,而淡化强烈的对比与沖突的音乐现象发生的。

5.动机的扩展式思维

“动机的扩展”与“动机的延展”是有区别的,动机的扩展多是指动机本身的变化,是动机自身的增长变化,如:从横向上它本身的音符时值拉长了,从纵向上它本身的音域空间扩展了,抑或是移位了等等。动机扩展带来的变化也许是同质的,也许是异质的,还可以是对比式的,它是动机化音乐写作的重要手法,它的效果是紧贴、紧扣、紧接动机而谋动,它自然是材料精炼而集中的呈现。“动机的扩展”从横向上可以是增加音符的扩展,也可以是拉长音符的扩展。当然,从速度上的放慢亦有时间扩展的感受。“动机的扩展”从空间上考虑可以是音程的纵向扩张,在同一乐器之中加入音程扩展和音域扩展,但更多的时候在大型编制的乐队中扩展都依靠或伴随着各自适合的乐器声部的合理交替、交换、交融来完成的。

6.动机的紧缩式思维

动机的紧缩是相对于上题“动机的扩展”而提出的。它的情况与上题所述众多内容正好相反,但它的存在有些技术是要关注的,即动机本身是音乐语言的最小结构,再实施紧缩,它的空间可能已经“荡然无存”,那么,这时可能会出现一个关键词:“分裂”,即将动机分裂开来,自成“种子”或者“遥相呼应”,或者散后的聚合,或者加入新材料形成新的音乐动机,让其根本还存在“分裂”之材料的血统等等。这是比较“精耕细作”的写作方式了,但它确是可以实践并行之有效的动机发展方法之一。动机的紧缩式处理正好与上一节相反,而“分裂”“碎片化”“再重组”是其主要的方式。严格的紧缩也许由于空间的“荡然无存”而受阻,但是通过“分裂”而产生新的动机,确是大有可为。这种“分裂”可以是取其原动机之中的一部分元素独立使用;也可以是取其原动机之中的若干“碎片”加以组合而成;还可能是摄取B动机一部分、再摄取A动机的一部分加以综合而形成双重叠加的新动机,如此等等。总地说来,紧缩之后总是减少数量的存在,但在“分裂”的重组之后,也可能出现加长、加重、加浓的存在可能。

作者:林戈尔

第2篇:探究初中美术的几种课堂导入方式

摘 要:课堂导入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对整堂课的质量和效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美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的关键性课程,需要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确保学生高效地学习美术知识、切实感受到艺术的熏陶。为此,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环节,采用多样化形式开展导入活动,将学生顺利地引入艺术殿堂的氛围中,对初中美术的课堂导入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导入;导入方式

美育尽管重要,但相比文化课程很难引起学生的投入,尤其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不足、课堂参与度较低,不利于其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课堂导入环节的利用,使得美术课堂逐渐沦为学生“休养生息”的中转站,不仅未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还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基于这一局面,初中美术必须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尝试采取恰当的方法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一、通过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美术不仅包含有基础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的绘画技巧,更融入了丰富的情感态度以及对人生观的启示。现阶段初中生普遍对美术学科不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美术不在中考考查的范围内,另一方面是因为美术学习很容易陷入枯燥的状态,学生难以坚持下去。为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和担忧情绪,帮助他们了解美术学习的价值意义,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故事导入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举例来说,在讲到《中国花鸟画——花卉、禽鸟》一课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家都知道故宫博物院珍藏有许多幅名贵画作,我们今天要讲的《五牛图》,它可是经历了种种波折才留存在故宫博物院里。这幅画由唐代著名宰相韩滉所著,明代时几经易主,后来清兵入关导致其遗落民间,直到乾隆年代得以寻回。八国联军入侵时此画被劫至海外,到20世纪50年代被一位暂居香港的爱国人士找寻。1950年,周恩来总理得知此画在香港露面,立刻联系国家文化部专业人士对其鉴定真伪,当确认此画是真迹后,经过一番周旋,最终以6万港币收购。接着,又花费好几年时间将其修复,这才放入故宫博物院展示给世人。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此画呢?”教师在讲解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要配以生动的语气语调和浓烈的情感波动,便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导入环节中应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需求的故事素材,同时也应契合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通过多媒体导入丰富的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非常普及,多媒体教学工具就是一个可用于课堂导入环节的有力助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指导,巧妙熟练地使用多媒体工具来进行课堂导入,尤其是将美术作品完整、生动地呈现出来,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冲击和震撼,从而在课堂教学之初便成功俘获学生的心。举例来说,在讲到《美术与自然》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动听的古琴,让学生在悠扬的琴声旋律下欣赏一幅幅有关自然美景的艺术作品。如此一来,就能够实现音乐与美术的完美融合,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制作一个微课,突出展示重难点内容并进行集中讲解,使学生在劳逸结合的状态下学习美术知识、接受艺术熏陶,同时也极大地完善了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音乐、视频等都可以唤起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但决不可滥用,教师应把握“有的放矢”的教学原则,合理使用多媒体工具,将美术课堂提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通过情感导入陶冶学生的性情

任何一个美术作品在创作之时都被赋予了画家的真情实感,体会这些情感有助于欣赏者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价值。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这份情感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情感的渲染下逐渐爱上美术课。教师要善于用自己富有情感的言语去感染学生,通过将自己的情感渗入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情之所起,画之所生”。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学生的性情,而课堂导入环节就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适当地运用情感导入,能够使美术课堂教学得以升华。举例来说,在讲到《剪纸》一课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以情感开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比如过年时门窗上张贴的对联和窗花,中秋时吃到的各种馅料的月饼等,这些事物都蕴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精神信仰。文化与我们的情感和心灵融合,像一颗种子根深蒂固地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今天,我们就从剪纸开始,近距离接触这些优秀文化,感受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情感寄托。”像這样,用饱含感情的开篇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诉求,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得后续的课堂教学更加顺畅,更易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艺术熏陶,从而对学生的性情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奠基石,也是打开教育之门的敲门砖,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促进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同时也便于教师更好地按照原定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初中美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塑造学生内在修养的关键性课程,需要教师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将美术教育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王娜.初中美术课堂导入式教学方法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31).

[2]王玉冰.初中美术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实践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

编辑 谢尾合

作者:丁宏伟

第3篇:浅析保证电能质量的几种调压方式

摘要: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网络的不断增大,发电厂运行人员如何运用合理的调压手段,是保证电能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发电厂调压方式的对比,重点对进相运行进行了论述。通过进相运行在实际运行中利弊的探讨,找出进相运行使用的过程中注意事项和范围,并对进相运行在实际应用中提出建议。

关键词:浅析 电能质量 调压方式

0 引言

现代社会中,电能是一种最为广泛使用的能源,其应用程度是评价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随着科学技术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能质量的指标若偏离正常水平过大,会给发电、输变电和用电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对整个电网的稳定性也造成影响。国际大电网会议36学术委员会(电力系统电磁兼容)把电能质量控制也列入电磁兼容的范畴,研究频率变化、谐波、电压闪变、电压骤降等对用户设备性能的影响。故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简单地说,我们日常使用的白炽灯,电能质量尤其是电压质量的好坏对白炽灯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直接的影响,当电压降低时,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和光通量急剧下降;当电压升高时,白炽灯的寿命将大为缩短。对于电力系统大量使用的异步电动机而言,它的运行特性决定了对电压的变化是比较敏感的。当输出功率一定时,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电流、功率因数和效率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当端电压下降时,定子电流增加很快,这是由于异步电动机的最大转矩与其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随着电压的降低,电机的转矩将显著减小,导致转差增大,从而使定、转子电流都显著增大,致使电动机温度上升,甚至可以烧毁电机;反之,当电压过高时,对于电动机、变压器之类具有激磁铁芯的电气设备而言,磁密度将增大,以致饱和,从而使激磁电流与铁耗都大大增加,引起电机过热、效率降低、波形变坏,甚至可能产生高频谐振。因此,从总体上使电能质量指标越接近额定值,标志着电能质量越高。然而,电能从生产到消耗是一个整体的过程,电力系统中的发、供、用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电能质量产生影响。就发、供电部门而言,在保证用户、电力系统的安全、连续供电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必须保证用户电气设备的正常用电。电力法第二十八条也规定“发供电企业应当保证供给用户的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对公用供电设施引起的供电质量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在国家标准中,对电压波动有明确的规定,要求电压等级在10千伏及以下允许波动值为2.5%;35-110千伏允许波动值为2%;220千伏及以上允许波动值为1.6%;一般照明负荷允许波动值为0.6%,这就给发、供电企业在运行中如何运用合理的调压手段,保证电能质量,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1 电力系统的调压方式

为了保证电压质量,满足用户的需要,电力系统中采取了多种调压方式,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改变变压器分接方式或采用专门的调压变压器来调压。改变变压器分接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停电的情况下来改变分接头。由于只有在停电的情况下才能改变电压,故在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种是有载调压变压器,此种变压器由于目前技术上存在的难度以及容量的限制,在系统中实际用于调压的还较少,在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2 改变电力网无功分布进行调压。这种调压方式的优点是只要合理地在电力系统中布置无功补偿电源,就既可改善电压水平,又可使线路的有功功率损耗降低。因此运用补偿装置来调压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同时增加了电力投资和运行维护等工作。

1.3 运用同步調相机进行调压。同步调相机是专门用来调节无功功率的一种同步电机,在过激磁、欠激磁的不同情况下,它可以分别发出或吸收感性无功功率,而且只要改变它的激磁就可以平滑地调节无功功率输出。但由于它是旋转电机,故有功功率损耗较大,加之运行维护比较复杂,而逐渐被性能更为优越的静止补偿器所代替。

1.4 用静止补偿器调压。静止补偿器是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的一种可控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其特点是利用可控硅开关来分别控制电容器组与电抗器的投切,这样,它的性能可以做到和同步调相机同样的功能,既可发出感性无功,又可发出容性无功,并能依靠自动装置实现快速调节,对稳定电源、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以及减弱动态过程等均起着较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采用可控硅开关,来投切电抗器与电容器组,使电力系统中产生一些附加的高次谐波,这是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1.5 改变发电机的端电压来进行调压,我们知道,改变发电机的激磁电流就可以调节它的端电压,一般情况下,发电机的端电压的调节范围为±5%,这种调压措施不需要另外增加设备,是最经济的一种调压方式,故应予以优先考虑。这种调压方式的实质就是使发电机的端电压随负荷大小而调节,当负荷大时,电力网络的电压损耗也大,这时则应调高发电机的端电压以维持网络电压;反之,当负荷小时,网络的电压损耗也小,这时则应调低发电机的端电压,甚至进相运行。

2 发电机进相运行

进相运行是发电机的一种特殊运行状态,当电网电压过高时,机组会自动吸收大网无功电流而进相运行。进相运行的原理是:如果调整发电机的励磁电流,当过激时发电机可以发出感性无功功率,而欠激磁时,发电机要吸收感性无功功率。换句话说,发电机可作为正或负的无功电源而发挥其作用,发电机从滞相运行转为进相运行,也就是从发出无功功率转为吸收无功功率,励磁电流愈小,从系统中吸收的无功功率就愈大。我们知道电压的调节是依靠无功功率的调节来实现的,就无功平衡而言,无功平衡不但与负荷的大小有关,而且与负荷的性质有关。例如白天与夜晚所遇到的问题就大不相同,白天无功负荷最大时,最关心的问题是采用哪种无功分配方式可以把线路损耗降到最小;反之,当深夜的无功最小时,如何吸收过剩的无功,就成为最关键的问题。

2.1 进相运行的优点: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大容量、高参数发电设备的投运,高电压、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增加,输电线路的相间和相对地电容也相应地增加,相当于系统中增加了大量的容性负载,当系统负荷处于低谷状态运行期间,可能会出现供给的感性无功功率超过了用户和网络感性无功损耗之和,这时,在系统中的某些中枢点上的电压将会超过规定的上限值,一般情况下,可利用调相机来吸收此剩余的无功功率,使中枢点电压恢复到限额之内。但从经济运行的角度可利用发电机在系统处于低谷期间进相运行,使它们一方面吸收系统剩余的感性无功功率,同时发出有功功率,以达到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的目的,这样做比用调相机来解决这个问题更为可取。

2.2 进相运行的限制:首先,在发电机进相运行时就其本身而言,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发电机端部的漏磁较滞相运行时大,这样会造成定子铁芯和金属结构上的温度升高,甚至会超过允许的温度限值。其二是发电机运行的稳定性较滞相运行时低,可能会在某一进

相深度时达到或超出稳定极限而失步。其次,在相同的视在功率和相同的冷却条件下,发电机随着功率因数有滞相向进相转移,端部漏磁密值相应增高,引起定子端部损耗,发热也逐步趋向明显。因此,随着发电机进相程度增大要维持端部不超过允许值,其出力便要相应降低,也就是说,防止端部过热是发电机进相深度的一个限制因素。为什么进相运行时发电机端部温度会较滞相运行时上升呢?其原因在于发电机从滞相到进相时定子绕组端部磁势(或由它产生的磁通)之间的相位关系发生了变化,促使定子端部的漏磁通增加了,从而导致了发电机端部局部温度升高。

2.3 发电机进相运行时,静态稳定也是对其限制因素之一。在发电机处于进相区域运行时,保持有功功率输出不变时,改变励磁即可改变发电机的无功输出和功率因数,随着进相运行深度的增加,励磁电流的减小,其功角逐渐增大,当功角达到90°时,既达到保持发电机静态稳定的极限值,这是不允许的,它会造成发电机失去稳定。

2.4 当发电机低功率因数运行时,必将增加励磁系统的负担,为了不超越满负荷额定工况时的励磁电流,发电机输出(千瓦及千伏安)应受到限制。为了保证发电机稳定运行,保持并联电机间有一定的稳定裕度,应对发电机励磁进行控制,避免进相运行,不能把励磁电流减得过小,更要采取措施防止失磁。

3 关于发电厂进相运行的几点建议

随着电网的扩大,大功率机组的投产,高电压、长距离输变线路的投运,造成了系统无功功率的过剩,使得多段地区在低谷负荷时电压偏高,经常超过电压等级的允许上限运行,不仅直接危及电气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还增加了损耗,影响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而只靠技术落后的调压手段已无法满足调压的要求。因此,探讨发电机组进相运行,保证电压质量,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已经在100MW、200MW、300MW机组上分别进行了进相运行的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基本上满足了进相运行的要求。加之近几年系统负荷波动较大、电压偏高,机组在低谷负荷时,全部高力率运行,仍然满足不了系统需要,对机组的安全运行、电网的经济运行都十分不利,故建议在低谷负荷时,安排一台机组进相运行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是非常有利的。它既可保证供电质量,又可减少损耗,达到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现就进相运行提出如下建议:①电厂机组需安装功角仪、双向无功电力、电度表,在检修时应特别重视功角仪的调零,切实保证其读数正确,从而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②发电机各测点温度巡测仪在机组投产时已使用,基本可靠,为了确保其准确性,在机组大修时,应重点安排对发电机端部温度测点进行检查。③在进相运行时,应考虑绘制静态稳定和端部温度升降限制后的运行限额曲线,并要求电气运行人员能够看懂该曲线的物理意義。④在进相运行时,将功角控制在56.2°左右,最大不超过61°,厂用电压不得低于额定电压的95%,以确保系统稳定。⑤在进相运行时,密切监视发电机端部温升情况,不得超过规程中规定的监视温度,并注意监视定子线圈温度,定子线圈冷却介质温度,若温度超过监视温度,应酌情增加无功(向滞相方向),减少有功,直到温度降回到允许值。⑥在进相运行时,自动励磁调节装置应满足反应迅速、调节精确、调节灵敏、运行可靠等特点,并且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根据进相要求,调整配合。⑦必须保证失磁保护的可靠投入,若失磁保护因故退出运行,励磁电压调节器因功能障碍不能投自动位置或低励限制不能投入运行时,则发电机禁止进相运行。⑧当进相运行发电机组突然失步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增加发电机励磁,使机组恢复同步运行,若机组不能恢复同步,可进一步采取快速降低有功出力的方法,使机组恢复同步运行,若仍不能恢复同步,则应解列进相运行的发电机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能生产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电网的不断增大,作为电力生产企业,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合理地运用进相运行进行调压,为电网提供优质的电能。

作者:左长宏

第4篇:背诵英语课文的几种方法

古人云:,一样的!只要彻底的背会了,便没有学不好的道理!背会了自然能读,能看,能写,那听力也就不成问题了.

课文背诵十六法

一、抄诵法 (转)

俗话说:“抄一遍胜过读十遍。”读诗词或短文时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再抄,抄完再读。

二、时空法。记住要背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

三、人物法。记住文章中依次(或分类)出现的几个人物,这样忆人思情,忆人思言,就有助于理解与背诵。

运用此法效果更佳。

五、情节法。掌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等具体情节,据情而背就容易的多了。

六、延伸法。

背短文或诗歌,可从开头逐句延伸背诵,即背会第一句,背第二句时把的一句带上,背会第一二句,背第三句时再把第一二句带上,如此延伸,直到全篇。

七、对比法。把课文中具有对比的部分找出来,记住这个对比的性质、特点、作用,就容易背诵了。

八、问题法。提出几个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问题,根据问题答案的顺序,记取背诵内容。

九、提纲法。列出一个简单的提纲,然后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十、列表法 记忆时先将需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列表归纳,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特征化、条理化,一目了然,便于举一反三,加深印象。

十一、间隔法 记忆课文的词语不能怕重复,第

二、三天还要再读第一天读的词,温故知新,常读常新。

十二、歌诀法。将要背诵的内容,编为歌诀,读来顺口,记忆深刻。

十三、点线法 抓住文章的脉络,提炼出各层次的关键词语、句子作为记忆的点,如表现人物形象的动词等,根据先后次序排列起来,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展开快速记忆,背诵课文,也就是按照文章写作的线索顺序,把全文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记忆。

十四、分合法

先分句背,在句中背关键词,这样逐句背,而后合背,由词连句,由句连段,再由段连篇。或先抓要背内容的主要部分,再带动次要部分,再合背。

十五、关系法。背诵之前,先弄清文章的结构关系,例如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有如动静关系,远近关系,等等。

十六、耳听法

这种方法是由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朗读,大家洗耳恭听。或自己先把要背的东西录音,然后放音,仔细听记,用这种方法训练背诵,比单纯反复朗读效果会更好些。

第5篇: 作文教学的几种创新方式方式

一、片断式: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创新方法,在考试作文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片断式是指以看似独立的几个片断组合成文,同时各个片断又能围绕主题思想而展开。这种片断式结构自由,可以使考生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构思文章;各片断相对独立,但又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主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达形式更自由灵活。

例:《母子情深》开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邻居小女孩的歌声传入我的耳中,把我引入无尽的遐想之中…… 构思:六岁时,享受母爱 九岁时,感知母爱 现在,感激母爱 将来,报答母爱 又如:《被关怀是一种幸福》开头:求知是一种幸福,给予是一种幸福,亲近自然是一种幸福,回报社会是一种幸福,享受成功是一种幸福,历经磨练是一种幸福……而最令我幸福的是被别人关怀。

构思:母亲的关怀,是一种幸福

老师的关怀,是一种幸福

同学的关怀,是一种幸福

二、题记式:阅读近两年的中考作文,不少佳作都运用了题记,让人眼前一亮。如果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好的题记无疑装饰了作文的“眼睛”,让眼睛“美”了起来,“美目”传情,通篇生辉。题记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解析题意。大多数的话题作文,都是考生自拟题目。有些考生为了阐明文题与话题的内在联系,常精心设计一个题记来剖析文题的含义,拉近它与话题的距离,以收到一种紧扣话题、平中见奇的效果。

例:“学会放弃,让心飞翔,便拥有了一片澄清明丽的天空。”(《放弃,是一种幸福》的题记)

“生活中,有一种馨香,叫做心平心和;生命里,有一种气度和意境,亦叫做心平气和。”(《馨香醉人》的题记)

2、明确主旨。有些考为了引起评卷老师的注意,常通过题记来表明自己对话题某方面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巧妙地点明全文的主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例:“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把爱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心中苦与东……”(《母爱馨香》的题记)

“鱼说:你看不见我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感觉到你在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时间沉淀后有爱》的题记)

3、增添情韵。文以情动人,如果是抒情类作文,我们不妨结合文题写一段意韵深长的文字,来作为文章的题记,也许更能打动评卷老师的心。

例:“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乡关何处》的题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恩难报》的题记)

三、日记式:日记本来是用来记录自己每天思想感情和经历的一种实用文体,但考场上采用日记体写作,结构灵活、自由;表达方式也不受限制,既可叙述、描写,又可议论、抒情,更加有利于考生表达思想感情。

例:《苦乐军训》:作者以日记体的形式,写了军训期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来表现军训的辛苦、教官的严中有爱及在军训中的收获的主题。

1

四、书信式:书信,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实用文体。它可以用来表达观点,倾诉感情,陈述事实。书信能娓娓道来,给人亲切感,易于打动评卷老师的心;书信在结构和内容安排上比较自由;表达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灵活自由。

例:《感激》:作者能书刊信的形式向“监考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监考老师严格而温和的监考风格的赞赏之情。形式新颖独特,很能引起评卷老师的兴趣与好感。

五、童话寓言式: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编写的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

寓言,也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一种带有讽刺或劝戒性质的文体形式。

采用寓言童话的文体形式进行写作, 可以使文章意蕴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写作,思路更广阔,便于展开想像;文体形式新颖,有吸引力。

例:以“比”为话题——《猴象比本事》:猴与象比谁的本领高,在比赛过程中,不他胜负,结果“观众”小松鼠掉到水里,猴与象齐心协力一起救起了小松鼠,比出了风格,比出了友谊。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你找好童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病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

母亲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香沁心脾,心灵得到恬适不会孤独。 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母亲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你颠簸受伤时,头枕她的臂膊,舔舔伤口,补充精力,再次高高扬帆……

想起母亲

想起母亲,想起华灯初上的夜晚,那一声声长长短短的呼唤,从村头响到村尾; 想起母亲,想起那披着晚霞,步履勿勿,荷锄而归的笑容,望穿了儿女期盼的双眼; 想起母亲,想起黎明时分,厨房上下“砰砰啪啪”,晨雾炊烟中来回穿梭的身影; 想起母亲,想起烈日当空,蝉儿乱叫,湿了汗水一身又一身的母亲。 不知为什么,突然很想母亲。

想起她灵巧的双手,总在瞬间,不可思议地变出一切的美味, 想起她那美丽的眼睛,总如明镜,照亮我们人生的方向;

想起她不变的笑容,从青春走向沧桑,却皱纹添了一层又一圈;

想起那有力的双肩,挑着我们走过了一春又一秋,却终于走出了她的视线。

母亲说:“节省一块钱,可以买十几块豆腐干,做几顿的下饭菜呢。”是的,她能做到; 母亲说:“宁肯省自己,不能苦别人。”是的,她做到了;

母亲说:“别人对你好,你要记得,加倍还人家。”是的,她做到了; 母亲说:“做事总会遇到不顺,咬咬牙就能过去。”是的,她做到了。

想起母亲,不仅此时,更不是冲动。只因为,在心底,永远记挂着我亲爱的母亲! 想起母亲,不是她伟大,更不是我孝顺。只因为,在身上,一直流淌着母亲的血! 想起母亲,不是什么具体细节,更没有什么感人故事。仅仅因为,想她了!

2 梦里,梦外,母亲的笑一直都在!那么慈祥,那么温馨,那么幸福!

妈妈的手

不管伤口有多深,妈妈的手会将它抚平;不管眼泪有多苦,妈妈的手会将它擦干;不管心有多冷,妈妈的手会将它捂热。

——题记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八岁那年,倒霉的我竟然被一条小狗咬了一口。来到医院,每针狂犬疫苗都扎得我撕心裂肺,医生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还颇有些火上浇油的味道。每到这时,妈妈都会用她那双温柔的手抚摩着我的头,说:“男子汉,就应该坚强!”这时,医院里就会安静多了。从那时起,我知道,妈妈的手能抚平深深的伤痛。 擦干苦苦的泪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小学升初中考试中,一向成绩优秀的我,分数让老师、我和家人“唏嘘不已”。沮丧的我无脸见人,没有回家。在小街边,自称硬汉的我第一次哭得那么伤心。午夜十分,急得团团转的妈妈终于在树下找到了哭成泪人、锂昏昏欲睡的我。母亲为我擦去眼角的泪痕,把我领回家,拉着我的手,和我谈到天亮,我的眼睛终于干爽起来。那夜之后,我知道,妈妈的手能擦干枯涩的泪水。 温暖冷冷的心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初三“二模”的成绩就像三年前一样让人心碎。望着那可怜的成绩单,我木然了。之后的几天,我的心像被扔进冰箱的冷冻室一样,我幼稚地作出决定:既然升学无望,那就辍学打工。妈妈听到我作出的“伟大”决定,断然举起她那双抚摩过我无数次的手,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完我,妈妈就哭了,她的两行热泪唤醒了我,我冰冷的心也被母爱唤醒。我又把百倍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今天,身在考场,我知道,是妈妈的手温暖了我冰冷的心。

妈妈的手,妈妈的爱;妈妈的手,我的灵魂家园。

生活的滋味

生活的音乐——锅碗瓢盆的交响曲。生活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那么生活的滋味呢?自然是酸甜苦辣咸五味瓶啦。不信?那就去体验吧!

酸的感觉

唉,懊人的语文,烦人的数学,这次的考试肯定考砸了。成绩公布下来,老师的笑酸酸的,我们的鼻子酸酸的,老师的话酸酸的,我们的眼睛酸酸的,仿佛大家嘴里都嚼着一枚青橄榄。“哭有什么用?考试不相信眼泪。”班长对同学说。“对,擦干泪水,找回自我,奋勇前进,一次失败算什么!”也许以后正是这青橄榄会让我们回味无穷!

甜的享受

“哗……”掌声在耳边响起,我心里美滋滋的,一年多来的努力没有白费,我的书法终于获奖了。听着同学们的祝贺,心里生起一股甜甜的感觉。放学回家的路上,鸟儿叫得多么清脆,花儿开得多么艳丽,河水流得多么欢畅,它们也在和我分享这份甜蜜,我加快脚步,我要把这份甜蜜快乐带给爸爸妈妈。

苦的滋味

甜的滋味有,苦的滋味更有。学习生活就是苦的感觉。这不,数学老师留下的两黑板作业刚抄完,语文老师又带来一张考卷,老师说:“要好好消化。”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考卷滚滚来。”没有几个同学不伸长舌头拉长脸,苦啊苦!

我又想起了( 爷爷)

“喂,爷爷,这个星期我要复习功课,作业也很多,我就不回去了!”

在电话那头正在与我通话的是我的爷爷。当我说完话时,电话那头突然沉默了。许久,3 听到电话那边一句谈谈的话:“也好,学习重要,这样你就可以安心学习了。”“爷爷,你别伤心,等下个周放双周的时候,我在回家看您和奶奶,您可要照顾好自己。”“爷爷还没老呢,可别把爷爷看扁,倒是你,上了中学,任务重了,也别光顾学习,忘了身体……”电话那头的爷爷还在不停地说着,我却有些说不出话。

爷爷是农村人,在家里种了几亩薄田过日子。几年前,我上小学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都十分疼我,现在只要我一不听话,妈妈就说是爷爷奶奶把我惯坏了。后来,上小学三四年级时,我转到了A小学,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我都会回家看他们,平时就用电话联络。

我依然记得搬家的那天。天蒙蒙亮,草上的霜还未化,月亮也还挂在天幕上。爷爷就早早地起床,帮我们收拾东西了。爷爷不断地把那些沉重的家具背上车,却始终一言不发。奶奶也一脸忧愁,拉着我的手,告诉我要经常回家,她嘴里不断地呢喃着,反反复复,最后,竟抱着我哭了起来。我也趴在奶奶身上,泪如雨下。爷爷放下手里的东西走了过来,扯了扯奶奶的衣角,平静地说:“孙女只是不和我们在一起住了,平时还会来看我们的,再说,孩子大了,也总会离开我们的。”可我分明看见,爷爷的眼睛竟也湿湿的。

车装好了,我们就要出发了。爷爷却叫住我,把我拉到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低声说:“妞,到了那里好好学习,爷爷相信你是个好孩子,不要太任性,要听爸爸妈妈的话。还有……还有……就是经常回家看看……”说到后来,爷爷竟然也哽咽了,他抹了抹眼睛,把我送上车。车门关上了,我从车窗向外看,车子离爷爷越来越远,爷爷始终朝这个方向看着。他弯着腰,一阵秋风吹来,爷爷好像更瘦弱了,立在秋风中逐渐成了一个黑点。

坐在车里的我,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我舍不得,舍不得爷爷,舍不得那座古老的宅子,更舍不得在爷爷身后和爷爷一起割草的记忆……

我渐渐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我想:爷爷,我虽这时不能报答你,但我一定尽我的努力好好学习,让你的脊梁挺得笔直,爷爷您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

耳畔仿佛又传来一声声的叮咛:“妞,好好学习,妞,记得常回家看看,妞……”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一定享受过浓浓的亲情。请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你的亲人诉说你的真情,表示对他们的谢意。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4

第6篇:贷款买房的几种方式

对于很多购房者而言,买房如何贷款这个问题都是很重要的,下面将对几种贷款方式进行说明和分析。

目前主要有三种贷款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购房贷款方式。

1.住房公积金贷款:对于已参加交纳住房公积金的居民来说,贷款购房时,应该首选住房公积金低息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具有政策补贴性质,贷款利率很低,不仅低于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而且要低于同期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也就是说在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之间存在一个利差,同时,住房公积金贷款在办理抵押和保险等相关手续时收费减半。

2.个人住房组合贷款: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以发放的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一般为10-29万元,如果购房款超过这个限额。不足部分要向银行申请住房商业性贷款,这两种贷款合起来称之为组合贷款,此项业务可由一个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部统一办理。组合贷款利率较为适中,贷款金额较大因而较多被贷款者选用。

3.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以上两种贷款方式限于交纳了住房公积金的单位员工,使用限定条件多,所以未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人无缘申贷,但可以申请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担保贷款,也就是银行按揭贷款.只要您在贷款银行存款余额占购买住房所需资金额的比例不低于30%。并以此作为购房首期付款,且有贷款银行认可的资产作为抵押或质押,或有足够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偿还贷款本息并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那么就可以申请使用银行按揭贷款。

第7篇:演讲观点表达的几种方式

只有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生命力的源泉。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是演讲者水平和实力的真正体现。观点是演讲的灵魂,“喜新厌旧”是听众的普遍心理,因而追求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者的重要任务。创新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一些创新思维的方法,就能在演讲实践中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从而使我们的演讲更为听众所喜闻乐见。以下五种方法可供参考:

1.老话新说

同一个正确的观点,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其中有些说法是听众非常熟悉的,如果演讲者一味地外甥打灯笼--照旧,照本宣科,老话连篇,就会使听众兴味索然。在市场经济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种商品,换上新的包装之后,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并能激起顾客更强的购买欲望。同样,在演讲中,把老观点巧妙地“包装”一下,也是观点出新的常用方法。如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在演讲中说:联想集团培养人的第一个方法叫做“缝鞋垫”与“做西服”。什么意思呢?就是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同的道理,我们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一般的裤子、衬衣,最后,才是做西服。

培养人才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个台阶爬上去,这个并不新鲜的观点人人都懂。演讲者在这里把培养人才和培养裁缝类比,把培养人才的过程描绘为从缝鞋垫到做西服,用一个通俗而新颖的比喻给老观点披上了一件新外衣,内容是旧的,但形式是新的,可谓殊途同归,新意盎然。

2.借老说新

生活中有许多流传甚广的话,如民谣、俗语、谚语等等,但它们为人们所理解的内涵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演讲者能巧妙地借用这些老的形式,并加以“改装”,赋予它新的内涵,就能为我们在演讲中进行观点创新找到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而对于听众来说,则会使他们感到似曾相识但又侧重不同,只要演讲者能自圆其说且言之有理,就能在听众的认识上达成一种新的和谐。如笔者曾在演讲中说:对待事业,要有心栽花,花不开,也要栽;对待名利,要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无心。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话的形式和内涵广为人知,笔者借用它,稍作改装,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听众的热情肯定。

3.破旧立新

顾名思义,演讲中的破旧立新,就是在否定、破除旧的观点之后,提出与旧观点相反或相对的新观点,虽然破旧立新的难度和风险较大,但只要有言人所未言的勇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能收到出语惊人、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如一位演讲者在《我们不愿做睡狮》的演讲中说:有人曾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狮,就这样我们被人家当了一百年睡狮,我们也把自己当睡狮自我陶醉了一百年。狮子是百兽之王,但一头酣睡的狮子能称得上是百兽之王吗?一只睡而不醒的狮子,一个名义上的百兽之王,并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如果我们为这样一个预言而陶醉,就好比陶醉于“人家说我们祖上也曾阔过”一样,真是脆弱而又可怜。我们不要伟大的预言,我们只要强大的实力,我们不要做睡狮,只要我们觉醒着、前进着,就比做睡着的什么都强。人家的预言曾是我们骄傲的资本,但仔细分析起来,为一个过去的预言而陶醉或昏睡,于实际又有何益处呢?所以演讲者鲜明地提出“我们不愿做睡狮”的观点,犹如当头棒喝,既促人清醒,又激人奋发。

第8篇:作文升格的几种开头方式

补习班资料初中作文升格训练宁若愚编辑整理2014年5月1日

作文升格的几种开头方式

文章最难是开头。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

古人把文章的开篇比做“凤头”,并解释说“起句要美丽”。

何谓“美丽”?笔者以为开篇“袖珍”——言简而意丰、语约而情蕴、精短而响亮,当是主要标准之一。

例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蔡芸芝先生。(魏巍《我的老师》,计18字)例2——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鲁迅《故乡》,计23字)

例3——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计24字)

以上三例为叙述式开篇。点明时间与对象,强调文章述说的“话题”,在看似散淡舒缓的叙述中,蕴含着脉脉的深情。这种方式最为常用,但务要平中见奇,叙中见情,方为上乘。例4——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计16字)

例5——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张抗抗《牡丹的拒绝》,计19字)

例6——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一种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丽的。(刘湛秋《雨的四季》,计31字)

以上三例为抒情式开篇。这种方式直抒情怀,感情浓烈,情感气息达到浓烈的的程度,迅速把读者带入作者营造的情感氛围,为全篇定下或赞或颂,或抑或贬的情感基调。

例7——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计14字)例8——春天像一篇巨制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简浈《夏之绝句》,计19字)例9——左边是园,右边是园。(第1段)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假山。(第2段。王蒙《苏州赋》,计29字)

以上三例为诗画式开篇。此方式比喻对偶,信手拈来,用语精美,如诗如画,令读者美不胜收,美感泉涌,急欲一睹下文风采。

例10——有四个人到渡口,要到彼岸去。(高晓声《摆渡》,计13字)

例11——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朱自清《绿》,计20字)例12——昨夜一场风雨,出了些许小事: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陆文夫《围墙》,计23字)

以上为悬念式开篇。亮出“问题”,悬念顿起,一把抓住读者的心思,一笔绷紧读者的心弦。这种方式继承了古典章回小说的独特技法,要知后事如何,快看下文分解,无疑增加了文章的诱惑力。

另外,尚有议论式开篇、强调式开篇等诸多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方式各异,本质特征不变。那就是——“袖珍”天然美。习作开篇的“大头娃娃”,肯定是畸形病态。

古人云:“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李渔),“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谢榛),“起句须庄重,峰势镇压含盖,得一篇体势”(施扑华)。可见开篇之重要。

研究开篇,尝试创新,遵从“袖珍”原则,当是写作升格的坦途之一。

第9篇:冬季家庭采暖的几种方式

1燃气采暖炉

类型: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电为能源,分为不同类型的分户式采暖炉。[1] 优点:可自行设定采暖时间,分户计量。家中无人时只需保留4度左右的低温运行(防冻作用)。有的品牌还可同时提供生活热水。比传统暖气先进、节能、安全,可安装在墙体上、房间角落里,价格多在数百元到1000元左右。缺点:存在安全、污染(电采暖除外)等隐患,据说,市区高层住宅现已控制大面积使用,郊外低密度住宅使用比较适合。 中央空调采暖

类型:有"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种。

优点:档次高、外形好、舒适度高。带新风系统的"风冷式"更为舒适。中央空调系统买房时多由开发商免费赠送。缺点:成本高,每套机组价值约数万元,每平方米铺装成本高达500元左右,运行费用高,多用于饭店及高档公寓,不适合大多数普通家庭使用。 地板辐射式采暖

类型:可以由分户式燃气采暖炉、市政热力管网、小区锅炉房等各种不同方式提供热源,作为埋设在地板下的"另类散热器"。

优点:地面温度均匀,室温自下而上逐渐递减,舒适度高,十分清洁,比大部分采暖方式节能百分之二十几;能增加2%至3%的室内使用面积,便于装修与摆放家具;随意调温。 缺点:不便于二次装修;维修麻烦,要选择耐压耐温耐腐蚀、热稳定性能好的高科技环保管材;对层高有影响,铺装管线需要占用约8公分的空间;地板上如铺地毯将影响采暖效果;时间长了,家具可能会变形。

电热膜采暖系统

类型:大多数为天花板式,也有少部分铺设在墙壁中甚至地板下。优点:一次性投入少,使用寿命长。在密封、保温、隔热性强的节能型住宅中使用较为节能,运行费用应在燃煤与燃气之间。各房间可自行调温。尽管争议较大,但采用电力采暖绝对是趋势。同时,北京市已要求从2005年10月起,新建商品房都要采用计量供暖。缺点:对住宅的节能性能要求较高。不能在顶棚钻孔、钉钉子,使住户装修时受限制。 常见的家庭采暖方式有家庭中央空调采暖,大家都知道空调除了有制冷的作用外,同时也具备制热的功能。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空调的制暖效果是没有地暖和暖气片的效果好的,虽然效果没有其他两种的效果好,但是对于普通的家庭基本能够满足所需,这种方式对于我们南方的气温来说基本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还有一种是地暖采暖,地暖采暖是大家公认的一种采暖方式,这种采暖方式在北方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在日韩地区基本普及,地暖在中部地区使用还比较少,只存在于一些高档小区和别墅。很多人还认为易恩特地暖是一种奢侈品,其实不然,地暖非常接近我们的生活,而且舒适方便,不受空间限制。地暖与中央空调采暖效果不在一个档次,没有可比性。 常见家庭采暖方式还有暖气片采暖,暖气片采暖都是采用的壁挂炉提供的热源,舒适度比较好,暖气片最大的优点为采暖效率高,地暖需要2个小时的预热才能产生效果,暖气片在半小时内可以迅速将热量传递到房间各个角落,而且出风温度比地暖要高,因此暖气片比较适合年轻人使用,可以满足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 2安装

1、地暖设计图纸及其他技术文件齐全,并已会审。

2、经批准的施工方案或地暖公司组织,已进行技术交流。

3、具有地暖施工资质的施工力量和地暖公司,能保证定量施工。

4、地暖安装用水、电、材料储放场地临时设施。

5、地暖施工现场:墙面已抹灰,地面找平层已做。 蓄能式电暖器

类型:为电采暖炉的一种最新类型。

优点:清洁、节能、省钱。晚上十一点自动开启,散热的同时储存热量,次日七点自动断电,开始将夜里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白天不耗电。

缺点:适用于面积不大的房间,刚开始试用,其产品质量及技术有待进一步检验。 屋顶锅炉采暖

数码模块组合燃气屋顶整装锅炉是近几年来从国外引进的高科技产品。

但这一产品仍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存在着对采暖用水进行软化处理以及锅炉、管道的除垢问题,现已禁止安装于建筑物顶层。 水源热泵空调

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必须设置地下补偿回水设备和集中循环水系统。

除投资规模加大外,将涉及诸如水资源、环保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实施的难度较大,在缺水地区,禁止使用此类设备

当然,也应有可以由分户式燃气采暖炉、市政热力管网、小区锅炉房等各种不同方式提供热源,普通散热器采暖系统。表面温度为摄氏70至90度的远红外热射板及表面温度80至120度以光导热丝为发热体的智能式远红外热射取暖系统。 红外采暖配套系统(天暖) 品信天暖热射板是一个固态的热射板,发热元件可为中高温PTC电热膜或高强度光导发热丝缆。薄膜的反面贴着是2.5厘米厚,高密度玻璃纤维板,正面覆盖着颗粒状远红外辐射涂料,由铝合金框架将整个薄板牢固。热射板发出99%输入能量的热射输出,即电热转换效率为99%。热射板的功率密度为500-700瓦/平方米。可使用220伏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其表面发热温度为70-100oC。其中发热元件为特制丝缆的温度为80-100oC,发热元件为PTC电热膜的表面工作温度为65-85oC 涉及的问题不只在于产品本身,采暖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包括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前期方案设计的合理,将避免日后的遗憾,这点在前面也曾提到选择正规的全程服务的采暖安装公司是非常必要的从采暖系统来讲,遗憾主要会出现在设计、选材、施工等方面。比如铺装地暖,当初设计地暖的时候,有些家庭会在选择“地暖+散热器”方式,这样可能会减少局部费用,但整体感觉可能不会舒适,尤其是从使用散热器的房间走进地暖的房间,就会感觉到非常冷。选材方面,最核心的壁挂炉产品一定要使用大品牌的壁挂炉产品,施工方面,就更要注意了还是以地暖为例,有些家庭地暖安装后,总感觉地暖热的非常慢,这主要是因为有些不正规的公司在地面盘管装置好以后,浇铸的混凝土层过厚造成的一般来讲浇铸混凝土时,应该从地暖保温层开始往上浇4cm太薄起不到维护盘管的作用,太厚则会明显延长了混凝土蓄热的时间。

采暖需要我掌握了解的知识太复杂,采暖市场的不成熟决定了装修时应该更加重视采暖系统的配置。为防止出现问题,最重要的还是选择一家具有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正规公司,这样将避免设计、施工、售后等过程中出现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采暖热正在悄兴起,尤其是长江沿线的乡村,新房装修时,除了家居设计外,采暖系统安装在新房装修时已显得越来越重要。采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时也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系统,这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用户来讲可能是无从下手,因此在新房装修时我应该更加关注采暖系统。 5主要设备 壁挂炉

壁挂炉的作用是为系统提供所需热量,其是家庭独立采暖系统的心脏设备,因此其质量的优劣将严重影响整个系统采暖效果。分-集水器优质的分-集水器,其外形及构造应进行过水力方面的设计,各个支路之间的压差极小,安装方便,各回路有可精确调节的流量平衡阀,在不同的管道敷设方式并配置热电阀的情况下,可对不同区域提供所需的热负荷和不同室温的个性化需求。分-集水器配置的自动排气阀还可将系统内的空气排除防止发生气蚀和噪声等由于空气引起的系统问题,配置的泄水阀可方便系统检修。环增压泵配置了壁挂炉联动器的循环增压泵主要作用是弥补水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保证采暖热水能根据设计值输送到各采暖功能区。配置配壁挂炉联动器的作用是确保壁挂炉停止运行时联动循环增压泵停止运行。恒温混水阀恒温混水阀主要作用是把一部分采暖回水混和到采暖供水管路内,保证采暖供水温度为40-45oC,因为壁挂炉在供水温度为78-80oC时热效率最高,国外研究证明长期地板温度过高会损坏地板并引发人体腿部毛细血管疾病,而为保护地板和满足人体健康要求,地板温度应为29-30oC,这样管路回水温度就在35-40oC之间,为保证采暖供水温度为40-45oC,必须将35-40oC的一部分回水混和到78-80oC供水里。压差旁通阀在设置了独立温控的采暖系统中随着各区域的开启和关闭,系统内的水流量和压力值在不断发生变化,有可能会超出锅炉及水泵的实际工作范围,造成水泵“堵转”,锅炉内的水迅速被蒸发等不正常现象。安装压差旁通阀后可使系统水压及流量控制在设定值范围内,使系统平稳运行。 自动放气阀自动放气阀的主要作用是将管路内水蒸气排出,防止管路内形成气塞,阻断管路内水的流动。泄水阀泄水阀的主要作用是维护采暖系统时将系统管路内的水排放掉,以利维护。抗冷凝平衡阀如果采暖回水温度过低将会导致换热器表面温度与烟气温度的温差过大,换热器表面将会出现冷凝,冷凝水与烟气中的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形成酸将会腐蚀换热器,影响锅炉工作效率及使用寿命。同时会导致锅炉内传感器,风压开关等设备的故障。因此必须通过抗冷凝平衡阀将一部分供水分流到回水中以提高锅炉回水温度,这样系统才能正常运行。温控中心家庭独立采暖系统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温度和耗气量,温控中心根据感应的室内温度通过控制分-集水器热电阀开和关,从而调节室内温度。温控中心不仅能使系统内有足够的水流量,保证地面散热的均匀性并防止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同时可使锅炉一直运行于最佳工况,节能效果显著。 6装修步骤 采暖方案设计

采暖设计必须在家装风格设计之初就将其纳入整体范围,因此,采暖设计师会与装潢设计师以及业主仔细沟通各居室的供暖需求,配合家居设计设置散热器的安放位置,提出科学合理的供暖解决方案。水电铺设供暖装修很大一部分是隐蔽工程,在对整体家装进行水电线路改造及预焊的同时,须对顶、墙、地面等基层进行处理,并确认壁挂炉及相关采暖配件的安装位置,以确保以后的施工质量。采暖系统管路铺设供暖水电线路改造进入尾声时,进行采暖系统管路铺设,同时对供暖温控器线路进行预埋,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开槽排管,保证未来整个采暖系统的采暖效果。打压实验、豆石找平进行打压测试,以确保整个管路系统气密性良好。打压测试24小时之后,即可进行豆石找平。其它装修工序

以上步骤完成后,即可开展家中其他的装修工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注意参照采暖管路分布图,绕开采暖管路施工,避免破坏管路。安装壁挂炉其他装修工序基本完成以后,就该安装燃气壁挂炉和散热器了。壁挂炉的安装位置,烟管的布置,管道的连接都很重要。散热器的安装要求水平、牢固。油漆修补设备安装完毕后要进行油漆修补,将施工过程所造成的擦痕破损进行修补粉饰,让整体家装美观统一。设备调试工程师会对供暖系统进行调试,确定设备正常运行,有效供暖达到设计要求之后再签字验收。第一次使用之前,工程师会对用户进行使用、保养培训。提醒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售后服务项目等等,在用户已经完全了解之后整个流程才算结束。 7注意事项

一、散热终端的选择:地暖或暖气片取暖的比较

舒适比较:地暖是全世界公认舒适度最高的采暖方式,真正做到室内温度均匀内,给人以脚暖头凉的感觉,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预防和治疗风湿病,散热片取暖室内温度不及地暖,暖器片发热,靠近暖气片的地方温度会较高。 投入费用的比较:在选择同一档次的水暖系统,一般地暖的初投费用比暖气片取暖的费用低。 耗能的比较:在同样连续系统运行的使用情况下, 地暖比暖气片更节能,原因是地暖系统要求的水温在40度~60度之间,暖气片内循环水温大约60度~85度左右,地暖一般的耗能为每平方0.15元~0.18元每天,暖气片比地暖耗能高15%左右。

运行特点:散热器系统热的速度较地暖快一般开启20分钟左右就升温快降温也快,适合上班族,回家开启上班关闭系统,地暖升温较慢大约需3~4小时升温热惰性高,升温慢,降温也慢,适合冬季长期运行,家里有老人和小孩在家的家庭。

系统使用寿命:在适宜的运行环境下整个系统中的热源的使用寿命在15年左右,暖器片的使用寿命在15年左右。地暖部分的管路包括地暖系统的地下管道部分找平层与混凝土结为一体,抗酸碱蚀无需维护使用寿命达50年,但要注意的是:在采暖公司做好地面管道施工并把系统工程打压装好压力表后,一定要装修队伍或装修公司配合保护好管道或及时找平地面。

二、投入时间

地暖系统必须与装修同步,最好是先做时暖地面工程后再做水电安装,这样可以不增加地面高度,散热片系统即可装修同步,装修好的房子也可以做,不过与装修同步最佳,就象水电管路暗装一样会很漂亮。

三、温度的配置

国际标准的采暖舒适温度为18°C左右,但由于每个人对温度的感受和需求不一样、房屋户型和朝向以及保温不一样,在采暖设计时,可根据需求为自己做出个性化的设计。

上一篇:大学生店实习报告下一篇:安全生产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