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简介

2022-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村简介

五龙村简介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五龙村,五龙村是古田会址旅游区中一个融入田园观光,休闲避暑,文体娱乐为一体的客家乡村生态旅游景点。整个村庄总人口1200多人,294户,总面积18.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46亩,现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使用的是上杭客家方言中的古蛟语。

五龙民俗广场曾是胡锦涛同志观看客家民俗表演,跳节节高舞的地方,占地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是戏台加回廊的全木结构建筑,设计上借鉴了客家建筑走马楼的形式,,整个广场凝聚了客家建筑文化的精髓。胡锦涛同志跳的节节高舞是我们上杭特有的舞蹈,为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对丰收的期望。节节高舞充分展示了勤劳,勇敢,积极乐观的客家精神。

走进客家民居您会发现屋檐下叠放着众多酒缸,这是客家人的一大特点,不仅爱酿酒而且爱喝酒。逢年过节与亲朋好友相聚,喝上两杯,叙叙家常,热闹一番。客家米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源于东汉献帝兴平两年,也就是公园195年,,据有关资料记载,上杭山水之间,有山民取清泉,以梗米酿造四曲佐之,窑藏发酵。俗话说“无酒不成宴席,有酒方可广待天下”,客家人素有好客之风,有客人来时,无需言语,饭前先干杯米酒,将热情融入好酒之中。

·

黄酒博览园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古田黄酒博览园,修建于2012年1月,它是一座宗祠建筑,也是著名的沉缸酒发源地,请大家随我往前参观,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座雕像,这是我们中国的酒圣——杜康的形象。东汉曹操《短歌行》中就有提到:慨当以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夏朝人,传说也是最早造酒的,他创造了殊酒的酿造方法,被后人尊称为酿酒鼻祖。前面是大厅,我们接着往里面参观。世界上有三大古酒,分别是啤酒,葡萄酒以及我们中国的黄酒。黄酒是我国的名族特色,也称为米酒,距今有3千多年的历史了。黄酒属于低度酿造酒,酒精含量为14—20%, 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以及21种氨基酸,被称为“液体蛋糕”。中国的黄酒又分为鲁派黄酒,浙派黄酒和闽派黄酒,我们这里的沉缸酒就是闽派黄酒的著名代表。

龙岩沉缸酒距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酿造时让酒醅三浮三沉,最后沉入缸底,故称为沉缸酒。它曾获得过24次国际,国家级金奖,是中国黄酒类唯一金奖得主。经中国酒文化研究会和中国营养学会评定,沉缸酒为中华十大名优保健酒,荣获中国甜酒之冠。

第2篇:村简介

**村地处信宜市南面、离市区4公里、镇5公里,位于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信宜四大主干线、两大高速出口和信宜火车站均在**村或附近。**村共有自然村18个(其中20户以上自然村17个),农户598户、总人口3146人,其中劳动力1675人,外出务工人员1018人,妇女1233人,残疾83人,村两委干部5人,全村党员79人。全村面积约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4亩(其中有效耕地面积689亩),山地面积2572亩,林地面积1200亩。山地主要种植油茶、松树以及少量的荔枝、龙眼,耕地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木薯为主。2016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21元,以外出务工为主,种养殖业为辅。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约1.5万元,以铺位、山场出租为主。

2016年,**村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经核查,全村共有贫困户94户、260人。其中五保户27户、29人,低保户29户、80人(无劳力14户、19人,有劳力15户、61人),扶贫户38户、151人。有劳力的低保户和扶贫户53户、212人。去年五保户和无劳力低保户已全部落实政策兜底脱贫,余下的有劳力的低保户和扶贫户53户、212人为今明两年脱贫对象。在广东省农业发展银行的帮扶下,扎实推进脱贫

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兜底政策。2016年底,全村对符合条件的扶贫户全部纳入低保、“五保”供养;二是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贫困户子女按标准领取生活补助费,没有因贫辍学学生;60岁以上的贫困人员全部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27户泥改贫困户完成改造。三是加强主业种植。对全村种植户免费发放高产量水稻种子1800多斤,并进行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四是施行一户一策,进行产业帮扶脱贫。今年,全村共申报116个产业帮扶项目,涉及奖补金额40万多元。五是壮大集体经济。帮扶单位投入24万元在村委会办公楼顶建设24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增加村集体收益。2016年全村脱贫42户、49人,超额完成全年脱贫任务。

**村以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的为目标要求,推进村庄规划、房屋建造、道路修缮、卫生保洁、生活污水处理、治安管理等最紧迫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硬底化道路建设;18条自然村的主干道全部实现路灯安装;成立保洁队伍,对全村垃圾进行收集,建立起“日产日清”的可持续运作的长效机制;全村实现饮水安全。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投入16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村公共服务中心,成为全市村极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一个亮点,全面实现“一站式”窗口服务;配合市公安局构建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实现主干道出入口治安视频监控全覆盖;建成

4个文化广场和1间农家书屋。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实现村村有水管员。四是全面推进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乱堆乱放、卫生死角等150余处;清理沟渠河道8.5公里;整建乱搭乱建、建章建筑7处,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60多处,拆除危旧房及废弃猪舍、牛栏等120多间;关闭禽畜养殖场13个,搬迁大型养猪场5个,发放奖补资金6万多元;整治污水排放1.2公里,整治畜禽污染20余处;全村已完成道路扩建3.5公里(由3米扩改为6米),并有约6公里的村道种植花卉,实现村道、庭院及房前屋后绿化美化。

第3篇:村建所简介

村镇建设管理所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村镇建设管理所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股级机构规格,主要职责是贯彻和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村镇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监督村镇规划的实施,并依法办理国家建设,集体建设和农民建房的建设报批手续;参与实施规划管理,合理安排农户和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巡回检查、查处违法占地案件,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土地权属争议,解决上土地纠纷,接待来信来访;参与建设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协助搞好工程质量监督;负责建设统计,建设并管理村镇规划建设档案;配合有关单位抓好村镇文明创建工作;负责村镇建设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承办县建设局和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岗位设置情况

村镇建设管理所根据县编办要求,核定编制X人,现有在编人员X人。其中管理人员X人,工勤技能人员X人,无专业技术人员。全部人员都已签订聘用合同。

三、养老保险和工资发放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为乡镇“三所”人员全部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其中村镇建设管理所人员的养老保险由县建设局负责。具了解,县相关负责部门已经全部落实到位。

下步将根据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所人员的管理,重复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按照个人档案工资,执行最新的工资标准。

第4篇:曹庄村创建简介

常家河镇曹庄村精神文明创建简介

曹庄村共辖9个村民小组,548户,2788人,耕地面积7503亩,人均占有耕地2.69亩。近年来,曹庄村以巩固市级文明村成果、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为努力方向,以“倡导新风尚,培养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村”为载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强班子、建队伍,打牢基层保垒。从自身建设出发,组织村两委成员学法律、学政策、学科技、学市场经济知识,解放思想谋求发展,努力提高村两委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村两委成员驾驭全村工作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二是抓产业、建支柱,提供物质保障。年均种植全膜玉米5000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66.6%,亩均产量达到650公斤,仅此一项,可增加农民收入350余万元。建成500亩优质苹果基地,林果栽植面积达到1500亩。

三是抓示范,促发展,建设新农村。完成道路硬化11.2公里、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一间40平方米、改造危旧房46户,完成“三池一改”150户;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81台。培训出乡土建筑人才64名,科技种养殖能手51名。

四是抓创建,树新风,提高村民素质。精心举办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家庭”、“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

第5篇:整村推进简介

站儿巷镇管江村整村推进项目简介

一、基木情况

站儿巷镇管江村位于站儿巷镇的南部,东临两当县云坪乡,西临甘肃省徽县,南临甘肃省徽县,北临站儿巷镇南坪村,三联村。管江村共有3个小组(街道、腰路、梨树坡),全村共 53户,175人,总面积1155.7公顷,海拔960一1283米,无霜期192一205天左右,年均降雨量700一830毫米,区内沟垫纵横,梁沸起伏,耕地主要为山旱地。陡坡地占耕地面积的95%以上。管江村整村推进项目计划总投资 105万元,其中修建简易便民桥一座35万元,栽植猪苓6000窝70万元。

二、整村推进项目进展情况

(一)基础设施项目

1、实施修建便民大桥一座。投资35万元,此项工程现已经完工。

(二)增收项目〃

1、种植中药材猎苍6000窝,投资70万。

三、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靠实工作责任。镇党委、政府先后成立了参与式扶贪开发领导小组,项可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定任务、定目标、定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广泛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提高参与意识。在项目实施

中,不等、不要、不靠,积极投身于参与项目的选项、管理、监督、建设中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实施。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3、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交群众大会讨论决定,物资资金使用情况吸纳群众代表参与,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4、严把质量关,杜绝违法操作。一是桥梁工程项目一律实行招标制,并且承建单位必须和村实施小组或其他组织实施单位等签计施工合同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建设期限〃投资规模、建设标准、质量要求、违约责任等内容。二是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检查,在施工中,每项工程等要安排扶本人员跟班作业和扶术指导,实行工程质量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三是严格采购程序,确保物资的质量。大宗物资由 县镇招标采购,小额物资有施工队或农户自采;所有物资的采购必须由贪困户参与,并且采购物资的原始凭证要齐全、完备、有效。四是严把项目验收关。项目完成后,先由镇整体推进领导小组纽织村实施小组,项目能力小组和贪困户进行检查验伙,如发现质量问题,限期返工。

5、依托扶贪开发,整合备项资金,加快管江村的科扶发展步伐。大力发展中药材的种植,实现猪苍种植6000窝,这些产业的实施,加大了管江村脱贪致富的步伐。

第6篇:X村简介

XX市XX村简介

XX村位于XX市北端,距XX市1公里。全村耕地面积69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公顷,旱田面积66公顷,下辖5个自然屯,共有325户,1057人。

XX村主导产业为绿色蔬菜种植和养殖,蔬菜主要销往延边州内各个县市,占XX市蔬菜产量的60%。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57元。

XX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0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女党员5名,少数民族党员1名,35岁及以下的党员6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发展对象1名。

近几年,XX村党支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强村班子建设,实现民主管理。村党组织书记根据本村实际作出任职承诺及三年工作计划,召开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公开,并在村内明显处张贴,全面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广泛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决策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决策内容、规范了工作程序、完善了配套制度,切实加大了党务、村务公开的透明度。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和养殖的同时,依托肉食鸡产业基础好的优势,发展“支部+协会+农户”运作模式,调整出40亩集体土地,争取12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新建XX村集中连片养殖小区,通过农户入住养殖缴纳租金的方法,提高村集体收入。2011年XX村村集体总收入4.8万元,2012年,村集体预计收入将达到15万元。三是创建经济合作组织,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在村班子的带领下,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专业合作社,脱贫致富XX人,人均年收入增加XX元。

上一篇:在生活中磨练自己下一篇:教师工作自查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