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歌词

2022-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你是谁歌词

信息技术教师,你是谁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进入到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课程目标的落实需要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因此,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涌现出许多非常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梳理当前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是冷静地把信息技术教师视为一个无差别的客体,并以“复数”的信息技术教师作为研究话语的主体展开的。这种研究取向往往包含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边缘化”等论题。在这些不无裨益的论述中暗含着一种假定——信息技术教师的标准是完全统一的,信息技术教师遇到的问题是一致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其概括性的优点,它囊括了信息技术教师群体的普遍境遇及其一般的应对策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当一个个个体的教师被这个复数的整体教师所包含的时候,讨论往往缺少了一些鲜活的个性,而且由于这里的信息技术教师成了论题中作为对象存在的“他们”,因此少了一些“我与你”论述中的关怀。正如马丁·布伯所言:当我把他看成一个对象时,我可以完全漠视他的实在,他的统一,而仅把他当做规律的表征……但是,我也能够让发自本心的意志和慈悲情怀主宰自己,我凝神关照他,进入他我不分的关系之中。为此,我们试着用另一个视角,不做信息技术教师“他们”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的追问,而是站在他的角度作一番“信息技术教师,你是谁”的思考。

信息技术教师,你在哪里——理论与现实夹缝中的生存

理论上,你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你年轻,有活力,你或许是刚毕业于某所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对课程改革的意义、方法有着自身的感悟和系统的学习,或许刚走出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的校门,手里拿着这个或那个证书,满怀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工作的期待。当然,你不仅仅有这种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专业自觉,你还有其他学科教师所没有的长处。你有可靠的技术支持,掌握着信息时代的强力武器。当其他学科教师还在努力学习博客操作界面的时候,你已经能熟练地用博客反思写作了;当其他教师孤军奋战困惑于不知怎样与同行们学习交流的时候,你已经能方便地利用聊天工具、交流平台进行对话、协作了。你有良好的成长氛围,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部专门召开高级别工作会议的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是国家承认的少数奥赛学科之一,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是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教育投入最多的方向之一,也是各种教学比赛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有条件创造人际和谐的发展空间,你是其他学科教师的好帮手,差不多所有教师都需要你帮助他们制作、修改课件,需要你帮助他们走近教育信息化;你是学校领导的宠儿,学校需要你组织电教室、管理机房、维护各个教研室的计算机运行——唯大材方可大用,教师们都喜欢你、欣赏你。

但在现实中呢?我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幅景象:事实上,你是欢宴一角的旁观者。你是一个“副科”教师,评优?得奖?行政领导惋惜地告诉你:“对不起,看不到你的高考成绩,学校无法评价你。”你是其他教师的助手,他们的工作得到表彰,当然不能否认课件的功绩,但这课件毕竟是他们思想的结晶,其他学科教师遗憾地告诉你:“谢谢,但这不是你的成绩。”你确实为学校做了许多杂事,但杂事毕竟是杂事,学校领导不无严厉地告诉你:“对于勤杂一类的工作,我们看在眼里,但这类工作实在不能享有太高的荣誉。”就这样,你的“教师”身份遮蔽于繁杂的工作之中了,你的成绩淹没于各种遗憾的声音里了。于是,你开始抱怨自己工作的边缘化,在喋喋不休的关于地位“边缘化”的感慨中,你默默地接受了这种认知,习惯于把自己看成一个责任不明的教育改革的旁观者。“专业发展?不!连专业恐怕都算不上,谈什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你为什么在这里——专业的错位与定位

很遗憾地揭露出你的处境,不是希望用这样尖酸的语言刺痛你,我是你的朋友,其实我就是你。当我诚实地说出你在夹缝里生存的真相,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思考你为什么在这里。

高考、中考等升学考试不考?是的,这的确使你沦为“副科”,不受学校重视的最表面原因,为此你可以抱怨这种政策导向上的缺失。但理论上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应该是感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才是一个科目地位的保证,信息时代的学生们对信息技术天然的兴趣应该可以部分弥补这种政策缺失的遗憾。何况,对于考试或者不考,你或许无能为力,因此考试不应该是你抱怨的内容,我们能做的恐怕是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抓住学生的兴趣,用行动捍卫自己的专业地位。当然,除了政策,或许你也该考虑一下你的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呢,这个定位有什么问题呢?

专家告诉我们:“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它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指导他们掌握信息技能、形成信息能力和运用信息方法。”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只限于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的教育,还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信息素养的培养往往不是一个学科教学能解决的,因此人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把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但这种整合会不会削弱了你的专业地位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好,是不是意味着就无需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了呢?反过来问问自己,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课程整合的时候,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定位应该在哪里呢?

在专业定位上,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非垄断性的,而垄断性又是教师整体专业化的标志,这种非垄断性使得你的专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而这是影响你发展的最根本的障碍。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具有不同的涵义。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指教师个体由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前者是外在的、群体的,而后者是内在、个体的。一方面,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结果,同时,教师整体的专业化又为教师个体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支持环境。因此,或许正是这种专业目标上的模糊使得你无所适从,使你既是一个“副科”的任课教师,又是一个一般教师的助手,还是一个维修学校设备的勤杂工,而最后连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信息技术教师,你要往哪里去——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努力,专业化问题的解决还要落实到个体的发展中,那么你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呢? 从形而上的意义看,发展本身就是你的目标,但是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教学实例把这抽象的“发展”目标具体化一些。

或许课上你要你的学生搜索一些关于气候变化的信息,但这不是传统的计算机技术课程,你不能把干巴巴的“搜索引擎”、“关键词”、“与、或、非”等计算机知识填到学生的脑袋里,你要结合气候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这些信息技术知识。看看这里涉及教师的哪些东西呢?

首先,这堂课的教学包括计算机知识,这是你的根本目的,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课程整合的时候,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信息素养一定程度上是学习的副产品,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机知识是核心。在围绕信息技术开展的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任务或基于项目的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要完成的任务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和依托,因为你不能孤零零地教技术操作,你要指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技术来解决问题,但这里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技术。从国家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来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中也强调这种技术的特点。如在高中阶段6个基本模块中,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程序设计方法、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等5个主要模块都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因此你要把握住这种专业的重点,以技术为核心打造这种核心竞争力。你要万分注意信息技术课程中本体性知识的把握,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你的专业学科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这更要求你利用专业优势,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

其次,这里包含地理、社会等其他传统学科的知识,如果你对气候变化等“学科外”的知识一无所知,那么你如何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呢?因此你要把握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以便运用各种与生活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把干瘪的远离生活的计算机知识镶嵌到学生的生活中,送到学生心里。

再次,这里还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当学生走进你的课堂的时候,他从来不是一张任意涂抹的白纸,在进行具体学习之前,他前面的经验总是规约着他对新内容的认识,而信息时代让他的小脑袋里充满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东西。或许有的学生早已熟练掌握了搜索的技巧而对你的“唠叨”不耐烦,而有的学生却迷惑于你熟练说出的“搜索引擎”、“谷歌”等陌生的词语而充满沮丧。因此,你要用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认识你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状况,设计、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

最后,还有一些实际上指导了我们行为的,需要我们用“心”把握的实践性知识,这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认知、人际知识、情境知识。这部分知识通常呈内隐状态,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镶嵌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深藏在知识冰山的下部。

发展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可以把这些目标具体化为如上所述一系列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是统一的。但是在实现方式上却不应该有什么统一的模式,因为每个你都有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特点,当然应该有你自己的路。或者,在专业发展策略上唯一的相同就是不同吧!如果你是个外向的人,你可以联系更多的教师组成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大家一起为共同的愿景,彼此鼓励、共同进步。如果你是个内敛的人,你可能善于反思、长于总结,你可以通过博客写作整理、分享你的所得。如果你有较好的领导力,那么组织感兴趣的教师在行动中做一做校本教研。不多说了,有限的语言恐怕会阻碍你无限的想象力。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在帮助更多的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在充满热情和思考的“杂务”中,让外界听到你的声音,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力量。专业发展之路在你脚下,在你的行动中,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专业发展之路吧。

作者:王 吉 张建鹏

第2篇:我是谁,你是谁

学习“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心得体会

——青年巷小学张彬

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 2011 年 7 月 6 日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给了我 很大的启迪和震撼,引起我对自己展开一场深刻的价值思考。

一、我是谁——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明确“我是谁”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只 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只有把学生、家长、学校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我们日常的教学创造性实践之中,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家长、学校 以至社会服务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 奋。

二、为了谁——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党员同志始终与人民群总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那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怎样才能把党员的 光荣使命落到实处呢?那就是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投身于自己所从事的 幼儿教育事业,“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教育,投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关爱每一位孩子。同时,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要加强党性修养和自身职业道德

修养,增强慎独意识和自律精神,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模范的遵纪守法,把党纪国法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 行为示范,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有集体观念,顾全大局,团结互助,勤恳踏实 的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三、依靠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我理解在具体的教育事业中依靠坚定健康的教育观念,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弄清“依靠谁”,我才找到工作的方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我更应 该汲取群众智慧,从领导、同事、家长、朋友、幼儿中获取动力获取智慧。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自己的工作思路、谋划工作、集思广益,深入到幼儿中、家 长中获取“第一手教学材料”,从幼儿中、家长中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要继续加强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深入学习,找准工作中的目标方向,找准工作的力量源泉,正确自身定位,加强学习交流,提高认识,深化实践, 贯穿工作的点点滴滴,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 自己的贡献。

第3篇:你是谁

别问我

别说你也不知道 这么简单的问题

你是谁

你不说

那也算了

毕竟我还不算认识你

你是谁

有点像

电影里的影像

只是你碰错了对象

如果可以

能不能让我轻轻地吻你 让我温暖你那冰冷的双手 让我让你不再一个人 让我可以陪你渡过每个夜

如果可以

能不能让我牵牵你的手 让我为挡住吹向你的风雨 让我把快乐装饰给你 让我在孤单的时候抱着你

第4篇:你是谁

你是谁,

默默踏进我的圈层。 没有招手, 略去彩排的痕迹, 就这样, 无声无息。

缘来了,情却尽了, 邂逅了,心却冷了, 你无声, 我沉默。 你转身, 我亦不停留。

风儿说应挽留, 我却会意摇头。 雨儿说应流泪, 我却笑而不愁。

不懂多少分钟的停留, 不知多少次的重逢。 只瞥见背影邂逅,

转角路口,依然陌生。 到最后,

是快乐还是忧愁?

你是谁?

我不懂,

你的心,

我猜不透,

只晓得,

你依然那么陌生。

你是谁,

我不想懂。

我坦然,

我心幽。

最后,

只留下,你是谁?

第5篇:你是谁的最爱

教授下放农村好些年,娶了个文盲老婆,你是谁的最爱。後来他又回到了大学,开始风光起来,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教授渐渐对妻子厌倦起来。这天晚上,他写了一份厚厚的离婚协议书,讲了许多大道理,准备与妻子“好聚好散”。

教授第二天赶着去上课,把离婚协议书放在桌子上,协议书《你是谁的最爱》。 家里的猫跳到书桌上,把离婚协议书碰到水盆里,全弄湿了。教授的文盲妻子以为离婚协议书是丈夫的重要论文,便小心的把离婚协议书从水里捞出来,一张张揭开,细心的用熨斗熨平熨干。

这时教授回家了,看到妻子那麽神圣的熨着一张张离婚协议书,他突然感觉到,妻子就算不是自己的脑子,也是自己的胳膊和腿,自己少不了她!

婚姻这个东西,冷暖自知,关键是如何把握:你可以选择“谁是你的最爱”也可以选择“你是谁的最爱”。

第6篇:耶稣 你是谁(诗歌朗诵)

耶稣,你是谁

A 在人类的历史洪流中,曾经出现过无数的英雄人物,但他们从没有象耶稣这样被人纪念,耶稣你是谁?二千多年前,你出身于木匠之家,却使当时的君王震惊,哲士困惑,你一生只不过在巴勒斯坦一带不出四百里的范围活动,而且你只活了三十三岁就钉在十字架上。 B 两千年悠悠岁月,不知吞噬了多少国家与伟人;

A多少主义、学说被淘汰,几许英雄豪杰被遗忘;

B然而耶稣你的尊名识者却始终受到人的尊敬与爱戴;、

A耶稣,你从来未拜过师尊,但你却能引经据典与人论道,众人都希奇你的教训;

A耶稣,你未曾研究过医学,但你能叫瞎子看见,聋子听见,瘸子行走,枯干的手恢复活动,麻疯的人得洁净,患者得愈,死人复活, B耶稣,你未曾学过渔业,但每当你叫人下网,网即满鱼,叫老渔夫惊慌下跪;

A耶稣,你未曾学过气功,但你能行走水面如履平地,甚至能叫暴风止住;

B耶稣,你未写曾过一本书,但世上记述你的事迹比任何一类书藉还多,但世上作家常以你生平为题写出不朽的名箸,世上没有一间图书馆能容纳所有与你有关之作;

A耶稣你未曾写过一支歌,但你却是诗人所歌颂的主题,千万人向你赞美歌声到处可闻,音乐悠扬此起彼伏,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都有人在称颂你的圣名;

B耶稣,你未曾办过学校,但你的门徒比全世界所有学校的学生还多……

AB耶稣你到底是谁?

A你令世上优秀的万智一流之士也拜你为主为师,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惟你令人心悦诚服。

B历代帝王皆有他自己的年号,但不久即湮没无闻,惟独你生于寒微,长于贫穷,既无财富又没有一官半职,然而人类的纪元竟以你的降生日为分水岭。

A世界各地多少人们为纪念你从死里复活,直到你第二次的再来。 B人人都不免一死,从来没有听说人能胜过死亡。

A释迦牟尼死了,穆罕默德死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死了, B孔子死了,秦始皇死了……

A而你,惟独你,耶稣,死亡不能把你拘禁,大石封口的新坟非你归宿之处,阴间有门也不能把你关住,

B你如自己所预言的死后三天从坟墓里复活过来了。

A耶稣,你令人惊诧!每个星期日,全世界十几亿人到教堂唱诗赞美,歌颂和敬拜你,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数百万基督徒聚集敬拜赞美你,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也这么踊跃亲近你? AB耶稣你到底是谁?

B耶稣,你是谁?你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影响着整个人类历史,而且人类历史文化继续为你广传不断添新篇,从来没有人像你一样赢得亿万人的心,并且从来没有人像你的言论一样流芳百世,古今扬名,

仁人志士,宇宙万民皆异口同声良颂,从来没有人像你的话语一样,被翻译成千万种方言文字,使全球的人无不知晓你的金玉良言。

A 耶稣,你曾这样教导人:“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逼迫你们的祷告。”

B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A“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籍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B耶稣,你是谁?为何你的话语烁烁生辉,带着能力,智慧的权柄,使无数人领受你的话之后,心灵得到舒畅? A你的话成了投靠你的人生命路上之光,足前之灯。

B你的话改变了无数罪犯,使他们不再犯罪,而成了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

A你的话使伤心无助的人得到安慰,依靠你的话叫人生命更丰盛!

AB耶稣,你是谁?

B举世闻名的伟大历史学家汤恩比说:“耶稣基督是崇高之道德标准,是至圣至善的超人。”这也是法国大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所言:“我认识人,耶稣却超乎人。”但也有以你为圣人、医生?大宗教家?优秀的特级教师?高明的气功家?生活的模范?伟大的演说家?……

A一顶顶的桂冠都想加于你的头顶,你的门徒彼得回答说:“耶稣,你是永生神的儿子,”这正确的回答得到你的赞许与赐福。

B是的,耶稣你是永生神的儿子, A你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 B你是一切罪人的拯救者, A你是心灵忧伤的安慰者, B你是阴间死亡的得胜者!

A耶稣,为了爱,你甘愿以道成肉身降卑为人,

B为了爱,你舍去你的生命,为世人受神的刑罚,全人类因着你的替死而得免神的审判和定罪。

A耶稣,只能籍着你才能与神和好,

B只能籍着你,人才能来到圣洁公义神面前得蒙喜悦, A——因你是永生神的儿子,是人类的救赎主,圣经上说: B因我们还在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7-8)。

A朋友,你已认识耶稣么?

B你永远的命运如何:关键在于你是否相信耶稣为你个人的救主, A让我们虚心的接受主耶稣吧,

B叫我们整个人生起奇妙变化——忧愁、苦恼化为平安、喜乐, A有罪的人变为清洁, B充满缺陷的人生变为美满, A平淡的生活变为丰富, B在世之日犹如在天之年。

A因为耶稣你是罪人的救主, B你是病人的医生, A你是忧伤中的安慰, B你是患难中依靠,

A凡信靠他的,他会使你今生得福百倍,将来承受永生。 B像这样一位奇妙的满有爱心和能力的救主,你怎能不信靠他呢?

A如此伟大全备的救恩,你怎能忽略呢?

B哦主耶稣,愿你的恩惠慈爱,AB常与今天在场的每一人同在,直到永永远远,阿门

第7篇:你是谁,嫁给谁抒情散文

在这个男权社会里,女性的尊言和地位,需要事业来撑起脊梁,洒脱,自信,成熟,睿智,光茫四射!林子一直在外面打工,妻子杏子一直在老家,守着两儿子,和老公公一起生活。这么多年,林子只管挣钱,一家五口人,都得林子养着呢!

两儿子,大的上三年级,小的上一年级,学习不操心。老公公身体不好,每三年得住一次院,吱气管哮喘,冬季难受。林子一边渴望杏子出来打工,帮忙分担一些压力,一边又嘀咕着杏子性格内向,不说话,出来能干什么活呢!

确实,杏子在老家,抬头看天,出门是地,接触的都是善良而淳朴的乡邻。思维意识和情感都滞后了,怎么和城里快节凑的生活接轨呢?林子背着杏子,埋怨道。杏子根本不懂生活的压力,根本不会过家务,节约开支,攒钱。

瞧,林子只看到杏子的缺点和不足,满眼不屑,语气里透露着恨铁不成钢的无奈。生活已压弯了林子的脊梁,林祥嫂般抱怨杏子,没有为家庭作出贡献。

杏子一个人在家,带大两儿子,洗衣,做饭,喂猪,种地,还照顾老人。这些劳动,慢慢消耗杏子的力量,不能变现,一切付出都看不见。结婚十年,杏子在家里,围着孩子,锅台转的生活。结果,换来林子的鄙视。说杏子,除了带孩子,没有任何价值。

作为女人,我是深深地同情杏子。当初,我在家带孩子,个人价值感偏低,一切依赖老公。伸手问别人要钱的日子,真的很尴尬,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怎么混成这样?好在,老公体贴,每月将工资全额给我,由我分配开支。这点很重要,不是女人物质,女人需要男人的尊重,呵护,理解。我在家,也是半边天,别人看不到我的价值,自己的老公再看不见,那才屈死了呢!

看到孩子,阳光,快乐,缀满笑容的脸,觉得一切都值。钱可以少一点,在一起,和睦相处,幸福恩爱最重要。

华和叶出门打工去了。叶带着三个月的女儿,坚定地跟着华一块出去。华打工,叶做饭,带孩子。华和叶在城里安揭买了房,花干了积蓄。春节时,叶的父母才知道,谴责华,不该买房。那是用叶打工的钱付的首付。在叶父母观念里,钱在叶手上,安全感十足。

为此,华的父母和叶的父母怼上了,华父母生气。买房子,是叶的主意,叶嫁给了华,是华的家人,娘家人怎么能干涉婆家的事呢!周谕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华买房,叶同意,就这么简单。

老家人,住得近,亲戚又走得勤,见面唠嗑,喝酒,劝菜,彼此没有分界线,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当亲密无间的人,撕破了脸,大家都不愿相见。这不,华和叶子逃出门,去打工。眼不见,心净。

叶子很有主见,不会让原生家庭的阴影影响现在的生活。买房子,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投资,不想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年轻,给自己一种有压力的生活,让华彻底断了依赖父母啃劳的恶习,自食其力,自立更生,挑起养家的担子。

俗言说,男子天性顽劣。让男子结婚,成家,有女人了,男子才成熟,懂事。的确,老家很多男孩都是经历婚姻磨励,才现灼灼其华,光茫闪烁,成为勇敢大丈夫。

上一篇:春节问候祝福短信下一篇:写给15岁儿子的一封信